余继忠:科技助力杭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打造高水平农技人才队伍,我局认定首批市级农技首席专家19人并组建首席专家工作室,新成立11支市农业产业技术团队,涉及粮油、蔬菜、茶叶、中药材、水产等全市主导特色产业。

近年来,首席专家和产业团队以科技项目为平台,以科技服务为载体,深入基层,躬耕乡野,在广袤田野上书写科技兴农富民的绚丽篇章。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推出“我是市农技首席专家”专栏,展示我市农技专家们的风采。

我是余继忠,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市茶叶农技首席专家,成立茶叶首席专家工作室,带领工作室9名成员,立足杭州茶产业特色优势,围绕杭州茶产业发展需要,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助力杭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特色优势

潜心茶叶科研

坚持把新品种选育作为种业振兴的首要任务。我带领团队克难攻坚、接续奋斗,2010年主持育成国家级茶树新品种1个,已在浙江和江苏、贵州等地推广种植;作为浙江省茶树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的核心成员单位,我带队开展茶树育种攻关,目前已育成茶树新品种9个,其中获得品种登记4个。全力以赴做好西湖龙井和鸠坑种的种质资源保护。在西湖龙井科研基地建立西湖龙井群体种资源保存圃,收集保存西湖龙井一级保护区全域10个村的群体种资源,以及全国各地的茶树种质资源270余份;2007年起,开展鸠坑群体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设立鸠坑种质资源保护区500亩。


破解生产难题

推进产业发展

针对早春“倒春寒”问题,我带队研究早春霜冻害防御与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提出遮阳网覆盖等有效的防御技术,在西湖区、余杭区等地区广泛应用;针对夏秋季鲜叶利用率低的问题,开展红茶、白茶加工工艺与质量提升技术研究,并形成夏秋季多茶类组合加工技术,助力建德市、淳安县等地区茶企茶农增产增收;针对名优茶园、碾茶生产园、有机茶园等不同类型茶园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差异较大的难题,集成推广各类茶园的绿色防控综合技术,提升茶产业质量安全水平。近年来,团队在各产茶区、县(市)共设立12个技术示范点,示范面积3000余亩,亩平均增效15%以上。


呼应企业与农户需求

及时开展服务

根据茶企与茶农需求,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等各类平台,我们组织开展了多茶类加工技术、新品种配套种植栽培技术、抗击旱热灾害和灾后恢复生产技术、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技术服务,积极参加“三联三送三落实”等科技下乡服务活动,提升了技术服务水平和效果。2022年以来,工作室成员开展技术服务107人次,累计服务面积14205亩,培训茶农657人次。

强化服务“三农”情怀

培养科技实用人才

我通过组织工作室成员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来提高成员的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培养青年农技人员在农业科研与为农服务过程中的“三农”情怀,持续提升技术水平。近一年来,工作室成员发表科技论文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制定千岛湖红茶与龙井茶省级团体标准1项,取得“茶艺师”和“评茶员”考评员资质各1人。

辛勤耕耘

硕果累累

从事茶叶工作30多年来,我主持完成“主要名优绿茶适制良种筛选及配套技术集成示范”等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市级项目26项,制定省级标准4个,编写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等10余项奖励。工作室成员获“杭州市劳动模范”、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省级“新农匠”、“首届浙江调饮大赛二等奖”等荣誉和奖项。

今后,我和工作室成员将始终保持为农服务初心,努力发挥和提升杭州茶产业特色优势,保护和利用好龙井群体、鸠坑群体等优异种质资源,选育新品种、开发粉茶生产利用等新技术,推广绿色生态生产技术,促进杭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科技教育处 杭州农业农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