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发展韧性 外延行业广度 白茶产业步入“存”“养”新时代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21年,白茶产量8.19万吨,比上年增长11.43%;白茶内销总量7.05万吨,比上年增长12.80%,跃升的数字亦可见白茶迅猛的增长势头。作为中国白茶的代表,福鼎白茶具有品种优越、工艺独到等特性。2022年,福鼎白茶制作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项目之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福鼎白茶2022年综合产值实现138.91亿元,以52.22亿元的公共品牌价值连续13年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十强的前列。未来,增强发展韧性,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以及用创新外延行业广度,成为白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茶统筹”打开

品牌发展空间

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蔡梅生表示,多年来,福鼎市坚持把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围绕“质量立茶、科技兴茶、品牌强茶”统筹“三茶”发展,推动“五化”共进,通过持续提升福鼎白茶品牌影响力,有效带动全市涉茶群众增收致富。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青碧介绍,目前福鼎市加工企业超过2800家,有167家市级以上龙头茶企。

福鼎市白琳镇人大主席谢时鸣表示,近几年,白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茶统筹”发展,尤其是在提高白茶品质、维护白茶品牌上下功夫。福鼎白茶代表企业也从多维度助推白茶产业发展,如鼎存茶业有限公司等在核心产区建立白茶庄园,注重茶园绿色生态发展,建立高标准茶园,推动福鼎白茶产业向标准化、现代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雷明认为,前期白茶扶贫是产业扶贫的一大亮点,后续如何在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效,特别是有效接续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战略,并带动弱势群体、弱势区域发展,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任务。

中国电信集团农业农村事业部副总裁赵宇表示,在福建,数字化赋能茶产业是智慧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中国电信旗下的自有支付平台正在与福鼎市政府合作开设福鼎白茶商家农产品专馆,进一步助推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通过进一步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市场互联网、物流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电商在农村市场的渗透,可以改善农产品滞销问题。另外,还可借助一些新兴业态,如直播带货,让更多的白茶等农产品能够高效对接全国更广阔的市场,拉近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品牌数量越来越多,品牌效益也显著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还不强。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贸易处处长叶全宝表示,除了继续做好国内市场开拓,希望福鼎白茶进一步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进一步加强品种培优、提升品牌价值,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构建“存”“养”

标准体系

业内人士指出,“存”与“养”必然是深挖产业价值、抢抓发展的关键一环。在茶业守正创新的探索之路上,在品牌创新、匠心与恒心的加持下,白茶产业的高光时刻正在到来。当下,正是白茶做好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品牌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产区支持,产区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品牌赋能。构筑茶品牌,非一时之事,更多依赖于长期的实力累积和对时机的正确把握,通过核心产区的资源布局、发展策略的前沿探索与科技的赋能来实现升级。

中国白茶研究院院长、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孙威江表示,白茶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加之其不可复制的收藏属性,为其发展带来契机。“存”,自带一种时间属性,标准专业的存储空间、科学严格的存储标准,让品质好茶得以在时光中更好地“酿造”岁月滋味。在“存”的基础上进行“养”,茶叶才能“存”得更好。“养”,是养其形、养其味、养其魂,专人专事的专业赋能,让养茶成为好茶品质累积与升级的过程。从“存”到“养”的层层递进,可以看作规范化、系统化“锻造”白茶的历程。正是基于对“存”与“养”的锻造,才让更多的优质白茶得以呈现在大众面前,从而加速开启白茶发展的新赛道。

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文华指出,好白茶需要具备核心产区、安全品质、优良工艺、科学存储四个条件,而这正是白茶企业在生产中所遵循的好茶标准。通过深耕福鼎好茶资源、打造品牌优势、培育优秀经营团队、建立“存”“养”标准体系,让白茶产业快速发展。

鼎存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钟芳永表示,“要以白茶文化为引领,为实现‘中国高端白茶’的品牌梦想而努力。”经过长久的耕耘,鼎存白茶立足福鼎核心产区,坚定传承发展古法技艺与工匠精神,弘扬白茶文化。正处于“上升期”的白茶,需要的是前沿的运营方略、创新的发展思维。“存”“养”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白茶产业进入了充满机遇的“黄金时期”。

(施建平)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3年3月30日7版)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