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老板:还赚啥钱,能活着就不错了!

手中有茶,缺现金流。

是当前茶老板们共同的困境。

这几天,很多茶商忙着把往年的茶叶低价变现,回笼一些资金,准备做今年的春茶。

然而,产能过剩的市场,最不缺的就是茶。库存要在短时间内变现一部分,并不容易。

-01-茶农赚现金,茶商赚库存

如今,原料价格太高。

做山头茶的老板(尤其名山),就是给茶农家打工的。

山头茶的利益分配,已经变成了:茶农赚现金流,茶商赚库存。

往事不可追

茶老板们,也曾辉煌异常,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2009年,茶山基础设施不好,信息闭塞,茶农还过着清苦的生活。

古树茶市场崛起,全国各地的茶商,在古树茶超高品鉴价值的吸引下,走进茶山。

茶商有资金,有理论知识,很多茶商还有工艺。而茶农,只有当时还不值钱的古茶树。

在山头茶市场利益分配中处于劣势的茶农,只能将自己的茶园,用便宜的价格,承包给茶商。

那时候的茶老板,把茶园承包下来,建初制厂,趁着自媒体的红利,宣传古树茶的价值。古树茶红利和互联网图文双重红利,把茶老板们捧上了人生巅峰。

那些年,茶老板在山头做茶,根本不愁卖。一些做山头原料的老板,一个春茶,就能卖掉几吨山头茶原料,这在现在看来,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每年春茶,茶老板潇洒到先玩开心了,再慢慢做茶。可以说,在2009-2015年这个市场周期里,茶老板们,享受了山头茶市场的大多数红利。

那时,哪里能想到,会会抓破脑袋把库存变现,筹集资金做春茶的一天。

风水轮流转

2015年,第一波茶园承包到期。

进入普洱茶市场的玩家,有的离场了,有的继续做茶。

山头茶最核心的生产资料,古树茶,又回到了茶农的手里。茶老板们用力炒山头,租期一到,竟为茶农做了嫁衣。

这时候,得益于房地产的红利(造就高房价的同时,也带来了红利),中国逐渐完成大基建。

云南的茶山,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茶农经过几年的猥琐发育,已初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路通了,房子建起来了,初制厂也干净了。

大量终端茶客走进茶山,体验茶山美食,旅游的同时,买点茶叶。庞大的游客数量,带来了山头流量红利。

茶客走进茶山,才发现:原来,茶老板的茶叶,也是从茶农手里承包来的。很多茶农,还会制茶。既然茶叶是一样的,没有中间商,直接找茶农不是更便宜。

茶客绕过茶商,直接找茶农卖茶。茶商的好日子,随着客户一起流失了。

客户流失了,原料价格却在不断上涨。

生产资料牢牢掌握在茶农手里,茶老板,从当年玩转山头的大佬,彻底沦为茶农家的打工仔。

辛辛苦苦干一年,房租、水电、工资,运营成本一摊。一年到头忙活,到了年底才发现,虽然头上顶着老板的光环,但没挣到什么钱。

因为,挣来的钱,大头都被有好茶树的茶农拿走,自己就挣了点生活费。

年复一年,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茶农赚现金,茶商赚库存。

-02-山头茶市场,以债养茶

有人觉得:茶商是给茶农打工的,茶农岂不是很富。

名山茶农当然富,直接把茶树出租,就有可观的财富。但是,2021年,云南茶农450余万人,来自茶产业的人均收入仅4708元。

冰岛、老班章这类顶级名山茶农,不到茶农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三。大多数茶农,生活比前些年好很多,但也没好到哪里去。

茶农:靠天吃饭

乡村宗法社会里,攀比更重,这在任何地方都一样。

茶农,都是同一个村子的,你家盖房,他家也要盖房。你家两个初制厂,他家也要盖两个厂。

春茶卖茶的钱不够,就借,加上茶农容易搞到D款,借钱建厂,借钱收茶来卖。目前这几年,绝大多数次名山的茶农,都是欠债的。

大多数茶农,完全是靠天吃饭。茶叶行情好的年份,每年的贷款根本不放在心上,还可以花天酒地潇洒几个月。毕竟,明年茶叶发芽,茶商又来上交原料款。

但如果遇到2022这样的行情,春茶凉,一整年都慌。大多数茶农,直播做不起来。只能到处求茶商收点茶叶,不然,连贷款都还不上。

这几年的茶叶市场,大家都不容易。只是,茶农好歹有古茶树这个生产资料,只要别太贪太冒进,相比卖茶的茶商,稍微容易一些。

茶商:两头都是压力

每年春茶,交给茶农的原料款,够每个茶商喝上一壶。

春茶,茶叶几天就变老,凑不够钱,也得硬着头皮做茶。只能先跟茶农说:大哥,干了这碗包谷JIU,咱们就是亲兄弟。先付你30%,茶叶我拉走,赚钱了再给你。

合作多年,彼此有信任和了解,茶农通常会同意。毕竟,茶农的茶叶也不好卖,有人拉走,意味着茶叶已经卖掉了,只是暂时没收到钱而已。但早晚是要还的,最迟年底前。

春茶做完,茶叶拉到城里,一仓库的茶叶,闻着香,看着爽。可是,到了卖茶的时候,一言难尽。

产能过剩的市场,每一家都有卖不完的茶叶,一堆一堆的茶叶,压得每个茶老板喘不过气来。

再想想房租、水电、员工工资,日常每一项开支,都落在每一饼茶叶上。想到这里,心累了也无痕。

库存变现难也就罢了,茶老板自己卖点茶叶,好歹能好好生活。可是,春茶的货款还没结清,隔三差五,茶农又来催债。

到了年底,茶老板一时间也凑不够,先整几万块钱给茶农过年,来年春天,又去收茶:大哥,干了这碗包谷JIU,咱们就是亲兄弟,茶叶我先拉走,赚钱再给你。

茶农一看:去年的还没结清呢。要不,你把我秋茶也收了,我就给你拿走。

没有原料,就不能交付今年的订单。茶老板无路可退,只得硬着头皮干。

这就叫茶山经典的以债养茶。

更无奈的是:茶叶难卖,茶老板也不敢降价。

春茶不好做的年份,茶农敢一言不合就降价。茶农有茶树,今年降价,明年春天,继续发芽。

而且,茶农自己会制茶,没有仓储成本。简言之,茶叶成本非常低。

但茶商的茶叶,都是从茶农手里花高价买来的。如果降价就能卖掉一些,茶商会硬着头皮降价。毕竟,一大仓库的茶叶,只要能变现,摇身一变就是百万富翁。

  

但是,茶企在市场的竞争力是品牌。

产能过剩的茶叶市场,品牌辐射范围小,茶老板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卖自己的茶。供过于求的市场,纵然降价,短时间内,也不一定能卖出去。

如今的茶老板们,已经不求库存变现,只求做茶的流水,能养活茶企,就足够了。

被高价山头茶绑定的茶商,不做,客户要。做,就是给茶农打工。

做老板的,能混到这种程度。大约也就茶行业了吧。

写在最后:

山头茶,靠中小茶企撑着。

而中小茶企,靠老客户和玩家的订单撑着。

如今,中小茶企手里缺资金,注定了:今年的茶山,虽有回暖,客流量比往年高,但观望情绪会很严重。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不断上涨的茶价。

有人说:山头茶价格太高,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但十多年毁林种茶,树苗都快长成“古树”了,早就过了物以稀为贵的年代。

山头茶具有极高的品鉴价值,但是,如今的山头茶价格太高,拒绝了大多数消费者。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几千一公斤的茶叶,有人喝。但三年折腾,还有多少人喝得起几千一公斤的茶叶。

只有山头原料价格降下来,让更多的茶客发现山头茶的品鉴价值,并消费得起,良性循环,市场才会长久。

同时,茶商也要看清现实:

一个产业的红利,就那么几年,过了就过了。

如今,茶价太高,产能过剩,茶行业早已经过了红利期,做茶,赚不了大钱。

但茶产业没有垄断,是个天道酬勤的产业,只要付出,就有收获。

挣点零花钱,或是抱着游戏人间的态度卖点茶叶,会很潇洒。

但以卖茶为生,会越来越累。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