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未至,茶“抢鲜”!春茶是否越早越好?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在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有云,春天是茶叶采制的大好季节,采茶时间换算成公历是3月至5月中下旬。

然而,立春未到,第一批春茶已悄然冒头,让沉寂的茶园染上春意。在朋友圈里,不少茶客也喝上了2023年的第一杯春茶。当时针拨回至2022年寒冬,海南白沙春茶就迎来了开采季。随后,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地接续拉开了春茶采制的序幕,与微风一同捎来春日的讯息。

春茶追“早”缘何?

茶树蛰伏了一整个冬日,积蓄的能量都在春茶中得到最为蓬勃的释放,这时的芽叶细嫩,内含物质丰富,鲜爽度、饱满度和协调度极高。春茶贵如油,实际上是指品质珍贵,为茶中上品,头春茶更是炙手可热。

春茶,一般指茶树越冬后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可分为头采茶、头春茶、明前茶、雨前茶等不同概念,其中头春茶是指茶园春季采收的第一批茶叶,往往代表了一年中品质最好的一批茶叶,因此也备受追捧,喝上一杯头春茶也成了茶人迎接春天的仪式感。


从古至今,茶人都对“追春茶”乐此不疲,宋代茶人也曾追“早”。相关文献记载,宋代负责贡茶的官员为了争宠献媚,争相提前春茶的进贡时间。比如北苑贡茶,就从唐五代时的清明前,提前到了春社日之前,不出春分就已经送到了京城。北宋文人曾巩在《寄献新茶》一诗中写道:“种处地灵偏得日,摘时春早未闻雷。京师万里争先到,应得慈亲手自开。”在曾巩看来,春茶极为抢手,京城的人们都以得到春茶而感荣幸。

春茶追“早”除了头春茶确实品质珍贵外,还有“以早为喝”“春茶越早越好”的市场概念被炒热,产生了新的茶叶消费趋势。如今,越来越多的春茶赶早上市,以“早”为时令关键抢占市场先机,毕竟物以稀为贵,正如茶农所言的“清明前的茶,早一天价格便高一截”。

从茶叶本身来说,春茶“抢鲜”上市与全球气候变化、茶树品种推广等因素有关。然而,我国幅员辽阔,不同产区的气候条件、种植环境等有所差异,春茶开采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无利不起早,这其中也不乏利益驱动的因素,比如有些茶园利用温室条件,用大棚来培育茶叶,进而缩短生长周期,令其快速发芽。


不能以“越早越好”一概而论

对于春茶,种茶人有一句话:“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茶人对春茶的开采时间可谓分秒必争。但是,万物生长遵循自然规律,茶树生长有早晚之分,春茶开采时间也不能简单地以“越早越好”一概而论。

虽同为春茶,但开采时间的早晚,与茶叶产区的地理位置、茶树品种、海拔高度、管理技术以及气候条件等息息相关。

地理位置

作为全国最南端的茶叶产区,海南的茶叶采摘季节比其他茶叶产区早1-3个月,最早在春节前后便可喝到当年新茶,因此海南出产的茶叶也有“华夏第一早春茶”的美誉。简单来说,茶叶产区地理位置越往南,纬度越低,气温相对更早回暖,春茶开采时间自然也会更早。

茶树品种

按照越冬芽生长发育和春茶开采期发芽的迟早,茶树品种可分为特早生种、早生种、中生种、晚生种四类。比如,乌牛早茶是中国茶类中特早发芽的品种,一般来说上市一个月后,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才姗姗来迟。此外,川茶3号、黔茶2号、峨眉问春等品种都具有发芽早、生长快的特点。


海拔高度

高山云雾出好茶,海拔高度影响茶树萌芽的因素,主要是气温。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m,年平均气温会降低0.5℃,昼夜温差随海拔升高而增加。高海拔地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春季回暖慢,茶树生长速度自然放缓,发芽晚于低海拔地区。

管理技术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如今的茶园加大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力度,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在科学合理的管理下,茶树能吸收到更多养分,抵抗严寒霜冻和病害的能力也不断加强,萌芽时间相对也会更早。

气候条件

每一年的天气情况均不相同,春茶季也会相应有所变化。以2022年广东春茶季为例,年初强冷空气到访广东,导致局部地区出现下雪、结冰现象,粤北茶区更是“冻感十足”,虽未对仍处于休眠期的茶树产生不利影响,但也影响了部分春茶上市时间稍有推迟。

茶为国饮,适口为佳。可见,春茶并非越早就代表品质越好,生长恰到好处才是关键。无论是茶农、茶企还是消费者,都要从健康、安全和好喝三要素出发,切勿本末倒置,过度追“早”而破坏茶叶本身的风味。

【记者】伍咏言

【来源】南方农村报南方+,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