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让“小茶叶”展大作为

眼前是一片片春绿,漫山遍野的茶树散发清香飘至鼻间,采茶工人双手在枝叶间舞动,一叶叶细芽飞入篓中,不一会儿茶篓便装满了茶青,六盘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健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陈健(右)正指导采茶。

陈健,硕士研究生、高级农艺师,三十多年如一日,心系农业战线,把无限的激情倾注在本职工作中。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她多次受到省、市表彰——2001年被贵州省种子站评为先进个人,2003年被贵州省农业厅评为先进个人,2012年被六盘水市总工会授予市级“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被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评为茶产业先进个人。

1990年从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后,陈健被分配到市农业局种子公司(站)工作,这一干就是15年。15年来,她曾承担过20多个国家级、省级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和展示项目,主持过多年市级杂交玉米、杂交水稻、小麦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参与农作物新品种“水玉101”、“金优63”、“川辐3号”、“黔单18号”等的选育或引进工作,获得过5个省级、市级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为省、市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作出积极贡献。

2005年3月,陈健考入市农业执法支队,从事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工作中,她认真履行农业行政执法职责,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积极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脱贫攻坚期间,陈健还在水城区蟠龙镇挂职副镇长,利用专业知识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工作。2017年6月,陈健担任市果树蔬菜工作站站长一职,同时牵头负责市农业产业扶贫办公室和茶产业办公室工作,又向着茶产业这一从未涉猎的领域“进发”。

回忆起过去的五年,一件事总让陈健难以忘记——2018年的一次调研,一位茶厂老板拿出新采摘的绿茶让陈健给予点评,那时的陈健对于茶叶知识知之甚少,给不出专业评价的她觉得羞愧难当。回到家中,陈健便在心中默默问自己:“我能做好茶叶专班的负责人吗?”但很快陈健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抓紧时间掌握茶产业相关知识。她利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及时充电,积极参加相关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2020年,陈健拿到评茶员、茶艺师资格证等证书,也真正摆脱了茶叶“门外汉”这一身份,但聊起这些,陈健总是很谦逊。“今天的我也不能称作‘茶专家’,只是对茶产业有了一个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转变。作为市茶叶专班常务副班长,对茶叶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陈健说。

为加快现代化基地建设,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我市制定了《六盘水市茶产业“万元田”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4年)》和《2021年六盘水市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万元田”建设实施方案》,力争在2024年建成每亩春茶产值在8000元以上、夏秋茶产值在2000元以上的茶叶“万元田”5万亩,实现综合产值7.5亿元以上,带动全市茶叶产业综合产值25亿元以上。据陈健介绍,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共建成茶叶“万元田”10003亩,累计生产干茶378.6吨,亩产值达10320元,带动全市26.65万亩投产茶园提质增效,全市干茶产量9131吨、同比增长23.83%,产值18.6亿元、同比增长31.12%。“茶叶‘万元田’项目,可以说是从量、质上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陈健说。

围绕“万元田”建设,陈健还组织制定了《六盘水市茶叶“万元田”建设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六盘水早茶标准》并参与组织了双手采茶技术推广培训、全市春季斗茶赛活动等活动,为我市茶叶产业规模不断巩固、加工能力不断增强、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由陈健牵头组织的贵州省科技厅《乌蒙山区特色果园生草复合生产增效技术创新应用》项目也在进行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科研成果将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又一强大助力。

在三十多年的农业工作生涯中,陈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她的脚步踏遍了六盘水的山山水水。她始终心系群众,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工作十分繁重但毫无怨言,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助农的使命担当。

来源:中国六盘水网 记者 卯阳,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