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赵李桥镇,因制茶技艺入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近期,从文化和旅游部官网获悉,经各省推荐、集中评审和现场抽查和公示等环节,湖北8地喜获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其中赤壁市赵李桥镇以“砖茶制作技艺”入选其中。

“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和评审工作三年一届,2021年9月,湖北省已确定49个县(市、区)和乡(镇)为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赤壁市赵李桥镇种茶制茶历史悠久。三百多年前,万里茶路沿途的国家将赵李桥镇羊楼洞作为对中国茶的理解。早在清乾隆年间,山西茶商最早在羊楼洞开设茶庄。1993年“川”字牌被原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2014年,以“川”字牌为代表的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21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文化专家共同对赤壁青砖茶文化进行溯源并认定,赤壁青砖茶最早在宋代景德年间有文字记载,最晚起源于1006年,是现代砖茶的鼻祖。

赤壁青砖茶能传承千年而不衰,必定有它的独特之处。就从制作工艺来说,赤壁青砖茶从采摘到加工成成品,大小接近100多道工艺程序。

采摘

赤壁青砖茶属黑茶类,由于其独特的品质及口感需求,其鲜叶采摘标准区别于绿茶、红茶。赤壁青砖茶原料采摘是待茶树新稍充分成熟,新稍基部已木质化且呈红棕色时,才进行采收,即以绿叶红梗为标准,多为一芽五至六叶。

初制工序

赤壁青砖茶的初制工艺又被称为老青茶毛茶加工过程,是形成青砖茶品质特征的初始起步阶段。

其主要加工工序分别为:晾青→杀青→揉捻(初揉)→晒干(初晒)→复炒→揉捻(复揉)→晒干→老青茶毛茶等。

渥堆工艺

赤壁青砖茶属黑茶类,由于其独特的品质及口感需求,其鲜叶采摘标准区别于绿茶、红茶。赤壁青砖茶原料采摘是待茶树新稍充分成熟,新稍基部已木质化且呈红棕色时,才进行采收,即以绿叶红梗为标准,多为一芽五至六叶。

复制工艺

复制阶段为批量产品统一茶叶品质,完成净度、筛分规格控制,承前启后确保青砖茶产品质量的重要加工过程,因此又被称为青砖茶质量把关的过程。

此加工工艺根据青砖茶特色,分为里茶半成品复制和面茶半成品复制两个系统来进行。

(里茶复制加工工序有17道,面茶复制加工工序有10道。)

压制工艺

砖茶压制工艺过程是青砖茶产品初步成型的加工过程,是青砖茶品质特点形成的重要转化过程。

(此加工过程蒸制和压制是两个重点工序,有分类称料、入蒸茶盒、进蒸茶笼、蒸制......共计20多道加工工序。)

烘制工艺

青砖茶烘制工艺过程是青砖茶产品去掉蒸制过程所吸收的水分,干燥产品是确保外形整洁、内质香气和品感滋味定型的重要加工工艺过程。

(有热砖进烘、称量分类、外形分类、分类堆码、晾置、逐步升温……共计10多道加工工序。)

包装工艺

青砖茶包装过程是青砖茶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后工艺阶段。

(其加工工序有:片砖出烘→外形检查→包白棉纸→包标签纸→喷批号→装箱→密封箱体→捆扎→外箱标识→成品检验→合格品入等10多道。)

看似不起眼的一块“青砖”,背后却是这么多道纷繁复杂繁琐的工序,它承载着时光的年轮,见证着一代代羊楼洞茶人的匠心与传奇,于岁月里久远馨香。

结语

融入生产、融入生活、融入生态,是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当代表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近年来,面对新的市场需求,赤壁茶产业整装再出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赤壁青砖茶,传承千年,历久弥新,在新时代里继续书写隽永诗章……

资料来源于:湖北日报、赤壁融媒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