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茗乡振兴行”祥华乡东坑村,了解安溪茶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8月15日下午,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茗乡振兴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祥华乡东坑村,深入了解当地茶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东坑村原名公卿,因“凤舞对公卿,伫看凤毛蔚起;龙来由行髻,予卜龙气特钟”得名,村民世代以茶为生,制茶技艺代代相传,户户事茶种茶,家家涉茶爱茶。除“一绿”铁观音外,“一红”红米、“一白”山药也是东坑村的两大特产。

茶园通禅意,书院沁茶香

在祥华乡干部的带领下,调研队员们首先来到种茶人书院。种茶人书院负责人张连辉向调研队员们讲述书院的创立经历及其理念。书院创始人张碧辉十分爱茶,同时对儒家文化的研究也颇有造诣,曾自著并出版《论语心解》一书,以推广禅茶文化为己任,长期在外讲学。书院自营的生态茶园坚持不喷农药、不施化肥,也鲜少进行修剪等人为干预活动,尽管茶叶产量减少近三分之二,但其始终秉持“自然农法”的绿色生产理念,坚定追求卓越的茶叶品质。

△书院负责人张连辉与队员们交流黄守先/摄

东坑村主任张顺儒在带领队员们参观书院时说到:“我们做的,是一杯有生命、会呼吸的茶,生产时讲究‘道法自然’,制成后储存在能透气的陶罐中,注重防潮的同时,茶叶也能在一呼一吸间饱吸天地自然之气。这样的茶,怎么能不是好茶呢?”

在来到一幅挂在墙上有涂改墨迹的书法作品面前时,张顺儒停了下来,笑着向调研队员们解释道:“这些书法作品都是书院创始人张碧辉先生的亲作,在写这幅作品时有一个字写错了,他没有在意,而是涂去后继续写了下去,因为他觉得顺其自然,流露真性才是他的本心,没有必要因为一个错字而放弃整篇书法作品。”队员们听完后都被这种表达本我的自然精神所感染。

作为茶旅民宿,整个书院有着浓厚的禅茶文化氛围。首先“禅茶一味”四个大字被刻在门匾之上,院前是茶圣陆羽尊像,院后则矗立着孔圣之像,院内布景错落有致,遍植幽谷兰花,充满了自然意趣。调研队员们在品味佳茗、细嗅茶香的同时,也感受到书香墨韵,看到了茶产业与茶文化发展的融合与延伸。

△村长张顺儒讲解茶园生产理念陈剑辉/摄

古村焕新颜,闾里展新风

随后,跟随张顺儒村长的脚步,在其细致耐心的讲解中,调研队员们对整个村庄经济、生态及乡风文明建设等情况进行了参观了解。走在田间地头,阵阵怡人的清风袭来,红米田里稻穗粒粒饱满,长势喜人,山药基地里绿意葱茏,四周山丘上茶园层叠,叫人只觉宁静悠然。调研队员们还观察到村中的每块地都被充分利用,池塘中养鱼,塘面种植水生植物,池塘上方用竹子扎建起家禽圈舍是十分普遍的现象,集约环保,将生态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据张顺儒村长介绍,东坑村历史悠久,古厝祠堂众多,文化厚重,而现在大大小小的祠堂也都被充分利用起来。除了队员们参观的睡觉居农耕文化馆和乡宴中心外,其余的祠堂也都各有用处,祠堂内随处可见“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等标语,已成为传播乡风文明的文化阵地。

在秀美清澈的晋江源流经之域,率性可爱的村主任脱下了鞋,带队员们感受生态治理后溪水的干净清冽,溪边农户自办的溪头农家乐是东坑村旅游业发展的剪影。

△张顺儒村长介绍村庄生态建设及旅游发展情况党晴晴/摄

作为农民讲师团团长和儒家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顺儒村长对茶产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颇有想法与心得。在调研队老师及队员对其的采访中,张顺儒村长提及建立农民讲师团的初衷时说道:“农民最懂农民,农民也应该帮助农民。”在东坑村,农民讲师团将泡茶桌当宣讲台,用农民能听懂的语言,为民说时事、谈经验、传技术、办实事。

最后,在村支部的会议室中,张顺儒村长与调研队全体队员们开展了一次简短的座谈会,向队员们简单讲诉了近几年东坑村的发展历程。会议的最后,张顺儒村长跟调研队员们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年轻人太重要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可是现在愿意回到乡村的年轻人还是太少,未来就靠你们了。”

会后,调研队队员们走进当地茶农家中进行访问,与农户亲切交谈,了解茶农茶园管理、茶叶生产、茶叶效益及茶业三产融合等情况,在访问过程中队员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村民们淳朴好客的性情。

△村长张顺儒与队员开展座谈会党晴晴/摄

通过此次东坑村调研之行,“茗乡振兴行”调研队成员对乡村振兴下农村的发展模式有了更多了解,对安溪茶产业发展现状也有了更多认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调研队队员们作为农林大学子知农爱农、服务于农的责任意识,鼓励着大家以更好的姿态投身于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大军。

△调研队队员与村长张顺儒合影窦慧萌/摄

来源:说茶ShowCha通讯员李荣华

原文标题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