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园的概念

  生态茶园的概念
  总结古今上下、国内外的经验,作者于1986年在《云南茶叶》上提出:按生态学原理和生态规律建立起来的多成分、多层次、多功能、结构稳定、系统平衡有序)、和具有稳定持久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茶园,就是生态茶园。生态茶园的最大特色是基于茶树与环境、与其他生命系统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特性,实行生命系统的多样化;让茶树回到它完成系统发育(近似)森林的怀抱中去,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在占据领地和生长发育过程中物质能量摄取的时间、空间、种类、数量、质量的差异与相生相养相克关系,充分满足主体物种茶树的生态需求,达到个体群体的最大增值,获得最佳生产效果的生产组合,是对太阳能和土地的充分利用,它是一个通过人脑和现代科学结合、对自然生态系统模拟的,其结构、功能符合人们需要的人工生态系统。生态茶园与传统的纯茶园具有格局、成分、结构的显著差异,从而导致性质、功能的差异,显示出效益的差异。首先是植物成分的改变,整个茶园系由道路、网络植物与由上、中、下三层植物的茶园组成。茶园按适当大小划格分块,根据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沿道路旁布置有色彩的、多种多样的蜜源植物和花卉、浆果植物,这种植物,称为生态网络植物,让天敌藏身、栖息、取食,并造成茶园林格局。茶园内除茶树居中层之外,布置适量的上层植物,以作复荫,改善茶树生态环境,使茶树回到森林的怀抱,由上层植物组成的树冠,可以起到防风、防日灼,减少裸地蒸发,防干旱、防寒害,改善光照;夏季降土温,冬季增温,并减少地面水土流失,贮存降水等生态作用。选用经济林木,还可直接增加收入或促进茶叶生长,提高经济效益。茶树以下的行间隙地、梯坎、边角碎地,种植绿肥、豆类、药材等经济植物,使地面被绿色植物充分覆盖,同样收到水土保持、增进地力,提高效益的目的。由于植物成分的改变,动物、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区系将随之而改变,单一的食物链,将变成复杂的食物网,单一茶园脆弱的生态平衡将变成复合的稳态平衡,茶树保护靠鸟类、昆虫、微生物相互制约而实现,以生态保护为基础,随着结构的改变,茶园变为多功能、高效益的茶园。

责编: juses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