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湖南长沙县开慧茶厂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湖南长沙县推动产业链升级—— 一片茶叶 带动三产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走访湖南省长沙县,茶产业正不断延展产业融合发展的链条。2022年,长沙县茶叶产量4.2万吨,加工干茶8万吨,茶叶相关产业综合产值达48亿元。

种茶、制茶的茶企常见,卖制茶机械设备的茶企却不多见。

位于金井镇的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去年茶叶卖了5亿多元,规模排在全省前列;自主研发生产的制茶设备,去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制茶设备都是定制化生产,我们现在的订单排到了2025年。”公司董事长汤程霖说。

茶企为啥做设备?多年前,企业引进全自动生产线,鲜叶进去,成茶出来,效率翻了好几番。

“作为用户,我们更了解茶企对制茶设备的需求,何不自己研发?”汤程霖说,经过几年努力,制茶装备制造已成为湘丰集团主要业务板块之一,“要让一片叶子产生更多附加值。”

长沙县种茶历史悠久,种茶带绵延100多公里,有“百里茶廊”之称。怎么让茶叶增值的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骄杨茶园

在开慧镇骄杨茶叶公司,公司负责人金志升算起融合发展的效益账:以前,只种茶,卖鲜叶,每斤仅卖十几元。后来,加工制茶,不仅培育了品牌,还能帮人代加工。自家的茶叶,每斤均价超过200元。如今,以旅兴茶,立足开慧镇的红色旅游资源,把更多收益留在当地。今年春天,茶园接待30多个团队,人均直接消费就有110元。

金井茶园

以茶带旅,以旅兴茶。金井镇金龙村,5000亩茶园似碧海绵延。金井茶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玲步履匆匆,她告诉记者:“上半年没休息一天,待会儿还有一拨客人要来。”

赵玲是金井村有名的能人,去年自掏腰包40万元,成立全村第一家茶文旅公司。采茶体验、茶艺培训、团建活动……文旅项目因地制宜,灵活多样。“茶旅融合带来人气,半年时间就赚回了投资!”赵玲说。

在长沙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成为生力军。产自高桥镇的“高桥银峰”茶,一度名声在外。多年来茶农“小打小闹”,成本高、利润薄,传统种茶的路子越走越窄……

溪清茶园

破局之路何在?茶园流转,集约经营。高桥镇百录村引进以茶叶、蔬菜、苗木及水果种植销售为主业的湖南溪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瞄准高端名优茶,走综合开发新路,去年茶叶销售额700多万元,文旅民宿收入近100万元。村民肖端祥在茶园里干了大半辈子,如今担任了公司茶厂厂长,每月工资6000元,“以前守着品牌干着急,如今收入节节高,看来还是得让懂市场的人来干专业的事。”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形成产业集群。产业规划、景区建设、基础配套……劲往一处使,才能出成效。长沙县坚持茶旅统筹,既让“产区变景区”,也让“景区挨产区”。

开慧镇积极打造旅游精品小镇和一小时红色文旅圈。“‘红色’融合‘绿色’,‘三产’带动‘一产’,如今游客提起开慧镇,就能想起红色茶旅。”金志升说。

来源:人民日报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湖南长沙县:十万亩春茶采摘忙

又到春分时节,经过冬季暗香酝酿的过程,春茶更显珍贵。眼下,长沙县十万亩春茶进入采摘旺季。20日,记者来到金井三棵树茶园,只见连片茶树在春雨的滋润下冒出万千芽头。从3月中旬开始,三棵树茶园平均每天有采茶工1400多人穿梭,双手翻飞,抢采春日里第一抹嫩芽。

3月20日,金井三棵树茶园,茶农们抢采春日里第一抹嫩芽。宁霞 摄

当然,采茶只是制作春茶的第一道工序。茶叶采摘下来要经过摊青、杀青、揉捻、干燥、做形、提香等一系列加工程序,只有每道工序的温度、湿度、时间掌控得当,才能制出好茶。湘丰茶业庄园工作人员蒋峰告诉记者,一般而言,4斤鲜茶叶才能制出1斤毛茶。

春茶迎来采摘高峰期,春茶销售也陆续进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段。在开慧镇骄杨茶厂,加工厂内机器轰鸣,不少客商闻香而来,负责人向娟接待着一拨拨上门订购茶叶的客商。据介绍,该厂去年出口茶叶1600吨,产品远销欧美各国。目前该厂春茶采摘了一周左右,接下来只要不出现霜冻天气,预计今年茶叶销量能上升20%。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长沙县茶产业迅速发展,全县共有茶园10.6万亩,整个春茶采摘将持续到4月底5月初。2022年,该县茶叶综合产值预计将突破5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培育‘长沙绿茶’公共品牌,扎实推进‘茶叶、茶工、茶贸、茶旅、茶道’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长沙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长沙晚报  记者:宁霞,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长沙县金井镇金龙村妙手巧做茶文章

近年来,长沙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举措、新模式,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8月1日起,湖南日报社长沙分社、新湖南长沙频道和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共同策划推出《乡村振兴 大有可为——长沙市农村集体经济典型巡礼》专栏,反映长沙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做法与成效,展现长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金龙”腾飞

长沙县金井镇金龙村妙手巧做茶文章

金龙村“五共”发展模式展示

金龙村位于长沙县北部的金井镇中心,占地6.1平方公里,共有968户3522人,中共党员130人,是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全国两型村,全国生态村,连续三届蝉获全国文明村。近年来,金龙村在党建引领下以茶为本,围绕特色茶做文章,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和文旅发展,成为物产丰盈、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2021年村集体经济突破105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万元,2022年有望突破150万元。

在“中西部第一县”长沙县广袤的北部乡镇,有两处特色鲜明的颜色:一为红色,一为绿色。红色以开慧镇为代表,有着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杨开慧故居。绿色以最美茶乡小镇——金井镇为代表,这里素有“小长沙”的美称,是长沙绿茶产业的大本营,有着深厚的茶农文化。

“浙有龙井,湘有金井。”走进长沙县北部的金井镇金龙村,“茶乡小镇”的招牌醒目而亮眼,灰瓦白墙的房屋排列整齐。蓝天白云下,茶树和农田绿成了一道风景。

这里被誉为“世外长沙,绿茶天堂”,近年来围绕特色茶做文章,在党建引领、产业融合、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成为腾飞的集体经济示范村。

茶德筑基

《百茶联》中记载:“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德是对种茶、卖茶、饮茶之人的规范和要求,也是金龙村壮大集体经济、绘就发展蓝图的底托和基础。

“家乡安稳和乐是我的追求,我们有责任让家乡变得更美更好。”金龙村党总支书记刘宇是村级建设的“火车头”和“主心骨”。在老支书的劝说,同为退役军人、共产党员父亲的推动下,他放弃在长沙一家房地产公司月收入近万元的高薪工作,回到村里担任村干部,和前任支书接力,把一个相对落后的纯农业村带成了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生态村。

自2009年回村任职以来,刘宇就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不辜负村民的信任。2017年,刘宇担任村主任,两年后又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在此期间,他一直思考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好金龙村。他意识到党建引领的重要性,于是带领村支两委班组成员深入考察和调研,发现了金龙村特色绿茶的资源和品牌优势,并对村集体发展做出了长远规划、绘就了发展蓝图。

金龙村环境资源优越,适合发展茶叶种植;金井茶业集团、金龙智造等知名企业长期驻扎于此,工业基础良好,便于发展茶叶加工……村级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建设,探索出创新发展路径。通过村企“掌舵”、村民“扬帆”、政府“护航”,形成了以金龙村花园片区村企共建为代表的家园共建、产业共链、文化共融、人才共育、富裕共行“五共”发展模式。

在进行村庄规划编制时,金龙村形成了“一区二线三点四园五片”的发展思路:以村部为中心形成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公共活动中心区;围绕村内主要景观及特色产业形成两条参观线路(农旅线、红色文化线);打造发展夜经济的天文科普基地、集住宿、农耕体验为一体的研学基地、集农副产品销售、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旅游接待中心和游客集散点;建设1000亩高标准无公害蔬菜园、1000亩核心茶园、800亩有机茶园、1000亩高档优质稻园、100亩生态体验园;在村域内主要小康居民点,形成“江南秀美村庄”简洁素雅风格,莲花片、花园片主要以茶文化、廉文化为主,金开片以新建和改建相结合,立三片以红色文化为主,安置区片以休闲娱乐为主。

金龙村在党建引领方面,通过红色文化聚合组织、党员、企业、五老、群众合力,发展出一个好班子、一套好制度、一种好风气,蓝图宏大,目标高远,为壮大集体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茶韵兴业

近年来,金龙村以乡村振兴、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建设等为契机,妙手巧做茶文章,“秀美金龙”越来越名副其实。

产业是壮大集体经济的关键,产业兴方有乡村富。为了进一步促进长沙县全域旅游战略的发展,发挥长沙县“茶旅游路线”的内在势能,发展长沙县北部乡镇的集体经济,在以金井茶园为基础,杨立三红色文化为精神的前提下,本着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目标,金龙村着力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盘活村内丰富的教育资源,决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研学教育项目,打造具有特色和品牌的研学基地,从而让美丽经济腾飞,实现共同富裕。

“伯伯,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菜?这是怎么来的?”刘宇回忆起一次小学生旅游进村时的场景。成长于城市的孩子对农村的一切感到陌生又新奇,这不禁引发了刘宇的思考,他表示“建设研学基地非常有必要,要让孩子们知道蔬菜怎么长,茶叶怎么来,他们要通过自己亲身劳动实践,才能体会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经过村集体的探讨和研究,金龙村决定探索建立适应未来乡村发展的运营模式,用好用活杨立三故居(全民国防教育基地)、金井红色文化纪念馆(长沙会战遗址)、金井茶博园(长沙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天文科普基地、石壁湖湿地公园等资源,以村域“红色文化”、“廉文化”、“茶文化”为切入口,创建“红色研学、农旅研学、亲子研学、星空研学”四大主题板块,打造金井金龙中小学特色研学教育实践基地、乡村振兴示范村研学基地,提升金龙村“文旅+教育”品牌,使美丽风景变美丽经济。

依托金井茶厂,金龙村还积极从种植规模、基地培育、产品加工、品牌打造、质量监管等环节发力,围绕特色茶做文章,融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推动健全特色茶产业链,挖掘村集体经济潜能。

比如,金龙村与星沙农商银行金井支行共同打造了特色乡村振兴运营平台,采取“政府搭台、村委会主体、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直播带货”的形式和乡兴湘味平台进行网络销售,激活了乡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为村集体年效益增值达20余万元。

茶香惠民

2021年,金龙村花园片区作为长沙县“清廉星沙”建设示范点,有机结合了清廉村居建设和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以茶为媒,融合清茶文化与清廉文化,打造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清茶廉韵”文化品牌,卓有成效地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2022年,金龙村牵头组建金茶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金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谷建筑劳务有限公司,采取“政府引领+平台运作+企业聚力+全民参与”的发展新模式,结合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积极发挥乡村山水、人文、农业等资源优势,为集体经济增收。

随着人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各地都积极打造旅游景点,但只有发挥特色、树立品牌才能在旅游景点中占据一席之地。金龙村深知此理,不仅积极实施农业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助推全域旅游,以3A级景区标准打造花园片区等美丽宜居村庄标杆,开发提质旅游线路;还与金井茶厂等共同成立了茶文旅公司,实现景区化运营,并引进了天文观星基地,营造乡村科学氛围,不断提升乡村文化气质。

以美丽宜居村庄为载体,金龙村在镇政府的指导下融合各类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村落成景,拓展了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走在金龙村整洁平坦的公路上,村民门前的小菜园错落有致,一栋栋白墙灰瓦的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可谓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下一步,为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金龙村将继续推动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稳步走好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发展道路,加快构建“以农促旅、以旅兴村”的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让村民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来源:长沙茶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