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古茶树花

找到约1,645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冰岛老寨古茶树:岁月不敌贪婪

1、深入此山中

“这几年冰岛老寨的茶,远远不比以前啦,已经采摘过度!”汽车在山道上飞旋,司机老L一边发信息,一边跟我说话——以时速60码到80码的车速拐弯,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全不顾及我心脏的惊恐。

他接着摔话:“往年这个时候,去冰岛的车多得不行,今年明显变少了。”听完后,我“哦”了一声,无心跟他搭话,只盼他能集中精力开车,这就阿弥陀佛了。

没过多久,就到了冰岛老寨。老L把车停到冰岛老寨的广场上,招呼我们下车。现在还不是采茶季,冰岛寨算不上热闹,广场上只停了20来辆车。

放眼周边,各式气派的小洋楼屹立村中,家家户户几乎都挂着茶厂或某某茶号的招牌,令人眼花缭乱。

(图:龙爷到此一游)

从未到过冰岛老寨的茶友,可能对“普洱茶皇后”江湖封号怀有无数种幻想,以为传说中的冰岛“神树”盘根深山老林,冰清玉洁,茶农需要徒步几个小时,深入野林,才能采到鲜叶。

破坏一个人的美梦是多么残忍的事!如果你真是这么想的,龙爷我劝你不要再往下看了,免得伤了你的小心脏。

然而,再难听的真话始终是真话!冰岛老寨的“古茶树”,在冰岛这地儿并非什么圣物,它们与民同乐,立根村落,与茶农同呼吸、共命运,过着那种乡村城市般的生活,生态令人堪忧!

(图:冰岛老寨房子旁边的茶树。)

2、生态重要还是面子重要?

冰岛老寨的广场一隅就有茶园,也不知道受哪位高人指点,寨里的村民修了一条从广场横穿茶园的石板路,从此,将古茶树陷入“永无宁日”的境地。面对于这种自毁长城的小把戏,龙爷我自知无力回天,也只能赋以“呵呵”。

走进茶园,路两边的古茶树,树干斑驳,昏昏欲睡,像城市里等待雇佣的苦工,满目沧桑。树的身挂满各种企业的宣传标牌,大大小小,五花八门,悬挂的高度与视线齐平,好像是在宣示不可侵犯的主权。

(图:茶企与茶农的“广告合作”)

据当地路遇的茶农介绍,这些挂了牌子的茶树,并不一定就属于署名企业。有些企业付了茶农资金,双方只属于“广告合作关系”,茶农允许他们把企业的牌子挂在树上,仅此而已。

越往里走,茶树越小,光秃秃的地上,寸草不生,只剩一些半死不活的茶树,更谈不上什么植物学共生多样性环境。几米开外,紧挨茶园的生活区,挖掘机正在施工,人们在拼命修建楼舍,一心把房子建得更气派、更有面子些。

(图:茶园与生活区近在咫尺)

唐人陆羽《茶经》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

刘禹锡亦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言:“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可见,早在唐朝时,古人就已关注到茶叶生长环境的问题。认为茶树生长于远离人烟,环境湿润,并有树林遮阴,海拔较高的山上为好。

也就是说,茶需要一个相对隔绝于人间烟火的生长环境,只有这样,茶本身才会有遗世独立的山野“仙草”气。

因为,喝茶就是喝生态!

3、问世间,几多人喝过真冰岛?

市场上,号称冰岛古树茶的很多,价格差参,甚至有几十块的,还包邮;也有一百多,或有几万一饼的冰岛茶。但不管付了多少银两,倘若你是新手,龙爷劝君不要幻想能沾到正宗的冰岛味。

就目前而言,冰岛老寨的古树茶,似乎不太可能在市场上买卖,若说你喝的真是冰岛茶,其实绝大部分不过是冰岛老寨的台地茶,如是而已。

(图:单一的台地茶园,被破坏的生态。)

高额利润的诱惑,已经改变了你印象中纯朴的山里故事。

很多村民早已将原有植被“斩尽杀绝”,统统种上能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冰岛小茶树。而这些茶树生于冰岛,长于冰岛,你亦无法否认它是冰岛茶的事实。

很难说,几个月后,这些“冰岛茶”就成了你茶桌上的谈资。不明实情的你,不免边喝边炫耀说:“这是我花大几万,亲自上茶山,弄来的冰岛茶!”

事实上,冰岛老寨的古树茶,历来供不应求!一到采摘时节,全中国的土豪,都会早早候在寨子里,亲自把关茶农采摘,直到带着鲜叶欣然归去,根本没你什么事儿。

4、88万茶王树滋味如何?

至于老寨里最有名的冰岛茶王树,今年据说已被某土豪以88万人民币买去了采摘权。

龙爷我亲自到此一探,即便用300度的近视眼,也看得出这株茶王树离公厕不过百把米,碰上鼻子灵点的朋友,准能在茶王树下,闻见日常的“厕所味”。

(图:富丽堂皇的冰岛老寨公厕)

据当地人讲述,冰岛茶王树的树种属于勐库大叶种黑大叶茶,这一品种的典型代表即是“大户赛”。

早在清晚期,大户赛就已驰名茶界,到民国时更加风靡。大户赛的毛茶与勐库其他村寨的茶有些差异,采摘晒干后乌黑油润,当地人称之为大黑叶,泡出的茶汤饱满有韵,明黄透亮。

史料记载,大户赛的“大黑叶”也常被用作当地茶叶拼配的秘密法门,被茶人形象地称为:“普洱茶的味精”。

我难以想象爆饮一口“味精”的“酸爽”,对此,当地做茶的某老板直言:“去年,我采摘茶王树纯料喝过一次,口感不是不好,是很不好!”说完,满脸嫌弃。

开玩笑说,能喝得起、得下这么昂贵的茶叶的人,非“豪”即“土”,若不是倒卖“碎银子”之类暴利产品的人,谁又有那么“黑”的心,能心安理得地咽下这口茶呢?

不过,既然有人愿意花88万,那估计,跪着也会把它当每夜的床头佳味喝完。

5、警惕利益之手

有位名称“雄关漫道”的茶友给我留言说:

“我2014年前多次去冰岛,就发现冰岛寨子盖房子过大过挤,与茶树争生长空间,人流量一年比一年多,非常忧虑,以后再也不想去了……”

对此,我只想跟这位网友说:“大兄弟!你瞎操个什么心,当地人都在忙着挣钱呢!”

也有位2015年去过冰岛老寨的茶友私信我,吐槽“冰岛老寨生态环境不是堪忧,是非常糟糕!”

网友“大茶罐”留言道:“大茶树因生态平衡被人为破坏,病虫害在滋生蔓延。”

而我想告诉他们的是,其实三年下来,糟糕的东西未必会得以改善,越演越烈从来都是茶界的常态。

(图:不该出现在茶园的垃圾)

古树茶采摘过度的事实于冰岛而言,并不新鲜。

由于茶叶价格高,对于茶农来说,一片叶子一把钱,茶农根本就不舍得给这些茶树休养生息的时间。云南有很多茶区,一般只采春秋两季,但冰岛很多地带的茶,一年到头都在采摘。

一连几株古茶树因采摘过度而死亡,这些可悲可怜可惜的古茶树,经得起岁月的揉练和劫难的摧残,却敌不住人性的贪婪,空留一片追忆去悠悠。

除了生命正常的新陈代谢,古茶树的陆续死亡,与古茶园不科学的管理与养护脱不掉干系,一夜暴富而不珍惜上天的恩赐,不爱护老祖宗留下的山水宝库,长此以往,这些愈加珍稀的古茶树,亦摆脱不掉惨死于利益之手的悲惨命运。

而这一切后果的最终承受者,仍然是茶农。茶农若再无意识保护自己的金山银山,必将自塞门路,以泪洗面。

不过,我非圣贤,如何能以一己之力救世于“利益诱惑”之间?无力啊无力!也就只能长叹一声:“呜呼!哀哉!”

2019.03.16

天韵古茶岩韵 |集邦东“三杰”为一体,滋味酽实饱满,独具岩石韵味。

澜沧江的中上游,也有这么一种生命,它们碾碎脚下的烂石,笑傲寰宇,澜沧之水清兮,日新月异;山河之貌状兮,古树临风,成就永恒!




临沧邦东,大山矗立,大江纵横,奇峰绝影,云蒸霞蔚 ,该地多石头,许多古茶树就生长在石头缝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让邦东古树形成根深叶茂,石树共存的奇观!



“邦东三杰”,作为邦东最出名的三个山头,代表着邦东茶的优质口感。

这三个山头分别是昔归、那罕、曼岗。在云南,邦东岩茶的名气在整个普洱茶产区,临沧茶区来说都是非常有名的。邦东独特的地形地貌为邦东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形成了独特的香气和滋味。




集邦东“三杰”为一体

制出优质岩骨韵



天韵古茶「岩韵」追根溯源,从源头到成品数十个制茶环节专注严格把控质量。



01

精选三百年以上邦东岩石茶区的小曼岗和那罕古树春茶为主料,并加入一定比例的昔归古树春茶,经过传承古法制茶工艺制作而成,从而确保茶叶的高品质。



02

备料三年,匠心力作,在专注品质的基础上,以性价比高,后期转化极佳,成为天韵古茶2020年重磅新品推出于市。





官方品鉴:
2020年「岩韵」古树青饼
外形:饼型端正,芽叶紧结,略带蜜香。
汤色:金黄明亮,润泽通透。
香气:兰香蜜韵,透着丝丝木质香。
滋味:清甜爽朗,滋味酽实饱满,独具岩石韵味。
叶底:色泽均匀,韧劲十足。



风骨刚健·犹如介石


入口清甜爽朗,稠厚细腻兰香馥郁,有蜜之滋润,兰之幽雅隐隐中有木质香沁人心脾
滋味浓烈厚重,又不失外柔之甘美
外柔内刚,汤水融合,余味宽广而深远




山野气韵凸显,喉韵舒爽


一口咽下,鼻息间蕴含芬芳花香野韵
层次感丰富,幽香甜润如屡屡细流划过
中后段香甜充盈着整个口腔
喉韵清甜,苦底迅速化开舌面从始至终甘韵极佳,茶韵悠长
茶气,体感明显,气韵舒朗岩骨刚健中饱含山野逸趣
花香馥郁中散发出含蓄的山野气韵

天韵古茶2020年「岩韵」古树青饼以极富灵性的山水墨韵为设计灵感由云南民族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叶其霖现场创作以澜沧江流域古树茶为真实写照选取山水、岩石、古木为题材世人呈现奇妙的云南岩茶的味道


品饮者,细细咂味岩韵与陈韵的口感层次收藏者,静静观赏奇妙岩石随岁月陈化之美


来自秘境邦东·甄选原料


1

昔归

昔归普洱茶,产于忙麓山,在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境内,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在众多普洱茶中始终独树一帜,既不高傲,也不媚俗,以柔弱身姿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昔归古树茶特点:浓蜜幽兰香,代表高品质普洱茶的一种天然香型,而昔归的香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汤感犹如丝绸般滑过舌面 ,汤质鲜爽、回甘猛烈属整个临沧茶区之首,香甜中伴随着一丝苦涩,咽下茶汤后,喉咙处顿时阵阵清凉袭。

2

那罕

那罕隶属于邦东乡曼岗行政村,同为邦东产区的山头,那罕与昔归有所接近,但也有着不同。那罕茶在清朝道光至咸丰年间连续十二年被选作贡茶进京,被盛誉为茶魁之首。



那罕古树茶特点:入口略有苦涩,但化得快,舌尖感受到清甜滋味,茶汤层次感丰富,饱满,茶气立即充斥整个口腔,喉韵好。如果说昔归是雅致柔润,那罕就多了一些个性化,给人不同的感受。

3

曼岗

在邦东三杰里面,曼岗算是较为爽朗,温和的,像邻家小弟一般。曼岗村也是邦东地貌,茶树生于岩石之上,拥有独特的岩韵花香。




曼岗古树茶特点:花香中透着果香,甜中带柔。曼岗入口柔顺,清爽,苦涩不强,回甘生津很快,适口度高非常讨喜。

「岩韵」原野花香与岩韵,邦东茶的标志性香气在口腔中相互萦绕交缠,仿佛一朵花正从岩层的裂隙中顽强生长,这种独特的口感为「岩韵」增添了更多的趣味。而爽滑饱满又不失甘甜细腻整体汤质,宛如这朵花绽放时的灿烂。


图片描述  


茶之自然味,臻选在有机

于云南深山中寻见,岩韵,有自然岩石的韵味

有时光缓缓流过的味道,自然美好之物

遵循自然法则,呈现事物最美好,最纯粹的本源

古茶树不老不衰的奥秘,早在第一株茶树诞生时就已形成

古茶树,唯一一种无惧病虫害的经济林木。

古茶树,唯一一种与岁月对抗的乔木茶树。

古茶树,唯一一种可被品饮的千年古树茶。

关于古树茶,还有太多的真相未被揭开,还有太多的谜题等待探索,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继续顺着科研界对古树茶的研究之路,去打开古树茶最为核心的长寿之谜——原初细胞内的遗传信息。  

被异花授粉的古树茶

既然矿物质丰富,微生物服等外部因素不是古茶树长寿的根本原因,那这种能力是不是其在漫长演化中自然进化而来的呢?由此便引出了异花授粉这一因素。

异花授粉,即雌蕊得到另一朵雄花的花粉,以及异株、异花,不同无性系之间的授粉,完成“传宗接代”,这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植物进化现象。

就如同混血儿一般,不同植物间的异花授粉,也带来了多样化的基因,这部分的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的一些概念,陆离尽量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为茶友们讲解。

花粉管中可能存在的部分异源基因(heterologousgene),会在植物授粉时一并进入卵细胞,这就为不同植物间的基因交流提供了可能性。

很多存在基因差别的非近缘物种,就是通过异花授粉等途径,将不同的基因传递给另一新个体,进而出现新的性状,科学家们称这种现象为“基因转移”。

不过这些外来的异源基因想在植物内“安家落户”,就要插入恰当的位点,不然则会无法得到表达,这也是植物遗传学领域的一项前沿研究课题。

比如目前产量最高的面包小麦(TriticumaestivumL.),就是由3个不同的基因组拼合而来的,这被称为异源六倍体,是多倍化研究的重要模式作物之一。

这就是生物多样性的由来,不同种群都存在遗传信号的交换,也都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些信息通过DNA的排列顺序传递下去,让基因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

DNA(DeoxyriboNucleicAcid),是生物细胞内含有的四种生物大分子之一核酸的一种,可组成能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的遗传指令。

很多DNA的排序会录制出小分子的RNA(RibonucleicAcid,茶友们可简单理解为组成DNA的一个“片断”),并对基因的排序加以调控。

很多植物间都存在这种隐秘的信息交流,比如一类绿叶挥发物,可以让植物招引昆虫,从而传粉交配,而普洱茶树上也有着类似的现象。

曾有学者在研究沉香醇时(学名linalool,又名芳樟醇,兰花香的主要呈因,也是普洱茶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发现其不是茶树原有的基因。

这位学者猜测,某种植物内生菌与植物本身交换了基因组,从而促进了如芳樟醇等的次级代谢产物生成,具体的基因转移仍在进一步研究。

其实,当陆离在为茶友们介绍古茶树可能存在的基因转移现象时,我们就已经来到了古树茶长寿之谜的最后一道大门前——原初细胞内的遗传信息。

原初细胞的遗传信息

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中我们可以得知,目前人类所探明的所有动植物中,第一个细胞的诞生,一定存在DNA及分子中的组合指令。

古茶树亦是如此,第一株野生茶树的原初细胞中,长寿基因的遗传信息就已经被设定出来,并通过DNA内四个化学母码的复杂排序,传递出各种合成指令。

而解密古树茶长寿基因的关键,就在于破解DNA用来储存信息的四个化学母码,这一领域属于分子生物学在生命起源领域的最前沿课题。

有意思的是,科研界在研究生命起源与设计时,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对立,也就是著名的科学唯心主义学派与科学自然主义学派。

科学唯心主义认为,很多动植物的结构设计之所以如此精妙,是因为存在一位设计师,牛顿的著作《TheOpticks》(译作光学)中,就有这样的言论:

“眼睛的设计有光学技巧,耳朵的设计有声学知识。世间万物都有其诞生的使命,并在恰当的时机被执行出来,这背后一定存在着一位活的智慧存在。”

而科学自然主义的基本理念则完全相反,认为动植物的结构巧妙,是因为所有生物机体都有适应环境的本能,并能够随机地变异和自然的选择。

这方面的代表就是达尔文和他的自然进化论,这位伟大探索家的贡献毋庸置疑,但他的观点仍留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有解释第一个生命起源问题。

直到1953年,分子生物学界的这场大争论再次有了突破性进展:沃森(J.D.JamesDeweyWatson)和F.H.C.克里克首次发现了生物的DNA的结构。

这两位科学家都是科学自然主义的虔诚“信徒”,他们本以为这个发现能补充完善达尔文“进化论",没想到却又陷入了生物信息起源的谜题当中。

原来,DNA的发现虽然解释了首个生命的起源问题,但却无法解释第一个细胞DNA的设定排序问题,而直到今天,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充分解释。

茶树也是如此,我们都知道如今的古茶树,是从野生茶树一过渡型茶树一人工栽培型茶树,说明其经过了适应性变异与漫长的自然选择。

但在第一株野生茶树内,原初细胞中的遗传设定,目前仍无法用化学符号表述,这就是科研界迟迟无法给出,古茶树长寿之谜最后一块拼图的原因。

意义重大的基础科学

看到这里,有茶友可能会问了:不明白就不明白呗,听起来都费劲,又不能让古树茶更好喝,费这么大劲图个啥?

其实,古树茶长寿之谜是普洱茶基础科学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是一项任务量庞大的系统性生物科学研究工程,也是普洱茶产业发展健全的必经之路。

仅在目前的探索阶段,就有科学团队提出,可以利用古茶树的基因图谱,研制检测溶液,帮助鉴别不同产区的古树茶原料,突破感官审评局限。

这是因为生长不同产区的古茶树,其基因图谱都是一致的,造成其生长性状差异,和茶叶口感区别的,就是RNA显现物质的细微差别。

通过比较不同产地古茶树的RNA样本,就可以找出造成各产地古茶树差异的“关键因子”,进而建立具体的RNA模型,取得初步的商业化成果。

这一科研成果问世后,将老班章的茶青投入“老班章检测溶液”中,溶液会发生变色等反应,以提示茶青产地属实或不实,在古树茶保真上发挥重大作用。

此外,破解了古树茶的长寿之谜,也就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古树茶的价值,比如很多长寿植物内都含有的一种无价之宝——天然特效药。

一方面,银杏、红杉,人参等长寿植物,都含有人参皂苷RH2、喜树碱、紫杉醇、三尖杉酯碱等药用成分,在对抗疾病和保健功能上能发挥重大作用。

另一方面,这些天然产物的结构式非常复杂,很难人工合成,直接从这些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的效果也很差,往往是万不存一。

20世纪60年代,在建立了对这些植物的充分认知后,科研界尝试用微生物、酶系、植物细胞培养体系等生物医学技术,对这些活性成分进行结构修饰与合成。

由此,科学家们从红杉树中开发出了一种功能性非常强大的二萜类成分,这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研制背景。

此外还有能抗肿瘤和抗病毒的喜树碱,这是从一种名叫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的乔木植物中分离出的活性生物碱,在治疗肝癌效果上斐然。

而在发展普洱茶基础科学上,这一研究更是意义重大,它不仅能揭秘古树茶的长寿之谜,更能为未来深入研究普洱茶的生物机理时,提供详实的科学依据。

也正是由于其所具备的深远意义,近些年来国内已有多个高校和研究所,将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DNA与RNA作为研究课题,并发表了部分成果。

但需要说明的是,目前这些课题多为成果导向性研究和局部专项性研究,离建立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基因图谱的宏伟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陆离认为,对乔木大叶种茶进行基因图谱测序,堪比著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势必是一场跨国跨学科的多科研单位合作科学探索工程,绝非一时之功。

因此就目前而言,业界需要根据古树茶和野生大茶树的自然生长情况,按区域和级别给予界定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防止掠夺性采摘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自然界留给我们的,这一笔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财富。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600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