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风口绿茶

找到约162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宜昌,正在下一盘“大棋”!

宜昌古称峡州,产茶历史悠久。1200多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山南,以峡州上。”

宜昌是“中国传统三大红茶”之一的宜红茶主要原产地,也是万里茶道重要节点城市。

茶叶,是宜昌的生态优势特色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百姓致富的“金叶”。2022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99.45万亩,产量11.25万吨,均居全省第二。但是宜昌茶产业存在着品牌多而不强,产业小、散、弱等问题,制约着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整合资源,打造产业龙头,激活品牌力量,推动茶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这是宜昌市委市政府给出的答案,也是事关宜昌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盘“大棋”。

品牌不响?

——整合资源,打造龙头

“提到茶叶,你一般能想到的名茶是什么?”

“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安溪铁观音、安吉白茶……”

这是记者随机采访宜昌市民,得到的答案。

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琼坦言:“宜昌是产茶大市,品牌之路却走得蜿蜒曲折。宜昌茶走不出湖北省,中国十大名茶中宜昌至今没有一个茶品牌上榜。”

高山云雾出好茶,宜昌地处北纬30°黄金产茶地带,拥有五峰、夷陵、宜都、兴山、长阳、远安、秭归7个优质产茶区,优良的自然资源禀赋,造就上乘的茶叶品质。

“宜昌的茶叶规模大、品质好,但是因为之前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不少产品做了外面市场的原材料,被加工后贴上其他品牌的标签,而本地茶企和茶农收益不多。” 宜昌茶产业协会秘书长黄声东说。

宜昌共有1200多家茶企,但规模小、质量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企业都只愿打自己的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有限。” 黄声东坦言。

宜昌茶产业如何逆势突围、重振雄风?

“优化整合资源,打造产业龙头,激活品牌力量,推动茶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宜昌市委市政府给出答案。

2022年8月,安琪集团出资3亿元设立宜昌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如今,宜茶集团已完成收购宜都宜红、五峰采花各60%股权,并控股设立湖北萧氏茶业有限公司,收购了萧氏集团在宜涉茶资产。

贵州主打四个公用茶叶品牌,江西主推“三绿一红”,浙江每个县有一个特色茶品牌……但凡有影响力的茶产地,都有叫得响的公用品牌。

近年来,宜昌着力打造“宜昌宜红”“宜昌毛尖”“宜红工夫茶”公用品牌,对茶叶特征特色、工艺技术等制定相应标准,提升宜昌茶的高品质和知名度。

▲2023年8月11日,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在第七届中国(沈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上推介“宜昌宜红”公用品牌。

作为宜昌市茶产业协会会长单位,宜茶集团统一运营管理“宜昌毛尖”“宜昌宜红” “宜红工夫茶”等区域公用品牌,进一步做优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

“今年,我们投入了超1000万元,加大宜茶品牌形象宣传,逐步打造‘公用品牌做宣传、企业品牌做市场、产品品牌做流量’的格局。” 宜茶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朱银宏介绍。

宜茶集团在宜昌和武汉的楼宇电梯、公共交通、户外及电视上投放广告点位超过1万个,同时参加中国茶叶经济年会、美国茶叶展等国内外专业展会、茶事活动60多场。

▲2023年10月26日,宜茶集团亮相第十届西部茶博会。

“集团还在滨江公园开设首家新式茶饮体验店宜红元新派馆,在宜都鲟龙湾开设旗舰店,统一各子公司、合作茶园、专卖店形象标志,品牌影响力正逐步增强。” 朱银宏说。

市场内卷?

——做活市场,优化结构

“茶”香也怕巷子深!好茶,不一定好卖!

“近年来,恩施玉露、武当道茶、黄冈毛峰、保康松针等区域公用品牌风生水起,湖北茶叶市场内卷严重,竞争激烈。宜昌茶急需拓宽产品销路,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陈琼认为。

但是,湖北茶叶却面临着“省内知名、省外无名”的尴尬境地。宜昌茶如何走出湖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茶企本身比较小,很难走出去。但安琪集团有丰富的市场开拓的能力,有6个海外事业部,在全球有专业的销售队伍,借船出海,卖酵母的同时也卖茶叶。” 朱银宏说。

宜茶集团按照“深耕省内市场、拓展国内市场、重点开发国际市场”的思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国际并进的立体营销体系。

自成立以来,宜茶集团深耕宜昌和武汉名优茶市场,强化国内经销商渠道建设,开发名优茶客户超100家。新开发海外客户26家,多个国际客户到宜昌考察茶园和工厂,订单逐步增加。

如今,宜茶集团依托安琪全球渠道优势,抢夺非洲和中亚、俄罗斯等传统精制绿茶市场份额,积极拓展欧美、东南亚等高端红茶、袋泡茶和茶叶深加工市场,做活茶叶流通端,实现宜昌茶业抱团 “出海”。

▲2023年10月17日,宜茶集团参加摩洛哥食品展。

销路广,则品牌响;品牌响,则利润高。“今年,我们全年营收将超1亿元,同比增长超400%。”宜茶集团宜红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寤告诉记者。

宜昌茶叶种类丰富,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等,可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近年来,宜昌提出了“提升绿茶、振兴红茶、发展黑茶、兼顾黄白茶”发展战略。宜茶集团积极推进全品类产品布局,打造差异化产品矩阵,促进茶产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提升绿茶——

持续推进萧氏、采花产品升级,优化中高端绿茶品类。

振兴红茶——

深度开发宜昌红茶及衍生产品,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质量。今年,宜红工夫茶品韵、宜韵系列,宜红发现1955系列等新产品相继上市,凸显宜昌特色。

兼顾黄白茶——

目前,宜茶集团全力推进与兴山昭君白茶、远安黄茶等主要茶企的合作,抢占茶叶蓝海市场,奋力在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附加值不高?

——做优品质,延链补链

“宜昌茶叶深加工产品不多,茶文化产品少,茶叶综合经济效益低,也是宜昌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掣肘。”黄声东说。

如今,“茶科技”正成为激活宜昌茶产业振兴的“新密码”。

在宜茶集团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速溶茶生产车间,价格较低的夏秋茶被加工成速溶茶产品后销往全国。“我们将安琪‘生物酶催化茶多酚’技术应用到生产线,开创了以绿茶为原料生产高品质速溶红茶的技术先河,让茶叶一年四季都有销路,帮助茶农增收。”宜茶集团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华介绍。

▲宜茶集团萧氏茶叶智能化洁净工厂。

宜茶集团已推出了速溶绿茶、速溶红茶、烘焙抹茶粉等3类工业深加工产品。同时,进军新式茶饮市场,开发出符合年轻消费者偏好的2款小包装即溶茶和 4 款花香系列袋泡茶产品。宜茶集团已与30多家茶饮料、茶食品企业达成合作。

科技赋能,拓宽赛道,解锁茶的“N种可能”。“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安琪技术优势,探索茶叶在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的研发应用,增加产业附加值,延伸茶叶产业链。”朱银宏表示。

迎着凛冽寒风,记者走进宜都古水坪村大风口生态茶园,漫山遍野的茶垄锦簇成行,流绿滴翠,让人心旷神怡。

▲宜茶集团采花茶业马岩墩生态茶园基地。 马玉娇 摄

“这里的茶树有50多年树龄,我们正全力打造欧标茶基地,通过绿色防控、增施有机肥、减少化学品使用等手段全面提升茶叶品质。”茶马古道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芳红介绍。

作为宜茶集团宜红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宜茶集团选派技术人员全程技术指导、定期检测,并且采购包销。“品质提升了,价格自然就上来了,销路也不用愁。今年7到10月,我们卖宜红茶原料1000多万元。”周芳红难掩开心地说。

一手卖茶,一手卖景。大风口生态茶园还发展茶园观光旅游、茶文化研学。“作为万里茶道上的节点驿站,每年有来自荆州、宜昌城区、宜都、枝江、当阳等地学生来这儿研学旅游,学习采茶、制茶、品茶等传统茶文化。” 周芳红介绍,公司明年春季研学旅游预定已超1万人。

宜茶破局“出圈”仍在路上,但改革成效初显,2023年宜茶集团全年预计实现收入超6亿元。“推动茶产业做大做强做优,重振宜茶辉煌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合力,只要我们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必定能实现。”陈琼满怀信心地说。

来源:白龙岗纪事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吴远之与大益集团: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2021年12月20日,大益集团董事长总裁吴远之先生,在旅居加拿大期间,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去世。吴先生的离去,无疑是普洱茶界的一个巨大的遗憾!

业界无限感伤之际,某些人却从大益近年的炒茶风波入手,甚至发出了冷嘲热讽的讥笑,我想,应该对吴先生的生平事迹进行一个简单的整理,以正视听。

拯救一座濒临破产的茶厂

吴远之,海南人,1966年出生于海口市,198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专业为飞机设计,是那个年代从顶尖大学走出的“天之骄子”。

在这之后,年轻的吴远之远赴加拿大求学,并在1997年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MBA硕士学位,此时的他,已经可以称为一名“海归”金融精英了。

硕士毕业后,吴远之选择回国任职,并在几年内辗转于海南省经济研究中心,海南省证券交易中心等,以职务之便,接触了很多海南企业的管理高层。

1998年,吴远之以自己积累的大量人脉和优质履历,任云南保山水泥公司董事长一职,这里所提的宝山水泥,是云南当地的老牌国营企业之一,实力雄厚。

2004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放开,很多国企从非命脉领域退出,进行股份制改造,是谓“国退民进”,而这也是勐海茶厂改制的背景之一,这里先按下不表。

在吴远之的精细运营下,此时宝山水泥已更名为博闻科技,成为了上市大公司,还涉足了新兴IT领域,而多线发展的运营思路,在之后的大益上也多有体现。

不过博闻科技也面临困境,“金牛类产品“水泥业务增长缓慢,新发展的IT业务,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双低,成了”瘦狗类产品“,急需新项目打开局面。

此时经营不善的勐海茶厂,就进入了吴的视线,金融精英入局传统茶企,跨度相当之大,原因一说是受到了其父吴坤雄的指点,一说是两家本地企业早有联系。

2004年,凭借多年来的资本运营,博闻科技挤掉了竞争对手红塔山集团,以数千万买下国营勐海茶厂,并实行民营改造。

不过当时吴远之可能没料到的是,此时的勐海茶厂,堪称一堆“烂摊子”。这还要从上任的传奇女厂长——阮殿蓉身上说起。


经营一家从小到大的茶企

1998年11月,阮殿蓉成为勐海茶厂第六任厂长,但这间茶厂银行账面的现金不到一万元,欠款却多达1500万,连年亏损,入不敷出,濒临倒闭。

在深入调研后,阮殿蓉决定关停红茶绿茶生产线,集中生产前景最好的普洱茶,并请来茶学教授到厂里讲座,扭转职工们对普洱茶的错误认知。

之后,阮厂长召开员工大会、提出企业理念、实现标准化生产、落实有机认证、进行来料加工,倡导普洱茶文化,数年时间内,让勐海茶厂起死回生。

知识延伸《阮殿蓉与六大茶山:危难奉命,激流勇退。


2002年1月,由于某些原因,阮殿蓉离开勐海茶厂,将蒸蒸日上的茶厂交给了第七任厂长郑跃,但两年过后,勐海茶厂又变得处境艰难了起来。

2004年,吴远之接手时的勐海茶厂是什么情景?玻璃被砸被偷,厂区破乱不堪,荒草丛生,原有职工出走大半,现有职工对茶厂改制使其丢掉“金饭碗”非常不满。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吴远之带着员工们装玻璃,平息老员工的怒气,重新招聘了一批学历较高的技术型人才,以最快速度恢复了茶厂的正常生产。

次年,勐海茶厂新增40余项产品,其中不乏金针白莲、金色韵象等明星产品,这年的冬天,勐海茶厂获QS证书(食品生产许可证),尚属云南省茶企首例。

勐海茶厂步入正轨后,金融精英出身的吴远之,开始规划品牌化发展的深远布局,凑巧的是,普洱茶行业此时迎来了一个超级大风口——炒作营销。

2005年,普洱茶营销活动“马帮茶道·瑞贡京城”大获成功,大益紧随其后,发起“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也分到了一笔不小的品牌曝光。

2007年夏末,经过两年的疯狂炒作,普洱茶市崩盘,但在这场空前的普洱之殇中,由于大益历来的提前备货习惯,在毛茶收购上并没有血本无归,惊险渡劫。

知识延伸《07年普洱茶崩盘:至今未愈的可怖伤口

此时,普洱茶行业元气大伤,而大益的损失较小,在这个市场空白期,大益宣布成立集团制,释放积极信号,树立起临危不乱,一己救世的品牌概念。

在这之后,吴远之以大益品牌为主要营销对象,并在业界首次提出“奢侈品普洱茶”的营销概念,进行下一轮宣传。

2008年,在普洱茶行业尚未恢复元气之时,吴远之力排众议,斥5000万巨资,中标了央视黄金时段的品牌广告投放权,在这当时的中国茶企中尚属首例。

2009年,大益茶又一次抢滩登陆,率先打造授权专营店体系,截止今年,大益茶的品牌专营店已达2千多家,数量居同品类全球第一,经销体系深入全国。

2014年普洱行业动荡之际,大益推出大型经营战略“凤凰计划”,旨在提高门店专业程度,打通产品下沉渠道,减轻对芳村销售模式的依赖。

凤凰计划的核心,是以城市的各大商圈为依托,通过提高门店管理水平、硬件设施、服务态度等手段,在夯实原有客户群体的基础上,开拓新的消费人群。

凤凰计划的目的,是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各类型门店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最终达成销售渠道下沉的完整闭环。

此时,大益茶事业已蒸蒸日上,但吴远之的野望还远不止此:未来五十年内,大益要成为能为全球一亿人服务的综合性企业,并由此开始了新的集团化运营。

知识延伸《大益集团: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


创造一个普洱茶界的传奇

早在普洱之殇后,吴远之就在北京建立了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并深度参与央视“我的长征”栏目,还成立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布局文化和慈善领域。

在技术层面,大益一直在稳步前进,目前已获得65个外观专利、24个发明专利,14个实用新型专利。拥有先进制茶设备,现代化生产线,数量众多的发明专利。

茶青原料上,大益的巴达和布朗基地示范基地茶园标准化,病虫防控绿色化,曾获南京国环有机中心认证,和农业部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基础设施上,发酵车间大楼、成型车间大楼、技术研发中心(大益七号院)和现代化仓储都已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现代化和工业化水准居世界一流水平。

绵纸包装上,勐海茶厂率先引进柔印印刷设备,采用食品级油墨喷涂和四色印刷技术,提高包装棉纸的印刷效率和材质安全。

生产车间内,色选设备、静电拣剔设备、人工拣剔流水线、熟茶联装筛分生产线、自动匀堆生产线、自动称量流水线全面使用,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突破。

技术革新上,烘制车间在17年使用自主研发的“温湿度曲线导入烘制系统”,实现了自动烘制,能提高生产效率及烘制均匀性,稳定茶叶品质。

全球化上,大益积极在文化相近的东南亚国家布局,目前已经在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设立了分公司,寻求国际化多元发展。

多领域上,大益以茶为核心,向其他领域不断蔓延触角,如餐饮领域的大益膳房、旅游领域的大益庄园、教育领域的青年茶庭等等。


这其中有两个领域,大益寄予厚望,并在这上面投入了诸多心血,分别是科技领域的大益微生物研发中心,和新茶饮领域的大益茶庭。

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俗称“大益七号院”,拥有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科研工作站,是国内首家与微生物学大牛邓子新院士合作的普洱茶企业部门。

大益七号院用了五年时间,完成了对微生物制茶的初步探索,并于2018年6月发布“益原素A方”发酵熟茶,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大益第三代智能发酵技术。

知识延伸《大益七号院:普洱茶界的科研中枢。


大益茶庭,是大益集团于2014年布置的现代茶饮店,简洁舒适的环境布置,高水准的管理水平,由熟茶萃取而来的招牌金普芮,是大益茶庭的几大招牌。

致力于创新饮品研发的大益茶庭,在大益的长期规划,也就是凤凰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为了促进其发展,大益也是不遗余力地为其造势。

18年杭州茶博会上,大益搭建了两个展厅,一个是大益茶的传统产品展厅,而另一个就是大益茶庭。双品牌并行的运营思路下,大益茶庭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知识延伸《从大益茶庭说开,聊聊大益集团的双品牌运营战略。》

近年来,大益在文化领域也是动作不断,大益文学院、中日韩茶道会、大益智库、中国—东盟企业家论坛及俱乐部,最终都指向了集团化运营的巨头目标。

从改制后的二十年间,当年的那个三线品牌,已发展为世界第四大茶业公司,中国第一大茶企,旗下涉足科技金融、地产餐饮、文化教育,堪称龙头。

而亲手缔造这个传奇的吴远之,却于昨日长逝于大洋彼岸。


无限遗憾,百般心绪,难以言喻。

感谢吴远之,赋予普洱茶另一种可能,将普洱茶行业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感谢吴远之,以战略目光带出了普洱茶的龙头,留下了一个中国茶业的标杆企业。

感谢吴远之,带给业界一个百花齐放的未来。

吴先生,一路走好!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下一个风口:中国黄茶|平阳吹响中国黄茶集结号——“2018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开幕式暨主题会议”隆重举行


2018年11月28日上午,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平阳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开幕式暨主题会议”在平阳隆重举行。与其说是一次平阳黄汤区域公用品牌的推介会,还不如说是一次高举“中国黄茶”品类大旗,谋划黄茶产业未来的行业诊断会,也是黄茶产业抱团营销、黄茶图谋崛起的誓师大会。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辉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姜仁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书记郑国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建跃,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冯泉林,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张正竹,岳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激扬,温州市政协副主席、温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有平,温州市委农办(农业局)主任(局长)张亨利,中共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在中国六大茶类里,黄茶是最弱小的品类,2017年总产量只有7000余吨,在茶叶总体市场的销售份额占比不到1%,只有0.35%。在绿茶龙井茶、乌龙茶、普洱茶、福鼎白茶、安化黑茶以及以正山小种为代表的红茶轮番热销旺销之后,有着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平阳黄汤等历史文化名茶的黄茶,能否黄者归来,成为下一个风口的热销旺销茶类茶品?不仅是黄茶产区人士,更是业界包括喜欢茶的消费者在内一直在期待在思考!



“2018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集结了几乎所有黄茶产区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黄茶生产企业。全国茶标委黄茶工作组一届三次会议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黄茶专业委员会成立筹备会议暨中国黄茶产业联盟(平阳)联席会议同时举行。


2018,中国黄茶在平阳吹响集结号,“中国黄茶”从平阳起锚远航!


中共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致辞


在28日上午的开幕式暨主题会议上,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介绍了平阳黄茶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今日平阳黄茶的产业现状。


平阳茶脉悠长、影响深远,早在唐代,平阳的茶叶就已名声在外,《唐书·食货志》中有记载:“浙产茶十州,五十五县,有横阳(即今平阳)”;宋代温州郡建茶场于平阳,并设置专管茶叶机构,缴纳茶税;明代中期,“平阳蔡家山茶”成为浙江名茶;民国时期,平阳茶类众多,远销海内外,盛极一时,成为浙江重点产茶县。平阳黄汤,正是在这片有着一千多年种茶采茶制茶历史、有着深厚茶文化基础的土壤中孕育并发展。平阳黄汤始制于清朝,乾隆年间纳为贡品,民国时期每年有千余担平阳黄汤销往北京、天津、营口一带,胜名远播海内外。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平阳茶产业持续蓬勃发展,现有生产茶园面积4.8万亩,生产企业100余家,年产量近千吨,年综合产值近2亿元。平阳黄汤被称作“杯中黄金”,乃黄茶之珍品,凭借其绵长而富有意蕴的醇厚茶香、精湛的“九闷九烘”非遗工艺、“玉米香,杏黄汤”的高贵品质赢得了国际、国家级金奖40多枚,跻身“中国四大黄茶”,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被评为“中华文化名茶”和浙江省区域名牌农产品,平阳也先后被评为“中国黄茶(平阳黄汤)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千年茶文化,今朝共传扬!希望能以此次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弘扬平阳深厚的茶文化,提升茶品位,做优茶产业,使平阳黄汤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致辞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致辞

温州市委农办(农业局)主任(局长)张亨利致辞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建跃致辞


主题会议的重头戏是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的主旨讲演。来自著名黄茶品类岳阳黄茶、君山银针故乡的刘仲华教授对黄茶产业诊断式的思考与建议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反响。


黄茶一直落后于其他茶类,黄茶产品品类特征不明显是主要原因,黄茶不黄,有的甚至干脆向绿茶靠,向名优绿茶借势,导致黄绿不分,生产者缺乏品类自信。黄茶如何形成自己的优势?从迷失的方向中找回品类自信是关键,之所以为黄茶,就一定要做好“黄”字文章,把“黄”字文章做到家,闷黄工艺是黄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关键,从生产的角度,要把黄茶做黄做亮;从消费者品鉴的角度,要给黄茶梳理出鲜明的品饮特征:黄、纯、甘、爽,是黄茶的品饮特征。刘教授如是说。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主题发言


解决了生产者对黄茶产品品质、质量标准和消费者对黄茶品类品饮特征的认知后,我们还需要给消费者一个为什么选择喝黄茶的理由,刘教授通过他和他团队的科学研究给出的理由是,除了六大茶类共有的健康属性外,黄茶具有养胃、降糖、润肺的保健养生功效。


在28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刘忠华教授代表湖南农业大学与平阳县人民政府签约。就以平阳黄汤为代表的黄茶的健康养生机理进行专项研究。



最能为黄茶养胃功效现身说法的是子久公司的董事长周拥军,他因长期喝平阳黄汤治愈好胃病,以感恩之心,跨界转身来投资茶行业,专注于平阳黄汤,以做好喝的茶,健康的茶为理念。黄茶的降糖功效的研究,安徽农业大学也早有研究成果见报,黄茶中的黄大茶具有显著降糖功效,在业界早已盛传。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授牌,中共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接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授牌,平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文胜接牌



如黑茶的降三高,刘仲华教授给出的黄茶具有“养胃降糖润肺”的健康功效,六字真言,一定会让业界与消费者对黄茶重新认识,刮目惊艳!


为健康而饮,但更多喜欢茶的人,是为香气滋味口感的品味而饮!黄茶,如果在香气上能有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黄、纯、甘、爽、香品饮特征的黄茶,一定会让愈来愈多的人喜欢!


黄茶,是稀有小品类,是茶中贵族,杯中黄金!


我们说:黄者骄傲,平阳显贵!


平阳人说:品平阳黄汤,享美好生活!


除平阳黄汤外,中国黄茶还有岳阳黄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莫干黄芽、远安黄茶、沩山毛尖、广东大叶青……


这一些黄茶每一款都带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你喜欢茶,却没有品鉴过,会是一种遗憾!


刘仲华教授说,中国茶产业的下一个风口在黄茶,中国黄茶在平阳起步!茗边观察认为,只要黄茶人有足够的品类自信,黄者骄傲,中国黄茶崛起的时机已经到来!下一个风口:中国黄茶!

 


相关链接:


“黄”者归来的平阳黄汤


平阳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余年,明朝“蔡家山茶”成为地方名茶,初露锋芒;宋代温州郡建茶场于此,闻名遐迩;清朝鼎盛时期,平阳黄汤列为乾隆贡品,极负盛名;民国时期,远销北京天津一带,弥香远近;后因多种原因一度停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恢复生产,历史名茶平阳黄汤重现江湖。近年来,平阳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每年下发1000万元扶持专项用于茶产业进一步提升。平阳黄汤产业发展基础良好:2018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4.8万亩,平阳黄汤年产量50吨,综合产值近2亿元,全县茶叶生产企业86家,其中省级标准化名茶厂1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1千万元以上企业1家。“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1座,茶叶专卖店12家,“浙江十佳茶馆”1家。平阳黄汤获批“2018浙江区域名牌农产品”。平阳黄汤加工技艺高深精湛:平阳黄汤荣获国家级或国际性金奖40余枚,其“杏黄汤.玉米香”的高贵品质得益于精湛的“九烘九焖”非遗工艺,该工艺在中国黄茶加工史中独树一旗,极具特色。平阳黄汤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平阳黄汤出台地方标准,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确保平阳黄汤茶原产地域保护,核心产区更是入选农业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6年以来,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分别在北京老舍茶馆、杭州中国国际茶博会内精心安排 “平阳黄汤品牌推介会”。联合CCTV拍摄平阳黄汤专题片并登陆央视播放,提升品牌影响,打造黄茶旗舰。平阳县也陆续荣获“中国黄茶之乡”和“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声名鹊起。平阳县积极围绕“民俗”、“特色”两张名片,打造朝阳产业,实现“让茶走出去,让游客走进来”的愿景。


平阳黄汤,属黄茶类中的黄小茶,始制于清代,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是中国四大传统黄茶之一。主要产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历史上其周边的泰顺、瑞安等县亦有生产,故又名温州黄汤。




[历史悠久]平阳县地处浙江省温州之南东海之滨,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余年,据《唐书·食货志》载:“浙产茶十州,五十五县,有永嘉、安固、横阳、乐城四县名”(这里的横阳就是如今的平阳)。宋代,温州郡建茶场于平阳,并设置专管茶叶机构,实施“禁榷法”,缴纳茶税。明朝,“平阳蔡家山茶”弥香远近,成为地方名茶。平阳黄汤诞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纳为贡品,美名远扬,到民国时期,每年仍有千余担平阳黄汤销往北京、天津一带,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而后因多种原因逐渐停产,市场难觅踪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恢复生产,历史名茶重现江湖。



[品质优异] 平阳黄汤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名优茶,品质优异,风味独特,以“干茶显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嫩玉米香”三黄一香而著称,其外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显毫,香气清高幽远,汤色杏黄明亮,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黄成朵匀齐。



[树种独特] 历史上平阳黄汤主要选用本地群体种品种鲜叶为原料,现主要选用无性系良种平阳特早茶初展嫩芽为原料。平阳特早茶是平阳县农业科技人员,在鳌江镇海拔528米的大坪山上发现发芽特别早当地人叫“早茶儿”的本地群体种茶树,随后经过近10年时间单株选育而成的茶树良种,1998年5月4日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被全国茶树育种权威浙江大学茶学系刘祖生教授等茶叶专家认定为“是国内罕见的开发名优早茶的珍贵品种资源”。该品种具有发芽特早、无生殖生长、成品茶香气高等特点,现已成为平阳县茶树当家品种,也是平阳黄汤最适制品种。


[原生态环境] 平阳居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水土资源与动植物资源丰富,环境质量和生物性保持良好,极宜茶树种植。平阳黄汤采摘茶园大部分分布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区的乡镇,具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条件,产地春季回暖早,茶芽萌发早,茶叶上市早,奠定了平阳黄汤良好的品质基础。



[“九烘九闷”古法工艺] 平阳黄汤加工工艺采用非遗传承的“九烘九闷”的古法闷黄工艺,需经摊青、杀青、揉捻、闷堆、初烘、闷烘等程序,历时72小时以上不等。工艺特点为闷黄在揉捻之后进行,后期通过闷烘结合二次闷黄进一步促进黄变,因而平阳黄汤在黄茶系列中,以闷黄次数多、时间长而著称,在黄茶类中独树一帜。



平阳黄汤的传承与创新


平阳黄汤,属黄茶类中的黄小茶,始制于清朝,距今已有200余年。据传清乾隆年间,温州平阳盛产茶叶,主销北京、天津、上海、营口等地。由于当时茶场设备简单,大都采用手工制作,茶青经杀青或揉捻后,不能及时进行烘干,致使揉捻叶闷堆三四小时甚至十多小时,再进行烘干,这样生产的茶叶刺激性减弱、滋味醇厚,反而更受顾客的喜爱,受此启发,于是茶匠们通过不断摸索完善,逐渐创制了平阳黄汤。因其品质优异,特色明显,并成为浙江地方官督办的主要例贡茶,当时在浙江的贡茶中数量最大。嘉庆十五年平阳黄汤列入全国出口外销名茶名录,自此胜名远播海内外。后来温州地区泰顺、永嘉、瑞安等县也纷纷学制,在温州有了较大的生产规模,所以之后亦有称温州黄汤,但品质以平阳北港(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佳。


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平阳黄汤每年仍有千余担运销京津沪等大城市。抗战爆发后,民不聊生,流离失所,平阳黄汤生产逐年下降,逐渐沦为民间制茶师傅的自制自饮的茶品,市场难觅其影。



20世纪80年代初,为恢复平阳黄汤的加工工艺,让历史名茶重放光彩,平阳县政府组织茶叶技术人员与茶农重新进行挖掘研究。1987年,平阳县水头名茶开发场开始研究采用传统工艺试制平阳黄汤,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完善提高,克服了系列技术难关,成功恢复平阳黄汤的生产。2004年,上海市茶叶学会对经这一加工工艺制成的平阳黄汤给予审评意见:达到黄茶工艺标准。2006年,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刘祖生、副教授胡月龄等专家也对平阳黄汤进行审评,给予较高评价。


当时,平阳黄汤虽然恢复了生产,达到了黄茶标准,但产量非常有限,品质还不稳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平阳黄汤品质,完全呈现历史名茶皇家风范,2008年开始,平阳县天韵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钟维标,遍访老茶人、茶专家,致力于平阳黄汤的研究提高,2009年夏天他在山门镇满田山访茶时,遇到了老茶农吴全和师傅,交谈中得知这位60多岁的老茶人祖祖辈辈都是茶农,爷爷吴汝钏(1958年去世)是民国时期北港闻名的平阳黄汤制作高手,父亲吴明帮(2008年91岁高龄辞世),子承父业,一生事茶,犹爱平阳黄汤,他自己一直在少量制作平阳黄汤,是平阳民间唯一沿用古法生产平阳黄汤的老茶人,也使得这一传统做法得以绵延传承。从那以后,钟维标拜他为师,经常拜访、虚心求教,并开始了师徒俩共同研究恢复历史名茶的重任。通过师徒俩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总结前人平阳黄汤“复烘复闷”的独特的加工工艺基础上,创新发展了“九烘九闷”闷黄工艺。采用“九烘九闷”工艺生产的平阳黄汤,在中国黄茶类中“闷黄”时间最长,“闷黄”次数最多,“闷黄”最为充分,并造就其“玉米香,杏黄汤”的独特品质。



目前,平阳黄汤“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和“‘九烘九闷’闷黄工艺”已获国家发明专利。钟维标也于2016年成功申请了平阳黄汤制作技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平阳县天韵茶叶有公司成功申请为平阳黄汤制作技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钟维标也通过招收学徒的形式,把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茶人掌握平阳黄汤“九烘九闷”闷黄工艺,使平阳黄汤产业再创辉煌。


近年来,平阳黄汤在保持传统黄小茶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还不断开发了黄芽茶、黄汤饼(紧压茶)等新产品。同时在适制品种上,独辟蹊径开发了黄金叶(品种黄茶)平阳黄汤,“三黄”特征更加明显,滋味更加鲜醇,深受市场欢迎,丰富了产品线,拓展了黄茶的发展空间。



平阳黄汤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平阳县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品种资源和自然条件优势,按照创建“中国黄茶之乡”和“浙江早茶强县”的战略目标,以挖掘开发平阳黄汤为重点,致力于文化兴茶、品牌兴茶、科技兴茶、旅游兴茶、龙头兴茶,做大做强平阳黄汤区域公共品牌,将茶产业真正打造成为效益农业的主导产业。现有茶园总面积4.8万亩,茶叶总产量680吨,茶叶综合产值超2亿元。


1、出台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平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度茶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效益农业主导产业来抓。一是成立了“平阳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二是建立“平阳县茶产业发展专家组”,邀请省内外著名茶叶专家担任专家组成员,为平阳县茶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和提供智力支持;三是不断加大扶持力度,2015年县政府出台了《平阳县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连续三年(2016—2018年),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茶产业发展。此外,还出台了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等系列配套政策,促进茶产业平稳发展。


2、发展良种茶园,夯实产业基础

平阳发展茶叶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品种资源----平阳特早茶优势。该品种是县农业科技人员,自行从本地群体种中选育成的特早茶品种,具有发芽特早、无生殖生长、成品茶香气高等特点,被认定为浙江省茶树良种,是国内罕见的开发名优早茶的珍贵品种资源,现已成为平阳县茶树当家品种,也是平阳黄汤最适制品种。近年来,全县共发展以平阳特早茶为主的无性系良种茶园4.0万多亩,茶树良种率提高到80%以上,被浙江省农业厅评为“全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为茶叶品质提升和茶叶标准化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3、潜心挖掘古法,传承名茶遗韵

为恢复平阳黄汤这一历史名茶,平阳县技术人员和多家茶企经多方寻觅,潜心挖掘,反复研制,终于解决关键的闷黄工艺。传承古法的平阳黄汤加工工艺十分独特,尤其是关键“闷黄”工序,采用“九烘九焖”的古法闷黄工序,闷黄次数多、时间长、黄变程度最充分,在黄茶类中独树一帜,造就平阳黄汤“玉米香、杏黄汤”的高贵品质。恢复古法工艺生产的平阳黄汤,韵味地道,产品品质得到国内茶叶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目前“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和“平阳黄汤九烘九闷技术”已经获国家发明专利,制定了《平阳黄汤茶》(DB330326/T01—2014)农业地方标准规范,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平阳黄汤制作工艺还申报了非遗产品和非遗传承人,以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发展,并通过连续举办“平阳黄汤茶叶评比活动”,加工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统一和提升,产品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4、加强品牌建设,重塑百年辉煌

 平阳黄汤作为百年黄茶品牌,历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许多茶学著作中都有记载,但由于几近失传,因此品牌需要重新打造和宣传。近年来,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开展了系列品牌重塑活动。


 一是举办专题推广活动。通过举办“2013浙江省平阳黄汤敬老茶会”、“情系京华 百年回归”北京•平阳黄汤品牌推介会和“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平阳黄汤品牌推介会”等活动,借助大型活动平台以及3次活动县委书记都亲自参加推介,博得《人民日报》等媒体高度关注,取得了良好成效,可以说平阳黄汤在北京、杭州等地一炮打响。此外,2017年3月完成乡土魅力茶乡栏目《一杯黄汤品平阳》专题片拍摄,于5月15日在CCTV—7播放,进一步提升了平阳黄汤在全国的知名度。


 二是积极组织参加茶叶展会和评比活动。近年来,陆续组织茶企参加了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北京国际茶业展、亚太茶茗大奖评比、中国(岳阳)黄茶文化节、浙江绿茶博览会等30多次活动,推荐选送各类名茶评比茶样120多只,平阳黄汤获国际、国家级金奖40多枚,并获“中华文化名茶”称号, 享誉中外。


  三是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以政府运作为主导,集中全县精力精心打造平阳黄汤区域公共品牌,申请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划定原产地保护范围,制定了品牌管理办法,采用“加盟使用”和“资格认证”的管理模式,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推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和品牌监管,以稳定的质量保证品牌的声誉,以良好的品牌形象占据稳固的消费群体。平阳县先后获 “中国黄茶(平阳黄汤)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平阳黄汤作为区域公共“母品牌”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不断增强,以“母品牌”引领生产企业打造自有“子品牌”,推动全县茶产业的腾飞。



5、依靠科技进步,打造优质产品

 一是全面推行茶园绿色栽培管理,积极鼓励茶企申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支持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全县建成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园区1个、现代农业精品园3个;二是全面实行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提升清洁化生产水平。全县已改造茶厂25家,通过QS(CS)认证11家;三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活动,邀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浙江大学茶学系等单位专家来平举办茶园管理培训、平阳黄汤加工技能培训,建立高素质的茶叶科技人员队伍;四是实施浙江省科技富民强县“平阳县茶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开展关键集成技术的攻关,解决了平阳黄汤加工技术难题,提高了茶产业的科技含量。


6、弘扬黄茶文化,营造发展氛围

为深度挖掘和积极弘扬平阳黄汤茶文化,打响“平阳黄汤”公共区域品牌,推进平阳黄汤产业传承发展,营造全民知茶、爱茶、饮茶的浓厚氛围十分重要。一是开展茶摄影、茶叶诗会、茶叶笔会、茶艺茶道表演等茶文化活动,实施文化兴茶;二是打造茶旅线路,将茶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全县共建设了水头镇朝阳山畲乡风情平阳黄汤茶园、山门镇生态红豆杉茶园等茶旅线路;三是开辟茶文化推广阵地,营造茶文化氛围,培育茶消费群体。2015年建成的“子久茶博苑”,集平阳黄汤博物馆与茶文化推广中心为一体,是浙江省目前档次最高的茶楼之一,被评为“浙江省十佳文化茶馆”,已成为一个很好的茶文化旅游参观体验点。此外,平阳县还在温州机场、动车南站开设了平阳黄汤宣传展示厅,大大提高了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四是依托县文化队伍,积极创编茶文艺节目。近年来创编的提线木偶剧、温州鼓词、茶艺表演、畲语茶歌等节目雅俗共享,深受观众喜爱,为推广平阳黄汤起到很好的作用。

找到约15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