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从来佳人似佳茗

找到约36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2019年正皓 小七茶:从来佳人似佳茗

认识正皓,是从正皓的普洱茶开始,品过正皓的普洱后,入了几片适口的普洱作为日常的口粮。而平日里工作之余又喜欢到“新茶网”转转,学学茶叶知识或是与“茶油”交流交流,也会试试申请“新茶网”的茶叶试用产品。在此次申请中发现有正皓的“小七”茶试用时,心里是十分迫切希望能够被选中的,但申请之后,恰巧工作比较忙,也可就没有追踪申请结果。但当收到快递的那一刻还真的有些惊喜。

打开包装,不由得被“小七”惊艳的外表所打动,黑色的外包装显得十分大气,侧拉的打开方式显得十分时尚。精致的三个长方体小盒内装14片独立小包装的袋装红茶,每包标准的重量为7克,每天一泡,茶叶重量一致使每天泡茶的口感得到了保证,一周七天恰好七泡,映射“小七”……,“小七”让泡茶变得十分方便。哈哈,厂家设计太用心了,满足像我这样有点强迫症的人。

一、   产品信息

名称:正皓“小七”红茶

配料:云南大叶种茶叶

产地:云南、西双版纳、勐海

净含量:294/盒(3*14*7/袋)

保质期:36个月

生产日期:201918

二、开汤

时间:201994日上午

地点:家中

气温:28

器具:盖碗(150CC)、公道杯等

用水:家用纯净水

洗茶:约90-95度水洗茶一遍,正式开汤

1:注水即出,汤色浅黄,入口微苦,伴有淡淡焦糖香气;

2-3:汤色逐渐加深,入口苦味略有家中,焦糖香增强,有花香出现,又似有淡淡蜜香,口感甚佳;

4-5:汤色橙红透亮,不浑浊,感觉口感达到顶峰,焦糖香浓郁,口感厚重,细品舌底留有微苦感,回甘迅速,大量唾液分泌而出,满口生津且持续不断。

第六泡:汤色依旧橙红,更加透亮,细品之下,此泡感觉比第4-5泡口味更佳,入口之后各种表现更加突出,原来此泡茶才为顶峰。      

7-8:汤色逐渐变淡,但依旧透亮,仔细品饮,感觉第7泡比第6泡巅峰口感略有下降;但第8泡虽然茶汤汤色相差不多,但入口之厚重感及其他表现减弱很多。

由于开汤时间为上午,且在开汤之前饮了豆浆之类,喝到底8泡时,已感觉腹中水压大有承受不住之感,额头也微微冒汗,遂不在继续开汤,但根据此茶开汤过程中的表现,控制好出水时间,应该在10泡之内不会掉水,如果善饮之人,估计可开汤10泡之上不是问题。

三、  整体评价

正皓“小七”不但外观大气,上档次,内部设计也很精致,眼缘值高。并且在设计此款茶时,企业应该在对人们品饮的习性也有深入研究,7克一泡,便于携带与浸泡,还能够保证口味  一致性。此茶延续了大叶种茶耐泡的特点,口感持续时间长,耐泡不仅仅是茶汤的颜色,味道才是衡量耐泡的标准,作为一款礼品装红茶,个人认为性价比相当高。


图文:生活沙子

品读“佳茗似佳人”

茶有多种别名和别号:嘉木、佳人、叶嘉、瑞草、灵草、灵芽、雀舌、龙团、清友、琼蕊浆、忘忧草等等。笔者以为,其中最具创意和形象思维的,当数“佳人”莫属。

以“佳人”喻茶,典出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茶诗名作《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以女性喻茶,除了苏轼,还有另外两人,一位是明代茶人许次纾,他在《茶疏》中说:

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余尝与冯开之戏论茶候,以初巡为婷婷袅袅十三余,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阴矣。

与“三巡”之说异曲同工的,还有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的“三泡”之说:

严格的说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

“三巡”、“三泡”之说,可能是从“佳人”句中生发开来的。笔者以为,“佳人”之比格调高雅,将香茗的形象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三巡”、“三泡”之比,虽有生活趣味,但难免俗气,且对女士有不恭不敬之嫌。

苏轼之所以能有如此经典之比,笔者以为,与她聪慧、贤淑的三位王姓夫人是分不开的。

据林语堂等多种《苏东坡传》记载,苏轼的原配夫人王弗乃进士之女,敏而静,苏轼开始并不知道她知书。每当夫君读书之时,她总是静静地陪伴左右,如有遗忘之处,反倒给予提醒,书里的一些典故,她也能对答一二,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友人来访时,她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事后与夫君交流对某人性情为人的印象和看法,多有相同,可谓绝佳的贤内助和知音。

可惜王弗红颜薄命,情深不寿, 27岁就病逝夭折,苏轼悲痛万分。十年之后,经常思念亡妇的苏轼梦中与她相会,醒来伤感不已,写下了著名的词篇《江城子•记梦》,其中有脍炙人口的爱情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的续弦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三位夫人中,她的名气最小。她的才干见识也许比不上王弗和后来的朝云,但也是一位有文学细胞的贤淑妻子。一个月色明媚的春夜,园中梅花盛开,苏轼请朋友在花前饮酒,不经意之间,王闰之说道: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

曾经写出咏月名句的苏轼,见从未作诗的夫人说得颇有新意,非常惊喜,并使他顿生灵感,写了一首以春月、梅花为素材的《减字木兰花》。可惜王闰之也先于苏轼去世。

苏轼的小妾王朝云12岁时收为侍女,长大后纳为侍妾。一句“一肚子不合时宜”,成了文坛永久佳话,也成就了她的聪明可爱和善解人意的可人形象。在苏轼的后半生逆境之中,朝云万里相随,九死不悔,始终对夫君“钟敬如一”,直到34岁病逝于惠州,是苏轼凄凉晚年难得的红颜知己。虽然她从小身陷青楼,但年幼并未接客卖身,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竟在一篇文章中称她为妓女,显然不妥,可能他鄙视妓女,包括妓院中人。其实大可不必,即使是妓女,如柳如是、李香君等人的精神境界远比一些没落文人高尚,这是题外之话。

人之初,性本善。世界上所有的人出娘胎时,都是真、善、美的,因为社会这个大染缸,才分出了天使和魔鬼,好人和坏人。而在天使和好人之中,女性除了与男性共有的种种美德之外,还有特有的母爱和柔情,笔者非常赞同孙中山、冰心等伟人、名人对女性的赞美与热爱。

名茶精致娇贵,沉静优雅,形美悦目,清香怡人,除了润喉解渴,保健去病,更有启发文思和修身养性之功效。茶属中性偏阴,诸多特点颇似女性。爱茶的苏轼,正是感受了三位夫人的聪慧贤淑和柔情至爱,才有如此刻骨铭心的体悟与感慨,似用游戏笔墨写了出千古名句。

品读“佳人”之句,笔者还对佳人与美人作了一番比较。笔者以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人,但细细品味,还是有细微区别的:如果说,美人以容貌和形体取胜,如当代频频使用的性感之说;那么,佳人则以才情和内涵见长,知书达礼,秀外慧中,传统文化中的淑女是也。俗话说的英雄美人、才子佳人,两者区别也在于此。

佳人如茶,佳人宜茶,虽然女士爱茶、品茶远远逊色于男士,但当代都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茶馆业,不仅服务生和茶艺师多为女性,女性掌门人也达七成左右,北京老舍茶馆的尹智君女士更是其中代表,成为茶馆业靓丽的风景。这可能是女士细腻、温婉的特点适合于茶馆业。她们点缀、创造着生活中的善和美,愿更多文人雅士感受之,热爱之,书写出“佳人似佳茗”的续篇。

【摘自2008年第5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竺济法(浙江宁波),系知名茶文化专家】

正皓七夕 献礼:小七茶

        以茶为媒

  《红楼梦》中有非常经典的一个片段,王熙凤打趣林黛玉道,“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在古代 ,“吃茶”就是“定亲”的意思,把订婚的定金称为“茶金”,而“彩礼”则称为“茶礼”。

  自古,茶就被国人看的很重,把茶当成是爱情的象征,七夕作为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之一,与茶更是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过去的婚亲仪式中的“三茶六礼”就是最好的体现,“下茶”、“定茶”、“合茶”,两人方能结为夫妇,白头到老。

  七夕,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七夕送礼应该送什么?

  送巧克力?偏西式

  送珠宝?略庸俗

  发红包?太物质

  “从来佳人似佳茗”,佳人似佳茗,佳人也配佳茗

  七夕送小七   所有的情,让小七传达

  【品名】小七茶

  【类别】红茶

  【规格】简装98g/礼盒装294g

  【零售价】礼盒装398元/盒

  简装98元/盒

  礼盒款,每份3小盒,每小盒14袋

  简装款,每盒14袋

  看似不一样,其实都一样

  7克一泡,7泡一周

  所有的情话,都在茶中,让你的心不再七上八下

  不用掰,不用撬

  茶与水的碰撞

  便可茶香弥漫

  如你与那个ta,

  只是相视一眼,便是一眼万年

  优选云南高海拔原生态茶树鲜叶嫩芽

  在茫茫人海中你们选择了最好的彼此

  每天一小袋,反复冲泡

  看春去秋来,花开花落

找到约35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