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找到约4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从来佳茗似佳人

我们常以君子喻茶,也以茶喻美人。

 

对于爱茶之人,对茶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视茶为珍宝,因此常把“佳茗”比作“佳人”,这也说明了文人雅士对茶的眷恋,并对茶的品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旧时杭州涌金门外藕香居茶室有副对联就用了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这里边有个典故。

 

宋哲宗元佑五年春,福建壑源山上的茶出来了,其时在闽任转运判官的曹辅给他的老朋友苏东坡寄了些,并依当时文人交往的惯例附了一首七律。酷爱喝茶的苏东坡品尝佳茗后诗兴顿生,作《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一首予以答谢。

 

 

其诗云:“仙山灵雨行云湿,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日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好一个“从来佳茗似佳人”,苏学士端的是锦心绣口。

 

从此,历代茶人,无论是种茶的、制茶的、鬻茶的还是喝茶的,也无论是真风流还是假风雅,莫不争相传诵。

 

 

明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冯开之先生喜饮茶,而好亲其事,人或问之,答日:  ‘此事如美人,如古法书画,岂宜落他人之手!”

 

茶和美人的相似之处就在于,外表清纯质朴,内里意蕴深远,茶烟袅袅如美人娉婷,茶香馥郁如美人馨香,都有经得起沉淀的美。

从来佳茗似佳人,风华绝代铁观音

有人把女人比做鲜花,芬芳美丽,惹人喜爱;把爱情比作美酒,芳香浓郁,令人沉醉。我却不这样认为,鲜花固然美丽,却容易凋谢;美酒虽然令人沉醉,但醉酒容易伤身,我把女人比作茶叶,而爱情更象是一段品茗的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女人就象是一道佳茗,茶香悠远,让男人们频频举杯,留连忘返……


二十岁的女人,有着最年轻美丽的容颜,最纯洁浪漫的情怀,就象一杯新泡的雨前龙井,香味清雅,娇嫩欲滴.走近细看,在澄澈清亮的茶汤中,一片片雀舌初绽,纤毫轻颤,一如少女的娇柔羞怯,让人心醉神迷,生出无限怜惜.如此清雅脱俗的佳人,怎不叫男人们一见倾心,情难自已?二十岁的女人,有着所有男人梦寐以求的清新鲜美,是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


三十岁的女人,有着成熟的外貌和风韵,丰富善感的内心世界,就如一壶香气高远的铁观音,芳香四溢,浅啜一口,那苦中略甜的汤味缓缓通过舌蕾,传到喉间,再慢慢地滋润着男人的心灵.啊,真是入口回甘,令人欲罢不能。铁观音最大的特点是耐泡,上好的铁观音有“九泡不失其香”的品质,在紫砂小壶中,用滚烫的水冲泡,然后淋壶,内外夹攻,铁观音的芳香一点一点地渗透出来,“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铁观音是所有茶里色、香、味俱佳的珍品,就象三十岁的女人,无论是容貌、气质和风韵都达到了人生的颠峰,品味铁观音,就象品味三十岁的女人,要用心细细地感受,才能充分领略她成熟的韵味和丰富的内涵。


四十岁的女人,是一壶香气醇厚,入口回甘的陈年普洱,经过马背上的辗转颠簸,沐浴了茶马古道上的风雨阳光,吸取了天地的精华,大自然的灵气,变得芳香醇厚,韵味悠远,虽香气内敛,但茶汤嫣红如血,观之欲醉.陈年普洱温胃健脾,久饮令人神清气爽,身心通泰;四十岁的女人在岁月的长河中摸爬滚打,在人生的道路上几经辗转,成就了丰富的内涵,对万事了然于心的睿智和安详,就象一壶温胃养脾、滋养身心的陈年普洱一样,细致妥帖地抚慰着男人们那一颗颗或疲惫不堪、或躁动不安的心,四十岁的女人,有着和普洱一样悠远丰富的蕴味,让身边的男人“如饮甘露、如沐春风”。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每一个女人都是一道佳茗,每一个女人都有其与众不同的魅力和风情,每一道佳茗都有其独特的味道和芳香,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饮后回甘的洞庭碧螺春,鲜嫩清淡、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的信阳毛尖;香气高鲜;汤色清明,滋味浓醇、叶底嫩绿均匀的峨眉竹叶青;香气馥郁有兰花香的武夷大红袍,小苦微甘、清凉解暑的青山绿水……

人生的佳茗有千百种,亲爱的朋友,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盏呢?

……

来源:福建省茶文化传播基地,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西湖龙井茶人物志:西湖茶禅文化融合实践者


在杭州,传递真实西湖龙井茶,老底子的味道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对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在他的诗文中,有许多烩炙人口的咏茶佳作,流传下来。杭州藉香居茶室曾将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一句与《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一句相配,构成一副神韵绝妙的对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美妙的诗句流传至今,依然被人们赞不绝口。苏东坡对茶的功效也深信不疑,留下了“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的诗句。

 

苏东坡与西湖有缘,被称为“西湖长”,他与西湖当时的不少高僧成为方外至交。北宋元祐四年(1089)七月,苏东坡第二次来到西湖,出任杭州知州。《苏轼文集》卷19中记录了他与诗僧道潜的一段佳话。

 

 

余谪居黄,参寥子不远数千里从余于东城,留期年。尝与同游武昌之西山,梦相与赋诗,有“寒食清明”、“石泉槐火”之句,语甚美,而不知其所谓。其后七年,余出守钱塘,参寥子在焉。明年,卜智果精舍居之。又明年,新居成,而余以寒食去郡,实来告行。舍下旧有泉,出石间,是月又凿石得泉,加冽。参寥子擷新茶,钻火煮泉而瀹之,笑曰:“是见于梦九年,卫公之为灵也久矣。”坐人皆怅然太息,有知命无求之意。乃名之参寥泉,为之铭曰:

“在天雨露,在地江湖。皆我四大,滋相所濡。伟哉参寥,弹指八极。退守斯泉,一谦四益。余晚闻道,梦幻是身。真即是梦,梦即是真。石泉槐火,九年而信。夫求何神,实弊汝神。”

——《参寥泉铭并叙》

 

寒食清明,石泉槐火,一炉西湖好茶,让苏东坡感叹自己前世就是西湖智果寺的寺僧。

 

当年秋天,苏东坡到葛岭宝严院游访,诗僧清顺(字怡然)以垂云新茶招待他。苏东坡以“大龙团”回赠,并赋诗《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以记此事,诗中云:“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大官。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从诗中看,当时的垂云新茶外形如“雀舌”,当属嫩芽散茶。

 

孤山

 

苏东坡又赋《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诗:“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烦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勤师”,即孤山报恩寺(旧名“报先”)僧人惠勤。两年前,苏东坡来任杭州通判,行前,恩师欧阳修一再叮嘱:到钱塘后务必代为向惠勤师致意。故东坡到杭后行装甫解的第二日,即往孤山拜访勤师。今番重九又来拜会,勤师同臻阇梨一样,馈以“酽茶”。而细数来,当天东坡游湖上诸佛舍,已饮茶“七盏”(泛指量多)了,因此而在孤山报恩院留诗“戏书”于壁。

 

苏东坡在他的西湖茶景诗作中,还为来自西湖南岸佛寺的一位擅长茶艺的僧人“谦师”留下形象“特写”,同时也为西湖茶史保存了南山地带产茶的历史信息。

 

元祐四年(1089)岁末,苏东坡作《送南屏谦师》诗,诗前加“小引”(一说是诗题)写道:“南屏谦师,妙于茶事,自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十二月二十七日,闻轼游寿星寺,远来设茶。作此诗赠之。”

 

“寿星寺”在宝云寺东,谦师听说苏东坡将到此游览,特意专程“远来设茶”,可见这是一次十分认真的品茶雅集。苏东坡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东坡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苏堤

 

当时,苏东坡尚未疏浚西湖,苏堤自然也还未筑就。从南山到北山,最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是坐船渡湖。谦师“晓出”也就是一大清早过湖,看来心情极好,兴致极高。“来试点茶三昧手”,则说出了他心情好、兴致高的缘由——原来,谦师是一位点茶高手。“点茶”,即将茶碾磨成沫后用沸水冲点,以与“煮茶”相区别。这是当时品饮好茶的一种技艺。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茶之佳品(优质茶),皆点啜之。其煎啜之者,皆常品(一般茶)也。”

 

今日里,谦师要到以出产宝云茶出名的北山,在“诗中敌手,茶中挚友”苏东坡以及僧友仲殊、清顺、道潜他们这边来一试“点茶三昧手”,可想而知真是难得的一展身手与绝技的好机缘呵。

 

“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说的是谦师作点茶演示时的茶具和茶汤。“兔毫斑”借瓷器的釉彩有“兔毫”般匀称细密的斑纹而极言茶具之精。“鹅儿酒”,即鹅黄酒,古人泛指好酒,苏东坡在这里借指谦师妙手所点茶汤的色泽非常悦目适口。

 

“东坡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为全诗作结,表明苏东坡对谦师精湛的点茶技艺由衷赞叹和钦佩之意。他认为,谦师点茶技艺之高明,应当记载到“续茶经”之中,完全可以“名不朽”。

 

西湖茶园

 

苏东坡的这些西湖茶诗,不但直接赞扬西湖南山、孤山佛寺的僧人们,通过常年饮茶习禅,掌握了点茶、饮茶的高超技艺,以致让苏东坡这样精于茶道的名流也激赏不已,而且还让人得见那一时期,从孤山、南屏山到南高峰、赤山埠、虎跑一带的佛寺,以茶待客礼仪的盛行,寺旁山麓林地也已栽培茶树以供需求。也许,它们正是引种自灵隐、天竺等西湖茶的最早产地。西湖诸佛寺到北宋,随着茶香氤氲和寺僧的茶艺精进,同样已经跻身于西湖“茶之风景”的行列。

整理自网络,如因内容、图片问题,我们会及时更正或作删除处理。

找到约4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