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昌宁茶产品

找到约364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昌宁:大力实施“茶产品放心行动” 构建从茶园到茶杯安全体系

在茶叶产业发展中,昌宁县将大力实施“昌宁茶产品放心行动”,开展茶叶农残溯源监管体系试点建设,建立健全茶产品安全机制,构建起从茶园到茶杯的安全体系。


目前,昌宁县有茶园面积31.5万亩,其中生态茶园26.6万亩,古茶园4.9万亩,共有4.96万户18.75万人涉茶种茶,干茶总产量大约3000万公斤,茶叶综合产值70.77亿元。茶叶农残管控工作关乎茶农利益、企业发展,也关乎“昌宁红茶”品牌形象和价值提升,做好茶叶农残管控工作任重道远。

在实施“昌宁茶产品放心行动”中,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茶统筹”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县委“13631”工作安排,按照“做强基地、做强加工、打响品牌、提升效益”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现代茶园建设工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人才培育工程、茶文化建设工程、规范技术生产工程、公用品牌打造工程“六大工程”,落实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茶叶产业发展“十个一”措施要求,持续在建好基地、做活市场、培育龙头、制定标准、擦亮招牌、用好媒体、开展活动、打造产品、营造氛围、打通产业链等方面着力,全力推动昌宁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

具体实施工作中,昌宁将建好一批茶园基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制定一批茶叶生产标准,做活昌宁茶叶销售市场,擦亮“昌宁红茶”品牌,力争推进一批昌宁茶叶产品迭代升级,努力营造浓郁的茶文化氛围,全方位加强昌宁茶叶宣传,高质量开展一批茶事活动,全力构建昌宁茶全产业链。

在茶叶农残管控工作上,将以全县茶园农残管控为目标,开展农残管控问卷调查、“一诺十联”包保、绿色防控网格、宣传培训、茶园投入品行政执法、检验检测专项行动。同时,实施茶叶质量安全“黑名单”、优质优价市场倒逼行动,茶园套种试点行动以及“检察护企”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昌宁的地域知名度和昌宁茶的知名度、影响力,让客户杯中的每一叶昌宁茶都能喝得放心、安心,真正使一盏昌宁香茗,散发温润世界的醇香,让“昌宁红茶·温润世界”名副其实。

记者:赵媛蕊|通讯员:鲁绍荣 王洪斌

来源:昌宁新闻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保山昌宁:高质量打好茶叶产业牌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昌宁县依托独特区位、自然生态、古茶资源、国礼品质、历史文化、产业基础六大发展优势,不断夯实茶叶产业基础,规模集群初步形成,成为全国、全省重点产茶区,种植面积、产业规模、综合产值以及产业品牌数量、知名度、茶叶品质等均位居全省前列,产业集中度较高、上下游产业链连接紧密,具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


标准化绿色茶园

实施标准化茶园建设工程,提升规模化水平。昌宁县采取“企业+生产基地+农户+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以改土、改形、改路、改机、改种、控药、控肥、节水“五改两控一节”为重点,大力开展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茶园水利工程建设,完善茶园生物物理绿色防控等生产设施,建成了一批生态安全、质量效益佳、风景亮丽的现代标准茶园。目前,昌宁有田园镇达仁社区茶叶基地、温泉镇光山村茶叶基地等12块单位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基地建成标准化茶叶生产示范基地,每年建设标准化茶园样板2万亩,低产茶园改造样板5000亩。2019年以来实施了黄家寨古茶公园建设项目,项目预算总投资1504万元,已完成投资420万元。全县13个乡镇、103个村(社区)、1481个村民小组、4.65万户、18.23万人种茶。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31.43万亩,茶产量2.91万吨,实现茶叶综合产值38.81亿元(不含粗加工产值),其中农业产值12.42亿元,工业产值17.8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8.55亿元。全县有茶叶生产企业651家(其中获得SC认证企业36家),茶叶专业合作社50家;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企业有9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


昌宁茶艺文化表演

实施标准化示范茶所建设工程,提升专业化水平。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实施了标准化示范茶所建设工程,以10个“一村一品”茶叶专业村为重点,开展全面规范茶叶初制所建设行动,从茶叶初制所的“场地选址、环境卫生、设备设施、功能布局、加工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检验、人员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台账记录”和“鲜叶采收管理、初制产品标签标识”等方面进行规范,逐步实现全县初制茶叶产品“原料可溯、产地可查、品质保证、消费放心”。2018年以来,昌宁县安排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71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2000万元以上,实施标准化示范茶所建设工程,新建成标准化示范茶所55个,目前全县标准化示范茶所已达100个以上。

加强绿色有机认证,提高绿色化水平。大力推广无公害茶叶综合生产技术,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积极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和茶园套种示范。实施“昌宁红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国际雨林联盟认证工作和创建绿色、生态、有机茶园的认证工作。目前,全县完成无公害茶园面积认证15.5万亩,绿色食品茶园认证1750亩,有机茶园认证13829.1亩;在翁堵镇、温泉镇开展国际雨林联盟茶园认证工作,认证面积达3.46万亩,是世界上单元面积最大的雨林联盟认证茶园,每年出口产量达5000吨以上,从源头上管控茶叶质量安全风险;2016年,完成云南省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昌宁茶叶走向世界获得了“通行证”。

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提升组织化水平。近年来,全县通过品牌打造、项目扶持、金融支持等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扶持昌宁红、龙润、华龙、尼诺、勐鑫等一批规模茶叶企业发展。至2020年,全县有茶叶加工企业630个,其中精制企业36个,初制所615个,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户,成了云南省优质红茶、烘青绿茶和古树普洱茶生产加工的重要基地,产品远销云南省内的普洱、西双版纳等地和北京、浙江、广西、甘肃等省市。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云南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昌宁挂牌成立,以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生产为主,以年产2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红碎茶生产最大企业,延续了60多年的昌宁红茶制造历史,成为国际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红茶生产企业之一。围绕茶叶产业发展需求,创建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茶叶专业合作社68个,以加工企业+协会(农户)、流通企业+协会(农户)等类型,培育10多个运营规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开展茶叶生产农机作业、植保、仓储物流等社会化服务,并在全县10个茶叶产业“一村一品”专业村开展全过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与行政事业单位脱钩,对昌宁县古茶保护协会、漭水镇茶叶协会、温泉镇茶叶协会进行改组。在利益联结方面,采取因地制宜选择“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纽带,采取订单带动、股份合作、土地流转、托管托养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切实提升茶叶巩固脱贫产业对贫困农户的覆盖面,让农户分享更多产业发展效益。

实施品牌战略工程,提升市场化水平。实施“昌宁茶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组织举办千年茶乡昌宁茶事文化活动节系列活动,组织企业赴昆明、上海、北京、杭州等省内外参展推介。2019年,昌宁县荣获“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荣誉称号,云南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龙腾沧江”荣获云南省十大茶叶名品,云南廷渊茶业有限公司两款普洱茶分别荣获第四届亚太茶茗大赛金奖。2020年昌宁县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茶业百强县”名单中居第22位,并入围茶业生态建设十强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昌宁茶产品屡获国际国内奖项,书写了昌宁茶的辉煌,先后培育了“昌宁红”“龙润”“尼诺”“勐鑫”“树根地”“雪兰”“黄家寨”等知名品牌。规范管理“昌宁红茶”商标。为顺利推进“昌宁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启用工作,成立昌宁县“昌宁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工作领导小组和“昌宁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委员会,作为“昌宁红茶”地标启用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负责做好组织协调和日常事务的处理。全县以《昌宁红茶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为基础,以县内获得SC认证企业和标准化示范所为实施主体,以企业自愿申请及行政调处相结合,以管理委员会考核为依据,每两年为一个使用许可时期,优胜劣汰,择优录用。在全县范围内从事红茶生产加工的企业,凡符合申请条件的,都可以申请使用“昌宁红茶”地标,经审核通过后准予使用。凡是使用“昌宁红茶”地标的企业,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严把质量,依法经营,维护商标。通过引导市场主体积极使用“昌宁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促进企业增效、做大做强,共完成了8家企业使用商标备案工作,累计使用商标数42万枚。开展普洱茶放心消费专项行动。对茶叶生产企业、茶叶集中经营场所等领域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未经注册人同意擅自使用云南省普洱茶协会注册的“普洱茶PUER”地标情况,整治茶叶市场违法行为。

昌宁县位于生产优质茶叶的黄金纬度北纬24度范围内,是澜沧江中上游最大的茶区,素有“沧江茶源”之美誉,是全国首批优质茶叶基地县,也是首批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十大魅力茶乡、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茶产业十强县、西部最美茶乡和全国唯一注册认定的“千年茶乡”,2019年被认定为云南省茶叶产业“一县一业”特色县。下一步,昌宁县将坚持“控量提质、优化结构、培育品牌、开拓市场、保护资源、建设文化”的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乡村振兴目标,努力将“昌宁红茶”打造成世界知名红茶,不断增强“昌宁红茶”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力争到2025年末,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32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3万吨以上,综合产值70亿元以上。其中:昌宁红茶总产量1.8万吨,综合产值40亿元以上,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努力把昌宁建设成为云南省茶经济快速增长、红茶出口、茶文化繁荣昌盛的示范县,把“昌宁红茶”打造成世界级知名品牌,不断提升“昌宁红茶”的市场影响力、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今年,昌宁县稳定茶园面积31.43万亩,目前已完成干茶总产量2809.54万公斤,同比增116.4万公斤,增合4.3%。农业产值124562.53万元,同比增21550.8万元,增合20.9%。预计全年茶叶产量可达到2930万公斤,实现农业产值13亿元。(洪专)

图片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来源:保山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龙润大金芽:源自1958年的经典好茶

  龙润大金芽(工夫红茶),精选云南大叶种明前单芽为原料,优选特级芽头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大金芽干茶条索粗壮清晰,芽叶肥硕,金毫显露,挺直似针,苗锋秀丽匀整,在阳光的照耀下,金黄灿烂,看上去十分惊艳,色泽油润,干茶闻着香甜。冲开后杯壁呈现一圈金黄色的光环带,汤色红艳透亮,糖香带花香,香气浓郁持久,茶杯凑近鼻尖,一丝甜蜜之意沁人心肺。香高韵长,味醇形美,鲜爽回甘,甜润。叶底嫩匀。

  类别:云南大叶种工夫红茶

  原料:芽头

  等级:特级

  规格:150克/罐

  龙润大金芽

  1958经典好茶  

  半个世纪的匠心传承

  可以品味的红茶历史  

  为什么说龙润大金芽,

  是“1958经典好茶”?

  必须追溯到1958年,“昌宁茶厂”制茶历程的开端。在中国茶业版图上,昌宁红茶是高高耸立的一座丰碑。自上世纪50年代全面“改红”后,昌宁就一直是滇红的重要基地。在昌宁红茶厂遗址上,依然矗立着的青瓦砖墙,古老而沧桑,无声地诉说着昌宁茶厂始于1958年的峥嵘岁月。  

  1958年4月25日,“地方国营云南省昌宁县红茶精制厂”正式诞生。1958这个数字,成为昌宁茶人难以忘却的历史情感。所产的精制红茶曾作为出口创汇重点产品,远销苏联、波兰、英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被酷爱红茶的前苏联人誉为珍贵的“茶叶伏特加”。并在1962年,生产国庆献礼茶——金芽红茶。  

  1964年,昌宁红茶厂由地方国营转向省属企业,由“地方国营云南省昌宁县红茶精制厂”更名为“云南省昌宁茶厂”,成为云南的六大茶厂之一。1986年,昌宁与安溪、富阳、岳西同时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四大优质茶叶基地县”。至今,昌宁先后被授予“中国优质红茶示范县”、“云南优质红茶主产区”、“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等殊荣。“昌宁红茶”也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延续经典,品味经典

  半个世纪的匠心传承,可以品味的红茶历史。龙润大金芽的包装设计上,三个徽章“1958”、“建筑”、“茶树”,分别象征着历史、匠心与自然,彰显出大金芽的高贵之气、品质之感,追忆过往的无限荣光和辉煌历史。  

  超高颜值的大金芽!一根根金黄的茶叶,打破很多人对茶的印象,见过嫩绿的、翠绿、深色的、暗绿抑或黑色的茶叶,第一次发现竟然还有这样高颜值的茶叶,每根茶叶上的金色绒毛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一下,更想要品味一番!

找到约360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