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船古道”寻迹:风潮变幻难预料,一壶六堡不可少(下)

融入居民生活中

新加坡的广珍茶庄已有80多年历史,其创立至今一直经销六堡茶。茶庄开业不久,一些做建筑工等体力活的“红头巾”陆续前来购买六堡茶。渐渐地,这个以广东籍华工为主的女工群体,就成了早期广珍茶庄的主要消费者,茶庄负责人刘秀凤说:“以前,我们的六堡茶很多都是卖给‘红头巾’的。现在,她们的后人依然是我们的顾客。”

1973年马来西亚广汇丰茶行与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广西分公司梧州支公司签订的六堡茶购买合同

1971年从香港寄往马来西亚怡保梁瑞生茶烟庄的六堡茶样品

进入20世纪,东南亚的开发迈入新的阶段,城市和港口建设快速推进,新加坡、槟城、吉隆坡、雅加达等港口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许多华工参与其中。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华工“下南洋”高潮,使得大量华人进入到东南亚各地的城镇中经商、务工、定居,这些城镇也形成了不断拓展的华人社区。当时,六堡茶随这些华人的脚步进入城镇里,进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当中。

二十年转眼过去,六堡茶在东南亚华人生活中的使用继续深化。马来西亚广西总会总秘书邓宏智祖籍梧州岑溪,20世纪40年代,他的爷爷从中国去到马来西亚森美兰州的马口,在橡胶园里当割胶工,养成了每天用铝罐闷泡六堡茶饮用的生活习惯,并一直坚持到晚年。

马来西亚的太平湖如今景色优美,但在18世纪,这里曾是一个巨大的锡矿区

1941年底爆发的太平洋战争摧毁了东南亚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当地华人群体生活一片黯淡,六堡茶在东南亚的消费市场一度一蹶不振。幸好,这种状况仅仅持续了十年左右。

1950年以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恢复发展。此时,中国的茶叶购销政策虽然发生了巨变,但由于六堡茶被列为特种茶供出口创汇,因此面向东南亚的出口没有受到指定限制,茶船古道又开始提速向东南亚延伸。广西收购用于出口的六堡茶从1953年的510吨提升到了1956年的3120吨。

时代的钟摆荡入20世纪60年代后,六堡茶在东南亚的消费市场不断发生变化。印尼市场的骤然缺失,把六堡茶对东南亚的输出压缩到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地。但因六堡茶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用茶,这一时期新马地区的六堡茶需求量不减反增。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街头到处是小食铺,由于六堡茶价格低廉,这些小食铺都会准备一大壶六堡茶给食客免费饮用,因此六堡茶在新加坡的使用量很大。”新加坡白新春茶庄负责人白进火说,“当时,很多茶庄茶行都会购进六堡茶备售。”

这一时期,东南亚经济发展迅速,除了小食铺,大大小小的茶餐厅和茶楼酒楼也如雨后春笋般在新马地区涌现,大量地消费六堡茶。“以前,我们进口的一级茶主要供应门市、高级酒楼、餐馆、杂货店等。”马来西亚广汇丰茶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伟才说。在茶楼酒楼等高端消费场所,等级较高的六堡茶被作为高档茶使用。

不仅如此,在新马地区的华人家庭,六堡茶还成为与柴米油盐并列的家常用品,除了茶庄茶行,香火店、海味店、杂货店也都有售。马六甲的六堡茶爱好者蔡玉芳说,普通居民的敬神茶和寺庙做法事用的还愿茶包,都会使用六堡茶,她自己也曾得到过不少这种茶包。

此时此刻,中国内地出口的六堡茶已经满足不了新马地区的需求,香港茶商看准时机,从中国内地进口青毛茶,或从泰国、越南、缅甸和印尼等地采购大叶种的毛茶,将其制成六堡茶销往东南亚。这些港产六堡茶迎合了东南亚华人的口味,风行一时,而且等级较低的港产六堡茶在东南亚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以至于在小食店、小茶楼、小餐馆等低端消费市场,“大叶”一度成为六堡茶的代名词。

出口销售生机现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六堡茶在矿区的使用渐告结束,但是,新马地区的六堡茶消费并未锐减。1981年编的《茶叶初制与毛茶初评》一书记载,当时“马来西亚这个市场年销500吨一600吨六堡茶”。

马来西亚裕生隆有限公司一直经销六堡茶

与此同时,新马地区进口经销六堡茶的茶企也在整合之中。在新加坡,中国内地出口的六堡茶主要由广珍茶庄和厦门信局经销,安发行等茶庄则主要进口经销港产六堡茶。在马来西亚,进口经销六堡茶的茶企一度达到10家,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的六堡茶出口量减少,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六堡茶基本由广汇丰、联隆泰、南隆、裕生祥、广福源5家企业垄断。

直到20世纪80年代过后,马来西亚的锡矿产业没落,而香港地区的经济拉升又推高了当地的工资和地价。失去了矿区的消费支撑,又受制于香港本地生产成本的攀高,港产六堡茶在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式微了,中国内地出产的六堡茶重新占据新马地区市场的主导权。

进入2000年以后,新加坡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茶包、速溶茶等便捷的茶叶饮品成为当地华人的主要饮料,六堡茶面向新加坡的输出量有所下滑;在马来西亚,由于生活节奏相对缓慢,当地华人使用六堡茶的频率依然极高,裕生隆、广汇丰、联隆泰三家公司在最近十多年间,从中国进口的六堡茶数量均呈现增长势头。

更可喜的是,随着时势的转变,在印尼、菲律宾,如今已经有茶商尝试引进六堡茶,而泰国的企业也曾来到梧州洽谈,计划在曼谷设店销售六堡茶。

六堡茶对马来西亚输出的重振,以及茶船古道面向东南亚延伸线的重新拓宽,令人看到了新的曙光。

来源|《茶船古道》 作者:赵洋、龙天传、苏爱清、杨麦

来源:中国六堡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