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夏秋茶搭乘东风走出国门

茶产业是沿河自治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但大都只做春季名优茶,夏秋茶的产量虽高却一直被当成“废叶”修剪,产值不高。今年,该县部分茶企将目光放到“夏秋茶”赛道上寻求出路,力争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

茶农正在加紧采收夏秋茶。

近日,笔者走进位于塘坝镇榨子村的贵州塘坝千年古茶有限公司茶产业基地,茶垄层层叠叠漾起绿涛,茶香飘荡在空气中,工人们操作着采茶机穿梭在茶垄间,机器轰鸣间,一垄垄带着露珠的夏秋茶就整齐入袋。

今年5月,贵州塘坝千年古茶有限公司负责人田浪在2023国际茶叶贸易论坛上通过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海外客户,经过交谈,对方了解到贵州茶园面积广且生态优、品质好,但浪费的也比较多,当即就签订了合作意向,这也是沿河夏秋茶当前最大的订单。

茶农正在将采收的茶叶装袋。

“通过今年这个订单,我们把夏秋茶全部利用起来了,但2500吨的订单在沿河根本就生产不出来,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也跑了整个贵州,准备找贵州境内的其他茶厂合作,让他们生产的毛茶拿来卖给我们,我们统一交给客商,目前我们已经加工准备发货的有20吨,向其他茶商收购的有200多吨。”田浪说。

夏秋茶茶叶较为粗糙,市场价格较低,但生长速度快,采摘周期长,产量远远高于春茶,利用机器采收夏秋茶,效率高、成本低。采摘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做形等一系列工序后,变成畅销海外市场的大宗茶。据悉,这一袋袋即将踏上越南之旅的生态茶,是榨子村多年来首笔出口的夏秋茶大宗订单。

工人正在对茶青进行杀青。

2009年以来,塘坝镇依托“千年古茶”品牌大力发展生态茶园建设,至今已培植茶园7000余亩。虽然带动茶企茶农增加收入,但茶叶只采摘一季,夏秋茶只能“老死枝头”,不仅没有收益,还增加了管护成本。如今,茶农把“废弃”茶叶卖到茶企,在管护好茶园的同时还能再增加一笔收入,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以前我们这里只生产春茶,做完了就没得活做了,现在企业收夏秋茶,我们不仅可以卖茶叶,还可以到基地打工,有活干也有钱拿,非常好!”塘坝镇榨子村茶农窦光文说。

生产车间正在赶制夏秋茶。

为实现“全年采摘、全树利用”目标,该公司在做强春季名优茶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利用夏秋茶,畅通夏秋茶生产渠道,按1元每斤向茶农收购,并通过送“政策”上门,给老百姓算清经济账,让他们看到夏秋茶的经济效益,积极参与到夏秋茶生产中来。

“通过大宗茶交易,就能够大大地改变我们以前的那种传统经营模式,改变我们企业的现状,摆脱我们以前只做名优茶一种高投入的效果,我觉得很不错。”田浪说。

中国古茶树之乡——沿河县墉坝镇榨子村茶园一角(航拍图片)。

山上管护忙,山下机器响。曾经无人问津的“废叶”摇身一变成为“金叶子”,夏秋茶成了出口茶中的“香饽饽”,既充分提高茶资源利用率,也带动了茶企茶农再增收,让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

来源:金台资讯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