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就是生产力,小圈子成就大事业

一、

我们讲山头新势力的时候已经提到过,山头本身就有圈子的意思,一个山头对应一个圈子,或者一个茶区对应一个圈子,而山头古茶,数量稀少,特点鲜明,价格甚高,所以山头古树茶原本就应该对应高端消费的圈子。

我们讲江湖新秩序,什么叫江湖,江湖就是江湖人的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脆弱的人们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而形成一个个的圈子,当然这只是圈子最初的形态,圈子在历史长河中慢慢发展中逐渐演变成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这个“波诡云谲”的山头古树茶江湖,谁会来主宰他的命运呢?会不会是圈子呢?

小编以为很有可能!

二、

古代儒家思想的形成和传播,其源头就是圈子。

思想虽说是意识形态的产物,但不得不承认,这是最牛掰的产品。我们都知道孔子的儒家学说形成于春秋末期,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史记·孔子世家》上这样记载: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是的,就是这七十二人,将这个产品推广到了全中国,其影响延续至今。

这个我们称之为“儒圈”,还有“行为艺术圈”,比如三国时期的“竹林七贤”,相传他们在竹林之下喝酒、放歌、肆意酣畅,常常衣不蔽体,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当然最出名的还是“文化圈”,每个朝代都有文化圈,他们的存在,往往引领着天下文人的的文风,最典型的就是”建安七子“,和建安风骨相隔不久的一个圈子,就是有“西晋第一男团”之称的“金谷二十四友”,也就是二十四个人组成的圈子,这里面都有什么人呢?我随便列举几个:掷果盈车的天下第一美男“潘安”,一篇《三都赋》引得洛阳纸贵的“左思”,还有西晋马云——石崇!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段关于他们的评价:金谷二十四友,垄断了西晋文坛所有的“泰斗级”人物,是西晋文坛的一个缩影。

注意两个重点:一是垄断;二是缩影。换句话说,他们就是西晋文坛的江湖秩序制定者,足见圈子的影响力!

再提两个圈子,比如“修仙圈”中的“八仙”;”政治圈“最出名的还是李世民和他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是大唐秩序的制定者嘛!

三、

为什么说圈子(或茶圈)容易成为山头茶江湖秩序的制定者?我举三点原因:

第一,进入圈子起码要有共同爱好,比如都喜欢修仙的“八仙”,修行成仙就是共同爱好;或者要有共同利益,比如李世民和他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分天下,制定新秩序就是共同利益;换句话说,志同道合是必须的。有共同的爱好,就要有为爱好买单的资本,这是进入圈子最基本的“入场券”。

对于古茶圈而言,就是要具备三点:懂得古树茶,愿意消费古树茶,有钱消费古树茶。

第二,关系就是生产力,小圈子往往能成就大事业。

那山头古树茶来打个比方,如果共同是因为爱茶,那圈子里的人斥巨资,包山头,垄断一个山头,或一个小区域的山头也不是不可能的嘛;如果是为了共同的利益,销售山头古树茶,圈子里的人共同推荐一款,或一个区域的古茶必然能造成很大的反响。

第三,圈子和圈子打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常理度之,能消费高端茶的人同样能与其他“爱好”的圈子形成交集,这就打通了圈子和圈子之间的联系,容易形成圈子的扩大或圈子的联盟。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