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古树茶品质的 不仅仅是树龄

植物学的范畴里并没有“古树茶”一说,“古树茶”一词源自“古茶树”的语境,意指采摘古茶树上的鲜叶加工而成的成品茶叶。

古茶树通常指生长年代相对较为久远的茶树,没有明确的树龄标准,一般约定俗成的是指生长百年左右和以上的茶树。目前对于茶树树龄的测算也还没有科学准确的方法,大多是通过历史记载、传说或者推算。

古茶树不一定是很大的茶树,有些大的茶树不一定树龄很久。茶叶研究专家虞富连、王平盛在1981年采摘茶果,1982年育苗移栽的茶树,现在树高已超8米多,杆围已经1米多,不到40年已经远超很多人定义里的百年古树茶。

古树茶的流行大概是近十年的光景,伴随着普洱茶山头茶、纯料茶而诞生的新说法。在这之前,茶叶行业并没有任何官方机构以树龄作为定价或者评定品质的重要标准。古树茶的流行源自从下到上的反推,即通过茶商、品茶客、消费者反过来定义的新标准。

2007年,普洱茶遭遇了低谷,一部分厂家为了区分大厂茶,区分拼配茶,另辟蹊径,从山头古树茶入手,开辟了一些小而美的流行,慢慢引领和提炼了古树茶的价值观。

黄炳生主编的《云南古树茶资源概况》一书中,云南现存古茶树资源约为329.68万亩,但年产量仅占全省茶叶年产量的5%。市场上流通的90%的古树茶只是披着一件古树茶的外衣而已,官方机构也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监管和评测古树茶的真假。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古树茶的树龄和品质不完全成正比,回归到植物学,回归到饮品,实际能感知的口感滋味,实际能检测的安全农残才是选茶的重要标准。

对于消费者来说,买茶的时候先去除茶叶披着的外衣,以实际的感官和体验作为第一出发点。如果茶不好喝,体验不好,自己不喜欢,树龄再大又有何用?不过是本末倒置的盲目跟风罢了。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