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住自己寂寞,换大益芳华依旧?

yzwi

之前有幸,拜读过诸多茶客笔墨,毕竟在市场待久了,接触各位大牛的文章在所难免,诸如“大师时代”、“涂涂说茶”、甚至久未撰文的“小小发酵师”,都是本人拜读过,并且私以为非常优秀的内容创作者,也凭借自身多年积累的口碑,成为市场的传播者。不过,“涂涂说茶”的文章最近没看了,主要是价格比较高。

当然,贵,从来都不是产品的错,是自己的错……

本着活到死,学到死的原则, 本人非常乐意去拜读各位茶客笔墨,字里行间中,去洞察创作者的心态,然后去分析,去揣摩;经过自己的思考,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部分。接下来,就是在客户面前唾沫飞起,一顿哔哔,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将各位大牛的观点花式阐述,假装自己在市场十年风雨,道行斐然。最终唬得客户一愣一愣的,直呼卧槽专业,欢喜下单。

每每看到客户赞许的眼神,内心都会泛起点点涟漪,并且对正儿八经奋斗多年的资深茶客们,多一分敬仰与崇拜。

茶客作品自带一份个人情感,更有甚者,怀揣《岳阳楼》般的理想,指引着市场的方向。这种阅读体验酣畅淋漓,仿佛一场隔空对话。没有门槛,更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异,获益良多。相比之下,平台内容大多为打工者产物,水平参差不齐,不免流露出一幅完成任务的姿态。我为什么这么笃定呢?好巧不巧,我曾经就是一平台新媒体运营,当提意见的人越来越多,自然就装不下自身的想法了,划水摸鱼不香吗?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想写什么都源自内心真实想法,万一哪天灵感枯竭,甚至被举报,弃号即可。谁™能管我?(老婆,你看我这样写会不会显得自己很拽的样子?)

收回来,昨日拜读大师时代的最新文章,结尾有一句话非常喜欢,“做大益收藏,要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受得了芳华。”看,这就是资深茶客与小白的代沟,从未有幸与“大师”面对面交流过。大胆猜测,大师应该在市场浸泡多年,并且学识斐然,行文遣词间,颇有一幅知识分子的感觉,年代感直接拉满。至于年纪,实未谋面,暂不大胆揣摩。

我就比较俗了,同样的内容,要是我来结尾,那就是,“你不能只看到贼吃肉,而忘了贼挨打。”这,就叫俗气。大师的心境我非常向往,按照佛教说法,应该已经处在“看山还是山的阶段”,对于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只能报以“有故事”三个字。

眼前,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前浪,每日开店,喝茶,吹水,发货,下班。无论是依靠市场红利,还是个人眼光,他们用自身的勤奋与智慧,创造了当下的生活,用真实的案例的,证明着“脑袋决定屁股”的铁律。你问他们屁股在哪里?答:在他们的粤A牌的BBA上面。他们俨然过上了我们向往的生活。

身后,是身手矫健,信息灵通的后浪,用更加科学、先进的知识,尤其是少数金融行业转过来的茶人,一次次完成逆风翻盘,对市场实行降维打击。也许当下的他们,并不会追求家庭的美满,而是个人的充实,诸如朋友圈旅游的小姐姐,夜店霓虹中的小哥哥,醇湘馆里的行酒令。纸醉金迷?后浪堕落?不过是眼红人的自我安慰。

还好,以上都是少数人。“忍得住寂寞,才享受得了芳华。”这句话对市场90%的朋友依旧适用,尤其是对于年龄稍长一些的茶叔与茶姨来讲。这是老有所依的保障,是半生奋斗追寻的答案。但是对于大多数二十出头,浴火缠身的少男少女而言,寂寞注定难耐。(额……我是指藏茶这一方面。)

君不见,每天起伏不定的数字,群里动辄六位数的交易额,背后的豪车名牌,都是年轻人心中的物质向往。

最后,市场是否需要耐住寂寞,去等待芳华呢?我认为,尤其是对于市场的新鲜血液,大可不必。90以后的人,如不是冯裤子电影上映,尚不知芳华几何,他们只有青春。而这群满怀朝气的新鲜血液,正青春,跌跟头是一件在所难免的事,受用于各行各业,本就是市场规则。虽然这么说对年轻人并不友好,但是让小白跌坑的市场,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倘若新鲜血液不再沸腾,年轻人不再碰壁,必是市场的不幸,更是大益的不幸。年轻人嘛,只要坑不死,就往死里坑。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