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遵义余庆小叶苦丁茶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做大做强茶产业!余庆专场发布会召开

7月26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遵义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余庆县专场召开。本场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茶产业”。会上,余庆县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余庆县茶产业发展情况,并就如何全面推动余庆茶产业发展、通过数字赋能推动余庆茶全产业链升级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护航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问题答记者问。

近年来,余庆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茶产业作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抓提升、三年见成效”的思路,始终坚持“六个不动摇”,紧紧围绕“基地提质增效、加工提质增效、品牌创建提升、市场营销推介、质量安全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六大行动,全力打造“贵州干净茶品牌县”。全县现有茶园面积21.3万亩,茶产业从业人员6.38万人,茶产业已成为余庆县首位产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富民产业,已发展成为中国西部茶海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县连续五年进入“全国茶业百强县”行列,也是“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

为全面推动全县茶产业发展,余庆县坚持从五个方面发力:

一是坚持基地打造,狠抓主体培育,做好示范引领。全县现有茶园面积21.3万亩,茶叶经营主体(含作坊)84家,今年已完成茶叶产量4150吨、产值7亿元,基本形成了以乌江流域为主的苦丁茶产业带、以江北为主的绿茶产业带和以飞龙湖为主的白茶产业带的发展格局。

二是坚持质量为王,做好品质管控,确保标准不降。全县在扩大基地规模的同时,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农药肥料投入品监管,建立质量管理追溯机制,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林-灌-草立体生态茶园,茶园欧盟标准检测合格率达94.6%,有效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三是坚持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加工水平。联合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贵州省农业信息中心编制发布的“中国小叶苦丁茶余庆指数”,为余庆小叶苦丁茶产业发展打造了数字化工具,为全国小叶苦丁茶产业提供了客观、科学、量化的市场价值基准;聘请10位全国知名茶产业研究方面的专家作为余庆县茶产业发展顾问;积极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已研发出牙膏、饮料等10余种创新型苦丁茶系列产品并推向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四是坚持宣传引导,拓宽市场渠道,打造公共品牌。持续加大茶叶品牌塑造、宣传推介、市场拓展力度,充分利用创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整体推进欧标茶园基地建设的契机,加强出口市场共建和资源共享,推动“余茶出海”。目前,余庆茶市场遍及全国30余个省份,茶叶直接出口俄罗斯、巴勒斯坦等国家,“余庆茶·干净茶”品牌持续擦亮,“余庆苦丁茶”“余庆白茶”公用品牌不断形成。

五是坚持茶旅融合,推进业态升级,助推乡村振兴。始终坚持“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发展思路,以茶旅一体化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样板,与相关单位合作建成松烟二龙茶旅一体景区、构皮滩柏果山等多个茶旅融合示范点,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

记者:李婷婷

实习生:陈雨菲

图片:马云才、今日余庆

来源:遵义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圣地茶都佳茗奉 乡村振兴遵义红

遵义,既是革命老区,也是古老茶乡。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孕育了遵义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勤劳智慧的遵义茶农,充分利用黔北大地优势资源,世世代代匠心传承,为世人奉上了形美色翠遵义茶。近年来,遵义市因地制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现了遵义茶产业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红色茶都”正逐渐崛起。

 


古老茶都 改革重生


1939年,国民政府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湄潭设立实验茶场,从事茶叶科研与生产,当代著名茶人张天福、刘淦芝、李联标在此工作,推开了中国现代茶业的第一扇大门;1940年,国立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湄潭、永兴办学七年,在湄潭的浙大农学院与中央实验茶场强强联手,创办了贵州省立实用学校,为贵州培育了第一代茶叶专业人才;苏步青、刘淦芝等九君子创立《湄江吟社》,工作之余,品茗赋诗、畅怀爱国情谊,为遵义乃至贵州茶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成功创制仿龙井、湄红、湄绿,为遵义、贵州名优茶及大宗红绿茶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实验茶场基础上成立的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和贵州国营湄潭茶场,为贵州茶叶科技推广和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在湄潭、凤冈考察时说:这里茶中有林、林中有茶、林茶相间,是上天赐予的“金不换”;中国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茶叶加工专家权启爱说:我每次来湄潭都是带着朝圣的心情来的。


改革开放前,遵义几乎“队队”有茶园,据统计已达25万亩,产量2500吨。规模较大的有湄潭茶场、正安上坝茶场、朝阳茶场,道真洛龙茶场,遵义龙坪茶场、枫香茶场等,小规模的社、队茶场达到1261个,分布在遵义各县。但随着土地承包到户,初期绝大多数社队茶场也被分到了一家一户,为解决吃饭问题,大量茶园被毁,除农垦茶场外,社队茶场仅存不足10万亩。


1981年,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湄潭县核桃坝村,在全国劳模何殿伦同志的带领下,根据该村土壤适宜种茶的环境,与贵州省茶科研签订了“茶树短穗扦插繁殖试验合同”,一改过去种子点播有性繁殖的种植技术,大胆采用旱地种植茶园,一举将茶园打造成为全省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成为全省因茶致富的典型,何殿伦同志因此再次当选全国劳模、十四大党代表。同样在80年代中后期,凤冈县田坝村在陈仕友等村民的带动下,家家户户种茶,迅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两个“坝”同时验证了分户种植、分户管理、快速成园、快速见效的建园模式,也成为省内外产业发展的榜样。农村茶园成了主力军,而原有的农垦企业由于体制束缚陷入困境。


 

坚定决心 发展创优


2006年,遵义市委、市政府将茶产业作为“七个一百工程”,提出了打造百万亩茶海工程的实施意见,规划在湄潭、凤冈等重点产茶县(区)的55个乡镇大规模、高质量、高标准发展百万亩优良品种茶园建设,力求建成湄潭名优特色茶、凤冈富锌富硒茶、正安高山云雾茶、余庆小叶苦丁茶等四大优势产茶区。同年,贵州省政协茶叶调研组深入湄潭、凤冈等地调研,坚定了全省发展茶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2009年,全省首届茶博会在遵义召开,并开展了全省十大名茶评选,湄潭翠芽获总分第一,凤冈锌硒茶、绿宝石、明前毛尖均获贵州十大名茶,“遵义红”被授予“贵州十大名茶特别奖”。2010年,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分别被授予“贵州五大名茶”“贵州三大名茶”称号。当年,遵义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09.75万亩,超额完成百万亩茶海工程的规划目标。2014年,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州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将“湄潭翠芽”、“遵义红”作为全省重点推介的“三绿一红”品牌,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是全省其他6个支持品牌之一。同年,第十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湄潭召开,其茶区的优势和办会的经验得到了贵州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并确定自2015年起,贵州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定点在湄潭召开,至今已成功举办4届。2018年,遵义茶叶面积稳定在206万亩,产量达到13.49万吨,产值111.53亿元,综合产值223.7亿元。面积和产量分别比40年前增加了7.3倍和4900倍。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大户达到2647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50家、市级86家。而2007年前,遵义市仅有余庆狮达公司一家市级龙头企业,没有一条清洁化生产线。


因同时拥有4件驰名商标,遵义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茶叶出口最具竞争力产区”“圣地茶都”“中国茶工业博物馆”等称号,湄潭县被贵州省农委授予“贵州茶叶第一县”称号。


采茶工人在象山(打鼓坡)茶园采摘茶叶的老照片


积淀文化 拥抱未来


今天的遵义茶业,既是贵州“五张名片”的典型形象代表,也是遵义五大产业的翘首。湄潭翠芽、遵义红,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道真硒锶茶、务川大叶茶、余庆苦丁茶,联合利华的“立顿”牌“遵义红”红茶、“遵义绿茶”袋泡茶让遵义茶产品丰富多彩。由于品种的适制性强,遵义还成为了黑茶的原料供应地和生产者,也试产成功了乌龙茶和白茶,可以说中国的六大茶类除黄茶外,遵义皆具备生产能力。这些年,遵义更是开发出了茶多酚、茶叶籽油、茶树花、茶叶酒等精深加工及衍生产品。


今天的遵义茶业,茶文化、茶旅游蓬勃发展。以周开迅等为代表的遵义茶文化工作者深入挖掘遵义历史茶文化,发扬光大现代茶文化。出版了《茶的途程》《茶国行吟》《凤茶掠影》《正安茶语》《遵义茶文化志》《湄潭茶叶志》等系列茶文化丛书,建成了天下第一壶等茶文化标志建筑,打造了上百公路茶区木栈道等茶旅游基础设施,发掘了仡佬族的“三幺台”,建成了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中国茶工业博物馆、夷州老茶馆、明清贡茶园,更是唱出了因茶致富、致富感恩的“十谢共产党”歌谣。


今天的遵义茶业,辞别昨天,拥抱明天。走向了北上深重等一线城市,也走进了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华中,香飘全国。遵义将一如既往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文化支撑、集团带动、品质为先。以红色传承为思想引领,以绿色发展为终极理念,奋力打造西部内部开放新高地和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做大做强茶产业,实现500亿级目标。

(来源:当代先锋网;文/田维祥 遵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遵义,为世界奉上一杯好茶

遵义,经过遵义茶人多年来的不懈努力,遵义红茶、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余庆小叶苦丁茶和正安白茶等,已经香飘万里,为世界奉上一杯好茶。

都说“世界茶叶中国最多,中国茶叶贵州最多,而贵州茶叶则是遵义最多”,遵义的茶海面积在全国名列前茅。

遵义茶历史悠久,早在夜郎古国的茶马古道开始,遵义茶便从崇山峻岭中走出来,这一走就是上千年。古代文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甚至将遵义(播州)列为全国的六大茶区之一。

遵义,除了是著名的红色旅游城市外,也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之乡,好茶源自好的生态。

遵义是国内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地区,森林覆盖率51%;茶园种植在海拔800至1200米之间,属典型的高原生态茶叶产区。茶区土层深厚,雨量充沛,多气候云雾缭绕,土壤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

薄雾轻纱漫茶海 李杰 摄

独特的气候及地理环境,造就了遵义茶叶独特优良的茶叶品质。遵义市荣获“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湄潭县获“中国名茶之乡”、凤冈县获“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余庆县获“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正安县获“中国白茶之乡”称号。

阳光洒在茶园里 李杰 摄遵义茶海广袤,种植的茶叶品种也数不胜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红茶、翠芽、白茶和锌硒茶。

——湄潭翠芽茶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湄潭茶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遵义绿·万里挑一

——遵义红茶

一种传统功夫红茶。味甘性温,生热暖腹,可以增强人体对寒冷的抗御能力。红茶外形紧细、秀丽披毫、色泽褐黄;汤色橙红亮、带金圈;香气纯正、幽长、带果香。

遵义红·万里挑一

——正安白茶以茶树芽叶白化期为原料加工而成,芽叶呈白色,被誉为“绿茶瑰宝”,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保护产品。

正安白茶·万里挑一——凤冈锌硒茶

集锌、硒、有机三位一体的天然营养保健绿茶。因为茶中含有了如此多的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因此也有着“酒中茅台·茶中锌硒”的美誉。

——余庆苦丁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也载曰:“苦,平,无毒。南人取作茗,极重之。煮饮,止渴明目除烦,令人不睡,消痰利水,通小肠,治淋,止头痛烦热,噙咽,清上膈。”

放慢生活的节奏,

留给自己一点时间,

望着手中的茶,

看茶叶在杯中慢慢地上下浮动,

慢慢地舒展开来。

眼前好美,心好静。

来源:遵义茶业集团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