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紫大益普洱荼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大益茶文化解读系列NO57·国宝贡

国宝贡

传精进之神,铸当代国宝

普洱贡茶,声名远播

将茶当作贡品进献天子,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荼蜜皆纳贡之”,云南等地所产之茶,就被列为贡品(土贡)。

唐宋以来,云南茶叶销往西域,开拓了茶马市场,促进了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的交流。尤其到了清朝,宫廷饮茶之风盛行,普洱茶随之声名远播。

清代宫廷中,皇帝和后妃每天都离不开茶。根据《清宫述闻》的统计,茶库每年收取进贡名茶有三十多种,而普洱茶的进贡数量最为稳定,可谓岁岁入贡。帝王贵族,养尊处优,每日珍馐佳肴,容易生病;而普洱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美形体、抗衰老,功效显著,因此得到帝妃们的喜爱。

乾隆皇帝爱茶,每日品饮不辍。六次南巡,四次前往茶区微服私访。他不仅喜欢喝龙井茶,也对普洱茶赞赏有加,比如有次品尝普洱茶之后,就写下《烹雪用前韵》:“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

▲乾隆皇帝画像

雍正皇帝于公元1726年,指派大臣鄂尔泰出任云贵总督,推"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三年后设置普洱府,以易武为中心的古六大茶山正式成为贡茶采办地。倚邦曼松所产之茶已作为朝廷贡品,专供皇帝饮用。

▲古六大茶山与新六大茶山

檀萃在《滇海虞衡志》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六大茶山”。阮福《普洱茶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普洱茶进贡京城,皇上龙颜大悦,多次赐匾,目前仍留有道光皇帝“瑞贡天朝”匾一块。

▲“瑞贡天朝”牌匾

总的来说,普洱贡茶可分为三个品种:团茶、散茶和茶膏。团茶分五斤、三斤、一斤、四两和一两五钱。其中5斤重的大团茶又被称为“人头茶”或“金瓜贡茶”。瓶盛芽茶又分芽茶和蕊茶,茶膏为女儿茶膏。

▲故宫博物馆藏的清宫贡茶

查阅有关史料可知,清朝廷收纳的普洱茶,除了供皇宫享用和赏赐给皇亲国戚之外,还当作高级礼品馈赠外国使团。

盛世如意,国宝御贡

贡茶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悠悠数千年,贡茶对整个茶叶生产的影响和茶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茶叶品种,历史上是否作为贡茶被进贡皇上,是这个茶品的一种身份、一种资质,代表了它的优良品质和历史传承。

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中,其贡茶地位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清朝是普洱茶发展的兴盛时期,也是普洱贡茶的顶峰时期。流传至今,清代金瓜贡茶的真品极为稀少,被视为国宝而精心珍藏。

大益集团一向重视传统文化,更是对贡茶文化予以关注。大益茶产品体系中,有专门的皇茶系列,其用料讲究,品质优异,无论是内质或是外观,都讲究卓越不凡的皇家气质。比如金针白莲、龙柱、皇茶一号、盛世长安、宫廷普洱等。

2021年10月,大益集团隆重推出了1901批次的国宝贡。官宣还专门阐明了这款茶的定位、渊源、工艺与品质。此茶“血统纯正”,源于曼松贡茶为主的核心产区;为“御贡尊奢,天工之物”,不仅要“延承历史”,更要“超越历史”。

工艺上,继承贡茶工艺,历“八选”(选山、选龄、选阳、选时、选日、选器、选枝)“八弃”(弃颓叶、弃病叶、弃虫叶、弃色红、弃色紫、弃杂味、弃水重、弃碎末),可谓精挑细选,精准烘制,传承非遗,手工成型。故其品质优异,汤色琥珀清莹,口感甜柔,滋味回甘有力、层次丰富,后转化空间大。

曼松寨是极富盛名的贡茶产地,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象明乡,隶属于大易武茶区。从明代时起,就成为了贡茶产地,到了清朝,倚邦曼松更是皇家专供产区,制作金瓜贡茶的主要原料。

使命,亘古不变;创造,从未停歇。

由古至今,普洱茶的历史,也是茶人对茶叶不断精进的历史。历经岁月更迭,普洱贡茶依旧风采绰绰,延续着普洱茶淳朴的文化,也承载着普洱茶帝王家的风范。这是时间的醍醐,是人和自然最完美的结合。正是:

传精进之神,一心只为做好茶;

铸当代国宝,且邀天下人分享。

  

综合来看,国宝贡这款茶,是当代贡茶的标志性产品,可谓是当代贡茶的标杆。

文字|茶道君

来源:茶道学研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彩农茶: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及发展进程

普洱茶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关于普洱茶的一些文献记载,作为基础知识,也是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了解和掌握的,这对于我们认知和更深入的交流普洱茶,也是有助益的。

云南是中国乃至世界茶树起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种植、制作、饮用茶叶的地方。最早的文献记载,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古神话时期,据《本草经》记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唐代大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西南八个小国其中有淮国)之师,茶蜜皆纳贡之"。周朝《诗经》中,就有茶诗,《国风·邶风·谷风》载:"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唐樊绰《蛮书》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的记载。宋代李石的《续博物志》亦有"茶出银生诸山"的记载。明代谢肇淛在《滇略》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清乾隆年间赵学敏所撰《本草纲目拾遗》:“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清道光年间,檀萃《滇海虞衡志》云:“普茶名重天下”。清阮福《普洱茶记》云:“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从文献记载,结合普洱茶重大发展进程,我们可以将普洱茶分为几个重要历史时期:

一、起源期:上古神农氏时期至宋代,《茶经》记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这是普洱茶起源和发轫阶段。

二、鼎盛期:明清时期,辉煌的贡茶历史,普洱茶发展到达鼎盛时期。明代谢肇淛在《滇略》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平民百姓,喝的都是普茶。清道光年间檀萃《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这样的空前盛况,至今未及。清阮福《普洱茶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师尤重之。普洱茶名动天下,京城尤甚。清末柴萼《梵天庐丛录》说“普洱茶产于云南普洱山,性温味厚……,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价等兼金,记述了普洱茶的贵重之至。

三、号级茶时期(1733年-1949年)。也称“古董茶”时期。1729年,普洱府成立,1733年,普洱府成立后的第四年,清王朝第一个茶号,同兴号茶庄在普洱府成立,随后同庆号、陈云号、车顺号、兴顺祥、宋骋号、江城号、敬昌号等各商号相继成立,不仅在茶内压有内飞(糯米纸印上名称),整筒还有大票,所有的大票文字都有“以此票为证,谨防假冒”的字样。普洱饼茶,这时期称七子圆茶,为规范计量便于缴税,清政府统一每饼圆茶357克,7片一筒刚好约2.5公斤,12筒一件,刚好约30公斤。这个时期,号级茶原料多来源于江内古六大茶山。

四、印级茶时期(1949年-1967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贸易部成立中国茶业公司,将茶叶纳入国家统购统销管理,实行公私合营体制,私营号级茶退出历史舞台。1951年12月15日,中茶公司“中茶”牌商标正式启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茶叶商标品牌,绿色“茶”字由八个红色的“中”字环绕着,代表着红色中国出品的绿色茶叶。这时期,普洱茶包装统一使用“中茶牌”商标,以包装纸上,中间“茶”字的不同颜色标示命名,分别称为红印、黄印、蓝印、绿印四种,称为印级茶。

五、七子饼时期(1968年-1989年)。1968年,“中茶牌”圆茶改名为“云南七子饼茶”,茶饼包装都印有“云南七子饼”的字样,统称“云南七子饼”,印级茶时代结束,七子饼茶时代开启。以唛号命名普洱茶,诸如7542、7572等,前面两位数字“75”代表配方年份,第三位数代表用料等级,第四位数代表生产厂家,昆明茶厂尾数为1,勐海茶厂尾数为2,下关茶厂尾数为3,普洱茶厂尾数为4,该四大国有茶厂成为当时的主角。1973年,开始试制普洱熟茶,从此,普洱茶分为了生普、熟普两种。

六、新生代时期(1990年至今)。1990年,在普洱茶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国营茶厂一统天下的时代到此结束,各家私营股份制企业开始出现,百花齐放的市场竞争格局正式开启,私营企业开始出现野生茶、荒野茶、野放茶、千年野生茶、古树茶、大树茶的概念,多是有名无实,市场热度也不高。90年代末,易武、景迈等山头纯料茶概念开始出现,品质细分渐露头角,普洱茶开始进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全新时代。1990年至2004年,这个阶段,单一国营体制向国营加私营并进转变,这阶段,私营企业在品质要求、产品开发和经营观念上,受国营时期的影响都仍较为严重,诸多私营茶厂,多为原国有茶厂改制出来后,创立自己的私营茶厂,其对品质的细分和经营的拓展上,相对较为保守。2000年左右,山头小众玩家开始渐渐出现,古六大茶山,易武、老班章、老曼峨、南糯山等等山头茶开始渐渐兴起,品质的细分渐向小区域化产区演进。2004年至2006年,由江内古六大茶山开启的小产区细分,向临沧、思茅等其他产区推进演化开来。2006年后,大量私营茶企建立,普洱茶小区域的细分成为市场主导,引领普洱茶市场自2006年雪崩后快速拉升。2010年后,小产区细分渐发展到严重过度。

新生代普洱茶,发展进程简略概况:

第一阶段:国营时期,传统唛号拼配。多为茶园茶,稳定的配方、口味一致,相同的包装不同批次区分,如7542青饼101、102、103。指2001年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

第二阶段:1996年,随着计划经济的深化改革,多种所有制和多元化包装形式出现,其制作为唛号拼配,但在包装上有不同的形式出现。如96年勐海紫大益,出现了第一批紫“大益”商标,如橙中绿,在外包装上把传统绿色茶字改为橙红色。

第三阶段:到了1996年,野生茶、野放茶、大树茶概念出现,代表为96年云南省公司9682野生青饼,多为混拼,只追求概念,不太讲求口味。这一时期,普洱茶加工制作还出现了新的方法,用放旧的青毛茶来压制,市场称为翻压茶。同时也出现了生熟配,不同程度拼配的概念,代表为8972砖、8892饼等。

第四阶段:到1999年,山头纯料茶的出现,代表了野放茶的混拼向地区纯料及山头纯料概念的转变。多个私营茶厂成立,多元化包装及商标形式的出现,使普洱茶进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

第五阶段:1999年至2004年,山头古树纯料概念,从小圈子向市场外延,开始逐渐兴起。到2004年,名山古树纯料茶开始渐渐崭露头角,市场上开始大量出现老班章、易武、麻黑、刮风寨、曼松、冰岛、昔归等区域山头名山古树纯料概念及包装的茶品。

第六阶段:到2006年,马帮进京,普洱茶市场发展达到第一个巅峰,老班章春茶最高报出1500元每公斤的山头天价。同年,普洱茶市场雪崩。

第七阶段:到2012年,普洱茶市场自2006年回落后,缓慢攀升,以山头古树纯料为代表的市场,异军突起,2008年到2012年快速拉升,迎来普洱茶第二个发展高峰期。

第八阶段:2012年至2019年,普洱茶市场整体稳步上升,以冰岛为代表的个别名山头,价格开始急速拉升,另一个极端是山头纯料产区越来越细分,小微产区开始出现,高杆、单株、野生、猫耳朵等开始大量充斥市场。柑普及碎银子大量充斥市场。2018年,以厦门博览会及后续跟进的深圳茶博会为引领的茶空间开始兴起。

第九阶段:2020年到今,2020年,疫情开始大爆发,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普洱茶市场,网络直播卖茶,开始全面高歌猛进,在直播热潮推动下,普洱茶产品小量化,方便化,多元化开始大量兴起。

待续......

天天读茶经59

喧嚣热闹的展会过后

更是忙得累煞人的节奏

别问我忙什么

我只想读茶经缓解神经

 

三皇炎帝神农氏

 

周鲁周公旦,齐相晏婴

 

汉仙人丹丘子,黄山君,司马文园令相如,杨执戟雄

 

吴归命侯,韦太傅弘嗣

 

晋惠帝,刘司空琨,琨兄子兖州刺史演,张黄门孟阳,傅司隶咸,江洗马充,孙参军楚,左记室太冲,陆吴兴纳,纳兄子会稽内史俶。谢冠军安石,郭弘农璞,桓扬州温,杜舍人毓,武康小山寺释法瑶,沛国夏侯恺,馀姚虞洪,北地傅巽,丹阳弘君举,乐安任育长,宣城秦精,敦煌单道开,剡县陈务妻,广陵老姥,河内山谦之

 

后魏琅琊王肃

 

宋新安王子鸾,鸾弟豫章王子尚,鲍昭妹令晖,八公山沙门昙济

 

齐世祖武帝

 

梁刘廷尉,陶先生弘景

 

皇朝徐英公绩

 

《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周公《尔雅》:“槚,苦荼”。

 

《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司马相如《凡将篇》:“乌喙、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檗、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方言》:“蜀西南人谓茶曰蔎”。

 

《吴志·韦曜传》:“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率以七升为限,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荈以代酒。”

 

《晋中兴书》:“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必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

 

《晋书》:“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燕饮,唯下七奠拌茶果而已。”

 

《搜神记》:“夏侯恺因疾死。宗人字苟奴察见鬼神,见恺来收马,并病其妻。著平上帻,单衣,入坐生时西壁大床,就人觅茶饮。”

 

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史演书》云:“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岑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愦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

 

傅咸《司隶教》曰:“闻南市有蜀妪作茶粥卖,为廉事打破其器具,后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困蜀妪,何哉?”

 

《神异记》:“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吾,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

 

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有姊字蕙芳,眉目灿如画。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钅历]。”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云:“借问扬子舍,想见长卿庐。程卓累千金,骄侈拟五侯。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虫胥]。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傅巽《七诲》:“蒲桃宛柰,齐柿燕栗,峘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

 

弘君举《食檄》:“寒温既毕,应下霜华之茗;三爵而终,应下诸蔗、木瓜、元李、杨梅、五味、橄榄、悬豹、葵羹各一杯。”

 

孙楚《歌》:“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

 

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

 

壶居士《食忌》:“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郭璞《尔雅注》云:“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今呼早取为茶,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荼。”

 

《世说》:“任瞻,字育长,少时有令名,自过江失志。既下饮,问人云:'此为茶?为茗?’觉人有怪色,乃自申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

 

《续搜神记》:“晋武帝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遇一毛人,长丈余,引精至山下,示以丛茗而去。俄而复还,乃探怀中橘以遗精。精怖,负茗而归。”

 

《晋四王起事》:“惠帝蒙尘还洛阳,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

 

《异荈》:“剡县陈务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饮辄先祀之。儿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劳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梦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余年,卿二子恒欲见毁,赖相保护,又享吾佳茗,虽潜壤朽骨,岂忘翳桑之报。’及晓,于庭中获钱十万,似久埋者,但贯新耳。母告二子,惭之,从是祷馈愈甚。”

 

《广陵耆老传》:“晋元帝时有老妪,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所得钱散路傍孤贫乞人,人或异之。州法曹絷之狱中。至夜,老妪执所鬻茗器,从狱牖中飞出。”

 

《艺术传》:“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

 

释道该说《续名僧传》:“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元嘉中过江,遇沈台真,请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大明中,敕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

 

宋《江氏家传》:“江统,字应元,迁愍怀太子洗马,尝上疏。谏云:'今西园卖醯、面、蓝子、菜、茶之属,亏败国体。’”

 

《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王微《杂诗》:“寂寂掩高阁,寥寥空广厦。待君竟不归,收领今就槚。”

 

鲍照妹令晖著《香茗赋》。

 

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梁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等启》:“传诏李孟孙宣教旨,垂赐米、酒、瓜、笋、菹、脯、酢、茗八种。气苾新城,味芳云松。江潭抽节,迈昌荇之珍;疆场擢翘,越葺精之美。羞非纯束野麋,裛似雪之驴。鲊异陶瓶河鲤,操如琼之粲。茗同食粲,酢类望柑。免千里宿春,省三月粮聚。小人怀惠,大懿难忘。”

 

陶弘景《杂录》:“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后魏录》:“琅邪王肃仕南朝,好茗饮、莼羹。及还北地,又好羊肉、酪浆。人或问之:'茗何如酪?’肃曰:'茗不堪与酪为奴。’”

 

《桐君录》:“西阳、武昌、庐江、晋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茗有饽,饮之宜人。凡可饮之物,皆多取其叶,天门冬、拔揳取根,皆益人。又巴东别有真茗茶,煎饮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茶,并冷。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上艹下毛]辈。”

 

《坤元录》:“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无射山,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会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

 

《括地图》:“蒸遂县东一百四十里有茶溪。”

 

山谦之《吴兴记》:“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

 

《夷陵图经》:“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茶茗出焉。”

 

《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淮阴图经》:“山阳县南二十里有茶坡。”

 

《茶陵图经》:“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

 

《本草·木部》:“茗,苦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气消食。”注云:“春采之。”

 

《本草·菜部》:“苦菜,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注》云:“疑此即是今茶,一名荼,令人不眠。”《本草注》:“按,《诗》云:‘谁谓荼苦’,又云:‘堇荼如饴’,皆苦菜也。陶谓之苦茶,木类,非菜流。茗春采,谓之苦[木茶]。”

 

《枕中方》:“疗积年瘘,苦茶、蜈蚣并炙,令香熟,等分,捣筛,煮甘草汤洗,以末傅之。”

 

《孺子方》:“疗小儿无故惊蹶,以苦茶、葱须煮服之。”


——陆羽《茶经》


今日人物

 

河内山谦之

 

晋时记载的最后一个人

 

受著作郎何承天委托,协助编撰《宋书》

孝建元年(454年)奉诏继续编撰

除《丹阳记》

外还著有《南徐州记》、《吴兴记》、《寻阳记》

 

前日还有茶友说

自古才豪出官宦

有物质基础才有闲情逸志

有经济条件才有高雅熏陶

没错,这货又是一当官的

 

再来看看后文中记载

 

山谦之《吴兴记》:“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

 

原来就是《吴兴记》中提到了茶

乌程县也就是吴兴郡治

现今的浙江湖州

县西二十里处

有座温山(白雀乡与龙溪交界处)

出产上贡的御茶

 

大唐贡茶院的紫笋茶

也是依此处流传下来的嘛?

湖州如今盛产安吉白茶

这记载中的贡茶又是何许茶呢?

 

且先喝杯普洱

安抚身心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