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槠叶齐茶叶

找到约69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中国茶叶》2024年第4期出版!四大亮点,多角度综述我国茶叶制产销现状


2024, Vol. 46, No. 4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本期亮点👇
🔹2023年,我国茶园面积、产量、产值稳定增长,内销总量基本持平。本期刊出《2023年我国茶叶产销及进出口形势分析》,基于2023年中国茶叶产销数据,从不同茶叶品类的生产、国内销售、进出口等角度对当前全国茶产业的产销形势进行了全面梳理。
🔹养分管理技术提升是推动国家“双碳”战略和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2023年茶园养分管理技术研究进展》从茶树养分高效利用的生物学基础与茶园养分的土壤循环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方面,综述了2023年茶树营养理论与养分管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及数字化管理是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进展》和《北方茶园数字化研究与实践》为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与体系建立及茶园数字化管理提供参考。
🔹在龙井茶生产如火如荼之际,新版浙江省地方标准《龙井茶加工技术规程》针对当前龙井茶生产现状,提出了龙井茶机械加工需把握的技术要点,为龙井茶生产提供参考;《西湖龙井茶“狮、龙、云、虎、梅”字号的历史形成及其分布》则通过对老字号的历史演变、产地细分及各字号茶叶风格特点的介绍,提出对西湖龙井茶老字号的传承与保护的现实意义。

2023年茶园养分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龙俐至,倪康,马立锋,杨向德,李海涛,阮建云*

摘要:养分管理技术提升是推动国家“双碳”战略和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从茶树养分高效利用的生物学基础与茶园养分的土壤循环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方面,综述了2023年茶树营养理论与养分管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当前农业背景与科技发展趋势,预测茶园养分管理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后续茶园养分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进展

陈佳,蒋清海,韩余,占才学,陈彬,任彩红,宋志禹*

摘要: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推广选用合适的机械装备与建立适宜的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模式可提高茶园生产管理效率,节本增效。文章对近年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瓶颈与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与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2023年我国茶叶产销及进出口形势分析

梅宇,梁晓

摘要:2023年,我国茶园面积、产量、产值稳定增长,茶类结构基本稳定,内销总量基本持平。18个主要产茶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茶园总面积343.31万hm²,干毛茶总产量为333.95万t,总产值3 296.68亿元。全国茶叶内销总量240.4万t,内销总额3 346.7亿元。2023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36.75万t,出口额17.39亿美元,均出现小幅回调。文章基于2023年中国茶叶产销数据,从不同茶叶品类的生产、国内销售、进出口等角度对当前全国茶产业的产销形势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今后一段时期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就当前产业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

浅析茶旅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机制

——以浙江苍南为例

吴小川

摘要:茶旅融合发展是茶文化旅游的升级版,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融合依赖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史、市场活跃的区位环境、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影响力等有利条件。茶旅融合发展要突出生态、创新、共享的特点,在融合中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机制、“多位一体”的利益协调机制、以“茶产业+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机制、茶旅融合发展的共富机制,全面提升综合经济效益,增加茶农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共同富裕。

新版浙江省地方标准《龙井茶加工技术规程》(DB33/T 239—2023) 解读

陆德彪,龚淑英,范方媛,黄伟红

摘要:研究介绍了新版浙江省地方标准《龙井茶加工技术规程》(DB33/T 239—2023)修订的背景,解读了新旧版标准在内容上的异同,特别是新版标准基于鲜叶档次细化了机械加工工艺流程,优化调整了部分机制工序与参数,增加了模式图;针对当前龙井茶生产现状,提出了根据鲜叶档次选用合适的工艺流程,鲜叶摊放要兼顾摊放时间、失水速率和含水率,以及应把握好机械加工配套技术等措施和建议。

四种采茶机的名优茶采摘效果综合比较研究

倪康,石元值,郑生宏,马伟,阮建云

摘要:为给名优茶机采作业提供设备选型依据,测试比较了4款浙江茶区常见的采茶机的名优茶采摘作业效率、采摘质量与作业成本。测试结果表明,双人采茶机在机采作业中具有最快的作业速度与采摘效率,但是其名优茶采摘质量不佳,一芽一二叶得率为22.5%;单人采茶机作业效率不如双人采茶机,但采摘效果好,一芽一二叶得率为40.7%;电动便携采茶机则具有经济性优点,每667 m²采摘成本为14.69元,其一芽一二叶得率不如单人采茶机,但优于双人采茶机;手持式名优茶采摘机采摘质量最好,但采摘效率最低。综合机采速度与采摘质量,实际生产中可考虑传统的单人采茶机作为名优茶机采装备。

10个茶树品种在宜宾地区的引种表现

肖罗丹,张利萍,李顺宇,许艳艳,王玮,刘娜,刘云,黎明勇,刘明丽,王沙凝,曾旭*,刘跃云*

摘要:对引种至宜宾地区的10个茶树品种的生理指标、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及所制成茶感官品质表现进行了研究。生理指标调查表明,10个茶树品种在宜宾地区具有较强适应性,其中天府茶28号、春雨1号、巴渝特早、中茶102、黔茶8号、湘波绿2号春季萌发时间早。生化成分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各品种生化成分含量各有差异,其中黔湄601、湘波绿2号、槠叶齐、天府茶28号氨基酸总量均在5%以上,具备制优质绿茶的生化特点。感官品质结果表明,槠叶齐、湘波绿2号、天府茶28号制宜宾早茶和川红工夫品质表现优异,中茶111、春雨1号和黔茶8号制宜宾早茶品质更突出,鄂茶1号、黔湄601制川红工夫品质更独特,而中茶102和巴渝特早制茶香气表现较优。10个品种制茶品质表现存在差异,为适制宜宾早茶和川红工夫的茶树良种提供了多种选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制成茶感官审评总分与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研究通过多角度分析,为适制宜宾早茶和川红工夫的良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推动宜宾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式茶饮行业现状调查与未来趋势分析

袁思怡,彭金艳,杨晨,司利奇,侯如燕*

摘要:近年来,新式茶饮行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饮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传统瓶装茶所强调的标准化和便捷性,新式茶饮更加注重创新、个性化和社交性,符合当代消费者的品牌和社交需求。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扩张,饮品配方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行业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且潜在的健康问题逐渐凸显。通过文献综述,并采用消费者问卷调查方法,分别对112份学生和203份全体消费群体的匿名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调查内容涵盖了对饮品口味和品牌的喜好、饮用频率、健康担忧及价格接受度等方面的问题,旨在全面了解消费者对新式茶饮的接受程度及相关偏好情况。同时结合文献综述,深入剖析新式茶饮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产品创新、消费者市场偏好、健康需求、行业标准的制定及数字化趋势等方面的情况。综合以上因素,探究了新式茶饮行业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和创新潜力,并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北方茶园数字化研究与实践

王梓清,王武闯,田国强,王林政,毕国宇,王林军*

摘要:在北方茶园中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够针对制约北方茶产业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提供技术和管理方案,推动北方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阐述了北方茶区发展数字化茶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北方数字化茶园的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包括茶园气象灾害预测、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茶园可视化实时监控系统,以及数字茶叶等方面,并提出了北方数字茶园今后的发展趋势。

信阳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路径初探

张清改

摘要:信阳是毛尖之都、河南省茶叶的主产区,也是我国江北茶区中规模较大的茶叶产销基地,种茶历史悠久,茶产业发展成绩骄人,但同时也存在着茶文化氛围不足、茶园基础薄弱、茶叶品质参差不齐、科技支撑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失衡等突出问题。通过强化科技赋能、文化铸魂及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三茶统筹”,可以助推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提出了信阳茶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的路径,对其他茶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哀牢山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分析与管护探讨

徐萍,罗文富,张志强,苏家红,李根会,覃忠义*,李函*

摘要:通过对哀牢山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分析,探讨该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管护经营模式,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改善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云南哀牢山国家级保护区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均为大理茶种,以单株分散生长为主,资源总量较少;天然和天然萌生各占一半,生长前期茶树主干遭受损坏,生长情况一般,生长势主要处于中等状态,幼树更新旺盛,但较大树木较少,竞争后期可能出现衰退的趋势。研究区的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不够理想,除自然因素干扰以外,管护措施也不到位,仍需加强资源保护力度,注重宣传保护和科研开发协调平衡,破除制约野生种古茶树生存发展障碍,实现地区野生种古茶树资源发展最大化。


西湖龙井茶“狮、龙、云、虎、梅”字号的历史形成及其分布

姜新兵,丁长庆

摘要:历史上“狮、龙、云、虎、梅”老字号产区是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茶园主要分布在龙井、翁家山、杨梅岭、满觉陇、梅家坞等村落,其字号大致形成于清末民国期间,尤其是民国期间其产地细分已较为详细和明确。1949年后,老字号进行归并,形成了“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3个品类,目前加上后来新增的产地品类,统称为西湖龙井茶。


来源:中国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安化黑茶—茶叶产区划分和变革

1. 新中国成立之前产茶区划分

古代主要依据地域行政区划来划分产茶区。安化地域分为前乡和后乡,产茶最盛之区全在后乡,其中尤以东坪、黄沙坪为中心所在地。产茶区分为“五都一区”:“一都”包括江南、边江、龙塘、五龙山、竹林湾、小淹等地;“二都”包括潘家溪、金鸡坳、铁炉岭、王家坪;“三都”包括东坪、乔口、黄沙坪、酉州、唐家观、蔡家山;“四都”包括马路口、湖南坡、苍场、鄂溪;“五都”包括探溪、神湾、润溪、烟溪;“归化区”包括芙蓉山、仙溪、泉塘、龙溪。

 2. 新中国产茶区划分

新中国成立以后,主要以茶类划区进行生产。1950年湖南省划定安化为红茶区,除马路镇马辔市以上地区外,大部分夏采黑茶。1951年以红茶为主,正式划定梅城、仙溪、小淹等区为黑茶区。1952年又划定江南以上为红茶区,以下为黑茶区。1953年以后基本维持这种茶区状态,在划定产区内,除群众自用茶外,不得产制他种茶叶。1985年全县划分为三个产茶区:一是柘溪库区红茶区。包括烟溪、古楼、南金、奎溪、马路、柘溪、东坪、平口、渠江等乡镇;二是资江沿岸黑茶区。包括江南、冷市、小淹、滔溪、羊角、龙塘等乡镇;三是芙蓉山区黑绿茶兼产区。包括梅城、仙溪、大福、清塘、乐安、长塘等乡镇。

3. 新世纪产茶区划分

进入新世纪,人们逐渐发现安化黑茶的原料要求、加工技术、花色品种、品质特征、文化内涵、饮用价值等具有独特性,产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2009年安化黑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明确定义“安化黑茶”是指根据湖南省地方标准《安化黑茶通用技术要求》(DB43/T568-2010)界定区域内生长的安化云台山大叶种、槠叶齐等适制安化黑茶的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加工工艺生产的黑毛茶,以及用此黑毛茶为原料,按照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的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各类黑茶成品。主要生产区域包括:

 安化县:柘溪镇、马路镇、奎溪镇、烟溪镇、南金乡、渠江镇、古楼乡、平口镇、东坪镇、田庄乡、江南镇、小淹镇、滔溪镇、长塘镇、仙溪镇、大福镇、梅城镇、清塘镇、乐安镇、龙塘乡、冷市镇、羊角塘镇等22个乡镇。

桃江县:马迹塘镇、鸬鹚渡镇、浮邱山乡、桃花江镇、石牛江镇、大栗港镇等6个乡镇。

赫山区:新市渡镇、泥江口镇、沧水铺镇等3个乡镇。

资阳区:新桥河镇。

(资料来源:AH黑茶资讯)

人民日报刊发,湖南古丈:织密疫情防控网 抢抓时节促茶叶种植

古丈毛尖茶是大湘西地区茶叶公共品牌“潇湘”茶的区域内地域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全文如下:


当前,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又是春耕备耕的好时节。为了不误时令,古丈县多次部署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工作,不仅要求“依靠科学、有效防治、正面宣传”做好茶叶面积验收、苗木发放过程中的疫情防控,还明确了全县7个镇的茶叶种植验收小组、苗木发放小组,帮助龙头企业、茶叶种植合作社、茶叶种植大户搞好疫情防控时期的复工复产工作,并积极调配春耕备耕工作中防控物质,确保茶叶种植能够抢抓时令促生产。

 叶红专现场部署茶叶种植工作

 领导重视,现场部署抓生产

2月13日,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州委常委、古丈县委书记杨彦芳,古丈县委副书记、县长邓晓东等一行来到古阳镇罗依溪片区新扩茶叶基地,现场部署古丈县茶叶种植工作。叶红专要求,既要抓好生产过程中的个人防护,也要抓住种植时节,做好茶叶种植;给种植户宣传个人防护知识,做好复工工作;要及时指导种植户在疫情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工作人员正在分发茶叶苗

 干群协力,抢抓时令促生产

“特殊时期,你们还跑这么远来给我们发放茶叶苗,我们真的很感谢你们、感谢党和政府。”在古阳镇官坝村,一位大爷对正在分发苗木的干部说道。截至2月17日,全县已完成31个村新开挖茶叶地5020亩的验收工作,共发放黄金一号、槠叶齐、碧香早茶叶幼苗共计372.14万株。

总农艺师现场指导农户如何种植茶叶幼苗


田间地头,技术指导保生产

“开沟撩壕标准为行距4.5尺,栽植标准为行距1.5尺,双行双株条栽沟深1.5尺,宽2尺…….口罩要戴好,不要随便摘掉。”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在茶叶地里指导农户如何种植茶叶幼苗,并提醒种植户要注意疫情防控时期的个人防护。为确保茶叶生产不受疫情影响,古丈县农业农村局利用线上微信平台、线下派出农业技术人员对茶叶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进行茶叶种植技术培训。截至目前,派出农业技术人员50人,分赴35个村开展茶叶种植技术指导工作,培训5000余人次,发放资料 3000余份。

据悉,古丈县目前已建茶叶园面积16.5万亩,其中可采茶叶面积 10.1万亩,年产茶叶9050吨,产值 10.3亿元。2020年,该县目前正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继续抓好茶叶产业化、标准化建设,有效结合武陵山片区优势资源、当地苗族、土家族特色民族村落建设,茶叶主题公园、龙头企业、专业化合作社等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不断扩宽老百姓的致富路,为脱贫攻坚助力。据了解,今年古丈县将新扩茶叶种植面积1万亩,茶叶补植面积4000亩,全县茶叶种植总面积将达到17.5万亩。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古丈县农业局



找到约6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