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朱泥茶壶

找到约24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文徵明及其《品茶图》

明代的文徵明,既是著名书画家,又是文学家且崇道家。文徵明生于1470年11月,初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吴县)人。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文徵明出身仕宦之家,早年攻诗文书画,师从吴宽、李应祯、沈周等。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屡次科考不中。直到54岁时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才得以直接入吏部参加考核,授翰林待诏一职。此时文徵明的书画已负盛名,求购者甚多,因而不免受到翰林院同僚的羡慕嫉妒恨。故文徵明心中闷闷不乐,在三年中三次上书请辞才获批准。57岁辞归乘舟南下,回苏州定居,以翰墨自娱,无意仕进。文徵明的山水画有“粗笔”“细笔”两种风貌,人称“粗文”和“细文”。

文徵明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受白居易、苏轼影响较大,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著有《普田集》三十五卷。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岁次辛卯年,文徵明以写实手法创作了著名《品茶图》,图中记述了当日的山中茶舍有宾主三人,其中的两人端坐茶舍内谈兴正浓,正享受对啜之趣,而有一茶僮正在侧屋准备间正忙着对炉煮水,这时,茶舍外不远处,有应邀参加茶会的另一文友、茶友正趋步过桥前来的情景。

《品茶图》题诗云:“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诗后跋文写道:“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陆子传过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话也。徵明制。”(钤“文徵明印”白文印及“衡山”朱文印)。

《品茶图》跋文中提到的陆子传即陆师道,字子传,号元洲,改号五湖,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人。嘉靖十七年(1538 年)进士,历官工部主事、礼部主事、尚宝司少卿。陆子传平日嗜茶作画,后来以母亲年迈请辞归乡,家居十四年师事文徵明,工小楷、古篆,著有《左史子汉镌》《五湖集》。其书画代表作为《乔柯翠林图》。陆子传一家可谓书画之家,其女陆卿子亦工诗画,但其子陆士仁喜欢仿制其父书画。

《品茶图》画面茶舍中人物正是文徵明与陆子传师徒对饮图,大有借品茶来互相欣赏对方才气之意,这种场景,正如明代文人杨慎所言:“不独品茶兼品士。”品茶于山水间是文人雅趣,“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大抵文人品茶对饮,通山水之魂魄。一山一水,一室一茶,人心之隔阂,彼此之是非,俱远矣。茅屋几间,画中几人,一壶茶即通心灵世界。

为了弘扬中国茶文化与品茗意境之美,以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及与茶事相关古画为题材,台湾中华邮政在2016年5月5日发行《三茶图古画》邮票一套三枚。此邮票全张枚数十八枚,票幅30×50(毫米),共发行九十万套。三茶图邮票除了上述文徵明《品茶图》(面值25元)之外,另有宋代刘松年创作的《撵茶图》(面值5元)和宋代钱选创作的《卢仝烹茶图》(面值15元)。

《撵茶图》所呈现宋代点茶法。一人手推茶磨撵茶,边上置茶帚与拂末各一,以拂聚茶末;另一人左手持茶盏,右手执茶瓶正在点茶。桌前风炉,炉火正炽,上置提梁鍑烧煮沸水;《卢仝烹茶图》画中以宜兴朱泥茶壶煮茶,是明代中期以后的叶茶泡法。一人煽火烹茶,炉上置单柄壶,旁置双层朱泥提梁壶;正面白衣文士为唐代诗人卢仝,身旁摆放三足朱泥茶壶、白瓷茶瓯、朱漆茶托、书画册等,反映品茗论书的隐逸生活。(舒曼茶话写于2019年1月18日浦东清茗斋)

宜兴紫砂壶与潮州手拉朱泥壶,区别在哪?

紫砂壶始于宋、盛于明,是华夏文明与茶文化的一种载体,故自古以来,尤其是文化品位较高者,多有“紫砂情结”。宜兴更是因朴雅的紫砂壶而闻名,而深藏于广东潮汕地区的潮州朱泥壶造型简洁,富有精致小巧之韵味,也逐渐被市场接受和认可。

 

那么这两类壶存在哪些差别呢?

 

宜兴紫砂壶 VS 潮州手拉壶


1、朱泥壶和紫砂壶,两者的起源有什么不同?

 

潮州朱泥矿石


潮州朱泥壶,其发样地是潮州枫溪。朱泥壶,顾名思义是用朱泥制成之茶壶。朱泥潮州俗称“红泥”,属天然矿料、绿色材质。原土的最大特点是含氧化铁量极高,呈土黄色,烧制后转红色。

 

▲赵庄朱泥(宜兴紫砂博物馆藏)

 

▲紫砂泥料分类(产地宜兴)

 

紫砂壶是中国一种传统品茗工具,相传源自宋代至明武宗正德年间。制作紫砂壶的材料是紫砂矿土,由紫泥、段泥和红泥三种基本泥构成,统称紫砂泥。因产自江苏宜兴,又称宜兴紫砂。

 

 

好茶者认为,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紫砂壶因其特殊的双气孔结构,能吸收茶香茶色茶味,因此茶壶使用越久,泡出来的茶越香越醇。

 

2.两者的制作工艺分别是什么样的? 
 

潮州朱泥

 

制作朱泥壶,大致有两种方法。一是模具注浆法,其生产流程是先按产品设计进行雕塑造型,用石青制成模具,然后将朱泥浆注入模中,凉干后脱模,接着对胚体进行修整,最后经烧烤而成产品。另一种生产方法是手拉胚成形法,即运用手指按一块放在自动转盘上的泥,将泥料自下向上伸延且内外翻转,构成壶的造型。这种手拉胚成形法制造出来的朱泥壶,就是潮州代代相传的手拉朱泥壶。
 

宜兴紫砂全手工制作过程


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印模。两者都是先做好各个部件,再把各个部件粘在一起,再进行表面精加工,特别是接口部分的加工。

 

从茶壶的成型方式来说,宜兴紫砂壶采用的是“拍打成型”,而潮州手拉壶采用的则是“拉坯成型”。

 

紫砂壶的制作,大致包括打泥片、围身筒、上底片、做把、嘴和钮、粘其他部位以及后期修整,最后进窑烧制等过程。

 

3.产业化程度?

宜兴紫砂壶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潮州朱泥壶的产业化程度尚较低,造成两者巨大差距的原因何在? 

潮州朱泥壶在历史上和宜兴紫砂壶相比,的确名气要差很多,主要是由于文化背景和地域的关系。在当时,潮州属于偏僻的地区,而宜兴位于江浙,有较多文人墨客参与,文化底蕴较为深厚。

 

 

4.实用性PK?

 

相比之下,宜兴紫砂的实用性我上面也提到,它的透气性是其他地方泥料无法替代的。宜兴紫砂壶具有透气性是它最重要的特征。紫砂壶在显微镜下呈双重气孔,因为这样紫砂壶具有透气性,用茶水经久泡养的茶器形成温润通透,入手可鉴的效果,给紫砂壶披上迷人的色彩。

 


 

首先双气孔指的是紫砂泥的各种矿物之间结合面形成的气孔,和黏土微小泥团内部的气孔。双气孔的产生,即有紫砂泥自身结构的原因,也和紫砂壶烧结过程中,各种矿物收缩率不同留下的气孔有关。

 

 

 

器型外观不同

 

 

 

由于潮州手拉壶制作的时候,转盘是作圆周运动,所以基本上手拉壶都是做成圆形的;宜兴紫砂壶则不同,由于其成型方式相对来说较为灵活,所以圆形、方形甚至仿生形的器具都有。

 

另外,由于以前潮州手拉壶主要是供应广东、福建及新加坡等流行潮汕工夫茶的地方使用,而潮汕工夫茶的茶具一般都较为小巧,所以潮州手拉壶相对于宜兴紫砂壶来说,器型上相对来说也更小巧一些。

 

宜兴紫砂壶的创作方式近似于雕塑工艺、它的造型可根据制壶艺人的创意进行塑造,因而观赏价值也较高;而潮州手拉壶的创作方式则显得更为古老,以圆形为基调的造型颇具哲理也更具实用性,所以也更显大众化一些。

 

砂料质地很关键,宜兴紫砂有4亿多年的历史,是别处材料所不具备也无法代替的。宜兴砂料含砂高,使得制作出来的茶壶透气性好。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化工合成的砂料,用这种砂做的壶喝茶时茶放一晚上就会臭。用宜兴砂料制作的紫砂壶喝茶,放一周甚至半个月都不会坏茶,因为其透气性非常强。宜兴紫砂壶泡出来的茶也特别香,正是因为宜兴紫砂里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铁、锌、镁以及云母片、碳酸钠、钡等。

其实,比较两类壶还应该从实用性和美术性上看壶。相比之下,宜兴紫砂的实用性更强,它的透气性是其他地方泥料无法替代的。在美术性上,宜兴紫砂壶的造型更多样,包括自然形体紫砂壶造型,俗称“花货”,一般取材自植物、动物的自然形态,带有一些浮雕、半浮雕装饰,模拟自然形态;二是几何形体紫砂壶造型,俗称“光货”,光货造型讲究器皿的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以及形体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关系,或辅以一些简洁的线条装饰;三是筋纹器紫砂壶造型,是将花木形态规则化,结体精确严格,制作精巧的一种陶瓷造型类别。

 除了工艺和美术性的不同,在实用性上,宜兴紫砂壶也是远胜于潮州手拉壶的。就紫砂的特性来说,宜兴紫砂的质地远远胜过潮州朱泥,因此壶的透气性,实用性也就更好。总的来说,这两者各自具有本身的特点,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为茶服务。

 

宜兴紫砂壶与潮州手拉朱泥壶,区别在哪

紫砂壶始于宋、盛于明,是华夏文明与茶文化的一种载体,故自古以来,尤其是文化品位较高者,多有“紫砂情结”。宜兴更是因朴雅的紫砂壶而闻名,而深藏于广东潮汕地区的潮州朱泥壶造型简洁,富有精致小巧之韵味,也逐渐被市场接受和认可。

 

那么这两类壶存在哪些差别呢?

宜兴紫砂壶 VS 潮州手拉壶


1、朱泥壶和紫砂壶,两者的起源有什么不同?

 


潮州朱泥矿石


潮州朱泥壶,其发样地是潮州枫溪。朱泥壶,顾名思义是用朱泥制成之茶壶。朱泥潮州俗称“红泥”,属天然矿料、绿色材质。原土的最大特点是含氧化铁量极高,呈土黄色,烧制后转红色。



▲赵庄朱泥(宜兴紫砂博物馆藏)

 


▲紫砂泥料分类(产地宜兴)

 

紫砂壶是中国一种传统品茗工具,相传源自宋代至明武宗正德年间。制作紫砂壶的材料是紫砂矿土,由紫泥、段泥和红泥三种基本泥构成,统称紫砂泥。因产自江苏宜兴,又称宜兴紫砂。

 


宜兴产:大红袍泥料 汉扁壶

 

 

好茶者认为,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紫砂壶因其特殊的双气孔结构,能吸收茶香茶色茶味,因此茶壶使用越久,泡出来的茶越香越醇。

 

2.两者的制作工艺分别是什么样的? 


潮州朱泥

 

制作朱泥壶,大致有两种方法。一是模具注浆法,其生产流程是先按产品设计进行雕塑造型,用石青制成模具,然后将朱泥浆注入模中,凉干后脱模,接着对胚体进行修整,最后经烧烤而成产品。另一种生产方法是手拉胚成形法,即运用手指按一块放在自动转盘上的泥,将泥料自下向上伸延且内外翻转,构成壶的造型。这种手拉胚成形法制造出来的朱泥壶,就是潮州代代相传的手拉朱泥壶。


宜兴紫砂全手工制作过程


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印模。两者都是先做好各个部件,再把各个部件粘在一起,再进行表面精加工,特别是接口部分的加工。

 

从茶壶的成型方式来说,宜兴紫砂壶采用的是“拍打成型”,而潮州手拉壶采用的则是“拉坯成型”。


大红袍西施壶(宜兴紫砂)

 

紫砂壶的制作,大致包括打泥片、围身筒、上底片、做把、嘴和钮、粘其他部位以及后期修整,最后进窑烧制等过程。

 

3.产业化程度?

宜兴紫砂壶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潮州朱泥壶的产业化程度尚较低,造成两者巨大差距的原因何在? 

潮州朱泥壶在历史上和宜兴紫砂壶相比,的确名气要差很多,主要是由于文化背景和地域的关系。在当时,潮州属于偏僻的地区,而宜兴位于江浙,有较多文人墨客参与,文化底蕴较为深厚。

 


宜兴紫砂

 

4.实用性PK?

 

相比之下,宜兴紫砂的实用性我上面也提到,它的透气性是其他地方泥料无法替代的。宜兴紫砂壶具有透气性是它最重要的特征。紫砂壶在显微镜下呈双重气孔,因为这样紫砂壶具有透气性,用茶水经久泡养的茶器形成温润通透,入手可鉴的效果,给紫砂壶披上迷人的色彩。

 

 

首先双气孔指的是紫砂泥的各种矿物之间结合面形成的气孔,和黏土微小泥团内部的气孔。双气孔的产生,即有紫砂泥自身结构的原因,也和紫砂壶烧结过程中,各种矿物收缩率不同留下的气孔有关。

 

 

 

器型外观不同

 

 

由于潮州手拉壶制作的时候,转盘是作圆周运动,所以基本上手拉壶都是做成圆形的;宜兴紫砂壶则不同,由于其成型方式相对来说较为灵活,所以圆形、方形甚至仿生形的器具都有。

 

 

另外,由于以前潮州手拉壶主要是供应广东、福建及新加坡等流行潮汕工夫茶的地方使用,而潮汕工夫茶的茶具一般都较为小巧,所以潮州手拉壶相对于宜兴紫砂壶来说,器型上相对来说也更小巧一些。

 

 

宜兴紫砂壶的创作方式近似于雕塑工艺、它的造型可根据制壶艺人的创意进行塑造,因而观赏价值也较高;而潮州手拉壶的创作方式则显得更为古老,以圆形为基调的造型颇具哲理也更具实用性,所以也更显大众化一些。

 

 除了工艺和美术性的不同,在实用性上,宜兴紫砂壶也是远胜于潮州手拉壶的。就紫砂的特性来说,宜兴紫砂的质地远远胜过潮州朱泥,因此壶的透气性,实用性也就更好。总的来说,这两者各自具有本身的特点,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为茶服务

找到约24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