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找到约379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彩农茶: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链摔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什么是茶道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那么,什么是茶道呢?

  1、日本对茶道的解释


  日本人把茶道是位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近几百年来,在日本致力于茶道研究的人层出不穷,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近几年才开始有学者给茶道下定义。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


  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十一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面对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如何给茶道下定义,可难为了日本学者。

  2、我国学者对茶道的解释


  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他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直到近年对茶道见仁见智的解释才热闹起来。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其实,给茶道下定义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茶道文化的本身特点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时,佛教也认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水露禅心”。有的“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清,白云明月露全真。”月之一轮,映像各异。“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个茶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


中国“茶道”究竟指的是什么

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茶文化”是新形成的专有名词,泛指人们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精神财富的总结。

它包括茶史,茶诗,茶词,茶道,茶艺,茶树的栽培学,茶叶制作学和与其相关的宗教传统文化等等。

而狭义的茶文化,则特指人类创造的茶的精神财富部分。它表现为两个方面:茶道和茶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事物在时间的洗礼下都具有其哲学基础和深厚的精神思想。而当这一切都无法用文字和语言去描述的时候,“道”这个字就浓缩了其思想的精髓。道,字典中的解释是指道路,径。

用在哲学上,指的是解释部分。孔子就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孔老夫子认为认识的意义是明白“道”的存在和义理。他一辈子都在追求“大道”,追求真理。

那么什么是“道”,“道”在哪里?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皆有“道”,我们经常说“你知道吗?”“我知道了”这里面所说的“道”,是道的原理,是道有序的表达形式,我们又会说:……这里面有道道……此中的道指的是方式或法制。

在宇宙中,无论大小一应事物皆有道的存在。茶中即有道。

“茶道”这一名词最早见于唐代。《封氏见闻记》中载:“....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茶道大行。”(茶圣陆羽,字鸿渐)。指的是中国第一部茶的专著《茶经》问世后,由茶而阐述的“道”就在生活中兴起了。

唐代名宦刘贞亮提出《饮茶十德》中:“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仁礼、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生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是茶艺的精神思想。

通常我们可以在茶的表演、冲泡或茶事活动等形式营造的氛围中来感受其形而上的精神内容。

故而说,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艺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的老祖宗在长期的茶事实践中,以茶为媒,融入民族文化的精华而形成的有关茶艺的精神层面。

茶圣陆羽《茶经》中提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精,行,俭,德”。现代庄晚芳则提出了新的茶道精神:“廉,美,和,敬”。

而日本茶道在总结其精神时,则以“和,敬,清,寂”为指导思想。

茶道是茶艺的灵魂。

静心地去感受人与自然、社会的共处和谐,体会茶的美妙,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以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注:内容综合来源于网络,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唐宋之后,国茶再度复兴!《中国茶的基本》带你看看国茶有着怎样的新生?

无论是“琴棋书画诗酒茶”,抑或“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从未远离中国人的生活



继唐、宋、明之后,中国茶如今似是迎来了第四次繁荣发展。茶不仅仅是琐碎日常的温暖饮品,也成了竞速时代的精神疗愈

 

《中国茶的基本》 罗威尔主编  中信出版社


今天就用一本兼顾古今的书——《中国茶的基本》,来给大家讲讲中国茶,科普一些实用又有趣的中国茶知识


知中014期

知中


探索中国首选  ﹄的内容品牌


一个﹃  有关东方中国的一切


《中国茶的基本》这本书是「知中ZHICHINA」系列中的第14本,收录了中国茶基础知识及美学微意

知中旨在发掘和重新诠释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一切内容。 


一片叶子的前世今生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起源距今有七八千年。想要找到茶的源头,必须从茶树这一古老的物种开始说起。


书中考证到如今的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一带是茶树的原产地

 


陆羽《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别看中国茶有六大类,但其实是相同的一片树叶,经过不同的制作过程,变成了各种各样的茶,从而有了不同的颜色、香气、味道。



书中用简单易懂的插图,归纳了各大茶类的来源、冲泡方式等等,能帮读者们快速了解六大茶类的基本知识,非常实用

 


许多名家的茶言茶语也被这本书收纳进来。在爱茶文人的笔下,茶是诗词歌赋是笔墨丹青是儒释道的大学问。



为了喝一杯好茶,他们甚至做了不少“学术研究”。极致地喝茶,大约可以看作庸碌生活的美学起点。


茶是日常,又不止是日常


小时候,茶是亲民的嗜好,却也是讲究的载体。皇城根下的老人们独爱花茶,冬日出门遛弯前抓一把茶叶沏在瓷壶里,上盖,搁暖气片上闷着,回家便倒出来喝,不觉得浓,也不觉得寒。在老一辈人的眼中,这一系列在我们看来有失讲究的动作,竟都是有说道的,甚至是有传承的。

 


喝茶和吃饭一样,没有什么会不会。但若问喝茶有讲究吗?自然也是有的,讲究到了极致,便成了“茶道”。



喝茶这件事喝着喝着就不再只是喝个味道,空间与时间、水与火候、器具与温度,这些能影响茶汤滋味因素,都成了喝茶的讲究。

 


茶离不开闲情雅致,但又绝不限溺于闲情雅致;它具有一种审美的形式,又超越这种形式;它具有飘然尘外的情调,又充满着人间的情味与平和的气质;它既是自然造就的,又是人间做成的。


因而,儒释道三家都在它身上大展身手。道家的自然境界,儒家的人生境界,佛家的禅悟境界,融会成中国茶道的基本格调与风貌。

 


书中介绍了不同的饮茶法历代茶器图鉴等等来体现从古至今喝茶都存在着讲究


但禅茶一味毕竟不是人人都可得的,拘于这些形式与方法茶仍是一服能够疗愈身心的饮品,更遑论泡茶、品茶的方法,不同茶人心中自持千百种说法。

 


就像书中提到了当下年轻人偏好的喜茶、丧茶、英式奶茶等流行的饮茶文化,说到底喝茶是件个人体验很强的事,做到随心、随缘、随喜便可

 


茶与人的关系,都是从一杯茶中获取的。本书还对知名茶人(周重林、王旭峰、王琼等)做了专访。


茶的起源与发展茶道与日常审美与哲学等等方面来讲述中国茶的魅力

 


科普茶文化的书籍不少,可这本书却包罗万象。不管是梳理茶的认知,还是茶人的深度访谈,亦或是深巷茶馆的探寻等等,都可以在书中找到


找到约368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