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茶委

找到约1,398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中茶所开展科技帮扶: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茶区

  最近,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的茶农张仁贵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宽裕了,他家里的六七亩茶园,2019年卖鲜叶收入达到了12万元,比2016年翻了20倍。

  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中茶所”)在秦巴山区的重点扶植县,紫阳县里像张仁贵这样的茶农还有很多。

  “我们中茶所开展科技帮扶工作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一直坚持‘贴近产业搞科研,落地生根做服务’的帮扶理念,目前与59个重点产茶市(县)签订了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在智库、人才和科技成果等方面为其提供了全方位的精准服务,推广应用科技成果200余项。”中茶所副所长、研究员鲁成银说。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茶区

  长期以来,中茶所的专家们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其资源禀赋,积极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及最新成果。

  地处秦巴山区的四川省广元市,原有的产业基础较薄弱,产业技术较落后,茶树种植规模不大。进行前期调研之后,鲁成银等人发现,“四川这边基本上是常规的绿茶品种一统天下,基于广元的前期基础,大规模推广常规绿茶品种没有竞争优势,倒不如试试种特异的黄茶品种。”

  因此,中茶所初期选派的都是品种方面的专家,希望从品种开始教当地茶农如何种植、加工。如今,广元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黄茶种植基地,目前投产的茶园收益可达3万元/亩,总增收3亿元左右,茶农人均增收4000元。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历史上没有名茶品牌,与临近的峨眉山市相比没有优势,但种植规模很大。“我们建议当地建设出口加工园区,培育出口企业。这样‘西接峨眉,做峨眉山名茶;东接国际,主打出口’,内外销并进效果很好。”鲁成银告诉《中国科学报》。

  安康市紫阳县的茶园种植面积大,帮扶工作重点就以提高产量、加工技术、品质等为主。陕西安康市紫阳县焕古茶叶公司董事长刘小军感慨道:“科技还是很厉害的,我四五年前建厂投产,如今成为县里的龙头企业,多亏了中茶所的帮助和支持。”

  而对于“信阳毛尖”来说,河南信阳的种植规模大、品牌响,历史悠久,帮扶主要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美誉度为主。中茶委为此每年选派病虫害绿色防控专家,从病虫害发生情况调研、绿色防控方案设计、落实推进、效果评估等方面全方位指导。

  庐山云雾,从育种开始量身定做

  庐山云雾茶是传统历史名茶,宋代列为“贡茶”,是中国名茶系列之一。庐山地处江西九江市,九江市发展茶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几年,庐山茶产业发展却遭遇了瓶颈。鲁成银介绍,“庐山云雾的种植技术有些落后,种植品种都是老种,没有良种。茶树发芽早晚不一、大小不一,卖相不好,产量也较低。这制约着它在品质方面的长远提升。”

  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将现成的良种转化成庐山云雾。“但它有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要求,别的茶树品种再好,转化过来也不是那个味道。”他说。

  后来,中茶所经过“问诊把脉”,给出的“方子”是:在当地群体种里面筛选,重新培育。经过与九江市政府的合作,专家们选育出了“庐云1号”、“庐云2号”、“庐云3号”三个良种,并完成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如今,老茶园改造开始用这些新品种,茶叶品质得到提高,经济效益也提升了不少。

  像这种“量身定做”的服务,除江西九江市,还有不少地区享受到了。鲁成银打比方说,“人家农民在地里干活,要是送他一双精致的皮鞋,他肯定不要的。不是因为皮鞋不好,而是它不适合穿着干活啊。还不如送个解放鞋,更合脚。”

  产研互动,建立成果落地平台

  作为茶专业出身的干部,湖北省恩施市鹤峰县茶叶工作局局长田智仁说,自己的工作并不好开展。“虽然自己懂技术,但指导基层茶农的时候,不少人抱着‘我干了一辈子,这还用你说’的心态。”

  田智仁说:“前些年,鹤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面积大,管理粗放,山高路远,环境恶劣。发展茶产业,也曾考虑过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做文章,但毕竟没有科技支撑,不知道要怎么做。”

  直到2016年,中茶所专家团队经过多次调研,建议做全域有机茶,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县。他们从茶园生态建设、肥料投入、树冠管理、绿色防控(杀虫灯、粘虫板、杂草控制等)、有机认证转换和可追溯系统、茶叶品质提升、安全质量评价、品牌建设等方面,为鹤峰县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服务和培训。

  “有国家级的专家们进行试验示范、宣讲培训,为我们保驾护航,大家就敢做了。”田智仁告诉《中国科学报》。

  他介绍,如今鹤峰县的有机认证茶园面积(含有机转换)已达8.5万亩,2020年将突破10万亩,是全国有机认证企业数(目前已有48家)最多的产茶县。茶农收益从每亩3000元左右提高至8000多元,茶产业成为全县精准脱贫覆盖面最广、最稳定的产业。

  在这里,还成立了中茶所首个区域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武陵山地区(鹤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我们希望以鹤峰县为中心,辐射包括湖北省恩施市、贵州省铜仁市和湘西地区等在内的整个武陵山地区。”鲁成银说。

  2018年和2019年,中茶所联合国家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鹤峰县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了“鹤峰茶 世界品”中国鹤峰茶商大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近100家企业参加。

  “如今,茶农们自愿成为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员’。看到收入的增加,大家纷纷感慨,还是听专家的好。”田智仁说。

  作者:刘如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茶叶所科研人员现场指导炒茶

中茶协黄茶委与全国茶标委黄茶工作组联席会议成功举行

  原标题:“团结协作共奋进 凝心聚力谋发展” 中茶协黄茶委与全国茶标委黄茶工作组联席会议成功举行

  为进一步提升黄茶行业发展水平,扩大黄茶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全茶类均衡发展,2020年9月3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黄茶专业委员会与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黄茶工作组在湖南省岳阳市联合召开“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黄茶专业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暨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黄茶工作组一届四次会议”。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全国茶标委黄茶工作组顾问刘仲华,岳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虹,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中茶协黄茶委主任委员、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云等领导,以及浙江、安徽、湖北、广东、贵州、四川以及湖南岳阳等黄茶主产区60余个单位的代表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黄茶专委会工作总结及计划、新增补委员单位名单、副主任委员单位名单,通过了相关职务调整的提案,并通过了全国茶标委黄茶工作组的年度总结与计划。安徽农业大学李大祥副院长与张梁副教授先后就黄茶最新标准及科研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湖南岳阳、安徽霍山、安徽金寨、四川、浙江平阳、浙江德清等地代表就本地黄茶最新产销情况及发展思路做了汇报。中茶协黄茶委副主委、湖南茶协秘书长王准就中国黄茶产业宣传提出建议并号召黄茶委与黄茶组成员组团参加2020北京国际茶业展等大型茶事活动,扩大消费影响力。王云主委做会议总结,鼓励黄茶行业全体同仁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坚决贯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指示,为黄茶产业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本次中茶协黄茶委主动邀约全国茶标委黄茶工作组举行联席会议,是中国黄茶产业一次有益的工作模式创新。诚如王庆会长在致辞中指出的:既发挥了黄茶委在产业流通领域方面的优势,以市场需求“倒逼”标准建设与茶叶科技创新;也有力地推进了标准科技与产业的深度结合,从而指导生产加工、提升市场宣传水准。今后,双方将联合开展更多层次及角度的联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创新思维、开拓进取,紧密团结全国黄茶企业、行业组织和有关单位,为全面推动中国黄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黄茶以其独有的“闷黄”工艺,黄叶黄汤、滋味醇厚鲜爽的品质特征著称于世。蒙顶黄芽、君山银针、霍山黄芽、平阳黄汤等区域品牌驰名全国。进入新时代,在各产区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各地黄茶均实现了长足进步,中国黄茶产业发展也非常迅速。2019年,全国黄茶产量0.97万吨,同比增长22%,内销额已达9.98亿元。

  注:内容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茶协致力于标准建设 为茶行业保驾护航

标准对促进技术进步,实施科学管理,促进产业有序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规范化茶叶标准始于1931年。经过多年发展,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简称新《标准化法》),并已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此次修订最大的调整是在标准分类中,除原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外,增加了团体标准,赋予团体标准法律地位。团体标准作为我国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外的有效补充,机制灵活,适用范围广泛,既解决了企业制标人才缺乏,成本高的问题,又能成为行业加强管理和自律的手段。在我国标准化体系中,逐渐形成“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行业标准补遗漏、企业标准强质量、团体标准搞创新”的格局。

目前,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相应国家号召,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现已形成以团体标准为重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协同推进,国际标准积极参与的标准化综合服务体系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标准工作大事记

(2013年——今)

2013年7月18日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红茶工作组在福安市成立,王庆会长被聘为高级顾问


2015年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下达2015年度(第二批)供销合作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其中,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负责牵头起草的《名优绿茶》(2015GH-2-204)、《名优红茶》(2015GH-2-205)、《名优白茶》(2015GH-2-206)、《茉莉红茶》(2015GH-2-207)四项行业标准纳入计划项目之列。


2016年

经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正式取得团体标准制定资质,成为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首家成功注册的茶叶社团组织。


2017年1月13日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行业内首个团体标准《茶文化旅游示范区评定规范》(T/CTMA001-2017)。


2018年1月26日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召开《茉莉红茶》行业标准起草工作会和《蒙顶甘露茶》、《雅安藏茶企业良好生产规范》行业标准审查会。


2018年3月28日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浙江松阳成立茶叶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简称中茶协团标委), 会议确定了中茶协团标委的委员单位及专家团队,投票选举出第一届组织机构,王庆会长兼任中茶协团标委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单位由行业内15家具有标准化工作基础的企业、科研院所及社会团体等单位组成。


2018年11月16日

在福建省武夷山召开“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团体标准《骏眉红茶》发布会”,并于2019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


2018年11月29日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通告。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编制的《加香调味茶》(GH/T 1231-2018)、《蒙顶甘露茶》(GH/T 1232-2018)、《雅安藏茶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H/T 1233-2018)三项标准在批准发布之列


今后我会将继续积极参与国内外茶叶标准化工作,搭建行业内标准化工作的沟通交流平台,积聚行业优势资源,发挥行业合力,促进行业新型标准体系建设,以标准助推茶产业创新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找到约1,384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