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茶委秘书长是谁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中国人说不清楚中国茶,这是一种悲哀” 专访中茶协秘书长梅宇​

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茶价高就一定错

但打击过多过滥的

“天价茶”一定没错

打击“天价茶”应该羁縻结合

“中国人说不清楚中国茶,这是一种悲哀”——专访中茶协秘书长梅宇

记者:周群峰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之“茶”,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关于“天价茶”,最近几年反复发酵。一些畸形的茶叶观造成天价茶的乱象丛生,天价茶虽是极端例子,但定价体系混乱、盛行包装炒作和圈子文化却普遍存在。不仅让茶叶从农产品异化为奢侈品,也让普通老百姓难以喝上好茶。有好茶但没有好的茶叶品牌,也一直是中国茶行业的一大痛点。

成立于1992年4月的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简称“中茶协”,是国家唯一的4A级茶叶经济组织,负责全国茶叶行业的服务、协调和管理工作,上级主管单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曾在国内贸易部(后为国家内贸局)、香港华润等单位任职,近十年来,负责组织编撰《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报告》。

(资料图片)梅宇。

近日,在接受专访时,梅宇认为,质差价高的“天价茶”之所以出现,说明茶企和消费者都存在错误的心理。有很多茶品的价格是被恶意炒作上去的,已经远远高于自身实际价值,存在着欺骗性,应该重点打击。

现在有种不好的社会风气,“茶企不炒作,顾客不购买”

记者:“天价茶”最近几年持续被曝光,你如何看待“天价茶”?“天价茶”有哪些负面影响?

梅宇:关于“天价茶”,我的理解有三个层面。一是价格层面,“天价”其实并没有具体的数额范畴,但总的来说,动辄5位数一斤的茶叶,远远超出了大众消费者的接受能力与认知范畴。二是价值层面,在市场经济中,好的、稀缺的商品应该有与之匹配的价格。但恰恰是因为稀缺,才会成为市场中炒作的素材。在当前的“天价茶”问题上,有很多茶品的价格是被恶意炒作上去的,已经远远高于自身实际价值,存在着欺骗性,这显然是应该重点打击的。第三是消费与销售层面。也就是说,谁在“买”和谁在“卖”,涉及社会风气和行业风气。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茶价高就一定错,但打击过多过滥的“天价茶”一定没错,打击“天价茶”应该羁縻结合。

“天价茶”对产业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严重破坏茶叶市场的稳定性;二是影响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茶产业是精准扶贫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具有重大意义。消费者失去信心,对产业的影响可想而知。三是会使一些心存侥幸的不良茶企哄抬价格,甚至贩卖假货,对构建诚信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四是会助推攀比心理的衍生,带动奢靡之风,破坏社会风气。

记者:“天价茶”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天价茶”不是新生事物,为什么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

梅宇:那些质差价高的“天价茶”之所以出现,说明茶企和消费者都存在错误的心理。现在有种不好的社会风气,那就是“茶企不炒作,顾客不购买”。作为茶企,看到别人推“天价茶”,感觉自己不出一款就落后了一样,于是就跟风研制,并通过制造神秘感来炒作、推广。还有部分有消费能力的顾客进了一个店,往往会问有没有镇店之宝,如果没有,就会觉得这个店档次不够。

现在打击“天价茶”,就是对不良社会风气的抨击,也要普及茶叶的科学知识。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使制止了天价茶问题,还会出现别的天价替代品。

“天价茶”反复出现,有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好茶确实存在,但是有购买能力的消费者太少,所以过去即使有“天价茶”也不是普遍现象。一些默默无闻的小茶企,也不太可能制作出这种茶。二是有些“天价茶”是因某种特定环境而产生的。譬如说有些茶是在公益拍卖中出现的“天价”,如果把这种天价理解为茶品本身的价值似乎过于牵强。第三,茶叶本身是有健康属性与生活品位的产品,当我们脱离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基本需求,进入到美好生活的更高层面后,确实需要有一定的消费提升。同时,茶叶关系到几千万涉茶人口,价格是一把双刃剑,一边是消费者、一边是生产者,如何把握好尺度是问题的关键,理性持续增长一定是大方向。  

江湖郎中式的“大师”不可取

记者:茶叶领域比较推崇“大师”茶,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梅宇:我们首先得承认,茶叶界是有大师的,也是需要大师的。俗话说,“茶靠拼配、酒靠勾兑”。制茶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特别是拼配过程非常复杂。而这个过程是需要那些具有工匠精神和专业精神的人来做的,他们既是实践家,也是艺术家,非常不容易。

当然,要成为大师,除了具有专业精神、工匠精神还不够,还需要“传道、授业、解惑”,而我们认为的大师,更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带动乡村振兴,创造社会效益。具备这些条件后,才能称为“大师”。

记者:有些“大师”频频为一些茶企站台,成为“天价茶”推手,是否存在这些现象?

梅宇:大师站台,也得看是为谁去站。比如他们出面为一些质优但缺少知名度的茶农、茶企代言,帮他们宣传,拓宽销售渠道,这无可厚非。如果是为一些劣质但高价的“天价茶”代言,这样的话,他们和一些卖假药的江湖郎中就没什么区别了。

大师也有“真大师”“假大师”之分。现在大师满天飞,有的人不潜心钻研茶艺,而是忙于走穴,是一个畸形现象,这样的大师需要抵制。真正大师不会牺牲自己声誉去挂名捞金。

消费者应该注重政府权威机构评定的真大师,比如农业农村部会评选制茶大师,我们协会也推选大师。在同等技艺条件下,放弃小我、实现大我,放弃小利、为民谋利,这就是工匠与大师的最大区别。

记者:现在茶叶价格区间很大,消费者怎么辨别其是否物有所值?

梅宇:我们通常说,倾销和恶意炒作是一对“兄弟”,一个是无底线,一个是无上限,他们的最大克星是行业利润率。在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国家,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利润率。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茶行业也没有明确的市场利润率。这就需要行业组织与政府相关部门及科研院所等,共同科学推导和积极倡导合理的行业利润率。有了行业利润率做标杆,当企业销售价格超过上限,即可成为恶意炒作的依据;一旦突破下限,又可以视为倾销。

当然,这首先得有法律的依据,在《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应该有所体现。有了行业利润率这一工具,茶叶金融等问题其实也会得到相应的解决。不过,由于制茶的技术含量较高,成本、知识产权等也不能只做简单的加法,这确实给价格定位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从目前茶行业的现状看,选择品牌茶企、品牌茶叶应该是消费者的最佳选择。

“中国人说不清楚中国茶,这是一种悲哀”

记者:茶叶领域是否有明确的行业标准?这些标准是否具有约束性?

梅宇:目前,我国茶业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行业标准补遗漏、企业标准强质量、团体标准搞创新”的格局。范围涉及茶叶种植、产品、生产加工(深加工)、销售、包装、标签标识、质量安全等方面,并逐步向冲泡品鉴、轻工、管理、电子商务等领域延伸。

现行茶业国家标准166项,行业标准171项。例如,“十三五”期间,由我协会与地方政府、会员企业共同立项制定发布的有6项。此外,全国还有茶业地方标准826项,覆盖全国22个茶叶主产销省区。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标准化法》正式赋予了团体标准法律地位,鼓励社会团体组织制定团体标准,构建了政府标准与市场标准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截至目前,茶业团体标准共有310项。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也是全国茶行业首个获得团标制定发布资质的单位。

茶叶虽然属于食品范畴,但不是生活必需品。全国茶标委制定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均是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同时,标准内容中只明确规定了产品品质特征和基础理化指标,并不涉及价格。现在茶叶的定级与定价都是茶企的自主行为。对消费者而言,他们看到的茶叶外包装上的“特级茶”“一级茶”仅是产品品质特征表述。

记者:在茶叶的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该怎么规范市场?为了规范市场,可不可以强制茶企对应国标?

梅宇:我经常说“中国人说不清楚中国茶,这是一种悲哀”。作为行业组织,我们有很大的社会责任,与业界一同,通过普及茶叶知识、茶叶标准,去帮助国人接触、了解、认知、认同中国茶。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并行,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只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消费者来说,只需要选取一类标准来看,就可以去选择合适的商品。

在计划经济时代,茶叶是由国家统购统销的。但进入市场经济时期,茶叶市场必将是越来越开放。如果政府对茶企过度干预,无疑会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目前来看,只有食品卫生标准,也就是说《食品卫生法》上明确要求的、确实危害到人体健康安全的食品,相关部门才能进行干预。因此,强制茶企对应国标或地方标准的行为不可取。  

中国人应该为中国茶感到骄傲

记者:茶农、茶企、经销商等环节中,炒作主要发生在哪些环节?

梅宇:在茶叶从种植到销售过程中,茶农做的就是前期的种植、采摘等工作,他们属于被茶企采购的一方,属于前端的茶农是按质收购,不存在炒作空间,越到产业链后端,被炒作的空间就越大。尤其是到了终端市场以后,经销商要宣传、推广,也会和其他经销商互相竞价。所以有可能出现炒作和价格虚高的情况。但现在市场越来越透明,这种炒作也不是普遍现象。

记者:金骏眉、西湖龙井等名茶,在尚未采摘时,网上和一些实体店就开始卖所谓当年的“新茶”,怎么规范这种现象?

梅宇:帮助普通消费者鉴别茶叶、推荐茶叶,是我们行业组织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目前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基于互联网,正在建立一个标准化、信息化的大数据平台。消费者届时登录这个平台,就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所需信息,包括可追溯信息。二是协会与国内十余个名茶产区政府联手,制作发布了采摘指数和价格数据。也就是说,通过看采摘指数,消费者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名优茶的可采摘情况,对价格也会有个大致判断。三是协会通过筛选、甄别,每年都会向社会推荐有实力、有规模的诚信品牌企业。这样,就可以保证消费者既可以看得到,又可以买得着。

记者:中国是茶叶大国,但长期有品类无品牌,你如何看待中国茶叶产业的前景?

梅宇:据我们协会统计,2020年中国茶叶农业产值达到2627亿元,内销额接近2900亿元,出口额仍保持在20亿美元以上。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

中国人应该为中国茶感到骄傲,中国茶与中国人的关系之紧密举世无双。我曾经与印度茶委会进行交流,他们羡慕地说:“中国茶好,既有文化也有历史。印度的茶只有历史没有文化。”因此,中国人对中国茶文化的认同就是一种文化自信。当然,在文化认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知识普及。中国名茶有上千种,还有一些拼配创新的茶等,一一道来并不现实,但是可以有一个总体了解。此外,为更好地推动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茶产业还应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出更好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后疫情时代,中国茶业走进大健康主题论坛在京召开

2020年11月9日,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优质茶叶分会、全国卫生管理协会健康产品产业分会、2020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如意茶苑、北京科技职业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企业家校友联谊会茶业分会承办的“后疫情时代 中国茶业走进大健康”主题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茶文化活动区召开。

本次论坛由星茶时代、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聊城茶叶协会、北京茶业企业商会名茶交流专业委员会协办,并且得到了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湖南广电茶频道北京如意茶苑工作站、北京茶友会公众号、北京茶世界、《中国商界》、《健康中国观察》、《中国青年杂志》、东方国艺、人人享学、食悟厨苑健康学堂、安徽合福堂茶业公司、一带一路中国茶文明之旅组委会、北京飞寿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加工联盟茶专委会、中国社区商业联盟、Action视频工作室、北京碗泡茶研究中心、ZEALONG、得乐林、中华礼乐春节联欢晚会组委会、茶寿源泉、旅游教育出版社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本次论坛邀请来自传媒大学的著名茶文化主持苏涵、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李明担纲,主持风格生动明朗,专业风趣,总结传神,将论坛推向一个个高潮。

主持人苏涵、李明

在童云老师 “你是一杯茶” 视频中,本次论坛正式拉开帷幕。而中华礼乐文化推广大使李子姩那掷地有声的诗歌朗诵《将进酒》,在刘梦老师如痴如醉的古筝曲伴奏下,瞬间将与会人员置身在中国的古文化历史长河之中。

童云老师茶诗朗诵

中华礼乐文化推广大使李子姩古筝朗诵《将进酒》,深圳青年古筝演奏家刘梦老师(古筝伴奏)

深圳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区域总监陈金盛,北京北科昊月教育集团董事长、原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周继庭,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理事、优质茶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宁波,全国卫生管理协会健康产品产业分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企业家校友联谊会茶业分会会长、如意茶艺非遗传承人王如良,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健康系教授许文涛。中化易兴元总监裴修尧,星茶时代创始人、原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企业家校友联谊会茶业分会秘书长蔡晓东,东方国艺文化教育研修院校长熊志惠,安徽和福堂茶业公司董事长张学虎,孔子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哲,普洱茶协会会长、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绍荣,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首席执行官王莹,中国好习惯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湛泉教授,中国文化信息中心主任高金波,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主编安明霞等专家就“如何弘扬茶文化、助力中国茶叶走进大健康”纷纷建言献策。

深圳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区域总监陈金盛作主旨发言

本次会议行业专家云集,星光灿烂,作为2020北京国际茶博会主办方代表,对各位行业专家和合作方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对健康茶产业寄予厚望,希望中国茶产业健康发展,祝贺本次大会圆满成功!同时,组委会为如意茶苑授予京津冀联盟单位授牌。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优质茶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宁波为论坛致辞

刘宁波会长说,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茶行业、市场和消费心理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包括茶叶的消费习惯、市场竞争和流通渠道。茶叶因为健康的产品属性,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茶叶会加快回归大众消费市场,“喝茶健康”的概念会借助此次疫情更加深入人心,消费者未来会更注重喝茶这样的健康生活方式,如此必定会加速茶叶大众消费市场这块大蛋糕放大,对属于大健康行业的茶行业来说,会利好其长远发展。茶行业必须正视大健康时代的全新需求,打破固有边界,用健康功能茶饮的理念开启中国茶的大健康时代,将茶融入大健康产业中来。

刘宁波介绍,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优质茶叶分会自2018年成立以来,助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我国茶产业的总体发展,引领茶产品由低端走向高端,由一般走向优质的逐步升级,并通过品牌产品建设不断提高产品效益,在大众心中快速建立中国好茶的认知体系和文化自信,让茶产业优势更优、将短板做优。目前已有百余家会员单位,在茶品牌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实际工作。

王如良秘书长做本次大会主旨发言

中茶委秘书长,全国卫生管理协会健康产品产业分会副会长,如意茶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如良作为主办方代表,就“致力茶教育,推动中国茶业走进大健康”作主旨发言,就多年来在教育和健康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与大家进行了分享。教育方面,不仅把多门茶文化课程与科技结合,进入北京教委开放式科技课程体系,数十万学生因茶受益。与校友创办中国农业大学企业家校友联谊会茶业分会,积极推进大学茶文化教育。将南茶北移,做成盆景作为体验教学的载体,共饮一杯生活茶。在健康方面,提出喝出健康免疫力,居家品茶饮食抗疫的科学依据和操作方法,系统介绍了免疫力知识,开启了本次健康主题论坛。

周继庭书记做茶文化教育分享

北京北科昊月教育集团董事长、原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周继庭就“弘扬传统文化,推动茶文化教育”作主旨演讲。周书记通过过去年代老北京传统家庭买茶饮茶的美好记忆,引申到从茶品到人品等的五品精神,将茶的生活上升到哲学层面。在茶的教育领域,希望与如意茶苑合作的国际茶学院尽早开办起来,弘扬传承包括茶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教育家,周书记气势如虹,令人振奋!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健康系教授许文涛作“科技助力中国茶产业”主旨讲话

许教授说,茶叶是“面向人民健康,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良好载体;也是传承历史文化传递中国精神的重要“文化符号”。许教授作为营养健康学科带头人和功能食品营养专家,详细介绍了茶业不同加工方式所具备的营养成分和功效,肯定了茶叶极高的健康促进价值,还为茶叶功能食品饮品开发指明了方向。

中化易兴元总监裴修尧就“创新连锁渠道推动茶产业经营”主旨讲话

作为中化集团创新业务和产业经营的推动者,裴修尧说,作为一名成品油行业从业者,研究油品性能的同时钻研加油站经营,爱好各类发酵茶和各式茶器,将自己的爱好和茶道的美融入工作和生活中。

生活离不开眼前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离不开诗和远方,诗伴随着茶人气质,而远方是一段段加油站场景的累积,这两者碰撞会产生什么样的灵魂火花呢?作为跨界经营,强调茶与加油站经营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用户体验互补,实现多个品牌从不同角度诠释佟一个用户特征,增加品牌立体感和纵深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消费升级,传统意义上只提供加油服务的加油站已无法满足顾客多样化、差异化需求。各式加油站开始趋向于人、车、生活一体的生态圈改造。在油站的开水区附近单独选择一块地方,不要和泡面榨菜火腿肠放在一起,提供茶叶展示及介绍,最好有实物(叶底、汤色等),显得专业。有条件可提供小份量的免费尝鲜装。

从不同应用场景提出茶品消费的有效措施。

普洱茶投资集团董事长杨绍荣就“培育普洱茶产业中的飞天茅台”作主旨发言

杨绍荣董事长指出,为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和云南省茶产业战略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云茶”产业目标,“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加速普洱茶品牌的建设,加快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经普洱市人民政府同意,由普洱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发起,于2018年3月8日注册成立了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同时,杨总和他的团队开创了产品扶贫新道路。实施“国有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园+农户”产业合作模式,在澜沧县富邦乡建立3500余亩标准化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帮助全乡9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000余人贫困群众增收。建立从种植、采摘、初制及精制等全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体系,为后续实现普洱茶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打好基础。同时,去伪存真,加强国企责任担当,造福百姓,提出溯源的理念和技术措施,恢复普洱茶集散地的历史低位,让“不懂”普洱茶的人也能放心购买。

人人享学大咖事业部总经理伍龙分享经验“以茶为媒,助力连锁新零售业降本增效”

人人享学大咖事业部总经理伍龙作为线上教育平台的代表,详细介绍了平台及打造茶界教育IP的思路。人人享学结合全国连锁零售业务场景,树立茶文化超级IP,以茶的特殊功效,茶礼仪等方面,以茶为媒,引流、服务、运营,通过增值服务达到提升业绩的目标。

刘湛泉教授分享经验 “茶产业大健康与培训教育的融合”

刘湛泉教授作为培训界的著名导师,提出茶产业大健康需要与培训教育相融合,并做引领性分析。倡导人人饮茶,国民大健康指日可待。

孔子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哲分享“以茶修德,颐养天年”

王哲院长从茶寿与人寿、茶修与健康、茶修的路径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以茶修德,颐养天年”,将孔子儒家文化传统养生与茶文化相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安徽和福堂茶业公司董事长张学虎经验分享

安徽和福堂茶业张学虎董事长以六安茶为例,就后疫情时代茶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认为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和突破点在新品种、标准化、精深加工和茶文化拓展等诸多方面。并详细介绍了六安茶谷的建设方案,将六安茶产业和相关霍山石斛等融入大健康。

星茶时代创始人、原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企业家校友联谊会茶业分会秘书长蔡晓东

星茶时代创始人蔡晓东,客观分析中国茶产业现状机遇与挑战,茶空间和茶艺师培训教育领域存在问题和需求,提出中国茶已经进入群星闪耀的星时代。以中国农业大学茶文化组织为起点,联合北大、清华、人大、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等多家茶文化机构共同发起高校茶文化发展联盟和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茶创大赛,带动更多大学生和毕业校友喝好一杯中国茶。同期发布云南古六大茶山第二期游学和中国茶产业共享服务平台星茶时代内测版APP,以中国茶师计划引导更多消费者健康饮茶,传播茶文化,享受东方美好茶生活。

同时,优秀的表演类节目也为本次论坛增色了许多。由非遗禅舞代表性传承人董洆易林老师带领北京圣莲禅心艺术团等表演的节目《东方禅韵》运用舞蹈将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禅与美相结合,开启了一段智慧身心、升华灵魂、觉知当下、修身养性的和谐灵动之旅;而段召彪的笛子独奏“姑苏行”,悄悄地领入了江南之美,仿佛误入其中,却又本来沉浸在其中。

非遗禅舞代表性传承人董洆易林老师带领北京圣莲禅心艺术团等表演节目《东方禅韵》

随后在与会同志的见证中,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文化溯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阳代表“人人享学”向知识型榜样人物代表即中国好习惯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湛泉教授、全国劳动模范及全国三八红旗手李素丽、中国农业大学企业家校友联谊会茶业分会会长王如良颁发签约证书。其中全国劳动模范及全国三八红旗手李素丽作为签约代表讲话。

中国茶业走进大健康嘉宾发出倡议

在主办方和各位嘉宾的倡议下,主持人苏涵、李明带领大家大声诵读:

中国茶业走进大健康

倡议书

各位茶界朋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在首都北京,在国家会议中心,在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齐聚一堂,共襄“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背景下的中国茶业走进大健康的创新发展之路。——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背景下;在中国人民经过新冠病毒疫情洗礼后,在我们健康意识充分觉醒的基础上。品饮一杯好茶,健康中华百姓,“茶+健康”,滋养我们的身体与心灵,引领我们的美好生活!

茶产业作为健康产业的一分子,必将融入生命大健康时代。以健康赋能于茶,开辟产业增值新途径,茶,千杯不朽,茶,万古流芳!这是我们茶人的共识!

因此,在这里,我们共同倡议:让我们在茶与健康融合中,找寻文化的自信,让我们在茶与健康的融合中,享受心灵的升华,天天饮茶,科学饮茶,健康饮茶,让国人爱上茶,让国人爱上茶文化,是我们中华茶人的责任和使命。

台上台下,齐声应和,光荣使命,无不动容!健康理念,自此深入人心。

各位专家的分享将本次论坛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引起了现场的强烈的共鸣感。而论坛之“圆桌对话”环节将思想的激烈碰撞体现地淋漓尽致,让与会成员深感酣畅淋漓。

星级茶馆评审专家杨晓虹、zealong新西兰茶企中国区总经理杨庚诺、得乐林负责人简小敏、太极茶道第七代传人及百年吴德泰品牌合伙人银汉晴就“教育”展开高峰对话

“圆桌对话”中的“健康”板块,在旅游教育出版社赖春梅女士的主持下,星级茶馆评审专家杨晓红、新西兰茶企zealong中国区总经理杨庚诺、得乐林负责人简小敏、太极茶道第七代传人及百年吴德泰品牌合伙人银汉晴就如下话题展开探讨:后疫情时代,如何看待个人健康,如何看待生态可持续,民生产业中的茶产业如何深入地融入到百姓生活,让茶成为人们的健康好伴侣等话题展开讨论。杨晓红先生深入茶区、茶企调研,向大家传递出茶企经营有序恢复、提质转型的发展总趋势,随着线上与线下的联动更为密切,茶叶离消费端越来越近,为老百姓喝到放心好茶创造了更为便捷的条件。zealong中国区总经理杨庚诺先生以企业在疫情前后的门店数量变化,企业获得的国际上有机认证的进展,以企业的翔实数据展示出注重生态绿色、有机生产带给企业的光明前景。茶文化传播的佼佼者得乐林负责人简小敏女士、百年吴德泰品牌合伙人银汉晴先生结合自己面向中外爱茶群体的茶文化推广实践,畅谈茶带给身心的安顿。银汉晴先生以太极功夫为参照,提出“功夫里的气看不见摸不到,喝一道茶是能够体会到气韵与能量的存在和人的关系”,用心来感受一盏茶。简小敏女士认为茶人所做的茶文化推广工作,就是让茶与人在彼此相见时感到很值得。用合适的方式沏泡茶,茶的滋味会体现得更完美,完美到让人的期许得到升华。对话嘉宾寄望2021年,共同期许茶这这株影响世界的植物,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成为人们的健康生活伴侣,成为加深世界人民友谊的桥梁。

东方国艺文化教育研修院校长熊志惠、云南马帮进京总策划人胡明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爱茶人俱乐部联合创始人邓文平、北京碗泡茶研究中心研究员及传世汝窑研究所副所长郑亮、清华大学学生茶文化协会理事长夏虞南进行圆桌对话,共同发起高校茶文化发展联盟筹备

在茶文化教育实践方面,熊志惠老师从98年就进行了20多场高校的茶文化公益演讲,之后开始延伸到茶艺教育培训领域,迄今20多年已有数万学生参加过熊老师的茶文化培训,大家都尊称为她熊校长。在今年后疫情时代,东方国艺积极通过线上课程体系融合线下课程,充分实现新升级和转型,下一步将大力推动全国茶文化教育生态圈的建设,同时熊校长非常支持高校茶文化发展联盟的成立和发展,把大学生的茶文化教育培训传承下去。

胡明方老师对于茶业市场的传播与教育,提出三点,政府和行业组织要监管,媒体要控制舆论导向,推广教育需要规范,社会大众不是需要资本包装下的产品,而是符合百姓需求的品质有保障产品。

北京大学是中国排名第一的综合类大学,自然肩负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茶文化的伟大使命。邓文平先生参与发起光华管理学院爱茶人俱乐部正式成立于2016年1月8日。现有会员三百多人,成员全部为光华校友。爱茶人俱乐部的精神内涵:人在草木间,与您相遇只为悦愉。在毕业校友和企业家中传播茶文化。俱乐部每年近10场活动,在毕业校友和企业家中传播茶文化,已经成为北大校友最活跃团体组织之一,2016年每月一次活动,琴棋书画诗酒茶花香;2017年活动的主题是与谁喝茶;2018年,组织结伴同游茶山茶场探本寻源;2019,我们还一起游日本觅台湾,深入学习茶道拜访茶人。2020年也是迎来后疫情时代在企业家校友群体中通过一杯茶,引领学习中国文化,,团结凝聚校友情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人们都看到了茶文化在当今社会所出现的兴盛局面。茶在历史上被奉为经,乃是其文化之力使然。

茶是高于其他生活之艺的,它已进入道的层面和境界,它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科技、艺术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学茶的立足点应该站得更高,眼光应该看得更远。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茶?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学习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出识茶、辩茶和泡茶的基础,还应当积极地去提升“精行俭德”的茶格与人格,培养和造就一代茶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培养我们的师资力量!壮大师资队伍!

中国碗泡茶研究中心研究员郑亮讲到:值此良机,我想提出有关茶文化教育的三点建议:一是注重对茶历史知识的学习。这是学茶的基础,是理论的依据。不了解茶的发展史,对茶的认识就容易出现肤浅、片面、甚至歪曲的错误。特别是有关中国、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欧洲等茶文化的区别以及他们之间源与流的关系,是我们需要极其认真把握的。

二是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传统与现代是无法截然分割的。我们学习和继承茶的传统,不是要求我们一切都因循古法,就范于旧的礼制。其实饮茶的方法与礼教从来就是带有时代的印记,它也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变化而变化。今天的人们在茶席上是否可以更多一些自在?是否可以在茶服上增加一些现代的时尚元素?喝茶时是否可以更讲求一些人与人的亲近,人与茶的亲近,更讲求一些个性、健康和品味。这些问题也是我们需要去认真思考的。

三是注重茶德的养成。陆羽在《茶经》中是强调茶德的,茶德是茶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艺术也是道德。中国人喝茶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发展,喝茶要讲究艺术,也要讲道德。然而在当今的饮茶风尚中,讲茶艺的人有之,讲茶德的人少之。中国的传统,无论家富还是家贫,客人一来,总是先沏上一杯热茶招待,以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这种亲情也是茶文化中的重要体现。但是在当下的时尚中,茶被过于物质化了,甚至被一些人玩成了奢侈品,茶缺少了精神层面的东西。这是缺少茶德的现象,我们应该予以改正。

夏虞南博士分享了清华大学学生茶文化协会成立10年期间,自己曾担任两届会长,在学校支持下积极引导清华学子学习茶文化、实践茶学习,总结了关于茶文化和科学传播的四点标准: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精确化。

中国茶文化教育圆桌对话嘉宾合影

在悠扬柔和、灵透飘逸的古筝声中,在刚柔相济 、开合并济的太极中,在行云流水、落笔云烟的中国书画中,本次论坛落下帷幕。而茶、茶文化、中国茶叶等符号在与会人员的脑海中仍不断回想,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本次论坛的召开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中国茶业走进大健康、迎来中国茶业的别样场面。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孙吉山老师等表演集书画、古筝、武术一体的《禅茶一味》

本次论坛的出席嘉宾还有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副秘书长刘向坤,全国品牌农产品产销联合体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灿朝,中国农大出版社社长助理、茶书作家童云,中国农加工联盟茶专委会秘书长丁明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爱茶人俱乐部 联合创始人邓文平,国礼茶师星级茶馆评审专家杨晓虹,河北省北京商会秘书长蔡树训,中化集团高级总裁杜彪,华人天地杂志主编李子闻,飞寿国际教育窦继东,中国国际经济文化促进会理事长助理崔争,茶周刊副主编陈浩,人人享学总监王阳,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王霞,聊城茶叶流通协会会长李乃辉,普洱茶苑董事长付洁,中国旅行总社亚洲中心处长张建德,中国农业大学涿州科技试验场场长段刘伟,普洱茶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伟,《优质农产品》杂志主任杨雪,北京茶世界主编林铁成,中国青年杂志社活动部干事孔繁荣,中国青年杂志社网络编辑部编辑记者于丹,云南马帮进京总策划人胡明方,北京碗泡茶研究中心研究员郑亮,清华大学学生茶文化协会理事长夏虞南,深圳古筝演奏家刘梦等。

(来源:论坛组委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两黄金一两茶”,谁炮制了几十万元1斤的天价茶?

部分茶叶正从农产品演变成奢侈品

甚至成为越来越受青睐的雅贿媒介

这些异化现象,集中发生在最近十余年

天价茶乱象背后

本刊记者/周群峰


清明节刚过,一则“10公斤茶鲜叶拍出1068万元”的事件刷爆网络。4月7日晚,由中国茶叶拍卖公司选送的“2021‘锦绣茶尊’10公斤茶青开采权”,以168万元的底价在阿里拍卖平台公开拍卖。最终一位编号为“X8634号”的竞买人,以1068万元的竞价成功夺得该开采权。“锦绣茶尊”古茶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专家称树龄达3200多年,2015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最大的古茶树(栽培型)”。

清明前后是新茶上市的季节,但今年的茶叶市场却早已暗流涌动,全国各地的茶城、茶叶市场成了重点“监管对象”。杭州是知名龙井绿茶产地,杭州市区内知名度最高、专卖店最集中的茶叶市场位于上城区解放路附近,最新采摘的2021年龙井新茶已在此上市。3月15日,上城区纪委区监委派驻第二、第三纪检监察组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到此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婺源绿茶是江西上饶的特色名茶,截至3月底,上饶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50余人次,巡查茶叶经营单位630余家次,发放告诫书630余份。

各地执法力量“闻风而动”的原因,在于“天价茶”背后的送礼之风、奢靡之风。48万元/斤、45万元/斤、38.8万元/斤……今年春节假期刚过,多款武夷岩茶因惊人的天价再次引发关注。新华社发文称,“天价武夷岩茶”愈演愈烈,少数岩茶被炒作成“办事茶”“送礼茶”,成为热门高端礼品,并滋生回收、代售等变现业务,“天价茶”的背后暗藏“四风”等腐败动向。这已是“天价岩茶”第三次被新华社曝光。

卖茶靠“讲故事”,收益靠噱头炒作,普通茶附上“大师”的签名和照片,价格翻了十几倍。当前茶叶市场一个字:“乱!”在3月10日福建省召开的一场研讨会上,福建省消委会秘书长薛承枫直言,等级乱标、价格乱喊、名字乱取已经成为当前茶叶市场三大乱象,亟须整治。

位于云南临沧市的“锦绣茶尊”古茶树。

“天价茶”并非武夷岩茶独有,云南普洱、安溪铁观音、太平猴魁、西湖龙井等茶叶也都有过每斤数十万元的拍卖价。无论是业内人士、资深茶友还是普通消费者,都有共同的感受,部分茶叶正从农产品演变成奢侈品,甚至成为越来越受青睐的雅贿媒介,这些异化现象,集中发生在最近十余年。《中国新周刊》近日采访了解到,业内苦“天价炒作”久矣,但行业顽疾积重难返。

“一两黄金一两茶”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分为大红袍、水仙、肉桂等产品。武夷山市政府官网上介绍,武夷岩茶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武夷岩茶已知品种就有264种。

目前,武夷岩茶的价位绝大多数在每斤数百元到数千元之间。武夷山市大叶岩茶厂法定代表人肖卫财在接受《中国新周刊》采访时,以他自己门店的销售情况分析,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茶叶价位都是300~500元/斤,追求生活品质的顾客会选择1000~2000元/斤的茶叶,特别富裕的会购买2000元/斤以上的茶。

但是,随着武夷岩茶知名度的提高,近年来“天价茶”频频出现。福建省茶叶学会原常务副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姚信恩告诉《中国新周刊》,他进入茶叶行业已经有五六十年,最近几年才知道市场上出现了每斤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天价岩茶。

2021年1月11日,一份“2019~2020年度武夷岩茶”榜单在网上热传,榜单列举了22款武夷岩茶价格,价格最低的一款为1.8万元/斤,最高则为45万元/斤。其中,价格在6.6万元(含)/斤以上的占了17款。因为该表格为黑底白字,所以在业内被称为“黑表格”。

该表格制作人为陆建强,是上海的一名“岩茶发烧友”。陆建强告诉《中国新周刊》,他是一名武夷岩茶的消费者,也是某武夷岩茶上海茶友群成员。早在2018年,他就制作过一款“黑表格”。当时,他了解到一款名为“远香”的武夷山岩茶,成交价48万元/斤,就突发奇想,想把一些高价的武夷岩茶做个统计。同年4月30日,他制作的“黑表格”发布,共收录了19款岩茶。最低级的一款3万元/斤,最贵的一款为520万元/斤,“远香”岩茶排名次席。其中6.6万元/斤(含)以上的占了15款。“其实,天价茶的‘含水量’也是很高的。所谓天价茶几乎都是茶企自己定价,成本可能只有几千元/斤,但是可能卖到十几万元/斤”。

“黑表格”中那款520万元/斤的茶格外引人关注。2005年4月17日,在第7届武夷山红袍节上,20克武夷山九龙窠“母树大红袍”拍卖出20.8万元的天价,竞买人为新加坡人陈汉民。“我算了下,折合人民币520万/斤”,陆建强称。母树大红袍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只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产量不足1斤,且早已停采。2006年,为防止品种种性退化,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母树大红袍进行停采留养。

“黑表格”中一款名为“国宾大红袍”的岩茶,售价9.999万元/斤,该款岩茶由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推出。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周刊》,该款岩茶确实为其公司制作,每年限量100套,每套60克。“每年都能卖完,有的人买了收藏或送人”。

近日,《中国新周刊》记者在福建武夷山、南平、福州等地采访时发现,有的茶企在定价时,按照“一两黄金一两茶”的标准,给一款茶定价十几万元,有的价格甚至远超金价;有的茶企自称制作了一款“非卖品”或“品鉴茶”,但流向市场后,被炒成天价茶;有的茶企为博人眼球,会给某款岩茶起诸如“坑爹”“勾魂夺魄”等恶俗花名。

一款名为“坑爹”的岩茶,由武夷山市永鹏茶叶有限公司推出。与该茶企相关的宣传资料显示,这款茶由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永鹏手工制作,每年产量约为60斤。2017年市价为13.6万元/斤,与当时的实时黄金价格相当,堪称“一两黄金一两茶”。因为制作这款茶的原茶,取材于牛栏坑最早种植的那一批肉桂茶树,是牛栏坑的“爹”,故取名“坑爹”。

在网传的武夷天价岩茶名单中,除了茶企明码标价的一类,还有一类茶企,对外打出“非卖品”“品鉴”等字样,并不标价。武夷山市一位茶企老板称,有的天价茶打上“品鉴”“非卖品”等字样,也是茶企的一种营销手段,会让人觉得更加神秘和珍贵。在这种心理下,能拿到这种茶的,会觉得很有面子。

并非所有高价茶都是炒作。也有受访者认为,对一些真正有高技术含量和品质的茶叶而言,很难用成本价衡量其价值,也为天价茶的出现提供了空间。相比绿茶、白茶等其他茶种,武夷岩茶等茶类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福州日报》旗下客户端“掌上福州”曾介绍,以最著名的大红袍茶为例,它工序繁复,涉及采摘、倒青、做青等十多种技艺。需要至少几十个人在短时间内争分夺秒地做茶,任何一个大师根本无法独自完成。此外,由于武夷岩茶剔净茶梗只留叶片,加上足火焙制,所以约8斤武夷岩茶鲜叶才能做成1斤干茶。中国其他茶类,鲜叶和干茶比例大多为4:1,仅为武夷岩茶的一半。

武夷山市茶叶局局长王晓军告诉《中国新周刊》,生产岩茶非常损耗身体,为了生产一桶茶,师傅要不间断地看火候等,需要24小时不睡觉。肖卫财介绍,岩茶制作周期特别长,每年4月中下旬到5月中旬是做茶季,需要经过采青、晾青、做青、炒青、烘干、筛选老叶老梗、焙火(退火)、拼配等程序,一般到了农历八月后,才能喝到当年的新茶。

谁炮制了天价茶?

天价茶是如何进入市场的?2月20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在武昌区一家裕昌隆茶行采访,老板称,该店是武夷山瑞泉茶叶有限公司的湖北经销商。店内最贵的“瑞泉圣匠”,为38.8万元/斤,“这个货很少,武汉暂时没有,需要的话付了定金随时给你发货。”武夷山瑞泉茶叶有限公司股东黄圣强接受《中国新周刊》采访时,承认这款茶是出自其公司,但否认该价格是该公司制定。“这是一款‘非卖品’,价格怎么出来的,我们也不清楚。因为这款茶产量太少,我们没有卖。但是我们公司每天接待很多人,有时也会给一些朋友一两泡。”

王晓军告诉《中国新周刊》,天价茶价格并非来自茶企,有些经销商炒作成天价茶后,“茶企(为了商业利益)也只好认账了”。浙江茶文化学者梁宏亮认为,相对来说做茶的思路闭塞一点,卖茶的脑洞大一些,“(他们)联合起来,搞出知名度和暴利何乐而不为?”

多位武夷山茶企老板告诉《中国新周刊》,其实很多天价茶就是个噱头,一些茶企靠着天价打名气,目的其实是卖普通的茶,“还有一类老板比较好面子,他们看到别的茶企推出天价茶,觉得自己没有会低人一等,于是也跟着推天价茶,不在乎能不能卖出去”。

茶企和消费者,是天价茶链条的首尾两端,生产心理与消费心理共同炮制了天价茶。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周刊》,天价茶消费群体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具备极高消费能力的人,买茶的标准往往是“谁贵买谁的,谁知名度高买谁的”;第二类是一些岩茶发烧友或茶企同行,他们听说一款天价茶后,偶尔会高价买一泡(一般8~10克),目的是满足好奇心,或研究好茶的工艺提高自己认知;第三类就是送礼所用,往往是“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这类消费也能滋生官场腐败等不正之风。

在“炒茶”江湖中,一些传统的制茶“大师”也成为推手。从事茶行业生产和研究20多年的浙江茶文化学者梁宏亮告诉《中国新周刊》,“大师、非遗传承人”,多为传统工艺即将消失,工业机器即将完全替代人工的产物。

新华社报道称,一款在武夷山当地只卖每斤三四百元的平价茶,在外地企业的包装炒作下,被渲染成“大师”工艺、“大师”水准的高价茶,附上“大师”的签名和照片,价格翻了十几倍。多位业内人士印证,不少“大师茶”并不是高品质茶,也不是“大师”制作的茶,有的就是一些大众茶改头换面而成,有的还打着大师“监制”“封存”“推荐”等擦边球,卖出高价。

2017年12月8日,碧水丹山?岩骨花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系列之王顺明武夷岩茶(大红袍)展在北京举行。图/中新

岩茶是武夷山的特产,由于独特的制作工艺,别的茶叶产区几乎无法模仿。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评定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刘宝顺、刘峰、王国兴、刘国英等12人成为首批国家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王晓军告诉《中国新周刊》,“大师”是民间的称呼,准确的说法应该叫“武夷山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目前,武夷山市国家级、省级、武夷山市级的岩茶、红茶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共21人。其中,刘宝顺与王国兴目前在武夷山市茶业局茶科所任职。“刘宝顺的孩子有茶企,王国兴是帮人家制作茶叶,他们的(这个)情况都跟组织和纪委报备了。”王晓军说。

在这些“大师”中,刘国英因一款名为“空谷幽兰”的天价武夷岩茶受到关注,该款岩茶12.8万元/斤。2019年5月20日,武夷山市岩上茶业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该公司与刘国英合作研发的“空谷幽兰”,2007年问世。公司将每年所产出的少量“空谷幽兰”作为礼品赠送给优质授权经销商和茶友以供分享、品鉴。刘国英现任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他对《中国新周刊》回应:“空谷幽兰”这款茶的确是他指导着(这个茶企)做的,“但这款茶是非卖品,也不是我定的价。”

定价混乱背后的标准之痛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曾公开批评,近年来,市场上天价茶、山寨茶、以次充好、以旧掺新等销售“潜规则”频现,并且茶叶好坏、真假全凭专家一张嘴,这让原本就缺乏科学评判标准的茶叶市场更加混乱。

“天价茶”并非新生事物,也并非武夷岩茶独有。2006年极品信阳拍卖会上,信阳毛尖茶王“蓝天玉叶”以74.5万元/斤的价格成交;2007年,首届“黄山杯”精品名茶拍卖会上,50克汪满田牌极品黄山毛峰以8.5万元的天价成交;2009年,济南“国礼茶安徽太平猴魁名茶拍卖会”上,100克太平猴魁拍出了20万元;2011年,在都匀毛尖新茶拍卖会上,贵州“都匀毛尖特制珍品茶王”二号(150g装)最高成交价格达10万元;2012年,中国海峡名器名茶春拍上,安溪茶王赛清香型铁观音以6.7万元/100克价格成交……

“当前存在一个怪象是,茶叶包装昂贵精美,只装一泡、两泡,包装的费用都超过茶叶本身。”在3月10日福建省的一个研讨会上,有业内人士指出。

肖卫财称,茶叶圈水分大得很,有些茶企铺天盖地地做各种虚假宣传。比如,金骏眉最快4月初才开始陆续采摘制作,但每年3月初就有人在网上放出视频说,武夷山的金骏眉新茶上市了。“这不明摆着就是欺骗消费者吗?”再比如,金骏眉的茶青最低是200元/斤,按照4斤茶青出一斤茶来算,生产一斤金骏眉的茶青成本得800元左右。现在市场上充斥着两三百元的“金骏眉”,甚至有人在抖音上打出“99元/斤包邮”的金骏眉广告,则必定是假的。

在茶叶圈,为了借势抬价,冒名顶替、虚假宣传等都是一些茶企的惯用手段。武夷山瑞泉茶叶有限公司股东黄圣强告诉《中国新周刊》,该公司做出一定影响力后,曾被人冒用品牌。“我们即便发现,也找不到根源。他们的包装做得和我们一模一样,连包装上的电话都留的是我们的。甚至我哥黄圣辉(瑞泉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姓名都被人注册过,后来经过沟通,他们才把名字改过来了。”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因炒作而身价倍增的“顶流”,是这几年红透业界的大益茶。从2015年到2020年,连续6年,大益茶都位居“双十一”天猫、淘宝茶叶销售排行榜第一。其火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自己做成了“金融茶”。

大益茶是由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推出的普洱茶,由该茶企开始,将普洱茶赋予了期货模式。红星新报道称,在这种独特的模式下,只要有货单,就可以找茶客缴纳定金,但不做实际交易,等茶叶价格攀升后,由上一个茶客再卖给下一个茶客,如此循环往复、“击鼓传花”。在这样的模式下,用“自己卖,自己买”来抬价的手法一度非常普遍,导致普洱“期货单”交易量异常活跃的同时,普洱茶的价格也飞涨,于是又被形象地称为“金融茶”。

有人用“一夜暴富一夜赤贫”来形容普洱茶金融化的特点。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告诉《中国新周刊》:普洱茶可以长期存放,这是其能被炒出来金融化特点的原因之一。这种炒作背离了茶文化,但这种现象不具有普遍性,只有极少数品牌、极少数品种被市场炒作。

天价茶虽是极端例子,但定价体系混乱、标准复杂却是长期痼疾,导致了茶叶价格的不透明。与咖啡等饮品相比,茶叶的标准化更难,导致茶饮价格体系长期比较混乱。梅宇介绍,我国现行茶业国家标准166项,行业标准171项,还有茶业地方标准826项。不过,全国茶标委制定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均是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同时,标准内容中只明确规定了产品品质特征和基础理化指标,并不涉及价格。现在茶叶的定级与定价都是茶企的自主行为。

天价茶事件整顿后,福建武夷山市天心村打出的关于依法经营的宣传横幅。摄影/本刊记者周群峰

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看来,标准是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秩序规范管理的基本起点,也是政府现代治理体系和现代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实现了标准化,中国的茶叶才能有快速的发展”。

“官方标准没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更没有细化山场,正岩茶、山场茶的标注属于企业行为。”武夷山市茶业局相关领导曾对媒体说。2006年,武夷岩茶国标取消了山场划分,但也并没有扼制住商家宣传山场、消费者追逐山场的风向。被坊间戏称为“牛肉”的牛栏坑肉桂,来自名为牛栏坑的山谷,一斤售价数万元乃至一二十万元不等;被称为“马肉”的武夷山马头岩肉桂,一斤价格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

中粮集团中茶福建公司总经理陈金春最近建议,对武夷山岩茶“三坑两涧”的茶场实行认证,从源头做好监管。“一年产多少茶,严格认证,不能一年只产500斤茶,却满市场充斥着几百吨的‘马肉’(马头岩肉桂),‘牛肉’(牛栏坑肉桂)。”

陆建强称,现在,应该重点打击那些有价没有品质的“天价茶”,有价又有品质的茶太稀缺了。他认为,武夷岩茶要想卖高价,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产区可精确追溯(采摘、制作、包装全程监控),结合价格严格控制产量,行业联合盲品审评认定其高品质,连续若干年品质稳定,销售可追溯,各类指标检测合格等。

整治风暴后向何处去?

《中国新周刊》在武夷山市茶业局采访时,看到该局公示栏上贴有多份茶企老板签订的“承诺书”,上有茶企老板个人亲笔签名与公司盖章,落款时间为2021年2月6日。这些老板包含武夷山市祥岩茶厂法定代表人王昇等多人,他们在承诺书中称,坚决反对“天价茶”,不参与虚标茶价、炒作天价,不变相销售非卖品和赠品,茶叶每500克定价不超过6万元,不过度包装、不起恶俗名字等等。

3月上旬,《中国新周刊》记者在武夷山、福州等地暗访了多地茶店,门店负责人纷纷表示天价茶已下架,不再销售6万元/斤以上的岩茶。比如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瑞泉茶叶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手尚工夫茶业有限公司称目前价格最贵的一款分别为5.5万元/斤、5.8万元/斤、6万元/斤。

针对最高定价不超过6万元的说法,业界反应不一。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表示,以目前的岩茶行情而言,好的岩茶原料每斤成本高达大几千元,所以,经过合理的测算,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将武夷岩茶的上限定为6万元/斤。姚信恩对此认可,以目前的岩茶行情来看,好的岩茶原料每斤成本高达几千元甚至一万多元,所以,将武夷岩茶的上限定位在每斤6万元合情合理。

天价茶引发的舆论风暴,在今年新茶上市前,引发了对整个行业的监管风暴。福建省多部门已开始开展针对天价茶的整治活动。2月21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出整治通知。两天后,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关于涉及“天价茶”等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问题信访举报方式的公告》。福建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李仰哲到安溪县专题调研和督促“天价茶”整治工作。

武夷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连永忠告诉《中国新周刊》,2月19日一早,武夷山市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公安局等就组成茶叶市场调查工作组,赶赴福州核实处置,后期又两次组织人员去福州、厦门、泉州等地暗访了50多家茶叶门店,市场上没有发现销售“非卖品”“品鉴茶”及超过6万元每斤的茶叶。

天价茶长时间以来缘何屡禁不绝?中新网报道称,武夷山是武夷岩茶主产地,主要消费市场却在武夷山辖区外,存在跨区域执法的难题。连永忠称,武夷山虽是茶叶主产地,但从检查情况看,所谓榜单上的茶叶都是在武夷山辖区以外市场销售。他表示,因为不能跨地域执法,所以到福州等地时,只能暗访。

王晓军称,2018年至2021年,网传销售过天价茶叶的武夷山茶企有26家。武夷山市安排26位市领导一对一、点对点地服务和引导。“我们不是整治它,是服务它。帮助这些茶企健康发展,因为茶产业对武夷山太重要了”。

茶叶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武夷山市作为福建省茶叶主要产区,现有茶山面积14.8万亩。武夷山市委书记江建华说,全市将通过三年努力,到2022年,实现规模以上茶企100家、规模以上茶企产值100亿元、产值亿元以上茶企30家以上、产值5亿元以上茶企6家、茶产业税收3亿元的“11363”发展目标。肖卫财称,计划经济年代,武夷山市只有一个崇安县国营茶厂(注:1989年8月,撤县建县级市即武夷山市),改革开放后,武夷山茶企越来越多,很多茶农都注册了茶企,自产自销。“我作为茶农,也注册了自己的茶企”。

茶叶对当地经济的意义显而易见。王晓军告诉《中国新周刊》,武夷山市总人口24万,从业人员大约有12万。截至目前,武夷山市注册茶企5100多家。可以说茶产业是武夷山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养活了武夷山市半数人口。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分析称,不仅仅是武夷山,全国很多地方的茶叶主产区,茶产业都是当地主要经济支柱,而真正能推出天价茶且有市场的茶企,都是规模较大、也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茶企,这类企业对当地经济贡献率也较大。“因此,政府整治‘天价茶’的时候,也会投鼠忌器”。价格被炒高后,对茶农也带来了冲击。福建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主委吴志明曾在新华社的报道中表示,一些茶企过度炒作、过度包装,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岩茶的信誉度有持续下降趋势。近两年以来,中低端岩茶滞销率达40%以上。

武夷山市也在通过多条途径,力图管住“天价茶”。官方表示,将加快健全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组建茶叶交易中心,全面梳理“天价茶”乱象背后涉及的违规违法问题,形成“问题清单”。

“这次事件所引起的政府关注度和整治力度,在武夷岩茶产业中前所未有。”成立于福建的海峡两岸茶叶交流协会在一篇文章中评价,非健康的发展模式无法长远,茶产业看似风光,实则虚弱不堪,专项整治的一把火也可能灭不了天价茶,更重要的是武夷岩茶产业的发展如何“借由此次事件真正走上正轨”。

来源:中国新周刊,作者:周群峰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