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茶红丝带普洱茶假货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普洱茶造假手法揭秘:氧化剂催化,小叶种假冒。

2014年12月,广州市荔湾区警方打掉了一个销售假劣茶叶的作案团伙,缴获各类假冒品牌普洱茶共22916饼,重8.13吨,价值近400万余元。

2018年2月,广州警方破获了一起普洱茶造假案,捣毁5个假冒茶叶销售门面,9个仓储窝点,缴获假冒普洱茶饼12万余饼。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普洱茶销假售假越发猖獗的事实,现在做假伎俩频出,比如假冒名牌、新茶做旧、小叶种冒充大叶种等等,实在是让人防不胜防。

市面上常见假普洱茶有哪些?消费者怎么才能识破这些骗局?今天就为茶友们揭露普洱茶的常见造假伎俩,建议收藏转发,让更多茶友不再上当受骗。


假冒名牌

忽悠指数:★★★★★

危害指数:★★★☆☆

假冒品牌,是最常见的普洱茶骗局之一。

比如乡镇小厂冒充四大茶厂;十八线小品牌冒充“大益”,“老同志"等知名品牌;普通茶冒充班章、易武等名山出产的茶等等,都是在以次充好,

有些三线小厂就专精此道,不仅把名牌茶企的包装、内飞、防伪等方面模仿地惟妙惟肖,品质上居然也能向大厂靠齐,作出几分相似。


这种既学到外表包装,又学到内在品质的假冒普洱茶,实在是让人防不胜防,陆离有个茶友就遇到过这种事情:

他“捡漏”了几件普洱茶,看起来非常逼真,品饮时的表现也不错,最后送去鉴别,却被告知是假货。

但实际上老茶的真假,和好不好喝是两个论题,要分开来探讨,有些茶友经常混为一谈。

假冒老茶

忽悠指数:★★★★★

危害指数:★★★★★

如果是假冒品牌的普洱茶,还比较无伤大雅的话,那假冒老茶就是在赤裸裸地坑人了。

现在市面常见的做旧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包装做旧,一种是新茶做旧,其中包装做旧最难分辨,新茶做旧危害最大。

包装做旧的造假手法最早出自台湾和香港,现在可谓是遍地开花,可以说现在普洱老茶包装长什么样,已经完全被这群人摸透了。

有年代感的发黄老绵纸,绵纸上斑斑点点的茶油渍,甚至是内飞和红丝带,都能做的和正品一模一样,没有专业鉴定师的水准,几乎就难以分辨。


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说老茶需要数十年陈化,那做旧就敢将这个过程缩短千倍万倍,只需要数周到数月,就可以将新茶变成“老茶”!

比如臭名昭著的“氧化剂催化法”,就是大剂量地加入强效氧化剂,这样做可以缩短发酵周期、减小损耗成本,而且做出来的普洱,外观和条索还很美观。

好在这种危害度极大的做法,很容易被识破,这种茶最大的漏洞就是水味大,茶味弱,新入门的茶友可以先喝大厂常规茶,建立基础口感,就容易识破这种手法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方法可以鉴别。俗话说事出无常必有妖,这些强行催化的假普洱的外表,实在太过完美。

不仅条索完好无损,而且色泽还特别诱人,芽头和汤色的颜色也正的不像话。如果茶友你遇到这种外表特别好看的普洱茶,就一定要提高警惕。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现在一票难求的老茶市场,催生出了很多专业的做旧团队,假冒出的老茶几乎能以假乱真。

现在,假冒老茶有一定的市场,主要是见过、喝过真正老茶的少之又少,分辨时缺乏鉴赏标准。

普洱茶的饮用人群也已经突破了三千万大关,这其中真正见过、喝过老茶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如果真的想辨别“高品质”的假冒老茶,还是要靠试喝才能一探究竟。

假冒原料

忽悠指数:★★★☆☆

危害指数:★★★★★

假冒原料,是一种鱼目混珠的作假手法。

我们都知道,普洱茶是由云南大叶种的晒青毛茶压制而来的,而这些假冒普洱茶的原料,多来源于广西、湖南、贵州、四川的小叶种原料,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品种。

因为用小叶种原料制成的假普洱茶,和大叶种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所以这些假茶也很好辨别,最明显的就是那股如附骨之疽般的酸味,不管泡浓泡淡,都无法去除。

这时有茶友可能就会问了:这么明显的作假手法,难道不是一尝便知吗?

其实这批假茶的诞生,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普洱之殇”事发前夜,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可以看陆离之前发布的普洱之殇详解文章。

在那个疯狂年代,云南大叶种原料卖到脱销,一些不法茶商就从广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大量购入小叶种原料,在云南加工后流通到市面上。

这批茶的口感,确实与正品普洱茶有着天壤之别,但当时几乎没人拆开品饮,而是买入卖出以赚取巨额差价。

而有些假茶的外表确实很漂亮,芽叶细长,精致玲珑,而且汤色也不错,很容易迷惑人心。

假冒古树

忽悠指数:★★★★☆

危害指数:★★☆☆☆

台地茶假冒古树茶,小树茶假冒大树茶,产区茶假冒名寨茶,可以说是普洱界的经典骗局了。

这种造假手法比较精明,抓住了台地茶和古树茶鉴别困难这点大做文章,让人难以分辨。

曾经还有好事者列出了一个被冒充次数最多的名山名寨排名,其中老班章、冰岛、易武、景迈山等。

名山名寨每年的产茶量十分稀少,每次都是供不应求。这就为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假茶的买卖越是普遍,普洱古树茶市场就被搅的越混。

假冒纯料

忽悠指数:★★★★★

危害指数:★★★☆☆

假冒纯料是这些形形色色的造假手法中的异类,一般都是用拼配茶谎称纯料茶,

但并不是说拼配茶就一定不好,拼配其实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使茶的表现、口感更加完美。

知识链接:

纯料普洱茶,一般指古树茶纯料,由于普洱古树的产量极其稀少,所以真正的纯料茶光成本就非常高,相对于大众拼配茶,纯料茶更适合追求个性的高端玩家们。

总之,假冒纯料是一个相对容易识破的骗局,因为现在几乎没有真正的纯料普洱茶,因此,拼配茶也不可与假冒古树和名牌等一概而论。

假冒工艺

忽悠指数:★★★☆☆

危害指数:★★☆☆☆

假冒工艺和假冒纯料相似,都是利用一些手段提香增味。

比如利用红茶的加工工艺,让普洱茶香气更足,不过在长期存储时,香气会消散殆尽。再比如烧一堆松树枝,让正在萎凋的鲜叶吸附湿烟,达成有烟味的目的。

这种茶也很容易鉴别,是真是假,冲泡品鉴就可辨明真身了。

使用了红茶提香工艺的普洱茶,泡开后,会有明显的红叶和红梗,这和普洱茶偶尔会出现的红边,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使用了人工增烟的普洱茶,一打开裸饼就能闻到一股浓重的烟熏味,而且茶汤的烟味不明显,烟味几乎不溶于水,这和布朗山料转化后特有的烟韵完全不同。

除此之外,还有用机器压制冒充纯手工茶的,这种其实只是迎合追求自然传统的客户需要,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噱头。

普洱茶在生产过程中,有没有用石磨压制,是不是用笋壳和篾框作为外包装,其实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更多的是在追求工艺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假冒春茶

忽悠指数:★★★★☆

危害指数:★☆☆☆☆

每到春茶季,假冒春茶的骗局,就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用产量大的夏茶,来冒充产量少的春茶,这种其实反而没什么危害,最多就是口感差些而已。

更高端点的,会用雨水茶去冒充春茶、谷花茶等旱季茶。从原料的品质上讲,旱季茶的香气更高扬,内含物质更丰富,芽头更显毫,条索更肥壮。

相对来说,雨水茶和旱季茶的区别其实并不大,之所以要用雨水茶冒充旱季茶,主要是因为春茶的人气非常高,春茶季也是行业的传统旺季。

很多时候只需要挂上春茶的名头,茶叶就会很好买。

介绍了这么多的作假方法,其实最根本的鉴别手段,还是通过口感去判断真伪和优劣,如果喝后生津回甘,神清气爽,体感愉悦,那说明大方向上其实是没有问题的,

毕竟普洱茶的真意,不是名山,不是古树,而是品饮价值。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层出不穷的普洱茶造假手法起底

2014年12月,广州市荔湾区警方打掉了一个销售假劣茶叶的作案团伙,缴获各类假冒品牌普洱茶共22916饼,重8.13吨,价值近400万余元!

2018年2月,广州警方破获了一起普洱茶造假案,捣毁5个假冒茶叶销售门面,9个仓储窝点,缴获假冒普洱茶饼12万余饼!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销假售假普洱茶越发猖獗的事实,现在普洱茶做假伎俩频出,比如假冒名牌、新茶做旧、小叶种冒充大叶种等等,实在是让人防不胜防。

市面上常见的假普洱茶都有哪些?我们这些消费者怎么才能识破这些骗局?今天就为茶友们揭露普洱茶的常见造假伎俩,建议收藏转发,让更多茶友不再上当受骗!

假冒名牌

忽悠指数:★★★★★

危害指数:★★★☆☆

假冒品牌,是最常见的普洱茶骗局之一。

比如乡镇小厂冒充四大茶厂;十八线小品牌冒充“大益”,“老同志"等知名品牌;普通茶冒充班章、易武等名山出产的茶等等,都是在以次充好,

有些三线小厂就专精此道,不仅把名牌茶企的包装、内飞、防伪等方面模仿地惟妙惟肖,品质上居然也能向大厂靠齐,作出几分相似。

这种既学到外表包装,又学到内在品质的假冒普洱茶,实在是让人防不胜防,有个茶友就遇到过这种事情:

他“捡漏”了几件普洱茶,看起来非常逼真,品饮时的表现也不错,最后送去鉴别,却被告知是假货。

但实际上老茶的真假,和好不好喝是两个论题,要分开来探讨,有些茶友经常混为一谈。

假冒老茶

忽悠指数:★★★★★

危害指数:★★★★★

如果是假冒品牌的普洱茶,还比较无伤大雅的话,那假冒老茶就是在赤裸裸地坑人了。

现在市面常见的做旧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包装做旧,一种是新茶做旧,其中包装做旧最难分辨,新茶做旧危害最大。

包装做旧的造假手法最早出自台湾和香港,现在可谓是遍地开花,可以说现在普洱老茶包装长什么样,已经完全被这群人摸透了。

有年代感的发黄老绵纸,绵纸上斑斑点点的茶油渍,甚至是内飞和红丝带,都能做的和正品一模一样,没有专业鉴定师的水准,几乎就难以分辨。

众所周知,普洱茶越陈越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说老茶的正常陈化需要十年,那做旧的不法茶商,就敢将这个过程缩短千倍万倍,只需要数周,就可以将新茶变成“老茶”!

比如臭名昭著的“氧化剂催化法”,就是往堆子里面,大剂量地加入强效氧化剂,这样做可以缩短发酵周期、减小损耗成本,而且做出来的普洱,外观和条索还很美观。

好在这种危害度极大的做法,很容易被识破,这种茶最大的漏洞就是水味大,茶味弱,新入门的茶友可以先喝几次大厂的常规茶,建立好基础口感,就很容易识破这种手法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方法可以鉴别。俗话说事出无常必有妖,这些强行催化的假普洱的外表,实在太过完美。

不仅条索完好无损,而且色泽还特别诱人,芽头和汤色的颜色也正的不像话。如果茶友你遇到这种外表特别好看的普洱茶,就一定要提高警惕。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现在一票难求的老茶市场,催生出了很多专业的做旧团队,假冒出的老茶和叶相几乎能以假乱真。

不过最难的技术门槛——陈香老韵,这群人还没有能力能复制出来。

现在,假冒老茶有一定的市场,主要是见过、喝过真正老茶的少之又少,分辨时缺乏鉴赏标准。

普洱茶的饮用人群也已经突破了三千万大关,这其中真正见过、喝过老茶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如果真的想辨别“高品质”的假冒老茶,还是要靠试喝才能一探究竟。

假冒原料

忽悠指数:★★★☆☆

危害指数:★★★★★

假冒原料,是一个鱼目混珠的作假手法。

我们都知道普洱茶,是由云南大叶种的晒青毛茶压制而来的,而这些假冒普洱茶的原料,多来源于广西、湖南、贵州、四川的小叶种原料,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树种。

因为用小叶种原料制成的假普洱茶,和大叶种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所以这些假茶也很好辨别,最明显的就是那股如附骨之疽般的酸味,不管泡浓泡淡,都无法去除。

这时有茶友可能就会问了:这么明显的作假手法,难道不是一尝便知吗?

其实这批假茶的诞生,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普洱之殇”事发前夜,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可以看陆离之前发布的普洱之殇详解文章。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云南大叶种茶青原料卖到脱销,一些不法茶商就从广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大量购入小叶种原料,经由“旱码头”楚雄禄丰的分流,流通到了市面上。

这批茶的口感,确实与正品普洱茶有着天壤之别,但当时几乎没人拆开品饮,而是买入卖出以赚取巨额差价。

而这些假茶的外表确实很漂亮,芽叶细长,精致玲珑,而且汤色也不错,很容易迷惑人心。

假冒古树

忽悠指数:★★★★☆

危害指数:★★★★☆

台地茶假冒古树茶,可以说是普洱界的经典骗局了。

这种造假手法比较精明,抓住了台地茶和古树茶鉴别,十分困难这点大做文章,让人难以分辨。

曾经还有好事者列出了一个被冒充次数最多的名山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班章、易武、冰岛、景迈等等。

这其中很让人头疼的是一点就是,名山每年的产茶量十分稀少,每次都是供不应求。

这就为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假茶的买卖越是普遍,普洱古树茶市场就被搅的越混。

其实四大茶山的普洱茶,可以说是梅兰竹菊,各有千秋,但班章由于造价售假太厉害,导致价格与其他名山出现了断层。

比如07年3月班章茶涨到1300元/公斤时,易武才450元/公斤,景迈才380元/公斤。

假冒纯料

忽悠指数:★★★★★

危害指数:★★★☆☆

假冒纯料是这些形形色色的造假手法中的异类,一般都是用拼配茶来假冒纯料茶,但并不是说拼配茶就一定不好,拼配其实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使茶的表现、口感更加完美。

所谓纯料普洱茶,指的是古树茶纯料,由于现在普洱古树的数量极其稀少,所以纯料茶光成本就非常高,很少有茶厂会去生产纯料茶。

而且纯料茶的品质往往是两个极端,要么尤其好,要么特别差,所以相对于更符合大众需求的拼配茶,纯料茶更适合追求个性的茶友们。

总之,假冒纯料是一个相对容易识破的骗局,因为现在几乎没有真正的纯料普洱茶,因此,拼配茶也不可与假冒古树和名牌等一概而论。

假冒工艺

忽悠指数:★★★☆☆

危害指数:★★☆☆☆

假冒工艺和假冒纯料相似,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造假,毕竟原料都是品质不错的大叶种,只是利用红茶的加工工艺,让普洱茶香气更足,不过在长期存储时,香气会消散殆尽。

这种茶也很容易鉴别,冲泡下就可以真相大白了。由于使用了红茶的制作工艺,这种茶泡开后,会有明显的红叶和红梗,这和普洱茶偶尔会出现的红边,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除此之外,还有用机器压制冒充纯手工茶的,这种其实只是迎合追求自然传统的客户需要,也就是说只是一个噱头。

普洱茶在生产过程中有没有用石磨压制,是不是用笋壳和篾框来作为外包装的,其实和茶叶的品质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在追求工艺中体现的人文精神。

假冒春茶

忽悠指数:★★★★☆

危害指数:★★★☆☆

每到一年春茶季,假冒春茶的骗局,就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用产量最大的夏茶,来冒充产量稀少的春茶,其实这种反而没什么危害,最多就是口感差些而已。

还有一种比较高端的造假手法,是用雨水茶去冒充春茶、谷花茶等旱季茶。从原料的品质上讲,旱季茶的香气更高扬,内含物质更丰富,芽头更显毫,条索更肥壮。

在所有的时节茶中,春茶的发酵是最难的,不仅茶汤容易偏酸,而且由于茶毫比较多,茶汤也会显得浑浊。但春茶发出来的普洱熟茶,具有口感细腻滑爽,层次感十足等优点。

而雨水茶发出来的普洱熟茶,茶汤红浓,耐泡度好,品质其实也不差。虽然香气比较低,变化也不太明显,但茶汤味道更醇厚,对口腔的刺激也比较小。

相信茶友们能从上面这段文字中,感受到雨水茶和旱季茶的区别其实并不大,之所以要用雨水茶冒充旱季茶,主要是因为春茶的人气非常高。

很多时候只需要挂上春茶的名头,茶叶就会很好买,可能这也算一条普洱茶的潜规则吧。

说了这么多普洱茶造假手法,除了新茶做旧,和小叶种冒充大叶种等对人体有危害的之外,剩下的很多都无伤大雅,而且也比较难辨别,让人比较无奈。

介绍了这么多的鉴别方法,其实最根本的方法,还是通过口感去判断茶的真伪和优劣,如果这茶你喝了之后生津回甘,神清气爽,那说明品质其实也坏不到哪里去,

毕竟普洱茶的真意,不是名山,不是古树,而是其自身的品饮价值。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喝茶,还是喝茶的故事?

普洱茶喝久了,总会遇到神奇的人。

然而,时代背景和成长经历决定了,编个故事就想忽悠年轻人,难度很大。

喝出树龄的大师

一位江湖大师,穿着长衫,像是文化人。

乍一看,表情严肃,开始喝茶、一言不发,喝了两杯,张口就来:这个茶是冰岛坝歪,树龄163年,海拔1723米。


又是几杯下肚,一口喝出炒茶的锅温是290度,顺便喝出了炒茶锅的倾斜度,说:你这个茶,锅的方位不对,热量散不出去,导致韵味被掩盖了。

再一针见血地从火功上指出茶的不足。紧接着,吹捧起自己的茶来:我的易武茶才是真的牛,比你这个,简直好太多了。

听得老杨只敢连连点头,毕竟,茶叶江湖,看似混乱,却是真正的高手在民间。

喝着喝着,一口喝出树龄的大师说自己师承xxx,得到了正宗古法工艺的真传,一阵沉醉式的自我吹捧,终于放出大招:

我这个茶,你可以拿去卖。还特别强调一句:一般人想卖我的茶,我是不允许的。

老杨又问:卖你的茶有什么好处呢?

大师张口就说:我教你喝出树龄和海拔的功夫,在别处是学不到的。

大师也许是觉得,新进入行业的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茶叶价值观如同一张白纸,七分忽悠加上三分画饼,能卖点自己的茶,没准还能纳入自己的麾下,有个免费的小弟。

然而,一边是大师的茶叶太贵,不符合薄利多销的理念。另一边是,所谓的喝出树龄和海拔的神技,也许真的厉害,却也失去了喝茶的初衷。

就像一些喝葡萄酒的人,聚在一起,一口喝出葡萄品种,两口猜出酒庄。当作平时娱乐,是个人喜好,无关对错,但把这种神技当作本领,主动传授给别人,难免让人不适。


树龄、海拔,酒庄。

能喝出来如何?无非博得一个恰到好处的赞美:哇!你好懂茶呀。

喝不出来又如何?喝茶本就是享受茶的风味,体验喝茶的感觉,何必执着于喝出树龄、海拔。

也许,做茶久了,喝茶久了。身边真有人能喝出树龄,自己喝不出来,倒显得不懂茶了。

大概,这是面子问题吧。而大师,又是极好面子,且不容置疑的。若是被人破了功,面子受损,日后,茶叶也不好卖了。

有时候,承认自己怂,未尝不是好事。总比一个谎言圆另一个谎言,最终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好。

神奇的老茶推手

一位卖老茶的,张口就说:

冰岛虽然好,但我只喝回流的普洱。

话语中,有一种莫名其妙、无法理解、捉摸不透的优越感,喝个茶,还喝出三六九等了。

谈起茶的时候,老茶专家对名山古树不屑一顾,老茶的背景却能娓娓道来。说自己是台湾某位普洱茶大师的再传弟子,特别强调:2005年,普洱茶复兴,我师父的师父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


说到产品,更是信心十足、倍感自豪地说:什么88青、7542,家里有几箱,7572,7592,都是师傅传给我的。

布朗山的红丝带,南糯山的绿丝带,班章区的棕丝带,有机班章,我师父手里都有。

还特别加重语气,说:老茶,最主要的是真。我手里的老茶,都是师父的师父签过名的,经过专家坚定,保真的。

这位老茶玩家说的倒是挺嗨的,只是,老杨对送上门的老茶并不感兴趣,只能竖起大拇指,说:老茶玩家,有实力啊!

玩家见状,顺水推舟地说:我的老茶,是不在市场流通的,只在我自己的圈子里分享。

随后又说:咱俩有缘,我分享给你一饼00年出品的高山普洱茶,也就是大名鼎鼎的92青饼,咱们友情价,6万块一饼。如果不是特别有缘的人,这茶我是绝不会卖的。

老杨纳闷地问了一句:甘肃返厂的那批原料99年压饼,模仿87年高山普洱茶做的噶,怎么流到您手上的。

这一问,把玩家问愣了,赶紧搬出师傅来说:这是师尊当年存下来的。

还把图片翻出来给老杨看,然而,内飞居然勐海茶厂几个大字,不是茶的生产日期。

明显是假货。但是,不能戳穿,只能说:这个茶,很经典。但是,我又买不起,感谢您的分享。

其实,真正爱茶的人,大多数人是喜欢老茶的。

很多勐海茶厂传下来的经典老茶,已经是一个不可复刻的时代的象征,很多经典的茶品,已经具备一定的文物价值。

真正热爱普洱茶的人,说不喜欢这玩意,是假的。

高品质老茶,品质完全可以媲美葡萄酒里面82年的拉菲,78年的罗曼尼康帝,85年的西施佳雅等名庄的经典年份。

只是,没喝过高品质老茶的人,只能靠想想去还原老茶的味道,但真正的老茶风味之经典,完全超出想象。而喝过高品质老茶的人,一定会沉迷其中。


真正的老茶,可遇不可求。而且,假的老茶很难进入真老茶的圈子。

平时有人推销老茶的时候,大多数茶友,请相信:我们没有遇到勐海茶厂真老茶的命,尤其是送上门来的老茶,一定要慎重。对待市场上的老茶,最好敬而远之。

年轻人相信老茶的经典,但绝不相信老茶的故事。

老茶市场,很多人自导自演,说自己师承台湾普洱茶大师,编一个90年代,师父与老茶的故事,爷爷存茶孙子卖的故事,仓库里面一不小心留存下来的故事。

编个故事,就想让年轻人买老茶的单,不可能的。

真正的经典老茶,非常稀缺,就像罗曼尼康帝一样,不会沦落到要靠上门推销的地步。

大多数茶客,如果无法进入真老茶圈子。与其去追市场来历不明的老茶,还不如趁年轻时候,自己存一些海拔高,树龄大,种植稀疏,工艺正确的普洱茶。

与存茶一起变老,远比天价买进难辨真伪的老茶有意义。


写在最后:

人到了一定年纪,总会爱上茶的。

然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老一代人,受教育人相对较少,出于对知识的尊重,很愿意相信同辈人中文化程度较高的人。这样的背景下,茶叶专家、大师很有市场。

但是,80后,90后一代,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遇到一件事之后,首先不是盲目跟从,而是思考。

这样的背景下,几个专家在茶圈搅水。大师、专家也就成了贬义词,茶圈老茶的故事,大师的故事,也就逐渐没有市场了。


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做茶的人,应该去适应这种改变。

毕竟,就算整天说年轻人不讲茶德,年轻人也不会为老茶的故事买单。

在大多数80后茶客的眼里,就算你把老茶说得天花乱坠,人间极品。

但没喝过,就不相信。与其花十几万买一饼老茶,同样的价格,买几十公斤山头茶,摆着喝几年,岂不是更香。

同样,80后一代,赶上了古树茶的红利,遇到了一个存钱不如存茶的时代。喜欢对90后一代说存钱不如存茶,存普洱茶能升值。

然而,90后一代没有体验过那个红利,只看到茶行业,一大群茶老板,仓库里有卖不完的茶叶,手中却没有多少现金流。

如此,存茶升值的故事,更年轻的一代,也就不相信了。


价值观的塑造,来自成长经历。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才会相信什么。

喝茶也一样,自己体验了什么茶,喜欢什么茶,才会为什么茶买单。而不是听着别人的故事,就要为故事买单。

人,喝的是茶,不是故事。故事讲多了,品质跟不上。

只怕,会成为事故。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