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浙江安吉宋茗白茶产量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浙江安吉:一片绿叶飘香世界

日前,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传来好消息:由我国单独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安吉白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之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我们给市民沏茶,弘扬茶叶的传承记忆,将茶文化与茶产业有机结合,举全县之力打造安吉白茶品牌。”在安吉县为庆祝申遗成功举办的全民饮茶日活动上,安吉千道湾白茶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锁骄傲地说,“申遗成功让安吉白茶真正走向了世界!”

图为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万亩茶园。安吉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近年来,安吉县深入践行绿色发展路径,以“百亿产业,百年品牌”为目标,全力打造“安吉白茶”区域公用品牌,并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安吉县推进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数字化建设,构建“三茶统筹”和三产融合的现代茶业体系,奋力抒写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标准化生产,打造绿色高品质

近年来,安吉县农业农村局深入推进“三品一标”工作,与县科技局、科协等多部门联合举办了“安吉白茶科技服务专场活动”。在安吉白茶感官审评观摩交流活动现场,茶企齐聚一堂,茶味浓郁飘香,茶文化、茶科技纷纷赋能安吉白茶多元化和全产业链发展。

“活动现场,我们可以测评各个茶企的茶叶,与自己家的茶叶进行对比,从而了解自己家茶叶的水平。”安吉隐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学毅说,“会后,主办方还将各个茶企的茶叶优劣及改进方案反馈给我们,这对于改善我们的制茶工艺很有意义!”

安吉县致力于标准化做好品牌培育,针对“安吉白茶”推行“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完善“母子品牌”管理体系,健全“安吉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规范安吉白茶市场。安吉县对“安吉白茶”地标进行“四统一”管理,实现了安吉白茶原产地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和统一监督管理。

2020年,安吉县县域内17.36万亩规模茶园已全部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安吉白茶)标准化生产基地。2019至2021年,全县绿色食品茶企从12家增加到78家,绿色监测面积从不足1万亩增加到17万亩。据悉,安吉白茶被纳入第一批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证推进目录,2022年安吉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同比提升7.26%,达48.45亿元。

一码知全貌,全程可追溯

“您扫下这里!”浙江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卓超举着手机扫了扫安吉白茶外包装上的二维码,伴随着“嘀”声,这盒茶叶产自哪家公司,茶园环境等信息都显示在了手机屏幕上。

据了解,“安吉白茶”统一专用包装严格实行“一码四标一监制”的“双商标”制管理,即包装物上同时有“安吉白茶”昌硕体文字商标(图形商标)、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防伪码以及企业商标或合作社商标,由安吉白茶协会监制。

而安吉白茶的茶叶盒上配备的“二维码”——安吉白茶防伪码,就是安吉白茶的统一数字身份。

“有一次给客户发出去一盒茶叶,忘记贴防伪码了,客户一定要让我们把防伪码寄给他,否则就要退货。”卓超介绍,“这个码就相当于这盒茶叶的‘身份证’,有了这个码客户才相信这是正宗的安吉白茶。”

近年来,安吉白茶知名度提升的同时,外地茶假冒现象也越来越频繁,市场良莠不齐,如何帮助消费者便捷识别、区分原产地安吉白茶?如何维护安吉茶农利益?

安吉县以数字化为突破口,“浙农码”是安吉农业领域数字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浙农码”以二维码为标识,通过从各涉农部门、业务应用汇聚主体对象信息,根据业务管理和服务生成数字化标识,实现“一站式”信息查询、网上办事、公共服务等功能。

安吉县农业农村局为茶叶经营主体设立电子账户绑定相应数量“浙农码”,通过全产业链信息传感器,“浙农码”全面归集茶园降水、加工温度、产品流通等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信息,实行实物交易与“浙农码”同步流转,实现原产地茶叶总量可控。对于消费者而言,只要用手机扫一扫茶叶包装上的“浙农码”,即可获知产品信息、品质追溯、基地信息、智能监测等信息,迅速识别原产地安吉白茶,实现品牌和展示信息的可控管理。

2021年底,白茶产业大脑被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种植业产业大脑”应用建设先行先试县。应用运用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全面摸清白茶产业底数,实现对白茶生产、服务、品牌保护、监管等从茶园到茶杯的全流程服务与监测,推动白茶产业链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2021年1月,应用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茶农150万人次,通过应用交易干茶66.40万斤、茶青22.8万斤、交易金额1.5亿元。

目前,安吉白茶产业大脑与省“浙农码”“浙农优品”“浙农富裕”等7个数据源系统进行数据贯通。“浙农码”已累计发码229.5万枚。通过品牌和展示信息的可控管理,追溯每件产品的生产过程信息,为产品品质提供背书。据介绍,同等规格下,附有“防伪码”的安吉白茶比未贴防伪码的产品每斤可高出100元,带动品牌溢价10%左右。

打出组合拳讲好品牌故事

2022年12月,在“2022我喜爱的中国品牌”活动中,80家企业品牌、20家区域品牌成功入围,“安吉白茶”上榜“点赞2022我喜爱的中国品牌——区域品牌”。

每年春天,安吉县都会上演万亩茶园万人采茶的壮观场景,开采仪式吸引全国各地的茶商和白茶爱好者前来观看。连片的白茶山郁郁葱葱,充满生机,采茶工背着竹篓,娴熟地按照一芽一叶的标准采摘鲜叶。为了更好地讲好“安吉白茶”品牌故事,安吉县建成白茶祖、宋茗茶博园等景区,编撰《安吉白茶志》,推出多条以采摘体验、文体休闲、影视拍摄等形式为主题的精品线路。2022年,安吉县休闲农业收入21.86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52110万元。

不仅如此,自2018年以来,累计2885万株“白叶1号”茶苗陆续捐赠给湖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贵州省沿河县、普安县、雷山县等地,在受捐地和安吉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进下,茶苗茁壮成长,初步实现了“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近年来,安吉县打出了品牌培育的组合拳,“安吉白茶”品牌效应日渐彰显,先后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优秀全域公用品牌等。产业效益也得到显著提升,安吉县计划推动建设十家产量超10万斤的头部企业、百家产量超2万斤的中型企业、千家标准化销售门店,带动万户订单农户。

来源:中国网三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生态美 产业兴 百姓富,安吉白茶让荒山变金山

  迎春白茶分外香,罩雾茶山境如仙。

  走在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靓丽的农家别墅,整洁的山间小路,翠绿的茶园苗圃,祥和的田间农民,仿佛置身一幅典型的江南农耕图。

  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再次来到安吉县余村考察。看到青山叠翠、流水潺潺、道路整洁,习近平说,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保护好青山绿水换来了安吉白茶的长足发展。

  前不久,“202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结果公布,安吉白茶品牌价值为41.64亿元,成为连续11年跻身品牌价值十强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20多年来,安吉白茶产业的发展让人们看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幸福生活的新内涵。

  荒山变茶园

  保护生态才能发展

  1980年,安吉县在茶叶资源普查中发现,天荒坪镇大溪村的千米高山中有一株树龄150年左右的野生白茶树。该树被科研人员“请”下山,安吉白茶产业也按下了发展的“启动键”。

  而此时的余村,正在轰轰烈烈地搞开山炸矿,村民靠破坏环境走超常规发展的路子,虽然赚到了钱,但环境急剧恶化。安吉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寻求一条长远的发展路径。

安吉茶农采收茶叶

  1998年,安吉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关闭并复绿了200余处矿山。也是在这一年,安吉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安吉白茶开发领导小组,鼓励农民发展白茶产业。

  黄杜村是安吉白茶的核心产区,村书记盛阿伟告诉记者,黄杜村是个农业村,种过辣椒、栽过板栗,但都未能做成功。“我们村在安吉最早尝试种植白茶,从1997年开始,村民经历了从不相信白茶能致富,到赚钱了开始挖荒山种白茶。”

  白茶能让荒山变金山,如果将所有荒山都变成茶园,致富的脚步岂不是会迈得更快?

  安吉县农业局副局长韩树根表示,这种做法不可行,“经研究,茶树是浅根系植物,固土作用比较弱,如果山体坡度超过30°,长期的雨水冲刷和泥土流失可能会有发生泥石流的风险”。

  2012年,安吉县开始控制茶园的拓荒面积,不允许毁林种茶;2017年发布《禁止毁林毁竹种茶长效管理十六项举措》,决定在安吉县林区范围内禁止一切毁林毁竹种茶行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维护良好森林生态环境。

  “限制茶园面积,并没有限制安吉白茶的发展,相反茶农们明白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会在茶园种植一定比例的树木用来固土,好环境让白茶的品质更佳,产业反而发展得更好。这也让村民深刻体会到,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才可持续。”盛阿伟说。

  茶农变老板

  好生态养出好产业

  2003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走访安吉溪龙乡黄杜无公害白茶基地时,充分肯定了安吉白茶的富民产业,并留下了“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这句评价。

旧时余村的水泥厂

  秉持着绿色发展的理念,截至2019年,黄杜村白茶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3万亩,在安吉以外管理的茶园面积4万多亩,白茶产业的产值4亿多元。依靠白茶,村民的年收入从1997年的1000多元,增加到2019年的4.9万元。

  1994年还在外地打工的黄杜村村民李粉英,如今已是一家茶厂的老板娘。“1997年,白茶苗7毛钱一株,我们借了1000元,买了1050株。当年卖了种出来的茶苗赚了2400元,买了台彩电,白茶能致富让我有了信心。”李粉英说。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李粉英的茶厂目前可以炒茶约六七千斤,雇佣10名员工其中8位炒茶师傅,茶叶销售额达五六百万元,已经从茶农变身为老板。

  李粉英告诉记者:“茶叶需要好的环境,白茶是致富茶,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致富茶。因为大溪乡黄杜村的环境好,茶叶品质高,全国从安吉引种出去的白茶,种植面积达400万亩,但是我们本地的安吉白茶价格卖得更好。”

  截至2019年底,安吉白茶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产量、产值分别达到1830吨、26.92亿元。短短一个月的白茶季,就为安吉县农民人均增收7400元,占该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1%。

  茶山变金山

  新业态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总书记在安吉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这些茶人真的是深有体会。”盛阿伟说。

  茶园变景区、茶农变导游。在安吉,茶季卖茶叶,农闲做旅游、做民宿,安吉打出了一副生态好牌,白茶已经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作为安吉白茶龙头企业,浙江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卓超介绍,以白茶为原点,宋茗开始尝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从2012年开始,在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村,宋茗建设了1200亩生态茶园,打造以安吉白茶文化为主题,以千亩安吉白茶精品园为平台,由千亩安吉白茶精品园、茶康养度假酒店、茶文化影视基地、安吉白茶博物馆、茶叶品种资源库组成的中国安吉宋茗茶博园。还先后与电视剧《如意》《侠客行》等携手,实现茶文化与影视文化的结合,农旅结合模式成为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新样板。

  帐篷客酒店、高端民宿旅游等新业态的引进,让村民尝到了甜头,游客多了,茶叶的销量也随之增多。韩树根说,安吉全力推进系列产品开发、白茶文化挖掘、主题旅游发展,建成了中国白茶城、宋茗茶博园、溪龙白茶小镇等一批产销结合、茶旅结合项目,着力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安吉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并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安吉县副县长陈小龙说。

  缘起于浙江、践行于全国的“两山”理论,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浙江省织成了保护青山绿水的一张“生态安全网”,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

  作者:陈小明 蒋艳慧

生态美 产业兴 百姓富,安吉白茶让荒山变金山

  迎春白茶分外香,罩雾茶山境如仙。

  走在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靓丽的农家别墅,整洁的山间小路,翠绿的茶园苗圃,祥和的田间农民,仿佛置身一幅典型的江南农耕图。

  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再次来到安吉县余村考察。看到青山叠翠、流水潺潺、道路整洁,习近平说,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保护好青山绿水换来了安吉白茶的长足发展。

  前不久,“202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结果公布,安吉白茶品牌价值为41.64亿元,成为连续11年跻身品牌价值十强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20多年来,安吉白茶产业的发展让人们看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幸福生活的新内涵。

  荒山变茶园

  保护生态才能发展

  1980年,安吉县在茶叶资源普查中发现,天荒坪镇大溪村的千米高山中有一株树龄150年左右的野生白茶树。该树被科研人员“请”下山,安吉白茶产业也按下了发展的“启动键”。

  而此时的余村,正在轰轰烈烈地搞开山炸矿,村民靠破坏环境走超常规发展的路子,虽然赚到了钱,但环境急剧恶化。安吉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寻求一条长远的发展路径。

  

  迎春白茶分外香,罩雾茶山境如仙。

  走在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靓丽的农家别墅,整洁的山间小路,翠绿的茶园苗圃,祥和的田间农民,仿佛置身一幅典型的江南农耕图。

  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再次来到安吉县余村考察。看到青山叠翠、流水潺潺、道路整洁,习近平说,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保护好青山绿水换来了安吉白茶的长足发展。

  前不久,“202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结果公布,安吉白茶品牌价值为41.64亿元,成为连续11年跻身品牌价值十强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20多年来,安吉白茶产业的发展让人们看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幸福生活的新内涵。

  荒山变茶园

  保护生态才能发展

  1980年,安吉县在茶叶资源普查中发现,天荒坪镇大溪村的千米高山中有一株树龄150年左右的野生白茶树。该树被科研人员“请”下山,安吉白茶产业也按下了发展的“启动键”。

  而此时的余村,正在轰轰烈烈地搞开山炸矿,村民靠破坏环境走超常规发展的路子,虽然赚到了钱,但环境急剧恶化。安吉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寻求一条长远的发展路径。

  

旧时余村的水泥厂

  秉持着绿色发展的理念,截至2019年,黄杜村白茶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3万亩,在安吉以外管理的茶园面积4万多亩,白茶产业的产值4亿多元。依靠白茶,村民的年收入从1997年的1000多元,增加到2019年的4.9万元。

  1994年还在外地打工的黄杜村村民李粉英,如今已是一家茶厂的老板娘。“1997年,白茶苗7毛钱一株,我们借了1000元,买了1050株。当年卖了种出来的茶苗赚了2400元,买了台彩电,白茶能致富让我有了信心。”李粉英说。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李粉英的茶厂目前可以炒茶约六七千斤,雇佣10名员工其中8位炒茶师傅,茶叶销售额达五六百万元,已经从茶农变身为老板。

  李粉英告诉记者:“茶叶需要好的环境,白茶是致富茶,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致富茶。因为大溪乡黄杜村的环境好,茶叶品质高,全国从安吉引种出去的白茶,种植面积达400万亩,但是我们本地的安吉白茶价格卖得更好。”

  截至2019年底,安吉白茶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产量、产值分别达到1830吨、26.92亿元。短短一个月的白茶季,就为安吉县农民人均增收7400元,占该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1%。

  茶山变金山

  新业态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总书记在安吉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这些茶人真的是深有体会。”盛阿伟说。

  茶园变景区、茶农变导游。在安吉,茶季卖茶叶,农闲做旅游、做民宿,安吉打出了一副生态好牌,白茶已经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作为安吉白茶龙头企业,浙江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卓超介绍,以白茶为原点,宋茗开始尝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从2012年开始,在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村,宋茗建设了1200亩生态茶园,打造以安吉白茶文化为主题,以千亩安吉白茶精品园为平台,由千亩安吉白茶精品园、茶康养度假酒店、茶文化影视基地、安吉白茶博物馆、茶叶品种资源库组成的中国安吉宋茗茶博园。还先后与电视剧《如意》《侠客行》等携手,实现茶文化与影视文化的结合,农旅结合模式成为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新样板。

  帐篷客酒店、高端民宿旅游等新业态的引进,让村民尝到了甜头,游客多了,茶叶的销量也随之增多。韩树根说,安吉全力推进系列产品开发、白茶文化挖掘、主题旅游发展,建成了中国白茶城、宋茗茶博园、溪龙白茶小镇等一批产销结合、茶旅结合项目,着力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安吉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并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安吉县副县长陈小龙说。

  缘起于浙江、践行于全国的“两山”理论,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浙江省织成了保护青山绿水的一张“生态安全网”,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