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怎样开紫砂壶

找到约11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女性一般适合哪些紫砂壶型?

文旦(大红袍)

一把紫砂壶的品质常常体现在泥料、工艺、壶型、容量等几个方面上,而要选择一把合适的壶,同样要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用壶之人的身份要与紫砂壶的特点达到契合,例如女性在选择壶时,便与男性不同。

从功能来看,女性的手相比男性要小,相应的,女性用壶的体积也要偏小一些。此外,女性的饮水量也不如男性,容量上宜选择200cc(ml)以下的小品紫砂壶或者200cc-350cc的中品紫砂壶较为合适。当然,如果是三五人聊天、品茶的话,也可选择容量较大的大品、超大品紫砂壶。

鸣远平盖(4号井深井底槽青)

从审美来看,男性常常偏好使用直线性的壶,女性所偏好的则是线条流畅、圆润的壶,正是“男子如放,正直不屈;女子似圆,柔婉多姿”,男性的刚健气质与女性的阴柔气质在壶型的制作和选择上,常常有直观生动的呈现。

思亭(大红袍)

至于泥料,从现有的网络资料来看,女性大多钟爱于朱泥。

目前较为常见的紫砂壶泥料分别有:紫泥、段泥、朱泥三种泥料,不同的泥料适合泡不同类型的茶。

如紫泥适合普洱茶;段泥适合普洱茶、铁观音、黑茶、乌龙茶生茶、红茶、绿茶等;朱泥则适合冲泡一些高香型的茶,如铁观音、白茶、普洱、龙井等。

可见,女性对泥料的偏好中往往也隐藏着个人对茶的偏好。

君德(朱泥)

工艺外观上,一些注重生活趣味的女性似乎更容易与“花塑器”气息相投,“花塑器”指以雕塑技法仿照花草、自然形态的紫砂壶,这种壶除了本有的实用性,在“装饰性”上更胜一筹。

事事如意

以上从紫砂壶的功能、审美、泥料、外观上聚焦了较为符合女性身份的紫砂壶特征,接下来我们便可以在丰富多样的紫砂壶款式中寻找那一类“具体”的壶啦~

1.

西施壶、美人肩

美人肩(大红袍)

西施(40目红泥)

西施壶对所有爱壶之人来说想必都不陌生,它可以说是壶型中的三个之“最”:最经典、最传统、最受喜爱。

西施壶具有壶身圆润(壶交界的吻合度和流畅度)、截盖(壶盖和壶身的结合非常紧密,好像从中间一刀截开)、倒把(壶把上细下粗,可以压得住壶身)等特点,历来是品茗把玩之佳品。

西施(40目红泥)

那么又为什么要说西施壶可以是女性的“专用壶”呢?

顾名思义,西施壶的构思灵感来自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取“西施”之名,也是在强调其壶型之“美”。事实的确如此,日本明治时期研究中国紫砂的学者奥玄宝曾在其所著的《茗壶图录》“式样”篇里写到:“式有数样,曰小圆、曰菱花······美人肩、西施乳······”

而中国自明朝后期徐友泉大师首做西施壶之后,后来的紫砂艺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实践着自己对“西施”题材的分析和理解,将虚构的故事转换为实在的紫砂史,收获了艺术创作的硕果,“西施”题材作品亦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愉悦了人们的身心。

唐羽西施(底槽青)

西施壶的器型赢在看似简单,实则严谨的设计和制作上,正所谓“大道至简”,任何最简单的图式和形态往往是最难塑造的,而一旦塑造成功,它便是可以称之为“经典”的存在。西施壶便是如此。

与西施壶类似的壶型还有美人肩、龙蛋壶、思亭壶、梨形壶等,皆以优美和谐的“线条”表现、繁中取简的精湛技艺取胜,同时又因为略有区分的形体姿态而各具特点。

美人肩(大红袍)

2.

花塑器

事事如意

盘柿

紫砂壶“花器”也叫做“塑器”“花塑器”,指在紫砂壶的圆器及方器的造型基础上,运用雕镂、捏塑等手法进行艺术加工设计。

花器的装饰灵感多源于大自然中动物、植物的形态,紫砂艺术家们结合起个人的创作意愿和实际的物质形态,采用多种艺术手法,使得紫砂壶跳脱固有形制,尽显天真茫然的自然魅力。

事事如意

花器造型大体有四种,分别为:仿动物形壶、仿植物形壶、仿物体形壶、仿花果形壶,其题材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常常自由组合,无拘无束。

盘柿

自从明代正德年间造型苍古、妙然天成的“树瘿供春壶”诞生,此后历代,紫砂花器的发展更趋丰富、完善,并且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全新的表现,题材种类多样,自然界万物的各类形态都被提炼加工为高于生活的艺术品。

其中,小巧精致的“南瓜壶”“事事如意壶”“石榴壶”等花果类紫砂壶尤为符合女性的审美取向。

石榴壶

无论是“经典款”西施壶还是“时尚款”花塑器,都有其不同的审美特征在,选择怎样的紫砂壶,还是取决于个人的偏好。

同时,建议将审美偏好与用料、工艺、容量综合起来进行考量,在选壶上实用与审美并重~

来源:紫砂壶鉴赏与收藏秘籍

若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怎样用紫砂壶泡好喝的茶

需用好壶泡,茶壶一体才有滋味,当茶与壶相伴的时候,茶为壶增色,壶为茶添味。茶与壶的合用,不仅使人陶醉于文化艺术中而心旷神怡,更使人增添了休养生息的真实感受。

泡什么茶得根据紫砂壶的形状、泥料和个人爱好来决定,因材适用。从胎质讲一般紫泥、清水泥适合泡浓度高的红茶普洱茶等,朱泥料的则更适合泡香茶、高山茶、高山茶、铁观音等。


乌龙茶在选用紫砂壶时一般要选择肚扁,较小的紫褐色紫砂壶。而在冲泡普洱茶时一般是要使用肚大、容量较大的朱红色紫砂壶。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喜好来选择。在紫砂壶开壶时,一般如果是好的紫砂壶要先用细毛小刷将外壁和内壁刷洗干净,然后用茶水(如果要用于冲泡普洱茶就用普洱茶浸泡,如果用于冲泡乌龙茶可以用绿茶浸泡,不用选择太好的茶叶)浸泡三到五次直至没有了泥沙味为止,最好能一天换一次水,一两天换一次茶叶。还有一点是需要提醒的,冲泡普洱茶的紫砂壶和冲泡乌龙茶的紫砂壶最好不要混用。


再拿紫砂之中的朱泥来说,一般目数较高,密度大,对高香型茶品的香味吸附损失少,是乌龙茶伴侣。朱泥小壶宜冲泡条索状的安溪铁观音,表现茶香特质,平顺释放出铁观音的茶韵花香。现在烟台很多市民在家中,兴致盎然之时会选择“功夫茶”,如果是专门品茶,那么容器容量建议在100-200毫升的小壶品饮,其殷红象征吉祥。


段泥(本山绿泥)更适合冲泡绿茶类、铁观音、台湾包种茶、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胎轻质疏,好沏绿茶。高身筒(如井栏)是泡茶的不错选择。

从容量讲在200ml以下的平矮紫砂壶最适合喝铁观音。因为茶壶可以在瞬间达到高温,正好满足了铁观音的冲泡要求。

普洱茶、红茶要求保温时间长,用较高深、窄长的250ml左右的紫砂壶饮普洱茶、红茶的最佳。250ml左右的广口紫砂是泡绿茶的较好选择,因为绿茶不适宜长时间的高温浸泡,它要求茶具必须尽快散热。

普洱茶,应该怎样泡好?

    冲泡一壶好的普洱茶,想要冲泡出茶叶应有的风味,温度是最重要的。如果是特级的芽茶类,高温很可能造成苦涩味,所以,冲滚水时,细水高冲,温度自然能降低一点。其它茶叶或嫩芽较少的普洱茶,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提高水温。开始几泡应将该有的香醇泡出来,并将其气味固定在一定温度范围之内冲泡。要点是叶梗增温,芽头降温。

    熟悉茶性后选用紫砂壶泡茶最好,紫砂壶续温力强,泡茶会比较好些。原因是在第一、二冲之后的冲泡,应尽量在泡与泡之间进行,所以茶壶续温力不佳容易使温度造成很大差异。所以茶壶选择壁厚、壶盖口比例不要太大的。另外一提的,茶壶的出水最好流畅一点,有时置茶量太多,滚水冲入壶中需要马上倒出,实质就是渗出物多少的问题,所以出水不够快的壶会影响执壶者的操控能力。有人说泥壶比较好,我也用过一支泥壶,确实不错。

    既然谈到了壶,就顺便说说壶的好处。泡普洱一般使用壶、盖杯或瓷壶三种,只有壶不是瓷器。香气细嫩、韵味柔韧、涩度不高、酸度不高、苦味不重者,建议使用瓷器例如茶头嫩叶,但是因为续温力问题,所以与壶冲泡出来的口感有差异。一般的老潽洱,如果用壶泡,通常会减少一些让人不愉悦的感觉,例如涩、苦、火气、酸等等。如果一支常泡的新壶,大约半年就可以养成了。养成的壶冲泡起来会比较好喝。当然,四、五年以上的茶壶(部分物质会减少)与盖杯(茶叶的东西全部跑出来)的差异更大。然而以前听过是因为茶壶的孔隙问题。壶内留汤的特效这是我的经验,一般来说,第一泡水倒干,第二泡壶中的水留一些,大约十分之一,这是在第二泡将香味冲出来的状况,如果第三泡才能将香味冲出来,就在第三泡才开始在壶中留一点水,不要倒干。如果真的够老的普洱茶,不需开盖,严格说应该是不能开盖,或许会有些涩味、酸味,在第二泡倒出并在壶中留点水之后,开盖大约半分钟到一分钟再把盖子盖上;比较重的涩味、苦味、酸味....的新茶,开盖,壶口没有蒸汽时,用手指压壶身,若温度不会太烫手指可以摸五秒以上,再将壶盖盖上。壶中留点水,主要让冲泡出的东西溶解在水中;温度要控制,因为这是主要的冲泡。停壶时间就是冲泡(浸泡、浸茶)的时间,所以,这段时间要控制好,如果将温度设定的比较高就需要战战兢兢,茶汤才会显现出该有的风味。所以,除非置茶量太多、温度太高,否则适时出汤以第二泡冲出香味为例,第三泡冲沸水,随便就好,除非一定需要很高的温度。浸泡时间,可以用白瓷汤匙身进壶中看看汤色,颜色差不多就可以倒出,一般在倒出时就可以看出颜色,颜色不够时,再等一会儿,不过倒出时,壶要稍微摇一摇,因为浓度可能不均匀。之后的状况大约与第三泡相同。

    至于置茶量,因茶叶的不同,置茶量也有差异。这得要试泡几次才会抓到该放多少茶叶。很多茶庄老板建议放八至十二克,我认为不能千篇一律,一般的沱、饼、砖茶,置茶量约为壶容量的四分之一即可。沱茶,少一点。散茶,很极端的,要自己试试看。如果一两个人喝,置茶量可以更少。置茶量足够,风味呈现较为容易,但是一些瑕疵容易泡出,这时就需要很专心的泡;置茶量少些,泡茶时不需放太多的精神,甚至温度、浸泡时间不要相差太大都可以勉强接受;置茶量不足,风味呈现不易,但是朋友聊天时,最好将置茶量降低一倍左右,聊天聊得忘了倒茶时间也没关系。

    我们要根据紧结茶特性,在沱、饼、砖紧茶中,冲泡到某一泡后,会整个散开(一般,紧结不应立即冲下一泡。茶将他抖散容易出现一些该浓稠的不够浓稠、刺激性的味道反而容易跑出)。如果置茶量多,水一冲,就该倒出了,否则浓度会太高。一般置茶量,浸泡时间也不应太久、泡与泡之间的停顿也不应太久,这主要是为了浓度不让它太高的处理方式。当然,可以摇一下壶,将水倒出看看浓度如何。紧结茶一散开,溶解速度很快。在控制茶汤浓度上,紧结茶散开必须注意。

    茶汤风味问题。在风味问题,一定要提一下。依上述的说法,风味,好象是控制浓度的问题,事实上,要将那种浓稠的底泡出,需要浸泡时间。所以除了温度要控制得当之外,浸泡时间不能过短。所以,置茶量可以少一些,泡与泡之间的时间长一点但是壶温降得太低就没有用了。如果泡与泡之间的浸泡时间够,茶叶量也够,后一泡冲沸水,只是把壶中溶解出来的东西带出来而已。

    再谈降温,年份20以下或15年以下的干仓熟普洱,温度太高不佳。酸味太过的潽洱,细水高冲的降温会减免酸味,但是如果风味没了,降温也失去本来需要的风味。若是生茶体,年份5年以下,沸水倒入茶海,即刻再倒入另一茶海,再倒入茶海,再倒入壶中或盖杯中(这是三次降温)。生茶体20~40年,一次降温。反正原则就是,涩味、单宁、酸要降低,降温可以得到效果。温度太低,风味不出。还是谈降温!青普或生茶,我建议还用盖杯泡好,因为开口大,降温快。新茶的置茶量,一点点,大约是陈年茶的五分之一。除了温度要降以外,倒茶时,全干倒出,倒出后,开盖,吹一下气让温度降快一点。如果品不到青茶该有的青草味,大概就是温度降得太低。生茶也一样要倒干,只不过降温不要降得太过。

    前述几点,没什么系统,请多包涵,疏漏难免,有需补足的或有问题的,欢迎相互讨论分享。

找到约11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