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怎样会茶醉

找到约191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茶悟·茶醉·茶境

(《吃茶去》杂志)茶是文化。茶是要品的,只有品,才能品出茶的文化味。品茶据说得有条件:好茶好水好具,更重要的是有那份闲情逸致。这些我都欠缺。与我,茶不是品而是喝的。

我那时还是做群众文化工作的,且又喜静,常枯坐屋中,真真的“坐家”。爬格子时(虽然有电脑,但还是喜欢用笔打草稿),照例要泡上一杯茶。茶非好茶,二元一袋的“茉莉花”即可,无非表明本“坐家”杯中所饮不是白开水而已。沏好茶,便开始“纸上谈兵”。因为时常忘记了饮,那茶就温吞吞的了,却正适合我:一鼓而牛饮之。饮完再续上新水,几时想起几时喝,概不在乎茶的质量(只要不发霉就行)。如此,半天时间也会喝掉一暖壶开水的。比较《红楼梦》中槛外人妙玉的茶论:一杯即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我是连饮驴也不如了。

只有一次,我悟出了茶味。那一次游黄山,在黄山大门前,我和朋友踅进一家茶店坐喝。当店小姐沏上当地名茶“黄山云雾”给我们时,我看见那牛眼大的盅子里,青绿青绿的一泓水儿,袅袅热气盘成一圈圈雾丝,透着一股清香之气,本欲一如既往牛饮之,又恐惹店小姐笑话。急不得,只得慢慢细啜。初品,只觉苦;再品,就觉苦得清冽。渐渐地,竟啜得丝丝缕缕都浸染了哲学的意蕴,便悟出:茶的青绿也是生命的本色;茶的清苦也是人生的真味。再啜再品,忽觉得自己和这山中的万物竟是这样近,近得似乎我也变成了山石草木鸟虫中的一员了,便感到了生命的永恒……

黄山归来,身心俱累,便无意于茶道了。日前读鲁迅文章《准风月谈·喝茶》一文,先生说:“有茶好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受这种清福,就得有功夫。”鲁迅是大文豪,他无此“清福”;我是小作者,亦无此“清福”。本人不懂茶道,乃正宗茶盲,今后亦无意无暇去专心体验茶道,倒时时品咂着世道、人道、文道,却也别有一番味道。

茶醉

酒能醉人,茶亦能醉人。我是有一回亲身体验的。

那是二十年前的一个秋日的下午,在青那显得有些寒酸的乡居里,他泡了一壶酽酽的茶,那茶颜色墨绿,清澈透亮,深而不浊。啜一口,苦苦的。青忙为我削了一个鸭梨,放压住口中的苦味。青却一口一口地啜着那苦茶,一副悠然的样子。他说,尝过甜的再吃苦的就特别苦;吃过苦的再尝甜的就特别甜。不知为什么,他的声调、眉宇间淡淡的忧郁,使我觉得这话大有深意。

他向我讲了他的人生遭遇,我不禁惊讶他能把那么多苦难深藏不露。他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且在文学创作上卓有成就。也正是这些成就,使他在学生时代就戴上了“右派”的帽子,并被开除校籍,回家当了农民。文革时,他的许多手稿和书籍又被当做毒草付之一炬,其中包括一部已被出版社列入出版计划的长篇小说。随后,他的妻子和女儿又离他而去,更使他的生活如雪上加霜……

未与青谋面前,我在一位与青相熟的老先生那里看到了青上大学时的一本日记。那是同样喜爱文学的老先生,在小将们焚烧青的手稿时偷偷抢出而收藏的。日记中那帅气的字迹,文采斐然的语句,处处可见青当时生活的天空是多么亮丽!他现在过得怎样呢?这也是我初次造访他的原因。

面前的青,一副琇琅近视镜遮住了他深邃的眼睛。他已被落实政策,在一所中学里任教。我静静地听着他娓娓的叙说,更惊异于他的沉静和恬淡。他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更像是老僧说禅。

听着他的叙说,不觉间喝完三杯茶。突然我感到喉咙里有些不对,胃中翻腾,口中唾液横生,大有醉酒的感觉。终忍不住,趁青不注意,赶紧掏出手绢,朝上面吐了一口。怪哉,茶也能醉人?再看青,他慢慢啜着茶,是那样的从容不迫,我忽地记起一句名言:茶如人生。如今的青,已在很远的一座城市里重新成家,且以花甲之年读完了西北大学作家班和北京鲁迅文学院,并出了好几本书。对青而言,人生不就像品茶一样吗?

我却不会忘记那次茶醉的经历了。我想:品茶要达到极致的境界,不聚集足够的底气和功夫,是达不到目的的。其实,对付人生诸事。不也是如此吗?

茶境

人皆说茶中大世界。稀里糊涂喝了几十年的茶,对其中奥妙,我却一直不能领略。真正感悟到一盏茶即是一段郁郁菲菲的韵律、一个诗意哲理的境界,是在南方旅游时,偶然遇到的一家颇具畲族风格的茶居里。

那是五月的一个下午,我来到了这家名为“怡心”的茶室里。我看中它有一种远离市嚣的幽静,风烟清寂,湖光滢澈。这栋木质结构的小屋里,迎面挂着一幅鲜亮的江南风情画;我靠的这面墙上方,挂着一把旧得有些发亮的琵琶。不知从哪儿流出一支美丽而轻柔的江南小调,如清澈舒缓的小溪,淌进人的心中。

这间拙朴的茶室,色调布置的随意而不堂皇,走进去就像到了家,足以抹去旅人疲惫。在这里,无拘的人,无拘的话题,使得灵性亦无拘。

凭窗远眺,我看见了处于远处湖中山坡上的茶树。这多情的灌木,被柔风推搡着,又被温暖的阳光扶起来,在一声声鸟的问候里吐露着心事。云雾漫过,几位采茶的女子在茶树间缓缓移动着,似在画中游.....隔着茶盅,我仿佛听见茶的细细的水声,在渐渐淡去的时光里,我的心也仿佛沉入更深的水域。

我手握着茶盅,盯着烧水壶里涌泉蒸腾。当滚烫的水被茶小姐注入茶壶时,立刻就有一阵裂帛声响起。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一种熏游状态,因为我感觉到了一片无喧嚣之形、无激扬之态的酩酊了。这就是茶的境界吗?

我庆幸自己找到了一处怡心的最佳去处。耽饮在此,一盏浅注,即让人如临清流,如卧绿茵,如坐看云起,如梦闻雨至。其实,我并不懂茶道,我看中的只是品茶终于能让我萌生出一种诗意的境界,让我能够在那一片如闲云悠鹤般的茶语中,品味入痴,品出无尽的意境来。

记得清人龚炜在《巢林笔谈续编》中说:“炉香烟袅,引人神思意远,趣从境领,自异粗浮。品茶亦然。”说到底,品茶须悠闲,闲则静,静则定,定则境界出。我说不出品茶有多少种感觉,但认为茶境蕴于灵秀气韵之中,使天地及万物皆有道可循。茶在茶中,茶在茶外,茶幻化于分秒之间,茶又守成于质朴之中……

由此,那茶境当是一种至上的境界了。陆放翁诗云:“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以休闲的心境,去品那一片载沉载浮的茶韵,的确是一种奇异的感觉和体验。一旦进入这状态,茶的韵味便会如同精灵一般在我心中盘旋起伏,潜行出一种绝妙的境界。暗忖在这样的境界里,一切的尘俗、名利和得失,原来竟可以如旧梦一样一一退隐了去,沉淀下来的才是我的本真,是返朴的情韵。忽然想到佛家有言:“茶味禅味,味味一味。”是了,禅味的获得全在于静,在静寂中超逸俗物之外,在寂静中回归自然。茶境,何尝不是如此?

一次偶然的茶饮,使我茅塞顿开,进入了茶的境界;而茶境,则使我体味到了一种人生的深意,一种不俗的情怀。

(摘自2014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张国中)

茶亦醉人何必酒?“茶醉”需知

在中国,关于“醉”的文化显得尤为宽广与精深。

如诗词文化中,不乏“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的名篇佳句;如武学文化中刚柔并济的醉拳;如美食文化中,江苏名菜醉蟹闻名江南......这些醉,都与“酒”相关。

但是,有一种醉,却与茶相关,名曰“茶醉”。


何为茶醉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茶醉解释为:喝茶造成人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进而使人体内酶的活性不正常,导致代谢紊乱,从而引起血液循环加速、呼吸急促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茶醉的症状

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如果您在喝茶的过程中,感到头晕、恶心、呼吸急促、心慌,甚至出现四肢绵软、身体颤抖等状况,这便说明你很有可能“茶醉”了。

引发茶醉的原因

茶叶中的“咖啡碱”是引起茶醉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当人体摄入过量的咖啡碱,就容易引发茶醉。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能服用咖啡碱的最高限量是0.65g,若超过这一范围,则可能出现“茶醉”的一系列反应,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预警信号。

怎样喝茶容易茶醉?

饮浓茶:茶叶中富含丰富、天然的物质,如茶多酚、咖啡碱等。当茶水比例失衡,如茶多水少时,茶汤易浓稠。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对茶叶中富含的这些物质是有接受限度的,而大量饮用浓茶会打破这个限度,从而引发“茶醉”。

过量饮茶:这种情况一般针对不经常喝茶或很少喝茶的人。这一类人只要稍微多喝点茶,就容易因过量饮茶而茶醉。

还有一种情况是,平常喝茶,但是喝的都是例如普洱熟茶、红茶等茶类的人群。当这一类人开始选择喝低发酵甚至不发酵的绿茶或普洱茶时,过量喝茶,也容易引发茶醉。

空腹饮茶:空腹喝茶对肠胃有直接的刺激作用,且大量的茶水进入胃部,容易冲淡胃液,减少胃液分泌,从而引发心慌、手抖、眼花等生理现象。

如何预防茶醉?

避免茶醉最佳的办法便是不饮浓茶、不过量饮茶、不空腹饮茶。在喝茶之前,可以准备一些茶点在茶桌上,如:糕点、花生、红枣等。在发生茶醉时,这些食物有助于提供能量,维持人体内的血糖平衡。


“茶不醉人人自醉”

在喝茶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感叹,这形容就是茶醉的另一种境界~陶醉。

能够产生如此深层的境界,一般出现在喝一款难得的好茶时。美妙的茶汤,让身心感受到愉悦、美好,甚至兴奋的感觉。

如今,伴随着茶逐渐成为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健康佳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饮茶、识茶,正如老话所说“茶亦醉人何必酒”。

健康饮茶,既能舒缓身心,也能陶冶情操,更能健康生活。在一杯茶的时间里,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衡。

喝茶也会醉?茶醉是怎样的体验?与茶品质有关吗?

喝茶之人都知道茶气,但茶醉不知道您了解几分呢?



酒醉是由于贪杯,茶醉是与茶的品质有关还是喝太多导致?每天喝无数杯茶的人是不是“茶量”好呢?




茶醉的表现

不同的人对于茶的反应不一样,茶醉程度和相应表现也可能有些区别,甚至有人将茶醉与茶气作用相混淆。



一般情况下,刚喝茶时神清气爽,在持续喝的过程中忽然感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头昏脑胀、心慌、浑身乏力等不良反应时,就是进入了茶醉状态,严重的还会有手脚不利索、肌肉颤抖、心率紊乱,甚至惊厥、抽搐的体征表现。



茶醉的原因

  

茶醉是怎么引起的呢?“茶醉”在医学上的描述是,喝茶造成人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进而使人体内酶的活性不正常,导致代谢紊乱,从而引起血液循环加速、呼吸急促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醉魁祸首”就是茶叶中的咖啡碱。有些人连喝几杯浓茶后,常出现过敏、失眠、头痛、恶心、站立不稳、手足颤抖、工作效率下降等现象。


实际上摄入过多咖啡碱导致。通常一杯150毫升的茶汤,约有80毫克左右的咖啡碱,每天喝5-6杯茶就等于服下0.4克左右的咖啡碱,而常人每日摄入咖啡碱的最高限量是0.65克。



超过者即有危害身体的可能性。茶醉之时,中枢神经系统会发出的危险信号。头昏耳鸣,浑身无力,胃中虽觉虚困,却又像有什么东西装在里面,从胃翻腾到喉咙,想吐又吐不出来,严重的还会嘴角流沫。


除了咖啡碱,用来泡茶的水体也是帮凶。自然水体都含有氟,人体各组织中也含有氟,但主要积聚在牙齿和筋骨中。适当的氟是人体所必需的,过量则有害。氟在人体内蓄积过多会使人出现慢性中毒,主要症状为牙齿变色和缺损,四肢脊柱骨骼和全身关节疼痛,全身无力,严重时肢体功能发生障碍,骨骼和关节变形甚至瘫痪。



与茶品质有关吗?

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这样说的,因为容易茶醉的情况包含饮用未发酵的茶叶。

(绿茶就是未发酵茶)


据不完全统计,引起茶醉的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

1.空腹饮用未发酵茶;

2.平时喝茶比较少的人,忽然喝了大量的茶;

3.喝浓茶;

4.惯于饮用全发酵茶的人突然转向生茶及绿茶。


有些老茶友每天大量喝茶也从未感觉茶醉,这样也是有可能的,选择茶叶种类需要根据个人生活习惯、水土状况而选择,不同环境培育的人体质不一样,因此体内物质与茶发生的生化反应也不尽相同。


如果对某种茶出现茶醉的情况,记得适可而止,切莫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找到约186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