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虞山白茶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江苏12种非著名绿茶盘点赏析

  江苏虽不是产茶大省,但也名茶辈出,尤以苏州的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最为知名。除了这两个知名度较高的茶外,其实江苏还有许多“隐藏”的小众名优绿茶。比如无锡人喜欢的太湖翠竹,金坛人离不开的茅山青锋,宜兴当地的阳羡雪芽……细细数数,江苏绿茶种类可真不少!

茅山,江苏主要茶产区之一!

  1.无锡毫茶

  产地:无锡市

  无锡茶文化历史悠久,唐朝时,茶圣陆羽评定无锡惠山泉水为天下第二泉,惠山寺附近便有茶叶种植。无锡市郊山丘分布在太湖沿岸,依山傍水,形成了茶树生长的天然良好环境。

  无锡毫茶,一般在清明前后,一芽一叶绽放时采摘。制作时有一道工序跟洞庭碧螺春相似:搓毫。所以干茶呈卷曲状,肥壮翠绿、白毫披覆。冲泡后具有香高味浓的特点。

  2.太湖翠竹

  产地:无锡市

  水映翠绿满杯春,一品清雅最江南。太湖翠竹产于无锡市郊鸡笼山一带,跟无锡毫茶不同的是,它属于扁形茶,干茶条形扁似竹叶,因此取名太湖翠竹。

  太湖翠竹春茶采摘期从清明开始,也有夏茶和秋茶。鲜叶分四个等级,最高等级——特级的太湖翠竹鲜叶全部由单芽组成,冲泡时匀整嫩绿的茶芽徐徐伸展,清雅甘醇。

  3.金坛雀舌

  产地:金坛市

  金坛市地处长江下游江苏南部的茅山东麓。茅山是江苏省的主要山脉之一,绵延近百里,山峦起伏、森林茂密。金坛雀舌的茶树就生在这样的丘陵山区,因干茶状如雀舌而得名。

  金坛雀舌采摘标准以芽苞和一芽一叶初展为主,长短均匀,制成后干茶扁平挺直、整齐匀整、形似雀舌。冲泡后香气清高,滋味鲜爽。

  4.茅山青锋

  产地:金坛市

  金坛茅山是江苏老茶区之一,早在隋代即为江南茶乡。茅山青锋主产区为茅麓茶场及周边茶区,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

  茅山青锋干茶色泽绿,外形略扁挺直,峰苗显露、身骨重实,犹如青锋短剑。

  5.阳羡雪芽

  产地:宜兴市

  宜兴,古称阳羡,在唐朝时就是著名的贡茶产地,但当时制作的主要是团饼茶。阳羡雪芽因苏轼“雪芽我为求阳羡”的诗句而命名,为恢复性历史名茶。

  阳羡雪芽采摘细嫩,一般在清明前采摘,制作精细,干茶外形纤细挺秀,色泽翠绿显毫,冲泡后香气清雅,鲜醇爽口。

  6.虞山绿茶

  产地:常熟市

  号称“十里青山半入城”的江苏常熟虞山,是个风景秀丽,充满诗意的地方。在虞山顶上,有座奇石林立,状如刃劈斧砍的山峰,名叫剑门,周围山势平坦,种满茶树。

  虞山绿茶分特种茶和炒青茶二大类,特种茶有剑毫、茗毫、珍毫,称为“乌目三毫”(虞山又名乌目山),又有虞山碧螺春、虞山白茶等品类。

  7.金山翠芽

  产地:镇江市句容、润州、丹徒等地

  金山翠芽产于镇江市句容、润州、丹徒、丹阳等县市(区)。采摘标准原料为单芽至一芽一叶,成品扁平挺削,色翠显毫,滋味浓醇。

  8.水西翠柏

  产地:溧阳市西南和北部山区

  水西翠柏产于溧阳市前马乡水西茶场,其干茶形似翠柏,因此得名。颜色翠绿显毫,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滋味鲜爽,叶底嫩匀成朵。

  9.南山寿眉

  产地:溧阳市

  南山寿眉茶产于溧阳南山地区的横涧、戴埠、天目湖三镇,这里系天目山余脉,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气候温和湿润,适合种茶。南山寿眉干茶条形微扁略弯,色泽翠绿披白毫,形似老寿星的眉毛,故名“南山寿眉”。

  10.茅山长青

  产地:句容市

  茅山长青是为纪念茅山革命先烈,意取万古长青而得名。茶形扁直挺秀、色泽翠绿,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醇厚。

  11.绿杨春

  产地:扬州市

  扬州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便是名茶产区,市郊蜀岗也以茶而得名。绿杨春产于扬州市西部低山丘陵地区,冲泡后形如新柳、翠绿秀长,茶如其名一般清雅。

  扬州人的生活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所谓“皮包水”,就是尝扬州包子,品绿杨春茶。一大早用汤汤水水滋润肠胃,那叫一个舒坦!

  12.连云港云雾茶

  产地:连云港市

  连云港地处黄海之滨,丛林密布,山高雾浓,生态环境适宜茶树生长。据史书记载,早在八百多年前,花果山就产茶。但近代史上茶园屡次荒芜,生产中断,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恢复。因茶树终日受云雾水气的滋润,所以云雾茶内质丰富,冲泡后滋味鲜浓,香高持久。

  来源于网络

茶圣觉农上虞缘,虞山舜水翠茗香

“虞山苍苍,翠茗凝芳;舜水泱泱,翠茗飘香。”一首《咏 觉农•翠茗 》道尽了翠茗茶自古佳话。

2019年4月25日,“觉农翠茗”茶叶公用品牌正式启用。作为上虞区主推的茶叶公用品牌,“觉农翠茗”以上虞乡贤——“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名字命名。

悠悠茶圣情 隽永弥珍意上虞是吴觉农的故乡,他毕生献身茶业,除了是中国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社会活动家,著名农学家、农业经济学家以外,更被人所敬重和爱戴的是“现代茶叶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的称号。当然,他更是“当代茶圣”,除其所著《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还因为他最早论述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业专业,筹建了中国茶叶总公司,为发展中国茶叶事业、实现茶业强国梦作出了卓越贡献。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正是上虞这一座古老茶乡蕴含的深厚文化积淀,让茶文化得以薪尽火传。早在汉代,上虞境内东南山区已有称作“大茗”的野生茶树。至唐代始,有人工栽培和加工茶叶。“茶圣”陆羽曾于公元764年泛舟舜江考察,《茶经》中即有茶叶“浙江以越州上”的记载。清顺治、康熙年间,上虞所产本色芽茶、贡熙珠茶曾被列为贡品。在历代的史籍中,记载着许多的上虞名茶:后山茶、凤鸣茶、覆卮山茶……可见上虞的茶叶历史同上虞一样悠长久远。另据传,唐时日本国师最澄法师曾到上虞峰山道场学法,得《茶经》并收集附近茶区茶籽带至日本,为日本茶的发源。

立足资源禀赋 推动产业发展“迢迢舜水一流斜,天地精华育翠芽。”每当茶季来临,浓郁的茶乡茶韵便绵延于茶山之间。山川相缪,郁乎苍苍,上虞的山水,先天便具足了清丽灵秀的禀赋。

作为浙东古老的茶乡,上虞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被评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国家级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区、浙江省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浙江省茶树无性系良种先进县、中国茶文化之乡。上虞作为传统的绿茶产区,主要茶叶品种有平水珠茶、翠茗茶、龙井茶、针形茶、辉白茶、卷曲形茶等。2020年,茶园面积4.5万亩,年产值1.5亿元,年出口加工量达到4.5万吨,贸易额超6亿元。全区现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55家,其中省级农业科技企业1家,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2家。

目前翠茗茶已成为上虞茶叶生产量最大、销售范围最广的名茶。翠茗茶最早是上虞“舜龙茶业”在2001年参照历史名茶凤鸣茶的手工工艺生产的一款特色名茶,目前与浙江大学合作,工艺经过科技人员不断改革创新,选用一芽二叶明前芽叶原料,通过“三摊、三炒、三烘”九制工艺精制而成,外形卷曲盘花,色泽翠绿,嫩香清高,滋味鲜嫩回味甘爽,具有浓郁的高山茶特点,曾被我国茶叶审评大师沈培和先生誉为国内第三代大众型名茶。

茶叶是上虞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茶叶基地是茶产业的基础。当前,上虞区上下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启动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四季仙果之旅”升级版、田园综合体、一二三产融合试点、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等一大批项目,借此不断拓展茶园多种功能,增加茶叶生态产品与服务供给,增进茶叶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业态深度融合,助推茶产业升级。

整合名茶资源 打造品牌集群为打响“觉农翠茗”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上虞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文化助力、全民共享”的原则,建立上虞区茶叶品牌管理服务中心,形成政府牵头、服务中心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并对茶叶“商标使用、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产品包装、指导价格、品牌宣传”六方面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公用品牌运作规范,保持品牌美誉度,增强茶行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与此同时,为提高“觉农翠茗”的社会影响,上虞区茶界人士积极策划开展系列茶事活动,打造上虞茶叶对外宣传的窗口。发起建立上虞区茶叶产业协会、上虞区茶文化促进会等行业组织,大力挖掘上虞茶文化,以虞南“大花园、大景区”建设为契机,鼓励企业参与茶文化、茶叶农旅融合等项目建设,推进茶叶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业态深度融合,实现知名度美誉度齐增。

以质量促声誉,以声誉强品牌。如今,觉农翠茗的品牌管理和营销模式正逐渐规范化,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上虞茶叶产业融合提质,提高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正逐步实现产业兴旺、茶农增收的目标。

来源:茗边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平淡多天真

《楞严》经文中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玉山老人曾用此句为米友仁《云山图》题跋,并曰:由是则知画工以毫端三昧写出自己江山耳。心生法生,境由心起。诗画如此,茶亦如此。一切艺所现之境,皆为「妙明心中之物」。

茶境之妙,贵在于淡,淡出于水而又入水。「大雅平淡,关乎神明,非名心薄而世味浅者,终莫能近焉,谈何容易?」因此,深得淡味之至者少之又少。

常人吃茶,常以嗅香之绚烂、回甘之迅捷,以判茶品高下。然茶味之真,在淡与不淡间,极味之致,可以无所不能,而淡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所可强入。

得幸少时生长于江南虞山,此为长江源头至东海的最后一屏障,在此明代虞山琴派的美学主张「清微淡远、博大平和」,王翚所倡虞山画派「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这样的精神气度,乃是虞山的地理气质养成。

清淡,清者,清高绝俗;淡者,平淡随俗。以似乎并不惊世骇俗的平淡外貌,寓遗世独立的风采心志,正是这一种文化的基本要求。江南人的含蓄在此把简约的平淡之味无限的向着深远的审美思想延续开来。

又茶味妙境与书画同源同品,古人品味,质任自然,是之为淡。而往往好茶淡若如「水」,若判其为「寡淡」,实为大错。入口虽淡,其韵幽远绵长,实非平淡,绚烂之极。这完全合乎了虞山审美的「清微淡远」之意。

茶类众多,其中最喜,一单丛,二白茶。前者工艺之极,后者古淡天然。董其昌言:「诗文书画,少而工,老而淡,淡胜工,不工亦何能谈淡」。单丛之法,在于工艺多变,工变,香亦变,俗品善重工,高香扑鼻,入口寡而无味,然极至之茶,初嗅不显香,啜饮一二,满口留香,喉韵微妙,其淡中之滋味,精彩纷呈。白茶制法至简,其味却平淡趣高,文人重山水,于山静水动间,看出了阴阳的变化,白茶恰恰于这一方天地间,生长出了纯粹的山水「造化」。

文人品味中,山有山意,水有水情,一花一木,一草一石,各有意蕴,连缀成文。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古人寄情于山水间,说到底,是寄情于天地一盏茗。

而又古人烹茶,天水为上,地水次之。天水即雨、雪、露,地水为山泉、江水、井水等。文人雅趣使然,故烹水煮茶寻常之事,亦变得风流雅韵。其中古人多喜用雪煮茶。雪冰清玉洁,代表了文人的洁身自好;茶清淡,像极了谦谦君子之风。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为半天河水是也。不受尘垢,幽人啜此,足以破寒。

飞雪有声,

惟落花间为雅;

清茶有味,

惟以雪烹为醇。

煮雪问茶,

虞山风雅!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