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梁河回龙茶图片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梁河葫芦丝文化旅游节·斗茶大赛 听葫芦丝之音 品回龙之茶香

在梁河县葫芦丝文化旅游节盛大举办之际,首届回龙茶香斗茶大赛于8月6日、7日成功举办,爱茶的梁河人,以斗为契,以茶会友。此次比赛共计39个茶叶企业及茶叶制作爱好者参加,共计送样102个,特邀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德宏州茶叶技术推广站7名专家老师担任此次大赛评审,县委书记龚翠莲、县长何胜富、县政协主席李继鸿、副县长彭海峰出席了本次斗茶大赛。

比赛现场,茶香四溢。本着标准、公开、公平和透明评分原则,采取盲审方式,参赛茶样现场拆封,不记名,统一以随机编号代替,各环节都由不同工作人员负责。评审用犀利的眼神、灵敏的嗅觉、敏锐的舌尖,将梁河茶叶的外形、滋味、汤色、叶底、香气,一个不落的看透、闻透、尝透。

参展茶叶分为6组,每一类茶叶的评比都是优中选优,尤其普洱生茶组,不仅参赛产品数量多,优质茶也多,竞争激烈,整体质量差距小,难分伯仲。经过激烈的角逐,“斗茶”大赛最终评选出了每组茶的金、银、铜三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几款茶在此次比赛中获得名次:

炒青绿茶组  

金奖寨王回龙绿茶梁河县寨王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银奖坡头岭回龙绿茶梁河县回龙寨坡头岭茶叶专业合作社

铜奖运河山绿茶梁河县声象茶叶专业合作社

普洱熟茶组

金奖龙饼梁河县贵龙茶业有限公司

银奖野生古树熟茶梁河县圆合茶厂

铜奖运河山熟茶梁河县声象茶叶专业合作社

野生红茶组

金奖野生红茶梁河县海生茶叶专业合作社

银奖古树红茶梁河县盛荣生态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

铜奖芳丽野生红茶梁河县芳丽茶叶加工厂

普洱生茶组

金奖梁遇云南立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银奖横梁子古树生普梁河县平山横梁子刘国茶厂

铜奖古树茶王云南兆宗茶业有限公司

栽培红茶组

金奖茗轩红茶梁河芒东茶茗轩

银奖几壶春野放红梁河县毛峰茗曲茶业有限公司

铜奖金丝回龙红茶梁河县兆发茶厂

白茶组

金奖周周私房白茶梁河县小厂乡友义村大塘子

银奖月光白梁河县贵龙茶业有限公司

铜奖特级一叶梁河县兆发茶厂

赛后,召开了斗茶大赛座谈会,几位评审专家根据目前参赛的茶样做出了点评,将梁河茶叶的优点和短板详细的向茶企、茶叶制作爱好者一一传达。县政协主席李继鸿强调,近年来,梁河县坚持把茶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振兴产业,着力增强茶产业发展“牵引力”“内生力”“续航力”,梁河茶企业要拧成一根绳,提升品牌竞争力,持续擦亮“梁河回龙茶”金字招牌。

此次回龙茶香斗茶大赛旨在让梁河茶农增强品牌意识,鼓励优秀制茶人继续努力提升茶叶制作水平,不断提升梁河茶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梁河茶产业提质增效和实现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三茶高质量发展,为梁河茶产业做出积极努力和贡献。

图片:杨智梅

文稿:冯晨光

来源:梁河县农业农村局,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腾冲封姓两代茶人的故事

本文节选自《普洱》2021第7期

作者 | 杨凯

腾冲是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它位于云南省的西部,再向西,则是现属缅甸的野人山,或叫茶山。

腾冲有多座活火山、大量温泉热海、湿地、地质层理、文化小镇、国军墓园等等令人赞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图片

腾冲也产茶,早在元代,这一带就有茶叶贸易存在。李京在《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提到的:“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

这里的金齿百夷就是腾冲、德宏州的少数民族。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那本著名的《徐霞客游记》中也说,滇滩关外,“茶山野人时以茶、蜡、黑鱼、红藤、飞松五种入关易盐、布”。

清代,腾冲境内只有南部的蒲川产茶,为小叶种茶,产量有限。那时腾冲人大多饮用滇滩关、铜壁关等八关之外的缅甸大山茶和边境的南坎茶。竹筒茶(或酸茶)也很流行。这与徐霞客所记相吻合。

1912年,当地有个叫封镇国(字佩藩)的人,因为率领腾冲的民团,参与清政府镇压盈江、腾冲、缅甸茶山一带少数民族的动乱,以军功被授予蓝翎都司的官衔,也就是正四品武官,在滇西一带很有影响力。民国肇始,由于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威望,被委任为小猛统(今永德)巡检官。

他看到双江、云县、凤庆、永德等地大叶种茶叶种植给当地居民带来福利,就到勐库一带购买茶种,运回腾冲家乡窜龙村(又名攒龙村)试种。随后,他离职回乡,此时,他种下的茶子已“茶苗芊芊”,试种大获成功。

到1921年封镇国去世时,封家的茶园已年产茶50余担(约6千市斤),“开辟利源,家给食足”,封家人可以靠茶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了。这是腾冲大叶种茶叶之始。

景颇姑娘喜摘春茶

对此,腾冲人,原民国总理李根源先生称其德媲鸿渐(陆羽),并写诗赞道:

攒龙村

群峰叠翠拥攒龙,茶树青青绣谷中。

采得芽尖八十石,巡司播种已收功。

镇国去世后,曾担任过北洋议员,昆明市政公所会办(相当于市长)的腾冲县长刘楚湘在墓志中写道:

生民所资,饮食教诲。人嗜茶饮,芳香轻快。

陆羽博物,著经唐代。中土名产,舶翰海外。

厚生裕民,利泽悦兑。腾冲艺茶,青青□□。

人思倡始,歌君遗惠。我铭幽宫,传之万岁。

封镇国去世那年,其子封维德(字少藩)17岁。中学毕业后封维德回到腾冲,先后担任区长、县政府秘书。为发展当地经济,1939年,封维德在腾冲成立茶叶生产合作社,组织当地村民“推广种植,以期增加产量,复兴农村。”

次年,他通过李根源联系了时任云南茶叶技术人员训练所教务主任,中国近代茶叶的开拓者陆溁,并写信,希望对方惠寄“中国茶叶公司茶叶合作社章则”和云南茶叶技术人员训练所之各种课本一份,以便学习推广。

随后,他参考安徽和凤庆的书籍,结合自家种茶和腾冲实际,在陆溁帮助下编写了《种茶浅说》一书,陆溁为此书欣然作序。

1940年底,陆溁结束了宜良的花茶制作和中茶公司《制茶法全书》的编写,来到腾冲。陆溁利用窜龙村的茶叶,制成红茶、乌龙茶、绿茶、白毫等茶,各界人士品尝后,大为赞许。

他们一致认为,腾冲有发展茶叶的潜力。陆溁发现:

一、腾冲地处边地,对外贸易进多出少,急需找到一种经济作物进行平衡;

二、腾冲各地,气候土壤适宜种茶,但对当地制茶工艺,他只讲是用极简单之锅炒土法,并未说明这种土法是现代磨锅茶式的炒青还是炒而复曝的晒青茶;

三、为支持政府禁烟,可以用茶叶作为农民禁烟的经济替代;

四、腾冲——八莫(缅甸城市)公路的修建,为腾冲茶借道缅甸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

为此,他提出一系列的设想,包括:培训学生,集资建立机械化、半机械化茶厂,去茶区添办茶种,自制堆肥、绿肥,茶树之间间种其他作物,兴办农村合作组织,同时用已经栽种成功的龙川茶试制绿茶、红茶、乌龙包种茶等,以探究腾冲茶究竟适合制作何种茶叶。

原民国代总理农商总长李根源先生为封镇国题写的墓赞

有了陆溁坐镇,封维德更有信心了。他请当地最有影响的官员李根源、刘楚湘出面,组织成立“腾越民众茶林业公司”,并创立茶林学校。李根源、刘楚湘、封维德率先认股,聘请吉如膏为总务主任,陆溁负责技术。

他们从凤庆、双江采购茶籽205驮,运到腾冲,划定茶区,播种育苗,成活数百万株。同时,利用本地已有的茶树资源,制作了适合缅甸、新加坡销售的白毛猴茶、白毫红茶、橙色白毫等高档茶,运销缅甸、南洋。

但是,第二年的春天,日寇攻陷腾冲,人民涂炭,学校被占领,公司也被扼杀在襁褓中。李根源(印泉)、陆溁(澄溪)、刘楚湘(梦泽)以及封维德等人的茶叶兴边、茶叶救国之梦也被中断了。

县长跑了。刘楚湘、封维德、陆溁他们随县里的抗日民众逃到腾冲县北部的界头,和日军打起了游击。不久,封维德接到命令,代理现属德宏州的梁河设置局局长(相当于县长)。

在梁河,他一边为抗战部队筹措粮草,一边写每月的敌情通报,还成立了两个小型的实验性茶叶种植场,从家乡窜龙驮来18驮茶种,在梁河县的回龙寨种植,建立起回龙的第一个茶园,成活茶苗一万六千余株。也就是说,现在小有名气的回龙茶,是封维德从腾冲引种的。

封维德颁布了《梁河设治局为禁绝鸦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

封维德颁布了《梁河设治局为禁绝鸦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

抗战胜利后,腾冲县恢复了“腾越民众茶林业公司”,他们以每月10万金元卷,每年100箩谷子的待遇,把正在重庆复旦大学茶学系教书的陆溁一家又吸引回了腾冲,此时,封维德仍是公司股东。

1954~1955年,封维德担任保山专区建设科负责人,主要负责农业、水利等工作。当然,可以为国家换钢材、换机器、换气油、换康拜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急需的茶叶,是他工作的重点。

他在保山专区所管辖的各县,包括保山县(辖今施甸县)、腾冲县、昌宁县、泸水县、龙陵县以及下辖的德宏自治区的各县开设茶业辅导员训练班,茶农训练班,大力推广茶叶种植。从1955年保山专区参与茶叶培训会人数,可看出当时各县的种茶规模。

1955年,封维德主持编写的茶叶培训材料

此时的新茶园,着力于推广等高带状茶园建设,茶园周边,打埂、挖沟、种龙舌兰、修防火墙;技术方面,着力于推广不平锅;设备方面,着力发展木制揉茶机和水力揉茶机。

封维德既是领导,也是主要授课教员。他们研究出一系列向文化水平不高,祖辈以打猎、种植为生的农民和少数民族群众宣讲茶叶的窍门。农民不愿种茶,就带他们做算术,算一亩茶的价值比种苞谷高多少,能换回多少钢材;

农民记不住种茶的方法,他们就把它编成流行歌曲,用唱歌的方法,使辅导员们在头脑中对茶叶技术和知识形成机械记忆,以使他们记得更牢,理解更深。潜移默化,将茶叶技术和理念牢记于心。

封维德编写的种茶技术歌,歌中专门提到等高种植这种新式的栽培技术

1956年,保山专区撤销,封维德随保山的机构一起并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原德宏泰族景颇族自治区),在政协农业水利委员会工作,1958年去世。

必须承认,封家两代人和他们请来的专家陆溁,对保山市和德宏州茶叶产业的初创,居功至伟,培养了很多茶农,也给后代留下了很多参天的茶树,泽被后人。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保山的茶叶种植在杨善洲老书记的带领下,发展迅速,昌宁县最为突出。在老书记退休后坚持造林的施甸县大亮山林场,也留下了很多生态良好的野放茶树。

回到腾冲,现在的腾冲,既有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古茶,也有适制红茶、普洱茶的大叶种古树茶、茶园茶,还有本地特产绿茶——磨锅茶,此外还有引进的高山乌龙茶,遮荫种植的抹茶……。

当年封镇国种植的茶苗,已长成参天大树,陆溁试制过的产品,也都全面量产,民国以来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全面开花结果,造福乡人。

* 昆明晓德书号、懋勤轩等机构为本书提供大量背景资料,在此深表感谢。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记茶叶特聘农技员、德宏大厂乡声象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声象

每年春夏秋时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茶山上都会呈现一片丰收的繁忙景象。此时,在梁河县大厂乡茶园里,会时常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时而走进茶园,指导茶农做好茶叶的分级采摘;时而传授茶园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知识;时而拿出修剪刀,指导茶农做好茶树科学合理修剪及茶园生产管理……他叫何声象,是梁河县202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项目的特聘茶叶农技员,也是大厂乡声象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何声象,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69年,自1986年至今从事茶叶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已近38年。30余年来,他通过不断学习、积累、总结专业知识,成为带领当地茶农致富的“领头雁”“茶专家”。

青葱年华走上创业之路

何声象对于他从业30余年的一路历程记忆犹新。他于1986年进入勐科村集体联营茶场开始从事茶叶种植管理和生产加工,到1995年离职开始从事茶叶销售,在市场摸爬滚打的十年,让他认识到只有茶叶质量稳定、优质,才能得到市场青睐。2005年,他通过竞标承包下了大厂乡赵老地村委会茶叶加工厂。经历了创业初期茶叶品质不稳定、茶叶市场状况不佳的困境,何声象经过充分市场调研并多次与赵老地村委会、村民小组长和250多户茶农商讨,最终确定了主打梁河回龙茶产品,采取分级采摘收购、优质优价、保底定价、分期付款等方式,最终走出困境,让茶叶质价双升,茶农收益、种管茶叶的积极性及生产管理水平等都得到提升。

初心不改成为致富带头人

近20年来,何声象一直坚持承包赵老地村茶叶加工厂,带领茶农们切实增收,得到了赵老地村干部、群众的信赖。他还在2014年牵头注册组建了大厂乡声象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社员51户、茶地300多亩,收购鲜叶辐射周边农户200多户、1000余亩茶地,茶厂年生产毛茶约40吨,年产值约120万元;加工生产的产品主要有回龙绿茶、红茶、白茶、普洱茶等,主要销售到德宏及昆明、广东、湖南等地区。现在茶厂、合作社都已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和包装,何声象的事业及赵老地村的茶产业发展已基本步入了正轨。

一路走来的从业历程,让何声象认识到干茶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鲜叶质量的优劣和制茶技术水准,所以他一直不断学习、积累、总结专业知识,做大做强茶产业,更好地带领茶农致富,30多年来,他积极参加州、县内外组织的各类茶叶技术培训和茶叶技能大赛。同时,何声象还积极邀请州、县茶叶技术专家,到赵老地村对茶农进行茶叶技术培训,到目前已累计组织开设培训班17期、培训茶农1100多人次,切实有效提升了茶农科学管理茶园的水平,让优质茶的比例不断提高,茶农的收入也不断增加。

何声象感慨地说:“这些年的学习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茶叶专业知识,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茶友,开阔了眼界。最关键的是,我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带领更多群众增收。”

履职尽责当好特聘农技员

在梁河县202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中,通过梁河县农业农村局公开遴选,何声象被选聘为特聘茶叶农技员。多一份职责就多一份担当,受聘后,何声象认真履行职责,坚持按月、按季、按节令深入茶区的田间地头,开展茶农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深得茶农认可,取得了良好成效。据统计,何声象1年开展服务指导64个工作日,现场指导服务110多次,超过了计划目标的数量。指导服务内容包括:茶园封园管理、鲜叶分级采摘、茶园修剪、茶园病虫害及粘虫板使用技术等,通过现场手把手、面对面、心贴心的指导,提高了茶农科学管理茶园水平,增加了茶农收入,实实在在达到了预期效果。

图片

来源:云南网德宏州农业农村局,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