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有关茶叶的论文

找到约213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茶叶为“万病之药”?查证过吗?不要再自欺欺人和误人子弟了!

本文作者:陆鹏LuPeng,Ph.D.东京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研究科应用生命化学专业博士后

最近,我在豆瓣读书上看到了一本评分高达8.0分的书,是由浙江大学茶学系王岳飞教授和徐平老师编写的《茶文化与茶健康》。该书于2014年1月首次出版,经过修订后又在2017年9月出版了第二版。从大家的留言可以看出该书在饮茶爱好者中的评价非常不错[1]。

茶叶为“万病之药”?查证过吗?

我本人也十分喜欢王岳飞教授有关茶学概论的大学网络公开课[2]。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关于茶叶相关的生化知识。王岳飞教授也是我本人十分尊敬的一位教授,他在园艺学领域的研究颇有价值。但是,当我看完《茶文化与茶健康(第二版)》的第五、六、七章之后,我觉得其中有一些地方与我自身的想法不太一样。因此,我想借此机会谈一下我自己的浅见。

《茶文化与茶健康(第二版)》的第五、六、七章的标题分别为“茶食品与保健品”、“茶为‘万病之药’”、“茶保健九大功效”。主要内容为介绍茶叶的保健效果。行文方式对读者来说十分亲切,使人有非常良好的阅读体验。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通篇阅读之后,所有的关键论证部分都没有标注明确的信源,这大大降低了文中论点的可信程度。读者如果想要查证其观点的正确性也变得十分困难。其中有一些论述也有待商榷。下面我们就第六章“茶为‘万病之药’”为例(《茶文化与茶健康》第二版,第54页),做一个详细的剖析,也希望大家在听完我的浅见后能自己思索一下。

万病之药查证信源

王岳飞教授在第六章开篇说:“茶为什么可以叫做‘万病之药’?大家知道如果一个药是‘万病之药’,如果我说我这个药能够治百病,那一定是狗皮膏药、假药,对不对?你这个药什么都能治那肯定谁都不信,但‘茶为万病之药’这句话绝对正确。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先来了解一下‘茶为万病之药’这句话的历史回顾,然后再了解“茶为万病之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我的观点是:任何药物对某种疾病是否有效,最直接简单的科学证据就是去看权威期刊发表的临床医学论文。就算没有临床研究,至少也得引用经过科学界同行审评后发表的学术论文来进行论证。某项药物的有效性,只能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们对它的情感都是过于主观和片面的。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茶为‘万病之药’”的论证。

【原文1】:

茶叶在我国最早作为药物使用,以前把茶叶叫茶药。最早的药理功效的记载是在《神农本草》里面茶的起源部分。这里面说神农“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到了汉代就把它当成长生不老的仙药。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有关于茶的评论“茶治脓血甚效”。名医华佗也讲了一句“苦茶久食益思意”,就是说茶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唐代陆羽在《茶经》里也记载了很多茶的功效。所以在唐朝以前的人就认识到茶的功效不少,不仅可以让我们提神、明目、有力气、精神愉快,还可以减肥、增强思维的敏锐度等。那么宋代以后,关于茶功效的记载就更加深入了。像苏东坡的《茶说》、吴淑的《茶赋》、顾元庆的《茶谱》,包括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面都描写到茶的功效。

【查证1】:

已经有农业考古学者指出,《神农本草》里根本没有真正记载过神农“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语句[3],[4],[5],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关注的重点。

我认为这一段文字有以下两点主要问题:

1,企图在古文中寻找答案;

2,树立无关权威。

咱们先讨论第一个。文中引用了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一句“茶治脓血甚效”;华佗的一句“苦茶久食益思意”;陆羽的《茶经》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等。这些文献的记载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中国的古代并没有科学思维,一般是基于个例的主观推测。古代医书中的记载本身就需要通过现代科学来验证。仅仅因为茶叶的功效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就得出它确有这些功效的结论,这样的论证并不可取。

至于第二点,如果引用张仲景、华佗、陆羽、李时珍等古人的理由是他们与医学相关的话,那么引用苏东坡、吴淑、顾元庆等文人的作品就不太能够理解了。就算是一位科学家,不管他的名气有多大,在他擅长的领域之外,都有可能犯常识性的错误。古代的这些文人虽然名气很大,但是都是与医学不相干的名人。如此树立无关权威,似乎透露着这么一个信息:让大家认为古代名人们都说喝茶有这些功效了,你还不信吗?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文人也只是文采好,对茶叶的功效怕是没有什么研究,文人的记载并不能证明茶叶就一定具有那些功效。

【原文2】:

茶的功效在《本草纲目》里面有记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会引起身体很多问题。那么像日本种茶的鼻祖——荣西,“茶禅一味”是他提出来的。他在《吃茶养生记》里面讲到“茶者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也”。他觉得茶能够养生,能够延长我们的寿命。茶刚开始传到欧洲去时,它不是放在食品店、茶叶店里卖的。它是放到药房里卖的,它是作为一种药去卖的。

【查证2】:

这段论证原文比较散,我按顺序依次发表一下我的浅见:

1,本草纲目的例子,我的理解是,“火”会引起身体很多问题,茶叶能降火,所以茶有很多功效,是“万病之药”。上火是一个我们经常听到的比较神秘且不能被定量的一个概念。为此我去查了一下中医对于火的描述。根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学基础》关于热(火)邪的记载:凡致病具有燔灼、炎上、急迫基本特性的外邪,称为热(火)邪。热邪,又称温邪、温热之邪。热之极则为火。温、热、火邪三者仅程度不同,没有本质区别。然而热(火)邪只是中医学中致病“六淫”中的“一淫”。“六淫”中其他的致病因素还包括“风邪”、“寒邪”、“暑邪”、“湿邪”和“燥邪”[6]。茶叶能不能降火我不知道,不过就算能降火,那么茶叶是否也能治疗其余“五淫”引起的疾病呢?

2,日本荣西法师的例子也涉及树立无关权威。我们知道,哪怕是在当代,医学知识的更新换代都是非常快的。一名老医学专家的个人观点如果没有经得住同行审评,也是不能被科学界所认可的。日本荣西法师虽然有名,但是他个人对茶叶能够延长寿命的观点,也仅仅只是他个人的观点。并不能因为他有名,就用他说的话来论证茶叶能够延长人们寿命。

3,欧洲人把茶叶当药的例子。我不否认茶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不能证明茶叶是“万病之药”,这过于夸大茶叶的功效。

【原文3】: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再次出现了研究茶的高潮,因为日本科学家最早揭示了茶里面的茶多酚能够抑制人体的癌细胞活性。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研究茶的科学家越来越多了。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林乾良教授总结了很多的文献,把茶的传统功效归结为让人少睡、安神、明目等24项。从这些总结来看,茶真的可以预防治疗很多的疾病,这句话“茶为万病之药”应该是非常正确的。

【查证3】:

这段话其实已经不证自明了。林乾良教授总结了24项茶叶功效。我认为与其称“‘茶为万病之药’应该是非常正确的”,这24项就包含了人类所有的疾病了吗?我实在无法理解怎么就“非常正确”了,不如展开介绍林乾良教授总结的24项有限功效

【原文4】:

现代医学又证明了整个论断,像我们现在中外营养学家评的“十大健康长寿食品”、像中国的《大众医学》2003年评了一个“十大健康食品”里面都有茶叶。美国的《时代周刊》和《时代》杂志都把茶作为最好的抗氧化食品或者营养食品去推荐。德国的《焦点》杂志把茶列为十大健康长寿食品。而且绿茶有神奇的功效,它能够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前列腺癌、能够减肥、能够燃烧脂肪。茶的这些功效在其他中外文献中都有论及。现在全世界对茶与健康关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科学家在研究茶跟健康的关系,从1985年到今天世界上有茶与健康关系的文献数量越来越多。1985年只要三五篇,到2005年就有500多篇,现在有1000多篇。这表明全世界科学家都在关注茶的健康作用。

【查证4】:

这一段开头虽然说了“现代医学又证明了整个论断”。但是下文的例子中没有一个是现代医学的相关的。中国的《大众医学》,美国的《时代周刊》和《时代》以及德国的《焦点》都不是科学界广泛认可的现代医学领域权威期刊。而且就算这些杂志的报道是可信的,他们也仅仅刊登了茶叶的有限功效,而并不是把茶叶报道为“万病之药”。比如:美国的《时代周刊》和《时代》报道了绿茶的抗氧化功效。德国的《焦点》杂志报道了长寿。《大众医学》2003年评了一个“十大健康食品”里面都有茶叶”就更有意思了。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当年同样被评为“十大健康食品”的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牛奶、酸奶;海鱼;番茄;黑木耳、松蘑等菌菇类;胡萝卜;荞麦(燕麦);禽蛋蛋白[7]都能被称为“万病之药”了?

原文段落最后提到了研究茶叶的论文越来越多,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意识到,随着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大部分研究领域的论文都会只增不减,研究茶叶的论文多了,并不代表茶叶就是“万病之药”。茶叶的功效是一个客观实在。有什么效果就是什么效果,这与发表论文的数量有什么关系呢?

【原文5】:

第二方面我们要了解一下茶为什么可以叫做“万病之药”。它的功效成分很多,茶里面有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对人体的身体功能有很多的好处,所以有人把茶树叫做合成珍稀化合物的天然工厂。这个茶树长成以后,你把叶片采下来以后,可以作为一个药物去使用。有人甚至把茶里面的茶多酚叫做“第七营养素”。我们知道食品有六大营养素,现在有人把茶多酚提高到这个高度了,表示茶的功效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非常大。现代医学有一个学说叫做“自由基病因学”,它可以解释“茶为万病之药”的说法。

【查证5】:

“有人把茶树叫做合成珍稀化合物的天然工厂”,“有人甚至把茶里面的茶多酚叫做‘第七营养素’”。如果王教授是写散文,我没意见。但如果是严肃的论证,这种“有人”实在太不严肃了,你至少应该告诉我们到底是什么人吧?否则我们如何知道这个“人”是不是某个茶叶厂的厂长呢?某人有比较新颖的观点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不管是谁提出的科学观点,都必须经过科学界的同行审评才能被广泛认可。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某一个国际权威机构和国家级组织把茶树叫做合成珍惜化合物的天然工厂,也没有把茶里面的茶多酚叫做“第七营养素”。这怕只是“某人”的一厢情愿。

自由基病因学也检索不到,所有的词条均来自于王岳飞教授本人。因此,自由基病因学也并不是广泛认可的一个理论。只怕是故意创造听上去高大上的词汇提升所谓的可信度。

科学精神证据为王

其实这本书的第五、六、七章充斥着大量类似的论述。时间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写在最后,我觉得科普文不能因为读者是小白,就丢失了科学精神和论证的逻辑。作为科研工作者所创作的科普文更应该摆事实讲证据,否则不仅起不到科普的效果,反而愚弄了大众,岂不贻笑大方。

参考信源:

[1]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08052/

[2]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0901ZJU181-1206695831

[3]林乾良.神农得茶之说不可信[J].中国茶叶,2013,35(06):37-38.

[4]陈椽.《“神农得茶解毒”考评》读后反思[J].农业考古,1994(04):187-189.

[5]周树斌.“神农得茶解毒”考评[J].农业考古,1991(02):196-200.

[6]谢宁.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第四版),2016,p190

[7]http://unn.peopledaily.com.cn/GB/14739/22118/2216932.html

国内外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比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额逐年增长,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热点话题。尤其是近几年出口茶叶中出现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3年第5期)刊发了贺强,陈丹,杨曦等作者发表的《国内外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比对分析》论文。

论文简单阐述了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拟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明确它们的区别,以供我国今后修订和制定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时参考,同时为合理使用农药、保障茶叶出口质量安全,进而有效减少茶叶国际贸易争端提供参考依据。

未来我国需要考虑茶树中农药的实际使用情况,进一步完善茶叶质量安全相关标准体系,使其与国际相关标准接轨,以提高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对打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企业技术水平创新,提升茶叶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2022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系统整理了我国茶叶进出口情况,本文不再展开分析,文末可免费申领。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MRL)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MRL) 主要是指农药在农产品、食品、饲料中的法定允许残留浓度的最高值,是判断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同时,农药 MRL 标准作为一种非关税措施,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技术贸易措施,用于保护本国农业产业安全。

我国关于农药 MRL 标准为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该标准于2005年首次颁布实施,后经过多次修订,目前最新版为GB 2763-2021。现有关现行GB2763与国外农药 MRL 标准对比分析较少,有关农药MRL标准对茶叶出口贸易影响的相关研究也较少。

国内外茶叶中农药 MRL 标准现状

01

我国茶叶中农药 MRL 标准现状

我国现行的GB 2763-2021 规定了茶叶中106项农药 MRL,其中正式限量79项,临时限量27项。2022年11月11日,补充发布GB 2763.1-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 2,4-滴丁酸钠盐等112 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作为对GB 2763-2021 的第1次补充和完善,该标准新规定了4种农药在我国茶叶中的 MRL 值,因此,我国对茶叶中农药MRL的规定累计达到110项。

截至2023年6月,在茶树上登记使用的主要农药有效成分有70种(见表2),其中,仅有46种在GB 2763-2021中有限量要求或者纳入豁免清单,其他登记农药均未作限量要求。与GB 2763-2019相比GB 2763-2021中新增了42种农药,相应增加了42项农药 MRL 指标,这些农药多为高毒性,一般MRL值以0.05mg/kg或0.1 mg/kg 要求。

截至目前,在我国现行标准对110项茶叶农药 MRL 规定中 ,茶树禁用农药达到30种,这些农药的 MRL 值较低;有53种农药的 MRL 值在0.05mg/kg及以下,部分农药 MRL 值与相应检测方法定量限相近,这进一步表明我国对茶叶的农药残留监管变得更加严格。

02

CAC茶叶中农药 MRL 标准现状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共同成立,主要以保障消费者健康和食品贸易公平为宗旨,其颁布的国际食品法典(International Foods Association)作为国际标准被普遍采用。据统计,CAC 制定的与茶叶农药 MRL 有关的指标有30项。

与 CAC 相比,我国现有24种农药与 CAC 均有残留限量要求,分别占我国和 CAC 茶叶中农药 MRL 指标总数的21.8%和80%;有86种农药在我国有限量要求而CAC没有;有6种农药(啶酰菌胺、环溴虫酰胺、炔螨特、唑螨酯、氟苯虫酰胺和螺螨甲酯)在 CAC 有限量要求而我国没有。其中,我国对虫螨腈、吡虫啉、三氯杀螨醇、噻嗪酮、噻虫嗪、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联苯菊酯、 杀扑磷等8种农药的 MRL 规定比 CAC 要严格;氯菊酯、氟虫脲、硫丹等9种农药的 MRL 标准与 CAC 相同;另外,唑虫酰胺、吡唑醚菌酯、溴氰菊酯等7种农药的 MRL 标准较 CAC 宽松。

03

欧盟茶叶中农药 MRL 标准现状

欧盟是全球对茶叶农药 MRL 要求较严格的地区之一。2000年开始,欧盟有关茶叶的法规频繁发布和调整,更新或修改的周期一般为1~2个月。2014年初,欧盟委员会发布了《食品和植物或动物源饲料中农药最大残留量限量》。2021年1月,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建议将茶叶等153种农产品中草甘膦的 MRL 标准从0.1~50mg/kg 降至定量限0.05mg/kg,同年11月,决定不再继续批准农药活性物质茆虫威,并计划下一步将调整茆虫威的 MRL值。

截至2023年7月,欧盟涉及茶叶的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共有511项。欧盟对未规定的农药按照“一律限量”(0.01mg/kg 或检测方法的定量限) 执行。

与欧盟相比, 我国现有71种农药与欧盟均有残留限量要求, 分别占我国和欧盟茶叶中农药 MRL 指标总数的64.5%和13.9%。其中,我国对草甘膦、虫螨腈等18种农药的限量要求严于欧盟, 如三氯杀螨醇的限量标准相差2000倍;毒死蜱、甲胺磷等15种农药的限量值相同。近年来我国尚未制定输欧茶叶中蒽醌、杀螨特等农药的残留限量标准。

04

美国茶叶中农药 MRL 标准现状

美国 MRL 标准主要由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负责制定,该部门决定从2002年起每隔15年对新注册的农药的残留进行1次重新评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针对食品和饲料中不可避免的农药残留在《符合性政策指南》(CPG sec.575.100)中作出规定。截至2023年7月,美国对茶叶中44种农药进行了限量要求,其他农药则规定不得检出。

与美国相比,我国与美国都有限量要求的农药有19种,分别占我国和美国茶叶中农药 MRL 指标总数的17.3%和43.2%。其中,我国对茶叶中灭螨醌、啶虫脒、三氯杀螨醇等12种农药的限量要求严于美国, 如三氯杀螨醇的限量标准差异达5000倍;草甘膦、乙螨唑、噻螨酮、氯菊酯限量值相同;喹螨醚、甲氰菊酯、 唑虫酰胺限量要求比美国宽松。相比美国,我国尚未公布或制定其在茶叶中限量标准的农药有唑螨酯、 肟菌酯、 炔螨特等25种。

05

日本茶叶中农药 MRL 标准现状

2003年,日本修改《食品卫生法》, 拟建立食品中农药的肯定列表制度, 规定化学药物在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量限制。2006年,日本正式实施《食品中残留农药肯定列表制度》,对全部食品中所有的农业化学品(包括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等)进行管理。肯定列表制度涉及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等农业化学品800余种, 制定了5万余项 MRL 指标。截至2023年7月,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涉及茶叶的限量条款多达235项,是我国限量数的2.14倍,未规定 MRL 值的农药均按照0.01mg/kg的“一律标准” 执行。

与日本相比,我国与日本都有限量要求的农药有60种,分别占我国和日本茶叶中农药 MRL 指标总数的54.5%和25.5%。其中,我国乙酰甲胺磷、灭螨醌、啶虫脒、三氯杀螨醇等33种农药的限量要求严于日本,如灭螨醌的限量标准差异达4000倍;莠去津、百菌清、滴滴涕等14种农药的限量值相同,另有灭草松、联苯菊酯等 13种农药的限量要求比日本宽松。相比日本,我国尚未公布或制定其在茶叶中限量标准的农药有175种。

06

摩洛哥茶叶中农药 MRL标准现状

2015年,摩洛哥颁布了《摩洛哥农业和海洋渔业部部长及卫生部部长第156-14号关于农业产品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法令》,该法令以 CAC 的 MRL 标准为基础,规定了农药残留在初级产品和食品中所准许的最大限量,且规定其他未列入的农药 MRL 不得超过0.01mg/kg 限量。摩洛哥自2019年起开始执行最新的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同年7月初再度发布补充公告,将新标准执行时间调整为10月1日,通告中涉及60项农药残留项目, 特别提到未在通告内的农药 MRL 将执行0.01mg/kg的最大限量或最低检测限(LOD)。

与摩洛哥相比, 我国有56种农药与摩洛哥均有限量要求,分别占我国和摩洛哥茶叶中农药 MRL 指标总数的50.9%和93.3%。其中,我国草甘膦、虫螨腈、三氯杀螨醇等11种农药的限量要求严于摩洛哥,如三氯杀螨醇的限量标准差异达4000倍;百草枯、丙溴磷、特丁硫磷等15种农药的限量值相同;此外,有30种农药的限量要求比摩洛哥宽松。相比摩洛哥,我国尚未公布或制定其在茶叶中限量标准的农药有唑螨酯、氟苯虫酰胺、炔螨特和螺甲螨酯4种。

综上可以得出, 截至2023年7月,我国规定的茶叶中农药 MRL 指标数量比 CAC、 美国和摩洛哥都要多,但比欧盟和日本少。在限量值对比方面,欧盟有38种农药限量标准严于我国, 美国较我国严格的仅3种,CAC 较我国严格的有7种,摩洛哥有50%的农药 MRL 指标比我国更严格 ,25%的指标限量值与我国一致。尽管美国对进口茶叶的农药残留量要求较低,但其规定没有设定限量要求的农药不得检出,总体上比我国的农药 MRL 值要严格。此外,未纳入检测范围的农药,欧盟、日本、摩洛哥均要求采用 “一律标准”,这使得我国与其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差距进一步拉大。总之,我国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甚至部分指标严于国际标准,但与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差距。

应对茶叶农药残留技术壁垒的对策建议

01

完善茶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虽然我国规定了茶叶中110项农药 MRL,但草铵膦、特丁硫磷、氯噻啉等部分农药的检测方法还暂未列出;且部分农药(如啶虫脒、多菌灵等)参照了水果、蔬菜的检测方法测定,方法适应性不强;还有部分农药(如百草枯、草甘膦等)检测参照的是行业标准方法,标准强制性有所弱化。因此,建议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体系。

02

积极参与 CAC 标准制定

在 CAC 标准制定方面, 我国应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积极参与 CAC 标准的制定是我国在全球茶叶贸易和食品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之一。通过深入研究、 跟踪动态、 培养技术队伍和积极参与活动, 我国可以更好地参与和影响国际食品标准的制定, 保护我国的茶叶贸易利益和消费者权益。

03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是保障茶叶质量符合出口要求的重要措施。由于各国对茶叶中农药 MRL 的规定存在差异,可以选择无规定或标准较宽松、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来使用,以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风险。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推广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结合绿色防控措施,可以降低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保证茶叶的质量安全, 确保茶叶出口的品质。

引用论文:贺强,陈丹,杨曦,等. 国内外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比对分析[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3(5):98-104.

作者简介

《国内外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比分析》论文由咸宁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湖北省桂花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贺强、陈丹、杨曦、姚春、马英杰、吴江等作者发表。

咸宁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于2019年2月份,由原咸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原市农业局、原市粮食局等4个部门所属6个事业单位的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组建。湖北省桂花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于2021年11月2日正式获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复,依托咸宁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筹建。

咸宁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主要职责是:承担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司法部门的农产品、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工业产(商)品及其他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任务和仲裁检验(定);依法开展计量器具检定、测试、校准和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检测工作;受托承担食品生产许可技术审评工作;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信息服务,为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知识培训、业务咨询服务;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编制、修订及其实验验证工作。

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分会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普洱,一片叶与一座城的复兴之路

  当第四纪冰川在地球上肆虐的时候,在无量山跌宕起伏的避难所里,群峰拥抱着丘陵河谷,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安抚着草木生灵。

  郁郁葱葱的被子植物听到了森林的赞歌,于是生出了许多快乐的枝丫,长出了柔美的绿叶,人类叫它们宽叶木兰。它们是被子植物之源,是山茶目、山茶科茶属及茶种的始祖。

  穿越了3540万年的时光,这些来自茫茫第三纪的宽叶木兰,在普洱市景谷盆地里以化石的姿态横空出世,启迪着人们将它与生长在普洱境内的众多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串联起来,使得普洱大地成了世界上唯一保存茶类植物垂直演变完整链条的地方,从古至今的茶树遗传生物链在这里得以充分留存和展示。

  千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们胼手胝足的开拓,这一片饱含着时间和大地深处悠远芳香的绿叶,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演绎中,终于与一片大地水乳交融——“普洱”,从此成了一片绿叶与一座城市共同的命名。

  

  图 | 王承吉

  曾经的辉煌与落寞

  这里自古就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名副其实的“九州”边缘。保存至今的清道光《普洱府志》和普洱府城图,真实地描绘了普洱府城的实况:府城坐北朝南,东连绵袍山,西至普洱山,北枕凤凰山,南面玉屏山。城围有三里三,气势不凡。城中车水马龙,商号林立,其间的众多会馆显赫一时,数得出来的就有:江西会馆、徽州会馆、两湖会馆、秦晋会馆、两广会馆、四川会馆、昆明会馆、玉溪会馆、石屏会馆、等数十家会馆。

  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客商普洱府聚散,单是西藏的马帮商队,每年就有数千人之多。普洱茶从周边的茶山运抵,从古六大茶山向这里聚集,加工,制作,交易。一队队马帮,驮着大包的普洱茶启程,热火朝天地吆喝着,走向各个方向的茶马古道,一直走向西藏、内地、京城的宫廷、东南亚、甚至漂洋过海,到达遥远的欧洲宫廷和贵族的餐桌上。

  “繁盛时期的普洱府城不仅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一个以一种奇妙的树叶——“普洱茶”,把众多的地域、民族、语言、文化、宗教奇妙地联系在一起的古典大城。

  

  以文化人,唤醒沉睡的叶芽

  由于历史原因,普洱茶在传承发展的时间连线上,产生了半个多世纪的断代。进入20世纪的90年代。为了弥合普洱茶历史断层留下的巨大缝隙,有学者开始对散落的历史素材和线索进行梳理。

  1992年,作为国际性学术刊物的中国《农业考古》第二期发表了一篇名为《云南普洱茶史与茶文化略考》的论文。论文在港台地区引起巨大轰动,中国香港《中国茶文化》、中国台湾《紫玉金砂》等媒体全文转载、连载报道宣传。几乎一夜之间,论文的作者,原云南思茅市文物管理所所长、研究员黄桂枢先生闻名港台、沿海地区,成为著名茶人。

  在这篇论文中,黄桂枢先生从普洱茶的种植和分布区域、普洱茶的特点和品种、普洱茶马古道的兴起与衰落、普洱茶与古诗曲、新中国成立后的普洱茶发展状况五个方面,首次系统、明确、完整的提出了“普洱茶文化”这个概念;首次全新梳理、整合了普洱茶文化发展历史;首次对普洱茶文化的范畴作了界定,包括茶马古道、古茶树、老茶庄茶号遗址、茶诗茶楹联等均属茶文化的承载物。

  这篇论文的发表可以看作是大陆学者对港台地区普洱茶文化推动的回应。两岸三地的普洱茶文化交流传播和互动,像一股暖流,对国内几近冰点的普洱茶市场起到了破冰的作用。这促使当时的地方政府决策者们认识到从文化层面上来了解和传播普洱茶的重要性,并为普洱茶的复兴找到了强有力的支撑点。

  1993年对当时的思茅地区的来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这一年的4月,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和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思茅成功举办。普洱茶紧闭的大门打开了,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为普洱茶发展献计献策。来自中国台湾的邓时海先生写了他第一篇有关普洱茶的论文《普洱茶越陈越香》,试图把普洱茶提升到艺术品饮的层面。海外茶人与国内茶人共同携手,普洱茶开始走向复兴的道路。

  2006年8月《普洱》杂志创刊,《普洱》杂志以弘扬普洱茶文化,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服务普洱茶人为主要目的。是一本参与性广泛的,公开发行的杂志,普洱茶专家学者、企业家、爱好者,包括国内、国际的各方面人士都参与共同办刊。《普洱》杂志的创办将为普洱茶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插上翅膀。沉寂了半个世纪后,普洱茶终于开始向世人释放出强大的魅力。

  

  以节庆为平台,撬动普洱茶产业发展

  从1993年起,普洱又开始为一片叫“茶”的叶子过节。之所以说“又开始”,是因为为茶叶举行庆典狂欢的仪式在古已有之,古老的景迈山上,布朗族每年一度的祭祀茶祖的仪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表明在普洱大地上,为茶举行狂欢仪式的历史源远流长。盘点一下延续至今的“中国普洱茶节”,可以清晰地看到普洱历届党委政府为促进普洱茶产业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付出的良苦用心。

  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堪称以节庆文化撬动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创举;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叶节,首次明确提出“弘扬普洱茶文化”的概念,标志着文化普洱的启航。此后的几届茶节分别在凸显原生文化的质朴;树立思茅普洱茶生产和集散地形象,建立茶叶交易市场挖掘、整理普洱茶文化内涵、培育特色文化、特色经济;茶与旅游首都牵手;奏响创意产业的序曲,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共创“天下普洱”等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为普洱茶文化及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以“百年贡茶回归普洱,盛世普洱再写春秋”为主题,全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为活动主题。在这届茶节上,百年贡茶回归成为最大亮点。本次百年贡茶回归普洱活动,经过主办方的深度挖掘,以创意产业的形式,将普洱贡茶文化整合成能吸引众多媒体聚焦的热点,尚未进京,便引得各界高度关注,成为大半个中国最热门的话题。”

  “百年贡茶回归普洱”活动,是在传统文化基因中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文化内涵,同时,引导先天的文化基因释放出巨大的市场能量,从而让普洱茶成为属于云南的、中国的乃至世界的伟大品牌。普洱,已经超越了地域本身、茶本身、或者茶文化本身,她成了中国的一个地域血统烙印的人文符号、一个产业品牌。并昭示着以创意产业带动多产业融合的强大合力效果已经显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三届中国过普洱茶节国际茶业大会·第八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第十三届中国普洱茶节在普洱的举办。国际茶叶委员会向普洱市颁授“世界茶源”牌匾,让普洱实至名归成了世界茶源之地。

  自开办至今,中国普洱茶节已经走过了二十七个春秋岁月,中国普洱茶节已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性、开放性、公益性的茶界盛会,为弘扬普洱茶文化,提升普洱茶的知名度与认知度,推进普洱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普洱茶节的兴起,带动了普洱茶的经济发展,实现了民族文化和茶产业、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和推动了普洱茶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普洱茶的文化内涵。“普洱茶”在中国普洱茶节的发展史中也散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图 | 李一波

  普洱,一种绿色发展方式

  经过艰苦卓绝得努力,一片绿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如今,普洱茶在普洱美了一方环境,兴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从一片茶叶,到一座城的命名,再到一种绿色发展方式,“普洱”的内涵不断的叠加和丰富。作为“世界茶源”,普洱市致力于把茶产业打造成大生态、大产业、大文化、大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自获批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以来,普洱不断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努力从“实验”走向“示范”。全市获有机认证企业数和证书数稳居全省第一,有机茶认证企业数和证书数居全国第一。在全省率先成立普洱茶企业诚信联盟和品牌企业联盟,普洱茶品牌多次荣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首,启动“百里普洱茶道”等大健康项目,建成4个AAAA级景区,接待国内游客数和旅游总入增幅连续5年居全省前列。

  徜徉在普洱大地上,现代生态大茶园漫山碧翠,与雨林相伴而生的古茶树生机盎然,独具特色的茶景、茶街、茶庄园,成为普洱自然底色、大地本色。

  如今,这片因茶而名扬四方的大地,茶的灵魂和气韵无所不在。茶已经融入普洱人的血液,融入人们的灵魂,茶是普洱的根,是普洱的魂,是普洱的生命,承载着普洱人民“大美和谐,天地人和”的信仰。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已成为普洱传承不息的靓丽名片。

  来源:普洱杂志

找到约206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