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银针森林在哪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福鼎四座绝美茶园,2024你最想去哪逛一逛?

福鼎派山吻海

山海自有福气来

在白茶界,福鼎更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存在

为茶而生,好茶飘香

福鼎,妥妥的白茶界C位

晾晒 朱显龙 摄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位于东海之滨的福鼎,山海地貌,沙砾土壤,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培育出优良的茶树品种,成为中国白茶的主产区。

白茶属于微发酵茶,不揉不炒,口感较为柔和、甘甜,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

纪生缘一隅 朱显龙 摄

茶园万亩,漫步其间,茶山的雾气与一片青绿让人如入仙境,鼻腔内充斥着清幽醇厚的茶香味。2024年的第一口“福韵”就从白茶开始吧!

品品香一顶山生态茶园基地

福鼎白茶主产于福建省福鼎市,有“白茶之乡”的美誉,其独特的海拔、地势、土壤和气候环境,具有适宜白茶生产的自然条件。2021年,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基地位于福鼎市磻溪镇南广村,森林覆盖率达81.9%,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水土洁净,茶园茶树与林木共同成长,形成处于森林环抱之中的森林茶园。基地通过国际雨林联盟认证,也是“福建省森林康养基地”。

基地建有茶体验坊、疗养区、就餐住宿等特色接待功能,还建有拦水坝、颇具“禅意”的“时光步道”以及观景平台,湖面清澈如镜的“净心小湖”。

在这里可以游览到一顶山瀑布、“十八弯”美景、和欣赏最美茶山风光,游客们不仅能与核心原产地进行亲密接触,体验自然气息,还对福鼎白茶生态环境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来品品香一顶山生态茶园基地,感受山水孕育出的精彩回甘。

绿雪芽白茶庄园

绿雪芽白茶庄园位于太姥山镇方家山村,地处太姥山脉腹地,与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景区相连。润身居白茶客栈,为传统木屋建筑,古朴温馨,集餐饮住宿、商务休闲为一体,可感受鸟语茶香,眺望茶园风光。

庄园内生态茶园连片、景区空间独立,前楼后园、园湖相映,集“吃、住、玩、游、娱、购”一体化。极具福鼎民俗特色的装饰风格、优雅静谧的茶艺空间、浓厚的书香氛围,形成茶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庄园。

庄园有人工景观湖3个,分别为日湖、月湖及泊心湖;有茶观光亭4座,分别为揽月亭、齐物亭、坐忘亭及歇日亭。环湖观景木栈道长达200米,有樱花观赏带和观赏型茶花园等配套景观。

六妙白茶庄园

六妙白茶庄园位于北纬27度福鼎白茶黄金带核心产区——福鼎市点头镇大坪村,总面积4600多亩,其中有机认证1800多亩,核心面积321田。

建有纯天然木地板日光萎凋大棚,2015年获“竹笾日晒福鼎白茶”世界纪录;中国首家数字化白茶智慧茶窖——中国白茶窖。

六妙白茶博物馆位于中国白茶特色小镇——福鼎市点头镇集镇中心,规划建有远古馆、唐宋馆、元明馆、清代馆、民国馆、国营时代馆、现代馆、白茶产品定制展示馆、梅相靖大师展示馆等十多个主题馆。

图 | 张建 摄

展馆共三层,一层以唐宋元明清至现代的茶文化发展为主线,通过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等方面多场景对福鼎白茶发展历程及白茶文化进行多维度诠释,让到访客商能够直白的了解白茶发展的文化历程。

大沁茶业十三坪有机白茶园

大沁茶业十三坪有机白茶园座落于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西麓、风光旖旎的福鼎白茶核心原产地、国家级生态乡镇——磻溪镇。森林覆盖率达88%,绿化率高达96% ,堪称福鼎的肺腑,大自然的氧吧。

大沁有机白茶园中百年老茶树比比皆是,极具观赏性,种植了万余棵观赏花木,打造一个茶旅结合,茶中有花,花中有茶的生态观光茶园。

在大沁十三坪基地建设白茶庄园,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纯杉木打造、榫卯结构,设有白茶展示区、品茗区、住宿区、餐饮区、休闲区等。

最美茶园 林文强 摄

依山傍水、物产丰饶的福鼎不仅于1996年成为“福建美食名城”,更是全国第一个列入“中国美食地标城市”名录的城市。锦绣山水不仅出好物,也出好茶,福鼎流淌着中国白茶最悠远的记忆。

饮一口白茶,品一味岁月陈香。福鼎白茶的独特之处在于茶叶呈现出金黄色,清澈透亮,口感醇厚且顺滑,回甘悠长,给人以无尽的享受。无论是初次品饮还是细细品味,福鼎白茶都能让人沉醉其中~

来源:福鼎文旅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四川宜宾:筠连县红色茶乡旅游行

2021,共庆建党百年,红色精神在中华大地上渊源流传,在绿意盎然的茶乡,红色足迹也曾在这片土地绵延,红色文化在茶乡早已生根发芽,同茶乡一起飘香世界。2021年5月22日浙江杭州举办的第三届茶乡旅游发展大会上,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中国茶产业联盟联合发布了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让我们一一欣赏这些大美风光吧!

重温红色足迹

爱家乡,拥自然,享发展

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

等你来寻!

READING筠连县红色茶乡旅游行

路线所在地区: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大雪山镇乐园村、巡司镇大乐瓦村、银星村

最佳旅游时段:2月-11月适合旅游方式: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本地特色茶品:筠连红茶、筠连苦丁茶、筠连绿茶

筠连县红色茶乡旅游行介绍

01

春风茶园

春风茶园位于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茶园总面积16000亩,原小春风村幅员面积5200亩,辖3个组,有农户187户、人口829人,是个地处喀斯特地貌的石漠化小山村,干旱缺水、土壤瘠薄、资源缺乏、交通闭塞,过去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属典型的山区贫困村。2004年以来,春风村干部群众发扬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的精神,开山凿路,掘池引水,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现在春风村以水果、花卉、茶叶为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的致富路。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翻番,2011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1180万元,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不足1800元增至2011年10050元,超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206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46.8%。”走出了一条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产业发展之路,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和谐村。

2009年6月13日,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到春风村视察。听到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带领下,村民在石头缝里种李树、种茶、种花卉,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5500元的汇报后,刘奇葆书记称赞:春风村的发展之路,是春风村党支部模范带头作用的结果,是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是研究市场、科学发展的结果。刘奇葆书记要求,要认真总结和学习春风村的经验,要求筠连县在五年内打造100个“春风村”。7月8日,市委宣传部到春风村调研、挖掘“春风精神”。7月9日,最终确定“春风精神”为:科学实干、创新巧干、顽强苦干、共同致富(简称“三干一富”精神)。随后,在2010年3月的全省基层党建组织工作现场会前夕,县委组织部又提炼出了“选准一名好书记,带活队伍;建强一个好支部,引领发展;探索一条好路子,富民兴村;弘扬一种好精神,凝心聚力”的“春风经验”。

2009年后,春风村先后被评为市级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村支书王家元2009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2年3月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并于11月8日参加了党的十八大。2012年5月在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春风经验”写进了进四川省委党代会报告,体现了省委对“春风经验”的充分肯定。与此同时,以春风村人创业为蓝本创作的大型现代川剧《槐花几时开》在2010年10月27日进行首场试演,随后在全省各地巡回演出,2012年6月7日,《槐花几时开》在北京首次演出成功。2012年11月15日,戏曲电影《槐花几时开》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开始在全国公演。

2011年初,筠连县正式启动以春风村为中心,向阳、水茨、冒水、千秋等村一同参与的“一拖四”春风综合体建设,依托综合体内喀斯特地貌、天然森林、过境河流等自然资源和特色民居、生态茶园、靓丽花卉、美味脆李等优势条件,突出把生态开发作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特色山地旅游等第三产业,到2012年底,春风综合体建设已初具规模。

春风村同时为有革命传统之地。1935年8月28日,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攻克筠连县城撤退后途经今春风村,有几位革命青年参加了红军,红军在此处决了混进队伍中故意带错路的奸细。

大雪山茶园

大雪山茶园位于筠连县大雪山镇乐园、天堂村,茶园紧邻大雪山风景区。现有茶园0.5万亩,辐射茶园1.6万亩。茶叶综合产值实现3.8亿元,茶农人均收入1.08万元。

大雪山茶园

大雪山风景区地跨四川筠连、珙县和云南威信、彝良四县,主体部分位于筠连县大雪山镇,距筠连县城64公里。大雪山原始生态景区幅员20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777.2米,每年冬天均要积雪,故名。景区内森林、瀑布、湿地、珍稀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山势雄浑、古树参天、流泉飞瀑、奇特壮观、环境幽深、奇景如画,是各类鸟兽、珍稀植物生长的天堂,主要有大雪山原始森林、沧背水、大海子、大雪山红军遗迹等景区景点。2004年6月,被中国探险协会青少年科学考察工作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整个景区可分为沧背水景区、大海子景区、原始森林景区组成。沧背水景区又称千米瀑布群,长1100余米,由开心瀑布(乌龟戏水)、黑龙潭、银针穿线、珍珠瀑布、天然盆景、顺流泻下、万马归槽、青蛙观瀑布、天女散花、人间仙境、白龙马瀑布、梯子瀑布、五彩池、古建堤坝、点将台、天门树、九个包迷魂阵、朱伯河坝、石棺材、钱厂坝21个景点组成。大海子景区由大海子、红军坟、九里十三湾、大雪山顶峰、阎王、钱窝子、猴子岩、牛场8个景点组成。原始森林景区的亚热带原始阔叶林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天然原生珍贵林木成片集中分布,林木、禾本科植物和藤本攀缘植物层次分明,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大部分既具很好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又有极好的科研价值。

大雪山景区茶旅体验

大雪山风景区同时又是红色旅游地,大雪山红军烈士陵园安葬着2名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战士。1935年2月9日,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会议决定组建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根据中央的决定,由徐策、余泽鸿、戴元怀、夏才曦等5人组成中共川南特委。并成立红军川南游击纵队。5月中旬,中共川南特委改称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改称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7月12日,红军游击纵队在威信长官司遭敌埋伏,伤亡100多人,主要领导徐策牺牲。

7月14日,余泽鸿临危受命,担任川滇黔边区特委书记。游击纵队到大雪山进行休整。位于川滇两省四县交界地的大雪山,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就成了游击纵队的隐藏和休整地。8月24日,余泽鸿率领游击纵队从大雪山出发,经过蒿坝、大乐瓦,在8月29日行至古楼大洞湾时,与赶来围堵的庆符、筠连民团遭遇,纵队突破民团三道防线,毙敌20多人,分兵3路攻占筠连县城,捣毁县衙,砸开监狱,救出无辜群众200余人。纵队打进筠连县城,是纵队成立半年来取得的一项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三省会剿”的嚣张气焰,时称“川南震动”。

1937年后,由殷禄才、陈华久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支队也多次以大雪山作为后勤补给和休整、隐藏基地,一直坚持到1947年3月。筠连大雪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战略后方,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现在大雪山风景区保留着大雪山红军墓等多处革命战斗遗址,红色旅游文化气息厚重,2006年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雪山景区正在修建的红军墓

03

大乐瓦茶园

大乐瓦茶园位于巡司镇大乐瓦村,茶园总面积2万余亩,在1935年时是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队活动的主要区域,并以此为休整地攻入了筠连县城,这也该支红军攻下唯一的一个县城。

大乐瓦里的茶旅体验

1935年初,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到达扎西时,中央军委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作为敌后牵制力量,纵队共约600人,下编5个大队。同年7月,纵队在叙永与黔北游击队汇合后改称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队。7月13日,纵队在云南威信长官司红山岭遭敌袭击,纵队100多名战士阵亡。嗣后,边区特委决定由余泽鸿任特委书记兼纵队政委,刘干臣任纵队司令员,并将部队转移大雪山休整。

8月27日,纵队经落木柔、蒿坝直捣大乐瓦土豪田耀堂地主庄院。田耀堂、田动云父子是当时筠连县的“盖县绅粮”,田动云是黄浦军校四期学生,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叛变,当时任蒋介石的侍卫官。由于田动云在国民党中央当官,所以田耀堂称霸一方。红军俘获田耀堂后,将其囤积的粮食及财物分给贫苦农民。乘胜从大乐瓦出发,于8月29日晨攻入筠连县城。游击队政委余泽鸿带领宣传人员,沿街书写革命标语,当众演讲,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红军的性质、任务,讲抗日救国的形势、前途,揭露蒋介石卖国罪行,号召群众参加游击队。当天下午,纵队撤出城区。游击纵队进入筠连县城之役,整个川南为之震动。9月1日,得胜后的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回到大乐瓦田氏庄园,在庄园石门上刻下了“红军是工农的子弟兵”9个大字,宣布田耀堂的罪状后将其处决。如今,茶园附近的田氏庄园目前尚存围墙基础。

大乐瓦田氏庄园尚存的围墙,1935年8月,红军曾攻占此庄园,并以此为基地攻入筠连县城

04

巡司银星八一茶园

巡司银星八一茶园位于筠连县巡司镇,幅员面积16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525人,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省级六无平安村”“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现有茶园2.2万亩,辐射带动邻村种植茶叶8.6万亩。全村茶叶综合产值实现3.8亿元,茶农人均收入2.58万元。

八一茶场于1966年底筹建,在1969年底开始大规模建设,到1975年春基本建成,系巡司公社党委书记翁贵清组织全公社14个大队81个生产队以入股分红、联合投地投工投劳方式兴建,故名八一茶场,同时也体现了当年红军曾在此一带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八一茶场是在“文化大革命”高潮期间顶住造反派的压力,团结全公社社员而兴办,体现了哪一个特殊时代共产党人的担当。

上世纪80年代八一茶场采茶忙

1975年,八一茶场大规模建设结束,共投劳25.4万个,总投资25.16万元,时有茶园面积近2000亩,是全宜宾地区第一、全省名列前茅的大茶场,当年全国的《茶叶科技简报》第5期予以专文报道。1979年,八一茶场产茶819担,收入1176万元,亩产达136斤,亩平收入达136.26元, 比全县茶园平均亩产54斤高1.5倍,全县茶园亩平比收入68元高出1.73倍。在这一年,筠连县的县级财政收入仅是415.6万元。1984年12月19日,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视察了八一茶场。1989年12月28日,已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汝岱再次来到八一茶场视察。此外,四川省委副书记聂荣贵、省人大主任何郝炬、省长蒋民宽都先后视察过八一茶场。

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八一茶场进入全盛时期,拥有茶园面积近3000亩,茶园灌溉全部实现了机械滴灌;拥有茶厂4个、职工500余人,多次荣获各级奖励。八一茶场成了筠连乃至全地区、全省农业生产的一张名片,引来全国3万多人次前来参观学习。直到今天,改制后的八一茶场原有茶园依然存在,并在这基础上扩大了数倍,八一茶场所在地——今日的银星村已是巡司镇“川红小镇”核心地区、筠连县“川红故里”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川红故里和美银星

在1935年12日,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支队长、参谋湖南平江胡紫健被敌人打散后,隐蔽在巡司、武德、大乐及筠连县城一角等乡,以当乡团副队长、县警察中队长的名义,暗地从事革命工作,曾多次在今银星村地域,召开会议,宣传进步思想。胡在剿匪中因枪法百发百中,人高并长有一脸络缌胡,人称“大湖南”。1950年前后,胡紫健在迎接筠连解放后立下大功。1984年6月,老红军刘复初(打入过筠连县城,新中国成立后任满州里市市长、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回到筠连后,曾专程接见了胡紫健(当时已去世)的女儿胡庆莲。

1984年6月老红军刘复初(前排左)接见当年战友胡紫健的女儿胡庆莲(后排左一),胡紫健曾在今银星茶园一带从事革命活动。队长胡紫键之女(后排左一)

苗彜姑娘采茶忙

茶园深处的同德亭

红色征程,千古流芳不忘那山,不忘那水,不忘那路如今,再回首繁花似锦,绿水缠绵云峰沐雨,碧染茶田民族融合,欢声笑语

来源: 中农促茶产业委员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鲁迅文学奖作家陈应松:湄潭吃茶

湄潭吃茶

◎ 陈应松

在天下第一壶建筑里吃茶,是一种什么感受?

吃了太多的茶,写过太多的茶文章,但这次吃茶要有勇气,要经过几十米高的两条玻璃长廊,要上四次电梯,有恐高症者,最好慎行。吃茶的那晚,我们在壶的最高层“贵州茶香”馆里吃茶、写字、下棋、聊天,外面是暴风骤雨,惊雷闪电。时任遵义市文联主席、作家肖勤那天的微信转过一个图,强烈的雷电正打在壶顶大楼上,枝形闪电撕破夜空,仿佛要把这尊世界最大的茶壶劈裂。还是因为建筑太高了,66米,而且建在火焰山山顶,近看,远看,都过于高大,而茶壶的造型更加增添了它的奇峭险峻,就像是一座神话中和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山,出现的建筑。往这里去吃茶,就像走入神话的宫殿,进入了现实与魔幻交叉的时空隧道。吃一杯茶,就是一次梦游。

在这迷宫里,我看到了一幅字:听茶。我更加恍惚,茶不是吃的,不是喝的,不是品的吗?如何去聆听茶?聆听茶水?茶的沸腾和缥缈?这不是一个禅悟,是一种特殊的参与、回忆和追溯。我们在大风大雨中,在一只几十米高的壶中,听茶,这茶壶中的风暴与激荡,历史掷回来的啸声,袅然升起在我们耳畔。

湄潭翠芽、遵义红、贵州针、湄江翠片、遵义毛峰、兰馨雀舌、古树茶、兰馨金尖、老鹰红茶老妖怪,还有一种叫“吃月亮”的奇茶银针白茶……都是名声显赫。黔红,中国红,遵义红……湄潭是中国红茶的重要出口基地,但湄潭的绿茶也有一连串的亮丽名字,特别是湄潭翠芽,与西湖龙井并称,品质超群,誉满神州——这两个茶的渊源深厚,其外形与西湖龙井近似,扁平光滑饱满,酷肖葵花籽,色泽翠碧,遇沸水,则栗香伴花香,山野之春的气息漫漶而来;湄潭翠芽是贵州四大名茶之一,形似瓜米,色如翡翠;遵义毛峰,秀外慧中,银光闪烁,嫩香持久;龙泉剑茗,茸毫披露,嫩绿似剑,嫩香柔和;贵州银芽,外形扁削,挺直似剑,汤色黄绿清澈;黔江银钩,美名美汤,形似鱼钩,自带花香。还有清江绿、湄潭银峰、湄潭翠芽、夜郎富硒茶……湄潭群峰山谷中的所有绿意,所有的鸟语花香,皆汇聚在一杯杯香茶之中。在湄潭吃茶,最难忘的是兰馨茶场的“老妖怪”茶,这不属于山茶科而属樟科的野树叶,它的粗暴的口感,妖冶的回味,古怪的刺激,可以放下吃茶者的矜持、雅趣和禅态,可以渴饮,可以饱餐,可以饕餮。湄潭小江南一般的情调突然变成了西南云贵高原上的风云,古树深林的魅影……

在湄潭吃茶,真是茶香萦脑,七窍生津,生气满满,诸神腾腾。我虽然去过云南的景迈茶山,去过翁基村,写过景迈茶山的万亩古茶园,去过西双版纳的南糯山等遮天蔽日的古树茶产地,却不知道在贵州有古茶树超过120万株,其中两百年以上的古茶树15万株。同为遵义市的习水县,就有23万多棵百年以上的古茶树,而这些古茶树所产的茶叶均为全国顶级品质。

被称为中国茶海的“湄潭茶海”,更是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站在茶海中的望海楼上,看楼下四野碧绿的茶海,绿浪汹涌,蛟龙飞腾,潮声触山回,卷地白云倾。整齐的茶垄,蓊闪的茶园,一直淹没至山峦的尽头,与村烟和蓝天融化在一起。在这里,是真正听茶的地方,听茶,看茶,赏茶,品茶,咏茶、歌茶。清风满楼,云水望尽,雨洗青山,雾蒸芳野,茶香浩荡,心极无穷。一杯茶,吃出壮士豪情,家国情怀。真正是“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

在观海楼顶,观海品茗时,突然听到一阵《六口茶》的歌声,熟悉的民歌竟然勾起我的乡愁。这首民歌出自湖北鄂西,在神农架每天都会唱起。后来才知道,遵义与川渝是有渊源的,而神农架也与重庆相邻,《六口茶》有渝东民歌的特点。我循着歌声望去,在一个长条桌上,一群退休的城市老人,分男女两边对座,然后边喝茶边对唱《六口茶》。面目单纯沉静的一排老爹唱道:“喝你一口茶呀,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爹妈噻,在家不在家?”那些穿得红红绿绿的老妈,也双手放在膝上,端正坐着唱道:“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这多话,我的那个爹妈噻,已经八十八。”男方接唱:“喝你二口茶呀,问你二句话,你的那个哥嫂噻,在家不在家?”女方回唱道:“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这多话,我的那个哥嫂噻,已经分了家……”

我想起神农架婚宴时男女的对唱,也是桌子两边的男女,那些憨厚的小伙们,羞涩的女孩们,他们的对唱跟这一模一样。因为喝茶,不论年岁老小,心中朴实真诚的爱意,被这些老人家们演绎得那么诚挚感人,这是茶海中最美丽的风景!后来在晚上的一次吃茶间,遵义文联的孔红副主席,见我是湖北来的,要我与她对唱《六口茶》。这风趣幽默、朴素动情的民歌,在茶乡遵义,在茶海湄潭同样风靡,老少咸宜。吃茶不忘种茶人。在四万亩茶海中游弋听茶,听到了中国种茶史上一段峥嵘的岁月往事。以望海楼为中心的四万亩茶海,曾经是民国政府于1939年建立的中央实验茶场,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字号的茶叶科研生产机构。国家不幸茶叶幸,抗战的烽火,将浙江大学逼迁到了这个黔北小城。我们已无从知道当年浙江大学西迁时,竺可桢校长是否考虑到了这儿“小江南”、“黔北粮仓”的优越地理位置。1939年,当时国民政府农业部在湄潭县建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中央实验茶场)——从这中国的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生产机构开始,湄潭注定了将与茶叶世代结缘。

我们在湄潭的文庙——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中,读懂了这段历史的脉络,1937年,县长严溥泉力邀浙江大学迁至湄潭,这是湄潭历史上的大事件。严溥泉作为曾经留学英国的江浙人,做过江阴县长。热情相邀浙江大学在湄潭自己的辖地办学,自然有思乡情愫在里面,更多的是为湄潭的文化与科技着想。不是因为可恶的日寇侵犯,浙江大学做梦也不会到一个黔北的县城来办学,那些顶尖的大师们,他们的出现就是湄潭历史的浓墨重彩,可以提升和改变湄潭文化、经济、科技的所有品质。果然,竺可桢校长的应允,竟然玉成了未来湄潭之茶的誉满世界。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央实验茶场的建立,国立浙江大学的迁入,让美丽的湄江河畔开启了中国现代茶工业伟大而艰难的步伐。就是这样,浙江来的国家级茶叶专家们,也把龙井的制作工艺带来了,这才有了湄潭翠芽的诞生。

中国茶工业博物馆,这是一个代表着我国茶工业发展历史进程的国字号博物馆,它在湄潭县城的郊区,曾经是湄潭茶场制茶工厂的旧址。所有的工厂面貌都未曾改动过,依然保持原貌,没有一件伪文物,仿佛这个工厂一声令下,又可以开始生产,仿佛工人刚刚下班离开。这是一个简陋的、陈旧的、但也是一个制茶设备齐全的、努力工作过的工厂,而且不是一般的工厂,是中国贵州红茶的出口基地。就在这些毫不起眼的平房里,他们制作的红茶,远销到巴西、北非等世界各地。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里庞大的生产线竟然全是木质的。从一个车间,到另一个车间,那些连绵不断的机器,全是木头所做:立式木质茶叶风选机、切茶机、双料抖筛机、围筛机、飘筛机、拣梗机、匀堆装箱机……天上地下,包括吸尘机器,机关重重,笨拙巨大,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它能将茶叶的杀青机、分选机、揉捻机、烘干机,巧妙地串联一起,全自动运转。虽然它噪音巨大,不能经久耐用,时常出现故障,但从来就没有中断生产,这又是一个奇迹。按专家的话说,它就是我们国家茶叶智能化生产的前身。就靠了它们,生产着世界闻名的红茶。据说在这个茶叶加工厂里,就有一百多位木工师傅,他们负责着这套设备的制造、运转和维修。还有一些钢铁机械,如浙江杭州茶叶机械厂1984年4月生产的三叶牌茶叶烘干机,还有衢州生产的杀青机、揉切机、锤切机……庞大、笨重、粗陋、占地方。这些机器——不论木质的还是钢铁的,都能看到我国工业现代化蹒跚起步的艰难旧影。触目惊心的木头机械,活生生地定格了我国工业现代化的稚嫩雏形,让我们心疼,让我们震惊,让我们感叹,让我们崇敬。保存它们吧,跟它们的主人一样,这些献出了生命的机器,拼命地、顽强地运转过,如今衰老不堪,疲惫异常,静静地踞蹲在这个亢奋和激情消退的角落,像历史的老人,沧桑满面地告诉我们,国家的强大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拼搏和理想,它必须从荜路蓝缕、寝苫枕块、披荆斩棘、拓荒辟土开始,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湄潭吃茶,在湄江边,才知湄潭很媚。湄潭县因湄江而得名,为乌江支流。据《湄潭县志》说:“东有江水流转至县之主脉玉屏山北,环绕县城,转西至南,有湄水桥之水颠倒流合,汇为深渊,弯环如眉,故曰湄潭。”原来说的湄潭之媚,在她的眉宇之美。但湄潭,因好水佳茗,真是风情万种,媚态千姿。湄潭,好生妩媚!(原载《北京文学》)

作者简介

陈应松,祖籍江西余干,1956年生于湖北公安县,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1996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有长篇小说《天露湾》《森林沉默》《还魂记》《猎人峰》《到天边收割》《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小说集《陈应松作品精选》《白狐》《八里荒轶事》《神农架往事》《巨兽》《金鸡岩》《独摇草》《滚钩》《夜深沉》《陈应松中篇小说自选集》《无鼠之家》《一个人的遭遇》《陈应松小说》《呆头呆脑的春天》《暗杀者的后代》《太平狗》《松鸦为什么鸣叫》《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豹子最后的舞蹈》《大街上的水手》《星空下的火车》等,散文随笔集《朝向一朵花的盛开》《寻找自己的归途》《春夏的恍惚》《所谓故乡》《灵魂是囚不住的》《世纪末偷想》《在拇指上耕田》《小镇逝水录》等,诗集《雪,或者春雪》《梦游的歌手》《中国瓷器》《窗口》等,长篇非虚构《山水云南》《飞蝗物语》《走向梦想》,《陈应松文集》40卷本、10卷本、8卷本、6卷本,《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3卷本等共140余部。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大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选刊》小说奖、中国环境文学奖、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梁斌文学奖、华文成就奖(加拿大)、2019中国好书奖、首届十月生态文学奖,2014年获省政府颁发的“湖北文化名家”称号。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曾8年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的“中国小说排行榜”。作品翻译成英、俄、法、西班牙、波兰、罗马尼亚、日、韩等文字到国外。是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新世纪生态文学代表作家。曾任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湖北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国家一级作家。

来源:微美湄潭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