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广西灵山茶叶品种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广西省茶场 -- 广西省内的茶场汇总合辑

广西省茶场

十万山华侨林场

国有林场。位于广西防城港市大录镇。建于1967年。前身是钦州地区商业局大坡畜牧场,1980年改为现名。有土地约1000公顷,其中茶园约170公顷,年产茶200吨。有农业分场,下设茶厂,以产红茶和绿茶为主。

大明山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广西上林城西郊。建于1956年。有茶园约240公顷,年产茶300吨。下设茶叶分场和茶厂,主要生产绿茶、茉莉花茶和出口红碎茶。

长春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广西博白。建于1960年。有土地530余公顷,其中茶园70余公顷,年产茶110吨。下设生产队和茶叶加工厂,以生产绿茶为主。

火光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广西防城港市马路乡。建于1952年。前身为茅坡垦殖场,1956年改为现名。以种植橡胶为主,1975年始种茶。有土地约3200公顷,其中茶园约100公顷,年产茶150吨。下设茶叶队和茶厂,以生产绿茶为主。

龙北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广西龙州北郊。建于1951年。前身是龙津县城北、上龙2个垦殖场,1955年合并,1957年改为现名。有耕地约1600公顷,其中茶园约400公顷,年产茶1050吨。设有初精制合一的茶厂,以生产绿茶和出口红碎茶为主。

东风华侨林场

国有林场。位于广西灵山那隆乡。建于1958年。前身是灵山县东风林场和八一茶场,1982年合并改为现名。有土地3300余公顷,其中茶园约100公顷,年产茶350吨。下设分场、茶厂、花茶厂,主要生产红茶、绿茶和茉莉花茶。

东风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广西武鸣东北部。建于1958年。原名广西国营香泉农场,1966年改为现名。有耕地约1700公顷,其中茶园约190公顷,茉莉花园53公顷,年产茶200吨,设有茶厂和花茶厂,以生产绿茶、茉莉花茶和出口红碎茶为主。

北耀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广西龙州。建于1953年。原名下冻垦殖场,1957年改为现名。有耕地2100余公顷,其中茶园约320公顷,年产茶900吨,下设茶叶分场和初精制合一的茶厂,以生产出口红碎茶和内销绿茶为主。

百合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广西那坡。建于1958年。前身是广西国营平孟农场和百南农场,1970年合并,1981年改为现名。有茶园190余公顷,年产茶280吨。下设茶叶队和茶厂,以生产出口红碎茶和绿茶为主。

先锋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广西龙州南郊。建于1952年。前身为龙津县霞秀垦殖场,1957年改为现名。有耕地3500余公顷,其中茶园约280公顷,茉莉花园24公顷,年产茶600吨。设有初精制合一的茶厂,以生产出口红碎茶、绿茶和茉莉花茶为主。

伏虎华侨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广西柳城龙头乡。建于1958年。前身是广西农垦伏虎农场,1978年改为现名。有土地约3000公顷,其中茶园约200公顷,年产茶400吨。下设分场、生产队、茶厂,以生产红茶和绿茶为主。

那梭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广西防城港市那梭镇。建于1960年。以种植橡胶为主,1975年开始种茶。有耕地约2000公顷,其中茶园约160公顷,年产茶230吨。下设茶叶生产单位和茶厂,以生产绿茶为主。

阳圩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广西百色阳圩镇。建于1956年。前身是国营阳圩咖啡农场,1964年以后改种茶,改为现名。有茶园230余公顷,年产茶300吨。下设分场和茶厂,主要生产烘青绿茶、茉莉花茶和出口红碎茶。

铜美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东北。建于1960年。有土地530余公顷,其中茶园约140公顷,年产茶200吨。建有茶叶队、茶叶土特产公司和茶厂,以生产炒青和烘青绿茶为主。

荣光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广西防城港市那良镇。建于1958年。以种植橡胶为主,1974年开始种茶。有土地约1300公顷,其中茶园90余公顷,年产茶170吨。设有茶叶加工厂,以加工炒青、烘青绿茶为主。

柳城华侨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广西柳城东泉镇。建于1958年。有土地约3200公顷,其中茶园530余公顷,年产茶1300吨。下设茶叶分场和茶厂,以生产红茶、绿茶和花茶为主。

桂北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广西全州绍水镇。前身是广西农学院桂北分院和全州县国营咸水农场,1980年合并后改为现名。以经营茶叶、柑橘为主。有土地约520公顷,其中茶园90余公顷,年产茶250吨。下设茶叶特产公司、茶叶队和茶厂,以生产烘青绿茶和茉莉花茶为主。

桂南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广西博白东平镇。建于1960年。原名广西国营东平农场,1993年改为现名。有土地530余公顷,其中茶园约50公顷,年产茶100吨。下设生产队和茶叶加工厂,以生产绿茶为主。

桃城华侨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广西大新桃城镇。建于1958年。前身是广西农垦桃城农场,1978年改为现名。有土地4500余公顷,其中茶园约100公顷,年产茶150吨。设有茶厂,以生产红茶和绿茶为主。

凌云县白毫茶叶公司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广西凌云玉洪乡。建于1963年。有茶园130余公顷,年产茶100吨。下设茶叶分场、茶叶高产示范场、白毛茶加工厂、精制茶厂和茉莉花茶厂,产品全部为白毛茶品种。产品有“毛尖茶”、“白毫茶”及烘青绿茶。

新兴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广西柳州南郊。建于1951年。1969年改为现名。有土地3100余公顷,其中茶园约90公顷,年产茶100吨。下设茶叶队和茶厂,以生产绿茶和茉莉花茶为主。

来源:茶修智慧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鲜鲜鲜!2023春茶开采啦!

2023春茶

陆续开采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立春节气刚过,寒尽春生,全国各地有多处茶区已经陆续进入2023年春茶开采时期。

今天,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小编就来盘点一下这些早春茶有多早?

贵州普安

寒意料峭时 茶山春意浓

元旦刚过,当大家还紧裹厚厚的羽绒服时,贵州省普安县的茶山上早已春意盎然。在普安县茶源街道的茶山上,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的绿意,一垄垄茶树错落有致沿山铺开,抽芽吐绿、生机盎然。当地的布依族同胞们走进茶山,一边哼唱着山歌,一边采摘今年的首批新芽。普安县茶源街道布依族采茶女伍琴说:“今天是采新茶的第一天,我带着姐妹们来茶山采茶,特别高兴,因为我们的这个茶叶就要上市了,茶价很高,所以我们个个都很高兴,心里美滋滋的。”

普安县茶源街道的茶山上,采茶女在采摘新芽。

茶山上,布依族采茶女忙着采摘新芽,山脚下,制茶师傅则将炒锅一字排开,抢制新年的第一杯新茶。制茶师傅丁满帅说:“茶叶是刚从树上采下来的,我们趁着新鲜赶紧加工出来,供大家品尝。这个茶叶炒出来品质很好,黄绿相间的,香气特别足。”

普安县的新茶生产早、上市早为当地茶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每年新茶开采时,茶青收购价格是平常的10倍,最高价格达600元每公斤,亩产值超10000元。近年来,普安县仅春茶销售就带动当地7000多户群众实现户均过万的收入。普安县茶源街道茶农罗凤说:“现在家里面早茶种得越来越多,收入也越来越好,仅早茶收入都三四万元了。”据了解,普安县茶叶种植面积18.3万亩,2022年茶产业综合产值近17亿元,有效带动17000多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5300元,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广西灵山

早春茶大年初四开采

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在采摘新茶芽。赵冠雄 摄

1月25日,大年初四,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早春茶新年首摘开采。在位于灵山县陆屋镇的有机茶叶种植示范基地里,200多名采茶工人一早赶到茶园采摘新茶赚取酬劳。而钦州市灵山县2023年早春茶首摘仪式也于近日在广西茗桂茶业有限公司科普教育基地举行,50多名茶农和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活动。2023年兔年春节至立春,灵山早春茶陆续进入采摘期,预计春茶产量达到800吨,预计销售价格每公斤200元,春茶总产值将达1.6亿元。

茶农手捧春茶笑开颜。赵冠雄 摄

灵山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多年来,灵山县把茶叶生产作为一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农业产业来抓,灵县茶叶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均位居广西前列,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目前,灵山县茶叶种植面积为7.65万亩,种植面积稳居广西第六位,茶业从业人员有10万余人,人均年收入2.5万元,拥有茶叶加工厂120家。

四川

早春茶园采摘忙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四川省各地茶园由南向北陆续进入采摘期,千亿川茶产业正焕发勃勃生机。

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茶农何绍坤说:“我自己有几亩茶山,采摘完后又到种茶大户的茶山采摘,一天能采摘七八斤。” 来源:四川新闻联播

1月29日,在川西南早春茶核心产区——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茶农们正三五成群,腰挂竹篓、十指翻飞采摘新芽,茶园里呈现一片繁忙景象。梅岭村新引进的特早品种“纳早一号”,在每年春节前后就可以开采,采摘期比普通早春茶品种提前了10~15天,纳溪区不仅是四川全省最早的春茶产区,还是全球同纬度在自然条件下茶树萌发最早的区域之一。每年,这里萌发的第一批早茶,凭借品质优、早上市,快速抢占国内外市场。

宜宾市叙州区安边镇黄江林村茶农肖泽芬说:“我一共是四、五亩茶园,有两个品种,一个是川茶3号,一个是福选9号。收80块钱一斤,最高价格可能达到100块钱一斤。” 来源:四川新闻联播

宜宾市叙州区安边镇黄江林村的早茶种植基地,茶农们也已穿梭在茶园里采摘茶叶。茶产业是黄江林村的支柱产业,全村茶园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今年茶产业产值有望达到1200万元。低海拔、温和的气候,造就了这里的茶叶萌芽早、品质优,茶叶种植也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乐山市犍为县舞雩镇高龙村茶弄龚喜兰说:“这两天的茶叶霜打了,摘的不是很多,一天也就是一两斤左右,再等几天一个人能够摘五斤左右。” 来源:四川新闻联播

在四川省犍为县舞雩镇的茶山,早春茶已经进入了采摘期。受干旱和霜冻天气的影响,今年峨眉问春茶叶产量有所减产,但收购价反而较去年上涨了约20%,原因是一方面消费反弹,产品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在于当地主动拓宽销售渠道。

因四川特殊的地理条件,让其坐拥全国春茶采摘期最长的产区,形成了川茶“起早”的生产格局。“早”主要指纬度低、海拔低、气温较高的宜宾等川南产区,每年1月中下旬即可采摘早茶,2月中上旬便大规模上市,是全国最早上市的茶产区。今年,四川茶园面积依然稳定在600万亩以上,从地域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120余个产茶县,特别是峨眉山市、名山区等30个优势重点产茶县。接下来,四川省春茶将陆续进入大面积采摘期。

海南五指山

“华夏春早 雨林茶香”

2月4日,正值立春,五指山大地春潮涌动、万象更新,饱餐雨露、沐浴春光的茶树也已经萌发翠绿新芽。当天,以“华夏春早 雨林茶香”为主题的2023年海南(五指山)早春茶开采节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毛纳村举办,现场还进行了开采仪式、五指山茶匠手工制茶展演、五指山茶产业发展沙龙,以及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举办“品红茗 赏红叶”围炉煮茶品鉴等活动,展现五指山茶的独特魅力,不少市民游客到现场品一盏早春茶,赏一方春色,体验早春茶的独特魅力。

2023年海南(五指山)早春茶开采节在五指山水满乡举办。五指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活动当天还举行了茶香国风游园会,以汉服采茶、茶园旅拍、制茶体验、围炉茶会、点茶展示等活动吸引了不少汉服爱好者参与。襦裙霓裳,曲裾轻舞,在春季云雾为帛、绣山织水的五指山,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产业资讯一周综述:海南省发布“关于促进海南省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帖事便知,纵览茶界事。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周内茶产业发生了哪些事情,小编将在未来每周五集中整理出部分本周内茶产业发生的资讯,以供大家阅览,也希望各相关单位提供新闻资料给我们,一展地方茶产业风采。

海南发布“关于促进海南省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茶产业是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大力发展茶产业可以使产茶的人更富有,喝茶的人更健康,爱茶的人更快乐。

 

 

一、海南具有大力发展茶产业独特的优势和机遇

海南是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茶叶产区,也是我国热带茶树生态最好的地区。全年日照时间长,阳光辐射量大,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大,非常适合热带茶叶生长,有利于被称为“软黄金”的茶黄素和茶多酚、儿茶素、低聚果糖的形成,有“华夏第一早春茶”的美誉。

 

早在明代正德六年《琼台志·土产》中就有海南早期茶事的记载。清代,水满茶被朝廷定为贡品。1959年,国家在海南建立红茶出口货源基地。1993年,海南茶园涌现出 “远洋”、“环球”等知名品牌,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30多个国家与地区。南海茶场成为“新中国五大茶场”之一,成为国内茶叶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我省茶叶生产最鼎盛时茶园面积达12万亩,年产干茶8000吨,近年来,以“白沙”、“白马岭”、“金鼎”等为首的一批海垦系茶企和茶叶品牌开始崭露头角,“五指山红茶”于2015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白沙绿茶”被认定为海南品牌农产品、海南“著名商标”,并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加以保护,2014年12月,“白马岭”被亚洲品牌价值研究中心评为“海南最具价值优秀品牌”,品牌价值达1亿元。现在全省茶园只有1.8万亩,产量980吨,产值1亿元,全省从业人员2.8万人。预计到2020年,我省茶产业种植面积将达4万多亩、年产毛茶2000多吨、茶叶销售收入3亿元、经营性收入12亿元、综合产值超过15亿元。

 

二、海南茶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一)“自然禀赋优势”未能转换成“产业竞争优势”。我省茶树良种化程度低,高产优质的生态茶园建设及无公害茶、有机茶推广范围较小。2015年,我省毛茶平均亩产为53.6公斤,不到福建平均亩产的一半。

 

(二)传统优势产品“红茶”不“红”。海南红茶“远洋”、“环球”等传统知名品牌已退出历史舞台,白沙绿茶、白马骏红、五指山红茶、金鼎红茶等品牌影响力主要在本省,在省外知名度不高。

 

(三)对茶叶历史文化发掘的“深度”不“深”。海南茶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但却没有去系统研究和整理提升真正代表海南本土特色的茶文化,消费者难在喝茶时品味到海南独特的文化底蕴。

 

(四)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虽有茶叶协会、茶叶学会等行业组织和茶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各自为战、结构松散、规模较小,缺乏合作分工和长远规划,发展能力较弱。

 

(五)茶叶加工工艺和流通体制落后。部分企业以供应毛茶作为主要的营销手段和利润来源。整个行业的电子商务营销也刚刚起步,传统茶叶交易方式和管理方式难以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

 

三、加快我省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体制机制保障。一是充分利用海南建设全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国家战略机遇,加快出台《海南省促进茶叶发展若干规定》并及时制定实施细则;争取中央资金,安排地方资金,用于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优良品种繁育基地等。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助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对茶叶公共品牌的申报注册和后续监管的提供后续服务,组织开展培训和评选等。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将茶产业发展纳入茶叶主产区市县工作绩效考核,建立科学的政策绩效评估机制,同时畅通社会监督机。

 

(二)注重茶文化发掘和宣传。一是充分发掘和传承海南茶文化,拍摄制作《海南茶文化》,争取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打造“大师茶”、“庄园茶”、“名山名茶”等概念茶;充分借助名茶评比、茶叶博览会、茶艺交流与技能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扩大海南茶产业知名度。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争取在海南大学农学院等高校增设茶专业,完善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为茶文化研究与人才培养提供平台。三是鼓励和支持茶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发挥众筹+休闲旅游模式等新业态,比如对茶山的认养。

 

(三)重塑海南红茶品牌。一是找准自身优势,清晰规划,整合资源,借鉴经验,打造“海红”或“海南红”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海南茶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关注品牌文化差异性建设,凸显茶叶区域特征、文脉体系、品牌理念、品牌文化等。三是发挥博鳌年会平台作用和在海南取景贺岁片的名人效应,加大宣传推介,提高品牌影响力。

 

(四)引导茶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一是鼓励参与海南“共享农庄”行动,引导建设集茶叶生产示范、养生健身度假、茶园风光观赏、茶乡民俗体验于一体的茶庄园。二是引导茶产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养生养老等深度融合,开通茶乡游、茶事体验等旅游专线等活动,鼓励发展直供直销、个性定制、加工体验等新业态。三是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茶业发展融资机制,引导形成多元化产业发展投资体系。

 

(五)加大茶产业科研工作力度。一是重视特色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发掘利用工作。二是支持建立校企联合办学、合作培训、教育实习实训基地等长效机制,加强茶产业管理与科技推广队伍建设。三是重视精茶叶深加工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茶叶附加值,占据产业链制高点。四是推进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等各环节的清洁化、规范化、标准化。

 

(六)拓展海南茶叶市场。一是重点鼓励新型茶业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实施线上线下结合,加快实体店功能转型。二是开展节事和会议营销,开展与“万里茶道”等机构团体的交流合作,打造现代立体式营销体系。三是加快组建海南茶叶出口联盟,扶持茶叶出口企业抱团实施优势名牌走出去战略,支持出口龙头企业主动到境外开展品牌推介活动。  

(文章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

 

 

广西:“梧州六堡茶”号动车首发 途经京冀豫鄂湘粤

 

11月12日18时43分,标有“G”字头的“梧州六堡茶”号冠名高铁列车从广州南站首发开往武汉。次日起,“梧州六堡茶”号动车将一路驰骋京广客运专线,途经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六省(市),行程2300多公里,开启六堡茶千里茶文化宣传之旅。

 

 

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叶剑强,副市长黄恩,以及广州铁路局、华铁传媒集团领导、嘉宾参加“梧州六堡茶”号冠名高铁列车首发仪式。

 

在“梧州六堡茶”号冠名高铁列车车身上,“梧州六堡茶 黑茶之瑰宝”的标语格外醒目。车厢内,深棕色的船形logo及“中国六堡茶”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整齐地排列在椅套上,行李架下和车厢廊道墙上还贴附有各式六堡茶文化宣传海报,让乘客一进车厢就能感受到茶船古道的文化气息。

 

近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六堡茶产业发展,紧紧围绕打造百亿元茶产业的战略目标,全力抓好产业规划实施、龙头企业建设、品牌营销推广等各项工作,六堡茶综合产值、品牌价值连年提升,综合产值超50亿元,品牌价值突破20亿元,已经成为梧州乃至广西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现在,中国高铁快速发展,成为国民出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高铁线路连接的各个城市之间,商业、信息以及物流交往活动日益频繁,推动高铁媒体逐渐成为众多品牌宣传、推广的新渠道、新平台和新窗口。

 

黄恩表示,梧州市携手广州铁路局、华铁传媒集团共同开启“梧州六堡茶”号冠名高铁列车,就是要借助高铁媒体人气高、涉及面广、覆盖面大的宣传优势,用不同角度展现六堡茶魅力,进一步提升六堡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六堡茶、爱上六堡茶。

(文章来源:梧州日报)

 

 

四川:2020年 广元旺苍黄茶产值将突破20亿元

 

“以往山上耕地都荒了,也不知道种什么好,个体种植又不赚钱。这下好了,乡党委引导我们统一种植黄茶,曾经的撂荒地就要变成‘聚宝盆’。” 在广元旺苍县大两乡金光村,只见曾经的荒山变成了一块块整齐的梯田,村民们正忙着松土、掏沟、施肥、培植黄茶苗……一片忙碌的景象呈现在眼前。

 

“以前这山上,‘茅草杆’长得比人还高呢。”该村村支部书记赵绍翠说,今年来,我们召集村民把这整片山重新开垦,现在已开垦300多亩黄茶生产基地,产出的黄茶1斤就能卖8800元,可是寸土寸金的宝地。

 

 

据介绍,黄茶属于茶叶中的珍稀品种,该茶叶色泽金黄隐绿,汤色鹅黄含绿,叶底玉黄透绿,其滋味鲜醇回甘,耐泡持久,市场价格高,前景好,被誉为“黄金茶”。

 

赵绍翠说,该村栽植的黄茶是中国农科院茶研所从当地群体品种的自然叶色黄化突变株中选育出的中黄一号茶树新品种,适宜在海拔600-1000米,森林覆盖率65%以上,终年云雾缭绕的中高山标准化种植。

 

“这次种茶,村民们积极性非常高,每天天刚蒙蒙亮,村民们就上山开始忙碌。”赵绍翠说,黄茶的经济效益却比普通茶叶高出很多,因此,该村不少贫困户对种植黄茶充满信心。

 

“脱贫不能一味地等着政府来救济,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才能管长远。”该村二组贫困户薛文赵说,过去成片的荒山,在村民眼中没有多少耕作价值,现在好了,乡上统一免费提供茶苗、有机肥,今年开垦的5亩荒地,现已栽植黄茶苗25000株。“当地农技员说,到2021年投产后,我这5亩茶园收益能达到15万元,收益十分可观呢。” 他高兴地说。

 

看到产业前景可观,该村七组贫困户赵之友结束长年外出打工的日子,今年初就回家开垦荒地种起黄茶。“今年我以扶持产业发展的小额信贷5万元入股,目前,已经栽种黄茶3亩。”他说。

 

“在茶叶等主导产业发展上做文章,既产生了经济效益,又取得了生态效益。种植的300多亩黄茶,到2021年全部投产后可实现经济收入90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8000元;金光村249户农民增收致富有了新引擎。”大两乡党委书记李钰平说,今后,该村还将以合作社的方式,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茶产业来增加群众的收入。

 

“近年来,旺苍通过建立黄茶良种繁育基地,不断繁育适合本地栽培的品种,并在全县进行推广,将黄茶培育成全县茶叶产业发展的‘拳头产品’。去年,已建成黄茶母本园 1000亩,苗圃园200亩,黄茶生产基地5000亩,产值达到1000万元。”该县农业局负责人说,黄茶产业作为旺苍最具特色和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将成为该县茶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今年,旺苍县共种植黄茶5200亩,投产后将年产黄茶100吨以上,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预计到2020年全县发展黄茶规模化生产基地3万亩,实现名优黄茶产量200吨以上,产值突破20亿元,黄茶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以上。

(文章来源:人民网)

 

 

河南: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 河南试点打出“绿色”牌

 

“果有果味、菜有菜味”,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河南省的罗山“灵山毛尖”、扶沟“遍地红辣椒”等特色农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从全省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落实会上获悉,灵宝、洛宁、罗山、扶沟4个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市),核心示范区减少化肥使用量,施用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5%以上,初步走上了绿色发展、质量兴农的高质量道路。

 

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是农业农村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之一。当前的农业生产中,一方面化肥过量施用带来的氮磷流失,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另一方面,畜禽养殖粪污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成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质量兴农、改善农业环境、推进产业扶贫的迫切需要。

 

 

2017年,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下,河南省选择罗山等4个县(市)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核心示范区化肥使用量较上年减少1472吨,减少化肥用量18.6%,施用有机肥4.3万吨,较上年增加21.8%,示范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果菜茶核心产区生产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5%以上,生产出的农产品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标准。今年,河南省又新增了光山、淅川2个试点县。

 

在罗山县灵山茶叶基地,满眼茶树碧绿青翠。项目实施主体负责人钱晓玲介绍,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建设示范茶园5000亩,其中“有机肥(沼液)+水肥一体化”模式600亩、“有机肥+机械深施”模式4400亩,建成水肥一体化互联网管理系统。“通过手机或者鼠标一点,轻松实现自动灌溉,高效精准的管理让生产出的茶叶在全国第二届茶博会上备受关注。”钱晓玲说。

 

今年河南省6个试点县(市)定下绿色发展“新目标”:项目区化肥使用量比上一年减少15%;有机肥使用量比上一年增加20%,光山县、淅川县2个新增试点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5%以上,灵宝市、洛宁县等4个试点县(市)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2%以上;生产的农产品100%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