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养生茶的线上推广方案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3 秒)

2019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春季展 邀请函

  一、【展会介绍】

  展会名称:第16届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春季展
  展会时间:2019年5月2日-5月5日
  展会地点: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普陀区光复西路2739号)
  批准单位: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指导单位:上海购物节组委会办公室
  主办单位:上海市商业联合会
  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
  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
  上海市茶叶学会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长三角茶经济一体化产业联盟
  技术支持: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执行主办: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
  承办单位:上海博峻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二、【展会背景】

  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批准、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主办的"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自2005年创办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了15届,已有近9000家次国内外著名茶企莅临参展,吸引国内外采购商、经销商及专业观众达百万人次,成为全国茶企拓展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市场、寻觅代理经销商、发展新客户、推广茶品牌、展示茶企形象的有效渠道,并也已成为参展商公认的国内一流茶业展示交易平台。
  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振兴上海品牌、优化营商环境的布署和要求,努力将"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打造成上海展览业界的优质品牌,使之成为上海走向国际茶界的一张名片,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定了一家熟悉茶产业、拥有优良资质和规模的会展合作伙伴---上海博峻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并携手长三角地区茶叶行业组织共同升级打造更受茶企信赖、更具服务优势、更富文化内涵、更享全国知名度的产销对接平台。
  我们决心通过茶博会这一"以茶聚友"的盛会平台,以创新务实为主旨,以海派国际范为特色,在提升展会文化内涵、品质高度和服务水平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吸引更多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消费者与国内外有效采购商赴会,从而更好地满足参展商的需求。
  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一定会成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乃至长三角地区标志性、极具引领作用的茶产业与茶文化盛会。

  三、【参展费用】统一定价

  展位价目

  
  说明:根据预定展位的时间先后可以享有优惠折扣,详情请咨询招商人员。

  四、【配套活动】

  
  **以上活动内容和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将会有所调整,最终以现场公示为准;
  **诚邀协办赞助单位:主办方诚邀优秀企业冠名成为以上活动的协办赞助单位,共同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我们还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宣传方案(具体资料备索)。

  五、【上海茶情】

  1.上海茶市场规模全国第一:沪上现有大中小型茶叶专业交易批发市场34个,其中
  天山、恒大、丰庄、九星、大宁、帝芙特、满堂春、新江湾八大市场占据了华东市
  场交易份额的一半以上。各类茶馆、茶楼近5000家,茶叶经销门店达10000多家,
  涉茶企业5000多家,从业人员达十几万人。
  2.上海茶叶市场需求大:上海虽不产茶,却是全国最大的茶叶消费城市之一,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的2.4倍,人均达到1500克,交易总量位居全国前三甲。
  3.上海茶品丰富,海纳百川:上海人口基数大,外来人口多,各类茶品丰富多彩,消
  \费群体庞大,成为茶商必争之地。
  4.上海出口贸易优势明显:依托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和便捷的航运条件,茶叶出口贸
  易不断攀升,已经建成的上海国际茶叶交易中心,将采用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提
  供展示、展销、信息、询价、结算、仓储、物流、检测、融资为一体的"一站式"
  交易配套服务,最终实现信息公开、交易平台、服务完善、手续快捷、费用低廉的
  第三方交易平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营销新模式。
  

  六、【参展理由】

  1、分区分馆、采购省时省力:参展商多元化同台演绎精彩
  一楼品牌企业馆(特装展区)
  二楼四个展区,分别是:器皿、茶叶及包装、禅茶空间沉香、茶文化及衍生品。
  2、突出企业品牌馆:
  知名茶产品汇聚:您将有机会与来世界各地茶界的同行会面,为您的采购需求寻找解
  决方案;您可以看到最名贵、最优质的精品茶叶,最先进的茶叶加工机械和技术以及
  各类最新的茶延伸产品等。
  3、优越的展览时间
  本次茶博会正值五月,也是各类新茶上市的最佳时节,正是推广品牌、提升企业形象
  的大好时光。
  4、茶博会的国际化
  本次茶博会除了国内茶企参展外,还将邀请到香港、台湾、斯里兰卡、韩国、印度、
  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土耳其、日本等展商参加。
  5、行业协会的鼎力支持
  本届茶博会除得到了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如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商业联合会、上
  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市
  茶叶学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长三角茶经济一体化产业联盟的
  鼎力支持外。作为本土的直属行业协会: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更是全程参与组织、策
  划;还有各界商会和茶界媒体朋友们的大力协作。
  6、商务配对服务
  在展览期间,我们将邀请到众多的团购买单组织、大型企业等,莅临茶博会现场进行
  团体采购,预计总采购量将远远超过同类其他会展水平。届时根据参展商不同的商业
  需要和参观商的产业分类,通过连锁加盟、品牌代理、团体采购和系列推介等活动,
  进行有针对性的商务配对服务。

  7、优越的展览环境

  春季展选择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普陀区光复西路2739号),该中心地处上海长风生态商务区中心,与虹桥开发区隔河相望。傍长风公园,临苏州河而立,是一座集展览、会议、活动及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的会展中心,具有优美的水绿生态环境,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齐全的商业配套设施和便捷的地铁公交网线。

  如何抵达展馆:

  公交路线:
  云岭东路站:44、551、757等。
  大渡河路站:944、长征2路等。
  古北路站:316、54、944、757、长征2路等。
  天山西路站:71、72、74、141、311、808、251、825、829、856、941、944、190等。
  地铁:2号线威宁路站(4号口出)900米、13号线大渡河路站900米
  (从地铁口可乘坐主办方提供的免费接驳车直达展馆)

  8、多元化的互动

  1)、多重好礼尽情送:
  逛茶博会用手机扫码注册后,不仅可以领赠品(随身保温杯),还有现场配套活动的
  电子门票赠送;如果您将"现场的购买单据"放进抽奖箱,参与现场抽奖活动,说不
  定"一等奖现金3000元"的幸运大奖直接跟你回家。不仅如此,二等奖(精美茶具
  礼盒)、三等奖(品牌茶叶500g)整包送。每一份赠品都诚意十足,分量满满。
  2)设置自助泡茶体验区:让大家从单一的入口式品饮体验,直接进阶为体验"从动手开
  始,到入口品饮"的感受。希望通过自己动手泡出来的茶,引来大量茶友们歇足,亲
  自动手给自己和同行的友人泡一杯好茶。
  3)、猜茶互动游戏:这就要考验消费者的口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但是喝得对不对还得
  靠嘴。我们的猜茶活动,更是考验茶友们的专业品茶能力(猜中者我们有礼品赠送,
  那猜不中呢?明天可以再来猜)。
  4)有机养生茶大课堂:
  我们将邀请专做养生茶的业内专业人士现场教您如何识别养生茶、如何喝对身体?
  5)网红进行视频直播:教你识茶:让年轻的茶友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茶博会的琳琅满目。
  6)科技引领时尚生活:不必进入茶园,戴上VR设备就能亲手采茶、制茶。。。
  茶友不必去到茶园,通过全景3D程序就亲手采茶、制茶。。。切换在相关的屏幕前就能
  与制茶师进行即时互动……这些场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很快,他们都将在我们
  茶博会的现场实现。

  七、【强势的媒体宣传】整个宣传推广计划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1月:

  1、在全国各地茶叶市场、同类型展会中派发广告宣传推广,邀请参展商、经销商;
  2、电话邀请、定期短信邀约;
  3、DM直邮邀请高端客户、E-mail电子刊物定期推送展会信息;
  4、专业媒体:茶行业网站、杂志上投放广告提升展会知名度;
  《中国茶叶》、《中国茶叶市场》、《中国茶业用品》、《亚太茶业》、《中国茶商》、《中华合作时报o茶周刊》、《茶道》、《普洱》、《茶博览》、《茶讯》、《茶情报》、《茶道新生活》、《华茶文化》、《安化黑茶》、《Tea茶》、《茶艺普洱壶艺o陶艺》、《茶和文化》、中国茶讯网、中国茶网、第一茶叶网、中国普洱茶网、新茶网、亚太茶业网、中国茶厂网、中国黑茶网、茶叶新资源、一道茶网、中国红茶网、中国紫砂网、伴夏茶网、茶点西西、茶多网、环球易茗、茶VV、天下茶友网、大茶视界、中名茶网、中华茗茶网、山东茶叶网、陕南绿茶网、丽江茶网、茶桌网、神州茶网、茶文化联盟、中国茶博汇、茶情报、品牌茶网、淘壶人、普洱茶吧、茶旅网、九茗茶网、茶多网、植物网、爱茶网、徽茶、神州茶网、中国茶文化传播联盟等等。

  第二阶段2019年2月-3月:

  此阶段主要结合招展进度,宣传著名品牌企业已报名参展的情况,以提升茶博会的知名度,主办单位还将派出更多工作人员与目标客户面谈,真诚沟通,听取参展商的相关建以真正来了解买卖双方市场,准确把握展前的宣传方向。
  第三阶段2019年4月:大众媒体(展前一个月密集投放):
  A、电视:CCTV8、安徽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上海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纪实频道、第一财经、星尚;
  B、电台:浦江之声、都市广播、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电台;
  C、报纸:新民晚报、解放日报、申报、新报、青年报、文汇报、上海壹周、
  E、户外广告:公交车广告、楼宇广告、停车场广告。

  八、【敬请期待】

  第九届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秋季展
  展览时间:2019年9月5-8日
  展览地点:上海展览中心(静安区延安中路1000号)

  九、【联系方式】

  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
  电话:021-58430795Emai:643317496@qq.com
  上海博峻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021-50552222Email:shbojun@163.com

云南省茶产业建设和地方债支持情况汇总分析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茶叶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2022年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740万余亩;茶叶产量53.39万吨。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债,2021—2023年,全省茶产业获得地方专债支持金额达12.39亿元,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云南正从“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迈进。本文重点梳理了近几年云南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地方专债对茶产业项目的支持情况,希望能对云南茶行业发展有所助益。

目 录

一、 国内茶产业市场情况

(一) 茶叶主要产区

(二) 茶叶产量规模

(三) 国内茶叶销售情况

(四) 茶叶进出口情况

二、 云南省茶产业市场情况

(一) 茶种植规模

(二) 茶产量规模

(三) 茶产值规模

三、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布局

(一) 种植布局

(二) 加工布局

(三) 市场布局

四、 云南茶品牌建设情况

(一) “十大名茶”评选

(二) 有机茶叶、绿色食品牌等建设情况

五、 云南茶行业情况

(一) 行业结构及行业生产规模

(二) 行业标准建设

六、 云南茶产业市场情况

(一) 云南茶叶主要交易市场

(二) 云南茶叶主要消费市场

七、 云南省茶产业项目地方债支持情况

八、 云南省茶叶产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重点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一、国内茶产业市场情况

(一)茶叶主要产区

中国做为茶叶强国,茶区东至台湾东部地区海湾,西至西藏贡茶场,南至海南岛榆林海港,北到山东荣城市。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根据生态条件、生产历史、茶树类型、品种分布、茶类结构,将全国划分为四大茶区,包括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图1:中国茶叶产区分布图

(二)茶叶产量规模

2022年全国茶叶产量335万吨,有17个省份茶叶在1万吨以上,以下为排名前五的省份为四川、湖北、贵州、福建和云南。

表1:中国主要茶产区产量规模情况一览表

图2:中国茶叶产量增长图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表2:国内排名前五的省份茶叶生产情况一览表

图3:2022年中国重点茶叶地区产量统计


(三)国内茶叶销售情况

2022年,中国绿茶内销量131.10万吨,占总销量的54.68%;红茶38.13万吨,占总销量的15.90%;黑茶36.44万吨,占总销量的15.20%;乌龙茶24.84万吨,占总销量的10.36%;白茶8.13万吨,占总销量的3.39%;黄茶1.12万吨,占总销量的0.47%。

图4:2022年我国六大类茶国内销售量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22年,中国绿茶内销额2110.45亿元,占内销总额的62.16%;红茶564.21亿元,占总额的16.62%;黑茶321.35亿元,占总额的9.46%;乌龙茶284.56亿元,占总额的8.38%;白茶100.53亿元,占总额的2.96%;黄茶14.17亿元,占总额的0.42%。

图5:2022年我国六大类茶国内销售额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四)茶叶进出口情况

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茶叶出口37.52万吨,同比增长1.6%,出口额20.82亿美元,均价5.55美元/千克,同比分别下降9.42%和10.77%。我国茶叶出口至126个国家和地区,多数主销市场需求旺盛。2022年出口市场位居前10位的分别是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加纳、俄罗斯、塞内加尔、美国、毛里塔尼亚、中国香港、阿尔及利亚和喀麦隆。对摩洛哥出口茶叶7.54万吨,同比增长1.11%,占我茶叶出口总量20.1%;对喀麦隆出口增幅最大达55.76%,对毛里塔尼亚出口降幅最大达28.31%。我国茶叶出口前十位省市分别为浙江、安徽、湖南、福建、湖北、江西、重庆、河南、四川和贵州。其中浙江出口量稳居第一,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40.98%,重庆市出口量增幅最大达69.28%;福建出口额位居第一,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额25.52%。

2022年我国茶叶进口4.14万吨,金额1.47亿美元,均价3.54美元/千克,同比分别下降11.67%、20.87%和10.38%。2022年我国茶叶进口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市场位居前5位的分别是斯里兰卡(1.16万吨)、缅甸(0.59万吨)、印度(0.57万吨)、印度尼西亚(0.38万吨)和越南(0.32万吨),从越南进口降幅最大达41.07%。我国茶叶进口前十位省市分别为福建、浙江、云南、广东、上海、江苏、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京、安徽和山东,其中云南进口量大幅增长133.17%。(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

二、云南省茶产业市场情况

(一)茶种植规模

云南省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多样,优良的生态环境、独特的立体气候、茂密的植被覆盖,让各个茶区的茶叶品质独特,加上茶叶生产工艺各具特色,普洱生茶、熟茶、白茶、乌龙茶等茶叶产品多样性丰富。云南也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近年来,云南茶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据《2022年云南省茶叶产业研究简报》显示,2021年,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740万亩;茶叶总产量50.21万吨;综合产值1071.1亿元。全省有15个州(市)88个县(市、区)产茶,但以普洱、临沧、西双版纳三个茶区最为集中,其中普洱175万亩,临沧173.4万亩,西双版纳139.4万亩,三个茶区茶园面积达487.8万亩,占全省茶园总面积(740万亩)的65.92%,其次是保山茶区,面积61.32万亩,文山、红河、德宏、大理等4个茶区面积在20万亩以上。

2023年,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云南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到2025年,云南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740万亩、50万吨左右,保持有机认证茶园面积、茶产品数量全国第1位,力争全产业链产值翻番,由“茶业大省”迈向“茶业强省”。

图6:云南省2013—2021年茶园种植面积示意图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二)茶产量规模

茶叶产业是云南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产业发展。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茶叶产量39.35万吨,2018年茶叶产量42.33万吨;2019年茶叶产量为43.72万吨;2020茶叶产量46.32万吨;2021年茶叶产量50.21万吨;2022年茶叶产量53.39万吨;云南茶叶产量逐年增长,不断上升;茶叶市场呈现健康发展态势。

图7:云南省2013—2022年茶叶产量示意图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三)茶产值规模

云南茶叶综合产值不断攀升。2021年云南茶叶综合产值为1071.1亿元,茶叶企业年税收在7亿元左右,位列全国第一。从茶叶分类产值来看,普洱338亿元,临沧257.9亿元,西双版纳190.59亿元,三个主产区茶叶总产值786.49亿元,占全省总产值(1071.1亿元)的73.43%。2022年,随着云南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云茶产业全产业链实现综合产值1380亿元。

从茶产区综合产值看,2021年全省年产毛茶万吨以上的县(市、区)有19个,其中2万吨以上的有勐海、凤庆、澜沧、思茅、云县、腾冲、昌宁、绿春8个县区。随着“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的带动,30个产茶重点县区茶产业综合产值达764.9亿元。

三、云南省茶产业发展布局

(一)种植布局

云南省突出茶叶主产区的集群优势,茶产业以普洱市、临沧市、版纳州、保山市、大理州、昆明市、玉溪市、文山州等州市为主要发展区域。同时,依托云南思茅产业园区、云南凤庆产业园区、云南保山产业园区、云南龙陵产业园区、云南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推动全省茶叶产业资源、企业和品牌整合重组。

从空间分布来看,云南茶叶有五大产区,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表3:云南省五大茶区情况一览表

从云南省茶叶产业重点布局的县市区来看,以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为重点优势区域,打造勐海县、思茅区、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等30个县域经济茶叶强县。

表4:云南省茶叶产业重点布局的市区县


(二)加工布局

云南省做大做优做强茶叶加工龙头,分类打造普洱茶、红茶、绿茶等各类茶加工聚集区。全面提升茶叶初制厂(所)规范化建设,推进茶叶精制和深加工设备升级,择优确定重点产区分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工基地,打造云茶产业集群。到2025年,打造产值亿元以上茶企50户左右、规模以上茶企200户以上。

图8:云南茶叶生产地分布图

表5:云南省主要茶叶加工区布局情况表

(三)市场布局

云南省茶产业主要以昆明市为中心,普洱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州为重点,着力打造茶叶交易市场,全面提升规范有序的线下茶产品交易平台;大力发展电商,积极构建诚信快捷的线上交易平台。精心打造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着力培育普洱茶产地市场,充分展示“绿色云茶天下普洱”的魅力。进一步巩固提升大湾区为重点的普洱茶国内销售市场,积极扩展东北、西北、华北市场,以一、二线城市为依托,强化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向三、四线城市延伸;依托香港、澳门,紧盯南亚东南亚,积极拓展欧美市场,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

四、云南茶品牌建设情况

(一)“十大名茶”评选

云南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茶产地,“云茶”产业也是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之一。2018年起,云南省已连续5年开展“十大名茶”评选。2018—2021年,云南“十大名茶”名单,共有14家茶企进入过云南“十大名茶”名单,其中“岩冷”“陈升号”“祖祥”连续四届入席“十大名茶”名单;四届云南“十大名茶”榜单中,普洱茶每年要占据名单中的7-8席,剩余2席则为红茶及绿茶。2022年8月30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公布了关于2022年云南省“10大名品”拟表彰名单,具体详见下表。

表6:2022年云南省十大名茶品牌

(二)有机茶叶、绿色食品牌等建设情况

茶叶产业是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品牌”十大产业之首的重点产业。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励茶产业发展,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云茶业发展,早在2018年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三张牌”行动中,便将茶叶产业列为八大优势产业之一;2021年,《云南省“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将云南打造成为世界普洱茶之都、全球规模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中心、中国有机茶第一省、民族生态茶旅融合示范区。

2021年全省生态、绿色茶园面积达542.4万亩,占全省茶园面积73.3%。其中有机茶园105.7万亩,有机茶园面积占全省茶园面积的14.3%,成品茶认证14万吨,占全省茶认证的37.4%,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及获证产品连续8年均居全国之首。古树名山与现代茶园并存,茶农450多万人、涉茶人口近千万人。

多年来,云南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和获证产品数已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2022年,随着云南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全省茶园面积743.6万亩,其中绿色有机茶园面积达244.7万亩,同比增长52.6%。绿色食品茶园认证、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和获证产品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图9:2016—2022年云茶产业“有机产品”认证统计

图10:2016—2022年云茶产业“绿色食品”认证统计

五、云南茶行业情况

(一)行业结构及行业生产规模

云南省茶类品种齐全,以普洱茶、红茶、绿茶为主。2021年云南省成品茶茶叶总产量50.21万吨,其中,普洱茶产量16.1万吨,占比32.07%;绿茶产量14.1万吨,占比28.08%;红茶产量7.2万吨,占比14.34%;其他茶类约12.81万吨(其中乌龙茶1243吨,白茶6963吨)。行业结构上,茶叶初加工企业为主,还存在粗放的生产加工形式,精深加工企业略显不足,行业龙头企业不凸显。

(二)行业标准建设

行业标准可以助推一个产业的发展,标准决定品牌,标准决定质量,标准决定方向。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认真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文案的通知》(云政发[2017]120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8]63号)关于“鼓励支持建设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服务企业,服务市场,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追溯、消费者可查询的全省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湖体系,提高云茶质量安全的公信力”及“加大云茶产地、加工、流通、销售全过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云茶标识”推广与应用,实行产品源头赋码、标识销售,产品有检测、过程可追溯,提高消费者对云茶产品的信赖度”的文件精神,在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和云南省认证认可协会的大力推动下,以构建云茶质量安全溯源体系、提高云茶质量安全“公信力”为宗旨,已为“十大名茶”为主的40余家茶企近1000款产品提供了质量保荐溯源服务;并启动了“年份普洱茶”和“晒青茶”质量保荐溯源;与政府和科研院校合作,起草并发布《晒青茶(大叶种)》、《凤庆红茶》、《茶叶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标准》、《普洱茶质量安全追溯实施标准》等多项标准;帮助10余家茶企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标准化管理;帮助临沧市双江自治县、凤庆县13个村9个合作社7家茶企近6万亩茶园通过有机产品认证。

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在为茶企提供茶叶产品质量保荐溯源的同时,帮助企业从基地管理、原料控制、初加工、精加工、贮存、库存管理、经销商管理、防伪防窜货管理等全链条引入标准化的管理,特别是影响质量关键过程建立标准化管理方案,提升了企业整体质量控制水平,和建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通过中心质量保荐溯源产品在市场上品牌认可度高,消费者信赖度高,每年产品市场销售价格都有10%-30%的涨幅,特别是一些主打产品销售业绩上涨20%-40%左右。

2022年10月26日,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茶叶价值评估规范》正式发布,依托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适宜性、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茶叶价值评估规范》一方面满足了政府、企业、消费者在茶叶价值方面需求,填补了市场的空白,对规范行业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是顺应茶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茶叶价值评估工作进行了规范,填补茶叶价值评估标准的市场空白,将为市场的茶叶价值评估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对茶叶价值评估工作进行规范。

六、云南茶产业市场情况

(一)云南茶叶主要交易市场

在云南茶叶市场,茶叶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除了传统销售渠道之外,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也让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主要竞争因素包括品种、渠道、品质等。茶叶品种上,不同茶企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传统茶企有自己的现成客户群和销售网络优势,但在产品质量上,价格成为了消费者选择不同茶企的重要因素。如今,利用互联网呈现自己的独有特色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此,现在不仅传统茶企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优势,也有很多新兴茶企进军互联网,成为茶叶又一大交易途径和交易市场。

(二)云南茶叶主要消费市场

国内各省市是云南省茶叶主要消费市场。每年全国20多个省区市纷纷到云南采购茶叶,每年约有70%以上的茶叶销往省外。

东南亚、欧美等市场是云南茶叶次级消费市场。目前,云南茶叶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云南茶苑集团、云南滇红集团、下关沱茶集团、云南龙生集团、云南普洱茶集团、耿马蒸酶茶集团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规模经营雏形。普洱茶、红茶已经通过企业出口到港、澳、台、日本及东南亚市场,逐渐打入西欧及美国市场,出口量在逐年增长;沱茶一直畅销美国、加拿大及西欧市场;云南大叶种炒青绿茶深受当地消费者钟爱,已打开中亚市场,进入波兰、德国、俄罗斯市场;红、绿碎茶,已批量出口西欧市场。

图11:茶叶全产业链图景


七、云南省茶产业项目地方债支持情况

云南政府非常看重茶产业的发展,并针对茶产业项目进行专项债支持。据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开披露的信息,云南省2021年关于茶产业发债项目有3个,发债金额共计7亿元;2022年关于茶产业发债项目有3个,发债金额共计5.1亿元;2023年发债1个,发债金额0.29亿元;近三年累计发债12.39亿元,且发债项目地点均在云南四大茶叶产地内: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保山市等。发债期限多为7年、10年、15年、20年。发债领域为农业和文旅领域。

表7:2021—2023年6月云南茶产业发债情况明细表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详情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上述7个项目一案两书等专债发行材料

八、云南省茶叶产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重点工作任务

2023年1月,云南省印发了《云南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努力实现由“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的转变力争全产业链产值实现翻番目标。

《行动方案》提出,围绕“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在持续推动全面绿色发展的基础上,紧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加快云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云茶产业要以普洱茶、滇红茶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从主体培育、品牌打造、科技创新、茶旅融合发展等全方位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和茶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云茶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由“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的转变。

到2025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740万亩、50万吨左右,新增绿色有机茶园面积150万亩,保持有机认证茶园面积、有机认证茶产品数量全国第1位,力争全产业链产值实现翻番目标。

《行动方案》围绕云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做好古茶树资源保护的基础上,从绿色茶园基地建设、云茶企业高质量发展、云茶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云茶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6个方面提出8个重点工程任务18条措施,打造从“茶园”到“茶杯”的高质量绿色云茶产业。

全面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监管部门的监测责任。重点加强茶叶生产加工全过程的监管,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古茶树保护范围划定、建立古茶树资源档案、建设古茶树种质资源圃、古茶树信息数字化建设等,健全古茶树资源管理保护体系。到2025年,建成古茶树种质资源圃4个,建成云南古茶树大数据管理平台,形成健全的古茶树资源管理保护体系。

地方政府应尽快全面摸清古茶树的家底,并划定保护范围,严格按照《条例》的要求,尽快将古茶树调查、登记,建立古茶树资源目录,设置保护标志,向社会公布,并进行有效的保护。

推进茶旅融合发展。依托名山古树资源和民族风情特色,结合云南旅游名录,打造一批集茶产业、茶文化、康养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茶叶庄园;开发一批“古茶山+古茶镇+传统加工体验+茶品鉴”“现代茶园+茶科技+茶生产+茶品评”等特色茶旅精品线路。到2025年,打造3个茶产业三产融合示范园,10个茶叶小镇、茶庄园,10条茶旅游精品线路。

扩大快消品、花果茶、小包装产品等加工比重,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加大茶功能性成分开发利用,延伸发展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推动茶产品进入食品、保健、医药、日化等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25年,全省年产值亿元茶企达50户。加快以勐海产业园区、凤庆产业园区、思茅产业园区为重点的茶叶园区建设,强化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保山产业园区等功能,积极推进双江、昌宁、永德茶叶加工园区建设,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

《行动计划》还提出,要实施产品质量监管工程,建立健全以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为主,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同步实施的云茶产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以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为重点优势区域,打造勐海县、思茅区、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等30个县域经济茶叶强县;以普洱茶、滇红茶为主,持续发展滇绿茶,兼顾其他小宗茶品类,优化布局,实现集约化、高效化、集群化发展。

开展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加大产品质量管理等2项工作。建立健全以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为主,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同步实施的云茶产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在加强茶叶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及茶园投入品管控的基础上,持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积极构建茶企、政府部门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相互连接的云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强化科技应用支撑。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鼓励建设云茶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云南茶叶种质资源优势,鼓励科研院校、企业等培育优质专用型新品种。加强以普洱茶、滇红茶为重点的产品功能成分及功效机理基础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集成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依托现有高等院校、企业资源,积极推进建立“滇红茶”系统研究机制和平台。到2025年,完成1至2项科技成果、研发3至5个新产品。

表8:云南省茶叶产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工作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参考文献

《茶叶行业营销目标(茶行业的目标市场)》

《2023年高端茶叶市场变化趋势》

《中国茶叶深加工40年》刘仲华

《10省份公布2022年茶叶产量:湖北位列第四,第一名还是它?》

《云南印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努力迈向“茶叶强省”》

《云南:“茶业大省”→“茶业强省”!到2025年,有机茶园面积保持全国第一!》

云南人民政府《如何促进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来了》

《驱动茶产业延伸产业链》

《中国茶业新目标:一稳定、二翻番、三提高。》

来源:梧桐经济院,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新中国成立后的灌县茶叶生产(下)

灌县茶厂的企业管理

灌县茶厂同灌县茶叶联营公司是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的独立核算单位,从茶叶生茶、收购、加工、调拨到销售,是一条龙的经营形式。既是国营工业企业,又是茶、工、商联合企业,担负着发展生产、组织收购、开展加工的任务,还担负着供应内销市场、边销少数民族和外销出口任务。

事实上,灌县茶厂是1951年建成的小型茶厂。到1982年,灌县茶厂拥有职工120人左右,加工能力约有2.5万担。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原料不足,茶厂吃不饱,常年产量仅有1万担左右,产值约七八十万元,利润3到5万元,给国家贡献小,企业无奔头,职工收入也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0年9月成立“灌县茶叶联营公司”,全厂职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从发展茶叶生产入手,增加工厂原料来源。两年期间,发展茶园3000多亩,茶叶产量以25%左右的幅度提升,工业产值以30%左右的幅度提升,1982年实现的利润比1980年增长3.5倍,许多茶农得到实惠,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企业管理初见成效。

1982年,灌县茶厂(灌县茶联司)收购细茶计划1370担,实际收购1785担,完成130%,比1980年增长22%;1982年,收购粗茶计划3800担,实际收购7100担,完成187%,比1981年增长106%;1982年,工业产值计划127.20万元,实际完成144.07万元,完成113.3%,比1981年增长62%;1982年,产品产量计划14600担,实际完成15100.98担,完成103%,比1981年增长21%;1982年,计划实现利润6.5万元,实际实现利润17.65万元,完成272%,比1981年增长146%。

在挖潜、革新、改革方面,1981年8月,上级批准贷款20万元,灌县茶厂(灌县茶联司)修建了普洱茶车间。1982年5月,2000平方米的普洱茶车间开始投入生产,加工普洱茶1500担,盈利5万多元。1982年,灌县茶厂(灌县茶联司)还在科技方面取得四项科技成果。其中,提高产品质量的有两项(青城雪芽和普洱茶品质提高),发展茶叶生产的有两项(开辟粗细兼产茶园和茶树养蓬增产成功)。青城雪芽参加全省名茶评比会时,被评为全省名茶第二名,获得温江地区二等奖。

此外,灌县茶厂(灌县茶联司)还于1982年被评为灌县安全生产单位,被四川省爱卫会授予全省卫生先进单位。这一年,灌县茶厂在立功创模活动中,被评为四川省成绩显著单位。1982年5月4日,经温江地区工业局党组讨论决定,发给灌县茶厂奖金指标1100元,明确由厂企业基金开支。

灌县茶厂的企业整顿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整顿企业的部署和要求,1982年春开始,陆续展开了企业整顿工作。按照灌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县工业局的安排,1983年初夏,灌县茶厂(灌县茶联司)拉开了茶厂企业整顿序幕。这次为期近半年的企业整顿,分为四个阶段:

6月11—20日,制定整顿方案阶段(10天)。成立了以曾开文为组长的企业整顿领导小组,分别开好四个会(支委会、厂务会、支部大会、职工代表会),通过思想发动,训练骨干,解决“入手”问题。

6月21日—7月20日,宣传、教育阶段(30天)。通过召开全厂职工大会,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规定的“五项工作”“三项建设”“六好企业”要求,结合茶厂实际,开展如何整顿的大讨论。帮助职工弄清楚几个问题,比如为什么要进行企业整顿?整顿的内容、要求、标准是什么?如何理解企业实行党委集体领导、职工民主管理、厂长行政指挥的根本原则?

7月21日—10月底,全面整顿和建立各种制度阶段(3个月)。一是整顿和建设好领导班子,二是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三是进一步整顿和加强劳动纪律,四是进一步整顿劳动组织,五是整顿财经纪律,健全各种财务制度。

11—12月,整顿工作交流总结与经验推广阶段(两个月)。

在整顿企业中,灌县茶厂(灌县茶联司)紧紧抓抓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新品种为重点的技术改造,积极发展名牌畅销产品,做到了适销对路。灌县茶厂(灌县茶联司)还制订长远规划,抓好茶园管理,发展边茶基地,提出1990年要实现灌县产细茶1万担、边茶2万担的奋斗目标,基本满足内销和出口,解决边区民族地区长期缺茶的状况。成立茶厂团支部,提出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全面争创“六好企业”的规划。

在企业整顿中,灌县茶厂(灌县茶联司)涌现出细茶班先进集体1个,还涌现出粗茶班班长袁先成、公司采购员相培福、茶叶技术革新能手喻安治以及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乐于助人的妇女职工喻如英等多名先进个人。

企业整顿期间,灌县茶厂(灌县茶联司)狠抓技术革新工作。一是安装蒸气锅炉,自行设计,制成蒸气机,实现蒸气蒸茶;二是细茶上机械化由单机改为联装机器制,减少一半人力;三是试制茯砖茶,西边茶打包机,计划1980年投产。此外,还严格考勤制,实行产量定额制、岗位责任卡,实行领料制,普遍实行领料登记,控制使用。

细茶班共有18人,其中男同志只有2人,其余16名都是青年女工,被誉为灌县茶厂的“山茶花班”。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山茶花”越开越多、越开越艳。特别是通过企业的全面整顿后,调整了班子,加强了领导,严格了管理制度,提前50多天保质保量完成了1983年度的加工生产任务。

青年茶场的开办和管理

灌县太平公社青景大队的青年茶场于1974年开办,场部位于风景秀丽的青城山麓。青年茶场实行“四集中”(学习集中、出工集中、劳动集中、食宿集中),“二到队”(户口到队、分配到队),经济上实行单独核算。

老灌县茶馆(图片来源:岁月都江堰头条号)

建场之初,拥有人员63人,其中知识青年19人,回乡知识青年28人,老贫农18人。青年茶场有山地300亩,其中茶梯200亩(到1974年投产茶52亩),粮食地55亩,药材地30亩,果树地10亩,蔬菜地50亩,栽植有黄柏、杜仲等木本药材和各类水果420株,搭建有砖木结构房屋24间,木架结构房屋21间,有耕牛2头,手扶式拖拉机1台,猪圈10间,喂养毛猪20头。

青年茶场曾三起三落,饱经风霜。早在1961年,为发展经济,以副养农,青景大队就种果树50株,以果为主,管理零星茶树。后来受到批判“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影响,不得不下马,只留一人看守,青景茶场名存实亡。

1964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推动下,在“四清工作队”和青景大队党支部领导下,当地又组织了一支专业队伍,开荒办茶场,以茶为主。

1969年,由于受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茶场没有很好坚持以茶为主、多种经营,没有实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没有立足长远,体制不明确,制度不健全,政策没落实,导致茶山荒芜,茶场被迫第二次下马。

1974年,通过整党整风,批判了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认真组织干部群众学习毛主席关于“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和关于大办社队企事业的教导,提高了“三个觉悟”。为了安置知识青年,大力发展茶叶生产,青景大队党支部号召基层干部群众向大寨人学习,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重建茶山。

在成立青景大队知青茶场时,当地广大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激动地说:“茶场的历史就是两个阶段、两条道路的斗争史,茶场的新生就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我们一定要办好茶场,为毛主席争光!”

1974年以前的青景茶场,荒山秃岭乱石坡,荆棘丛生坟墓多。那时的茶场由3个山头组成,上边马家山,人称“马家山,石头多,树子场起来起弓弓”。中间山头,“上边白家林,下边金洞子”。下方园宝山,人称“油团不加红岩片,好汉也得白瞪眼”。

当时,一无粮,二无钱,三无房子住,四无牲畜和农具。干部群众吃玉米膜,喝盐开水。“这里大有作为吗?”面对这艰巨的工作和艰苦的环境,少数知识青年的思想也开始动摇。一些知识青年后悔不该来这里,该去平坝区的。

当时,有的落后社员甚至背后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有谁在石头山上种过茶?”“窗迎弯弯曲曲水,肩负重重叠叠山”“要在这里种茶简直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针对当时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和一些人消极悲观的情绪,太平公社青景大队党支部对广大知识青年和社员群众首先进行阶级教育,组织大家忆苦思甜。同时,党支部还给大家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讲述了一位解放军战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牺牲在我们茶山的桐子槽”的红色故事。其次,进行路线教育,讲述了茶场的路线斗争史。第三,进行艰苦奋斗创新业的教育。第四,进行理想和前途的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广大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的“三个觉悟”有了很大提高,明确了什么是真正的理想和前途,树立了“扎根茶山干革命、胸怀朝阳绘新图”的思想。他们纷纷表示,解放军战士能流血,我们为何不能流汗呢?大寨人没有治不了的狼窝掌,我们就没有沾不了的乱石坡。

许多知识青年的“决心书”上写道:“……艰苦的环境能磨炼出革命意志,先烈染红的大旗,我们一代一代扛下去,我们能为战斗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山坳上而无比自豪……”

就这样,没有粮食自己带,没有房子自己盖,一把锄头、一把砍刀、一双巧手、一碗盐开水、一个玉米馍,他们以大寨人为榜样,开始建设新茶山。

为有利于同工同酬,有利于生产大发展,有利于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太平公社青景大队党支部从1976年起加强了对茶场的领导,对茶场单独核算。为此,茶场单独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由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担任指导员。

青景大队知青茶场设7个小组,其中茶叶组2个,药材组、副业组、后勤组、科研组、政治学习组各1个。领导带头劳动,分工负责,各把一条线,加强了岗位责任制。这样一来,层层有人抓,项项有人管,使茶场工作忙而不乱,多而不繁,真正做到了知识青年政治上有人帮,生活上有人爱,技术上有人教,从而使茶场逐步走上了正轨。

建场四年间(1974—1977),在省、地、县、社队各级党组织关怀下,太平公社青年茶场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中不断成长壮大。茶场先后安置了来自重庆、成都、灌县等地知青43名。他们刚到茶场时,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上坡打闪闪,下坡脚杆软,不是手打泡,就是挂出血,有的下山还要搀扶。通过劳动锻炼,他们个个变得身强力壮,全场知青每月平均出勤25天以上,每年劳动工分能挣得2500分左右,年终人人有钱分,个个不超支。

茶场知青们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大家不但学到了技术,而且炼红了思想,先后有1人入党,13人入团,12人分别担任公社团委、大队党支部、茶园团支部、革命领导小组成员,17人分别担任科研员、民办教师、拖拉机手、夜校教员、红色故事员,还有10多人踊跃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1976年,松潘平武一带发生地震,波及灌县城乡,灌县沿山一带反应强烈。防震期间,青景知青茶场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知青们也没有躲进抗震棚,而是坚守在茶山茶梯上。

随后,他们连续两年移风易俗,坚持元旦、春节不回城,参加有意义的劳动,形成了一个“学先进,赶先进,争上游”,大做好人好事的新局面。知青们提出:“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要用战斗的青春为革命种茶六十年”。

粉碎“四人帮”后,知青茶场在太平公社党委和青景大队党支部领导下,紧紧抓住揭批“四人帮”这个纲,围绕农业学大寨,生气勃勃地开展共青团工作,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四队”作用和团员的模范作用,为建设大寨场、高速度发展农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青年茶场通过抓教育,转变了青年的思想。他们办好政治夜校,创办“四栏一室”,组建文艺宣传队,请老农讲村史、家史和茶场发展史,启迪、教育思想落后、觉悟不高的知青。这些有力举措的实施,全场青年自觉看书的风气浓了,大干社会主义的劲更足了,出现了学大寨、流大汗、多贡献,努力建成大寨茶场的动人场面。1974年下乡知青郑光伟起初表现不错,后来由于受到其他影响,感到“表现好吃不开,闹得凶才走得快”。通过会上帮、会下促,听村史、家史、茶场史等和风细雨般的教育,郑光伟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积极肯干,出满勤,还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青年茶场还通过抓大干,发挥青年的作用。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青年茶场掀起学习雷锋热潮,号召全体共青团员以雷锋为榜样,甩开膀子大干社会主义,重活抢着干,团员走在前,茶场内好人好事不断涌现。茶场知青王安太成为学雷锋模范,先后出席了灌县和温江地区的先代会,还有同志出席了四川省农业学大寨会议、四川省五届人代会。耳闻目睹知识青年的成长,广大社员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通过支部抓大干,发挥青年的作用,促进了茶场生产和建设的发展。知青茶场先后修房45间,生产上由1974年产鲜叶200斤,实现逐年翻一番。到1977年,茶场产鲜叶12000斤,粮食从15150斤增加到年产粮食30473斤。

1977年9月18日,得到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关怀,知青茶场选派了一名代表进京瞻仰毛主席遗容。消息传开后,全场同志无不欢欣鼓舞。大家纷纷表示:“绝不辜负党中央,不辜负各级领导的希望,把瞻仰毛主席遗容变成继续革命、办好茶场的动力”。

1977年年底,知青茶场重新讨论了到1980年的发展规划:高山药材连成片,山腰办成果子园;山下茶梯平展展,每年茶叶翻一番;场部办起加工厂,农牧副业大发展;粮食自给有余粮,三年结果两万元。

说了算,定了干,困难再大也不变。在很短时间内自己动手、自行设计,修建了砖木结构的猪圈房4间,建猪圈2个,还开工修建了厂房和加工房。扩修了一条长达1公里、通往茶场的机耕道,决心在1980年达到年产鲜茶叶40000斤,现金收入27140元,总收入达45904元,人平纯收入326元。

那时,知青茶场提出的战斗口号是:高举红旗抓住纲,深入揭批“四人帮”;艰苦奋斗学大寨,两年建成大寨场。1977年底,四川省编印出版了《全省农业学大寨形势地图》,灌县青景大队知青茶场登上这张全省地图(目前是都江堰市长征书院馆藏文物)。

灌县茶叶生产技术培训

灌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但耕作制度落后,管理水平较低,很不适应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981年6月上旬,为进一步提高全县茶园管理技术,搞好科学种茶,灌县农业局、县农办、县多经办、县工业局、县茶联司联合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来自全县20个重点茶园的负责人和专管茶叶生产技术的同志参加此次培训。

培训会上,县农业局徐兆林老师为学员们讲授了茶园管理、采摘、防虫治病以及如何让茶园快速投产、稳产、高产等先进技术。为期4天的培训结束时,经考核,学员成绩优良:总平均分数83.9分,其中,70分以上30人,占比82.8%,还有7人获得满分100分。

大家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要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茶叶生产上,认真管好茶园,争取早日投产,提高单产,为1985年全县实现年产5000担细茶而努力。


青城茶场(图片来源:岁月都江堰头条号)

培训总结会上,县多经办主任要求学员们回去要搞好宣传,带头贯彻党的有关茶叶政策,茶叶联营后利润返还给茶农。同时,还提出落实好夏秋茶叶生产措施,努力钻研茶叶技术,大搞科学种茶,搞好茶叶生产,为搞活商品经济和四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这次培训,是改革开放后有记载的全县第一次茶叶生产技术培训,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全县茶叶科技教育的总动员。达到了“努力发展茶叶生产,积极培训技术力量”的培训目的。培训会后,灌县工业局于6月14日编发了第8期《情况简报》,报送了温江地区农办、地区经委、地区多经办、地区外贸局,本期简报还下发到全县各产茶公社、各茶叶收购组、县外贸公司、县茶联司、县农业局等。

作者简介

李崎,男,57岁,四川省都江堰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红色旅游网专栏作家。四川省爱国工程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李冰研究会会员,四川省关工委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宣讲员,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都江堰市长征书院院长,都江堰市党史研究室特约撰稿人,都江堰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顾问,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资深记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红军长征历史、地下党历史、灌区水利历史、剿匪平叛历史、“大跃进”历史、防灾减灾历史等。著有《一个人的长征》《寻找中国红》《追梦》《寻梦红飘带》《震撼—感动—奋起》,参与编撰《中国共产党都江堰市历史》(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个人撰写的有关红军长征、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地方党史论文或研讨文章,多次在全国性、全省性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并获奖。

相关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的灌县茶叶生产(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崎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