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岩茶三才杯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舒曼:“考亭书苑”茶韵咏叹

“考亭书苑”这款茶是上海茶客舌尖上记忆里的一个闪光点,如今在上海滩拥有“考粉”无数,亦有数不清的上海茶馆、茶庄正在经销着由考亭书苑荣誉出品的“正山小种”和“红乌龙”,看着、闻着茶香如此溢满申城,在茶客杯中缓缓地吟唱,这首先还的感谢武夷山桐木关的魏华先生把闽北精品好茶——“考亭书苑”引入上海。

“考亭书苑”有系列精制茶品推出而广受青睐,细细品味,有时光荏苒,也有难以言说的情怀,但能撩动诸多喜欢“考亭书苑”茶客情感因素的却恰恰是“正山小种”的温馨心语。钟情于这款茶是因为“考亭书苑”除了在武夷风景保护区内拥有生态茶园基地外,更有叶兴渭、郑成根这两位杰出的制茶大师倾情出演,且融“烟熏”小种风雨,沏开那记忆的坳头村制茶历史。

叶兴渭,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研究总工程师,有研制正山小种55年历史,也是“金针梅”茶研发人之一,在小种红茶领域有其独特发言权;郑成根是第一位金骏眉茶青样本提供人,也是武夷山正山小种研究所首席制茶师,1997年独创研发“红乌龙”而茶香江湖。所以有人说,有此两位制茶大师坐镇,考亭书苑有好茶的口碑不外传也难,于是便有茶客端着茶杯洋洋自得,大有“坐拥‘正山’看外山”的感觉。

有茶友喜欢在冬日里,捧一杯热腾腾正山小种,谈古论今,朝花夕拾,可有风雨回忆,可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然而这一切,都是在考亭书苑的茶汤倾注下完成属于自己的一个个命题,于是有感而发:“既然我已钟情于考亭书苑,没有理由不含情细诉我心中对正山小种的爱意”。

说起“考亭书苑”,自然会联想到朱熹晚年在武夷山南麓建阳创办的“考亭书院”。而“考亭书苑”乃据“考亭书院”名号而来,是为纪念朱熹在似水流年的恬淡时光里嗜茶、爱茶、品茶、植茶的情结而来,是为一代大儒人生跋涉的宏儒精神而来,是为在淡然的岁月里缓缓地绽放九曲山水风光而来。

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因四方前来求学的人众多,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筑室建阳兴办学堂,初把学堂称为“竹林精舍”,后改名为“沧州精舍”。因朱熹嗜茶有加,亦常在“精舍”内外与文友赋诗挥毫、品茗论道。宝庆元年(1225年)建阳县令刘克庄建祠纪念,淳祐四年(1244年)诏为书院,御书“考亭书院”匾额。于是,考亭书院随着朱熹的名号远播四海,流传千古。在考亭书院,朱熹躬耕茶事,把种茶采茶当作讲学著书之余的修身养性之举,朱熹的茶事活动亦体现了与武夷山自然风光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情愫。考亭书院是朱熹一生中创办的最后一座书院,为当时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朱熹在闽北建有多座书院,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在建阳位于麻阳溪畔的考亭书院了,也正因了朱熹的考亭书院影响,建阳也因此被称为“理学之邦”。不过,史学界有人说,在当时中国就其书院规模而言,考亭书院远不及白鹿洞、岳麓、睢阳、嵩阳四大书院,但是若以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影响而论,“考亭书院”足以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座书院相提并论。

鉴于此,魏华说,让昔日考亭书院的“理学”思想就体现在“考亭书苑”茶文化“游学”韵味体验中。在武夷山脉溪流旁,围炉煮茶,待沸水激活你的心绪,素手调一曲琴箫和鸣,兑上一份闲情逸致,还有半梦清趣半幽居的心情,此时一杯茶已然超越了一切,沁入了武夷山“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悠悠韵味之中。

品茶,不仅讲究茶的色香味形,更讲究茶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所以,昔日考亭书院的一杯茶,其茶品已非物质意义而言,而是与人生哲学有关联。诚如朱熹在品武夷岩茶所言:“饮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叠翠成堆”(《咏武夷茶》)。在朱熹眼中,饮茶为一洗尘心,悠然地与自然相处。他在建阳曾写过一首茶诗名《咏茶》,是在参加其表兄邱子野设的茶宴会上而作:“茗饮瀹甘寒,抖擞神气增。顿觉尘虑空,豁然悦心目”。由此可见,朱熹品茶,更多的是从人生态度上考量人生的处世机缘来领悟茶道的真谛。

说起朱熹喝茶,许多人都以为他常喝武夷山茶,譬如朱熹常与友人在武夷山“茶灶石”上品饮名茶、吟诗斗茶,并留下“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茶灶》)诗句。其实不然,朱熹从不刻意挑剔茶叶,走到哪里就喝哪里茶,属“遇茶吃茶”之人。绍兴十八年,朱熹游杭州上天竺寺院与慧明(文畅)法师以茶结缘,谈兴盛浓。这杯鸠坑种的龙井茶让朱熹喝出了“沙门有文畅,啜茗漫留题”(《春日游上竺》)的绝妙诗句;淳熙六年(1179)至淳熙八年(1181),朱熹在南康军任职期间,曾多次到康王谷游历,享受当年陆羽以好水谷帘泉水泡饮庐山云雾茶时所体会到的雅兴和畅快之感,留下了“采薪爨绝品,渝茗浇穷愁”(《康王谷水帘》)的深刻印象。朱熹后来在庐山卧龙岗品茗逍遥感怀于“玉渊茗饮余,三峡空尊愁”(《卧龙之游得秋字赋诗纪事呈同游诸名胜聊发一笑》)深切体会。但凡朱熹外出纵使游山玩水,总会寻茶觅茶,是朱熹一大人生乐趣,但他在享受山水之乐中仍不忘“座对清荫只煮茶”(《积芳圃》)的清香与悠然,要的是茶烟缓缓、心不落尘的感觉。

承袭朱熹茶意深处的是考亭书苑对“琴棋书画诗曲茶”形而上追求的境界。看案上一花,赏一季嫣然;闻席间一琴,听一夜秋风;品茶中一席,得一方清趣。有人邀友畅谈忘尘之处,就会联想到“考亭书苑”茶寮中的滴水微香,那番流水洗肌骨、席间如清林的淡泊情怀恰恰是喝茶人身在茶席、心闲山野的浪漫追求。

茶无雅俗,与人共饮。以魏华之见,人这一生都是在一杯茶中相遇,无论是在寒冬还是春秋。我在泡茶,你来喝茶,我能做的,是为你冲泡一杯昔日考亭书院“理学”之茶,浅啜即可,不必深究,因为朱熹理学思想始终在这杯茶汤里与您相逢。而“考亭书苑”这杯茶韵,即使你身在远方,也能彼此牵挂。

秉持着这份念想,魏华坚持在制茶过程中,以物性为上,遵茶理,合三才,拜五行,使得茶性尽显,如武夷山的一缕风、一场雨,清馨来自天际,品一口,却能澈入心底。魏华认为,坚持武夷山“正山”品质,致力于将“正山小种”红茶发扬光大,自始至终是考亭书苑发展的终极目标。也许正是魏华的这份牵挂和用心,在2016年7月举办的上海“考亭书苑杯”茶艺职业技能竞赛上,使考亭书苑的茶香韵味大放异彩,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自古文人墨客对武夷山茶的描述和点赞是实实在在的,一杯隐藏在考亭书院的茶韵却从来没有离开记忆,那一幅镶嵌于心的朱熹在建阳茶事活动的画面,给人带来的绝妙诗意和无限遐想……

(舒曼茶话写于2018年8月上海浦东清茗斋)

“三才杯”盖碗,不是一般的讲究!


盖碗,带盖儿的茶碗 ,由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套组成。盖碗又称“三才碗”、“三才杯”,所谓三才即天、地、人。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


这么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寓了一个小天地,一个小宇宙,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讲的“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清】青玉菊瓣纹带盖碗


【唐】鎏金小簇花紋銀蓋碗


清光绪 粉彩莲花纹盖碗


清 胭脂红釉盖碗 (一对)


清乾隆 各色釉盖碗 (五只)


盖碗茶起源于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盖碗的发明还有一则传闻:


唐代宗宝应年间,有一姓崔的官员,爱好饮茶,其女也有同好,且聪颖异常。因茶盏注入茶汤后,饮茶时很烫手,殊感不便,其女便想出一法,取一小碟垫托在盏下。但刚要喝时,杯子却滑动倾倒,遂又想一法,用腊在碟中作成一茶盏底大小的圆环,用以固定菜盏,这样饮茶时,茶盏既不会倾倒,又不致烫手。后来又让漆工做成了漆制品,称为“盏托”。此种一盏一托式的茶盏,既实用,又增添了茶盏的装饰效果,给人以庄重之感,遂世代流传至今。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盖碗 一对



清同治 米黄釉粉彩竹纹盖碗



清光绪 青花黄彩云龙纹盖碗


清 铜胎画珐琅罗汉盖碗


清 翡翠盖碗


乾隆 珊瑚红描金开光山水人物方盖碗


黑地景泰蓝博古盖碗


清 胭脂地轧道小盖碗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以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也会下降。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用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清 胭脂红菊掰盖碗


清初 碧玉荷花纹盖碗


清道光 粉彩无双谱盖碗 (二件)


清道光 金彩兰花纹盖碗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寿纹盖碗(2件)


清道光 珊瑚红描金皮球花纹盖碗(2件)


清道光 青花花卉纹盖碗


清道光 松石绿地粉彩福寿纹盖碗


清光绪 粉彩荷花盖碗 (二件)


清光绪 粉彩荷花盖碗 (两件)



盖碗的选择、使用也有一些小技巧


选盖碗:碗沿比较外撇的盖碗,注水的最高限离盖碗边缘有一段比较大的距离。类似这样器型的盖碗,同样注满水,捏着边缘也不怎么烫。


注水量:茶叶投置到盖碗后,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能过多。有的人入水时很喜欢把水倒满盖碗盖住,这样不烫才怪。


倒茶手法:拿盖碗的手势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不要因为怕拿不稳而去捏着杯身。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茶水就不会触到手。如果拿盖碗明显偏了,茶水也就会沿着斜的位置流水,这样极容易烫到。而且在倒茶时被烫,不得不停下来,稍微停下来,没倒出来的茶水又会重新在盖碗里浸泡茶叶,这时口感就会有所改变。


清光绪 蓝釉雕寿字盖碗


清光绪 松绿地粉彩花鸟束腰盖碗


清光绪 胭脂红釉盖碗


清嘉庆 粉彩描金八宝纹盖碗


清嘉庆 青花矾红龙凤纹盖碗


清乾隆 斗彩过枝竹石纹玲珑瓷盖碗


清乾隆 豆青釉茶盖碗


清乾隆 矾红描金龙纹高足盖碗


清乾隆 仿雕漆锦地寿字莲瓣纹盖碗


另外,盖碗茶江湖,使用还有一些“暗号”,根据盖碗摆放位置的不同,其也蕴藏着一些特殊的意思:


一:茶盖上放点东西


在茶盖上放点东西,表示客人离开一小会儿,稍后会返回继续喝茶,暗示茶老板不要把盖碗收走。通常茶客会在碗盖上放片树叶,也可以在茶盖上放其他的小东西,类似火柴、小石子都是可以的。


二:茶盖朝下靠茶托


茶盖朝下靠茶托表示客人需要添水了,茶馆小二看到后就会主动上来添加。这个方式很含蓄的请求小二添水,不过此方法一般只能添两次。


三:茶盖立起放在茶碗旁


这种放置方式比较有意思,通常都是熟人才会干,意思是要赊账。如果茶客有朋友在场,自己钱没带够,这样可以暗示老板,下次再补,就能避免尴尬。


四:茶盖朝外斜靠茶托


这个姿势有来头:古时候有很多帮会,若外地帮会之人遇到难处,欲在本地寻求帮助,便会如此摆放......茶馆小二看到此暗示,就会在茶馆寻找,介绍彼此认识。


五:茶盖朝上放进茶碗


这种放置意思简单明了,就是告知茶馆老板,自己喝完了要走了,可以安排收拾桌子了。


清乾隆 红釉盖碗 (一对)



清乾隆 亮粉玻璃描金盖碗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纹盖碗 (一对)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团和气”纹盖碗 (一对)


清乾隆 象牙雕彩绘瓜瓞绵绵纹盖碗


清乾隆 胭脂紫地轧道粉彩盖碗


清乾隆 玉雕吉祥如意盖碗 (一对)


清同治 绿地粉彩盖碗


清同治 描金绿釉盖碗 (一对)


清同治 青花矾红云龙纹大盖碗


盖碗(以泡乌龙茶为例)的具体使用顺序:


1.洗杯——白鹤沐浴

用开水洗净茶具,并提高茶具的温度。


2.落茶——乌龙入宫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称为“落茶”或“投茶” 投茶量可根据个人爱好而灵活掌握.一般为5--8克。


3.冲茶——悬壶高冲

冲泡时最好能使茶叶在杯中旋转。


4.刮沫——春风拂面

用杯盖轻轻刮去浮在杯面的泡沫,


5.出汤——玉液回公,

把盖碗中的茶汤倒进公道杯中使茶汤浓淡均匀。


6.点茶——韩信点兵, (关公巡城)

将公道杯中茶汤公平均匀的倒入客人的品茗杯中,以供嘉宾使用。


7.看茶——赏色闻香,(喜闻幽香)

观赏茶汤的色泽并闻杯盖上留香。


8.品茶——品啜甘露, (领悟岩韵)

品武夷岩茶要边啜边嗅,浅尝细品,才能感悟到美妙的各种花香和岩韵。


注:初用盖碗时,容易烫手,使杯中茶汤倒之不尽,会使茶汤显老,应多加练习。茶百科平台后续会为茶友们分享如何选购盖碗、使用盖碗。


清雍正 粉彩人物纹盖碗(2件)


清光绪 粉彩矾红描金八宝龙凤纹盖碗


清光绪 黄底粉彩寿字纹盖碗


十八世纪 乌金釉盖碗 (一对)


清代 粉彩莲花盖碗


清道光 黄地轧道粉彩花卉盖碗


清中期 黑漆金彩牡丹寿字纹盖碗


清雍正 黄地铜胎画珐琅缠枝花卉盖碗


清乾隆 矾红盖碗

清乾隆 豆青地粉彩鱼藻纹带托瓷盖碗

“三才杯”盖碗,不是一般的讲究!


盖碗,带盖儿的茶碗 ,由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套组成。盖碗又称“三才碗”、“三才杯”,所谓三才即天、地、人。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


这么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寓了一个小天地,一个小宇宙,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讲的“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清】青玉菊瓣纹带盖碗


【唐】鎏金小簇花紋銀蓋碗


清光绪 粉彩莲花纹盖碗


清 胭脂红釉盖碗 (一对)


清乾隆 各色釉盖碗 (五只)


盖碗茶起源于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盖碗的发明还有一则传闻:


唐代宗宝应年间,有一姓崔的官员,爱好饮茶,其女也有同好,且聪颖异常。因茶盏注入茶汤后,饮茶时很烫手,殊感不便,其女便想出一法,取一小碟垫托在盏下。但刚要喝时,杯子却滑动倾倒,遂又想一法,用腊在碟中作成一茶盏底大小的圆环,用以固定菜盏,这样饮茶时,茶盏既不会倾倒,又不致烫手。后来又让漆工做成了漆制品,称为“盏托”。此种一盏一托式的茶盏,既实用,又增添了茶盏的装饰效果,给人以庄重之感,遂世代流传至今。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盖碗 一对



清同治 米黄釉粉彩竹纹盖碗



清光绪 青花黄彩云龙纹盖碗


清 铜胎画珐琅罗汉盖碗


清 翡翠盖碗


乾隆 珊瑚红描金开光山水人物方盖碗


黑地景泰蓝博古盖碗


清 胭脂地轧道小盖碗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以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也会下降。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用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清 胭脂红菊掰盖碗


清初 碧玉荷花纹盖碗


清道光 粉彩无双谱盖碗 (二件)


清道光 金彩兰花纹盖碗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寿纹盖碗(2件)


清道光 珊瑚红描金皮球花纹盖碗(2件)


清道光 青花花卉纹盖碗


清道光 松石绿地粉彩福寿纹盖碗


清光绪 粉彩荷花盖碗 (二件)


清光绪 粉彩荷花盖碗 (两件)



盖碗的选择、使用也有一些小技巧


选盖碗:碗沿比较外撇的盖碗,注水的最高限离盖碗边缘有一段比较大的距离。类似这样器型的盖碗,同样注满水,捏着边缘也不怎么烫。


注水量:茶叶投置到盖碗后,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能过多。有的人入水时很喜欢把水倒满盖碗盖住,这样不烫才怪。


倒茶手法:拿盖碗的手势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不要因为怕拿不稳而去捏着杯身。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茶水就不会触到手。如果拿盖碗明显偏了,茶水也就会沿着斜的位置流水,这样极容易烫到。而且在倒茶时被烫,不得不停下来,稍微停下来,没倒出来的茶水又会重新在盖碗里浸泡茶叶,这时口感就会有所改变。


清光绪 蓝釉雕寿字盖碗


清光绪 松绿地粉彩花鸟束腰盖碗


清光绪 胭脂红釉盖碗


清嘉庆 粉彩描金八宝纹盖碗


清嘉庆 青花矾红龙凤纹盖碗


清乾隆 斗彩过枝竹石纹玲珑瓷盖碗


清乾隆 豆青釉茶盖碗


清乾隆 矾红描金龙纹高足盖碗


清乾隆 仿雕漆锦地寿字莲瓣纹盖碗


另外,盖碗茶江湖,使用还有一些“暗号”,根据盖碗摆放位置的不同,其也蕴藏着一些特殊的意思:


一:茶盖上放点东西


在茶盖上放点东西,表示客人离开一小会儿,稍后会返回继续喝茶,暗示茶老板不要把盖碗收走。通常茶客会在碗盖上放片树叶,也可以在茶盖上放其他的小东西,类似火柴、小石子都是可以的。


二:茶盖朝下靠茶托


茶盖朝下靠茶托表示客人需要添水了,茶馆小二看到后就会主动上来添加。这个方式很含蓄的请求小二添水,不过此方法一般只能添两次。


三:茶盖立起放在茶碗旁


这种放置方式比较有意思,通常都是熟人才会干,意思是要赊账。如果茶客有朋友在场,自己钱没带够,这样可以暗示老板,下次再补,就能避免尴尬。


四:茶盖朝外斜靠茶托


这个姿势有来头:古时候有很多帮会,若外地帮会之人遇到难处,欲在本地寻求帮助,便会如此摆放......茶馆小二看到此暗示,就会在茶馆寻找,介绍彼此认识。


五:茶盖朝上放进茶碗


这种放置意思简单明了,就是告知茶馆老板,自己喝完了要走了,可以安排收拾桌子了。


清乾隆 红釉盖碗 (一对)



清乾隆 亮粉玻璃描金盖碗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纹盖碗 (一对)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团和气”纹盖碗 (一对)


清乾隆 象牙雕彩绘瓜瓞绵绵纹盖碗


清乾隆 胭脂紫地轧道粉彩盖碗


清乾隆 玉雕吉祥如意盖碗 (一对)


清同治 绿地粉彩盖碗


清同治 描金绿釉盖碗 (一对)


清同治 青花矾红云龙纹大盖碗


盖碗(以泡乌龙茶为例)的具体使用顺序:


1.洗杯——白鹤沐浴

用开水洗净茶具,并提高茶具的温度。


2.落茶——乌龙入宫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称为“落茶”或“投茶” 投茶量可根据个人爱好而灵活掌握.一般为5--8克。


3.冲茶——悬壶高冲

冲泡时最好能使茶叶在杯中旋转。


4.刮沫——春风拂面

用杯盖轻轻刮去浮在杯面的泡沫,


5.出汤——玉液回公,

把盖碗中的茶汤倒进公道杯中使茶汤浓淡均匀。


6.点茶——韩信点兵, (关公巡城)

将公道杯中茶汤公平均匀的倒入客人的品茗杯中,以供嘉宾使用。


7.看茶——赏色闻香,(喜闻幽香)

观赏茶汤的色泽并闻杯盖上留香。


8.品茶——品啜甘露, (领悟岩韵)

品武夷岩茶要边啜边嗅,浅尝细品,才能感悟到美妙的各种花香和岩韵。


注:初用盖碗时,容易烫手,使杯中茶汤倒之不尽,会使茶汤显老,应多加练习。茶百科平台后续会为茶友们分享如何选购盖碗、使用盖碗。


清雍正 粉彩人物纹盖碗(2件)


清光绪 粉彩矾红描金八宝龙凤纹盖碗


清光绪 黄底粉彩寿字纹盖碗


十八世纪 乌金釉盖碗 (一对)


清代 粉彩莲花盖碗


清道光 黄地轧道粉彩花卉盖碗


清中期 黑漆金彩牡丹寿字纹盖碗


清雍正 黄地铜胎画珐琅缠枝花卉盖碗


清乾隆 矾红盖碗

清乾隆 豆青地粉彩鱼藻纹带托瓷盖碗

找到约2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