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岩茶陈茶简介

找到约53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一般家庭怎样存放普洱茶?(史上最全哟!)

  普洱茶是属后发酵茶,随着时间的过去,普洱茶自身会发生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滋味会变越来越醇厚。许多朋友家里都会适量存放普洱茶,究竟怎样才能存好呢?怎样才不会让普洱茶变味呢?我们来讨论一下。

  依我看来无论家里的普洱茶是散茶还是紧压茶、熟茶还是生茶、大量还是小量都应该按包装上的存放说明去做就可以了。如果你收藏的茶比较多或有更高的要求,则可以用一些器皿来存放例如紫砂容器或陶瓷容器,当然你还可以用纸皮箱。

  紫砂用具历来都是以茶相伴而生的,平时我们泡茶,最好的茶具也应该是紫砂茶具。紫砂茶具有其透气,还有就是越用越好的特点,用来存放普洱茶也是最好的容器,只是现在的紫砂缸造价较高。如果觉得紫砂容器较贵,可以使用陶罐,相对于紫砂容器则便宜很少,当然效果也会差一些,但这个对于普通的收藏爱好者而言也是足够的。

  对于散茶而言,如果想长久存放普洱散茶,则紫砂容器是最好的选择,而其它的容器都相对较差,所以只建议用紫砂容器。使用这些容器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新买回来的容器一定要进行清洗,首先支除容器本身的污染源。方法可以用清水与热水反复清洗,又或者用一些低档茶叶煮水清洗,清洗后晾干。在放茶之后,也可以放一些竹碳在里面,然后再放茶。放茶的时候可以将茶的件包装(桶包装)上的笋壳拆走,笋壳毕竟是植物体,容易招惹虫子;连着内包棉纸以饼(砖)为单位一起放进去。

  对于家庭个人藏茶而言,其实用纸箱是最实用的一种方法,虽然纸箱存茶的优点比不上紫砂容器,但其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来纸箱比较容易得到而是免费的,二来纸箱也方便在家里存放,不太占地方。

  纸箱收藏普洱茶也得注意纸箱本身的异味,所以拿回来的纸箱的原来的用途要了解清楚,如果有异味最好放置一段时间,让异味散去后再存放普洱茶。纸箱存放普洱茶,建议只存放紧压茶,存放在纸箱的茶建议整桶存放,不要拆散,对于一些只有几饼的,可以先用纸信封装好再放。留意存放时天气是否潮湿,在南方湿气重容易弄湿纸皮。

  当前普洱茶原件包装通常是以竹箩和纸箱包装,如果购买的普洱茶是以整件为单位的话,则存放时就很简单,以整件原包装架高存放。最后生熟普洱茶最好分开存放。

  注意:塑料袋并不适合长时间存放,切勿用铁皮的月饼盒或装其他的铁盒存放!!

  怎样收藏存储普洱茶?

  普洱茶越陈越香,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普洱茶年代越久价格越高,口感越好。品质好的普洱茶,每年能以10%至15%的增长率升值。云南西双版纳某厂出品7542号常规茶(干仓货),当时一饼(七两茶)才卖10元,6年后升到了150多元。一块重350克、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饼,身价甚至贵过一辆本田车。“越陈越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决定于储存的环境、茶的本质特性、陈放的年限等。由于茶叶的特殊性,其存放年限只能通过茶家品尝断定,没有统一标准。更有许多不法厂商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湿仓存茶,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加速陈化炮制。

  据普洱茶收藏人士表示,收藏普洱茶饼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要区分生茶和老茶。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以青饼、生茶为主,即未经过人工发酵工序,把采来的茶青萎凋、晒干、蒸压成型后干燥而成的饼茶、散茶称为生茶(青饼普洱),让其与空气接触,自然变化而产生后发酵,储存时间越长,茶质越醇。而通过加温渥堆技术在一定温度、一定湿度下使茶叶发酵做成的叫熟茶(熟饼普洱)。熟茶的发酵已经定性,储存时间长短不会改变茶质本身。其次,要辨别储藏位置。

  1、必须在干仓陈化

  干仓不会发霉,转化较为缓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茶喜蒻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冷湿”。《茶录》宋?蔡襄着。干仓指茶叶在湿度、温度适中、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后发酵存放;湿仓是指茶商为了获取利润,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加速陈化。

  2、温度不可骤然变化

  仓内温度如果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仓内温度太高,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熟普,此种情形在香港的茶库时有发生。

  3、避免杂味感染

  茶叶是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因外,应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喜蒻叶而畏香药”。宋?蔡襄著;“喜清凉而恶蒸郁。喜清独而忌香臭”。明?闻龙著;“茶性淫,易于染着。区论腥秽有气之物。不得与之近。即名香亦不宜相襟”。《茶解》明?罗廪。

  4、利用竹箬包装

  “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茶疏》明?许次纾。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常有人将已打开了的老茶,改用较低劣品质的塑料纸重包,时间一久,就会发出异味,直接破坏了普洱茶品味。

  5、注意茶龄寿命

  普洱茶年代寿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圆茶陈化感已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故宫的金瓜贡茶,陈期已一两百年,其品味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品黎明,悟人生!我们告诉您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普洱茶减肥,美容,保健,泡法,喝法,存储,来源,产地,收藏等知识与资讯。

  普洱茶收藏和投资必读

  一、选购普洱茶时应注意些什么?

  普洱茶在茶菁原料上有乔木和灌木之分,在年限上有新茶和老茶之分,在发酵转化上有生茶和熟茶之分,在口感上又有清香、樟香、荷香、枣香、参香、陈香之分,存储中有干仓和湿仓之分。这些区分使普洱茶的价格、口感、功效上各有不同。目前市场上普洱茶品种较多,良莠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应加甄别:

  <1>乔木普洱茶树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树龄在500年以上,和樟树等多树种混生,构成完整的植物生态系统,不施肥不用杀虫剂,营养成分充足,增值潜力大,但价格较高,适宜经济条件较宽裕的人士品用;

  <2>普洱茶按茶区和级别等级不同,口感有一定的差异,有的苦涩重、有的淡青香、有的生津强有的茶气温和。但都应汤色清澈,口感甘甜润滑,气味自然;

  <3>生茶茶气重、去油腻效果好,但对胃有一定的刺激,适宜胃功能较好,身体肥胖,血脂血压较高的人士饮用;熟茶茶气温和,润滑细腻、温胃暖胃、通便利尿、瘦身养颜,适宜所有人群饮用;

  <4>普洱茶的增值潜力大,收藏普洱茶确实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但收藏时一定要选择茶质好的乔木大树茶并由品牌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茶品;

  <5>年限久的普洱茶确实口感好、品味高,但市场上老茶的品种和数量是及其有限的,而且价格极其高昂。为追求利润,一些不法商人采取各种手段制作假老茶,由于一般人很难在外观上辨别真伪,其欺骗性很强。因此不要盲目的追求老茶,应多看多问多交流,或在信誉好的商家定向购买。

  <6>纯正的普洱茶是不添加任何色素、调味剂和香料的。

  我们建议您购茶时以清纯正气作评鉴标准:一是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杂味。二是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三是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于潮湿处。四是气:品其汤,口味温和,不可五味杂陈。但无论选购哪种茶品,都应到信誉好的专卖店,这样的店内种类齐全,品质有保证。

  二、平时如何存放普洱茶?

  在各种茶叶中,普洱茶的保存条件是较宽松的。一般家庭储存普洱茶并不困难:如果存放紧压茶,不要拆包装;如果是散茶,建议最好存放在紫砂罐里,只要不受阳光直射,环境清洁卫生、通风透气,湿度不要太大即可,但一定要远离污染源或其它味源如香皂、化妆品等。

  三、普洱茶的主要茶山有哪几座,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由于各茶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各异,土壤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而这12座茶山所产的茶叶在口感上各有不同。先看江内六座:

  (1)、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4)、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6)、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目前上述六大茶山的产茶量已渐少,产茶重心已移至江外六大茶山:

  (1)、南糯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2)、布郎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3)、巴达山: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此山茶叶(铭茶案坊)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4)、南峤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5)、勐宋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6)、惠明景迈山: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生物俗称螃蟹脚,可消炎怯痰、对治疗胃病和糖尿病较有效。

  四、乔木茶树有那些品种?

  据植物研究专家证明,云南的乔木茶树有四个变种:皋芦变种,德宏变种,云南变种,白毛茶变种。以叶种区分:有乔木大叶、乔木中叶、乔木小叶三个品种。

  五、乔木茶树的生长环境有何要求?

  茶树属于酸性植物,对土壤酸碱度比较敏感,宜于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PH值4.5-6.5为适宜。茶树喜湿爱暖,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是20-25度,日平均温度低于10度或高于35度的地区都不宜种植茶树。西双版纳地区在海拔800-1800米之间,高山雾多,雨水充足,年降雨水量1300-1800毫米,生态系统完整,正是因为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才使普洱茶具有了独特而丰富的口感和健康功效及收藏价值。

  六、茶树有花吗,是否可以饮用?

  茶树有花,开的是白色的花,花蒂象丁香,花瓣有五片,当地人俗称火把花,疯婆娘花。茶花可以饮用,而且香气醇厚,口感润滑,但冲泡次数没有茶叶次数多。

  七、已发现的最古老的茶王树有多少年了,生长在什么地方?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王树树龄高达1800余年,树高32.12米,根部直径2.9米,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所发现的一株最大的茶树之王。位于勐海县巴达区贺松乡的大黑山。因遭雷击,从32.12为变成了现在的14米。

  八、野生茶树的茶能喝吗?

  野生茶树的茶能喝,但是苦涩味浓,没经过驯化管理,所含营养成份较少。野生茶王树的茶叶现在已不允许采摘,为保护茶王树,当地居民已自发组织起来看护。

  九、什么是螃蟹角?

  螃蟹角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但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形状像螃蟹的脚。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用于消炎、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较好。

  十、普洱茶主要成份有哪些?

  乔木普洱茶树由于有它优越的生长环境和漫长的生长时间,内含物质及其丰富。其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糖类、有机酸、脂质、茶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这些成分是普洱茶造福人类的基础。

  十一、以前普洱茶在内地为何了解的人较少?

  普洱茶作为茶文化的代表,大概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但在以前,内地知道并了解普洱茶的人却很少。究其原因有很多:一是普洱茶原产于云南边陲,所产茶品一直通过茶马古道运往西藏和东南亚等地区,部分茶叶经过长途跋涉进入内地也只能供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享用,普通百姓很难接触到;二是普洱茶一直产量不大,至今仍供不应求,绝大部分产品销到港、台、东南亚和广东一带,因此厂家也没有重视普洱茶的宣传推广;三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致使普通百姓把普洱茶与富商和皇亲国戚联系在一起,一提到普洱茶就感觉可望不可及,认为价格贵消费不起,这样在心理上与普洱茶形成了一定的距离;四是过去内地经济不发达,生活水平低,健康保健意识差;五是生活习惯和饮茶习惯不同,把喝茶单单作为解渴之用,没有把饮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养生休闲的一部分、社会交往的一部分。

  十二、普洱茶的价格会逐年上涨吗?

  在近一个时期内,普洱茶的价格是呈上升趋势的。普洱茶是纯绿色生态食品,它内含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效是其它任何茶叶所不能比拟的,但和其它茶叶的价格比较,普洱茶的价格定位就显得偏低了。普洱茶的原料尤其是乔木茶的原料有限,随着人们对普洱茶优良品质的认同,市场的需求会急剧扩大,供求矛盾也会导致普洱茶价格的上涨。还有一个重要的也是导致普洱茶涨价的主要原因就是原料价格的上涨。乔木茶树都种植在高山森林里,那里山寨的少数民族山民们市场经济意识也在迅速增强,各厂家争购原料也使他们看到了手中茶叶的价值,2005年乔木茶树茶叶的收购价格就比2004年上涨了一倍多,过去的低价原料不会再有了。

  十三、熟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特别受消费者喜爱?

  熟茶确实有独到之处,它条索整洁秀直,汤色红浓剔透,口感甘甜、细柔、润滑,其荷香、枣香、参香使人垂涎欲滴。能有如此诱人的品质,其生产工艺自然是匠心独具。更主要的是茶厂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渥堆发酵的工艺流程组织生产,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量使用了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对培养真菌、增湿用水、温度控制、翻堆时机等都用最佳的数据控制,使得其产品各批次的一致性得以保证。

  十四、贡茶有什么特色?

  据史料记载,清、明两朝皇帝对金瓜贡茶的品质情有独衷,每年都由朝廷拨重金收购,并定为宫廷御用品,民间不可得也。至今故宫博物院里还珍藏着道光和光绪年间的两个金瓜贡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宝级文物。现在金瓜贡茶是福海茶厂的独家产品,它有两种规格。一个是供收藏和陈列用的五件一套的产品,重14公斤;另一种是供日常饮用和馈赠之用的小型瓜样茶,重200克。它的特点可概况为:品级顶尖数量稀少,加工(铁观音)困难成本高昂,汤色之美口感之佳难于言表。它是用级别最高的乔木细嫩芽头为原料,经渥堆发酵后一根根拣出金毫,再由技艺精湛的老茶人用手工制作完成。这种金瓜茶的年产量极其有限,一般在成吨原料中只能挑选出一公斤可用于制作金瓜的材料。

  十五、普洱茶为什么特别经久耐泡?

  所谓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十六、喝普洱茶会上瘾吗?

  大部份常喝普洱茶的人士说喝普洱茶上瘾,一天不喝就感觉不舒服,很多接触普洱茶时间不长的人也说,喝了普洱茶就再也不想喝其它茶了。这是因为喝普洱茶上瘾了吗?其实不是上瘾,而是普洱茶的优良品质对人们的吸引和丰富的保健功效在起作用。普洱茶由于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加工(铁观音)工艺,它所内含的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确实比其它茶种丰富的多。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后在不知不觉间对人各部位器官和肌体进行着修复和养护,使人感觉到精神振作、周身舒畅,同时它美丽的汤色、滑润甘甜的口感也是吸引人门喜爱。

  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茶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古时已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神农尝百草》)的记载,可见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今日,人们已经培育制作出六大系数千个品种的茶,铁观音、乌龙茶、龙井、碧螺春、大红袍等品种已经深入人心,每种茶以其不同的味道与形态,吸引着千千万万茶爱好者。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加重,人们每日匆匆忙忙地过生活,根本就来不及停下脚步去享受生活的乐趣,重视一下现代生命中所缺乏的元素,例如健康。幸好喝茶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还没有被人们完全遗忘,人们在工作之余也会上上茶楼喝喝茶或者摆一方茶桌三五知己品品功夫茶,生活中有点茶味也是不错的。

  近两年,普洱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茶友。关于普洱茶的优劣没有特定的标准,只能靠个人的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而成的标尺。一位老资格的对茶叶有独特见解的茶友说,普洱茶犹如人的面孔,人的面孔各有特点,而普洱茶也有千姿百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的茶叶会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品种的普洱茶制成后也会因为存放的环境而有所区别。

  普洱茶需经过采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筛选分类、紧压成型等制作工序,然后利用储存环境最终形成不同品种的普洱茶,而这一过程的空间、温度、湿度、水热等因素都能影响到普洱茶的品质,所以普洱茶又存在着无限的变数。当然,如果存放的环境较理想的话,茶的质量是能得到保证的。

  普洱茶按照树种可以分为乔木型和灌木型、大叶种和小叶种;按照形状可以分为饼形、沱形、砖形、柱形、蘑菇形等;按等级分可以分为特级、一到十级;按照制作过程可以分为生茶、熟茶和渥堆茶;按照种植地形可分为台地差和基地茶。

  有人说,普洱茶的香和色是一个谜,而这个谜正是普洱茶的迷人之处。喝茶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选茶要注意清、纯、正、气的四大要诀和六不政策。

  一位茶友说,要真正品出普洱茶的味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茶是有生命力的,需要细斟慢酌的耐心。或许人们是应该暂时抛下永远也没有终止的工作,静下心来细细品尝茶的味道了。

  在拥有数千年茶文化历史的中国,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中不难看出中国人自古以来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茶马古道的故事更增添其神秘感。近几年普洱茶可以说风靡全国,当人们发掘出普洱茶的闪光点之时,普洱茶成为了众星捧月般的宠儿。普洱茶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茶?它为何能够让人欢喜让人珍惜?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走近普洱茶吧……过往普洱茶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被人称为“垃圾茶”,但是近几年来普洱茶越来越受到人们大众的欢迎,其身价也随着这股热潮扶摇直上。个中有些什么原因呢?

  普洱茶受宠的原由

  拥有多年茶叶经营经验的朝天岩名茶超市的丘新生先生说,普洱茶近年被“炒”得十分热,一是普洱茶本身的功效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越来越多人喜爱普洱茶;二是商家趁着这股潮流“炒茶”;三是普洱茶收藏爱好者增多。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普洱茶具有调节人体代谢功能,增强免疫能力,以及预防多种疾病的保健作用。特别是云南普洱茶中含有的茶多酚、茶多糖、叶绿素、维生素等成分,能够阻碍胆固醇的消化和吸收,促进胆固醇排泄,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减肥瘦身等多种功效。这是停下脚步重视身体健康的人们喜爱普洱茶的重要原因。

  过去普洱茶一直沉没在众多人们喜爱的茶叶品种之下,悄无声息,可是普洱茶经过商业包装之后如睡莲般浮出水面,身价猛升,成为新一代茶叶宠儿,不能不说商家的商业炒作造成的。

  喝普洱茶的人多了,自然不乏普洱茶爱好者,时下收藏之风越吹越猛,众多普洱茶爱好者成为了普洱茶收藏者。普洱茶的收藏不像古玩收藏那么有限,一旦收藏就肯定是以几十、几百、甚至是吨为单位来大批量收藏。到这个年月,古董级的普洱茶不多,昂贵的收藏价格对市场价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普洱茶价格大涨

  广州芳村的茶叶市场几乎是全中国最大最集中的茶叶市场,就连云南本地商家也到这里进货。丘先生说,他一直以来都是从那里进货的,目睹了普洱茶叶市场的兴起和兴旺,以前进货一般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甚至可以佘账,可是普洱茶成热门之后,就得先给了钱再给货,而且经常要排队候货,有时有钱也不一定买到心水货。

  普洱茶的价格在几年之内连跳几级,如勐海茶厂某种型号的普洱茶,在1997年进货价是7元一饼,可是到了2006年年末其进货价已经涨到150元。再如另一种型号普洱茶,去年3月份出第一批新茶时进货价为38元一块茶饼(约七两),到了今年3月份,同样茶叶的进货价竟涨到了140元。

  批发价格不菲,零售价格就更加让人咋舌了,所以现在不少茶友跨越了零售茶商这个中介,直接到茶叶批发市场以批发价买入,省下了不少钱,直接对零售茶商产生了打击。新生的茶叶超市是一种新颖的茶叶零售方式,它以较低的价位就可以享受到比较高品质的茶叶,对茶友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这种经营方式在番禺还属凤毛麟角。

  买茶误区:先入为主

  有些人买茶会出现“先入为主”的现象,他们喝过某一种茶,对这种茶产生了良好的印象,他们觉得这种茶是适合自己的,觉得没有什么茶比它更好,日后买茶就凭着这种感觉、印象去找某种茶。可是他们往往很难再找到一模一样的茶了,即使他们找到了同样的茶,但他们仍然觉得不是,因为他们凭的是感觉,可是这种感觉和印象并不是衡量的标尺。这种“先入为主”的品茶方法是不适当的,但在生活中往往有不少这样的茶爱好者。

  刚入门道:买新茶

  如果是刚开始对普洱茶收藏有兴趣的话,丘先生建议最好买当年生产的新茶,其价格较低,收藏的成本也低,上当受骗的几率也大大降低。普洱茶的收藏不一定非选择有名的品牌不可,品牌茶叶厂因其多年的制作经验、方法而使得茶叶效果较好,而正规的非品牌茶叶只要存放方法得当,存放环境适宜,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收藏价值。

  如何辨别“师傅茶”

  作为一名茶叶超市的老板,拥有多年品茶经验的丘新生先生与记者谈起他多年来所积累的“茶经”,讲到普洱茶,丘先生提到了一个关于“师傅茶”的概念。或许有人一听“师傅茶”以为就是普洱茶当中的上品,但事实刚好相反,“师傅茶”是指让真正懂得品茶的人受到一定的品茶考验,而且能够让非行家的人容易上当的一种经过“商业化制作”的普洱茶。

  为了让记者能够切身体会到什么叫“师傅茶”,丘先生让记者品尝到在某茶庄出售的自称五年的生普洱。辨别“师傅茶”,主要是靠观茶色、叶色、味道和香气,由于经过“商业化制作”手法也就是人工的“催熟”,普洱茶的叶色、茶色与味道与其年份是不匹配的,香气是缺乏“生气”的。

  喝过这种普洱茶,记者感觉到此茶味道比较醇和,应该是品质比较好的茶。丘先生说,其实该茶是典型的“师傅茶”。普洱茶的年份从叶色上可以猜测出大概的年份,而该普洱茶的从叶色上看还没到五年。从其口感来看,如果是按照传统自然的制作程序制作而成的生普洱其口感一般含有涩味,即使是10年的生普洱气涩味仍不褪,但此茶虽只有已经没有了生茶应有的涩味,而且其味甘正醇和,这证明此茶是经过了人工的“催熟”,口感上似乎是已经超过10年的茶叶了。从其汤色和浓度来看,该普洱茶显青褐色,几乎与正常的十几年生茶一样,也是远远超出了其五年的茶龄。

  经过“揠苗助长”式的“商业化制作”,“师傅茶”已经没有了生普洱的“生气”,是一种“死茶”,品尝它也纯属是欣赏它的口感。正常工序制作而成的生普洱是有生命力的,自然而然会散发出来独有的“生气”,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是缺乏“生气”的“师傅茶”已经没有升值的潜力,失去了其收藏的价值,只有一定的商业饮用价值。所以经过人工的“催熟”的“师傅茶”,给人更加好的口感,更能迎合消费者的要求,给商家带来更多的利润。如果是正常的生普洱,其泡数可达到20至22泡,但“师傅茶”冲到第10泡左右味道已经很淡了,这也是“师傅茶”其中的一个弱点。

  品黎明,悟人生!我们告诉您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普洱茶减肥,美容,保健,泡法,喝法,存储,来源,产地,收藏等知识与资讯。

  收藏得法普洱茶方能越陈越香

  普洱茶很能抓住人们“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饮食时尚心理,是“可饮用的古董”、“不需注明保质期的、收藏得法又可增值的商品茶”,引人注目。

  普洱茶越陈越香价值越高,是有条件的,把普洱茶的“越陈越香”绝对化是不对的。普洱成茶的贮存要在干燥、通风、避光、透气,温度适宜,没有异味的环境里,离开这些条件来谈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不切实际的。构成普洱茶的陈香(韵)的基质在于云南大叶种品系的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脂多糖等陈香主要成分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时间越久其陈香(韵)总量大大减少,成分则增。茶友收藏18年、28年的自然后发酵普洱饼茶口感醇厚、甘和,但前者(18年)更醇厚,后者(28年)更甘和。

  西双版纳茶叶地理志之:景洪勐宋古茶山(开启云南古茶山旅游)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南部大勐龙镇。

  极南第一古茶山。

  简介:位于景洪市南部之勐宋属于大勐龙镇。东与布朗山接壤,南与缅甸交界。勐宋是傣语地名,意为高山间的平坝。勐龙镇距离景洪市区50公里,西接勐海县布朗山乡,东/南面与缅甸接壤,有傣、哈尼、布朗、拉祜等少数民族。勐宋古茶山区主要居住着哈尼族。据当地哈尼族“寨老”说,他们的先民是从勐海南糯山迁徙来的,最早的已有15代。勐宋村委会距离大勐龙镇上约三十公里,现在为砂石路面,2010年四月可通水泥路。

  勐宋古茶山区域:勐宋、曼伞、邦飘3个村委会均有古茶树古茶园资源分布。均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海拔在1500至l8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70%,土壤以红壤为主,表土肥沃,气候温和,降雨适中、光照适宜,适宜茶树的繁育生长。经过普查,共有古茶园共5170亩,年产干毛茶150吨左右。历史上由于古茶山地处澜沧江以南,交通不便,虽有部分茶商马帮来收茶驮茶,但茶叶知名度不高,勐宋茶叶品质优良,清代民国时期就已是普洱茶的原料产地。民国时期经常有茶商马帮到勐宋收购茶叶。

  茶区有不少栽培型野生茶林,为早期布朗族所栽种。野生茶品种中,当地布朗族区分为“苦茶”与“甜茶”,苦茶苦而不化难入喉,一般茶农所采摘制茶的为甜茶类。大叶种野生茶特色: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后段有特殊气味,舌面根部苦为味明显、难化。近年因易武茶价高,坊间有以勐宋茶仿冒易武茶销售。

  勐宋11个寨子均有古茶园,古茶园相互交织、连片,总面积5千多亩,古茶树大部分基部围粗50.185厘米之间,主干胸围30—95厘米,树高在2—6米,树冠直径在1.5-6.5米,年产干毛茶在100吨以上。

  勐宋因长期交通不便,因此多样的生物资源得以长期保存。茶叶也是这里老百姓的经济来源。在村委会周围有6个村寨,全部为爱尼族(哈尼)。每家都有大树茶。勐宋还保持着比较完善的民族风俗,具有民族特色。每年还过自己特有节日“嘎汤帕节”。

  2006年6月,勐宋普洱茶在广州茶叶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后,勐宋古茶价格从原来的每公斤70元左右飚升至最高400元,有的农户仅春茶就卖了10多万元,给茶农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勐宋茶叶种植面积猛增到1万多亩。进入2007年5月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茶叶价格大起大落,勐宋古茶价格急剧回落。令人遗憾的是,正在修建的勐宋水库完工后,将淹没散布水库周围的7000-8000株古茶树。

  最大的几棵古茶树

  阿妈央古茶树I:位于曼家坡坎后山阿妈央,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基部围粗1.32米,树高4.75米,树幅6.1×5.8米,一级分枝3枝,围粗分别为0.6米、0.42米、0.36米,生长势强。叶长椭圆形,长宽18~6.5厘米,叶面平,叶质软,叶色绿,叶尖骤尖,叶齿细锐,芽叶色泽嫩绿,有细微茸毛。

  青蛙池古茶树:位于曼家坡坎后山青蛙池,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基部围粗1.2米,树高3.8米,树幅6~4.9米,最低分枝0.2米,一级分枝3枝,围粗分别为0.8米、0.42米、0.35米。叶椭圆形,长宽14.2~5.4厘米,叶脉8~10对,叶面微隆,叶质硬脆,叶色深绿,叶尖骤尖,叶齿尖锐,芽叶色泽嫩绿,茸毛少。

  曼卖窑大茶树I:位于勐宋村曼窝科、曼卖窑寨子后千亩大茶山路边坡下,乔木型,树姿直立,基部围粗1.2米,主干胸围0.7米,树高6米,树幅5.2~4.1米,分枝密,长势强。叶长椭圆形,长宽17.3x6.8厘米,叶脉10~13对,叶面微隆,叶质较硬,叶色绿,叶尖骤尖、叶齿细锐,芽叶嫩绿,茸毛较多。

  曼卖窑大茶树Ⅲ:位于勐宋村曼窝科、曼卖窑寨子后千亩大茶山路边坡上方,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基部围粗1.85米,树高3.6米,树幅4.2~3.7米,距地面0.2米形成一级分枝2枝,围粗分别为0.78米、0.5米,分枝密,长势强。

  勐龙勐宋古茶山乔木古树茶生茶特点:

  条索:条索\茶梗长

  汤色:金黄透亮

  香气:香气好

  滋味:柔甜、苦涩显,苦重于涩,且苦难化

  回味/生津:回甘尚好,生津一般

  水性:柔而稍薄

  喉韵:层次尚好

  茶韵:水柔香甜,层次感明显

  耐泡度:高

  专家相关评价: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有特殊气味、舌面根部苦味明显、难化。勐宋古茶园的分布详情:

  村委会位于东经100°35′,北纬21°35′,是哈尼族聚居的边境村寨,其中,大寨、曼家坡坎、曼窝科、曼加干边、曼加角、曼卖窑6个寨子为僾尼人,阿克、丫口两个寨子为阿克人。这些哈尼族(阿卡(Akha)人)要是从勐海南糯山搬迁而来的,最早的已有15代。勐宋村海拔在1500--18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80%,土壤以红壤为主,表土肥沃,气候温和,降雨适中,有利于古茶树的生长。全村8个寨子均有古茶园,各个寨子的古茶园又多穿插、交织在一起,大小共有9个片区,总面积3670亩,年产干毛茶在100吨以上。

  第一片区位于曼家坡坎寨子后山坡,海拔1600米,有坡地混林茶园100亩,全部属于曼家坡坎。茶树密度每亩38株,最大一株基部围粗0.56米,主干胸围0.33米,树高3.58米,树幅3.03×2.42米。这片茶树当地人称之为甜茶,实属于栽培型的普洱茶种(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茶园据当地人回忆已有100年历史。

  第二片区位于曼家坡坎寨子后青蛙池至阿妈央一带,海拔1605米,有坡地混林茶园600亩,全部属于曼家坡坎。茶树密度每亩47株,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32米,距地面0.10米形成三分枝,围粗分别为0.60米、0.42米、0.36米,树高4.75米,树幅6.1×5.8米。这片茶树当地人称为苦茶,又叫野茶,品种归属尚待鉴定,其利用历史已有200年。这些茶树生长势强,分枝多而密,树幅宽大,产量较高。毛茶由福建茶商收购,据说福建有些地方的人偏爱这种苦茶。

  第三片区位于勐宋村口公路上方茶叶初制所周围,海拔1600米,有缓坡茶园400亩,分属于曼加角、大寨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41株,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19米,距地面0.10米形成2分枝,围粗分别为0.90米、0.61米,树高5.4米,树幅6.2×5.4米,部分分枝已半枯。这片古茶园属于普洱茶种,培育历史据村民世系及古茶树生长状况分析,应在200年左右。但茶园内高大乔木较少,且邻近公路,茶园生态环境较差。

  第四片区位于曼卖窑村附近池潭边,海拔1600米,有坡地混林茶园250亩,分属于曼卖窑和大寨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32株,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茶树位于大路边菜地内,其基部围粗0.90米,主干胸围0.80米,最低分枝距地面2.2米,树高4.8米,树幅3.7×2.8米,树势较弱。这片茶园古茶树上有较多的苔藓、兰科等附生植物,茶树树势普遍较弱,有的茶树枝干砍伐较严重,虽有采摘利用,但产量较低。茶园培育历史约为200年。

  第五片区位于曼窝科后山大茶山,海拔在1650--1780米之间,有坡地混林茶园1500亩,是勐宋最大的一片连片古茶园,分属于曼窝科、曼加角、曼卖窑、曼加干边、大寨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52株,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85米,距地面0.20米形成二分枝,围粗分别为0.78米和.50米,树高3.6米,树幅4.2×3.7米。在这株古茶树附近有两个僾尼族妇女在采茶,其中一个78岁的老人向我们口述了父子联名的僾尼族世系共13代,第一代开始种茶,按平均每代20年计,已有260年。这片古茶园茶树生长势较强,生态环境也较好,单产较高。

  第六片区位于勐宋坝子对面的那曲努把,海拔1650米,有坡地混林茶园350亩,主要属于大寨、曼加干边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51株,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12米,主干胸围0.76米,最低分枝0.80米,树高5.7米,树幅5.3×4.3米,茶树树势中等,茶园培育历史约为200年。

  第七片区位于勐宋水库两旁茂密的森林中,海拔1650米,共有坡地茶园250亩,属于曼卖窑、大寨两个寨子。茶树密度每亩80株,品种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基部围粗0.75米,主干胸围0.64米,树高2.85米,树幅2.04×1.75米,茶园培育历史已有100多年。

  第八片区为阿克村茶园。海拔1680米,共有古茶园150亩,培育历史为100多年。

  第九片区为丫口村茶园,海拔1700米,共有古茶园70亩,培育历史为100多年。。

  勐宋茶叶加工以手工加工晒青毛茶为主,现建有两个茶叶初制所,除晒青外,也少量加工烘青绿茶。茶叶饮用方式以泡饮为主,部分村寨老人保留有煮饮的传统。

  2,曼伞古茶园:

  曼伞老寨位于东经100°37′,北纬21°38′,地处勐龙至勐宋公路边,海拔1251米,为布朗族村寨。古茶园位于老寨后山,土壤以砖红壤为主,总面积700多亩,为老寨、新寨所共有。为坡地混林茶园,土壤砖红壤,最大一株古茶树基部围粗0.80米,主干胸围0.80米,树高3.1米。古茶树多为主干砍伐后重新萌发的次生枝,茶树密度为每亩95株,最大一株古茶树基部围粗0.80米,主干胸围0.80米,树高3.1米,树幅2.4×2.2米,古茶树树势衰老,主干已有部分枯朽。这片古茶园属普洱茶种,原为坡地混林茶园,但现在靠近村寨的一部分已改为梯地,且茶园内原有的高大乔木已遭砍伐,古茶树的生长明显衰弱。这片古茶园的历史,据该村布朗族所言是其先民种植,我们走访了一个100多岁的布朗族老人,她说她父母从外地迁来时就已有茶树了。该村缅寺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布朗族因有缅寺而从各地搬迁而来。因此,结合布朗族信奉小乘佛教的历史来分析,曼伞古茶园的历史应在200-300年间。曼伞无茶叶初制所,茶叶加工全靠手工揉制,产量较低。曼伞布朗族喜爱饮茶,甚至百岁老人亦离不开茶。茶以泡饮为主。

  3、班飘村怕冷古茶园

  班飘村委会怕冷老寨(一队)位于东经100°32′,北纬21°53′,海拔1335米,亦为布朗族村寨。古茶园位于老寨一侧山坡及山谷内,茶园土壤为砖红壤,茶园内有一些高大乔木,甚至还有多株巨大的榕树。茶园总面积达800亩,为怕冷一队、二队、三队三个布朗族寨子所共有。茶树密度为每亩85株,其中最大一株位于老寨缅寺下方,与高大的榕树和菠萝蜜树相邻。这株古茶树基部围粗1.15米,距地面0.2米形成3分枝,围粗分别为0.80米、0.64米、0.55米、树高3.7米,树幅4.7×4.4米,分枝较多,但部分枝干已枯老中空。古茶园培育历史据村中一位70多岁的老人讲,是他爷爷那一代人所种植,距今有150年左右。怕冷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茶叶加工全靠手工揉制晒青毛茶,产量较低。饮茶方式亦以泡饮为主。

  普洱茶是属后发酵茶,随着时间的过去,普洱茶自身会发生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滋味会变越来越醇厚。许多朋友家里都会适量存放普洱茶,究竟怎样才能存好呢?怎样才不会让普洱茶变味呢?我们来讨论一下。

  依我看来无论家里的普洱茶是散茶还是紧压茶、熟茶还是生茶、大量还是小量都应该按包装上的存放说明去做就可以了。如果你收藏的茶比较多或有更高的要求,则可以用一些器皿来存放例如紫砂容器或陶瓷容器,当然你还可以用纸皮箱。

  紫砂用具历来都是以茶相伴而生的,平时我们泡茶,最好的茶具也应该是紫砂茶具。紫砂茶具有其透气,还有就是越用越好的特点,用来存放普洱茶也是最好的容器,只是现在的紫砂缸造价较高。如果觉得紫砂容器较贵,可以使用陶罐,相对于紫砂容器则便宜很少,当然效果也会差一些,但这个对于普通的收藏爱好者而言也是足够的。

  对于散茶而言,如果想长久存放普洱散茶,则紫砂容器是最好的选择,而其它的容器都相对较差,所以只建议用紫砂容器。使用这些容器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新买回来的容器一定要进行清洗,首先支除容器本身的污染源。方法可以用清水与热水反复清洗,又或者用一些低档茶叶煮水清洗,清洗后晾干。在放茶之后,也可以放一些竹碳在里面,然后再放茶。放茶的时候可以将茶的件包装(桶包装)上的笋壳拆走,笋壳毕竟是植物体,容易招惹虫子;连着内包棉纸以饼(砖)为单位一起放进去。

  对于家庭个人藏茶而言,其实用纸箱是最实用的一种方法,虽然纸箱存茶的优点比不上紫砂容器,但其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来纸箱比较容易得到而是免费的,二来纸箱也方便在家里存放,不太占地方。

  纸箱收藏普洱茶也得注意纸箱本身的异味,所以拿回来的纸箱的原来的用途要了解清楚,如果有异味最好放置一段时间,让异味散去后再存放普洱茶。纸箱存放普洱茶,建议只存放紧压茶,存放在纸箱的茶建议整桶存放,不要拆散,对于一些只有几饼的,可以先用纸信封装好再放。留意存放时天气是否潮湿,在南方湿气重容易弄湿纸皮。

  当前普洱茶原件包装通常是以竹箩和纸箱包装,如果购买的普洱茶是以整件为单位的话,则存放时就很简单,以整件原包装架高存放。最后生熟普洱茶最好分开存放。

  注意:塑料袋并不适合长时间存放,切勿用铁皮的月饼盒或装其他的铁盒存放!!

  怎样收藏存储普洱茶?

  普洱茶越陈越香,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普洱茶年代越久价格越高,口感越好。品质好的普洱茶,每年能以10%至15%的增长率升值。云南西双版纳某厂出品7542号常规茶(干仓货),当时一饼(七两茶)才卖10元,6年后升到了150多元。一块重350克、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饼,身价甚至贵过一辆本田车。“越陈越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决定于储存的环境、茶的本质特性、陈放的年限等。由于茶叶的特殊性,其存放年限只能通过茶家品尝断定,没有统一标准。更有许多不法厂商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湿仓存茶,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加速陈化炮制。

  据普洱茶收藏人士表示,收藏普洱茶饼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要区分生茶和老茶。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以青饼、生茶为主,即未经过人工发酵工序,把采来的茶青萎凋、晒干、蒸压成型后干燥而成的饼茶、散茶称为生茶(青饼普洱),让其与空气接触,自然变化而产生后发酵,储存时间越长,茶质越醇。而通过加温渥堆技术在一定温度、一定湿度下使茶叶发酵做成的叫熟茶(熟饼普洱)。熟茶的发酵已经定性,储存时间长短不会改变茶质本身。其次,要辨别储藏位置。

  1、必须在干仓陈化

  干仓不会发霉,转化较为缓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茶喜蒻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冷湿”。《茶录》宋?蔡襄着。干仓指茶叶在湿度、温度适中、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后发酵存放;湿仓是指茶商为了获取利润,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加速陈化。

  2、温度不可骤然变化

  仓内温度如果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仓内温度太高,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熟普,此种情形在香港的茶库时有发生。

  3、避免杂味感染

  茶叶是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因外,应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喜蒻叶而畏香药”。宋?蔡襄著;“喜清凉而恶蒸郁。喜清独而忌香臭”。明?闻龙著;“茶性淫,易于染着。区论腥秽有气之物。不得与之近。即名香亦不宜相襟”。《茶解》明?罗廪。

  4、利用竹箬包装

  “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茶疏》明?许次纾。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常有人将已打开了的老茶,改用较低劣品质的塑料纸重包,时间一久,就会发出异味,直接破坏了普洱茶品味。

  5、注意茶龄寿命

  普洱茶年代寿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圆茶陈化感已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故宫的金瓜贡茶,陈期已一两百年,其品味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品黎明,悟人生!我们告诉您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普洱茶减肥,美容,保健,泡法,喝法,存储,来源,产地,收藏等知识与资讯。

  普洱茶收藏和投资必读

  一、选购普洱茶时应注意些什么?

  普洱茶在茶菁原料上有乔木和灌木之分,在年限上有新茶和老茶之分,在发酵转化上有生茶和熟茶之分,在口感上又有清香、樟香、荷香、枣香、参香、陈香之分,存储中有干仓和湿仓之分。这些区分使普洱茶的价格、口感、功效上各有不同。目前市场上普洱茶品种较多,良莠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应加甄别:

  <1>乔木普洱茶树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树龄在500年以上,和樟树等多树种混生,构成完整的植物生态系统,不施肥不用杀虫剂,营养成分充足,增值潜力大,但价格较高,适宜经济条件较宽裕的人士品用;

  <2>普洱茶按茶区和级别等级不同,口感有一定的差异,有的苦涩重、有的淡青香、有的生津强有的茶气温和。但都应汤色清澈,口感甘甜润滑,气味自然;

  <3>生茶茶气重、去油腻效果好,但对胃有一定的刺激,适宜胃功能较好,身体肥胖,血脂血压较高的人士饮用;熟茶茶气温和,润滑细腻、温胃暖胃、通便利尿、瘦身养颜,适宜所有人群饮用;

  <4>普洱茶的增值潜力大,收藏普洱茶确实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但收藏时一定要选择茶质好的乔木大树茶并由品牌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茶品;

  <5>年限久的普洱茶确实口感好、品味高,但市场上老茶的品种和数量是及其有限的,而且价格极其高昂。为追求利润,一些不法商人采取各种手段制作假老茶,由于一般人很难在外观上辨别真伪,其欺骗性很强。因此不要盲目的追求老茶,应多看多问多交流,或在信誉好的商家定向购买。

  <6>纯正的普洱茶是不添加任何色素、调味剂和香料的。

  我们建议您购茶时以清纯正气作评鉴标准:一是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杂味。二是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三是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于潮湿处。四是气:品其汤,口味温和,不可五味杂陈。但无论选购哪种茶品,都应到信誉好的专卖店,这样的店内种类齐全,品质有保证。

  二、平时如何存放普洱茶?

  在各种茶叶中,普洱茶的保存条件是较宽松的。一般家庭储存普洱茶并不困难:如果存放紧压茶,不要拆包装;如果是散茶,建议最好存放在紫砂罐里,只要不受阳光直射,环境清洁卫生、通风透气,湿度不要太大即可,但一定要远离污染源或其它味源如香皂、化妆品等。

  三、普洱茶的主要茶山有哪几座,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由于各茶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各异,土壤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而这12座茶山所产的茶叶在口感上各有不同。先看江内六座:

  (1)、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4)、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6)、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目前上述六大茶山的产茶量已渐少,产茶重心已移至江外六大茶山:

  (1)、南糯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2)、布郎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3)、巴达山: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此山茶叶(铭茶案坊)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4)、南峤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5)、勐宋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6)、惠明景迈山: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生物俗称螃蟹脚,可消炎怯痰、对治疗胃病和糖尿病较有效。

  四、乔木茶树有那些品种?

  据植物研究专家证明,云南的乔木茶树有四个变种:皋芦变种,德宏变种,云南变种,白毛茶变种。以叶种区分:有乔木大叶、乔木中叶、乔木小叶三个品种。

  五、乔木茶树的生长环境有何要求?

  茶树属于酸性植物,对土壤酸碱度比较敏感,宜于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PH值4.5-6.5为适宜。茶树喜湿爱暖,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是20-25度,日平均温度低于10度或高于35度的地区都不宜种植茶树。西双版纳地区在海拔800-1800米之间,高山雾多,雨水充足,年降雨水量1300-1800毫米,生态系统完整,正是因为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才使普洱茶具有了独特而丰富的口感和健康功效及收藏价值。

  六、茶树有花吗,是否可以饮用?

  茶树有花,开的是白色的花,花蒂象丁香,花瓣有五片,当地人俗称火把花,疯婆娘花。茶花可以饮用,而且香气醇厚,口感润滑,但冲泡次数没有茶叶次数多。

  七、已发现的最古老的茶王树有多少年了,生长在什么地方?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王树树龄高达1800余年,树高32.12米,根部直径2.9米,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所发现的一株最大的茶树之王。位于勐海县巴达区贺松乡的大黑山。因遭雷击,从32.12为变成了现在的14米。

  八、野生茶树的茶能喝吗?

  野生茶树的茶能喝,但是苦涩味浓,没经过驯化管理,所含营养成份较少。野生茶王树的茶叶现在已不允许采摘,为保护茶王树,当地居民已自发组织起来看护。

  九、什么是螃蟹角?

  螃蟹角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但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形状像螃蟹的脚。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用于消炎、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较好。

  十、普洱茶主要成份有哪些?

  乔木普洱茶树由于有它优越的生长环境和漫长的生长时间,内含物质及其丰富。其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糖类、有机酸、脂质、茶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这些成分是普洱茶造福人类的基础。

  十一、以前普洱茶在内地为何了解的人较少?

  普洱茶作为茶文化的代表,大概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但在以前,内地知道并了解普洱茶的人却很少。究其原因有很多:一是普洱茶原产于云南边陲,所产茶品一直通过茶马古道运往西藏和东南亚等地区,部分茶叶经过长途跋涉进入内地也只能供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享用,普通百姓很难接触到;二是普洱茶一直产量不大,至今仍供不应求,绝大部分产品销到港、台、东南亚和广东一带,因此厂家也没有重视普洱茶的宣传推广;三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致使普通百姓把普洱茶与富商和皇亲国戚联系在一起,一提到普洱茶就感觉可望不可及,认为价格贵消费不起,这样在心理上与普洱茶形成了一定的距离;四是过去内地经济不发达,生活水平低,健康保健意识差;五是生活习惯和饮茶习惯不同,把喝茶单单作为解渴之用,没有把饮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养生休闲的一部分、社会交往的一部分。

  十二、普洱茶的价格会逐年上涨吗?

  在近一个时期内,普洱茶的价格是呈上升趋势的。普洱茶是纯绿色生态食品,它内含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效是其它任何茶叶所不能比拟的,但和其它茶叶的价格比较,普洱茶的价格定位就显得偏低了。普洱茶的原料尤其是乔木茶的原料有限,随着人们对普洱茶优良品质的认同,市场的需求会急剧扩大,供求矛盾也会导致普洱茶价格的上涨。还有一个重要的也是导致普洱茶涨价的主要原因就是原料价格的上涨。乔木茶树都种植在高山森林里,那里山寨的少数民族山民们市场经济意识也在迅速增强,各厂家争购原料也使他们看到了手中茶叶的价值,2005年乔木茶树茶叶的收购价格就比2004年上涨了一倍多,过去的低价原料不会再有了。

  十三、熟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特别受消费者喜爱?

  熟茶确实有独到之处,它条索整洁秀直,汤色红浓剔透,口感甘甜、细柔、润滑,其荷香、枣香、参香使人垂涎欲滴。能有如此诱人的品质,其生产工艺自然是匠心独具。更主要的是茶厂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渥堆发酵的工艺流程组织生产,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量使用了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对培养真菌、增湿用水、温度控制、翻堆时机等都用最佳的数据控制,使得其产品各批次的一致性得以保证。

  十四、贡茶有什么特色?

  据史料记载,清、明两朝皇帝对金瓜贡茶的品质情有独衷,每年都由朝廷拨重金收购,并定为宫廷御用品,民间不可得也。至今故宫博物院里还珍藏着道光和光绪年间的两个金瓜贡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宝级文物。现在金瓜贡茶是福海茶厂的独家产品,它有两种规格。一个是供收藏和陈列用的五件一套的产品,重14公斤;另一种是供日常饮用和馈赠之用的小型瓜样茶,重200克。它的特点可概况为:品级顶尖数量稀少,加工(铁观音)困难成本高昂,汤色之美口感之佳难于言表。它是用级别最高的乔木细嫩芽头为原料,经渥堆发酵后一根根拣出金毫,再由技艺精湛的老茶人用手工制作完成。这种金瓜茶的年产量极其有限,一般在成吨原料中只能挑选出一公斤可用于制作金瓜的材料。

  十五、普洱茶为什么特别经久耐泡?

  所谓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十六、喝普洱茶会上瘾吗?

  大部份常喝普洱茶的人士说喝普洱茶上瘾,一天不喝就感觉不舒服,很多接触普洱茶时间不长的人也说,喝了普洱茶就再也不想喝其它茶了。这是因为喝普洱茶上瘾了吗?其实不是上瘾,而是普洱茶的优良品质对人们的吸引和丰富的保健功效在起作用。普洱茶由于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加工(铁观音)工艺,它所内含的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确实比其它茶种丰富的多。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后在不知不觉间对人各部位器官和肌体进行着修复和养护,使人感觉到精神振作、周身舒畅,同时它美丽的汤色、滑润甘甜的口感也是吸引人门喜爱。

  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茶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古时已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神农尝百草》)的记载,可见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今日,人们已经培育制作出六大系数千个品种的茶,铁观音、乌龙茶、龙井、碧螺春、大红袍等品种已经深入人心,每种茶以其不同的味道与形态,吸引着千千万万茶爱好者。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加重,人们每日匆匆忙忙地过生活,根本就来不及停下脚步去享受生活的乐趣,重视一下现代生命中所缺乏的元素,例如健康。幸好喝茶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还没有被人们完全遗忘,人们在工作之余也会上上茶楼喝喝茶或者摆一方茶桌三五知己品品功夫茶,生活中有点茶味也是不错的。

  近两年,普洱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茶友。关于普洱茶的优劣没有特定的标准,只能靠个人的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而成的标尺。一位老资格的对茶叶有独特见解的茶友说,普洱茶犹如人的面孔,人的面孔各有特点,而普洱茶也有千姿百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的茶叶会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品种的普洱茶制成后也会因为存放的环境而有所区别。

  普洱茶需经过采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筛选分类、紧压成型等制作工序,然后利用储存环境最终形成不同品种的普洱茶,而这一过程的空间、温度、湿度、水热等因素都能影响到普洱茶的品质,所以普洱茶又存在着无限的变数。当然,如果存放的环境较理想的话,茶的质量是能得到保证的。

  普洱茶按照树种可以分为乔木型和灌木型、大叶种和小叶种;按照形状可以分为饼形、沱形、砖形、柱形、蘑菇形等;按等级分可以分为特级、一到十级;按照制作过程可以分为生茶、熟茶和渥堆茶;按照种植地形可分为台地差和基地茶。

  有人说,普洱茶的香和色是一个谜,而这个谜正是普洱茶的迷人之处。喝茶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选茶要注意清、纯、正、气的四大要诀和六不政策。

  一位茶友说,要真正品出普洱茶的味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茶是有生命力的,需要细斟慢酌的耐心。或许人们是应该暂时抛下永远也没有终止的工作,静下心来细细品尝茶的味道了。

  在拥有数千年茶文化历史的中国,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中不难看出中国人自古以来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茶马古道的故事更增添其神秘感。近几年普洱茶可以说风靡全国,当人们发掘出普洱茶的闪光点之时,普洱茶成为了众星捧月般的宠儿。普洱茶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茶?它为何能够让人欢喜让人珍惜?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走近普洱茶吧……过往普洱茶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被人称为“垃圾茶”,但是近几年来普洱茶越来越受到人们大众的欢迎,其身价也随着这股热潮扶摇直上。个中有些什么原因呢?

  普洱茶受宠的原由

  拥有多年茶叶经营经验的朝天岩名茶超市的丘新生先生说,普洱茶近年被“炒”得十分热,一是普洱茶本身的功效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越来越多人喜爱普洱茶;二是商家趁着这股潮流“炒茶”;三是普洱茶收藏爱好者增多。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普洱茶具有调节人体代谢功能,增强免疫能力,以及预防多种疾病的保健作用。特别是云南普洱茶中含有的茶多酚、茶多糖、叶绿素、维生素等成分,能够阻碍胆固醇的消化和吸收,促进胆固醇排泄,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减肥瘦身等多种功效。这是停下脚步重视身体健康的人们喜爱普洱茶的重要原因。

  过去普洱茶一直沉没在众多人们喜爱的茶叶品种之下,悄无声息,可是普洱茶经过商业包装之后如睡莲般浮出水面,身价猛升,成为新一代茶叶宠儿,不能不说商家的商业炒作造成的。

  喝普洱茶的人多了,自然不乏普洱茶爱好者,时下收藏之风越吹越猛,众多普洱茶爱好者成为了普洱茶收藏者。普洱茶的收藏不像古玩收藏那么有限,一旦收藏就肯定是以几十、几百、甚至是吨为单位来大批量收藏。到这个年月,古董级的普洱茶不多,昂贵的收藏价格对市场价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普洱茶价格大涨

  广州芳村的茶叶市场几乎是全中国最大最集中的茶叶市场,就连云南本地商家也到这里进货。丘先生说,他一直以来都是从那里进货的,目睹了普洱茶叶市场的兴起和兴旺,以前进货一般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甚至可以佘账,可是普洱茶成热门之后,就得先给了钱再给货,而且经常要排队候货,有时有钱也不一定买到心水货。

  普洱茶的价格在几年之内连跳几级,如勐海茶厂某种型号的普洱茶,在1997年进货价是7元一饼,可是到了2006年年末其进货价已经涨到150元。再如另一种型号普洱茶,去年3月份出第一批新茶时进货价为38元一块茶饼(约七两),到了今年3月份,同样茶叶的进货价竟涨到了140元。

  批发价格不菲,零售价格就更加让人咋舌了,所以现在不少茶友跨越了零售茶商这个中介,直接到茶叶批发市场以批发价买入,省下了不少钱,直接对零售茶商产生了打击。新生的茶叶超市是一种新颖的茶叶零售方式,它以较低的价位就可以享受到比较高品质的茶叶,对茶友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这种经营方式在番禺还属凤毛麟角。

  买茶误区:先入为主

  有些人买茶会出现“先入为主”的现象,他们喝过某一种茶,对这种茶产生了良好的印象,他们觉得这种茶是适合自己的,觉得没有什么茶比它更好,日后买茶就凭着这种感觉、印象去找某种茶。可是他们往往很难再找到一模一样的茶了,即使他们找到了同样的茶,但他们仍然觉得不是,因为他们凭的是感觉,可是这种感觉和印象并不是衡量的标尺。这种“先入为主”的品茶方法是不适当的,但在生活中往往有不少这样的茶爱好者。

  刚入门道:买新茶

  如果是刚开始对普洱茶收藏有兴趣的话,丘先生建议最好买当年生产的新茶,其价格较低,收藏的成本也低,上当受骗的几率也大大降低。普洱茶的收藏不一定非选择有名的品牌不可,品牌茶叶厂因其多年的制作经验、方法而使得茶叶效果较好,而正规的非品牌茶叶只要存放方法得当,存放环境适宜,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收藏价值。

  如何辨别“师傅茶”

  作为一名茶叶超市的老板,拥有多年品茶经验的丘新生先生与记者谈起他多年来所积累的“茶经”,讲到普洱茶,丘先生提到了一个关于“师傅茶”的概念。或许有人一听“师傅茶”以为就是普洱茶当中的上品,但事实刚好相反,“师傅茶”是指让真正懂得品茶的人受到一定的品茶考验,而且能够让非行家的人容易上当的一种经过“商业化制作”的普洱茶。

  为了让记者能够切身体会到什么叫“师傅茶”,丘先生让记者品尝到在某茶庄出售的自称五年的生普洱。辨别“师傅茶”,主要是靠观茶色、叶色、味道和香气,由于经过“商业化制作”手法也就是人工的“催熟”,普洱茶的叶色、茶色与味道与其年份是不匹配的,香气是缺乏“生气”的。

  喝过这种普洱茶,记者感觉到此茶味道比较醇和,应该是品质比较好的茶。丘先生说,其实该茶是典型的“师傅茶”。普洱茶的年份从叶色上可以猜测出大概的年份,而该普洱茶的从叶色上看还没到五年。从其口感来看,如果是按照传统自然的制作程序制作而成的生普洱其口感一般含有涩味,即使是10年的生普洱气涩味仍不褪,但此茶虽只有已经没有了生茶应有的涩味,而且其味甘正醇和,这证明此茶是经过了人工的“催熟”,口感上似乎是已经超过10年的茶叶了。从其汤色和浓度来看,该普洱茶显青褐色,几乎与正常的十几年生茶一样,也是远远超出了其五年的茶龄。

  经过“揠苗助长”式的“商业化制作”,“师傅茶”已经没有了生普洱的“生气”,是一种“死茶”,品尝它也纯属是欣赏它的口感。正常工序制作而成的生普洱是有生命力的,自然而然会散发出来独有的“生气”,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是缺乏“生气”的“师傅茶”已经没有升值的潜力,失去了其收藏的价值,只有一定的商业饮用价值。所以经过人工的“催熟”的“师傅茶”,给人更加好的口感,更能迎合消费者的要求,给商家带来更多的利润。如果是正常的生普洱,其泡数可达到20至22泡,但“师傅茶”冲到第10泡左右味道已经很淡了,这也是“师傅茶”其中的一个弱点。

  品黎明,悟人生!我们告诉您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普洱茶减肥,美容,保健,泡法,喝法,存储,来源,产地,收藏等知识与资讯。

  收藏得法普洱茶方能越陈越香

  普洱茶很能抓住人们“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饮食时尚心理,是“可饮用的古董”、“不需注明保质期的、收藏得法又可增值的商品茶”,引人注目。

  普洱茶越陈越香价值越高,是有条件的,把普洱茶的“越陈越香”绝对化是不对的。普洱成茶的贮存要在干燥、通风、避光、透气,温度适宜,没有异味的环境里,离开这些条件来谈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不切实际的。构成普洱茶的陈香(韵)的基质在于云南大叶种品系的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脂多糖等陈香主要成分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时间越久其陈香(韵)总量大大减少,成分则增。茶友收藏18年、28年的自然后发酵普洱饼茶口感醇厚、甘和,但前者(18年)更醇厚,后者(28年)更甘和。

  西双版纳茶叶地理志之:景洪勐宋古茶山(开启云南古茶山旅游)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南部大勐龙镇。

  极南第一古茶山。

  简介:位于景洪市南部之勐宋属于大勐龙镇。东与布朗山接壤,南与缅甸交界。勐宋是傣语地名,意为高山间的平坝。勐龙镇距离景洪市区50公里,西接勐海县布朗山乡,东/南面与缅甸接壤,有傣、哈尼、布朗、拉祜等少数民族。勐宋古茶山区主要居住着哈尼族。据当地哈尼族“寨老”说,他们的先民是从勐海南糯山迁徙来的,最早的已有15代。勐宋村委会距离大勐龙镇上约三十公里,现在为砂石路面,2010年四月可通水泥路。

  勐宋古茶山区域:勐宋、曼伞、邦飘3个村委会均有古茶树古茶园资源分布。均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海拔在1500至l8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70%,土壤以红壤为主,表土肥沃,气候温和,降雨适中、光照适宜,适宜茶树的繁育生长。经过普查,共有古茶园共5170亩,年产干毛茶150吨左右。历史上由于古茶山地处澜沧江以南,交通不便,虽有部分茶商马帮来收茶驮茶,但茶叶知名度不高,勐宋茶叶品质优良,清代民国时期就已是普洱茶的原料产地。民国时期经常有茶商马帮到勐宋收购茶叶。

  茶区有不少栽培型野生茶林,为早期布朗族所栽种。野生茶品种中,当地布朗族区分为“苦茶”与“甜茶”,苦茶苦而不化难入喉,一般茶农所采摘制茶的为甜茶类。大叶种野生茶特色: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后段有特殊气味,舌面根部苦为味明显、难化。近年因易武茶价高,坊间有以勐宋茶仿冒易武茶销售。

  勐宋11个寨子均有古茶园,古茶园相互交织、连片,总面积5千多亩,古茶树大部分基部围粗50.185厘米之间,主干胸围30—95厘米,树高在2—6米,树冠直径在1.5-6.5米,年产干毛茶在100吨以上。

  勐宋因长期交通不便,因此多样的生物资源得以长期保存。茶叶也是这里老百姓的经济来源。在村委会周围有6个村寨,全部为爱尼族(哈尼)。每家都有大树茶。勐宋还保持着比较完善的民族风俗,具有民族特色。每年还过自己特有节日“嘎汤帕节”。

  2006年6月,勐宋普洱茶在广州茶叶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后,勐宋古茶价格从原来的每公斤70元左右飚升至最高400元,有的农户仅春茶就卖了10多万元,给茶农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勐宋茶叶种植面积猛增到1万多亩。进入2007年5月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茶叶价格大起大落,勐宋古茶价格急剧回落。令人遗憾的是,正在修建的勐宋水库完工后,将淹没散布水库周围的7000-8000株古茶树。

  最大的几棵古茶树

  阿妈央古茶树I:位于曼家坡坎后山阿妈央,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基部围粗1.32米,树高4.75米,树幅6.1×5.8米,一级分枝3枝,围粗分别为0.6米、0.42米、0.36米,生长势强。叶长椭圆形,长宽18~6.5厘米,叶面平,叶质软,叶色绿,叶尖骤尖,叶齿细锐,芽叶色泽嫩绿,有细微茸毛。

  青蛙池古茶树:位于曼家坡坎后山青蛙池,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基部围粗1.2米,树高3.8米,树幅6~4.9米,最低分枝0.2米,一级分枝3枝,围粗分别为0.8米、0.42米、0.35米。叶椭圆形,长宽14.2~5.4厘米,叶脉8~10对,叶面微隆,叶质硬脆,叶色深绿,叶尖骤尖,叶齿尖锐,芽叶色泽嫩绿,茸毛少。

  曼卖窑大茶树I:位于勐宋村曼窝科、曼卖窑寨子后千亩大茶山路边坡下,乔木型,树姿直立,基部围粗1.2米,主干胸围0.7米,树高6米,树幅5.2~4.1米,分枝密,长势强。叶长椭圆形,长宽17.3x6.8厘米,叶脉10~13对,叶面微隆,叶质较硬,叶色绿,叶尖骤尖、叶齿细锐,芽叶嫩绿,茸毛较多。

  曼卖窑大茶树Ⅲ:位于勐宋村曼窝科、曼卖窑寨子后千亩大茶山路边坡上方,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基部围粗1.85米,树高3.6米,树幅4.2~3.7米,距地面0.2米形成一级分枝2枝,围粗分别为0.78米、0.5米,分枝密,长势强。

  勐龙勐宋古茶山乔木古树茶生茶特点:

  条索:条索\茶梗长

  汤色:金黄透亮

  香气:香气好

  滋味:柔甜、苦涩显,苦重于涩,且苦难化

  回味/生津:回甘尚好,生津一般

  水性:柔而稍薄

  喉韵:层次尚好

  茶韵:水柔香甜,层次感明显

  耐泡度:高

  专家相关评价: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有特殊气味、舌面根部苦味明显、难化。勐宋古茶园的分布详情:

  村委会位于东经100°35′,北纬21°35′,是哈尼族聚居的边境村寨,其中,大寨、曼家坡坎、曼窝科、曼加干边、曼加角、曼卖窑6个寨子为僾尼人,阿克、丫口两个寨子为阿克人。这些哈尼族(阿卡(Akha)人)要是从勐海南糯山搬迁而来的,最早的已有15代。勐宋村海拔在1500--18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80%,土壤以红壤为主,表土肥沃,气候温和,降雨适中,有利于古茶树的生长。全村8个寨子均有古茶园,各个寨子的古茶园又多穿插、交织在一起,大小共有9个片区,总面积3670亩,年产干毛茶在100吨以上。

  第一片区位于曼家坡坎寨子后山坡,海拔1600米,有坡地混林茶园100亩,全部属于曼家坡坎。茶树密度每亩38株,最大一株基部围粗0.56米,主干胸围0.33米,树高3.58米,树幅3.03×2.42米。这片茶树当地人称之为甜茶,实属于栽培型的普洱茶种(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茶园据当地人回忆已有100年历史。

  第二片区位于曼家坡坎寨子后青蛙池至阿妈央一带,海拔1605米,有坡地混林茶园600亩,全部属于曼家坡坎。茶树密度每亩47株,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32米,距地面0.10米形成三分枝,围粗分别为0.60米、0.42米、0.36米,树高4.75米,树幅6.1×5.8米。这片茶树当地人称为苦茶,又叫野茶,品种归属尚待鉴定,其利用历史已有200年。这些茶树生长势强,分枝多而密,树幅宽大,产量较高。毛茶由福建茶商收购,据说福建有些地方的人偏爱这种苦茶。

  第三片区位于勐宋村口公路上方茶叶初制所周围,海拔1600米,有缓坡茶园400亩,分属于曼加角、大寨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41株,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19米,距地面0.10米形成2分枝,围粗分别为0.90米、0.61米,树高5.4米,树幅6.2×5.4米,部分分枝已半枯。这片古茶园属于普洱茶种,培育历史据村民世系及古茶树生长状况分析,应在200年左右。但茶园内高大乔木较少,且邻近公路,茶园生态环境较差。

  第四片区位于曼卖窑村附近池潭边,海拔1600米,有坡地混林茶园250亩,分属于曼卖窑和大寨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32株,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茶树位于大路边菜地内,其基部围粗0.90米,主干胸围0.80米,最低分枝距地面2.2米,树高4.8米,树幅3.7×2.8米,树势较弱。这片茶园古茶树上有较多的苔藓、兰科等附生植物,茶树树势普遍较弱,有的茶树枝干砍伐较严重,虽有采摘利用,但产量较低。茶园培育历史约为200年。

  第五片区位于曼窝科后山大茶山,海拔在1650--1780米之间,有坡地混林茶园1500亩,是勐宋最大的一片连片古茶园,分属于曼窝科、曼加角、曼卖窑、曼加干边、大寨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52株,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85米,距地面0.20米形成二分枝,围粗分别为0.78米和.50米,树高3.6米,树幅4.2×3.7米。在这株古茶树附近有两个僾尼族妇女在采茶,其中一个78岁的老人向我们口述了父子联名的僾尼族世系共13代,第一代开始种茶,按平均每代20年计,已有260年。这片古茶园茶树生长势较强,生态环境也较好,单产较高。

  第六片区位于勐宋坝子对面的那曲努把,海拔1650米,有坡地混林茶园350亩,主要属于大寨、曼加干边等寨子。茶树密度每亩51株,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基部围粗1.12米,主干胸围0.76米,最低分枝0.80米,树高5.7米,树幅5.3×4.3米,茶树树势中等,茶园培育历史约为200年。

  第七片区位于勐宋水库两旁茂密的森林中,海拔1650米,共有坡地茶园250亩,属于曼卖窑、大寨两个寨子。茶树密度每亩80株,品种属普洱茶种,最大一株基部围粗0.75米,主干胸围0.64米,树高2.85米,树幅2.04×1.75米,茶园培育历史已有100多年。

  第八片区为阿克村茶园。海拔1680米,共有古茶园150亩,培育历史为100多年。

  第九片区为丫口村茶园,海拔1700米,共有古茶园70亩,培育历史为100多年。。

  勐宋茶叶加工以手工加工晒青毛茶为主,现建有两个茶叶初制所,除晒青外,也少量加工烘青绿茶。茶叶饮用方式以泡饮为主,部分村寨老人保留有煮饮的传统。

  2,曼伞古茶园:

  曼伞老寨位于东经100°37′,北纬21°38′,地处勐龙至勐宋公路边,海拔1251米,为布朗族村寨。古茶园位于老寨后山,土壤以砖红壤为主,总面积700多亩,为老寨、新寨所共有。为坡地混林茶园,土壤砖红壤,最大一株古茶树基部围粗0.80米,主干胸围0.80米,树高3.1米。古茶树多为主干砍伐后重新萌发的次生枝,茶树密度为每亩95株,最大一株古茶树基部围粗0.80米,主干胸围0.80米,树高3.1米,树幅2.4×2.2米,古茶树树势衰老,主干已有部分枯朽。这片古茶园属普洱茶种,原为坡地混林茶园,但现在靠近村寨的一部分已改为梯地,且茶园内原有的高大乔木已遭砍伐,古茶树的生长明显衰弱。这片古茶园的历史,据该村布朗族所言是其先民种植,我们走访了一个100多岁的布朗族老人,她说她父母从外地迁来时就已有茶树了。该村缅寺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布朗族因有缅寺而从各地搬迁而来。因此,结合布朗族信奉小乘佛教的历史来分析,曼伞古茶园的历史应在200-300年间。曼伞无茶叶初制所,茶叶加工全靠手工揉制,产量较低。曼伞布朗族喜爱饮茶,甚至百岁老人亦离不开茶。茶以泡饮为主。

  3、班飘村怕冷古茶园

  班飘村委会怕冷老寨(一队)位于东经100°32′,北纬21°53′,海拔1335米,亦为布朗族村寨。古茶园位于老寨一侧山坡及山谷内,茶园土壤为砖红壤,茶园内有一些高大乔木,甚至还有多株巨大的榕树。茶园总面积达800亩,为怕冷一队、二队、三队三个布朗族寨子所共有。茶树密度为每亩85株,其中最大一株位于老寨缅寺下方,与高大的榕树和菠萝蜜树相邻。这株古茶树基部围粗1.15米,距地面0.2米形成3分枝,围粗分别为0.80米、0.64米、0.55米、树高3.7米,树幅4.7×4.4米,分枝较多,但部分枝干已枯老中空。古茶园培育历史据村中一位70多岁的老人讲,是他爷爷那一代人所种植,距今有150年左右。怕冷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茶叶加工全靠手工揉制晒青毛茶,产量较低。饮茶方式亦以泡饮为主。

乌龙茶发源于武夷山的原由及影响

乌龙茶源于武夷山,虽然在中国茶界是基本公认的史实。但是近二三十年来,在报刊中也偶见不同说法,这其中有的是为当地之茶“竞古”, 有的是主观臆解古籍诗文,有的是误把茶树种、制作人和茶类混同起来,因而混淆了视听,不少业外人士似是而非。

本文就乌龙茶制作工艺发源于武夷山问题进行进一步佐证,同时就乌龙茶为何会发源于武夷山、乌龙茶制作工艺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它对于茶文化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

乌龙茶起源武夷山的记载

关于乌龙茶的起源,于清康熙九年(1691年,)入武夷山为僧的同安藉文人阮旻锡的《武夷茶歌》和稍后的《安溪茶歌》也有写到,但不够具体、系统。

尔后的清布衣文士王草堂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写的《茶说》作了较详细记载:“武夷茶……采后以竹筐,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介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萝、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茶采而摊,摊而扌鹿 (摇之意),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拣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⑴此文被康熙五十六年至六十一年(1717-1722年)在崇安县(1989年改名武夷山市)为令的陆廷灿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编入其《续茶经》,该书后又被收入《四库全书》。后来归为乌龙茶类。

对于《茶说》之记载,当代茶圣吴觉农在《茶经述评》中曰:“此即为乌龙茶制做作工艺”。前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程启坤先生认定该法即为乌龙茶制作工艺,并说:“现福建崇安武夷岩茶的制法乃保留了这种乌龙茶传统工艺的特点。”⑵当代茶界专家、乌龙茶泰斗张天福说:“乌龙茶是世界三大茶类之一,起源于福建崇安武夷山。”⑶并于2002年初挥毫题写“乌龙茶故乡武夷山”,馈赠作者。

对于武夷岩茶(即乌龙茶)的形成时间,大多说在“明末清初。考其当时茶文。但见清初崇安第一任顺治七至十年(1650-1653年)县令殷应寅尚在“引松萝茶制法”(此为精细的炒青绿茶制法)。而王草堂《茶说》则写于1717年康熙末,假如此前已有乌龙茶工艺,也不至于超过“松萝法”之前。认定一种事物的形成时间,当以当时文字为依据,说较妥;而说“早于此时的某某时间已有之”,很难说清楚到底早于何时?早了多少时间?因此说,武夷岩茶(即乌龙茶)的制作工艺,“至迟”在清康熙后期已见完善更妥些。

乌龙茶起源于武夷山的原由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为何会起源于武夷山?笔者认为,当是从散茶及松萝茶制作工艺演化而来的。我们知道,无论是最早记载的唐代“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的武夷“晚甘侯”,还是元代四曲皇家御茶园制作的武夷贡品“石乳”,均为蒸青团茶或饼茶。由于团、饼茶经蒸捣不能很好地保持茶叶的自然风味,且制作、饮用程序繁冗,既不能满足世人品饮的要求,又影响茶叶发展。因此,明洪武年间,朝廷颁令罢龙团,改制散茶,后发展为炒青绿茶。其制作工艺较之团、饼茶有了大简化,只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绿茶不经做青,主要工序在杀青,即将茶叶放入锅热炒,用以蒸发水份,破坏酶的活性,产生香气,保持茶叶自然真味。

明·许次纾(1549~1604)在其《茶疏》中曰: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阳羡仅有其名,建州也非最上,唯有武夷雨前最胜。⑷工艺之简化、品质之提高,促进了明末武夷茶的大发展。闽藉诗人徐火勃(1570~1645)在其《茶考》中云:“环九曲之内,不下数百家,皆以种茶为业。岁所产数十万斤,水浮陆转,鬻之四方,而武夷之名甲于海内矣。”⑸

尔后,于清顺治七至十年(1650-1653)在崇安为令的殷应寅,招黄山僧来制松萝茶(此茶约起于明隆庆年间,即1567-1572年),它工艺讲究,故较一般炒青绿茶香高味浓,遂仿之。

松萝茶与散茶存异之处,明代闻龙《茶笺》载:“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色、香、味俱减”、“炒起入铛时,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铛,文火炒干入焙”。⑹此法制出之茶,品质极佳。但此法不能满足大发展的武夷茶采摘、制作之需,便出现粗制滥作现象:采时无法保持叶片新鲜、炒青超量入锅、出锅后厚摊堆放、干燥不及等是情理中之事,因而就产生了红绿相杂之茶。

周亮工(1612-1672),清初在福建为官时写的《闽小记》中载之:此茶“经旬月,则赤紫如故”⑺。这种茶说它是红茶,又经炒青;说它是乌龙茶,又没做青。当为部份发酵之茶。时人根据现实情况,摸索进行萎凋做青方法,目的使茶青叶片部分发酵,后炒焙之,这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实验,才得以制出乌龙茶。

姚月明等茶叶专家和当地茶人认为:由于别于丘陵地带,武夷山中茶山分布于峰岩之中,较为分散,且离茶厂较远,茶采摘后,受到太阳晒,则如晒青;采茶时要各山跑动,茶青在茶篮中抖动、斯磨,有如做青。这样必然会使部分鲜叶变软、红边,大晴天更为严重。这种状况下制出的茶虽“色香亦具足”但“经旬月,则赤紫如故。”主要是没经过均匀晒青,反复做青“走水”,又未经炭火足焙,自然会变红、发紫。僧道茶师们便改弦更张,采用半发酵法制做武夷茶,这也是乌龙茶形成于武夷山的又一原因。

由于有了这种正确的开端,尔后经过长期的逐步完善为:倒(雨天则烘)、摇、抖、撞、晾、围、堆等做青手法,并据情况“看青做青”、“看天做青”,力求水分挥发恰好,叶片发酵适度,香气发越即炒、揉、焙之,便在18世纪初形成了完整的乌龙茶制作工艺。

武夷乌龙茶的制作工艺相当繁复,且做青达十几个小时之长,要经晒、晾、两炒、两揉、两焙等独特工艺。要求茶师们独具匠心、恰到好处,其独特工艺制出的武夷岩茶“香清甘活”、滋味醇厚。因此说,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形成,是武夷山的一大贡献。自此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及产地“由武夷传到建瓯、安溪各地,并传入台湾”⑻,“溪茶遂仿岩茶样”⑼,引得 “郑世报父子引进、种制武夷水仙于永春”⑽,形成“台人品茶,茗必武夷”的情景 。

乌龙茶问世的记证人王草堂简介

对于乌龙茶问世的记证人王草堂,过去很少见诸介绍,其实王是位富寓学识的文人。据方留章等查证及清董天工《武夷山志》、王复礼《武夷九曲志》等记载:王草堂,名复礼,浙江钱塘人,明代王阳明(谥号文成公)的六世裔,系布衣文士,一生主要从事修志著文。清代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67岁的王草堂受福建制台、抚台的聘请来闽,寓居武夷修志。为继承先祖阳明先生的遗愿,在大王峰麓重建“武夷山庄”,三年始成,后一直隐居于此,著文修志,前后经历王梓、梅廷隽、陆廷灿三任(1708-1720年)崇安令,终老于武夷山⑾。

大王峰脚下的武夷山庄

王草堂在武夷山隐居十多年之久,对此地倾注深情,赞言此地“真堪娱老忘归”。其留下了珍贵的《武夷山九曲志》和诗文,特别是他记叙并留存于今的《茶说》至为珍贵,不但充分肯定了武夷山在茶史上的地位,而且为考证乌龙茶起源地提供了根据,当受今人缅怀。

闽南人参与了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创研

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形成,闽南人起了一定的作用。他们入山:

明朝灭亡,清人入关。福建闽南的一些明代遗民入山隐居,或削发遁世,以消极行径来对抗清廷。其时风景秀丽,且远离都市的武夷山便成了隐者、释家的向往胜地。当地“县志”和“山志”载:“武夷山向为羽流栖息之所。清初闽南教徒始入修持,嗣是天心、慧苑、玉华、清源、碧石寺相继以兴,天心永乐禅寺至有释教徒一百余人,可谓盛也。是时,百二十里山中大小寺庵院有五十多处,几乎无山不庵,山僧多为闽南人。”主要的有同安籍的释超全,漳浦籍僧衍操、释超位、铁华上人,龙溪籍的僧如疾、释超煌、道桓、明智,晋江籍的兴觉、真炽,泉州籍净清,漳州籍的性坦等⑿。

本来“茶和寺院佛教有着深远的关系”,在武夷山尤为明显,因为处该山中几无农田,盛产茶叶,僧人释家便以茶为产,靠茶为生;以茶消闲,佳茗待客;以茶参禅,诵经敬佛;以茶解困,赏茶为乐。这种珍品自然由僧人传到闽南家乡,很快地引来了闽南商贾前来经营岩茶。时山中茶厂大部分被闽南茶商包租,后被赎买。成品茶则运往闽南及海外销售。释超全作的《武夷茶歌》云及武夷茶史、地理、茶制之况,史志上也有闽南人品饮武夷茶的诗文,有人误将制作人与发源地点、制作工艺混淆起来,说乌龙茶起于闽南,误会大概是出自于此。

闽南人进入武夷山,参与制作、发展乌龙茶的另一途径是:由于历史上武夷茶往山西、蒙古进行“茶马互市”,武夷茶均过分水关到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时为水运重要码头),再行包装或烘焙,载船由信江达鄱阳湖过长江北上山西、蒙古,同时清政府几度颁令外销之茶,一律往广州出口,因而武夷岩茶又经运往河口,后折赣江南下往广州。闽南茶商便在此顾请帮工,其中多为此地的闽南人。这些闽南人是在清初福建实行过海禁时,由福建沿海迁往江西之铅山、上饶、玉山、广丰等县的闽南后裔⒀。

万里茶路起点:武夷山下梅村

《铅山县志》载:其处(指铅山县)向为福建人迁徒移居之地,仅明、清两代福建移至此的移民新建村落达523处(注:移民单独建村而居),占所迁入的外省人新建村落598处的87%,其中不乏闽南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河口茶行多达48家”,“当时河口制茶技术较高,在全国茶叶行内都有一定地位。武夷茶的主要产区福建崇安县的制茶师,大多聘自河口。”⒁又据1985年《上饶县地名志》载:上饶全县35个公社、场几乎都有福建移民,其中与铅山县邻近的南部为多。迁入者多为泉、漳、汀州。有些由于搞不清原籍州、县者,只标明“下四府”(注:当时福建的南部的四个府)。如与铅山县毗邻的大地公社,85个自然村,就有29个是闽南移民所建;高泉垦殖场25个自然村,就有15个全系永春移民所建。

以上移民时间大多在清康熙年间⒂。这些“下府人”之移民与在武夷山的闽南茶商、僧人语言相通,自然优先被雇用,有的还被聘到武夷山当包头、茶师。久之,一些人便在武夷山安家,所以至今武夷天心岩茶村村民大多为闽南人后裔。闽南僧人、茶商、闽南人后裔与当地山民为共同创制、发展武夷岩茶做出了贡献,这是应当肯定的。

有人认为闽南人先迁武夷山,后转迁江西铅山和上饶、玉山、广丰等县。这与闽南移民始迁于明末清初,早于乌龙茶工艺形成时间;和迁到铅山、上饶、玉山、广丰县人数及居住区域大大超过武夷山天心岩茶村人数和区域面积的事实不符。另从当今天心村民的宗谱记载,也说明“下四府人”是先迁江西上饶、铅山等县,后再移居福建武夷山的。

由于闽南人参与了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创研,这也成了乌龙茶起源于闽南的说法之据。乌龙茶起源,说的是地点和工艺。

乌龙茶对茶文化的影响

乌龙茶的问世,给茶叶增添了一个新类型,系一大飞跃。由于它兼具清芬甘醇,备受世人赞赏。特别是在武夷山独特自然环境中生长出的茶叶制成的乌龙茶(特称武夷岩茶),更是醇厚幽香、独具岩韵,倍受饮者青睐,并成出口贸易的重要产品。

乌龙茶的创制成功,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内函,中外的茶书上的武夷岩茶诗词文赋屡见不鲜,赞声不绝。特别在品茗艺术上大有发展,功夫茶当源自于斯,并非妄言,有文佐证。清代才子袁枚于丙午(1786年)游武夷山“到幔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清悦性”。这当是功夫茶品饮艺术之雏形。

由于武夷岩茶品质优异,在武夷山管山、制茶僧人便将武夷岩茶及品茶文化传至闽南,便有了“下府帮”来 经营武夷岩茶。闽南海陆交通方便,经济发达,人民生活优于闽北,因而品饮武夷岩茶便成了他们体面高雅的赏心悦事。时告老还乡的宰相兼太子太保蔡新(漳浦人)吟有“食武夷,看金鱼”之句。清乾隆《龙溪县志》载:“灵山寺茶,俗贵之。近则远购武夷。以五月至,至则斗茶,必以大彬之罐,必以若琛之杯,必以大壮之炉”,“扇必以王官 溪之蒲,盛必以长竹之筐......”有的甚至“薪必以橄榄之核”,到了玄乎其玄地步。此等侈奢饮风,为富家崇尚追求。

这种品茗风尚,很快传到临近的潮汕,当地士人郑重其事,增繁添序,冠以“潮汕工夫茶”雅名。陈镜雄等《潮汕工夫茶话》有文戏茶癖“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并称其茶主要来自闽省。据福建茶叶专家庄任考证:“功夫茶指最初所用茶叶多尚武夷,源自武夷传统茶名”⒃。广东汕头茶人郭马风云:工夫茶其最早作为一种名茶,源于武夷山,当时为武夷山名茶。其最早的记述它的品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的方法是袁枚。后传到闽南延至潮汕,经进一步文化为“功夫茶”。而记之者俞蛟,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至嘉庆五年(1800)在潮州兴宁县为典史间,其撰写的《潮嘉风月记·工夫茶》⒄,比袁枚武夷品茶至少迟10年左右。所以说功夫茶烹饮之法发端于武夷山。

与此同时,闽南、潮汕、广州三邦竞相经营武夷岩茶。清中至民国间,武夷山麓的下梅街、星村街、赤石街先后为茶叶集散地,茶行茶庄毗邻,一片繁荣兴旺景象,有人揣测“金崇安”的盛名当由此而出⒅。泉州的“集泉”、“泉苑”,漳州的“奇苑”,惠安的“清源”,厦门的“文圃”,安溪的“泉馨”,南安的“倪鸿”等茶行便是其中的佼佼之商号。武夷岩茶自此昂居中国茶叶名茶之例。据《台湾通史》编者连横文载,与福建一海之隔的台湾省,虽然在清嘉庆(1796-1820)年间就移去武夷山茶种繁衍⒆,但 因自然条件存在差异,无法成就武夷岩茶“岩骨花香”之韵,台之饮君仍然钟情武夷岩茶。因此连横在其《茗谈》一文中写到:“台人品茶,与中土异,与漳、泉、潮相同……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⒇。长期以来台湾、武夷茶界往来不断,近十几年中来,更是频繁,或切磋茶事,或交流茶文化。

特别是1990年初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决计在当年10月初举办大型的“首届武夷岩茶节”。在时任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吴邦才的创意下,在姚月明茶叶专家的帮助下,作者经翻阅大量资料、走访茶师茶农后,经过几个多月的收集整理,终于编撰出武夷岩茶的冲泡品饮方法、顺序的27道程序。

此套“武夷茶艺”经导排表演后,被武夷山大小茶馆所应用,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被省、外地及中央电台拍摄播放,并到国内陕西、山东、浙江多处演出,还出境到香港、澳门、台湾和出国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进行交流。均受到好评和赞赏。说明《武夷茶艺》得到广泛认可。

综上所述,武夷山创制出乌龙茶,不但是茶叶史上的一大贡献,而且对于弘扬武夷文化、乃至中华茶文化都有产生积极作用。我们应继承武夷先民的创造精神,而且要十分珍惜武夷岩茶及武夷茶文化,让它为当今的文明社会服务。(作者:黄贤庚;来源:武夷茶天下。)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常见茶叶的冲泡方法和品饮方式大全

中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这块充满历史气息的广阔土地上,不同的地域盛产各种不同的茶叶,这些茶叶的冲泡方法和品饮方式也各不一样。

不同茶类的饮用方法,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甚至是可以相互通用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品饮时,对各种茶的追求是不一样的,如对普洱茶、武夷岩茶讲究酽和香,绿茶讲究清香,红茶讲究浓鲜,西湖龙井讲究色、香、味、形,总的说来,对各种茶的要求都讲究一个“醇”字,这就是各种茶的固有本色。人们之所以要强调各种茶的饮用方法,其实,无非是为了发挥各种茶的固有特色罢了。

一、绿茶饮用方法

绿茶类的本质是加工不经过发酵,保持生叶的鲜绿特点。

我国早期绿茶始创于唐代,而兴盛于明代初期。自明清以来,绿茶便是全国消费的主要茶类,并大规模地出口外销,因之中外驰名。绿茶的产销地位,至今仍有许多特点,它至少有五个“最”:

(1)、绿茶是中国生产地区最广泛的茶类,全国19个产茶省(区)均有生产;

(2)、绿茶是中国茶叶中产量最多的茶类,约占全国六大茶类总产量的60%以上(包括花茶原料);

(3)、绿茶在我国众多的名茶中,花色品种最为丰富,约占全国各类名茶个数的90%以上;

(4)、绿茶是我国国内消费量最多的品种,约占全国各类成品茶消费总量的30~40%,东西南北中,都有绿茶消费;

(5)、我国绿茶是世界绿茶市场上最大的供应来源,约占世界绿茶贸易总量的80%以上,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

绿茶,正因为有如此广泛的产、销基础,故在我国无论南方、北方,产地、销区,城市、农村,以至于国外,都有大量的人饮用,使得绿茶的饮用方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归纳起来,具有代表性的饮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1、玻璃杯泡饮法:适于品饮细嫩的名贵绿茶,便于充分欣赏名茶的外形、内质。

泡饮之前,先欣赏干茶的色、香、形。取少许茶叶,置于无异味的洁白纸上,观看茶叶形态。名茶的造型,因品种不同,或条、或扁、或螺、或针,欣赏其制作工艺;察看茶叶色泽,或碧绿、或深绿、或黄绿、或多毫;再干嗅茶中香气,或奶油香、或板栗香、或锅炒香、或不可名状的清鲜茶香充分领略各种名茶具有各自地域性的天然风韵,称为“赏茶”。然后进入冲泡。

采用透明玻璃杯泡饮细嫩名茶,便于观察茶在水中的缓慢舒展、游动、变幻过程,人们称其为“茶舞”。泡茶的具体操作,可视茶条的松紧不同,分别采用两种冲泡法。

(1)、一是冲泡外形紧结重实的名茶,如龙井、碧螺春、都匀毛尖、蒙顶甘露、庐山云雾、福建莲芯、凌云白毫、涌溪火青、高桥银峰、苍山雪绿等,可用“上投法”。即洗净茶杯后,先将85~90℃开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一般不需加盖,茶叶便会自动徐徐下沉,但有先有后,有的直线下沉,有的则徘徊缓下,有的上下沉浮后降至杯底;干茶吸收水分,逐渐展开叶片,现出一芽一叶、二叶,单芽、单叶的生叶本色,芽似枪、剑,叶如旗;汤面水气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趁热嗅闻茶汤香气,令人心旷神怡;观察茶汤颜色,或黄绿碧清,或乳白微绿,或淡绿微黄隔杯对着阳光透视,还可见到汤中有细细茸毫沉浮游动,闪闪发光,星斑点点。茶叶细嫩多毫,汤中散毫就多,此乃嫩茶特色。这个过程称为湿看欣赏。

待茶汤凉至适口,品尝茶汤滋味,宜小口品啜,缓慢吞咽,让茶汤与舌头味蕾充分接触,细细领略名茶的风韵。此时舌与鼻并用,可从茶汤中品出嫩茶香气,顿觉沁人心脾。此谓一开茶,着重品尝茶的头开鲜味与茶香;饮至杯中茶汤尚余三分之一水量时(不宜一开全部饮干),再续加开水,谓之二开茶。如若泡饮茶叶肥壮的名茶,二开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余味无穷,齿颊留香,身心舒畅。饮至三开,一般茶味已淡,续水再饮就显得淡薄无味了。

(2)、二是泡饮茶条松展的名茶,如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等,如用“上投法”,茶叶浮于汤面不易下沉。可用“中投法”,即在干茶欣赏以后,取茶入杯,冲入90℃开水至杯容量的三分之一时,稍停二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后再冲水至满,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下沉,或游移于沉浮之间,观其茶形动态,别具茶趣。其他各项欣赏、品饮如前。

泡饮细嫩名茶,如用不透明的白瓷杯,当然亦可,但不能透视茶在杯中变化全貌,不能充分领略汤中茶趣,是一不足。

2、瓷杯泡饮法:适于泡饮中高档绿茶,如一、二级炒青、珠茶、烘青、晒青之类,重在适口、品味或解渴。

一般先观察茶叶的色、香、形后,入杯冲泡。可取“中投法”或“下投法”,用95~100℃初开沸水冲泡,盖上杯盖,以防香气散逸,保持水温,以利茶身开展,加速下沉杯底,待3~5分钟后开盖,嗅茶香,尝茶味,视茶汤浓淡程度,饮至三开即可。这种泡饮法用于客来敬茶和办公时间饮茶较为方便。

3、杯泡法:茶叶与水的比例,因人口味而定,一般以200CC水泡3克茶为适中。喜浓饮者可略多加茶,喜淡饮者可略少加茶。

4、茶壶泡饮法:一般不宜泡饮细嫩名茶,因水多,不易降温,会闷熟茶叶,使茶叶失去清鲜香味。

壶泡法适于冲泡中低档绿茶,这类茶叶中多纤维素,耐冲泡,茶味也浓。泡茶时,先洗净壶具,取茶入壶,用100℃初开沸水冲泡至满,3~5分钟后即可酌入杯中品饮。饮茶人多时,用壶泡法较好,因不在欣赏茶趣,而在解渴,或饮茶谈心,或佐食点心,畅叙茶谊。

客来敬茶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礼节,敬答一般以杯泡法较为隆重。壶泡法,相对而言有些粗俗。有些地区,为表达敬客心意,还在茶中放糖调饮,以示甜甜蜜蜜。

5、饮茶吃渣法:名贵细嫩绿茶饮完后留下的茶渣(叶底),十分鲜嫩可爱,弃之可惜,有些地区的人们便将茶渣咀嚼吞食,以充分利用茶中营养物质,此举虽觉不雅,但实则有益。当然。茶叶偏老、纤维质老化,就不宜嚼食了。这种吃茶嚼渣法古已有之,《清稗类钞》中便有记述:“湘人于茶,不惟饮其汁,辄并茶叶而咀嚼之。人家有客至,必烹茶,若就壶斟之以奉客,为不敬,客去,启茶碗之盖,中无所有,盖茶叶已入腹矣。”今天的湖南等地山区农村,仍有这种嚼食茶渣的风俗习惯。

6、茶泡饭饮用法:在江南农村,农忙季节,或夏季天热,人们没有闲暇时间细细品茶,便往往将饮茶与吃饭结合进行。每日泡就大壶茶、大缸茶,吃饭时,例茶入米饭,茶、饭、菜一道吃下,特别爽口,民间称之“茶泡饭”。此法不独中国有,东邻日本也有。

7、单开泡饮法:茶叶只泡一开,即提去茶渣弃之,然后在浓茶汤中加入白糖,有的还加牛奶、柠檬之类,调兑后饮用。这种饮法适用袋泡茶。此种袋泡茶内装茶末,一开便能充分泡出茶汁。多为国外人士饮用。

8、薄荷糖茶烹饮法:中国古人饮茶,采用烹煮,并加香料和其他调味品共饮。

这种古老的饮茶文化后来传往国外,现在的非洲西北部国家,如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马里、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布吉纳法索等国饮茶,还保留着中国古饮法的痕迹。那里的人民普遍信奉伊斯兰教,不许饮酒,而许饮茶,长期以来酷爱饮用中国绿茶珍眉、珠茶。熬煮薄荷糖茶有一套专用茶具,有金属(铜质镀银)或搪瓷茶壶、小玻璃茶杯、高脚茶盘、木炭火炉、开水壶等。

煮茶时,先洗净茶具,取茶25~30克入壶,冲入温水,盖好壶盖,摇晃数下,再将茶水倒出弃之,谓之“洗茶”,洗去茶中沾染的浮尘(穆斯林特爱洁净),再加水入壶,随同放入相当8块方糖量的白糖,加3枝新鲜薄荷枝叶入壶,与茶共煮,在无烟炭炉上煮沸约5~8分钟后,成浓厚茶汤,倒入数个小玻璃杯中;备一空杯,将杯中茶汤提高冲兑入空杯,反复倒兑数次,充分调匀茶汤。此时只见茶汤色泽黄褐,上浮许多泡沫,他们认为泡沫愈多表示茶质愈好。待茶温降至适口时,送给席地围坐炉旁的人们慢慢品饮,谓之头杯茶,茶汁粘重,茶味十分浓厚甘甜而爽口,煞是好喝。然后壶中如前加水、加糖、加薄荷,再煮二次,煮时稍延长一二分钟,谓之二杯茶。饮完二杯,再煮三开。煮过三次茶渣即弃去,用于喂养牛羊。

人们三杯浓茶入口,顿觉精神振奋,与茶友、家人谈天说地、海阔天空。那里的人们每日三餐以后例须饮茶三杯,已成习惯,一则帮助消化牛羊肉食,二则当作一种精神享受。中国绿茶在当地城乡家喻户晓,老幼皆知。那里的人们也有“宁可三日无粮(因有肉食),不可一日无茶”的民谚。绿茶和薄荷有清凉作用,适应当地炎热干燥沙漠气候条件下的人民饮食生活。这种薄荷糖茶是中国绿茶在国外最有代表性的饮用方法。

此外,中国各族人民还有多种饮茶法,如“煮饮法”:茶入壶中慢煮,倒汁饮用。“熬饮法”:茶入壶熬成浓汁,再兑开水饮用。“烤饮法”:青茶入瓦罐内干烤起泡、透发茶香,然后冲水饮汁,茶味香浓。“擂饮法”:青茶入锅加油炒燥,放入擂钵,与芝麻、花生、黄豆等食品共同擂成细末,入锅煮沸饮用,别有农家风味,是中国古饮法之一,至今西南各省山区仍很流行。

现在常有一种不可取的“热水瓶闷茶法”,取茶入瓶任其高温长闷,倒出即饮,虽很简便,但茶叶往往闷得烂熟,失去固有清香茶味。(王郁风)

二、红茶饮用方法

红茶饮用广泛,这与红茶的品质特性有关。红茶色泽黑褐油润,香气浓郁带甜,滋味醇厚鲜甜,汤色红艳透黄,叶底嫩匀红亮。红茶之所以迷人,不仅仅由于它色艳味醇,而且更由于它收敛性差,性情温和,广交能容。人们常以红茶调饮,其酸如柠檬,辛如肉桂,甜如砂糖,润如奶酪,无不交互融合,相得益彰。也许这就是红茶最可爱之处。

至于红茶的品饮方法,因人因事因茶而异,不下百余种,现择要简介如下:

1、按花色品种分从红茶的花色品种分,大体可分工夫饮法和快速饮法两种。

(1)、工夫饮法:是中国传统的工夫红茶的品饮方法。

工夫红茶包括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着名的如正山工夫小种、坦洋工夫小种、祁门工夫、云南工夫、政和工夫等等,都属条茶类型,重视外形条索紧细纤秀,内质香高色艳味醇。品饮工夫红茶重在领略它的清香和醇味,所以多用冲泡法,即将3~5克红茶放入白瓷杯中,然后冲入沸水,几分钟后,先闻其香,再观其色,然后品味。一杯茶叶通常可冲泡2~3次。

这种饮法,需要饮茶人在“品”字上下功夫,缓缓斟饮,细细品啜,在徐徐体味和欣赏之中,吃出茶的醇味,领会饮茶真趣,使自己心情欢愉,超然自得,获得精神上的升华。但欲享这种清福,须如鲁迅先生所说:“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这话是很中肯的,大凡有丰富评茶经验的人,在品赏“工夫”中所获的美感也越深,而鉴评经验的积累,就在于下功夫,多实践。

(2)、快速饮法:是本世纪发展起来的饮用方法,主要对红碎茶、袋泡红茶、速溶红茶和红茶乳晶、奶茶汁等花色而言。

红碎茶是颗粒状的一种红茶,体型小,细胞破碎率高,茶叶内含物易溶于水,适宜快速泡饮。一般冲泡一次,多则二次,茶汁就很淡了。袋泡红茶饮用更为方便,一杯一袋,冲水后轻轻抖动茶袋,待茶汁溶出即可取出茶袋弃去,茶汤清澈无片末残留,所以是既方便又清洁卫生的一种饮用方法。

至于速溶红茶、红茶乳晶,只须用开水调冲即可,随调随饮,冷热皆宜。奶茶汁是种液体茶,有罐装和盒装之分,饮用最为方便。此外,西方国家也盛行冰茶。随着现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速,商品茶已由单纯固体型向固体型和液体型发展。红茶的快速饮用法,也由西方向东方辐射、流传。

2、按调味分从茶汤的调味与否,可分清饮法和调饮法。

(1)、清饮法:是中国大多数地方的饮用红茶方法,工夫饮法就属于清饮。即在茶汤中不加任何调味品,使茶叶发挥固有的香味。

清饮时,一杯好茶在手,静品默赏,细评慢饮,最能使人进入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欢愉、轻快、激动、舒畅之情油然而生,正如苏东坡比喻的“从来佳茗似佳人”,黄庭坚则咏茶是“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而卢仝的《七碗茶》诗,欣然欲仙的饮茶乐趣更是跃然纸上。所以中国人多喜欢清饮,特别是名特优茶,一定要清饮才能领略其独特风味,享受到饮茶奇趣。

(2)、调饮法:是指在茶场中加入调料,以佐汤味的一种方法。

中国古时,团茶、饼茶都碾碎加调味品烹煮后饮用,随着制茶工艺的革新,散茶的创制,饮茶方法也逐渐改为泡饮,并在泡好的茶汤中加入糖、牛奶、芝麻、松子仁等佐料。这种方法以后逐渐传向各少数民族地区和欧美各国。现在的调饮法,比较常见的是在红茶茶汤中加入糖、牛奶、柠檬片、咖啡、蜂蜜或香槟酒等。所加调料的种类和数量,则随饮用者的口味而异。也有的在茶汤中同时加入糖和柠檬,蜂蜜和酒同饮,或置冰箱中制作不同滋味的清凉饮料,都别具风味。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茶酒,即在茶汤中加入各种美酒,形成茶酒饮料。这种饮料酒精度低,不伤脾胃,茶味酒香,酬宾宴客,颇为相宜,已成为近代颇受群众青睐的新饮法。

3、按茶具分按使用的茶具不同,又可分为杯饮法和壶饮法。

(1)、杯饮法:一般情况下,工夫红茶、小种红茶、袋泡红茶、速溶红茶等大多采用杯饮法。即置茶于白瓷杯、玻璃杯中,用沸水冲泡后饮。

(2)、壶饮法:红碎茶和片末红茶则多采用壶饮法。即把茶叶放入壶中,冲泡后为使茶渣和茶汤分离,从壶中慢慢倒出茶汤,分置各小茶杯中,便利饮用,茶叶残渣仍留壶内,或再次冲泡,或弃去重泡都很方便。这种方法很适宜于茶馆酒肆招待客人,或三五友人共聚议事时用。

采取何种饮法,在接待宾客时,要慎加研究,因为同一饮法,有些地方认为“同饮一壶茶”是亲热的表现,但在湖南,如用壶斟茶招待客人,就会被认为不合礼节了。《清稗类钞》载:“湘人于茶,不惟饮其汁,辄并茶叶而咀嚼之。人家有客至,必烹茶,若就壶斟之以奉客,为不敬。客去,启茶碗之盖,中无所有,盖茶叶已入腹矣。”也许不用壶饮法的原因就在于此。

4、按茶汤浸出方法分按茶汤的浸出方法,可分为冲泡法和煮饮法。

(1)、冲泡法:即前面谈到的用茶叶置入茶杯或茶壶中,然后冲入沸水,静置几分钟后,待茶叶内含物溶入水中,即可饮用。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为广大群众所乐用。

(2)、煮饮法:多在客人餐前饭后饮茶时用,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多喜欢用长嘴铜壶煮茶,或用咖啡壶煮早茶。壶内放茶数量视喝茶人多少或壶身大小而定。红茶入壶后加入清水煮沸,然后冲入预先放好奶、糖的茶杯中,分给大家享用。

也有的桌上放一盆糖、一壶奶,各人根据自己需要随意在茶中加奶、加糖。至于婚丧喜庆或大型集会时,则往往把茶放入保暖桶中,冲入足量沸水,轻轻搅拌使茶汁溶出然后备饮;或用大茶壶煮好浓茶,然后冲入保暖桶中备饮。前者方便,但出水口易被茶渣堵塞,清洗也较麻烦,后者较为清洁卫生,也易于加水和清理。(赵鸣慧)

三、乌龙茶饮用方法

用小杯细品乌龙茶,不仅可以解渴,而且还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乌龙茶既具有绿茶的醇和甘爽,红茶的鲜强浓厚,又具有花茶的芬芳幽香。“绿叶红镶边”是乌龙茶独具的特点,茶叶泡开后叶片红绿相映,十分秀美。乌龙茶乃中国茶叶百花园中之一支奇葩。

我国福建、广东两地人都喜欢饮乌龙茶,特别是闽南人、广东潮汕人饮乌龙茶最为考究。由于冲泡时颇费工夫,故而被称为饮“工夫茶”。地道的潮汕工夫茶,所用的水需山坑石缝水,而火必以橄榄核烧取,罐则用酥罐,并选用上等乌龙,经过科学的冲泡,才能充分发挥出上等乌龙茶特有的色、香、味。乌龙茶的品种很多,不同品种的乌龙茶冲泡后各有特色。

例如武夷岩茶冲泡后香气浓郁青长,滋味醇厚回甘,茶水橙黄清澈;铁观音茶冲泡后,香气高雅如兰花,滋味浓厚而微带蜂蜜的甜香,且十分耐泡,真可谓七泡有余香,既有圣妙香,又有天真味;其他乌龙茶冲泡后,也各有特色。

品饮乌龙茶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才能尝到茶之妙味,达到艺术的享受。

首先,要选用高中档乌龙茶,如铁观音、黄金桂、武夷水仙、潮安凤凰单枞等。

然后须备好一套专门茶具。饮乌龙茶最精致的茶具称为“四宝”:玉书碨一般是扁形的薄瓷壶,能容水四两;潮汕烘炉用白铁制成,小巧玲珑;孟臣罐多出自宜兴,以紫砂壶最为名贵,这种壶不仅造型独特,颜色浑厚,尤以紫色最佳,而且吸水力甚好,泡出的茶叶香味能够持久不散。茶壶用的时间越久,泡出来的茶叶香气也越醇厚;若琛瓯是白色小瓷杯,容水不过三、四毫升,多用景德镇等地产品。

使用乌龙茶具最为考究的是广东潮汕人。从火炉、火炭、风扇,到茶洗、茶壶、茶杯、冲罐等等,大大小小有近百种。

当然,近代人则不会使用这么繁琐茶具的。但从历史的观点看,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文化。

茶具备好后,即开始泡茶。泡茶的水最好取上好的山泉水,水温以二沸水(即初开者)为宜。燃料可使用硬木炭,讲究的还有用橄榄核或干甘蔗的。

泡乌龙茶有一套传统的方法:泡茶前先用沸水把茶壶、茶盘、茶杯等淋洗一遍,在泡饮过程中还要不断淋洗,使茶具保持清洁和有相当的热度。然后把茶叶按粗细分开,先放碎末填壶底,再盖上粗条,把中小叶排在最上面,以免碎末堵塞壶内口,阻碍茶汤顺畅流出。接着即用开水冲茶,循边缘缓缓冲入,形成圈子,以免冲破“茶胆”。冲水时要使壶内茶叶打滚。当水刚漫过茶叶时,立即倒掉,称之为“茶洗”,即把茶叶表面尘污洗去,使茶之真味得以充分体现。茶洗过后,立即冲进第二次水,水量约九成即可。盖上壶盖后,再用沸水淋壶身,这时茶盘中的积水涨到壶的中部,这叫“内外夹攻”。照此办理了,茶叶的精美真味才能浸泡出来。

泡茶的时间也很重要,一般约2~3分钟。泡的时间太短,茶叶香味出不来,泡的时间太长,又怕泡老了,影响茶的鲜味。

斟茶的方法也很讲究,传统的方法是:用拇、食、中三指操作。食指轻压壶顶盖珠,中、拇二指紧夹壶后把手。开始斟茶时,茶汤轮流注入几只杯中,每杯先倒一半,周而复始,逐渐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汤气味均匀,这叫做“关公巡城”。如壶中茶水斟完,就是恰到好处。行茶时应先斟边缘,而后集中于杯子中间,并将罐底最浓部分均匀斟入各杯中,最后点点滴下,此谓“韩信点兵”。这种泡法,茶汤极浓,往往是满壶茶叶,而汤量很少,倒入只能容少量茶汤的若琛瓯中,仅有一两口,但细细品啜,满口生香,韵味十足,可以真正领会到茶之妙处。

冲茶、斟茶时也有讲究,有“高冲低行”之说,即:开水冲入罐时应自高处冲下,促使茶叶散香;而斟茶时应低行,以免失香散味。茶水一经冲入杯内,即应乘热啜饮,此谓“喝烧茶”,稍停则色味大逊。

第二次斟茶,仍先用开水烫杯。其中也颇有学问:以中指顶住杯底,大拇指按于杯沿,放进另一盛满开水的杯中,让其侧立,大拇指一弹动,整个杯即飞转成花,十分好看。这样烫杯之后,才可斟茶。

品饮乌龙茶也别具一格。首先,拿着茶杯从鼻端慢慢移到嘴边,乘热闻香,再尝其味。尤其品饮武夷岩茶和铁观音,皆有浓郁花香。闻香时不必把茶杯久置鼻端,而是慢慢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来回往返三四遍,顿觉阵阵茶香扑鼻而来,慢慢品饮,则茶之香气、滋味妙不可言,达到最佳境地。

品饮乌龙茶也有三忌:一是空腹不能饮,否则就会感到饥肠辘辘,甚至会头晕眼花,翻肚欲吐,人们说这是“茶醉”。二是睡前不能饮,否则会使人难以入睡。三是冷茶不能饮,乌龙茶冷后性寒,对胃不利。这三忌对初饮乌龙茶的人尤为重要。因为乌龙茶所含茶多酚及咖啡碱较其他茶多,这三忌是根据民间饮茶的体会,总结出来的。

每当逢年过节之时,全家人欢聚一堂,吃过饭后,为解肥腻,泡起乌龙茶,大家团团围坐,细细品啜,不仅帮助消化,还可增添无穷乐趣。

当今,品饮乌龙茶不仅风行于闽南和粤东潮汕一带,也流行于广州、海南以至岭南各地。许多南洋、港澳的华侨,把喝工夫茶视为眷恋乡土的象征。小小的乌龙茶,确已起到海外游子与祖国沟通情谊的纽带作用了。(罗锦雯)

四、花茶饮用方法

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叶,融茶味之美、鲜花之香于一体的茶中艺术品。在花茶中,茶叶滋味为茶汤的味本,花香为茶汤滋味之精神。茶味与花香巧妙地融合,构成茶汤适口、芬芳的韵味,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品饮花茶,先看茶胚质地,好茶才有适口的茶味,窨入一定花量,配以精湛的加工技术,才有好的香气。花茶中蕴含香气如何,是非常重要的,它有三项质量指标:

一是香气的鲜灵度,即香气的新鲜灵活程度,与香气的陈、闷不爽相对立;二是香气的浓度,即香气的浓厚深浅程度,与香气淡薄浮浅相对立,一般经过三次窨花,花香才能充分吸入茶身内部,香气较为浓厚耐久;三是香气的纯度,即香气纯正不杂,与茶味融合协调的程度,与杂味、怪气、香气闷浊相对立。

这种香气的质量鉴别,只有评茶师和饮茶爱好者长期品尝积累经验,才能细细地辨别出来,这就是评茶的艺术。

泡饮花茶,首先欣赏花茶的外观形态,取泡一杯的茶量,放在洁净无味的白纸上,干嗅花茶香气,察看茶胚的质量(烘青、炒青、晒青及嫩度、产地等),取得花茶质量的初步印象。茉莉花茶有一些显眼的花干,那是为了“锦上添花”,人为地加入的茉莉花干是没有香气的,因此不能看花干多少而论花茶香气、质量的高低。但花干色泽白净、明亮,为好花干的标志,黄褐深暗,为花干质差的表象。

花茶泡饮方法,以能维护香气不致无效散失和显示茶胚特质美为原则。对于冲泡茶胚特别细嫩的花茶,如茉莉毛峰、茉莉银毫、茉莉东风茶一类特高级名茶,因茶胚本身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宜用透明玻璃茶杯,冲泡时置杯于茶盘内,敢花茶二三克入杯,用初沸开水稍凉至90℃左右冲泡,随即加上杯盖,以防香气散失;手托茶盘对着光线,透过玻璃杯壁观察茶在水中上下飘舞、沉浮,以及茶叶徐徐开展、复原叶形、渗出茶汁汤色的变幻过程,“一杯小世界,山川花木情”,堪称艺术享受,称为“目品”。冲泡3分钟后,揭开杯盖一侧,鼻闻汤中氤氲上升的香气,顿觉芬芳扑鼻而来,精神为之一振,“香于九畹芳兰气”、“草木英华信有神”。有兴趣者,还可凑着香气作深呼吸,充分领略愉悦香气,称为“鼻品”。茶汤稍凉适口时,小口喝入,在口中稍事停留,以口吸气、鼻呼气相配合的动作,使茶汤在舌面上往返流动一二次,充分与味蕾接触,品尝茶味和汤中香气后再咽下,如是一二次,才能尝到名贵花茶的真香实味。此味令人神醉,正如宋人范仲淹茶歌所说“茶味兮轻醍醐”、“茶香兮薄兰藏”。综合欣赏花茶特有的茶味、香韵,谓之“口品”。民间有“一口为喝,三口为品”之说,细细品啜,才能出味。

一开茶饮后,留汤三分之一时续加开水,为之二开。如是饮三开,茶味已淡,不再续饮。通过三开茶汤的鼻闻、口尝,综合领略茶味的适口度和香气的鲜灵度、浓度、纯度后,三香具备者为“全香”,茶形、滋味、香气三者全佳者为花茶高品、名品、珍品。

泡饮一般中档花茶,不强调观赏茶胚形态,可用洁白瓷器盖杯,冲泡100℃沸水后盖上杯盖,5分钟后闻香气,品茶味。此类花茶香气芬芳,茶味醇正,三开有茶味,耐冲泡。

泡饮中低档花茶,或花茶末,北方叫“高末”,一般采用白瓷茶壶,因壶中水多,保温较杯好,有利于充分泡出茶味。

视茶壶大小和饮茶人数、口味浓淡,取适量茶叶入壶,用100℃初沸水冲入壶中,加壶盖,待5分钟,即可酌入茶杯饮用。这种共泡分饮法,一则方便、卫生,二则家人团聚,或三五亲朋相叙,围坐品茶,互谈家常,较为融洽,添增团结友爱、和睦的气氛。

四川茶馆泡饮花茶很有地方特色,茶具采用一套三件头(茶碗、茶盖、茶托),敞口式茶碗,口大便于注水和观察碗中茶景,反碟式的茶碗盖,既可掩盖茶汤香气,又可用以拨动碗中浮面茶叶、花干,不使饮入口中,茶托(又叫茶船)用于托放茶碗,使饮茶时不致烫手。边呷饮花茶,边摆“龙门阵”,悠然自得。

我国民间多数喜饮花茶,尤其是三北地区:华北、东北、西北各省人民,花茶为必备饮料。南方的花茶,运到北方,在干燥、低温的气候下,更显得香气浓郁。北方冬季时长,天寒地冻,花木萧疏,室内烤火取暖时泡饮一杯花茶,可增添居室芬芳,如临春暖花开之境,令人精神振奋。

也有人喜饮红花茶,通常为玫瑰红茶,其花色花香与红茶均相近,玫瑰花瓣富甜蜜香,与红茶的嫩糖香味相配伍、交融,十分协调,令人齿颊留芳,精神愉悦。

泡饮乌龙花茶,一般同乌龙茶泡饮法,即用紫砂小茶壶装满茶叶,沸水冲泡,加盖,再在壶外淋浇开水,增加壶温,促茶出汁,5分钟后,倒入小酒盅式茶杯,像品饮“茅台酒”一样,小口细细品尝,欣赏乌龙茶韵和鲜花香气,顿觉花香助茶味,茶味显花香。(王郁风)

五、紧压茶饮用方法

紧压茶的饮用,至今仍沿用我国古老的传统饮茶方法。据三国魏张揖《广雅》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

当时饼茶的饮用方法是:“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另外,还要“用葱姜芼之”,以调和茶味。到了唐代,据陆羽《茶经》记述,虽然当时茶叶“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之分。但饮用时粗茶要先击细,散茶要先干煎,末茶要先炙焙,而饼茶则需先捣碎,然后入瓶中,注入开水烹煮,方可饮用。至于调料,比三国时更多,还有用红枣、薄荷的。只是到了宋代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饼茶、团茶等紧压茶已为散茶所替代,从此茶叶饮用方法亦由冲泡替代烹煮。人们为追求茶的“本味”,“清饮”之风也逐渐代替了原先的“调饮”之习,使饮茶方法发生了一个大的转变。

但是,一千多年来,这种古老的饮茶方法,仍受到我国边疆地区兄弟民族的喜爱。这种传统的饮茶习俗,仍为我国边疆地区兄弟民族所保留,只不过是现今的紧压茶加工工艺,以及饮用方法,有所改进与创新罢了。

目前,我国生产的紧压茶大多为砖茶。由于砖茶与散茶不同,甚为紧实,所以,用开水冲泡难以浸出茶汁,饮用时必须先将砖茶捣碎,在铁锅或铝壶内烹煮才可。而且,有时在烹煮过程中,还要不断搅拌,以使茶汁充分浸出。另外,饮紧压茶的兄弟民族,主要集中在西藏、新疆、内蒙古一带,属高原地带,气压低,烧水不到100℃就沸腾,如果用冲泡法泡砖茶,茶汁更不易浸出,这也是紧压茶为什么不能用冲泡法,而需用烹煮法才能饮用的原因之一。只是由于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风习不同,才使紧压茶的调制方法有所不同罢了。

藏族同胞习惯于将紧压茶调制成酥油茶饮用,惟对紧压茶的爱好有所不同,拉萨一带爱喝四川的康砖和云南的紧茶,昌都地区则爱喝四川的金尖。他们调制酥油茶时,先将砖茶捣碎,放在锅内煮沸,滤出茶汁,倒入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打茶桶内,再用一个特制的搅拌工具插入茶桶,不断搅拌,使茶汁、酥油、食盐混合成白色浆汁,然后倾入茶碗,就可饮用。牧民在外出放牧时,也有的把砖茶捣碎放入一只小土陶罐内,加入清水、食油和奶子煮沸,再用竹棒不断搅拌,使之相互混合,然后倒出饮用。这种茶,藏族称其为奶茶。在平时,亦有一些藏族家庭,采用比较简单的饮用方法,只是将砖茶捣碎,放上清水,加些盐巴,而后煮沸10多分钟,再慢慢搅拌几下,待茶汁充分浸出后,即可倒入茶碗饮用。这种茶,藏族同胞称其为盐茶。不过,逢年过节,一定要调制酥油茶,美美地喝上一顿。

住在内蒙古的蒙古族兄弟,特别是那里的牧民,最爱喝紧压茶,不过,锡林格勒盟和伊克昭盟的牧民大多爱喝青砖茶,乌兰察布盟、巴颜淖尔盟的牧民以及呼和浩特一带的回民,最爱喝黑砖茶。虽然内蒙古各地喝紧压茶的方法略有不同,但大多数牧民共同的饮用方法是,先将砖茶劈开砸碎,然后抓一把放入铝茶壶内,再加上清水煮开,然后加入奶子和食盐,经少许搅拌,即成为咸奶茶,供一日早、中、晚三次饮用。

新疆各兄弟民族,虽然大都喜喝紧压茶,但对紧压茶要求不一,以致饮用方法也不一样。维吾尔族兄弟主要饮用的是茯砖茶。不过,南疆地区的做法是将茯砖茶打碎,投入长颈铜茶壶内,再加入少许研细的桂皮、丁香、胡椒等佐料调味,尔后加上适量清水煮沸,调成香茶,与一日三顿饭共饮;北疆地区的做法是将茯砖茶打碎,投入铁锅,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再加入鲜奶或奶疙瘩以及少量食盐,调制成奶子茶饮用。

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兹别克族等同胞习惯于喝米砖茶,其做法是先将米砖茶打碎,投入壶中,加入清水,在火炉上烹煮成浓茶汁,然后将浓茶汁注入茶碗,加上少许食盐和适量奶皮子,最后冲上刚烧沸的开水,使之成为咸香可口的奶茶,即可饮用。有时,他们也喝不加食盐和奶皮子而放方糖的甜茶。回族兄弟主要饮用茯砖茶,也有喜欢喝黑砖茶的。方法是将砖茶捣碎成小块,放入壶中,加入清水,煮沸3~5分钟,即可饮用。这种茶,回族兄弟称其为喝清茶。不过,也有喜欢喝奶茶的。如果是喝奶茶,那么,只要将上述已煮开的清茶,注入已煮好的牛奶中,再加些食盐后就成了。

综上所述,紧压茶的饮用方法,与其他众多的饮用方法相比,至少有三点不同:一是饮用时先要将紧压成块的茶叶打碎;二是不宜冲泡,而要用烹煮的方法,才能使茶汁浸出;三是烹煮时,大多加有佐料,采用调饮方式喝茶。(姚国坤)

找到约5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