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武夷岩茶大红袍多少钱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岩茶大师王顺明琪明茶叶合作伙伴招募计划全面启动


一|岩茶大师王顺明


王顺明

琪明茶叶科学研究所创始人

武夷岩茶国家标准(GB/T18745-2006)主要起草人

中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薪传奖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亲自管理制作母树大红袍茶20年


二|渊源


茶艺师联盟创始人李青蔓如是说

2008年学习岩茶,在武夷山与王顺明老师相识,慨叹于王老师为人的真,对茶之实,个性之爽朗,技艺之精湛,授课之风趣,让我对岩茶产生全新的认知,并一发不可收拾。也因茶结下这份师生缘。后2017茶艺师联盟全国峰会,王师不辞辛劳,以数十年制茶经验为联盟近百人倾囊授课,并分文不取,这是一份对爱茶人的大爱,也是对后生晚辈的提携之举。

王老师就是这样对待每一个爱茶的晚辈,你喝他的茶都会感动于其茶品、其茶德。

后因小罐茶,率真直爽的王老师从茶圈内走进了大众中,声名远播。


2019年4月,茶艺师联盟与王顺明老师创办的琪明茶叶科学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在全国范围推广其老师创办的茶叶品牌“琪明茶叶”。

这是茶艺师联盟2019年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件。我们希望能把“琪明茶叶”品牌推广到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可以喝到大师监制的茶,喝到真正标准工艺的岩茶。

大师监制的好茶并不贵,记得王老师说过:“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




三|加入形式


1.琪明茶叶专柜(店中店)

2.琪明茶叶城市专卖店

3.区域保护

琪明茶叶目前已有授权经销商的区域不在申请范围内琪明茶叶每一个省会城市只授权唯一独家旗舰店。二线城市根据城市规模和半径距离最多2家专卖店,专柜可多家县城及县级市只授权独家经销商。



四|获得支持

琪明支持

1.琪明茶叶正规授权

2.琪明加盟商的所有正常支持

茶艺师联盟支持

1.免费培训支持(线上+线下)

2.茶艺师联盟礼度社群授牌

3.客户引流

4.经营培训课程



附:王顺明老师金句

1.“不要搞错了,如今的市场,年轻人的口感我们去培育不了,年轻人怎么培育我们的口感还差不多。”(当北方小哥提问怎么培养北方年轻人对岩茶的口感认知时回答)

2.“你们说自己喝不起肉桂,我自己都不怎么喝肉桂的,为什么?我拿去卖钱啊。”(谈到肉桂价格高时回答)

3.“做茶人都在研究焙火,是好现象。如果你喝茶人也想来研究,我劝你还是别了,你节约这个时间多回家帮老婆做家务吧。”(当有观众问到焙火火度的问题时回答)

4.“不要永远说今年比去年好,那到了你80岁好到哪里去啊?你给我好到月球上去。有自我认知才是品牌的保证。”(当谈到茶叶经营者理念的时候回答)

5.“我一个退休老人,没什么脾气的。想说什么说什么。我们不算吵啊,只是声音大一点的讨论。在家跟老婆吵都没力气,为什么还出来跟人家吵。”(当三位嘉宾因为大红袍定性问题争执时,直播观众说他们吵起来了时回答)

6. “什么叫‘经济拼配’,譬如我有一斤500块的水仙,一斤1000块的肉桂,我混一起全当肉桂价格卖,回家告诉老婆,你看我把两斤茶卖了2000块,多威风。威风个屁,你生意早晚做死掉。”(谈到市场乱象时回答)

7.“我在位时,有人夸我带领得好,没有农残,我说关我屁事,这是老天爷的功劳。”(谈到武夷山茶叶虫害鲜有发生时回答)

8.“火度我一下说不清楚,根据实际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谁想彻底搞清楚,来武夷山跟我做一年茶,连我退休工资有多少你都搞清楚了。”(谈到焙火火度时说)

9. “反正就是,不要乱跟风,就像你穿旗袍好看,我穿旗袍就裹眼球了。”(提到武夷岩茶压饼现象时所说)

茶艺师联盟

中国茶艺行业的领导者

全国分会|茶圈挑战赛|礼度商务茶道


我们始终相信

茶艺师是距离茶友最近的

我们希望

通过专业的茶艺师

带动年轻人饮茶和

引导全民健康饮茶

我是茶艺师

我是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者

分会|会员|学堂|礼度|联赛


茶圈苦天价茶久矣,武夷岩茶天价茶,终于要跌下神坛?

《1》

近期岩茶圈在奔走相告:武夷岩茶的天价茶,仿佛要到头了。

去年年底,武夷山茶业同业公会,发布了公开信。

里面提出三点倡议:第一反对价格虚高,第二反对过度包装,第三反对恶俗花名。

且在反对价格虚高中,明确有规定,对于价格超过10万元的,应该主动向市场管理部门报备,所谓的“非卖品”上市销售要开始自查。

第一时间觉得,真是大快人心,茶圈苦天价茶久矣!

这份公开信一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短短不到半个月,就让很多所谓的“天价茶”纷纷调价与打折,让定价低于10万元,不踩红线。

这场原本在行业内掀起的天价茶调价暗潮,随着某品牌公关的道歉信公开,传播力彻底生成海啸,席卷茶界。

很多茶客在一边拍手称好,一边心想:武夷岩茶是不是要降价了?

也有人在质疑,天底下有谁会后悔赚钱赚太多?像郭导迟到15年的“剽窃门”事件的道歉,只会让人坚定一点:别相信鳄鱼的眼泪!

正当大家还在默默吃瓜时,有人跳出来抢热点,优越感地满满发表歪理:“天价茶自有它的锚定对象,反正不是卖给你们这些底层蝼蚁的,嫌贵你就别喝。”

点开这个人的主页,看了眼他的带货内容。

一个公道杯标价8000,3泡小众山场的岩茶均价过千,啧啧啧,这标价这么贪,没有一点性价比,难怪要站出来说这番胡话。

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人,不能太贪。

《2》

天价茶的狂欢背后不能忘记一点现实,据官方数据统计,国内有6亿人口月均收入仅1000元。

摘掉滤镜再从现实层面去看天价茶,简直一地鸡毛。

每斤标价过10万、甚至几十万的天价茶,99.9%的普罗大众都喝不起,这是现实。

但剩下来0.01%的这部分,净收入处于顶层的群体,他们就一定热衷天价茶?

NO,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有钱人都是人傻钱多;霸道总裁会爱上单纯女员工;开千万级豪车的人,喝茶标配就是天价茶?

这年头还在抱有这样想法的人,只能说很傻很天真。

毕竟,穿五万元华服,喝两百元公务茶的有钱人,你也管不着。

对于此,身边有位土豪朋友,倒是说得很通透:“我不怕武夷岩茶卖得贵,就怕贵了还不一定对,花了好几万的价钱买牛肉,最终能不能喝到真货,自己心里也没准。”

有钱茶客买茶不怕出高价,就怕出冤枉钱。顺着这样的买茶思维,再去看个别岩茶产品的定价,瞬间神思清明。

这股岩茶版的整风,如果再认真敲打下去,那些标价虚高的肉桂水仙大红袍们,到底还能挤出多少水分?

接下来的这场大戏,方才值得拭目以待,好好去围观!

《3》

天价岩茶,不等于高品质茶。

天价茶背后主张的概念,无非是稀缺性。往白了说,就是某某茶你在别处根本买不到,喝不着,我就标这么贵,看你要不要为好奇心买单?

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的单株茶。

用特定的单株茶树鲜叶,直接加工,做出风味不走寻常路的产品。标榜的概念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除此以外,再无别家。

单株茶的特性,注定它只能迎合小众玩家的求“奇特稀缺”性心理。概念与噱头都有了,考虑到背后的成本,单株茶的标价当然不会便宜。

不过这些单株茶,山场未必是顶尖,工艺也未必会出彩,且每年的风味不稳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品质不一定拔尖,风味未必会出色,但价格一定会贵。

喝茶为了求奇求特求一时新鲜,注定不是长久。回到现实逻辑看,一分钱,一分货,花高价买品质对等的茶,才是大多数人的正常喝茶心理。

部分有意无意搞饥饿营销的天价茶,量不多,寥寥无几。按实验对比看,连样本数据都不能支撑。这类型的茶,它们的品质是好是坏,注定没法断定。

高价不等于高质,这已是现实。

另外,当达到一定的价格尺度后,一款茶的身价再往上标,品质差距就越来越小。

花几百块买公务茶与办公茶,比起9.9一大袋包邮的三无产品,优势是“至少还能喝”。

从可靠渠道购入的,标价大几千的正岩肉桂,优点是能尝到“岩骨花香,知道正岩好茶到底是什么风味”。

再往上,价格再高一些,在合理的预期内,买一两泡牛栏坑肉桂、慧苑老丛水仙等顶级岩茶,尝尝鲜。

最后面,突然间出现标价几十万一斤的天价茶,问题就来了。这些贵到没朋友的天价茶,价格比起普通的正岩肉桂水仙多出N倍,难不成它的风味也会好喝上数百倍,喝一口直接销魂?

很显然,这样的逻辑显然是,此路不通!

《4》

武夷岩茶的天价茶,为什么会存在?

明明真实存在多年,定价又不合理,背后究竟是为何?

其一,天价茶能吸引眼球。

最近这些年,岩茶圈里年年都在流传一份“天价茶名单”。虽然,绝大部分茶客在看到它们的价格时,心里都会骂,凭啥这么贵?

因高价带来的敏感性,但凡是上榜天价茶名单的岩茶,天生自带“黑红”属性。骂的人有很多,但没关系啊,至少能赚足眼球,吸引流量,顺带还能割一波韭菜,何乐而不为?这么好的宣传机会,不蹭白不蹭啊!

但这种以天价博人眼球,以价格不以口碑博出位的套路,注定不能带来长久的品牌效益。

从这些年岩茶市场的逐渐洗牌,就能看出端倪。

其二,天价茶能满足部分需求。

天价茶的立足点,是名气。

有了名气,就不愁消费群体。

说白了,只要消费者能认可,或者被洗脑,**茶向来就是这么贵。那么它就拥有极强的防御壁垒。

比如,市面上的假牛栏坑肉桂,能环绕地球赤道一整圈。但只要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概率,能找到真货,就足以支撑这一高名气的产品。

并且,珍贵且稀罕的牛栏坑肉桂,一旦有了可靠渠道,有了明码标价后,它就远不止是普通的商品,而更像一种社交货币。

现在这个社会,王五请赵六吃一桌菜,饭菜值多少钱,看不出来。但换成请客喝一泡“牛肉”,大家就能心照不宣了。

像牛栏坑肉桂这类的顶级岩茶,之所以这么贵,除了稀罕产量少外,高名气才是支撑“牛肉”身价的关键。

卖得贵的岩茶,背后有它的合理定位区间。

但飞涨到天价,传得神乎其神,就不应该了!

《5》

喝茶,本是件寻常的事。

奢靡之风,不值得倡导。

不然,将一众茶客的喝茶方向带偏。

让大众在意天价茶的价格高,而非品质好。让大家都陷入虚无的价格自嗨里,并不能长远。

用投机的心态,营销天价茶,注定没有未来!

来源:小陈茶事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星球测评 | 何为岩韵?怎么买到高性价比岩茶?



上期我们从“挑选男朋友”的角度向朋友们分享了“水、肉、大”的岩骨花香的“基本身份特征”——

比如原生家庭:树种

性格:滋味

特长:产量高,名声大

加分项: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送礼不过大红袍!


这期我们来探讨一下啥是岩韵,这似乎是一个很中国式的审美问题,其实也不尽然。

“韵”“气”都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审美名词,正气、义气(广州小伙伴过冬基本靠“一身正气儿”)这个"气"如何理解,茶叶中的"茶气"是啥玩意儿,咱们下回再细聊。这期,就先说说“韵”,所谓“岩茶的岩韵”到底是什么意思?


先回忆一下,在你的字典里,何为韵?

很奇怪,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很多人对茶,有一种水很深、很玄的误解呢?

同样一个常见字,比如,你放到聆听一首音乐、品尝一款美食、欣赏一种艺术,你不会吐槽,为啥这个"韵"字前面加一个茶,大家就觉得茶人在故弄玄虚了呢?

说回"韵",我们恐怕从小学就会开始接触到,比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音乐的韵,“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诗词歌赋的韵,还可以用来形容舞蹈、摄影、美术甚至是建筑,当代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谢林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尤其是建筑,它的韵律美表现在重复上,是一种间距、形状等有逻辑的“搭建”,就好像一组完美的五线谱。

我们会为一首歌潸然泪下、会为一幅画驻足、会深深的记住小蛮腰(广州塔)的样子,会觉得它们很"有韵味",你感受到这些美好事物背后的共通点了吗?

对,这就是

因为它们都会给你留下“记忆点”,以它们各自独特的方式。

当你再次听到这首歌、看到这幅画,你会有联想,甚至有“回到从前”的错觉。

这就是韵的体现方式,有喜有悲,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共鸣。

如果说“味”只是感性世界里的那些一般性的感官体验,那么,对于那些特别深刻、美妙而持久的体会,我们便可称之为“韵”。

所以,一款好茶,就和一道怀石料理、一首经典歌舞、一部经典电影、一幅经典绘画一样。。。。。。当茶汤在口腔回荡,直接刺激你的口鼻,当然也会有让人油然而生美好感觉的"韵"。

那么,回到具体的岩茶,其中所指"岩韵"又是什么呢?

当我们在"韵"字前面加一个岩字,这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何为岩韵?


喝茶大都是愉悦的,因为茶叶中的氨基酸会刺激我们大脑释放多巴胺,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人说喝茶有“恋爱的感觉”了。而茶的韵味,就好比我们听了一首动听的旋律,听完还会回味,茶汤也是。

最重要的感觉就是,当你喝到一款有韵味的茶,它会让你安静下来、停下来、吸引你的注意力,所以“岩韵”首先说的就是这款茶对你很有吸引力,你很喜欢。

所以,好茶就像一首好歌、一部好电影、一篇好文章,能唤起人的好心情。

那武夷山的岩茶之韵,又有怎样的风味特征呢?

如果你去过武夷山国家5A级名胜风景区,看着眼前一座座山峰俊秀,置身氧气森林无敌胜景,你会很自然的产生"美好如斯"的感叹。

生于斯、长于斯的武夷岩茶,正是合了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茶"的特点。

正岩茶特色——甜——氨基酸含量高

这与武夷山独有的生态环境有关,来来来,我们先看图~

丹霞地貌,奇峰突兀。武夷山的山体属沉积岩,相对疏松,镁、铁、锌、钾等矿物质丰富,生长在这么有营养的环境下,茶叶的内涵物质当然丰富啦,香气滋味那是棒棒哒;

光照以漫射光为主。丛林植被茂盛,直射光少漫射光多,坑、涧地处低,光照不会太强,而有些人以浓、强度判别是否为正岩茶,是有偏颇的。正岩茶有浓强度高的,但浓强度高的不一定就是正岩茶,这点很重要,要记住哦~

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沉淀,这个道理你肯定懂,想想为啥吐鲁番的葡萄为什么那么甜;

水雾丰富,雨后湿润的空气被锁在山涧的小环境里,不易散去,负氧离子丰富,氨基酸含量高。其中,奇丹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可达16%(绿茶的氨基酸含量通常在8%-9%),这个数据一出来令很多专家惊叹呢~

韵——全方位的感觉

这里的觉不只是味觉,还包括嗅觉、体感、精神层面享受记忆


如何体会岩韵?

啜吸法品饮茶汤,慢咽(正如清代袁枚所说的“不忍遽咽”)。喝茶时,一边吞咽一边呼气,体验喉部清凉、润甜的舒适感,茶香从口腔连接到鼻腔直至头顶,似通窍之感(像是吃了淡淡的薄荷糖),齿颊留香。

袁枚,清代文学家、评论家、诗人、美食家。他之于武夷岩茶品饮之道的最大贡献在于:以美食家的角度品评茶味,并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文。

乾隆四年,70岁的袁枚来到武夷山,游览了幔亭峰天游寺,在《随园食单》中的茶酒单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我震其名愈加意,细咽欲寻味外味。杯中已竭香未消,舌上徐停甘果至。叹息人间至味存,但教鲁莽便失真。卢仝七碗笼头吃,不是茶中解事人。”在他看来,岩茶之味是茶中的人间至味。


如何选择性价比高的岩茶?

根据小伙伴们的行为习惯,我们做了两种攻略:


自主学习型:适合有时间,求知欲更强的朋友


1.多读一些岩茶书籍(如《武夷岩茶百问百答》),了解科学、正确的岩茶知识,学会区分不当言论;网络上的不当言论有很多哦,比如:武夷山海拔越高的茶越好;焙火越重茶汤越浑浊;焙火越重品质越高。

2.多喝、多买、多入坑(交学费),喝茶用脑,实践出真知(嗯,喝懂茶真得靠智商)


喝茶时注意四点:

①看干茶、闻干茶

看干茶:干茶粗壮、紧结、乌润。如果有黄片(粗老大叶)干茶会比较松散、不成型。

闻干茶:干净、无异味

②看汤色:干净、透亮,即便用“破坏性”方法进行冲泡(100℃水闷泡1-3分钟),也只是颜色加深,茶汤依旧透亮。

③观察身体感受:茶汤喝下去的舒适感,香气、滋味是否令你愉悦。不好的茶身体会有排斥的反应,难以下咽,不想再喝。



④看叶底:鲜活、油亮、肥厚柔软有弹性

你学会了吗?

被动学习型:适合“拿来主义”,有啥喝啥的人群


这类朋友可以多看以“客观、真实、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的测评类文章、视频,比如茶叶星球(没错,这是广告,哈哈);或者选择则专家推荐,优中选优,少入坑。


价格入门:多少钱一斤起步?

品质过关的岩茶是有基础价格的,因为岩茶的产量少,你知道吗?正岩茶只有72平方公里~(内心苦涩,不知喝了多少A货正岩茶o(﹏)o)

而且岩茶的制作成本很高,比如,茶园养护成本、人工采摘、人工挑拣的成本,而且岩茶需要反复焙火,制作工期长(6个月),制茶经验丰富的师傅费用也高,这些环节都表明了岩茶不可能便宜!!!

ememmmm,入门级岩茶起码是400/斤起

另外,喝茶也是一个晋级的过程,就像打小怪兽一样,随着经验的积累,你对茶叶等级会有更高、更深的认识,最终打爆大BOSS。

重点来啦:所有的茶都可以用“破坏性”(审评)冲泡方法来判别,多数时候都不会吃亏,因为我们的味觉、身体不会欺骗我们!

“破坏性”(审评)冲泡方法:高温+坐杯(100℃闷泡1-3分钟)


为啥岩茶这么好喝?有啥秘诀吗?

为啥?因为制作工艺呗~大师和大厨一样,工夫很重要!岩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制作工艺:做青、焙火

做青:这是非常漫长的过程,根据茶叶的状态做青数次,从下午6点左右到第二天凌晨3、4点。我喜欢把乌龙茶叫做“熬夜茶”,制茶真的是熬心血,每到茶季,制茶师傅们的生物钟都混乱了,好辛苦。

什么是做青嘞?它有两个工序:碰青晾青,并且交替进行。碰青——茶叶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茶叶外缘的细胞壁破损,形成绿叶红镶边的状态,芳香物质不断释放、变化的过程;碰完之后晾一会,让受损的地方“自我修复”一下(主脉的水分流向叶缘,补给受损地方,重新舒展)。

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的人生?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焙火:更是漫长的过程,岩茶要至少三道焙火,从4、5月到10月,半年的时间,根据茶叶的状态进行焙火(焙火越重、存放时间越长,茶叶越黑)。但并非越黑越好,要做到“焙熟、焙透、不伤茶”,让茶叶始终保持活性,吐纳呼吸。(焙火是啥?请看下面的“茶叶星球の秒懂百科”)

另外,根据岩茶的制作工艺,要在秋冬季才能喝到当年的新茶。有些茶焙火重,需要放置1个月,退火后再喝滋味更佳。所以,岩茶不像绿茶,追求“绝对新鲜”。

PS:岩茶油润度好并非高品质岩茶的重要标准,有些茶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其油润度才会慢慢展现出来。


茶叶星球の秒懂百科

①岩茶客们常聊到的「蛤蟆背」是什么?

焙茶的时候,火温和时间达到一定程度,茶叶受热膨胀鼓起来,表皮和叶肉分离形成的气泡点,如蛤蟆的背部一样,这个就被人俗称“蛤蟆背”。But,这个不能作为评价岩茶品质的标准。

你听说过铁观音的“蜻蜓头”吗?未来某期告诉你~

“焙火”是啥?

你是不是以为把茶叶放在火里“烧烤”?NoNoNo!

焙火类似于烘焙蛋糕、咖啡豆(有些重焙火的岩茶闻起来与咖啡熟豆相似,就是这个原因啦~属于“火攻香”),主要目的是把茶叶里的水分、青气蒸发掉,干燥是所有茶叶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焙火是干燥的一种方法),只有水分达到一定标准后(通常是6%以下)才可以长期贮存。传统的烘焙(碳焙)是把茶叶放在焙篓上,下面用炭火的热量慢慢烘干茶叶,有点像广东人煲靓汤“文火慢炖”

岩茶的焙火非常讲究,其他茶叶焙火1-2次,而岩茶焙火至少3次,甚至5、6次,从四五月份采摘鲜叶,到最后一次焙火,要经历6个月之久,做到“焙熟、焙透、不伤茶”,让茶叶始终保持活性,吐纳呼吸。

焙火工序非常考验制茶师傅的技艺和经验,这就是上一篇文章开篇讲到,为啥传承技艺那么重要,为啥有那么多非遗传承人了。


②为什么没有老丛肉桂?

答:肉桂是近几十年的优良品种(有好种、好养、好活、产量高、抗病性强等特性),最老的肉桂有50余年。而水仙是老树种,有百余年,所以称为百年老枞。通常80岁以上称为“老枞”,不到80岁但树龄比较高的叫做“高枞”。



下期预告


写在后面的话

茶为国饮,什么是国饮?老百姓喝得起,可以天天喝、门槛低、味道好、对身体好的才能称为国饮。但很多人不喝茶,为什么?

水太深、不会选、不会泡......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茶叶把年轻人拒之门外。作为不年轻的90后、00后,我们要为茶叶发声!茶,并非玄学!它喝起来真真切切。“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便有了茶。”至于茶艺、茶道等我们老了,自然有所体会。我们想做的是:让你爱上这杯茶。

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评测同类茶叶,以直观的视频、图片分享每款茶的品质特征,帮小伙伴们挑选适合自己的茶,然后,爱上茶!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