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武夷星茶叶高档吗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一枝独秀的“小众茶”,也有大发展!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古老的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动荡、沉沦、重生再到伟大复兴。

百年沧桑,苦难辉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富民强,百业复兴。茶以一叶之轻,牵民生乃至国家民族之重。绿、黄、白、乌、红、黑,六大茶类,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茗星”璀璨。爬梳百年茶史,重温传奇佳茗,品味经典味道,尽在“百茶百味”。

开春,不少茶客开始寻茶之旅。寻访一片茶叶的绿城,带着一种文化的芬芳。找回一切关于茶的源头,在茶山中感知自然生命的力量,哪怕只是一杯茶的时间,也足矣!

就在距离厦门一个小时的闽西小镇,频频登上央视,这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樱花圣地”的漳平永福樱花园。除了最应季的樱花茶园,漳平还有一种水仙茶你喝过吗?

100多年前,

史上首块水仙茶饼诞生

一方水土一方茶。作为中国乌龙茶的经典之一,水仙素以香幽味醇著称,且因制法不同而有闽南、闽北之分。100多年前,水仙从建阳水吉,跨越山重水复,在漳平大会村落地生根。

看似“草根”的漳平水仙,在当地茶农的勤劳智慧下,被“如兰似桂”的天然韵味。它不仅融合了南、北的制作工艺特色,而且使用特制的木模,槌压塑造成方饼,诞生了独树一帜的乌龙茶类紧压茶。

《中国名茶志》记载:漳平水仙茶饼又名“纸包茶”,原产于双洋镇的中村,至今有六七十年历史了。制茶技艺藉由亲戚、师徒间的言传身授得以代代相传,并牵引出了三个家族的百年故事……和中国许多历史名茶一样,这方茶,见证了漳平茶业的百年兴衰。

随着制茶技艺的成熟与传播,水仙在漳平这片沃土上开出了最美的“花”,诞生了“永发记”、“邓金记”等老茶号,它们把水仙茶的香韵播撒向远方。

漳平水仙茶饼的制作工艺大凡有:采摘,晒青,晾青,做青(包括摇青),杀青,揉捻,造型,烘焙。从茶园采回的细嫩叶芽,离地晒青,至茶叶柔软时,再在室内摊晾,之后用竹筛手工摇青,再摊晾、摇青,几个反复。漳平水仙那种好看的三红七绿叶底,正是这样的反复摇青,通过叶片的不断磨擦,才形成的。

做青后期,用摇青机。这种竹编的摇青机与武夷山大企业成排的不锈钢摇青机比,无论是机器还是规模都小许多。武夷山的摇青机一桶可摇青三四百斤,而沈添星这台机器一次摇青仅二十余斤。即使如此,制茶师傅也要一直守在机旁,不时察看叶芽的变化,相应调整转速。

之后放入锅内高温炒青,再进行揉捻成条状。再之后包装定型,将茶叶放入质地坚硬木制模具中,用木锤捶压筑成方型。为增加捶压力度,木锤内嵌了铁块。压制成型后,用棉纸包成方块,放入焙笼用木炭慢火烘烤。

闻着焙笼中散发的那种兰花幽香,从中体会到做什么都不容易。最后成品每块紧压茶10克左右,醒茶之后在盖碗中坐杯片刻出汤,汤色橙黄明亮。

师徒先驱,

创造传承水仙茶

清朝年间,宁洋县大会乡牛林坑(今双洋镇溪口村大会自然村)的刘永发从建阳水吉带着水仙茶茶苗回到家乡种植,开启了漳平水仙的历史。邻近李溪村(今双洋镇中村)的邓观金慕名而来,向刘永发购买了水仙茶茶苗,学习了水仙茶的制作技艺,做出来的茶几乎跟师父不相上下,再加上自己经营有方,茶销往漳州、潮汕、台湾等地,最远的都有卖到东南亚。

然而,邓观金的过人之处并不在于做得一手好茶,而是他让水仙茶饼的外形与规格最终得以定型:6厘米(边长)×6厘米(边长)×2.5厘米(厚度)。

在方饼出现前,水仙茶的外形大致经历了条索形和圆球形两个阶段。至于在何地由何人创制出第一块水仙茶饼,目前存在很大的争议:“大会村刘永发”和“中村邓观金”两种说法,各执一端。

但是,我们注意到,在中村村委会和漳平市博物馆,关于中村和邓观金的介绍文字里,都明确地写着:“漳平水仙茶饼的发源地双洋中村……邓观金以精湛的工艺创制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色、香、味’俱佳的茶类水仙茶饼”,而且还给出了精确的创制时间:1934年。

《漳平人物春秋》记载:刘永发、邓观金是漳平水仙茶业先驱。一位是水仙茶首创者,另一位是水仙茶传承者。

实际上,创制水仙茶饼,争论大会村与中村孰先孰后并没有多大意义,它们所属的双洋镇是漳平水仙和水仙茶饼的发源地,已是不争的事实。重要的是,邓观金和他的“邓金记”,把漳平水仙茶销往龙岩、漳州、汕头、潮州,甚至国外,并建立了稳定的销售关系,使其在民国时期名扬海内外,带入一个全盛的发展时期。

客家文化,为水仙增色

作为漳平水仙饼的发祥地和主产区,中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村处在狭长山谷之中,群山环抱,青山对峙,森林茂盛,绿树映掩,云雾缭绕,两条清幽秀丽的清溪穿村而过汇入九鹏溪。

邓观金曾经这样描述过中村:中村山高林密,半天有日照、半天有荫凉的山场到处可见,是个得天独厚的茶叶栽培地。同时,周围郁郁葱葱的杂树可以挡风,使茶园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天空云遮、林间雾盖,水分也不易蒸发;选择山坡地作茶园,地上疏松的泥土,既能多蓄存水份,又不致积水。水仙茶最适于在这样的环境生长。

中村产茶历史悠久,久负盛名,作为漳平水仙发源地之一,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中村与南洋北寮交界处的海拔1365米石牛岽山峰上有几十株水仙茶母树,其中最大的一棵树高达7.35米,是福建省最高大的水仙古树,有水仙母本活化石之誉。清光绪二十年(1894),由“泰昌茶庄”选送的宁洋水仙茶荣获巴拿马博览会和上海博览会金奖。

如今,中村是漳平水仙茶种植较早、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专业茶村。全村种植水仙茶4000多亩,总产值3000多万元,基本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制作工艺,造就了中村水仙茶无与伦比的卓越品质,香气清高细长,花香馥郁,滋味柔和细润,鲜爽醇厚,加上传统方块茶饼包装,古色古香,韵味无穷,极具浓郁的传统风味,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中村还是漳平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居住着汉、畲等民族。清乾隆、嘉靖年间,客家人分别从梅州梅县、上杭兰溪等地迁入,在中村开山种茶,繁衍生息。客家人爱茶,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生活的调味品,因而过着“种树还山,种菁为活”的农耕生活,迁徙到那里就开荒到那里、种茶到那里,便有“畲山无园不种茶”之说,在绵长的种茶、制茶、喝茶进程中形成了独具客家特色的茶文化。中村的客家人把自己的民族文化融入到赖以生存的水仙茶中,更加彰显中村茶叶的独一无二的特色。

近年来,双洋的茶叶企业、品牌和专业合作社大放异彩,各显特色。其中印象客家茶业充分挖掘客家茶文化内涵,独创具有客家特色的制茶工艺,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异军突起,迅猛发展,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

塑百年形象,发展生态茶

漳平水仙茶面积超过5万亩,产量1800万吨,农业产值2.88亿元,有茶叶企业1020多家、专业合作社85家。漳平水仙茶已经成了一种产业在当地规模化发展。

2019年,漳平市水仙茶农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龙岩市质检所下发了2018年底收取的漳平水仙茶茶样的检测报告,结果显示检测的201份茶叶样品均未检测到农药残留。漳平水仙已经完全达到“零农残”的标准。这是对漳平水仙茶的肯定,说明茶农坚持的生态种茶方式走得通。

近年来,漳平市加大漳平水仙茶发展力度,充分利用丰富的茶叶资源,利用优厚的山地、土壤、气候等资源,建设高效安全标准化生态茶园和兴办高档次优质茶叶的初精制加工厂,研制开发新系列产品,引导茶农发展无公害生产,做大做强漳平茶产业,打响“漳平水仙茶”品牌。同时,以大众消费需求为主打市场,拓宽多元化销售渠道。

漳平市积极组织、鼓励茶叶企业参加全国性的茶业展会,与此同时,漳平在本市内组织多形式茶事活动,并注册了“水仙王子”“水仙公主”两个公共品牌,专供优质水仙茶使用。自2017年开始,每年开展漳平水仙茶“水仙公主、水仙王子”鉴评活动(春、秋季),邀请评茶师对茶农、茶企报送的茶样统一评审,对优胜的茶叶统一以“王子”“公主”品牌包装、销售。

水仙公主与水仙王子

“王子”系列是浓香型水仙茶,“公主”系列则主打清香型。在两大系列中,品质更高一级的茶品被称为“金尊”系列,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场。茶叶协会专门设立了指导价,除了保证茶农利益,更要避免出现高价茶扰乱市场秩序现象。

此外,漳平市组织当地茶叶协会和茶农参与编纂《龙岩茶志》书籍,拍摄漳平水仙茶专题片,征集顶级漳平水仙茶注册商标名称,开展樱花茶文化旅游节活动,提升漳平水仙茶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漳平水仙茶单单从规模和产值来说,的确是小众茶,但是,它有自己的品质优势,相信小众茶最终也会赢来大发展。

来源:茶道传媒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周速读:2021世界绿茶大会、2000亿茶产值目标确定、新式茶饮发展趋势

8月28日-9月3日茶界资讯速读!了解更多详情点击文中标题及连接查看~

1、十四五专题解读-茶文化发展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成果和存在问题

(一)取得的主要成果

1.出版高水平茶文化著作

2.举办高规格的茶文化学术会议

3.茶文化教育方兴未艾

4.茶文化学科和技能竞赛影响广泛

5.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

6.茶文化产业蒸蒸日上

https://www.puercn.com/news/103817/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新式茶饮产业发展趋势

新式茶饮是顺应新时代消费新需求而产生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生活需求的不断改变与提升,新式茶饮作为茶叶消费的新途径,必将继续发生不断的创新和改变。

https://www.puercn.com/news/103800/

来源:中国茶叶

3、2021年茶行业10大流行趋势

随着外出用餐的人数越来越少,餐饮服务行业正在面临关键转型。统计发现,在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家自己烹饪美食,优质茶叶作为一种普通消费者买得起的“小奢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因此生产厂家需要关注是否需要扩大家庭冲泡优质茶叶的选择空间。

https://www.puercn.com/news/103869/

来源:TeaCulture茶新说

4、大益茶行情大跌:究竟是谁的错?

随着行情跌跌不休的态势,一些熟茶纷纷跌破厂价,牛熟整件跌破厂价后,益品工夫散,小龙柱相继跌破厂价,去年的王者春秋大义熟也很悬,2001.7742也很危险,已经接近厂价边缘,东盟7742散提也正在接近厂价,还有许多高估价的新茶将会跌到厂价,甚至跌破厂价,高端生茶也成阴跌态势,每天价格都在下跌,重心下移,新开的超级体验馆压力倍增……行情至此,是再现2015年的态势吗?是周期再现还是另有其他原因?

https://www.puercn.com/news/103918/

来源:涂涂说茶

5、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国茶园面积2527.05万亩

从国家统计局官网上查询“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全国茶园面积310.5万公顷(4657.5万亩)。

据某协会发布的数据,“据统计,2019年全国18个主要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茶园面积4597.87万亩。”

从一些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农业部有关官员2020年的发言中提到,“我国现有约4600万亩的茶园。”

上述的4600万亩上下的三个数字,是不同部门发布的数据,也是平时谈论茶产业时常被引用的数据。

相比于本次“全国三调办”公布的茶园面积,2527.05万亩,存在约2100万亩的差异。

https://www.puercn.com/news/103746/

来源:茶业管理评论

6、2000亿茶产值目标确定后,福建茶即将在鹭聚首研讨

日前,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强调,“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一批闽茶文化新亮点,做强一批闽茶产业增长点,培育一批闽茶科技创新点,到2025年实现全省茶叶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目标。快来看看这个汇聚了最全闽茶品类的专业茶展,都有哪些好茶和亮点吧。

https://www.puercn.com/news/103927/

来源:说茶ShowCha

7、茶品牌T9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它用星巴克的思路做中国茶品牌

T9打通了茶饮到零售闭环,在这背后,我们看到中国茶行业从传统的茶叶,到这几年流行起来的袋泡茶、无糖茶饮料,再到新茶饮,业态越来越丰富。而这种丰富性,赋予了中国茶更多创新可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业态是竞争还是合作?给了茶品牌哪些启示?我们还能从T9身上洞察到什么?

https://www.puercn.com/news/103921/

来源:艾媒网

8、首届中国武夷红茶国际交流会即将开启

为了让更多人充分了解武夷山特色茶产业、特色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发挥武夷山红茶发源地和“万里茶道”的起点优势,感受武夷山双世遗独特的茶文化与人文魅力,促进经贸交流和产业发展,9月8日-10日首届中国武夷红茶国际交流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https://www.puercn.com/news/103929/

来源:说茶ShowCha

9、汇大咖,谱新篇,共助中国绿茶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绿茶发展快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稳步增加,绿茶生产消费稳居世界首位。然而,绿茶行业发展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茶企规模小、经营模式单一,精深加工产品少、中低档茶叶效益低、高档绿茶难销,产能过剩日益凸显等等。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传统茶企如何转型升级?中小茶企如何突破区域瓶颈?六大茶类如何协同发展?这些都是当前茶产业亟需解决的重要任务。

https://www.puercn.com/news/103777/

来源:华巨臣茶博会

整理:茶小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