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武夷山骏德茶叶

找到约7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梁骏德:制茶世家走出的大师

           梁骏德,1948年出生于福建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福建红茶杰出贡献人物,中国茶区“正山小种十佳匠心茶人”,金骏眉首泡制作者,骏德茶厂创始人,从事茶叶加工审评工作50多年。



一生只做正山小种

在中国现代红茶史甚至是中国茶叶发展历史上,梁骏德都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人物。他带动了整个国内高端红茶产业的发展,追随他的步伐,滇红、祁红、川红、信阳红纷纷粉墨登场,国内红茶市场一片锦绣。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的一个举动。


梁骏德随着桐木关的正山小种红茶的发展大起大落,他制茶50多年,从小就看父亲做茶,对制茶细节谙熟于胸。1964年,16岁的梁骏德就跟随父亲进入生产队做茶,对红茶的每一道工序的技术要求和火候很快就拿捏得当。4年后,当父亲从生产队退了下来时,梁骏德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开始主持队里的茶叶生产了。


正山小种的制作很辛苦,独特之处在于萎凋和烘干,初制要在“青楼”完成,即是用来做茶青粗制厂,在青楼燃烧大量的松木来加温烘烤,松烟的缭绕让正山小种蕴藏着一种特殊的“桂圆香”。制茶时,梁骏德家虽然近在咫尺也无法回去,困时便在青楼的椅子眯一会儿,随即就要起来工作,一天下来,最多休息两三小时。长时间烟雾热气缭绕,他经常被熏得泪流不止,昔日明亮的眼睛如今暗淡了下来 ,不久,他就戴上了眼镜。


这项传统工艺费时费力,梁骏德却能坚持50多年来尽善尽美。正山小种红茶最传统制法中有个一度失传的技艺,那就是“过红锅”, 茶叶发酵后,将其放在烧热的铁锅中,赤手下锅迅速翻炒,然后复揉,再烘焙。这个技艺能让茶叶中的酶迅速停止发酵,并提高香味,使红茶口感更醇更甜,汤色更清。起初,它是由解放初期一个下放的农大毕业的技术员揣摩恢复的,因这个技术员当时暂住在梁家,梁骏德就学会了这个手艺。学习这个工艺是与苦累作伴,十几岁梁骏德却毫不畏惧,白天采茶,晚上过红锅,高达200度的铁锅劳其体肤,双手水泡密布,红肿长期与它们相随。


囿于时事,红锅工艺没能推广开来,然匠人梁骏德又岂能遗忘,他在正山小种红茶的制作中一直遵循旧俗,把桐木关青楼保留作初制的地方,坚持着加入红锅制作工艺。


点茶成“金”骏眉出世


国内高端红茶市场的真正爆发,始于2005年,之前绿茶、普洱、岩茶的热潮一轮轮开始,但红茶始终没有高端产品拉动,直到梁骏德做出了高端红茶金骏眉。


2005年6月17日,北京张、阎两位客人向梁骏德先生提议,用芽头制作顶级的正山小种红茶。一直以来正山小种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两三叶,采单芽制作的成本非常高,为此,许多人都踟蹰不前。北京客人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你们尽管放心的做,所有的研发费用和成本我们来出。


采茶难,而制茶之难尤难,因为芽头嫩,第一次只采摘了1.5斤的芽头来进行制作。北京客人原意是将用传统工艺制作这款茶,可是当时做茶的最佳时机已经错失,青楼也已没有燃烧着的马尾松木。如果在青楼中制作这1.5斤鲜叶,则需浪费很多烧柴,而梁骏德历来勤俭,一个想法慢慢在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来。他决定另辟蹊径,用工地里最大瓦数的小太阳对芽头进行萎凋,采用烘烤箱进行烘干。隔日早上,茶叶终于制作完成。梁骏德满怀希冀地邀北京客人品尝,桐木村冬蜜的香味在闻茶时即已扑面而来,品尝更是惊喜连连,茶不仅保留了鲜爽度,还同时蕴涵着多种香气,更加与众不同。为了留念,客人以他的名字为新茶起名,取名字中的“骏”字,又因干茶形似眉毛,就叫“骏眉”。


北京客人又向梁骏德师傅提议用一芽一叶、一芽两叶来制作。梁骏德也认为,之前单芽的制作都顺利实现了,带叶子会更好萎凋和揉捻,于是又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的“骏眉”。制作成功后,即以金、银、铜来区分它们的等级,单芽的等级最高为“金骏眉”,一芽一叶为“银骏眉”,一芽两叶为“铜骏眉”。


金骏眉的传奇从这里开始。短短几年,骏眉从小批量试产到正式量产面市,定价8800元一斤,全国掀起了一股金骏眉热潮。 金骏眉的一鸣惊人,让正山小种的价格亦随之上涨,烘干原料松木也在不断涨价,许多地方供不应求。 在金骏眉的带动下,国人逐渐接受并喜欢上饮用红茶,从此国内市场上红茶份额开始稳步增长。这种变化让梁骏德喜出望外,正山小种终于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


金骏眉的广受追捧还带动了正山小种采用新无烟工艺的生产方式,此后出现的小赤甘、大赤甘都与金骏眉的工艺一脉相承。桐木关茶农的红茶制作习惯大改,天气晴好时生产金骏眉、小赤甘、大赤甘等无烟工艺的红茶,若遭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则仰仗青楼萎凋、干燥的特点,生产传统工艺加烟熏制的传统正山小种红茶。


2008年4月,60岁的梁骏德决定退休。但不久之后,在两个儿子的支持和鼓励下,父子三人注册骏德茶厂。这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掌握着武夷红茶最传统最高端的制作技艺,在红茶崛起的势头下,骏德茶厂很快成为桐木村引人注目的后起之秀。


骨肉至亲,百年传承


制茶在武夷山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家族人文的传承,武夷山的年轻人只要有条件都会学做茶,梁骏德的两个儿子在茶业上各展所长,帮助父亲打理茶厂。大儿子梁添梦在制茶上更有悟性,负责在桐木管理茶厂;小儿子梁天雄当过13年的村干部,先后当过林政员、调解、财务和村长,在管理上颇有心得,负责销售和品牌推广。2008年父子三人初建骏德茶厂,三年间销量连年翻倍,成为武夷山茶企中纳税快速增长的代表企业之一。


梁骏德如今已是古稀之年,制茶已有50余载。从年轻时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去外省考察学习其他红茶的生产加工工艺,到如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梁骏德已培养了梁添梦、梁天雄等十余名徒弟,还多次被聘请为武夷山各项茶叶评比赛事审评专家。他协助武夷山政府,参与了武夷红茶种植区域和工艺的划分,正山小种的范围扩至武夷山市全境,还划分出奇红一类,专收金骏眉、小赤甘等用创新工艺制作的红茶。人生路上,他未在制茶上停步,一直指导着正山小种的发展。


武夷山市的桐木村流传着正山小种的歌谣:“七岁进茶丛,萎凋十年功。发酵二十载,三十见锅红。熏焙学一世,才能做小种。”梁骏德制茶半个多世纪了,他对小种生产技艺的苛求与传承,是他点亮正山小种茶文化新生命的烛油。

【公告】河南省茶艺文化交流协会与骏德茶业共建红茶文化宣传中心

河南省茶艺文化交流协会、赢和教育与骏德茶业达成重要合作,双方共同打造河南省茶艺文化交流协会赢和-骏德红茶文化宣传中心,宣传正山小种红茶文化及骏德企业文化,协助骏德茶业进行区域招商加盟。双方共同打造河南省茶艺文化交流协会骏德-赢和梁骏德制茶技艺研习班、实战红茶茶艺师、红茶讲师、骏德茶友会、赢和-骏德正山小种茶旅游、骏德经销商培训等体系。2019年,双方继续深化合作,共谋发展,互利共赢,携手为中国红茶的未来开创世纪伟业,为中国茶叶的创新发展共同努力。

梁先生(中)与迟会长(右)

梁骏德先生作为金骏眉和骏德茶业的创始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河南省茶艺文化交流协会茶叶专家委员会顾问,河南省茶艺文化交流协会赢和-梁骏德制茶技艺研习班实战导师。自骏德茶厂成立至今,梁骏德先生先后荣获福建红茶杰出贡献人物奖、陆羽奖茶叶加工一级/高级技师、茶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福建省茶标委委员等多项荣誉及职务。



部分荣誉:

2010年被评为“福建红茶杰出贡献人物奖”。
2013年梁骏德先生荣获“山东茶行业领军人物奖”。
2013年南平市人民政府授予梁骏德先生为首届“南平市特级制茶工艺师”称号。
2013年南平市职改办认定梁骏德先生为 首届“制茶工程师”。
2014年荣获“茶叶加工一级/高级技师”称。—陆羽奖。
2016年1月梁骏德被授予“茶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7年南平市政府命名梁骏德为第四批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17年被聘请为福建省茶标委委员。
2018年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骏德茶业

武夷山市骏德茶厂成立于2008年,地处世界红茶发源地——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桐木村内,拥有茶园面积2200亩,厂房面积5200平米,年产能可达50000斤。以生产传统正山小种红茶为主,以金、银骏眉、正山兰韵等创新工艺品种为辅,是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现有4大系列产品,共计31余款。


武夷山骏德茶场

董事长梁骏德先生出生于制茶世家,从事茶叶加工审评工作50余载,系金骏眉首泡制作者,是金玫瑰、金小种、过红锅、正山兰韵产品的首创者,也是还原正山小种红茶原始工艺——过红锅的第一人,拥有精湛的制茶技艺。同时公司拥有多名2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制茶师,技术力量雄厚。


茶室

公司秉承“求精不求量”的宗旨,以弘扬传统茶艺文化为己任,以“诚信经营”为根本,不断追求完善。


正山小种红茶文化体验交流中心

河南省茶艺文化交流协会

河南省茶艺文化交流协会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以茶艺文化交流、业务培训和技术标准制定为主的省级官方社团机构,是经河南省民政厅批准,河南省民政厅直接登记主管的省级协会,协会致力于茶艺文化的交流、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茶艺培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茶人住所


福建茶叶的历史与发展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范仲淹 

                                                    

从以上的诗词可以看出,福建武夷山种植茶叶历史久远,并且颇受世人喜爱。


追溯至1644年,英国著名茶商托马斯.卡洛韦(Thomas Garraway)在《茶叶的种植、质量和品质》一书中说到:“英国的茶叶,起初是东印度公司从厦门引进的。”由此可见,福建厦门在当时已有茶叶历史。据有关报道,许多国家对“茶”的语音,多由厦门方言“Tay”的读音称茶为“Tee”。


再者福建省的茶叶种类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正山小种,产于武夷山桐木关一带,其它产的茶称为外山茶,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汤色,带松烟香,滋味醇厚,有桂圆香,是红茶的“鼻祖”。


 

金骏眉是一种顶级正山小种红茶,由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正山茶业承制,由北京张先生、孙先生、武夷山的江元勋先生、梁骏德先生等共同研制成功。根据茶叶的品质及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金骏眉、银骏眉。 


 

银骏眉是于谷雨前采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500-1800米高山的原生态小种野茶的茶芽,制作500克银骏眉需数万颗标准嫩芽,一芽一叶。银骏眉在外形上条索紧细,锋苗显秀,稍显黄毫之色。 


 

铁观音,发酵度17%-35%。产于福建省安溪。分四次采制。谷雨至立夏采制为春茶,夏至至小暑采制为夏茶,处暑至立秋为暑茶,秋分到寒露为冬茶,其中春茶的营养成分最高,秋茶的香气高,成“秋香”。


 


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内武夷山风景区,条索状结匀整,色泽青褐油润,滋味浓醇清活,生津回甘,虽浓饮不见涩,香气馥郁,桂花香持久,汤色橙黄艳亮,叶底柔软,匀亮。呈绿叶红镶边,以“岩骨花香”闻名于世。武夷山以“碧水丹山”闻名,36峰,99岩,无岩不产茶。


 


福鼎白茶,产于福建政和县、福鼎市等。一芽一叶,芽头肥壮,成茶遍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香气清新,滋味甜爽,汤色浅杏色,制作特意不炒不揉。有“十不采“之说,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


 


胡润百富·润岩茶寿文化大会堂,珍藏多种茶叶品种,其中尤以润岩茶寿大红袍享誉盛名。大会堂内陈设有多种品牌茶叶,散发着浓郁的茶叶文化,为爱茶之人提供了喝茶、品尝茶文化的最佳场所。


找到约7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