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武夷金针梅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舒曼:“考亭书苑”茶韵咏叹

“考亭书苑”这款茶是上海茶客舌尖上记忆里的一个闪光点,如今在上海滩拥有“考粉”无数,亦有数不清的上海茶馆、茶庄正在经销着由考亭书苑荣誉出品的“正山小种”和“红乌龙”,看着、闻着茶香如此溢满申城,在茶客杯中缓缓地吟唱,这首先还的感谢武夷山桐木关的魏华先生把闽北精品好茶——“考亭书苑”引入上海。

“考亭书苑”有系列精制茶品推出而广受青睐,细细品味,有时光荏苒,也有难以言说的情怀,但能撩动诸多喜欢“考亭书苑”茶客情感因素的却恰恰是“正山小种”的温馨心语。钟情于这款茶是因为“考亭书苑”除了在武夷风景保护区内拥有生态茶园基地外,更有叶兴渭、郑成根这两位杰出的制茶大师倾情出演,且融“烟熏”小种风雨,沏开那记忆的坳头村制茶历史。

叶兴渭,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研究总工程师,有研制正山小种55年历史,也是“金针梅”茶研发人之一,在小种红茶领域有其独特发言权;郑成根是第一位金骏眉茶青样本提供人,也是武夷山正山小种研究所首席制茶师,1997年独创研发“红乌龙”而茶香江湖。所以有人说,有此两位制茶大师坐镇,考亭书苑有好茶的口碑不外传也难,于是便有茶客端着茶杯洋洋自得,大有“坐拥‘正山’看外山”的感觉。

有茶友喜欢在冬日里,捧一杯热腾腾正山小种,谈古论今,朝花夕拾,可有风雨回忆,可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然而这一切,都是在考亭书苑的茶汤倾注下完成属于自己的一个个命题,于是有感而发:“既然我已钟情于考亭书苑,没有理由不含情细诉我心中对正山小种的爱意”。

说起“考亭书苑”,自然会联想到朱熹晚年在武夷山南麓建阳创办的“考亭书院”。而“考亭书苑”乃据“考亭书院”名号而来,是为纪念朱熹在似水流年的恬淡时光里嗜茶、爱茶、品茶、植茶的情结而来,是为一代大儒人生跋涉的宏儒精神而来,是为在淡然的岁月里缓缓地绽放九曲山水风光而来。

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因四方前来求学的人众多,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筑室建阳兴办学堂,初把学堂称为“竹林精舍”,后改名为“沧州精舍”。因朱熹嗜茶有加,亦常在“精舍”内外与文友赋诗挥毫、品茗论道。宝庆元年(1225年)建阳县令刘克庄建祠纪念,淳祐四年(1244年)诏为书院,御书“考亭书院”匾额。于是,考亭书院随着朱熹的名号远播四海,流传千古。在考亭书院,朱熹躬耕茶事,把种茶采茶当作讲学著书之余的修身养性之举,朱熹的茶事活动亦体现了与武夷山自然风光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情愫。考亭书院是朱熹一生中创办的最后一座书院,为当时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朱熹在闽北建有多座书院,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在建阳位于麻阳溪畔的考亭书院了,也正因了朱熹的考亭书院影响,建阳也因此被称为“理学之邦”。不过,史学界有人说,在当时中国就其书院规模而言,考亭书院远不及白鹿洞、岳麓、睢阳、嵩阳四大书院,但是若以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影响而论,“考亭书院”足以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座书院相提并论。

鉴于此,魏华说,让昔日考亭书院的“理学”思想就体现在“考亭书苑”茶文化“游学”韵味体验中。在武夷山脉溪流旁,围炉煮茶,待沸水激活你的心绪,素手调一曲琴箫和鸣,兑上一份闲情逸致,还有半梦清趣半幽居的心情,此时一杯茶已然超越了一切,沁入了武夷山“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悠悠韵味之中。

品茶,不仅讲究茶的色香味形,更讲究茶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所以,昔日考亭书院的一杯茶,其茶品已非物质意义而言,而是与人生哲学有关联。诚如朱熹在品武夷岩茶所言:“饮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叠翠成堆”(《咏武夷茶》)。在朱熹眼中,饮茶为一洗尘心,悠然地与自然相处。他在建阳曾写过一首茶诗名《咏茶》,是在参加其表兄邱子野设的茶宴会上而作:“茗饮瀹甘寒,抖擞神气增。顿觉尘虑空,豁然悦心目”。由此可见,朱熹品茶,更多的是从人生态度上考量人生的处世机缘来领悟茶道的真谛。

说起朱熹喝茶,许多人都以为他常喝武夷山茶,譬如朱熹常与友人在武夷山“茶灶石”上品饮名茶、吟诗斗茶,并留下“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茶灶》)诗句。其实不然,朱熹从不刻意挑剔茶叶,走到哪里就喝哪里茶,属“遇茶吃茶”之人。绍兴十八年,朱熹游杭州上天竺寺院与慧明(文畅)法师以茶结缘,谈兴盛浓。这杯鸠坑种的龙井茶让朱熹喝出了“沙门有文畅,啜茗漫留题”(《春日游上竺》)的绝妙诗句;淳熙六年(1179)至淳熙八年(1181),朱熹在南康军任职期间,曾多次到康王谷游历,享受当年陆羽以好水谷帘泉水泡饮庐山云雾茶时所体会到的雅兴和畅快之感,留下了“采薪爨绝品,渝茗浇穷愁”(《康王谷水帘》)的深刻印象。朱熹后来在庐山卧龙岗品茗逍遥感怀于“玉渊茗饮余,三峡空尊愁”(《卧龙之游得秋字赋诗纪事呈同游诸名胜聊发一笑》)深切体会。但凡朱熹外出纵使游山玩水,总会寻茶觅茶,是朱熹一大人生乐趣,但他在享受山水之乐中仍不忘“座对清荫只煮茶”(《积芳圃》)的清香与悠然,要的是茶烟缓缓、心不落尘的感觉。

承袭朱熹茶意深处的是考亭书苑对“琴棋书画诗曲茶”形而上追求的境界。看案上一花,赏一季嫣然;闻席间一琴,听一夜秋风;品茶中一席,得一方清趣。有人邀友畅谈忘尘之处,就会联想到“考亭书苑”茶寮中的滴水微香,那番流水洗肌骨、席间如清林的淡泊情怀恰恰是喝茶人身在茶席、心闲山野的浪漫追求。

茶无雅俗,与人共饮。以魏华之见,人这一生都是在一杯茶中相遇,无论是在寒冬还是春秋。我在泡茶,你来喝茶,我能做的,是为你冲泡一杯昔日考亭书院“理学”之茶,浅啜即可,不必深究,因为朱熹理学思想始终在这杯茶汤里与您相逢。而“考亭书苑”这杯茶韵,即使你身在远方,也能彼此牵挂。

秉持着这份念想,魏华坚持在制茶过程中,以物性为上,遵茶理,合三才,拜五行,使得茶性尽显,如武夷山的一缕风、一场雨,清馨来自天际,品一口,却能澈入心底。魏华认为,坚持武夷山“正山”品质,致力于将“正山小种”红茶发扬光大,自始至终是考亭书苑发展的终极目标。也许正是魏华的这份牵挂和用心,在2016年7月举办的上海“考亭书苑杯”茶艺职业技能竞赛上,使考亭书苑的茶香韵味大放异彩,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自古文人墨客对武夷山茶的描述和点赞是实实在在的,一杯隐藏在考亭书院的茶韵却从来没有离开记忆,那一幅镶嵌于心的朱熹在建阳茶事活动的画面,给人带来的绝妙诗意和无限遐想……

(舒曼茶话写于2018年8月上海浦东清茗斋)

金骏眉

这篇是「多聊茶」的第叁佰壹拾柒篇常规文章

饮茶札记 | 金骏眉

前言


同学们,上午好。我是助教粒粒。


距离茶经大会,只有17天啦!


大家是不是很期待呢?


不管心情有多激动,有两件事千万不能落下。


第一件事,收到新书的同学,记得要五星好评哦。


并且毛边本与普通版本的评论是不重叠的,欢迎大家多多留言。


多杰老师的新书,需要大家的支持。


第二件事,学习脚步得跟上。


上周刚聊完正山小种。这周又紧接着讲到金骏眉。


作为高档茶的代表,金骏眉一度火热市场。


那关于金骏眉,你们了解多少呢?


今天的【饮茶札记】,就一起来听多杰老师和咱们聊聊这款茶。



正文


最晚的名茶


我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了一档栏目,名字叫《中国名茶谱》。


制作人问我:这个栏目可以讲多久呢?


我想,大概可以一直讲下去。


不是我话多,而是中国名茶实在太多。



按王镇恒、王广智主编《中国名茶志》的说法,全国名茶为1017种。


以我这些年的见闻,这个数字还是保守着说呢。


在如此众多的名称当中,想占一个“最”字可是不容易。


哪款茶最好喝?


哪款茶最昂贵?


哪款茶最讲究?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以上这些问题,一千个爱茶人心里,也得有一千个答案。


但金骏眉,却能在中国名茶当中,稳占一个“最”字。


她,是中国出现最晚的名茶。



中国名茶,可以按出现时间先后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历史名茶。


陈橼主编《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中,记载的传统名茶共22种。


绿茶类:西湖龙井、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


太平猴魁、信阳毛尖、六安瓜片、老竹大方;


恩施玉露、桂平西山茶、屯溪珍眉。



黄茶类:君山银针。



黑茶类:云南普洱茶、苍梧六堡茶、湖南天尖。



白茶类:白毫银针、白牡丹。



青茶类: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凤凰水仙。



红茶类:祁门工夫红茶。


当然,这个统计今天看起来还十分不全面。


但也大致可以窥见,历史名茶的基本框架。



第二类,是恢复历史名茶。


也就是说,这种茶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甚至辉煌过。


时间流转,物是人非。


那么在当下,利用历史文献记载以及老手艺人的钻研,再把他重新“复活”。


例如休宁松萝、顾渚紫笋、日铸雪芽、仙人掌茶等,都属于恢复历史名茶。


第三类,是创新名茶。


顾名思义,历史上没有这种茶,今人利用巧思创新而成。


这个创新的时间点,就以公元1949年为限。


因此很多创新名茶虽算茶界“青年”,但实际“年龄”也得有五十年以上了。


金骏眉,这算是创新名茶中最年轻的一位。


有多年轻?


说出来,可能会让很多人惊讶。


不信,咱们慢慢聊。



徐庆生、祖帅著《名门双姝—金针梅、金骏眉》一书中,对于金骏眉的发展有着十分详尽的记载。


2005年7月,武夷山的制茶人江元勋在一位北京朋友张孟江的建议下,准备试制一些高档的红茶。


怎么才算高档呢?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年羹尧大将军吃白菜只吃最里面的嫩芯。


像白菜帮子乃至白菜叶子,则是一律都丢掉。


当然,这是编剧为了凸显年羹尧腐败奢靡而设计的桥段。


但是制茶,其实跟做饭是一个道理。


要想显得高档,选料一定要精细。


于是,江先生决定用细嫩芽头作为制作红茶的原料。


恰好当时武夷山市茶场,有一款用武夷名丛芽尖生产的莲心绿茶。


江元勋便与当时武夷山市茶场场长祖耕荣联系,咨询相关的技术问题。


有了思路启发,又有了技术借鉴,这款芽头红茶便做出来了。



大家开汤冲泡,顿时香气满室。


茶汤一扫浓红之色,改为了闪亮的金黄。


滋味不酽不重,而是甘甜爽口。


当然,这还只是初步的尝试。


一款茶的制作,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这就如同一个饭店,创新菜已经做得小有成绩。


但如果想真正成为名菜,还必须经过高明厨师以及食客的点拨。


这个环节,饮食界称为调菜。


制茶,也是如此。


从萎凋、揉捻、发酵、到焙火,金骏眉与正山小种都完全不同。


虽然同出桐木关,实际上已是天差地别。


一切都需要从头做起,难度自然也就不小。


幸好,这款桐木关细嫩芽头红茶制成后,先后有张天福、骆少君、叶兴渭、叶启桐等茶界前辈给予指导。


金骏眉的工艺基础,在这个时期日趋成熟。



2006年,产品基本定型,并少量寄往北京、福州等地。


2007年,又根据反馈的意见,作进一步的完善。


并且开始批量生产上市,当时主要以订购为主。


2008年,金骏眉正式投放市场,并一跃成为茶界新宠。


时至今日,金骏眉走红茶叶市场也才刚满十年而已。


但不得不承认,她已经跻身于名茶之列。


最年轻的名茶,金骏眉实至名归。


但也有人说,这些年的小青柑不是也挺火的吗?


不好意思,我们讨论的名茶。


小青柑的水准,充其量算一个茶名。



最美的名字


很多人误以为金骏眉是传统茶,大半是因为她的名字。


不得不承认,这个茶名起得有技术含量。


既有文化感,也有老味儿。


我也曾与金骏眉研发的几位当事人,都聊起过起名字的事情。


归纳总结,其含义大致如下。


所谓“金”,大致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寓意为金黄,指的是汤色。


红茶,向来以“红汤红叶”而著称。


金骏眉一反常态,茶汤金黄闪亮,在红茶中卓尔不群。



第二层,寓意为金贵,指的是价格。


自打问世以来,金骏眉的定位就是高档红茶。


茶名里面带个金字,显得雍容华贵,自命不凡。


所谓“骏”,也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寓意为骏马,指的是条索。


金骏眉干茶外形略弯曲,酷似中药店里卖的海马状。


第二层,寓意为骏驰,指的是势头。


中国文化中,马是积极而奋进的象征。


龙马精神、马到成功、一马当先,都是企业喜欢的词汇。


因此上,茶名用“骏”,而不用“俊”或“峻”,就是这个原因了。



所谓“眉”同样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遵循的是传统。


白茶里有贡眉、寿眉,绿茶里也有珍眉。


“眉”字,为茶名当中的常用字。


第二层,描述的是外形。


细如弯眉的条索,也凸显了金骏眉嫩采的特点。


一款茶的名字,或是有历史典故,或是要用心推敲。


要不然,怎么明星都在自己艺名上下功夫呢?


房仕龙,改名成龙,火了。


刘福荣,改名刘德华,也火了。


既要朗朗上口,又要落落大方。



金骏眉的走红,名字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茶名,如人名。


人情,即茶情。


最贵的红茶


金骏眉的价格,大致可以分为硬性成本与软性成本两部分。


先说硬性成本。


说白了,也就是茶青的成本。


金骏眉的制作,要使用清明先后的细嫩芽头为原料。


这样的茶青,在桐木关如今大致700-800元一斤。


怎么这么贵呢?


主要是采摘十分困难。



一个熟练的采茶工人,一天能采到芽头茶青不过是500g左右。


真应了清代陈章在茶诗中所讲: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


按人头算,一个采茶工一天的工资在200元左右。


按斤数算,一斤细嫩芽头茶青的采摘费也在180元上下。


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的提高,这部分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由于芽头含水量较大,一般要5斤茶青才可以做出1斤干茶。


也就是说,桐木关内的金骏眉茶青成本就不会低于4000元。


当然,这还是很粗的算法。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人员开支,推广费用,一律没算。


市场上泛滥的疑似“金骏眉”


所以现在市面上,低于这个价格的所谓“金骏眉”,自然是不靠谱的茶了。


价格高的金骏眉,不一定怎么样。


价格低的金骏眉,一定不怎么样。


下面再说,软性成本。


金骏眉的红火,一定程度上源于她高端礼品的定位。


现如今要是到某大型茶企的展厅中,还可以看到不少与知名政要的合影。


别小瞧这些照片,这可是重要的背书。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那时候甚至流行着一句话:到福州办事不拿上两盒金骏眉,恐怕是要碰钉子了。


包装精致的金骏眉礼盒


从官场到商界,大家一度都以送金骏眉为荣。


在这样的追捧下,金骏眉的软性价格,自然也有跟着上去了。


最险的处境


这样发展起来的金骏眉,其实早已身处险境。


金骏眉,危机来自两个“过分”。


首先的问题,是选料过分精细。


利用细嫩芽头来做红茶,这是金骏眉的特色。


传统红茶,一般选用的是芽叶相间或是纯叶来制作。


除去成本考虑,其实也有口味上的权衡。


当然,我们可以夸赞金骏眉外形紧结纤细,口感清爽纯正。


但不得不承认,相对于传统红茶,金骏眉存在着滋味寡淡、汤感稀薄、不耐冲泡等问题。


初尝,尚觉美好。


久饮,不耐品味。


选茶,如同交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见几次就腻了的人,不值得深交。


喝几次就腻了的茶,不值得推崇。


但金骏眉这种甜甜润润,不苦不涩的口感,却非常适合刚刚接触茶的人。


就以我在中小学里的讲座为例吧。


当我给小朋友喝金骏眉时,大家都说像蜂蜜。


当我给小朋友喝正山小种时,大家都说像腊肉。


金骏眉的定位,是高端礼品茶。


她的目标客户,大半是从不自己花钱买茶的人群。


这些政商名流对于茶叶的审美,与小朋友也差不了多少。


这句话说得虽然不客气,却也是事实。


金骏眉,巧好符合了这些人的茶叶审美。


但真正的爱茶人,喝金骏眉的却不多。


群众基础薄弱,成了金骏眉一大隐患。


其次的问题,是价格过分的昂贵。


金骏眉的高价,由她与生俱来的高档礼品茶定位所决定。


曾几何时,在中国送茶讲究:只送贵的,不送对的。


当年金骏眉的热销,大半都是源自这种送礼需求。


自八项规定以来,这种不务实的茶风得到了有效遏制。


金骏眉的势头,也由盛转衰。


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



纵观中国历史,唐代顾渚紫笋,宋代北苑贡茶,如今不也早就消散于云烟之中了吗?


历代与权贵紧密结合的贡茶,都会随着朝代的更迭而没落。


只有爱茶人杯中的茶,才有真正的有生命力。


植物,要扎根于土壤。


名茶,要扎根于百姓。



编辑:粒粒

校对:齐航

设计:静平



杨多杰,“多聊茶”创始人,历史文献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代茶学文献及茶文化教学。“中华茶人联谊会”特约茶文化讲师,多家电视及广播节目撰稿人、顾问及常驻嘉宾

 

出版作品:《北京秘境》、《北京秘境2》、《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茶经新解》、《茶经新读》

曾在《世界博览》、《时尚旅游》、《精品购物指南》、《中国国家旅游》、《中华遗产》、《旅行家》、《社区》、《Timeout》等杂志撰写历史文化类专栏文章


微信公号:多聊茶

新浪微博:@杨多杰 @多聊茶

人  人 讲:【杨多杰的多聊茶】直播间

广播电台:北京文艺台FM87.6 《吃喝玩乐大搜索》周二嘉宾


本公众号所有文字、音频、视频及声明过的图片著作权均归作者所有

除已签约的机构和平台外,不接受其他任何形式的转载、改编、引用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自网

通过茶农王大鹏和媛子爱喝茶,看中、小茶叶卖家线上营销选品

中小茶叶卖家的营销经费和团队人力有限,线上营销往往有心无力。

想做好线上营销,首先就面临着流量从何处来?通过内容寻找线上客流量,找到适合自己玩法,未尝不可行。

不同的内容渠道和选题规划,对应不同的品牌人设、产品矩阵、营销策略等。量体裁衣,也会有适合自己营销策略。

今天的文章,给大家分享案例—主要做口粮茶的茶农王大鹏,依托工商组织形式为个体户;做品质茶的媛子爱喝茶,依托工商组织形式为小微企业。

01茶农王大鹏

茶农王大鹏,品牌隶属于松阳县不易茶舍,成立日期2017年12月。因为该组织经营者为王毅鹏,品牌IP命名为“茶农王大鹏”。

其主要线上平台是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其中,在今日头条粉丝数14万,西瓜视频粉丝数3.4万,抖音粉丝数21.6万。

该品牌经营产品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和茉莉花茶,店铺名称为“大鹏家的茶”。其店铺单品销量2000件以上产品有1款,单品销量1000件以上产品有4款,销量500件以上产品有12款。

绿茶,是店铺最主要销售茶叶品类。其销量前5位产品依次为:

①龙井茶2020新茶浓香型,500g,99元;②松阳香茶2020雨前栗香型,500g,90元;③松阳香茶2020栗香型,500g,160元;④安吉白茶2020明前浓香型,500g,298元;⑤台州龙井茶2020新茶,500g,400元。

红茶,是绿茶之后销量较多的茶叶品类。其销量前5位产品依次为:

①小种红茶2020新茶浓香型,500g,99元;②滇红金针红茶蜜香型,500g,240元;③金骏眉花香型,500g,280元;④梅占金骏眉全单芽花香型,500g,680元;⑤武夷山正山小种花香型,500g,320元。

乌龙茶和茉莉花茶,店铺作为特色产品推出。其销量前5位产品依次为:

兰花香铁观音2020新茶,500g,350元;茉莉花茶2020新茶,500g,240元;浓香茉莉花茶2020新茶,500g,90元;茉莉玉螺茉莉花茶2020新茶,500g,240元;茉莉龙珠4窨2020新茶,500g,180元。

大鹏家的茶,茶叶品类较为聚焦,口粮茶也没太多花样展示。

02媛子爱喝茶

媛子爱喝茶,弄子里茶具旗下茶叶品牌,隶属于景德镇南忆陶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万元人民币,成立日期2011年1月。因为上述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为冯丽媛,品牌IP命名为“媛子爱喝茶”。

其主要线上平台是淘宝,店铺名称为“弄子里茶具媛子爱喝茶”,店铺目前关联经营主体为珠山区媛子茶陶瓷工作室(品牌所属和经营主体不一样,可能是经营策略原因)。淘宝店铺开店时间为2007年12月,所在地为江西景德镇,粉丝数有26.3万。

该品牌经营产品涵盖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铁观音、凤凰单丛、武夷岩茶),普洱,黑茶老六堡。其主推产品为白茶,凤凰单丛,武夷岩茶,普洱。

白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年份最长远是2008年的白牡丹,50g,428元;年份离得近是2020年的白毫银针,50g,268元。

凤凰单丛,有5款产品,主要是地域和香型(鸭屎香、蜜兰香、杏仁香)的区别,价格为每斤1000—3000元。

武夷岩茶,有7款产品,主要是按年份、工艺和茶树品种来区分(肉桂,水仙,奇兰,老枞等),价格为每斤1000—5000元。

普洱有生茶和熟茶,有35款产品,主要是按产地(冰岛、无量山、曼松、景迈、贺开)、树种原料(古树茶)。单品价格最低的为2018年冰岛古树普洱熟茶2包、5g,8元;最高的为2019年老班章普洱生茶1饼、357g,5700元。

黑茶老六堡,店铺没有现货。此外,还有3种年份(2005、2010、2015)陈皮,价格为每斤3700元~8400元。

值得一提的是,他家店铺在多个内容平台直播,以淘宝直播为主,且布局多个直播间。

小结

茶农王大鹏、媛子爱喝茶,有什么差异?能带给大家什么启示?可以看看下面这5点。

1)关于人物背景:茶农王大鹏,处在浙江省松阳县,松阳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还是国内绿茶重要集散地。借助于字节跳动旗下图文和短视频平台的崛起,王大鹏于2019年9月开始做自媒体内容,2020年618期间茶叶销售额高达30万。

爱喝茶的媛子,处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景德镇别名“瓷都”,其从2016年开始布局瓷器工厂,其主业是瓷器制作各种家居用品。个人又单独将茶具和茶叶产品集合,规划专门淘宝店来经营。

2)关于内容规划:茶农王大鹏,图文和短视频内容主要是记录自己去原产地、批发市场收茶,直播内容除了分享茶叶知识,更多是打折和“满减”福利放送。

而媛子爱喝茶,种草图文和短视频内容以产品使用场景分享、个人生活展示和品牌故事为主,直播内容娓娓道来,促销动作较为克制,但会不定期在直播中放出“彩蛋”福利。其店铺经营时间超过12年,因为内容丰富和质量好,被官方认证为“生活种草官”。

3)关于产品价格:茶农王大鹏,其店铺最低只需90元,就能买到1斤茶叶,贵一点茶叶,也是在每斤1000元以内。而媛子爱喝茶,店铺产品基本是每斤1000元以上,贵的产品达到每斤上万元。

4)关于品类和年份:茶农王大鹏,主要做的绿茶,店铺产品是当年新茶。而媛子爱喝茶,主要做白茶和普洱,店铺产品年份有当年,还有10年以上。

5)关于渠道和促销:茶农王大鹏,线上多种内容形式、多渠道种草,较稳定输出图文、短视频和直播内容,销售渠道以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关联店铺为主。

而媛子爱喝茶,线上也是多种内容形式、多渠道种草销售,有小红书、抖音和淘宝等,销售渠道以淘宝为主。每日能够做好2场直播,下午和晚上各1场。

你怎么看“茶农王大鹏”、“媛子爱喝茶”?

注:本文数据源自相关公开网页,仅供参考。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