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投茶8克需要多大盖碗

找到约158条结果 (用时 0.028 秒)

13款常见茶叶投茶量,赶紧收藏!

关于泡茶时放多少茶叶(投茶量),大家都有自己的做法,最多的应该就是“凭感觉”。

一款茶泡了很多次,自然能掌握合适的分量,但遇到一款新茶,往往摸不着头脑,不是多了就是少了。

投茶量作为泡茶三要素(水温、浸泡时间、投茶量)之一,决定了茶汤的浓度和协调性,对口感影响很大。

专业的朋友通常会有一个电子秤,根据容器的大小精准称量克数。

不过绝大部分茶友不会这么做,而且用称来称量,难免少了些泡茶的情趣和自由。

那么今天舍长就给大家用图片展示一些常见的茶,用盖碗冲泡时需要放多少。

看到之后相信会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了。

绿茶用盖碗冲泡一般投茶3克,红茶一般5克,大概的量是铺满碗底,然后高出一点点。

如果是龙井这样的扁形茶、祁红这样比较短碎的茶,体积小,就铺满碗底即可。

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一般投茶5克。

乌龙茶(大红袍、铁观音、单丛等)一般投茶8克。

白茶的叶子比较蓬松,比重小,如果是比较松散的散茶,可以像上面一样放满盖碗。

如果是银针,则和绿茶、红茶的5克差不多。

乌龙茶之间差别会比较大,条形的放够盖碗一半以上的量,颗粒形的放够四分之一即可。

不过乌龙茶的包装因为工夫茶的普及,很多都会分好小包,一般是8克一袋,比较方便。

如果遇到紧压茶,因为体积缩小的缘故,所以注意不要放的太多,目测比散茶少一半左右。

以上是一个比较通用的范例,适合大多数人的口感,如果你觉得不够浓,则多放一些就好。

总之不同的茶叶轻重比重不同,放的量在视觉上也会不一样,在没有电子秤的情况下大多靠经验。

经过舍长的介绍,希望大家就可以快速的找到合适的浓度,少走弯路。

来源:杯小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泡茶时投茶量怎么掌握?

一般来说

经常泡茶的人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泡茶方法、

行家泡茶是凭经验

那么新手泡茶凭什么呢?

关于泡茶时投茶量的相关问题

来看看“老茶客”和“新手小白”

都有哪些故事和想说的话

 

 

我们一起看看吧~

 

 

 

凭的是多年积累的经验

 

额,投茶量这个问题没想过,泡的多了就有经验了。

@风→_→

 

 

 

 

掌握投茶量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多泡茶积累经验准没错。

@▼.▓ぷソ伟

 

 

 

 

泡的茶多了,也就知道要投多少了。

@今天

 

 

 

 

想要掌握投茶量,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多练习。

@棉花糖-W

 

 

 

 

没什么投机取巧的,就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而已。

@等风来

 

 

 

 

用数据说话的“理科生

 

没有什么是数字解决不了的,按照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来计算出一个合理的投茶量,这是最快的方法。

@miaomiao

 

 

 

 

110ml毫升茶器,投7克茶,注水70-77克,准没错。

@上善若水

 

 

 

 

按照茶水比:110:7≈16:1,茶叶和注水量比例:10:1与11:1进行冲泡。

@一杯茶的时光

 


 

 

 

 

如果茶具是110ml,投7克茶,注水70克,按照茶具的大小来定投茶量。

@天涯无处是芳草

 

 

 

 

一般来说,普洱茶投茶量七克,注水在70到77克之间就行。

@木林森

 

 

 

 

10g + 150 cc 的路过下

@Yoyyn

 

 

 

 

个人重口味。10克:400CC。

@大雨之前

 

 

 

 

250cc,10克的路过~~

@时光里的鸭子

 

 

 

 

我是用标准盖碗,投9克,洗完二道茶后每泡5秒出汤,汤水浓稠厚滑,满口香甜

@忆往昔


 

 

 

投茶量为什么是7克?

 

不是所有容器的投茶量都是7克了,投茶量的多少和容器以及注水量的多少都有关系。

@蓝色的天

 

 

 

 

 

很多人说投七克茶就行了,其实,七克茶的投茶量是从茶水比16:1得来的,投茶应该根据容器大小来计算。

@乌卡卡

 

 

 

 

投茶量7克是有说法的,而且不是所有茶,所有茶具都是投七克。

@结核杆菌

 

 

 

 

投七克茶是为了让茶叶的溶出更稳定。

@米奇的猫斯

 

 

 

 

投茶量7克是有说法的,不是随便拍拍脑袋想出来的。

@米唐

 

 

 

 

哪些和投茶量相关的小故事

 

 

都说泡茶投七克茶,结果我用150cc的紫砂壶,投茶量七克后发现,还没有我平常自己凭经验投的茶泡出来好喝呢。

@李杨

 

 

 

160CC,曾经泡青饼闷泡了5分钟(帮老妈下楼拿东西去了),回家后硬着头皮喝下去了,当时那叫一个爽,当然了,不是high上天堂,而是下地狱的感觉。。。苦,涩!平时的话,160CC,10秒左右出水,投茶8克左右吧。

@丁叮

 

 

 

 

哈?投茶量有讲究么?原来都是用称来称过才喝的呀?我都是直接随便撬一点泡就是的了。

@来者何人

      以前泡茶都是随意,有时候好喝,有时候又不好喝,现在知道了泡茶和投茶量,水温,泡茶时间都有关系,缺一不可。 @喝茶茶

 

 

 

 

茶太淡不行,优点出不来。太浓的话,缺点一起表现出来了。不同人口感不同。我以前是150ml 5g,后来泡了一次6.5,觉得更好喝,有优点,经过多次实践6.5-7.5之间最好,再浓太苦,太涩,再淡尝到的是水味。

为什么只放了8克岩茶,泡出来的汤还是苦的?


前不久,推了一篇文章,分享了泡茶时的小插曲——多放0.3克的岩茶,味道喝起来会怎么样?


这多出来的部分,会致使茶汤悄然变浓,于新茶友而言将变得难以接受。一些味蕾敏感的人,还会觉得这汤喝起来有些苦,味道浓烈,不好接受。


老茶友么,耐受力好些的,咬咬牙,捱一捱,咽下去,也是一种另类的喝茶体验。


这是投茶量的意外导致的结果。


今日,收到一茶友的疑问:“我岩茶没多放,就是8克,怎么泡出来茶,还是苦的?”


8克岩茶,是目前比较常见,也比较常规的投茶量,怎么泡出来的茶,还是苦的?



岩茶的苦味,从哪儿来?


一款岩茶,它的内在会有这几种物质。


1.茶多酚

2.咖啡碱

3.氨基酸

4.茶汤

5.其他物质


在这些物质中,咖啡碱是苦味的主要来源。


实事求是地说一句,只要是茶,都有咖啡碱。


为何有的茶喝起来是苦的?但有的茶喝起来是不苦的?


症结在于咖啡碱与其他物质的比例是否平衡。


当一款岩茶,它的茶多糖、氨基酸含量高,咖啡碱的含量少,呈现的口感就表现为:苦味少,甜味多,甚至于苦味被甜味所遮挡。在喝这类茶的时候,我们就感受不到苦味。


当这个比例被破坏,失去平衡后,苦味甚嚣尘上,挡住了甜味、鲜味,茶喝起来自然而然就有了苦味,并且覆盖住整个舌面,阻碍味蕾体会其他滋味。


岩茶中这些物质的比例是否适中,与三大因素有关。


第一:生长环境


第二:制作工艺


第三:冲泡方式



为什么岩茶喝起来是苦的


「一、生长环境」


生长环境,即业内常说的山场。


好山场,小气候环境好,温度适宜、光照恰当、湿度充足、空气佳、土壤疏松矿物质丰富……在这一系列环境作用下,岩茶物质积累丰富。


如,恰当的光照,不会让茶多酚过量积累,避免岩茶做出来涩味重。


充足的湿度,能保证岩茶吸收水分,使得茶汤莹润。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茶氨酸的形成,从而形成鲜甜、鲜爽的口感。


如此一来,咖啡碱便有了制约。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三足鼎立,和谐共处,才有了汤甜水滑,不苦不涩。



此外,一款岩茶的咖啡碱含量高低,还跟茶青采摘有关。


一般来说茶叶越细嫩,咖啡碱越多。


茶树新稍,越嫩的部位,含咖啡碱越多,反之越老的原料,含咖啡碱越少。


也就是说,如果茶青采摘太嫩,也会导致苦味浓。


如此,一切就能解释明白。



为什么岩茶喝起来是苦的


「二、制作工艺」


如何将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分配好,让它们各司其职,发挥作用?


除了生长环境重要,还离不开工艺。


从理论上来说,保持氨基酸的高含量,降低茶多酚、咖啡碱在茶叶中的留存量,这样就能实现不苦不涩,茶汤鲜爽。


纸上得来终觉浅。


只言片语所描绘的美好蓝图,要实现起来却不是磨磨嘴皮子这么简单。需要苦心钻研,甚至需要花费几代人的心血,传承与研究。


就目前麻花喝到苦味浓重的岩茶,有共性。



第一、苦味往往伴随涩味产生。


又苦又涩,不用多说,这是走水环节不到位的问题。使得茶叶中无法将进行物质转化,茶叶通道被堵着,无法将没用的物质代谢,留在茶叶里,就形成了苦涩味。



第二、苦味重的茶,焙火有问题。


咖啡碱,是种神奇的物质。


随着焙火温度的升高,它会升华。


升华过后,它整体的含量会减少,减少后自然就不容易出现苦味。


这个升华的过程,它是需要温度不断加高,由内到位的咖啡碱慢慢升华。


要是焙火太急,一下子把茶给焙“死”了,这些咖啡碱无法如预期挥发,而是残留在叶片中,自然而然地,就有了苦味重的情况。



为什么岩茶喝起来是苦的


「三、冲泡方式」


冲泡方式,对一款岩茶的影响,那可不止一点点。


同样是8克投茶量,为什么张三泡出来,茶香、水甜、不苦不涩,而李四泡完后,茶汤苦,味道浓,喝着像中药?


问题可能出在两个方面。


茶水比例

出水时间


茶水比例,这是直接影响茶汤浓度的因素。


茶多,水少,泡出来的茶汤自然味道浓,表现出苦涩感明显。


茶少,水多,茶汤则清淡无味,少了滋味。


最好的比例,是使用110毫升标准的白瓷盖碗,搭配8克岩茶。这个茶水比例,适合大多数茶友。


轻易改变比例,将直接影响口感。


比如,我们用150毫升的白瓷盖碗冲泡8克岩茶,第一次泡时觉得味道淡,第二次便会增加坐杯时间。


稍微坐杯过后,咖啡碱释放多,易出现苦味。


这也是麻花要说的第二点——出水时间控制



出水,决定了茶与水的接触时间,从直接影响茶汤浓度。


而出水时间,同样由两个因素决定。


冲泡所使用的茶器

个人出水手法


茶器对出水的影响,可归类为硬件设施。


泡岩茶,多数情况下有两种选择。一是紫砂壶,二是白瓷盖碗。


紫砂壶出水,是天然的慢节奏。即便注水后即刻盖上盖子,倒出茶汤,至少也要花十秒钟才能将茶汤倒干净。


细小的出水口,阻碍了快出水的节奏。


与之相比,可随意控制开口大小的白瓷盖碗,讨巧许多。开口大,瀑布状出水,5秒可搞定出水。


出水快,咖啡碱没有作妖的机会,自然不容易苦。



为避免岩茶味道苦,给出三条建议。


第一条:对自己好些,买品质好的岩茶


品质好的岩茶,未必就是没有缺陷的茶,只不过相对而言,它能减少对你味蕾的伤害。


TVB影视剧教会我们一个道理:做人嘛,最重要的是开心。喝一杯好茶,就是开心事。



第二条:根据口味调整茶水比例


若是您天生无法接受味道过于浓重的茶,8克好岩茶,用110毫升白瓷盖碗冲泡,快出水后还是觉得味道苦。


那给您个建议:稍微减少0.2克的投茶量,这样试试看,会不会能够适应茶汤口感。



第三条:勤加修炼泡茶手法


都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冲泡也是如此。


用紫砂壶冲泡,就别纠结出水快慢,它天生的慢性子,出水口小,再怎么快出水,相对于盖碗而言,都是慢的。


最好的还是练习白瓷盖碗出水。


将开口开大些,让水流能顺利落入盖碗里,整个过程最好能5秒搞定。


这叫做尽可能调动身边的一切资源,杜绝岩茶出现苦味。


操千曲而后晓声,反复练习冲泡,做到快出水并不难!



行文至此,来个总结。


岩茶的苦味,怎么来的?


第一、生长环境较平庸,氨基酸含量较少,难以制衡苦味。


第二、茶青采摘太嫩,致使整体咖啡碱含量高。


第三、制作工艺欠佳,咖啡碱量高,从而有了苦味。


第四、冲泡手法错误,出水慢、破坏茶水比例,都让茶有了苦味。


而这些,都可以规避。


选择品质好的岩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修炼冲泡手法。


武夷岩茶,香清甘活才是最高追求!

找到约158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