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特早茶

找到约41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泸州纳溪:擦亮“特早茶”地标品牌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第二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在泸州举行。2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家地理标志企业参展参会。纳溪区共十一家企业参展参会,其中,茶叶企业有10家。

  

特早茶基地绿意盎然、风景如画。纳溪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2011年,“纳溪特早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纳溪区开启了全国绿茶行业地标品牌保护的先河。经过多年的品牌打造,“纳溪特早茶”的内涵和外沿不断拓展和丰富,逐步形成了大区域品牌概念,走出了“点绿成金”的品牌创建之路,有力助推了纳溪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荣获中国特早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四川省茶业十强县等殊荣。

聚指成拳,茶产业布局剑指百亿

纳溪区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发展思路,以品牌打造和科技创新支撑茶业转型升级……这是纳溪区近年来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宏伟蓝图。

为让“百亿梦”尽早变成现实,近年来,纳溪抢抓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茶产业”和“培育精制川茶”的重大机遇,立足“特早、有机”两大资源禀赋,将茶产业作为全区主导产业之一全力推进,出台《加快百亿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纳溪特早茶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等系列政策,引导科学种植,不断优化茶园环境、改良茶树品种,有力地推动了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为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纳溪区建立特早茶产业发展投入机制,每年设立纳溪特早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集中用于特早茶产业化建设、市场开拓、人才培育、龙头企业及专合社的扶持等。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刘仲华院士团队等院校机构合作,建立纳溪特早茶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欧标茶园、富硒茶园基地,促进茶产业提挡升级。

目前,纳溪区茶叶基地面积达31.5万亩,年总产量2.29万吨,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达77.5亿元。全区已建成有机茶基地1个,有机认证面积2680亩,省级茶叶万亩亿元示范区5个,全区茶叶基地良种化率达到95%,茶产业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上下同心擦亮“纳溪特早茶”品牌

茶产业是纳溪区乡村振兴第一支柱产业。作为“中国特早茶之乡”,纳溪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地理位置独特,是全球同纬度茶树发芽最早地区。

一杯好茶,不仅源于优良的茶叶品质、先进的管理模式、匠心的制作技艺,更有赖于政府的大力推进和引导。

近年来,纳溪始终坚持“品牌兴农”战略,突出“基地、龙头、市场、增收”四个重点,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不断擦亮“纳溪特早茶”区域公共品牌,推动了纳溪特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11年12月,原农业部批准对“纳溪特早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纳溪特早茶”成为纳溪区特产之一。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是一对“孪生兄弟”,纳溪更是将之作为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坚持以区域品牌支撑企业品牌,以企业品牌开拓市场,推动茶产业朝着品牌经济方向发展,形成以四川瀚源有机茶业、荣龙特早茶厂、四川凤岭茶业等11家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产业格局。2021年“瀚源黄茶”被评为“四川十大名茶”,“凤岭飘雨牌玉芽”被评为“四川名茶”。

为增强纳溪茶产业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纳溪区创新打造“区域公共品牌+茶企子品牌”的纳溪特早茶品牌体系,大力支持区内茶企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实现茶叶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加速转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叶品质;随着瀚源、凤岭、荣龙、天绿等龙头企业率先申报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初步实现纳溪特早茶从无公害农产品到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全领域覆盖,集“三品一标”于一身,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华丽转身。

科技赋能,助推“地标”品牌健康发展

推动茶产业提档升级,纳溪区选择科技助力和标准引领。

走进护国镇梅岭村二月亭茶园,只见在一行行翠绿的茶树旁,相关数字化设备根据茶山环境科学设置,茶园的智能雾灌系统正在使用。“我们搭建了梅岭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对智慧雾灌、肥水药一体化、可视化远程视频监控等系统的数字化操控。”梅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春说。

为提高茶叶品质,纳溪区探索“数字+茶园”新发展模式,采用数字技术对茶叶企业进行基地升级、加工技改,推广应用茶叶加工先进机械和绿色防控设施装备,实现可视化监管、一体化操作,将茶叶原料的生长、加工、储藏及零售等供应链环节全程留痕。

强化标准引领也是关键。为解决“纳溪特早茶”产品名称、风格不统一、辨识度不高等问题。2018年,纳溪区农业农村局和纳溪区茶叶协会启动“纳溪特早茶”产品标准研制工作,历经3年的努力,“纳溪特早茶”团体标准发布实施,正式确定了“玉笋、玉芽、玉针”三款“纳溪特早茶”中、高端绿茶产品标准。《标准》规定了凡是使用“纳溪特早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纳溪特早茶”地理证明商标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执行“纳溪特早茶”的团体标准,并且按照统一授权、统一包装、统一规格和统一品牌“四统一”要求,开启了纳溪茶产业标准化序幕,带动中国特早茶产业标准化的变革崛起。

“纳溪特早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首批“中国—欧盟地理标志”互认产品,建成3.1万平方米茶叶交易市场……“纳溪特早茶”品牌通过锲而不舍地打造,逐步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国外并进”格局,极大促进纳溪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带动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茶市繁荣,让“纳溪特早茶”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王超明 徐青云 梁隆宇),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四川省最早春茶产区,如何“赶”出纳溪特早茶?

农历年前便可开始采摘,比普通早春茶品种提前10—15天。

7月25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茶商向记者道出当地春茶能够抢占市场的“密码”。正值夏茶成熟时,绵延茶山上,深绿和嫩绿交错,农户们手拿采摘机,将新冒的茶叶不断装入背篓。

以梅岭村为春茶核心区的纳溪区,是全省最早的春茶产区,有茶叶基地31.5万亩。每年,在这里萌发的第一批早茶,凭借品质优、上市早,快速抢占国内外市场。当前,“纳溪特早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到45.22亿元,每年带动茶农人均增收3000元。

行走在绵延茶山上,记者探寻这里“赶”早茶的故事。


梅岭村茶山。

“赶早”

人为拉开“时间差”

纳溪春茶为何能这么早?梅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春走到一处制高点,用手指向东南方。

“前面就是永宁河。山地、河谷,成就了独特的河谷季风气候,让梅岭村具有冬季气温高、春季回暖早的特点。”朱春说。一般而言,当昼夜平均温度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时,茶树才会发芽。而梅岭村气温在春节前就能达到10摄氏度左右,因此春茶发芽比川西茶区早7—10天,比江浙地区早1个月以上。

不过,仅仅“靠天吃饭”可不够。

“以前,大家都种的是老川茶品种,生长情况不一致,茶叶颜色、口感、品质各异,产量低,没有形成差异化优势。”纳溪区农业农村局特产股副股长许杨坦言。

更早,春茶价更高。为了将“早”的优势扩大,当地开始了“选种之旅”——专程前往重庆、浙江、福建、云南等地选苗子、调苗子。

“2000年左右,我们专程到浙江去调苗子,最终选了‘平阳特早’‘福云6号’‘乌牛早’‘龙井43’等春茶品种回来,进行小规模试种。”许杨告诉记者。2001年,纳溪区种植户刘正恒等人又从浙江引进了30多万株“乌牛早”等品种,建立良种母本园100余亩,为这些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打下基础。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种,工作人员发现,“平阳特早”“福云6号”等在当地长势不好、产量较低,逐渐被淘汰,最终只有“乌牛早”得以大规模推广。

2013年,听说“峨眉问春”发芽特早、叶色绿、生长时间长,纳溪区农业局技术人员又专门去峨眉山调苗子……如今,“乌牛早”“福选9号”“峨眉问春”等特早茶品种充当“主力”,为纳溪春茶进一步拉开了“时间差”。


春茶几天就是几个价。从右及左分别为:单叶、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大宗茶等,价格越来越低。

良种选好了,从试验场到大规模培育的过程,也不容易。

“很多农户有顾虑,怕新品种不好种、卖不脱。”许杨回忆。于是,当地只能先发展茶叶大户,由大户带动散户,同时,大力引进企业,拓宽茶叶销售渠道,让大家有底气。

目前,全区茶叶基地良种化率已达到95%,2022年茶叶鲜叶亩产值达到6000元—8000元。


夏茶即将采摘。

“赶好”

科技助力品牌赋能

优势在手,也不能忘了提质。推动茶产业提档升级,纳溪区选择让“科技助力”。

走进梅岭村二月亭茶园,记者开眼界了——在一行行翠绿的茶树旁,等距竖着许多细管子,这是茶园的智能雾灌系统。

“我们搭建了梅岭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对智慧雾灌、肥水药一体化、可视化远程视频监控等系统的数字化操控。”朱春说。近年来,为提高茶叶品质,纳溪区探索“数字+茶园”的新发展模式,通过数字技术对茶叶企业进行基地升级、加工技改,推广应用茶叶加工先进机械和绿色防控设施装备,实现可视化监管、一体化操作。


二月亭茶园的智能雾灌系统。


茶叶加工厂。

“品牌赋能”也是关键。

许杨回忆,此前,“纳溪特早茶”产品存在名称、风格不统一、辨识度不高的问题。2018年,纳溪区农业农村局和纳溪区茶叶协会启动纳溪特早茶的产品标准研制工作,聘请了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四川省茶叶学会的专家,建立纳溪特早茶标准研究专家团队,开展纳溪特早茶产品标准及工艺技术规范制定相关工作。

“经过反复的调研、试验、评估,我们制定了纳溪特早茶团体标准,确定了‘玉笋’‘玉芽’‘玉针’三款‘纳溪特早茶’中高端绿茶产品标准,实现产品质量规范化‘一条龙’。”许杨说。2022年,纳溪区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77.5亿元,其中春茶产值达到了全年总产值的70%以上。

“纳溪特早茶”只是川茶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四川以国家茶产业集群为核心区,建设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川东北优质富硒茶产业带和茉莉花茶集中发展区、川红工夫红茶集中发展区“两带两区”,示范引领全省茶产业发展,“小产业”做成了“大园区”。

2022年,川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80亿元,茶农人均茶产业收入超过5000元。这标志着全省茶产业面积、规模、效益位居全国一流水平。

来源:四川在线 记者 范芮菱 摄影报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纳溪特早茶新茶上市 推动茶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

泸州市纳溪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了中国特早茶之乡的美誉。2月1日,一场新茶上市见面会在北京举行,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纳溪特早茶的独特魅力。

“纳溪特早茶 香飘全世界”由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指导,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承办。

纳溪特早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香气,吸引了众多茶叶爱好者和专家学者。其外形扁平挺直,黄绿隐毫、匀净,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栗香浓郁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叶底黄绿匀亮。这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不仅体现了纳溪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更体现了纳溪人民对茶叶种植和加工的精湛技艺。纳溪特早茶的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在晋代《华阳国志·巴志》、唐代《茶经》、宋代《名茶》中均有记载。而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手书石刻“二月茶”也保存至今,成为纳溪茶文化的珍贵历史见证。

泸州市纳溪区委副书记、区长袁维荣在活动中表示:“纳溪特早茶,不仅是我们地区的光辉历史,更是我们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致力于推动茶产业的精深加工,实现‘茶产业+文旅’的融合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品尝到纳溪特早茶的美妙。”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也表示:“纳溪区作为四川省特色优质茶叶主产区之一,具有独特的产茶历史和优越的资源禀赋。我们希望纳溪区委区政府能够继续支持茶产业的发展,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产品质量,扶持龙头企业,打造驰名品牌。” 在活动现场,国家一级茶艺技师、第六季《最美茶艺师》全国总冠军吴蔚卿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茶艺表演,并献上了2024年的第一杯纳溪特早茶。这杯特早茶外形秀美、细嫩,汤色翠绿、鲜嫩,味道醇厚、甘洌,不仅具有很高的品饮价值,更有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

此外,拥有千万粉丝的纳溪区新农人吴秋月也分享了她对纳溪特早茶的热爱和期待。她表示:“纳溪特早茶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深受大家喜爱。我期待各位可以一起来到纳溪品茗煮茶,体验茶文化和感受质朴的乡土气息。”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纳溪茶园面积达到31.5万亩,茶叶总产量达2.3万吨,其中名优茶的产量占到了1.38万吨,占比接近60%以上,实现名优茶茶叶的综合产值27亿元。

来源:光明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1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