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纳溪特早茶

找到约13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纳溪特早茶新茶上市 推动茶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

泸州市纳溪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了中国特早茶之乡的美誉。2月1日,一场新茶上市见面会在北京举行,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纳溪特早茶的独特魅力。

“纳溪特早茶 香飘全世界”由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指导,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承办。

纳溪特早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香气,吸引了众多茶叶爱好者和专家学者。其外形扁平挺直,黄绿隐毫、匀净,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栗香浓郁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叶底黄绿匀亮。这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不仅体现了纳溪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更体现了纳溪人民对茶叶种植和加工的精湛技艺。纳溪特早茶的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在晋代《华阳国志·巴志》、唐代《茶经》、宋代《名茶》中均有记载。而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手书石刻“二月茶”也保存至今,成为纳溪茶文化的珍贵历史见证。

泸州市纳溪区委副书记、区长袁维荣在活动中表示:“纳溪特早茶,不仅是我们地区的光辉历史,更是我们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致力于推动茶产业的精深加工,实现‘茶产业+文旅’的融合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品尝到纳溪特早茶的美妙。”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也表示:“纳溪区作为四川省特色优质茶叶主产区之一,具有独特的产茶历史和优越的资源禀赋。我们希望纳溪区委区政府能够继续支持茶产业的发展,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产品质量,扶持龙头企业,打造驰名品牌。” 在活动现场,国家一级茶艺技师、第六季《最美茶艺师》全国总冠军吴蔚卿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茶艺表演,并献上了2024年的第一杯纳溪特早茶。这杯特早茶外形秀美、细嫩,汤色翠绿、鲜嫩,味道醇厚、甘洌,不仅具有很高的品饮价值,更有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

此外,拥有千万粉丝的纳溪区新农人吴秋月也分享了她对纳溪特早茶的热爱和期待。她表示:“纳溪特早茶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深受大家喜爱。我期待各位可以一起来到纳溪品茗煮茶,体验茶文化和感受质朴的乡土气息。”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纳溪茶园面积达到31.5万亩,茶叶总产量达2.3万吨,其中名优茶的产量占到了1.38万吨,占比接近60%以上,实现名优茶茶叶的综合产值27亿元。

来源:光明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泸州 纳溪特早茶新茶上市”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

近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指导、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承办,人民网·人民优选支持的“中国·泸州纳溪特早茶新茶上市媒体见面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以“千年茶乡振兴路香飘世界纳溪茶”为主题,旨在推广“中国特早茶之乡”名片,讲好纳溪特色产业和兴农富民产业故事。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

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纳溪茶案例正好符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到的‘做好土特产文章’。”有关专家指出,纳溪茶产业模式可概括为“365模式”,其中,“5”是五个抓手:第一,树“人”树得好,主要指头部企业和新农人;第二,树“地”树得好,北纬30度是优质黄金茶叶产业带,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最适宜人类生存和物种生产的地区;第三,树“产”树得好,围绕标准化建设现代茶叶产业生产基地、融合化构建现代茶叶产业体系、组织化构建现代茶叶经营体系;第四,打造数字化茶产业,形成了“人在干、云在转、数在算、天在看”“面朝屏幕、背朝云”的茶叶网络体系;第五,打造了“绿色”茶叶,通过绿色的基地、绿色的加工、绿色的商贸物流,实现全程绿色标准化。

泸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志宇介绍,纳溪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早在唐宋时期就有“纳溪梅岭茶”曾为贡茶的记载。纳溪是全球同纬度最早的茶叶产区,也是中国特早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近年来,纳溪抢抓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茶产业”和“培育精制川茶”的重大机遇,立足“特早、有机”两大资源禀赋,坚持“品质、品牌、品位”三大发展理念,突出“基地、龙头、市场、增收”四个重点,有力地推动了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多年来,泸州市纳溪区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以改革创新为驱动,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引领和社会参与”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纳溪区委副书记、区长袁维荣表示,在继承传统产茶工艺的基础上,纳溪区加强与四川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刘仲华院士团队等院校机构合作,建立纳溪特早茶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欧标茶园、富硒茶园基地。同时,为增强纳溪茶产业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纳溪区创新打造“区域公共品牌+茶企子品牌”的纳溪特早茶品牌体系,并大力支持区内茶企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为加快推动茶产业三产深度融合,纳溪区建设了川渝滇黔结合部最大的区域性茶叶交易中心——中国特早茶城茶叶交易市场。此外,纳溪区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按照生态游、休闲行、主题式茶旅融合发展定位,加快茶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打造了多条精品茶乡旅游线路,开发出茶山旅游、采摘体验、风味茶餐等茶旅新玩法。

四川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云

“茶叶是四川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四川现代农业的优势特色产业。”四川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云说:“茶叶经济是四川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茶叶已被省委省政府列为5+1现代优势体制产业。”王云指出,纳溪茶资源丰富,优势明显,特色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茶历史悠久;二是开采上市早,是全球同纬度在自然生产条件下茶树萌发最早的区域;三是品种资源丰富,茶园良质化程度高;四是茶园种质管理水平高;五是茶树品质优,茶叶产品特色突出;六,品牌知名度高,品牌价值大。

在活动互动环节,拥有千万粉丝的纳溪区新农人吴秋月分享了她心目中的纳溪特早茶。在她看来,“纳溪特早茶”有三个主要特点:一,采摘时间“特早”,除夕前就可以采摘;二,种植品种优良,茶树良种率95%以上;三,因茶树发芽早,早春采摘茶叶时气温低,病虫害发生率低,名优茶采摘期间几乎不使用农药,保证茶叶优质安全。

近年来,纳溪区茶叶协会致力于组织纳溪区茶界工作者推广茶叶新技术、新品种、交流生产经验,整合力量,加速纳溪区茶叶发展。纳溪区茶叶协会会长李爱民介绍,“纳溪特早茶”作为纳溪茶产业的区域公共品牌,建立了完整产品质量体系,采用先进的制作工艺,生产了“绿茶”“黄茶”“红茶”“白茶”等系列产品,产品以“特早”和“有机”为主要特点,并在各类茶叶评比中获得大奖。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四川省最早春茶产区,如何“赶”出纳溪特早茶?

农历年前便可开始采摘,比普通早春茶品种提前10—15天。

7月25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茶商向记者道出当地春茶能够抢占市场的“密码”。正值夏茶成熟时,绵延茶山上,深绿和嫩绿交错,农户们手拿采摘机,将新冒的茶叶不断装入背篓。

以梅岭村为春茶核心区的纳溪区,是全省最早的春茶产区,有茶叶基地31.5万亩。每年,在这里萌发的第一批早茶,凭借品质优、上市早,快速抢占国内外市场。当前,“纳溪特早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到45.22亿元,每年带动茶农人均增收3000元。

行走在绵延茶山上,记者探寻这里“赶”早茶的故事。


梅岭村茶山。

“赶早”

人为拉开“时间差”

纳溪春茶为何能这么早?梅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春走到一处制高点,用手指向东南方。

“前面就是永宁河。山地、河谷,成就了独特的河谷季风气候,让梅岭村具有冬季气温高、春季回暖早的特点。”朱春说。一般而言,当昼夜平均温度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时,茶树才会发芽。而梅岭村气温在春节前就能达到10摄氏度左右,因此春茶发芽比川西茶区早7—10天,比江浙地区早1个月以上。

不过,仅仅“靠天吃饭”可不够。

“以前,大家都种的是老川茶品种,生长情况不一致,茶叶颜色、口感、品质各异,产量低,没有形成差异化优势。”纳溪区农业农村局特产股副股长许杨坦言。

更早,春茶价更高。为了将“早”的优势扩大,当地开始了“选种之旅”——专程前往重庆、浙江、福建、云南等地选苗子、调苗子。

“2000年左右,我们专程到浙江去调苗子,最终选了‘平阳特早’‘福云6号’‘乌牛早’‘龙井43’等春茶品种回来,进行小规模试种。”许杨告诉记者。2001年,纳溪区种植户刘正恒等人又从浙江引进了30多万株“乌牛早”等品种,建立良种母本园100余亩,为这些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打下基础。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种,工作人员发现,“平阳特早”“福云6号”等在当地长势不好、产量较低,逐渐被淘汰,最终只有“乌牛早”得以大规模推广。

2013年,听说“峨眉问春”发芽特早、叶色绿、生长时间长,纳溪区农业局技术人员又专门去峨眉山调苗子……如今,“乌牛早”“福选9号”“峨眉问春”等特早茶品种充当“主力”,为纳溪春茶进一步拉开了“时间差”。


春茶几天就是几个价。从右及左分别为:单叶、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大宗茶等,价格越来越低。

良种选好了,从试验场到大规模培育的过程,也不容易。

“很多农户有顾虑,怕新品种不好种、卖不脱。”许杨回忆。于是,当地只能先发展茶叶大户,由大户带动散户,同时,大力引进企业,拓宽茶叶销售渠道,让大家有底气。

目前,全区茶叶基地良种化率已达到95%,2022年茶叶鲜叶亩产值达到6000元—8000元。


夏茶即将采摘。

“赶好”

科技助力品牌赋能

优势在手,也不能忘了提质。推动茶产业提档升级,纳溪区选择让“科技助力”。

走进梅岭村二月亭茶园,记者开眼界了——在一行行翠绿的茶树旁,等距竖着许多细管子,这是茶园的智能雾灌系统。

“我们搭建了梅岭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对智慧雾灌、肥水药一体化、可视化远程视频监控等系统的数字化操控。”朱春说。近年来,为提高茶叶品质,纳溪区探索“数字+茶园”的新发展模式,通过数字技术对茶叶企业进行基地升级、加工技改,推广应用茶叶加工先进机械和绿色防控设施装备,实现可视化监管、一体化操作。


二月亭茶园的智能雾灌系统。


茶叶加工厂。

“品牌赋能”也是关键。

许杨回忆,此前,“纳溪特早茶”产品存在名称、风格不统一、辨识度不高的问题。2018年,纳溪区农业农村局和纳溪区茶叶协会启动纳溪特早茶的产品标准研制工作,聘请了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四川省茶叶学会的专家,建立纳溪特早茶标准研究专家团队,开展纳溪特早茶产品标准及工艺技术规范制定相关工作。

“经过反复的调研、试验、评估,我们制定了纳溪特早茶团体标准,确定了‘玉笋’‘玉芽’‘玉针’三款‘纳溪特早茶’中高端绿茶产品标准,实现产品质量规范化‘一条龙’。”许杨说。2022年,纳溪区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77.5亿元,其中春茶产值达到了全年总产值的70%以上。

“纳溪特早茶”只是川茶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四川以国家茶产业集群为核心区,建设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川东北优质富硒茶产业带和茉莉花茶集中发展区、川红工夫红茶集中发展区“两带两区”,示范引领全省茶产业发展,“小产业”做成了“大园区”。

2022年,川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80亿元,茶农人均茶产业收入超过5000元。这标志着全省茶产业面积、规模、效益位居全国一流水平。

来源:四川在线 记者 范芮菱 摄影报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