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腾冲

找到约30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腾冲产品

高黎贡山

腾冲魂

生茶 2016年

非凡十年:扎根新生代火山区,看腾冲茶产业如何走出一条特色养生茶旅之路

十八大以来,中国茶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10年。六大茶类齐头并进,茶叶总产量、总产值、销售量和销售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茶产业发展离不开茶区、茶企、专家的匠心精琢,这十年,有成就也有曲折,它们是宝贵的经验!更是下一个十年的风向标!让我们用一段段精彩的奋斗史,共同见证中国茶产业的非凡十年!

名山脚下的生态茶、火山灰上的养生茶!

金秋十月,云南腾冲高黎贡山茶区依旧一片生机盎然。这里地处中国著名的新生代火山区,土壤含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加上高黎贡山特有的光、温、水、热气候环境,为无法复制的腾冲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十年发展,腾冲围绕“生态养生茶旅融合发展”,2022年茶叶总产值达22亿元,茶农收入7.2亿元……

#云南#腾冲#高黎贡山

十年来,腾冲市以现代茶叶农业产业园创建为抓手,积极推进茶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速茶业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出产业增效、茶农增收、乡村振兴的良好势头。

腾冲市茶产量从2012年的1010.4万公斤增加到2022年的2170万公斤,增215%,茶叶总产值由4.7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2亿元,增468%,茶农收入2.5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7.2亿元,增288%。

因地制宜的“产业特色规划”

“上规模、提质量、强产业”,腾冲以“特色规划”为载体,坚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提高生产效益、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十年来,腾冲逐步推进北部以极边茶庄园为主,中部以高黎贡山茶博园为中心,东部以高黎贡山古茶探秘为重点,南部以清河茶叶温泉旅游小镇辐射带动团田曼哈茶庄园为中心的四大茶产业特色区域建设,势在综合形成一条集“腾冲茶文化、茶餐饮、茶旅游、茶休闲为一体的“茶产业旅游带”,进而,促进产业布局区域特色化,将茶叶生产、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有机融合,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引领形成农业经济增长新引擎,着力把腾冲市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腾冲茶旅融合示范区”。

茶产业发展两步走:创新模式 完善机制

生态可持续健康发展是腾冲茶产业的不懈追求。十年来,当地以加强茶现代产业园区生态建设,加大茶产业绿色食品牌建设力度,提高茶产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为目标,摸索总结了以农牧结合、立体种养、间作套种和资源循环等生态管理模式,并持续创新园区种养模式,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治,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

政策引导、完善机制。腾冲市先后出台《中共腾冲市委办公室 腾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腾冲茶”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腾办发〔2016〕61号)、《腾冲市人民政府茶叶办公室 腾冲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腾冲市全面规范茶叶初制所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腾茶通〔2019〕01号)》、《腾冲茶标准》、《腾冲市有机茶种植管理技术规程》、《腾冲市有机茶加工管理技术规程》、《腾冲实施腾冲高原特色农业乌龙茶明光园区生产管理办法》和《腾冲古茶树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指导和引领全市茶叶产业提质增效。

基础建设双手抓,推进腾冲茶大步向前走!

一个个茶叶种植大户涌现、一家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收入倍增,一个个茶叶龙头企业蒸蒸日上,腾冲实现茶产业增收“接二连三”!

十年来,腾冲采取项目引进、旅游开发、壮大产业等方式,吸引茶叶科研项目和资金向现代茶叶产业园集聚,茶产品加工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先后建设茶旅融合发展示范点7个,其中:茶博园1个、明光乌龙茶园1个、大地茶海、极边茶庄园、清凉山茶庄园、驼峰茶庄园、莲花山茶庄园等茶旅示范庄园5个。围绕高黎贡山、极边业、清凉山、绮罗、驼峰等龙头企业,腾冲普洱茶、红茶、乌龙茶、绿茶等产业基地陆续建立。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黎贡山、清凉山、极边茶业等公司先后取得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高黎贡山”商标于2012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高黎贡山” 、“清凉山”和“极边乌龙”三个品牌荣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和优势农产品称号,清凉山公司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腾冲红茶、腾冲绿茶、腾冲乌龙茶、腾冲白茶、腾冲黑茶”5个“腾冲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通过国家商标局认定。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稳步推进品牌化建设

“三品一标”认定产品18个,创省部级品牌5个、国家级品牌1个。 这是腾冲市在茶产业品牌化建设和扶持引导茶产业提质增效的答卷。

十年来,通过扶持壮大茶叶龙头企业,腾冲增强了茶产业发展后劲,提升带动能力,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农民增收。腾冲还将坚持基地、龙头、市场同步,围绕市场紧缺产品、优质特色产品、种植加工加营销全产业链调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拓展茶叶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分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腾冲封姓两代茶人的故事

腾冲是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它位于云南省的西部,再向西,则是现属缅甸的野人山,或叫茶山。

腾冲有多座活火山、大量温泉热海、湿地、地质层理、文化小镇、国军墓园等等令人赞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腾冲也产茶,早在元代,这一带就有茶叶贸易存在。李京在《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提到的:“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

这里的金齿百夷就是腾冲、德宏州的少数民族。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那本著名的《徐霞客游记》中也说,滇滩关外,“茶山野人时以茶、蜡、黑鱼、红藤、飞松五种入关易盐、布”。

清代,腾冲境内只有南部的蒲川产茶,为小叶种茶,产量有限。那时腾冲人大多饮用滇滩关、铜壁关等八关之外的缅甸大山茶和边境的南坎茶。竹筒茶(或酸茶)也很流行。这与徐霞客所记相吻合。

1912年,当地有个叫封镇国(字佩藩)的人,因为率领腾冲的民团,参与清政府镇压盈江、腾冲、缅甸茶山一带少数民族的动乱,以军功被授予蓝翎都司的官衔,也就是正四品武官,在滇西一带很有影响力。民国肇始,由于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威望,被委任为小猛统(今永德)巡检官。

他看到双江、云县、凤庆、永德等地大叶种茶叶种植给当地居民带来福利,就到勐库一带购买茶种,运回腾冲家乡窜龙村(又名攒龙村)试种。随后,他离职回乡,此时,他种下的茶子已“茶苗芊芊”,试种大获成功。

到1921年封镇国去世时,封家的茶园已年产茶50余担(约6千市斤),“开辟利源,家给食足”,封家人可以靠茶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了。这是腾冲大叶种茶叶之始。

景颇姑娘喜摘春茶

对此,腾冲人,原民国总理李根源先生称其德媲鸿渐(陆羽),并写诗赞道:

攒龙村

群峰叠翠拥攒龙,茶树青青绣谷中。

采得芽尖八十石,巡司播种已收功。

镇国去世后,曾担任过北洋议员,昆明市政公所会办(相当于市长)的腾冲县长刘楚湘在墓志中写道:

生民所资,饮食教诲。人嗜茶饮,芳香轻快。

陆羽博物,著经唐代。中土名产,舶翰海外。

厚生裕民,利泽悦兑。腾冲艺茶,青青□□。

人思倡始,歌君遗惠。我铭幽宫,传之万岁。

封镇国去世那年,其子封维德(字少藩)17岁。中学毕业后封维德回到腾冲,先后担任区长、县政府秘书。为发展当地经济,1939年,封维德在腾冲成立茶叶生产合作社,组织当地村民“推广种植,以期增加产量,复兴农村。”

次年,他通过李根源联系了时任云南茶叶技术人员训练所教务主任,中国近代茶叶的开拓者陆溁,并写信,希望对方惠寄“中国茶叶公司茶叶合作社章则”和云南茶叶技术人员训练所之各种课本一份,以便学习推广。

随后,他参考安徽和凤庆的书籍,结合自家种茶和腾冲实际,在陆溁帮助下编写了《种茶浅说》一书,陆溁为此书欣然作序。

1940年底,陆溁结束了宜良的花茶制作和中茶公司《制茶法全书》的编写,来到腾冲。陆溁利用窜龙村的茶叶,制成红茶、乌龙茶、绿茶、白毫等茶,各界人士品尝后,大为赞许。

他们一致认为,腾冲有发展茶叶的潜力。陆溁发现:

一、腾冲地处边地,对外贸易进多出少,急需找到一种经济作物进行平衡;

二、腾冲各地,气候土壤适宜种茶,但对当地制茶工艺,他只讲是用极简单之锅炒土法,并未说明这种土法是现代磨锅茶式的炒青还是炒而复曝的晒青茶;

三、为支持政府禁烟,可以用茶叶作为农民禁烟的经济替代;

四、腾冲——八莫(缅甸城市)公路的修建,为腾冲茶借道缅甸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

为此,他提出一系列的设想,包括:培训学生,集资建立机械化、半机械化茶厂,去茶区添办茶种,自制堆肥、绿肥,茶树之间间种其他作物,兴办农村合作组织,同时用已经栽种成功的龙川茶试制绿茶、红茶、乌龙包种茶等,以探究腾冲茶究竟适合制作何种茶叶。

原民国代总理农商总长李根源先生为封镇国题写的墓赞

有了陆溁坐镇,封维德更有信心了。他请当地最有影响的官员李根源、刘楚湘出面,组织成立“腾越民众茶林业公司”,并创立茶林学校。李根源、刘楚湘、封维德率先认股,聘请吉如膏为总务主任,陆溁负责技术。

他们从凤庆、双江采购茶籽205驮,运到腾冲,划定茶区,播种育苗,成活数百万株。同时,利用本地已有的茶树资源,制作了适合缅甸、新加坡销售的白毛猴茶、白毫红茶、橙色白毫等高档茶,运销缅甸、南洋。

但是,第二年的春天,日寇攻陷腾冲,人民涂炭,学校被占领,公司也被扼杀在襁褓中。李根源(印泉)、陆溁(澄溪)、刘楚湘(梦泽)以及封维德等人的茶叶兴边、茶叶救国之梦也被中断了。

县长跑了。刘楚湘、封维德、陆溁他们随县里的抗日民众逃到腾冲县北部的界头,和日军打起了游击。不久,封维德接到命令,代理现属德宏州的梁河设置局局长(相当于县长)。

在梁河,他一边为抗战部队筹措粮草,一边写每月的敌情通报,还成立了两个小型的实验性茶叶种植场,从家乡窜龙驮来18驮茶种,在梁河县的回龙寨种植,建立起回龙的第一个茶园,成活茶苗一万六千余株。也就是说,现在小有名气的回龙茶,是封维德从腾冲引种的。

封维德颁布了《梁河设治局为禁绝鸦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

封维德颁布了《梁河设治局为禁绝鸦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

抗战胜利后,腾冲县恢复了“腾越民众茶林业公司”,他们以每月10万金元卷,每年100箩谷子的待遇,把正在重庆复旦大学茶学系教书的陆溁一家又吸引回了腾冲,此时,封维德仍是公司股东。

1954~1955年,封维德担任保山专区建设科负责人,主要负责农业、水利等工作。当然,可以为国家换钢材、换机器、换气油、换康拜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急需的茶叶,是他工作的重点。

他在保山专区所管辖的各县,包括保山县(辖今施甸县)、腾冲县、昌宁县、泸水县、龙陵县以及下辖的德宏自治区的各县开设茶业辅导员训练班,茶农训练班,大力推广茶叶种植。从1955年保山专区参与茶叶培训会人数,可看出当时各县的种茶规模。

培训人数

保山(包含现施甸) 70人

腾冲 130人

昌宁 157人

莲山(今属盈江) 30人

龙陵 40人

潞西 100 人

梁河 120人

盈江 60人

瑞丽 30人

1955年,封维德主持编写的茶叶培训材料

此时的新茶园,着力于推广等高带状茶园建设,茶园周边,打埂、挖沟、种龙舌兰、修防火墙;技术方面,着力于推广不平锅;设备方面,着力发展木制揉茶机和水力揉茶机。

封维德既是领导,也是主要授课教员。他们研究出一系列向文化水平不高,祖辈以打猎、种植为生的农民和少数民族群众宣讲茶叶的窍门。农民不愿种茶,就带他们做算术,算一亩茶的价值比种苞谷高多少,能换回多少钢材;

农民记不住种茶的方法,他们就把它编成流行歌曲,用唱歌的方法,使辅导员们在头脑中对茶叶技术和知识形成机械记忆,以使他们记得更牢,理解更深。潜移默化,将茶叶技术和理念牢记于心。

封维德编写的种茶技术歌,歌中专门提到等高种植这种新式的栽培技术

1956年,保山专区撤销,封维德随保山的机构一起并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原德宏泰族景颇族自治区),在政协农业水利委员会工作,1958年去世。

必须承认,封家两代人和他们请来的专家陆溁,对保山市和德宏州茶叶产业的初创,居功至伟,培养了很多茶农,也给后代留下了很多参天的茶树,泽被后人。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保山的茶叶种植在杨善洲老书记的带领下,发展迅速,昌宁县最为突出。在老书记退休后坚持造林的施甸县大亮山林场,也留下了很多生态良好的野放茶树。

回到腾冲,现在的腾冲,既有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古茶,也有适制红茶、普洱茶的大叶种古树茶、茶园茶,还有本地特产绿茶——磨锅茶,此外还有引进的高山乌龙茶,遮荫种植的抹茶……。

当年封镇国种植的茶苗,已长成参天大树,陆溁试制过的产品,也都全面量产,民国以来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全面开花结果,造福乡人。

* 昆明晓德书号、懋勤轩等机构为本书提供大量背景资料,在此深表感谢。

本文节选自《普洱》2021第7期

作者 | 杨凯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腾冲封姓两代茶人的故事

本文节选自《普洱》2021第7期

作者 | 杨凯

腾冲是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它位于云南省的西部,再向西,则是现属缅甸的野人山,或叫茶山。

腾冲有多座活火山、大量温泉热海、湿地、地质层理、文化小镇、国军墓园等等令人赞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图片

腾冲也产茶,早在元代,这一带就有茶叶贸易存在。李京在《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提到的:“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

这里的金齿百夷就是腾冲、德宏州的少数民族。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那本著名的《徐霞客游记》中也说,滇滩关外,“茶山野人时以茶、蜡、黑鱼、红藤、飞松五种入关易盐、布”。

清代,腾冲境内只有南部的蒲川产茶,为小叶种茶,产量有限。那时腾冲人大多饮用滇滩关、铜壁关等八关之外的缅甸大山茶和边境的南坎茶。竹筒茶(或酸茶)也很流行。这与徐霞客所记相吻合。

1912年,当地有个叫封镇国(字佩藩)的人,因为率领腾冲的民团,参与清政府镇压盈江、腾冲、缅甸茶山一带少数民族的动乱,以军功被授予蓝翎都司的官衔,也就是正四品武官,在滇西一带很有影响力。民国肇始,由于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威望,被委任为小猛统(今永德)巡检官。

他看到双江、云县、凤庆、永德等地大叶种茶叶种植给当地居民带来福利,就到勐库一带购买茶种,运回腾冲家乡窜龙村(又名攒龙村)试种。随后,他离职回乡,此时,他种下的茶子已“茶苗芊芊”,试种大获成功。

到1921年封镇国去世时,封家的茶园已年产茶50余担(约6千市斤),“开辟利源,家给食足”,封家人可以靠茶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了。这是腾冲大叶种茶叶之始。

景颇姑娘喜摘春茶

对此,腾冲人,原民国总理李根源先生称其德媲鸿渐(陆羽),并写诗赞道:

攒龙村

群峰叠翠拥攒龙,茶树青青绣谷中。

采得芽尖八十石,巡司播种已收功。

镇国去世后,曾担任过北洋议员,昆明市政公所会办(相当于市长)的腾冲县长刘楚湘在墓志中写道:

生民所资,饮食教诲。人嗜茶饮,芳香轻快。

陆羽博物,著经唐代。中土名产,舶翰海外。

厚生裕民,利泽悦兑。腾冲艺茶,青青□□。

人思倡始,歌君遗惠。我铭幽宫,传之万岁。

封镇国去世那年,其子封维德(字少藩)17岁。中学毕业后封维德回到腾冲,先后担任区长、县政府秘书。为发展当地经济,1939年,封维德在腾冲成立茶叶生产合作社,组织当地村民“推广种植,以期增加产量,复兴农村。”

次年,他通过李根源联系了时任云南茶叶技术人员训练所教务主任,中国近代茶叶的开拓者陆溁,并写信,希望对方惠寄“中国茶叶公司茶叶合作社章则”和云南茶叶技术人员训练所之各种课本一份,以便学习推广。

随后,他参考安徽和凤庆的书籍,结合自家种茶和腾冲实际,在陆溁帮助下编写了《种茶浅说》一书,陆溁为此书欣然作序。

1940年底,陆溁结束了宜良的花茶制作和中茶公司《制茶法全书》的编写,来到腾冲。陆溁利用窜龙村的茶叶,制成红茶、乌龙茶、绿茶、白毫等茶,各界人士品尝后,大为赞许。

他们一致认为,腾冲有发展茶叶的潜力。陆溁发现:

一、腾冲地处边地,对外贸易进多出少,急需找到一种经济作物进行平衡;

二、腾冲各地,气候土壤适宜种茶,但对当地制茶工艺,他只讲是用极简单之锅炒土法,并未说明这种土法是现代磨锅茶式的炒青还是炒而复曝的晒青茶;

三、为支持政府禁烟,可以用茶叶作为农民禁烟的经济替代;

四、腾冲——八莫(缅甸城市)公路的修建,为腾冲茶借道缅甸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

为此,他提出一系列的设想,包括:培训学生,集资建立机械化、半机械化茶厂,去茶区添办茶种,自制堆肥、绿肥,茶树之间间种其他作物,兴办农村合作组织,同时用已经栽种成功的龙川茶试制绿茶、红茶、乌龙包种茶等,以探究腾冲茶究竟适合制作何种茶叶。

原民国代总理农商总长李根源先生为封镇国题写的墓赞

有了陆溁坐镇,封维德更有信心了。他请当地最有影响的官员李根源、刘楚湘出面,组织成立“腾越民众茶林业公司”,并创立茶林学校。李根源、刘楚湘、封维德率先认股,聘请吉如膏为总务主任,陆溁负责技术。

他们从凤庆、双江采购茶籽205驮,运到腾冲,划定茶区,播种育苗,成活数百万株。同时,利用本地已有的茶树资源,制作了适合缅甸、新加坡销售的白毛猴茶、白毫红茶、橙色白毫等高档茶,运销缅甸、南洋。

但是,第二年的春天,日寇攻陷腾冲,人民涂炭,学校被占领,公司也被扼杀在襁褓中。李根源(印泉)、陆溁(澄溪)、刘楚湘(梦泽)以及封维德等人的茶叶兴边、茶叶救国之梦也被中断了。

县长跑了。刘楚湘、封维德、陆溁他们随县里的抗日民众逃到腾冲县北部的界头,和日军打起了游击。不久,封维德接到命令,代理现属德宏州的梁河设置局局长(相当于县长)。

在梁河,他一边为抗战部队筹措粮草,一边写每月的敌情通报,还成立了两个小型的实验性茶叶种植场,从家乡窜龙驮来18驮茶种,在梁河县的回龙寨种植,建立起回龙的第一个茶园,成活茶苗一万六千余株。也就是说,现在小有名气的回龙茶,是封维德从腾冲引种的。

封维德颁布了《梁河设治局为禁绝鸦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

封维德颁布了《梁河设治局为禁绝鸦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

抗战胜利后,腾冲县恢复了“腾越民众茶林业公司”,他们以每月10万金元卷,每年100箩谷子的待遇,把正在重庆复旦大学茶学系教书的陆溁一家又吸引回了腾冲,此时,封维德仍是公司股东。

1954~1955年,封维德担任保山专区建设科负责人,主要负责农业、水利等工作。当然,可以为国家换钢材、换机器、换气油、换康拜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急需的茶叶,是他工作的重点。

他在保山专区所管辖的各县,包括保山县(辖今施甸县)、腾冲县、昌宁县、泸水县、龙陵县以及下辖的德宏自治区的各县开设茶业辅导员训练班,茶农训练班,大力推广茶叶种植。从1955年保山专区参与茶叶培训会人数,可看出当时各县的种茶规模。

1955年,封维德主持编写的茶叶培训材料

此时的新茶园,着力于推广等高带状茶园建设,茶园周边,打埂、挖沟、种龙舌兰、修防火墙;技术方面,着力于推广不平锅;设备方面,着力发展木制揉茶机和水力揉茶机。

封维德既是领导,也是主要授课教员。他们研究出一系列向文化水平不高,祖辈以打猎、种植为生的农民和少数民族群众宣讲茶叶的窍门。农民不愿种茶,就带他们做算术,算一亩茶的价值比种苞谷高多少,能换回多少钢材;

农民记不住种茶的方法,他们就把它编成流行歌曲,用唱歌的方法,使辅导员们在头脑中对茶叶技术和知识形成机械记忆,以使他们记得更牢,理解更深。潜移默化,将茶叶技术和理念牢记于心。

封维德编写的种茶技术歌,歌中专门提到等高种植这种新式的栽培技术

1956年,保山专区撤销,封维德随保山的机构一起并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原德宏泰族景颇族自治区),在政协农业水利委员会工作,1958年去世。

必须承认,封家两代人和他们请来的专家陆溁,对保山市和德宏州茶叶产业的初创,居功至伟,培养了很多茶农,也给后代留下了很多参天的茶树,泽被后人。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保山的茶叶种植在杨善洲老书记的带领下,发展迅速,昌宁县最为突出。在老书记退休后坚持造林的施甸县大亮山林场,也留下了很多生态良好的野放茶树。

回到腾冲,现在的腾冲,既有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古茶,也有适制红茶、普洱茶的大叶种古树茶、茶园茶,还有本地特产绿茶——磨锅茶,此外还有引进的高山乌龙茶,遮荫种植的抹茶……。

当年封镇国种植的茶苗,已长成参天大树,陆溁试制过的产品,也都全面量产,民国以来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全面开花结果,造福乡人。

* 昆明晓德书号、懋勤轩等机构为本书提供大量背景资料,在此深表感谢。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0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