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淘宝的白茶真的吗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数据】双11淘宝茶叶消费报告出炉!流量红利时代走向末路!

2016年11月11日,某以科普为主要方向的著名公众号在晚七点多发布了一条以《听说有人想剁手?截肢手术刀的选择要点》为标题的稿件。之所以用如此多前言引入,其实是为了平复各位看官的情绪,毕竟在2016年的双十一剁手节里,淘宝加天猫的总体销售额达到1207亿元,而去年则只有912亿元。客观地说,我们很难在这个数据里看到市场艰难。当然,类目还是在观看这篇东西的你们所关注的行业——茶业。我倒是想写性用品行业数据,但咱们不是不懂吗?从2016年淘宝双十一整体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再把2015、2016两年的数据进行纵向比较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品牌排行,单品销量排行,每年都会有新势力(品牌)加入各类排行TOP10。他们有些是传统的基于线下的茶品牌,也有依托于电商而促成的纯电商茶叶品牌。然而他们在这个已有9年时间的,能够代表传统比价型电商晴雨表的双十一大战中,往往扮演的只是过客的角色,难以连续出现在每年的TOP10榜单中。2015年双十一,我们通过数据看到很多传统的基于线下的茶品牌开始占领双十一的TOP10,我们曾得出了一个观点,认为传统的线下茶品牌将对纯电商品牌造成冲击。而今年再看,TOP10的榜单并没有出现传统线下茶品牌进一步吞噬纯电商茶品牌的迹象,更多的是平分秋色。于是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1.比价电商红利真的到了尽头,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2014-2016年,每年熟悉的名字还是那么几个:中闽弘泰、大益、艺福堂、茶马世家、卢正浩、西湖牌、徽六等等。不光品牌,茶类同样有这个趋势,乌龙永远都是铁观音唱主角,红茶永远都是桐木关正山小种金骏眉,普洱永远是熟茶,绿茶永远是西湖龙井。这说明,不论是品牌还是细分茶类,享受到比价电商的红利那些品牌或茶类,已经牢牢站住了其本身的地位,这一地位,很难撼动。换句话说,更多的没有出现的,牛逼的茶企,茶品牌,如果还妄想着通过某一年在双十一搞个大事情,大销量来为自己进军电商铺路,对不起,几乎是死路了。2.消费者更关心茶,淘宝茶叶店铺通过生死关!消费者对于各大茶类的浏览、关注、搜索,都呈大幅上升趋势,这当然是中国茶饮文化的一个利好趋势。而数据显示的另外一个好消息是,被浏览卖家数与成交店铺数的数据呈下滑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茶饮文化的推广与普及对于消费者来说,有着更为积极的效果,消费者会更加集中于更为专注做茶的网络茶叶店铺,促使茶叶电商行业的优胜劣汰,促进行业的自我净化,使得更为专注的茶人,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及服务。3.品牌典范更为出色,线下品牌真心回馈! 西湖龙井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影响力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同时品类标准明确(产区细分;采摘时间从明前、清明、雨前;等级从特级、一级、二级到三级;口感从甘醇、甘鲜到甘爽;包装从传统纸包到罐装标识清晰)。西湖牌、艺福堂、卢正浩把传统名茶的电商销售体系做得很成功,话术专业,电商语言转化经典。堪称双十一的品牌典范。而八马、竹叶青和正山堂是典型在消费品牌红利,他们线下粉丝众多,大家都等到双十一大促时囤积品牌当家的高价单品,这也说明这几个品牌是在双11用降价不降质量的产品,真心回馈消费者。  接下来我们对各项指数进行分析并呈现给各位。 双十一当日交易数据:店铺消失一半,移动端占比上升12% 首先,在这里我们必须要说明的是我们没有最完整的2016年淘宝茶叶销售总体数据,这是因为在淘宝的官方数据工具数据参谋中并未有呈现,不过在总体数据中,有些数据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其一为2016年双十一茶叶类目的总体访客数为4614619人,而2015年这个数据为4288768人,在百分比上来说,有7.6%的增幅。而另一个数据则来自于移动端占比,在2015年里,这个数据为71.1%左右,原本就是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数据了,而在2016年的双十一,这个数字竟然达到了83.1%,比去年增加了12%。这足以说明在未来的时间里,手机或者其他移动端将会占据销售渠道中的最主流。而对于商家而言,得手机者得天下这句话终于有了最好的注解。其次,在2016年双十一数据中比较有意思的一个数据是店铺数量。在2015年的双十一里,我们可以看到,总体店铺数量为222981个,而在2016年的双十一,这个数据却变为了110256。这个接近一半的数量的锐减,说明在2015到2016年期间,茶叶电商的优胜劣汰逐渐地呈现出来——在几年前可以免费获得的流量红利,现在已经消失殆尽,现在的店铺要获得流量,就必须通过真金白银去购买。大量的茶叶电商已经无法生存。在这个数据中看来,消失的店铺达到近了50%。与之对应的,则是访客数量的增加,这意味着茶叶电商的第一轮洗牌接近结束。而对于生存下来的店铺而言,则显然会活得更好——比之前更多的用户进入到之前一半数量的店铺当中,这个算术题我想谁都能算得出来。而且在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双十一茶叶类目的浏览量为37812291次,与2015年的25220818次相比较,显然增加的不是一点点。这足以说明消费者对于茶叶的兴趣及需求比之前要高得多。茶类交易金额占比2016VS2015:普洱再创新高,乌龙下降4.5% 对于普洱茶的经营者来说,上面这个比例图很显然是利好的消息,在2015年双十一的普洱茶销售金额占茶类销售总额第一的27.22%之后,2016年双十一的普洱茶销售金额占比又创新高,为31.41%,而去年的占比第二位的乌龙茶今年虽然还是第二名,却从21.37%下降到了16.96%,仅仅比红茶多出0.9%个百分点。而其他茶类则显得比较无惊无险,与去年的数据比较起来,涨跌幅都不算太大。茶类交易数据2016VS 2015:关注度大幅上升,成交茶叶店铺数减少 对比2016年茶类交易数据和2015年茶类交易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普洱茶和白茶的客单价同比增长五十元左右,而黄茶的客单价同比增长了150元左右,其余茶类的客单价浮动不大。从浏览量的数据来看,各大茶类相较2015年数据增量都在百万级,而代用/花草茶这一类别的数据增量竟然达到了500万级,而稍显可怜的还是传统的弱势茶类黄茶,浏览量的增量仅有3万余。而再看访客数和搜索点击次数,数据增幅比例与浏览量成正比。而被浏览卖家数与成交店铺数的数据,则刚好与前面的浏览量,访客数以及搜索点击次数的增长成反比。综合以上数据比例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各大茶类的浏览、关注、搜索,都呈上升趋势,这当然是中国茶饮文化的一个利好趋势,但不得不说的是,数据增量特别大的仍然是代用花草茶类。而数据增量特别小的,也仍然是传统不那么受关注的黄茶茶类,这大概给茶文化推广传播者提了一个醒,我们需要多关注传统弱势茶类的推广与传播,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消费者对于茶类消费类别的热点。而综上数据显示的另外一个好消息是,被浏览卖家数与成交店铺数的数据呈下滑趋势,这说明中国茶饮文化的推广与普及对于消费者来说,有着更为明显的效果,消费者会更加集中于更为专注于做茶的网络茶叶店铺,促使茶叶电商行业的优胜劣汰,促进行业的自我净化,使得更为专注的茶叶品牌,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服务。2016年茶叶类别销量排名TOP10:新晋黑马成异数,客单价高达2万元  2016年茶叶类别销量排名TOP10,这个表格最值得注意的是,排行第二的石雨益昌号和排名第七的宇川。除了这两个新晋的品牌之外,大益、艺福堂、八马等其余几个品牌都是往年淘宝双十一销量排名TOP10常客。而这两家品牌属于今年新入TOP10的品牌,去年甚至都没进入TOP20。  从数据上看,石雨益昌号大概是今年淘宝双十一茶类销售的一个异数。因为从成交商品件数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大益和艺福堂两个品牌的成交商品件数大概在20万左右。撇开这两家成交商品件数数量贡献大户外,其余TOP10品牌的成交商品件数,平均都在40000-70000左右。但在这张表上,排名第二的石雨益昌号的成交商品件数却仅仅只有5853,远远低于成交商品件数的平均值。或许从2016年茶叶类别销量排名TOP10的客单价,我们可以看出少许端倪。根据前面的数据显示,2016年双十一淘宝茶叶客单价均价在211.19元。而2016年茶叶类别销量排名前十的十个品牌客单价除去新晋品牌石雨益昌号和宇川,均价大概在300元左右徘徊,宇川的客单价以1241.84元高于平均水平,石雨益昌号的客单价更是高达22294.13元。石雨益昌号这样高的客单价,再以双十一五折狂欢的,购物环境中显得不是那么协调和自然。茶语网编辑打开了石雨益昌号旗舰店在天猫的页面,按照价格由高到低的排序发现这一家店内价格排行前五的,是三款冰岛和两款老班章,价格从3188元到4588元。都是常被茶界小白追捧的“高价山头茶”。  当然,我们希望这是消费者在双十一的时候,用低价购买高价名山头茶形成的客单价,而并不是像去年昆明某茶企那样一千多客单就实现了一千多万的销售额——将经销商进货放到电商渠道来进行,从而拉高自己品牌的双十一 表现,这对于消费市场来说,其实不过是掩耳盗铃。其余为2016各茶类销量排行TOP10(图) 茶叶类别产品销售排行:呈多元化发展 全茶类对比一下去年纯茶类增加的现象,今年以花果茶、乌龙茶、红茶和绿茶为主,茶类呈多元化发展。从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金骏眉的排行榜可以看出,知名茶类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依然很大。普洱茶普洱熟普依然占据排行榜全部,大益、新益号、龙润茶、茶马世家瓜分普洱茶宝贝排行榜。其中大益7572熟茶占据三席,而小青柑普洱茶成为今年普洱茶新热门品类。乌龙茶乌龙茶类目里,满屏都是铁观音,岩茶、单丛和台湾乌龙,你们要振作啊!红茶立顿从去年的第8位跃居今年最大赢家。从今年的数据看来,金骏眉的热度不减占据4席,而正山小种也不示弱,占据了3席。绿茶从今年数据看出,西湖龙井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影响力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同时品类标准明确(产区细分;采摘时间从明前、清明、雨前;等级从特级、一级、二级到三级;口感从甘醇、甘鲜到甘爽;包装从传统纸包到罐装标识清晰)。西湖牌、艺福堂、卢正浩等品牌把传统名茶的电商销售体系做得很成功,话术专业,电商语言转化经典。堪称双十一的品牌典范。黑茶黑茶一改去年白沙溪、怡清源两个传统黑茶品牌茶企一分天下的格局,变成多个品牌竞争的态势。白茶白茶去年以散茶形式为主,而今年80%都为白茶饼形式销售。黄茶霍山黄芽一统天下,文成武德。这也间接说明了黄茶为啥始终是小品类了。代用/花草/水果/再加工 在本类别中,艺福堂、三只松鼠、四月茶侬三分天下。本次数据统计只细分到茶类二级类目,而作为茶语较为关注的新晋组合型花茶品牌——ChaLi,虽未在代用/花草/水果/再加工这个二级类目中突进前十,但仍然夺得了组合型花茶排行第一,而且品牌获得茶叶店铺排行第16位,为传播中国时尚茶文化的小而美品牌赢得了关注。由此得出两个观点:第一,  流量红利时代正在过去,不管商家怎么努力,狂欢式的促销数据很难再产生大幅度提升或者本质的改变。以流量红利比价为基础的低价策略时代已经过去了。 
第二,  在目前的消费升级态势下,线下著名品牌线上流量大幅增加、有背书能力和品牌效应的优质茶叶商品,受内容驱动的购买行为,将成为下一轮的电商风口。而来源不明、无品牌背书或者纯低价逻辑的电商茶叶,将逐步丧失优质的爱茶人市场。 (文字来源:茶语网;数据来源:淘宝生意参谋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监制/赵光辉   本期编辑/炼晨电话:010-63744187投稿信箱:hzchazhoukan@163.com

【聚焦】新式茶饮界又来了“新人”?

【聚焦】双十一买茶,还可以来这里玩命“剁手”?

【姿势】一篇文章告诉你每天喝茶的最佳时间

 

39块钱10包的茶包,‘讽刺“了什么?

所谓新消费行业,也并不能脱离传统商业本质,以好的产品和口碑获取市场认可,这才是新消费品正确的未来之路。

11月15日,茶饮消费品牌Chabiubiu创始人王雨朦以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一位女性新消费创业者的艰难求生》,剑指与各大平台之间的矛盾。

王雨朦自述,其品牌被盒马通知停止合作,并要求限期清走数万盒货物,这是压垮她的稻草,所以她要进军小红书。文章中,王雨朦以两个孩子母亲的视角,控诉了包括淘宝的流量机制、盒马、其他直播平台、大主播坑位费、直播投流效果不佳等,也承认了自己在创业中拿到了投资后被资本驱动进行“烧钱”行为,她说“从战战兢兢到自信膨胀,只需要一轮融资,我们从创业第一天就盈利的公司,逐渐变得开始能接受亏损,心态上也有了赌的成分,我开始相信,烧钱真的是无所不能的,能让数据一飞冲天。”

她也承认“现在再回看那段时间整个市场的疯狂,都觉得不可思议,这种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事情整个新消费行业上下游几百万人竟然没有一个人觉得有问题。”

数家媒体对其遭遇进行了报道,但笔者有不同见解,在我们同情她的遭遇时,我要与Chabiubiu创始人王雨朦商榷她在推文和一些品牌软文中关于茶的观点——她在《每日人物》的稿子里提到,“此刻,我们定价79元的产品,正以39.98元的价格摆在盒马的货架上,旁边写着‘天天低价,件件爆款’,真的是莫大的讽刺。”

这讽刺的是谁呢?

悲情的背后 请尊重下专业

王雨朦自称:“我在全国各地跑产区,测口感,寻找好的茶叶,我几秒钟就能分出来,好原叶不苦不涩,坏原叶没有香气。而我们调配的每一款茶,比例和搭配也是2000-3000次试验才定下配方。”

并且她特地贴出了一张茶叶审评的照片,18个专业评审碗显示专业,但是笔者发现图片中只有两个标准评审杯,其他都是非标盖碗,也并没有准备评审品饮用的茶匙、茶杯和计时器,所以无法了解她是没有勺子和杯子的状态下,是如何去品饮茶汤的,是靠意念吗?或者换句话说,道具都没准备好,只是为了拍照留念表示专业?

浅谈一下茶叶的审评,我们通常用的国标审评方式,我们称之为感官审评法。感官审评法运用嗅觉、味觉、视觉、触觉,通过审评茶叶外形(条索、整碎、净度、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多个方面对茶叶的高低优次做出评价,对茶叶做全方面的审评。

女生的感觉器官,尤其味觉有先天优势,但人的感觉器官受到生活习惯和自身身体基因影响,审评法本身就是为了降低感官审评的主观性,通过多因素对比,尽量做到结果客观准确。

通常一泡茶的好坏评审,需要经历分别三次闷泡,以绿茶为例,分别是2分钟+3分钟+5分钟,乌龙茶要求更高,采用的闷泡时间是3分钟+5分钟+5分钟,并且填写感官审评表,对每一款茶详细分析和记录,最终对比产生结果,且需要多人参与,降低客观影响。

所以,任何一个茶人都不敢说“寻找好茶叶,我几秒钟就能分出来”,这话显得极其可笑和不专业,通常大品牌的茶厂,专业审评师团队,一天面临上百款茶的审评,因为品种繁多,但审评也需要好的身体,更需要时间,大多数时候是站着来回走动的,因为需要不停的换茶叶、泡几十款茶、倒茶渣、记录、分析、讨论,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更何况是每款茶要进行2000-3000次搭配测试。

且审评仅仅是工作的一部分,对于茶叶原叶采购、工艺流程控制、品质把控等,都需要创业者亲身体验:茶山是必须得去的,去看生长环境、生长状态,根据天气确定生产流程,在制茶季,甚至需要进到厂房车间进行观察,甚至亲自上手操作。

所以谈及2000-3000次,以及所谓上万次的评审,笔者持怀疑态度,这是常识问题。

关于高端 请不要偷换概念

根据界面新闻报道:界面查阅盒马平台看到,Chabiubiu尚在售卖的葡萄乌龙茶售价49元/盒,每盒10袋,均价4.9元/袋。而在盒马平台上搜索袋泡茶,其他品牌如同为新国货品牌的CHALI袋泡茶均价在3元/袋,英国WHITTARD阿萨姆红茶售价虽然在49元/盒,但每盒有50袋,均价不到1元/袋。

也就是说,Chabiubiu的价格,在同类产品中,并不便宜,这是因为创始人王雨朦一直在各种软文宣传中宣称:“在研发上一直坚持高品质的原叶茶。”“袋泡茶都是机器滚出来的,好茶叶滚碎了口感会苦涩,碎茶咖啡碱会析出,很难好喝。”

为了防止引起对更多喝茶小白的误区,我们从茶专业角度分析她的一些销售说辞是否站得住脚?

1. 苦涩不是好茶?

茶的苦涩味确实是茶的一种本味,但不能单纯地认为苦涩就是一种不好的体验。实际上,茶的苦涩味浓淡取决于茶叶中含有的苦涩味物质的多少。这些物质主要包括茶多酚和生物碱两大类。

苦涩味实际上可以被视为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的证明。当苦涩味化得快时,这证明了茶叶品质和制作工艺的优良。以普洱茶为例,班章、老曼娥等茶叶就是这方面经典型代表。

因此,在品尝茶时,苦涩味并非完全负面的属性,而是茶叶品质和工艺的一种体现。在专业的品茶过程中,人们甚至会特意去品味这种苦涩味,以判断茶叶的真实价值和品质高低。不同茶类,品鉴要求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2. 采摘越早,茶营养越高?

在其他软文中,她为了对比原叶茶与碎茶的优势,也对媒体强调:越早采摘的原叶,其等级越高,营养越丰富。相反,越晚采摘的,等级低的茶叶,才会被制成碎末,营养物质被破坏,风味流失。

这里很显然,她把原叶与高端划上等号,把芽头与好的营养和风味划上等号。

采摘越早营养越丰富这一点其实以营养学标准的话,反而是采摘晚的相对营养会更丰富一些,因为经过大量的光合作用,内含物质包括了多酚类物质,含量是远远高于芽头和鲜嫩叶的,因为在嫩芽和嫩叶的时期,没有经过大量的光合作用,所以只能说是氨基酸类的物质相对丰富,但是它的多酚类物质一定是没有成熟叶多,包括糖类物质的沉淀。

3. 芽头茶就比非芽头茶高级吗?

从茶学的标准来看,她在偷换概念,众所周知,茶叶采摘是有标准的:单芽头、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等,比如福鼎白茶,芽头做出来就是白毫银针,长出叶片出来,根据采摘标准和时间不同分为白牡丹和寿眉。

即便的是碎茶,也是茶加工的工艺的一种,比如英国皇室钟爱的红茶,无论是最早的正山小种还是祁门红茶,为了大量茶物质释放,都做成碎茶出口,并不能说,碎茶就比原叶茶差。

芽头与否,只是代表外形,等级,但并不是外形是芽头,就意味着“营养丰富”,因为不同的茶的标准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而大宗绿茶的标准:一级:一芽两叶一芽两叶占比50%以上,一芽三叶占比不超过30%,其它不超过20%就可以被定位一级绿茶,外形是评级的参考标准,并不代表绝对的品质。

以普洱生茶为例:台地茶种植与古树,台地种植因其单一性和种植密度,必然会大量使用肥料和农药,这点需要注意的是,只要符合规定的使用,通过检测都是符合标准的。但你让资深茶友是选择芽头好看的台地茶?还是选择条索粗大,不太好看的核心产区古树茶呢?

所以,等级高,不意味着好喝,比如贵州“龙井”会比真正的狮峰龙井好喝吗?同样都是芽头,都是43号或者乌牛早品种?茶的迷人之处正是它的千变万化,不能一概而论。

或者换句话说,Chabiubiu为什么不把更好的“单芽头”白毫银针作为私房茶给自己的消费者呢?而是在卖给大家白牡丹和寿眉呢?是因为白毫银针不好吗?

所以不能以原叶、芽头等作为销售噱头,这对于茶行业是不公允的。

4. 原产地有好茶?

Chabiubiu还宣称原产地,比如福建福鼎白茶产区,除了大家熟悉的太姥山、磻溪镇、管阳镇、点头镇,但还有贯岭镇、叠石乡、嵛山镇等地,甚至在各种原产地还有用其他外山产区的茶冒充原产地的茶在本地销售,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不同的产区,口感和价格相差巨大,也是不法商家的障眼法之一。

另外,即便是真正的核心原产地,也并不代表茶品质就优质高端,不同的海拔、生长环境、茶园管理、采摘时间、气候、采摘标准、工艺、存储等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茶的品质。

以台湾茶为例,台湾南投是最大产茶区,但同样低海拔的四季春茶和高海拔的大禹岭冬茶,价格相差数十倍,环球国际有机认证,需要400多项标准,空气,土壤等都要评测,一些高海拔产区为了有机,采用人工除草和人工有机肥管理等方式,成本更高。曾有媒体报道称,不法茶商将大陆生产的绿茶、花茶、乌龙茶等先以出口的方式运到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再以转运的方式到台湾,用以充当台湾当地茶叶,然后转卖给游客,所以台湾工艺生产的“台式茶”与真正优质的“台湾茶”也是天壤之别。

5. 机器制茶和新工艺的矛与盾?

在另外一篇软文中,chabiubiu还提到:机器加工纵然能提升效率,有助于大规模生产,但这只是硬件而已。相比之下,真正发挥关键作用的,还得靠老祖宗千百年锤炼下来的传统工艺、造茶经验,他们才是制茶的“灵魂”。

chabiubiu宣传采用世界排名前三的设备,配合不断改良的发酵、焙火工艺,去除了某些茶款之中的青味,创造出更符合国人口感习惯的茶味。

这本身就是矛盾的说法,无法看懂创始人是赞成还是不赞成机器或者传统工艺,从常识上,机器是为了提高效率,但并不会改变茶的生产工艺,本身发酵度就是中国六大茶类的重要基础,既然你用设备改变了传统工艺,也就不符合国标了。

一些茶本身就会带有青味,这是一种醇类物质,会随着温度和时间转化,包括阳光日晒对于酶类的转化非常重要,都是影响茶口感的基础常识,一味的循序手工或者强调机器新工艺,都是不科学的,好的工艺首先要符合传统工艺,国标的标准也是来自传统工艺,不要把企业标准偷换为“好”的表现。

800一斤的“私房原叶茶”到底贵不贵?

其实,很多网友在微博也对于Chabiubiu产品的价格表示了质疑,不少网友对于一盒30克售价50块的价格表示了质疑,按照500克计算,一斤茶的成本超过800块。

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骨子里的生活方式,是离不开茶的,换句话说,生活茶就应该平民化,不能因为有好看的包装,就卖过高的价格,毕竟这类新消费的茶品跟专业级发烧级茶品还是泾渭分明,合理的定价也是决定销量的重要因素。

800块一斤成本的茶,还需要保证原料采购、生产、包装、渠道费用、运营费用以及利润,茶叶毛利率一直较高,所以网友的质疑的潜台词是:800一斤的茶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以白牡丹为例,2023年福鼎核心产区点头的一级白牡丹通货采购价格平均水平在 200多一斤,源头茶厂的数据可能略有差异,但结果也呼之欲出:在保证正品的前提下,以Chabiubiu的模式卖800一斤的确不太便宜。

虽然“私房原叶茶”强调其稀缺性,但在吸引资本进入的过程中,大规模采购和销售是不可避免的,这与“私房”的概念又是背道而驰的:真正稀缺的原料数量是无法满足大量销售的,大量采购才能降低成本.

茶的价格跟品质固然成正比,价格仅仅是参考的一部分,但是前提是“货优价低”,如果高价低质只会是短期行为,市场会用脚投票。

购买新消费茶饮的消费者大多数是新手,他们对茶的了解可能仅仅是基于此次的购买经验,如果他们体验不佳,可能会对整个茶产业产生偏见,从而影响他们未来对茶的购买意愿。因此,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我们都应该更加关注产品的品质和价值。

笔者认为,创业是有风险的,作为创业者要有危机意识,根据市场情况稳健选择市场策略,所谓新消费行业,也并不能脱离传统商业本质,以好的产品和口碑获取市场认可,这才是新消费品正确的未来之路。

来源: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洱分析】李扬:数据说话,盘点201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茶产业

在2014春茶上市之前,是时候需要对上一年的茶产业情况做一个分析和总结了。

 

本文的数据取自淘宝指数。

 

一、我们先来看看过去这一年市场上几大茶类的热度:

 

(成交指数与搜索指数完全正相关,为了精简文本,不再列出)

 

从图上不难发现,在淘宝指数中,铁观音无疑是龙头老大,全年搜索指数覆盖其它所有茶类。

 

普洱茶稳居第二,但是与铁观音有较大的差距,通过测算,普洱茶的搜索指数约为铁观音的60%。

 

绿茶是传统上的霸主,目前只能暂坐在这第三把交椅上,其搜索指数仅有普洱茶的55%左右,而且这第三的位置也岌岌可危。红茶和花茶的搜索指数与绿茶基本上已可打个平手。

 

接下来就是可以排到黑茶与白茶,其搜索指数已经非常低了,黑茶如果不是双十一前后的大量运作,也拉不开与白茶的差距。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普洱茶在国家标准中仍属于黑茶,但是在市场数据监控上,已经出现了被单列开来的现象,淘宝指数如是,各大数据网站亦如是。

 

类似的情况也在乌龙茶类中出现,铁观音显然已经出列而先了。

 

同样的情况在绿茶中也有,但是与季节性相关,早春的龙井和初夏的碧螺春都反盖了绿茶。春龙井需求大,好理解,大家喝龙井都图个鲜,但2013初夏的碧螺春为何如此受欢迎,这点还待看官解读。

至于红茶,金骏眉几乎就成了红茶的代言,二者的搜索指数大幅重合,猜测金骏眉贡献了红茶的大部分数据,但是其它红茶的所占比例也就相应被压缩得很低。

 

 

二、用数据回答这个问题,花草茶会在网络销售中做得更好吗?

 

答案如图,花草茶的搜索指数约为普洱茶的15%,也就是不到铁观音的1/10,在花草茶中被视为热点的大麦茶和菊花茶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可以与传统茶叫板的样子。

 

三、有没有比铁观音、普洱茶做得更好的项目?

和茶具相比,所有的茶都弱爆了。单单一个紫砂壶,其搜索指数就已经略胜过铁观音了,而茶具的搜索指数是铁观音的两倍以上。

 

四、我们把时间范围扩大一点,看看各个主要茶产品的变化曲线

从淘宝指数的起始时间2011年7月1日开始看。

 

从曲线中不难发现,绿茶在2012年把红茶压在身下,但是到了2013年,红茶已经快把绿茶拉下马了。

可能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从不少媒体上看似乎成了明日黄花的花茶也在稳步增长中,其实不难解释,在下一节讲年龄结构的部分会有说明。

铁观音茶叶老大的地位稳固,其数据相比2012年有微弱的下滑,原因猜测可能是2013年的异常气候。

 

普洱茶的特点导致其销售受季节影响较小,其数据对比2012年稳中略有增长。

我们看到这几年茶具的搜索指数不断增长,这无疑是茶产业蒸蒸日上的标志,因为什么茶也离不开茶具。

 

五、茶是女性饮料吗?

额,数据表明,买茶的大部分都是老爷们儿。

 

六、茶是老年饮料?不,茶属于年轻人!

上图是2012年的喜好茶叶人群年龄比例。

上图是2013年的喜好茶叶人群年龄比例。

 

(喜好度(TGI)= 搜索词的该人群占比÷全网的该人群占比× 100)

 

从这两年的变化可以看出,2013年相比于2012年,喜爱茶叶人群的年龄有明显下降,2012年喜欢茶叶的人群是25-39岁的人群,而到了2013年就变成了18-35岁的人群了。

 

而且淘宝消费的重点人群就是18-35岁,这也解释了为何2013年茶产业数据增长的一点原因。爱茶人群年轻化,这无疑是件好事。

上图为普洱茶爱好者的人群比例。

 

喜欢普洱茶的人群以30-59为主,这是所有茶类爱茶人群中最老的一类。

上图为铁观音爱好者的人群比例。

 

相比普洱茶人群,铁观音人群就年轻得多了。30-34岁人群特别喜爱铁观音,而其它年龄段都不突出。

上图为花茶爱好者的人群比例。

 

花茶的数据解释了上一节的疑问,由图可知,年龄越小越喜欢花茶,而年轻人又正是淘宝主力军。只是不知是因为爱茶人群的年轻化导致了花茶的受欢迎,还是花茶的受欢迎导致了爱茶人群的年轻化。

 

要抓年轻人的市场,考虑下花茶吧。

 

七、茶是大众消费品

茶的消费符合正态分布,更多人喜欢价格适中的产品。

 

 

八、购买茶产品的人群分布

对于茶产品消费主要还是集中在沿海地带,与经济水平有直接关系。昆明位列普洱茶人群占比第一,泉州位列铁观音人群占比第一说明集散地和原产地同时也是重要的消费区。但广东依然是普洱茶人群占比最大的省份。

 

九、最后,真的爱茶你就别黑处女座!

图中标有数字100的圈是一个喜好度标尺,喜好度越大则说明越喜欢茶,喜好度为100则无偏向性。

 

我们看到处女座一枝独秀,痴迷于茶。

 

其原因还请星座专家解答。

 

文/李扬 中国茶业新复兴计划智库成员,茶学硕士

题图/geralt

来源:茶业复兴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