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台湾老茶怎么喝

找到约298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茶要怎么喝?高级的保存方式让你的茶好喝百倍

很多茶友可能都有这样的疑问,茶叶买回来,多久喝完比较好呢?是要看保质期吗?还有一些写着“适合长期保存”的茶又该怎么喝呢?

其实每一种茶都有它的“最佳赏味期”,即最佳饮用时间。有的茶需要尽快饮用,放得越久品质越差;有的茶制成后,需要放一段时间才更好喝;有的茶可以久存,且越存越香。

那么,要如何区分这些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适合放一段时间饮用的茶

一般来说,焙火类的茶最好是放一段时间再饮用。一方面是避免上火,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给茶“降降火气”,避免火味掩盖了其本身的香气、滋味。

焙火类的茶主要是乌龙茶,如武夷岩茶、浓香炭焙铁观音、台湾炭焙乌龙茶等,按照不同的焙火程度可分为低火、中火、足火。

不同的火功需要放置退火的时间也不同。

低火:一到两个月

中火:三到五个月

足火:半年到一年

退火后的焙火茶,炭火的热力部分消散,乌龙茶本身的花果香和滋味方才显示出来,与火味交织,形成了焙火乌龙茶独特的韵味。

适合尽快饮用的茶

制成后尽快饮用最佳的茶,通常追求鲜爽的口感。这类茶,其中的物质很容易被氧化,稍放久一些,就明显能感觉到没有刚开始喝那么新鲜了。

就像刚摘下来的蔬菜一样,要马上烹煮,否则食材的甜度就会随着时间下降得很快,吃过刚摘下来的蔬菜的人,一定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

烘青、炒青绿茶,制成后一般放10天左右退火后就可以喝了,此时口感最协调,且喝了不容易上火。

蒸青绿茶、抹茶之类的,这类茶的最佳饮用时间只有2~3个月,制成后越快喝越好。

鲜嫩的白毫银针后尽快饮用更佳。虽说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但喜欢银针的鲜爽味的朋友们,还是趁早喝为好。

红茶没什么特别的讲究,通常都可以直接饮用。但像正山小种这样进行了熏焙环节的茶,可以适当存放一两个月再饮用。

适合长期存放的茶

长期存放的茶,三到五年以上,一般可以称为老茶。老茶的概念,并是不近年来才有,以往在民间,早就有存老茶治病的传统。

可以长期存放的茶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耐得住久藏,就代表内含物质足够的丰富。在正常而合理的存储环境下,物质发生一些变化,让茶形成了更为深厚、丰富的品质特征。

武夷岩茶适合存放,“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说的就是足火的武夷岩茶隔年火气退去会更好喝。不止一年,陈放多年的岩茶品质更优,有温胃健脾之功效。

白茶可以久存众人皆知,不仅有独特的保健价值,更是形成枣香、药香等独特口感,耐人寻味。一般存老白茶以嫩度较低的白牡丹、寿眉为主。


普洱生茶和熟茶,都具有耐久藏的特点。老茶口感层次更丰富,滋味更浓醇,这是新茶所不能比拟的,也是普洱茶具有投资价值的根本原因。

黑茶适合陈放,其中的有益微生物会促使黑茶内含物质的转化。

茶叶的保质期与茶的品种有关,不同的茶叶保质期也不一样。像普洱茶、黑茶等属于全发酵产品,保质期可达10~20年。因此国家对其没有制定保质期。

类似的茶叶还有像武夷岩茶大红袍等半发酵茶,这类茶叶只要存放得当,不仅不会变质,反而能提高茶叶品质。

茶叶保质期有多久,如何保存

通常,密封包装的茶叶保质期是18个月至24个月不等,在茶叶的包装袋上会标明的。散装茶叶保质期就更短了,在购买时,尽量选当年的新茶买。

1、白茶

白茶说是越陈越好,当然也是要在保存的好的前提下,白茶一般是要密封保存的,不然会散失其中的水分或者潮湿。保存好才能达到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

2、黄茶

黄茶属发酵茶类,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所以黄茶与绿茶一样,保质期都只有一年左右。

保存黄茶的时候,可以在茶叶袋中放入保鲜剂并密封放入容器中,再直接放入冰箱内(温度最好控制在5摄氏度左右)储存,并注意避免与其他食物一起冷藏,防止茶叶吸附异味。

3、绿茶

一般的茶,还是新鲜的比较好。如绿茶,保质期在常温下一般为一年左右。不过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线、湿度。如果存放方法得当,降低或消除这些因素,则茶叶可长时间保质。

绿茶或者清香型铁观音,为了保证鲜爽度或者香气活性的茶,可以放进冰箱贮存,适宜的温度是大致为0℃~5℃。即通过改变环境温度,降低茶叶内含化学成分的氧化反应速度,最终达到减缓茶叶品质陈化、劣化的目的。

4、红茶

一般红茶的保质期都比较短,一般是1年,次摘和秋摘的红茶保质期为1-2年,锡兰红茶保质期比较长,二年的比较多。

散装红茶的保质期,一般是18个月,一般袋装红茶保质期是24个月,罐装或用铝箔纸包装的红茶可保存三年左右,纸袋包装的红茶可保存两年左右。


红茶干茶含水量不高,但很容易受潮或者散发香味,在存放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不同种茶叶的混合存放,一般可放置在各种密封的罐子、茶袋,保温瓶。

在红茶放入之前,用塑胶袋包装,排除袋中空气,加个密封夹,能够更好的保留茶叶香气。

5、黑茶

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一般而言,生茶的保质期在5年左右,熟茶经过特殊发酵越陈越香,茶叶保质期在15年以上。

不同的茶保质期不一样。像云南普洱茶,少数民族的砖茶,陈化的反而好一些,保质期可达10到20年。

又如武夷岩茶,隔年陈茶反而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湖南的黑茶,湖北的茯砖茶,广西的六堡茶等,只要存放得当,不仅不会变质,甚至能提高茶叶品质。

黑茶保存需要通风、干燥、无异味的条件。保持通风干燥是收藏存放黑茶时最需要注意的,切忌使用塑料袋密封!

最好是用牛皮纸、皮纸等通透性较好的包装材料。如果量较多在保存的时候可以在其周围放置一定量的活性炭等会吸收水分和异味。

6、乌龙茶(青茶)

乌龙茶叶保质期没有明确的规定,茶叶保存关键在于茶叶本身水分含量的高低与小包装茶所用的包装材料的防潮性能。

能保持茶叶含水率7%以下,在12个月内茶叶品质不会过分陈化;水分在6%以下,用铁听全密封成“罐头食品”一样,3年内也不会过度陈化;水分含量大于9%的,难保在3个月内不变质。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它比较容易贮藏。可以用瓷罐、金属罐、茶袋来贮藏茶,但最适合的是锡罐。在装罐的时候,需注意的是茶叶一定要装满,这样是为了减少氧化,最后加盖密封。

过了保质期是否就意味着茶叶变质了呢?

只能说不是绝对的。首先当然得看它是不是普洱、岩茶一类的发酵茶。其次为了最佳的品饮效果,在保质期内喝完是最好的。

但茶叶的品质关键还是看保存,保存不好的茶没过保质期也可能变质,保存得好的茶即使过期了也还能喝。也就是说过期与变质并不能划等号。

六大茶类,分别哪一泡茶最好喝?听听老茶客怎么说

喜欢喝茶的朋友可能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余香,八道有余味,九道十道仍回味。

这是在说冲泡茶叶时每一道茶的味道,但这个说法,主要是针对发酵茶,尤其是乌龙茶和黑茶这类比较耐泡的茶,如果是绿茶和黄茶,则无法反复冲泡。那么,6大茶类在冲泡时,各自哪一道茶水品质最好喝?今天一起聊一聊这个话题。

1.绿茶和黄茶

之所以将这两种茶并列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两种茶的耐泡度差不多,都只能冲泡三次左右。其中绿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消费量最大的一种,而黄茶则是六大茶类中消费量最小的一种。

这两种茶都不宜用开水冲泡,需要等烧开的水凉一凉,温度降到80~85度左右冲泡茶叶最为合适。投茶量按1:50的标准,150毫升的盖碗,用三克茶叶即可。

如果是早期等级较高的嫩芽为原料的话,精华在第一泡和第二泡,如果是等级较低的粗老绿茶或黄大茶,可以冲泡4~5泡,精华在第二泡和第三泡。到后面两泡茶,滋味香气都会变淡,需要换茶再泡。

2.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冲泡后呈现红汤红叶和红底的姿态,香气高扬,滋味醇厚,回甘明显。高等级的红茶需要用90度左右热水冲泡,低等级的工夫碎茶,可以采用更高温度的热水冲泡,比如说95度。

红茶冲泡时一般投茶量在3~4克左右(以150毫升盖碗为例)。红茶可以用热水快速冲洗,10秒内出汤倒掉。从第二泡开始,每次出汤时间控制在10秒,等到五泡之后再延长些时间。

红茶口感最好的几泡应该在第三和第四泡,也就是洗茶是算第一泡,往后冲泡两次,香气滋味都会呈现最佳状态。等到六七泡之后,口感会缓慢下降,有些高山茶可反复冲泡10次左右。

3.青茶

青茶是半发酵茶,又叫做乌龙茶。按产地和工艺划分,可分为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和台湾乌龙茶4种。不同的产地都有自己的独特代表作,发酵程度从20%~70%不等。

因此,乌龙茶在冲泡时应该选择95度左右热水,可反复冲泡7次以上,品质好的乌龙茶甚至10泡以后还有余香。

但是从茶叶最佳的滋味口感方面来讲,乌龙茶最佳精华同样出现在第4泡,这个时候茶叶的精华物质都已经开始释放,香气滋味和水充分交融,达到和谐统一的地步。

4.白茶

白茶原本跟黄茶一样,属于小众茶,但近些年来因可存储的品质特征而备受关注,成为继普洱茶之后的又一大可储存升值的茶类。目前白茶的产地主要集中于福建,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和贡眉四种。

这4种白茶的原料等级不同,冲泡时的水温要求也不一样。白毫银针适合用八十至八十五度的热水冲泡,白牡丹则适合用八十五至九十度的热水,至于说寿眉和贡眉应选择95~100度热水冲泡。

不管是新白茶还是老白茶,冲泡前最好洗茶一次。如果是新白茶,精华在3~4泡,如果是老白茶,茶性苏醒比较缓慢,精华可能会延后1~2泡,要等到第4泡到第5泡的时候,才是口感最佳时刻。

5.黑茶

黑茶是6大茶类中最特异的一种,因为它可冲泡的次数更多。虽然黑茶也有散茶的形式存在,但大多数黑茶都以紧压茶出现。

在漫长的时间岁月中,经过长时间的陈化转化,黑茶冲泡前必须进行洗茶以达到醒茶的目的,如果是放了10年以上的老茶,还需要反复洗茶两次,才能让茶叶苏醒。

洗茶之后,黑茶能够反复冲泡10次以上,从第3泡到第5泡,是茶叶舒展释放精华的关键,所以这个阶段的茶叶口感最佳。但如果是时间特别长的老茶,5~8泡的滋味同样不可忽视。

总而言之,黑茶长时间存储的特性,让其茶叶的最佳口感比其他茶类要稍微往后推迟1~2泡。

大家在日常喝茶过程中,可以通过反复冲泡来进行对比,感受每一泡茶汤的滋味变化,找到自己喜爱的茶的精华所在。

来源:茶叶情报局,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界“脑残”是怎样炼成的


1

一段与网友的对话


后台经常有网友各种问题咨询,有时候,有趣的问题也会有所回复。


且看如下,这是一段与网友的对话:





2



稀里糊涂的“八中茶”

 

喝老茶就是喝“八中茶”,但是,老茶之乱,众所周知。


“八中茶”最大的一次乱源始于2006年。


2006年,普洱茶行业到达一个高潮,云南中茶公司(原省茶司)直接从销售茶叶变为销售包装纸,一张绵纸印上“八中茶”商标就价值不菲,每公斤从十几元到后期涨价到六十几元,据《中国调查杂志》报道,2007年,云南中茶当年的产量即高达2.7万吨,这几乎是“中茶标普洱紧压茶几十年的生产总和的数十倍。


贴牌生产普洱茶,不进行品控,导致大量的非普洱茶原料掺入,被媒体称为“中茶牌真的假普洱”。海量的中茶牌普洱茶涌向市场,最终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中茶品牌几十年累积下来的口碑,一朝清零。

 

中茶贴牌事件之后,中茶品牌价值彻底崩溃。这是中茶品牌当前市场混乱的一个根本原因。然而,这部分茶叶的外包与计划经济时期的外包完全不同,老茶的混乱,指的是2000到2004年之间大量生产的仿冒品。

 

2003年云南普洱茶地方标准出台,这是个信号,说明了普洱茶的内地市场开始爆发。事实上,普洱茶的行业规范一直都有,只不过更多局限于行业内,与市场标准还是有所不同。

 

当时市场的认识都是,“没有八中茶就不叫普洱茶”,产品名称都一样,都叫“云南七子饼”。

 

2000年到2003年,云南的茶厂到底生产了多少“八中茶”,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中茶的商标当时基本上成为产业的一个通用的商标,大家都在用,熟茶版型都是与7572、8582,生茶则是7542、8582。无论生茶、熟茶,两者的包装都一样,都是“云南七子饼”。

 

这部分都是属于非法生产,属于盗用品牌,大部分内飞并不敢打上厂名。

 

(图中所示七子饼茶,均为一眼可知的假茶,内飞无厂家名称,外包也不符合当时的包装特征。)


(图中所示为80年代正品的内飞)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中央与地方之争到达白热化阶段,茶产业失控。原先代表云南省政府管理全省茶产业的省茶司迅速于1998年底成立了云南省茶苑集团,不过是两块招牌,一套人马。99年,中茶要求收回权利,两相争斗。于是,“中茶商标”混乱开始。

 

所谓计划经济时期省公司贴牌的传说,其实是不了解当时的管理体制,认为省茶司当时使用“中茶”也是贴牌,其实当时的央企与今日央企的人财物统管的方式不一样,有时候权利下放地方,有时候又全部收回。云南省茶司一直就是央企,正式的名称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


3

计划经济的云南七子饼茶内销吗?


云南七子饼茶在1958年之前又叫“侨销圆茶”,也叫“侨销七子饼”,七子饼在1973年之前只是一个俗称,1973年之后才正式成为产品名称,所以,1973年也称为“七子饼茶元年”。


由此可知,“云南七子饼茶”就是专供出口的品种,尤其是计划经济时期,云南七子饼茶是属于特种茶,专指熟茶。


从7572、8592这些编号也可以知道,这是专指的出口唛号,而内销则完全没有必要,一个七子饼茶的名称足够说明。


90年代之前,内地市场也不消费熟茶,也就没有必要生产熟茶对应市场。云南虽有边茶,由于云南边茶销区与其他边茶销区的差异,云南边茶并非是黑茶工艺或熟茶工艺,也就同样没有必要生产熟茶。


市场上所谓“八十年代的熟茶不是指出口茶”的说法,纯属谣言。


目的是给予市场一个想象的空间,既然有不是出口的茶品,那就未必是属于“省茶司”管理,生产厂家就未必是市场原先的品种,如此一来,各种假茶就可以源源不断。


至于“一个老茶人没有卖完”的说法,纯属典型的江湖手法。香港的“普洱教父”也编了一个从85岁老人手上收购了毕生所藏的百年老茶的故事,广东中山的清代“亿兆丰”普洱茶也是从地窖中挖出,类似的故事,在老茶界层出不穷。




4


1973年,“云南七子饼”正式作为产品名称出现于包装上,从1973年2003年,整整三十年,这几十年间到底生产了多少七子饼茶,到底有多少厂家参与生产“七子饼茶”,好像是一个谜。

 

云南省产茶区域有文山、红河、版纳、普洱、临沧、玉溪、保山、德宏、昆明等州市,其中100多个县产茶,大部分产茶县都自建有茶厂。

 

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一书记载:

 

“1970年底为发展地方工业,精制茶厂下放到县(市)管理,1973年后随着茶叶产量的增长,个产茶县自建茶厂逐年增多,到1988年全省已有精制茶厂86座。”

 

云南虽然从计划经济时期开始就有很多茶厂,但是建厂时间长与普洱茶未必就有关系,绝大部分从来就未曾加工过普洱茶,与普洱茶行业就没有丝毫的关系。


由于茶厂众多,这几年,打假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仿冒品都是挖掘出各种小茶厂的历史,伪托生产“中茶”,这成为了一种趋势。大部分伪托生产的八中茶,都是民不报官不究,实质已经触犯了刑法,中茶公司近几年连续打假,生产者伪托的都是之前80年代、90年代的茶品包装。

 

香港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王曼源会长提供了一堆茶,在台湾出版了一本书,叫《普洱茶谱》,其中有片茶砖“7638”,纯属子虚乌有。市场按图索骥,越传越离谱,一会是景谷茶厂生产,一会是昆明茶厂生产,其实都是王会长出版之时刚刚生产。台湾出版是另一本书《普洱藏茶》则把7638编的更离谱,推断70年代昆明茶厂发明了所谓的“生熟配”工艺。稍有茶学常识的人也可以清楚,生茶熟茶茶性相反,如何硬搭?

 

如今的普洱茶江湖上,类似的茶层出不穷,只要沾上云南的边,只要这个茶厂有历史,各种伪托出身的茶品打不胜打。只不过,只要对于历史稍加有认识的茶客都知道,不过是一种游戏。

 



(图片所示为市场上各种版本的所谓“7638”的故事茶。) 


5

“中茶牌”云南七子饼茶到底有几个生产厂家?


中茶商标注册于1951年10月,1952年通知全国下属茶厂使用,1992年商标使用权停止授权,省公司是中土畜的分公司,所以之后一直在生产,下属茶厂虽然在1970年人事管理权归地方,业务管理权限依然在省茶司。也就是说,实际上,中茶标的产品一直在生产,直到2004年茶厂改制。

 

计划经济时期,昆明茶厂做砖茶,勐海做饼茶,下关做沱茶,省公司有明确的文件规定。下关七子饼印刷体是粗体,勐海茶厂是细体,两者辨识度高,不易混淆。由于品牌价值及茶品品质的关系,如今市场的仿冒品绝大部分是仿制勐海茶厂的七子饼茶。

 

2000年之前,七子饼茶的生产厂家并不复杂,一为勐海茶厂,二为下关茶厂,并没有其他茶厂生产,至于省茶司承包部门生产之后的茶品,现在市场有争议,因与本文无关,不在此赘述。

 

普洱茶的品种也非常单一,七子饼的生产厂家在80年代之前就只有勐海茶厂,这可以从编号就可以得知,如7452、7542、7572,出口唛号的最后一个数字2即代表勐海茶厂,80年代以后增加了8582、8592,下关茶厂生产8653、8663。


(以上图片为1993年出版的《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一书中“外销普洱茶茶号、包装、规格表”)


6


普洱茶有很多假,有些假,不值一辩,稍有常识也不会上当。然而,市场奇怪,越是不值一提的假,越是有人一仓库一仓库的捡漏。


从道理上来说,中茶品牌的茶品生产厂家,生产茶品有历史依据,有历史档案,茶品单一,产量稀少,然而,众人犹如着了魔,明明知假而买假?


要弄清楚有否“德兰茶厂”生产过80年代的“云南七子饼茶”很简单,有这个茶厂也未必就可能生产普洱茶。


我的《普洱茶营销-七子饼鉴茶实录》一书中有许多类似的故事茶解密,《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一书中也有大量的史料。


再则,“德兰”商标的拥有者就发布过声明,声明如下:

潞西县芒市茶叶公司成立于1991年,公司成立前,1989年由潞西县芒丙茶叶良种场加工经营云南普洱茶,1990年由潞西县芒市茶叶饮料厂申报“德兰”商标,1992年正式获得商标使用权。


    潞西县芒市茶叶公司于2002年正式更名为云南勐巴娜西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此期间芒市茶叶公司一直由卢云康先生独家生产经营,从没有与任何单位或个人合作办厂、办公司,在近期市场有个别打着“德兰”商标出售着不是本公司出品的普洱茶饼、沱的假货销售,为此郑重申明,“德兰”商标是云南勐巴娜西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商标。



只不过,市场好玩,拿手机随手一搜,这种便宜的老茶满屏皆是:




6

茶界“脑残”是怎么形成的?




这样的茶,明明像一坨屎,明显的都是茶末,丢一张中茶的内飞进去,就变成老茶了?中茶牌沱茶多久又出品过20一公斤的沱茶呢?


原本我想,这样的假茶不值一提,入行几天也可以搞明白的东西,然而,偏偏蠢货要冒蠢气,他还要不断来教你怎么识茶:


这不禁让人大为感叹。

在普洱茶界,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很多人,买假老茶,买假古树,固执于一种思维,固执于一种想法,明明是荒唐的,也会固执于这种荒唐,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这种现象类似于今天频频发生的传销,以及老年人被保健品推销洗脑的事情。一仓库一仓库购买假茶的人,无论你如何阻拦,如何相劝都不行,如同着了魔,就是要把钱白白送给骗子。

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这不是脑残吗?

脑残还不是我们理解的傻的问题,脑残的特征是荒唐、荒谬、违反常识、违背逻辑,脑残其实是一种被控制的思维。

问题是,这样的事情是如何发生的?这种思维是怎么被控制,而且支配了人们的行为?

几十年来,产业围绕的就只有几个单品,所有的茶品又都只有中茶牌,这导致在老茶市场具有超高的知名度。

 

普洱茶的实物历史被台湾出版的《普洱茶》一书一下子拉长了几百年,动辄都是百年老茶,清代、民国老茶,这让真品本来属于凤毛麟角的80年代、90年代茶品变成了一个“年份很短”的假象。

 

这是改变人思维框架的一种骗局。

 

1995年,台湾出版《普洱茶》一书,接着《普洱茶谱》、《方圆之缘》等等书籍出版,其结构大同小异,其茶品大同小异,其目的都是控制老茶思考的资源,无论你承认还是反驳,都是在这些骗局里面。


各种拍卖会上,80年代90年代的茶品并不便宜,随便一片80年代的生茶要上十万,一片80年代的熟茶也要几万元,然而,兜售人告诉你这里有一批“一个老茶人存了一辈子的老茶”,价格只要几百元,你买不买?一买,总金额却要几百万。

 

传销和骗局成功的前提是什么?

只谈结论,强加结论,不接受就是不懂茶。

《普洱茶》、《普洱茶谱》、《方圆之源》、《深邃的七子饼》等等,书里面都是结论,这是百年,这是50年,这是号级,这是印级。

有人质疑这样的茶品,就是不懂茶,就是没有钱的穷人,喝不起老茶,这是一种下意识的心理暗示,让所有购买假老茶的群体,变得飘飘然。

按理说,各种假老茶如今被打假得差不多,为什么还是不断有人频频上当,而且上当了也不吭气呢?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里,受骗者的情绪已经被控制。

事实上,很多人真的不在乎真相吗?绝对不是,大多数人认为上当的应该都是傻子,所以,绝大多数人并不愿意承认自己上当了,不愿意承受被欺骗的那种羞辱感而已。

 授权转载自【吴疆说普洱】,仅代表作者观点 

找到约28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