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太平猴魁茶的产地是哪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饮茶的乐趣在于茶的千变万化

《茶悦:奇茗30品







作者:

陈勇光

出版日期:

2014年9月

第1版



内容梗概

        

作者爱茶、喝茶、寻茶,从绿茶到白茶,从白茶到红茶,从红茶到乌龙,从乌龙到黑茶,对每一款自己遇到的茶,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庆幸有缘与好茶相遇,这些茶,犹如旧友知己,陪伴一生。






内容亮点




缤纷世界——绿红黄白茶类

炭火中的乌龙茶香——岩茶等乌龙茶类

寻茶之路——普洱等黑茶类






精读笔记



缤纷世界  绿红黄白茶类


云雾蝙蝠洞,奇异瓜片香

齐山原属六安县,现归属于金寨县,山高多云雾,自然要出好茶,而最好的六安瓜片却产于齐头山的蝙蝠洞,除了因为蝙蝠洞常得雨雾滋润、太阳漫射光外,更得益于蝙蝠洞前的怪石嶙峋了。


缥缈之境,仙气太平猴魁

猴魁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安徽的太平县,以其大叶扁平的外形与清甜甘冽之味而令人印象深刻。

很多人不明白,猴魁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历史上,安徽盛产尖茶,如泾县特尖等。百年前,最好的尖茶,却出自太平县猴坑的茶农王魁成的手中,取其名而有“魁尖”之说。由于猴坑所产魁尖风格特异,品质超群,其他产地的魁尖难以望其项背,为免假冒,特冠以猴坑之名,叫做“猴魁”,又称“太平猴魁”。


深情厚谊白茶祖

白茶自有一种,而白茶产自老树者,与普通常树应有区别。外形上看,或因长途邮寄,导致叶片略有碎片外,其茶条索略长,微黄绿,莹润可爱,亦带白化痕迹。深嗅而觉鲜甜微辛入鼻而上,疑似去年藏品。白茶祖的子孙业已繁衍全国各地,而母树的每年产量极为稀少,得来皆不易。


庐山野茶老,奇味雪梨香

连江县香炉山上的抛荒茶,在正月初就已经发了些芽头,大山愈发幽深,那些茶树在路傍也越长越高。采摘的时候需要攀着茶枝,才起来并不容易,偶有一些芽叶初展的原料,其余基本还是米粒状的小芽孢。

好茶不易得,唯天地涵养之。煮开的茶,香气令人惊奇,竟转为雪梨一样的香甜。


夜品甘露

蒙顶甘露的清甘犹在口颊之中,淡淡的花果香尤为迷人,如同细嗅山川的雾气。


三款蒸青团饼,茶味的穿越

革登古茶山蒸青小饼,最早饮用的时候,滋味颇清淡,入口似有海苔清香,苦涩之感不似炒青茶,可以在细腻绵厚的茶汤里,感受另一番茶气的冲击。

景迈古茶山蒸青团饼,有其明显的个性,尤其以蜜兰香令人着迷,只是茶汤中涩味略显,成其个性,品后觉其香气幽雅,不如晒青古树那般厚重。最特别之处在于出它昂中充满着油润的气息。

顾渚蒸青团饼,外形尚润,已不可见完整的芽叶,只是翠色依旧,华英叶髓俱在,以盖碗沸水冲之,一分钟半出汤,香气逸扬,茶汤黄绿清亮,请啜其滋味清香,如有山中青苔的气息。

蜀山枇杷茶的太和之味

离青城山不远的龙门山,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上,至今仍可以找到上百年的古茶树,有些茶树高达五米多,胸径半米,采摘鲜叶时需赤脚上树。这种乔木大叶种的茶,其成熟的叶片类似于枇杷叶,故命名为“枇杷茶”。因为茶叶多酚类含量高,香型也好,故制成的红茶滋味醇和,更带有此山头独特的琵琶韵。

陈年红茶,历久弥新的爱

赏干茶,条索紧细,乌润黑褐,有陈化后的润泽感,干茶的叶面若有淡淡的白霜。制茶并不过于讲究,有粗梗,有金黄色的嫩芽。粗梗上的枝皮还残存,甚至还有一两叶黄片。嗅茶,香气却幽细异常,直入鼻中。干茶已经不容易闻到正山小种特有的烟味了,或许当时制作时就没有太多烟薰,茶种却另有一种淡的果酸味,一丝的甜,一下子令人想到雨雾深锁的桐木关。


炭火中的乌龙茶香  岩茶等乌龙茶类


独特的透天之香,在乌龙茶当中才得以充分体现;其香缠绵、其韵悠长,非常茶可以相比。

有“茶叶王国”之称的武夷山,九曲流水,谓三十六峰、九十九岩,鬼斧神工,水韵灵动,又说“岩岩有茶,茶各有名”、“无峰不长茶”。

武夷山发现第一棵茶树的地方,被称为茶洞。茶洞,实际上是一处美丽山洞。人们说,这个云蒸霞蔚的洞天福地,是仙人彭祖居住的地方。因此而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

武夷岩茶,条索紧实,色泽乌润带宝色,香气浓郁,汤色橙黄至金黄、透亮,滋味醇厚甘爽,叶底柔软明亮,有明显的绿叶红镶边,可冲泡710道。

武夷岩茶品种之多,已难尽数。按2002年的国标规定,武夷岩茶产品分为五个品种系列:水仙、肉桂、大红袍、名丛和奇种。最有名气者,当数大红袍,是从名丛中单列出来的名丛,可谓名丛中的名丛。历史上母树大红袍年产量不到一斤,大红袍成了国茶的象征。

2006年起,母树大红袍禁采。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红袍就通过扦插无性繁殖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大红袍的后代,已经足够爱茶人饮用了。

与大红袍齐名的,则是武夷山四大名丛: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夭。每一款都有个性,都有它的故事。

在武夷岩茶中,最重要的当数两个当家品种,这就是水仙和肉桂。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值得记载的品种,这就是武夷山土生土长的原始品种,当地人称之为“采茶”。

近几年武夷山还引进了外地的乌龙茶优良品种,如黄旦、奇兰、黄观音、金观音等,多以奇妙花香而受欢迎。

武夷岩茶的传统制作流程共有十道工序,即采摘、萎凋、摇青、双炒双揉、初焙、扬簸晾索及拣剔、复焙、团包和补火等,环环相扣,不可或缺,其中对茶质起关键作用的有“复式萎凋”、“看青做青,看天做青”、“走水返阳”、“双炒双揉”、“文火慢炖”等。


寻茶之路  普洱等黑茶类

彩云之南,最多的是古茶树资源,就在西双版纳。各个古茶山中,以版纳州的老班章茶山与易武茶山的茶最有名气。人们常说的“班章为王,易武为后”,可以概括这两个茶山的名气与茶味,指的是老班章的古树茶相当霸气,而易武的古树茶则甜柔细腻。

老班章茶山属于勐海县,勐海是普洱茶重要的产地,制茶工艺成熟,影响力大。因为老班章太出名,有时,人们花数千元买一片老班章,也不敢确认就是纯料的古树茶。真正的老班章,因为内涵物质丰富,因此茶汤醇厚,苦涩感自然有的,但这些苦涩基本在十多秒后迅速化解,口内满满的都是生津回甘,这些回甘的感觉甚至可以持续一两个小时。

离老班章寨子不远,还有新班章、老曼峨以及贺开和邦盆老寨。

新班章的茶,相对来讲,苦涩感又淡了些,其价格也不到老班章的一半。新、老班章的滋味上的区别,除了树龄上的区别,除了树龄上的差异,也与土壤气候等条件有关。新、老班章原先是一个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老班章寨子周围及附近的森林中。

景迈茶山属于普洱地区,据称有万亩的古茶园,茶味很有个性。有人特别喜欢景迈的茶,缘于它独特的兰花香与蜜味。

临沧最贵的茶当属双江勐库的冰岛古树茶了。勐库的茶山可以简单分为东半山和西半山,而冰岛老寨正好横跨两山。冰岛古茶越来越有名,有很多茶饼上面写着冰岛的名字,却并非冰岛老寨的茶,往往是附近的小户赛或大户赛的产品,其外形略似冰岛,滋味偏于柔和淡薄,细细品来,完全没有冰岛老寨的醇厚甘甜与后韵。

与冰岛齐名的是昔归茶,其个性甜糯甘醇,饮之难忘。昔归属于临沧市的临翔区邦东乡,在整个邦东乡,越来越多茶商进入这里,寻找茶价最低又有一些个性的古树茶。

 

作为六大茶类中的黑茶,以后发酵的工艺特征为个性。其品种既有云南普洱,还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茶等等。

之所以被称作黑茶,是因为毛茶在加工成团的过程中,要经过湿坯堆积,色泽逐渐由绿变黑,而形成其独有的外形与风味。

于黑茶而言,除了对树龄与制作工艺上的讲究,其第二次生命的获得,则是在贮存阶段。

所以说,老茶的价值,必须具备两个基础:一是好的底质,包括了树龄、山头与制作工艺;二是干净到位的存贮,少了哪一个,再老的老茶都缺乏价值。

我有幸喝到保存干净的老六堡、老千两茶、红印、绿印与一些号级茶,也遇到不少湿仓或霉变的茶,同时市面上还有更多的造假老茶。

关于老茶,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同时也是一块充满争议的领域。

别人问什么是好茶,我以为,那就是清静、自然、有天地正味的茶。





不同的茶,不同的香气、滋味和口感,但每一种相遇的茶,都是一种缘分。认真感受茶,客观看待茶,好好地记录每一款喝下的茶。


本文发布的内容系原书内容的精读笔记,不代表平台认同的内容和观点,更多有关节气与茶叶的联系、茶文化的内容,请移步至《茶悦:奇茗30品》。



作者简介



陈勇光,国内知名茶人,国家级评茶师,《海峡茶道》杂志主笔。每年行走国内数十个茶山,以第一线视角记录茶、感悟茶。著有《闽茶夜话》《茶旅中国》等。

院士研究,中国茶界曝出好消息!普洱茶最大危机或被解决

  茶行业,大好消息!

  近日,从安徽省黄山市官方获悉,国家茶叶及农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黄山),研发出一种茶叶原产地识别技术。

  这项技术有多猛:只要一小时就可以快速识别茶叶产区,而且,据试验负责人介绍,这项技术具有可复制性。

  换句话说:不仅太平猴魁可以用,西湖龙井可以用,普洱茶也可以用,这对解决普洱茶的山头信任危机,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01 -

  这个实验室有多强,有多可靠!

  国家茶叶及农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黄山),是我国茶叶检测项目最全、硬件设施最尖端的茶叶检测实验室。

  场地6363平米,设备产值超4000万元,由中国工程院方家熊院士及其团队引领,在实验室设立院士工作站。

  检测范围涵盖“茶叶、土壤、水质”等18个领域,农残、重金属、食品添加剂、茶叶理化成分等794个项目,涉及131个标准。

  这次,茶叶原产地识别技术,是由中国工程院方家熊院士及团队开展的课题研究,将新的检测技术,用在黄山茶叶原产地识别上。  

  该实验以太平猴魁为实验对象,开展检测项目2000多项,涵盖农残、重金属、食品添加剂、茶叶理化成分等诸多领域。

  实验者从太平猴魁茶叶的核心与非核心产区,采集120个茶叶样品作为样品库,建立识别模型。  

  通过近红外光谱法结合数据模型,在一个小时之内实现一般精度(75%)的快速产区识别,通过矿物元素测定能在两个工作日内实现高精度(96%)的产区识别。

  据实验室负责人介绍,原产地识别技术的研发,除了对太平猴魁进行有效识别外,这项技术还具有可复制性,不仅可应用于黄山毛峰等安徽名优茶,也可逐步推广至全国,为各种名优特产品打上“货真价实”的原产地标签。  

  部分图文整理于 安徽日报客户端 作者:王恺 李颜青

  近红外光谱法,通过扫描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可以得到样品中有机分子含氢基团的特征信息,方便、快速、高效、准确和成本较低,不破坏样品,不消耗化学试剂,不污染环境。

  具备这些特征,这项技术推广开,只是时间问题。不仅安徽名茶,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可以使用这项技术。大名鼎鼎的西湖龙井,备受喜爱的普洱茶,都可以使用这项技术。

  不法商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冒牌复制,牟取暴利的拙劣手段,就要被市场拷打了。

  - 02 -

  别了!山头信任危机

  不喝古树不甘心,喝着古树不放心!

  山头信任危机,已经成为普洱茶行业最大的危机。台地茶冒充古树茶的乱象,让整个普洱茶行业头痛不已。

  消费者去买茶,踏进店铺,每一家都是古树,一个十平米的店里,尽是冰岛老班章古树茶,询问这些冰岛老班章是不是真的,店家一定拍着胸脯保证:我这个,绝对是冰岛老班章的古树茶。

  冰岛、老班章的古树,价格为什么低到几十块一饼。店家照样拍着胸脯保证:我们家在冰岛、老班章有古树基地。 

  乖乖,找冰岛老寨的茶农买一斤古树,也要花几万块啊!传说中的冰岛古树,竟因为店家在冰岛老寨有基地就烂大街,价格还烂到几十块一饼。

  真相如何,你懂的!数据显示,2017年,云南有古茶园65万亩,当年普洱茶产量13.9万吨,古树茶不超过5000吨,古树茶的比例不足4%。

  冰岛、老班章的古树市面上更是难有真货。烂大街的古树茶,大多数是台地茶冒充的。

  台地茶冒充古树这个行业乱象,喝普洱茶的人,十有八九都被坑过。

  不仅坑普通茶客,台地茶冒充古树茶,还屡次被央视点名,同一个事情被央视点名几次,中国所有茶叶中,只有普洱茶有这种“荣光”。

  名山古纯火了以后,普洱茶就被山头信任危机所困扰。

  早在六年前,2014的11月,普洱茶热火朝天的时候,央视财经就曝光过:普洱茶江湖里,老司机也交十几万的学费。

  地点正是大名鼎鼎的老班章,普洱茶老司机陈某,前前后后交了几十万的学费。  

  陈某介绍:普洱茶收茶,每个人都有这样痛苦的经历,收茶被掉包的、换茶的,压饼的时候被换掉的很多,这是必须交的学费。因为当时的茶叶价格比较高,追寻一种高端古树,结果发现根本不是古树,或者就是用台地茶混古树茶。

  然而,六年过去了,茶山上掉包鲜叶、换茶的现象,依然存在。  

  2018年5月,央视财经记者曝出了30元的茶竟然卖到1300块的新闻。

  云南西双版纳,景洪一家店里,老板向记者透露:几年前,当地并没有所谓大树、古树的明确区分,市场上这样的说法,也是近几年才流行。给所谓的古树茶编一个悠久的历史,古树茶的身家就会摇身一变。

  一家茶叶经销商更是直接透露:上面说的纯料大树,肯定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大树茶50年以上,200年以下,这个四十年或三十几年的大树,只卖100多块钱。  

  更有一家茶厂工作人员赤裸裸的说:这个班章王,上次有个女客人来西双版纳,被忽悠了。我们卖30元。她拿出来一看,包装很精美,很漂亮,1300块买了一饼这个。

  台地茶冒充古树茶的现象,市场随处可见。只是,店家老板这么明目张胆的说出来,也算一种勇气罢!  

  2019年10月,央视又一次曝“古树茶”乱象:普通茶披个包装就成古树茶,价格翻几倍!

  云南的古茶树群落,被誉为世界茶叶的活化石。但古树茶占比小,台地茶、小树茶,披上外包装就秒变古树茶。

  景洪一家店铺内,记者询问茶叶是不是真古树茶时。店主很巧妙地回答:古树纯料我这里没有,这个是拼料,就是有一点古树,还有一些其它的小树拼凑的。

  还有店家说:你要做包装,肯定不能写台地茶,哪个卖茶的说实话。

  每一款茶它的用料,用的是什么季节的料,哪个寨子的料,是什么树的料,你看不出来的。看得出来那就出鬼了。别说你了,我们都看不出来。  

  一名茶叶批发商告诉记者,穿上古树茶的外衣,这些茶叶价钱马上可以翻番。

  冰岛,在勐海300公里之外临沧,可是店主却告诉记者冰岛的产地也在勐海。不管什么料的茶,只要加上一个古树、名山的包装,随意标一个价格就可以对外销售。

  台地茶冒充古树茶的乱象,窥一斑而知全豹。被央视曝光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但如今,这个乱象,要被茶叶原产地识别技术终结了。

  不久之后,只要轻轻一扫,就能查处普洱茶的原产地,甚至可以知道这杯普洱茶产自哪片茶园,哪棵树上。

  三四十块的台地茶,想冒充上千元的古树。勐海产的茶,想冒充300公里外的冰岛。拿台地茶当古树茶卖的伎俩,一旦被戳穿,商家的信用,马上就丧失殆尽。

  茶叶原产地识别技术的运用,能够让真正的古树茶追根溯源,能够让几十块的台地茶现出原形。古树茶,将变得货真价实,普洱茶,将被茶叶原产地识别技术分级。

  消费者的眼睛,绝对是雪亮的,茶叶原产地识别技术溯不了源的,茶客自然不会买账,一大批粗制伪劣的茶,将迎来只能睡在仓库的命运,一大批以次充好的茶商,将被市场踢出局。  

  写在最后:

  2019年12月,在即将与过去的一年告别时,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的实施意见》,指出,云南要打造普洱茶等六个千亿涉农产业。

  茶叶产业中,指出:重点抓好古树茶、有机茶基地、龙头企业及名茶庄园、普洱茶可追溯体系、普洱茶地理标志、茶名牌培育、茶全产业链等建设,到2020年、2025年综合产值分别达到1000亿元、1400亿元以上。

  古树茶是普洱茶的重中之重,如今,普洱茶可溯源体系也被提上日程,普洱茶山头信任危机即将迎来被解决的时刻。普洱茶、古树茶,将迎来更健康的发展。  

  我们也应该看到,普洱茶当下并不完美,我们应该直面普洱茶的不足之处,监督并解决。因为20年历史与现实证明:普洱茶,始终朝着健康与理性发展;普洱茶不是最核心的产业,但她给了一方人民从容自若、向上生长的力量和希望。

  越了解普洱茶,就越能感受到普洱茶带来的独一无二的味觉享受;喝过越多的饮料,越爱古树茶的健康;越看过中国茶界的起起伏伏,越能理解普洱茶一路走来的坎坎坷坷。

  生于此,长于此,何其幸运!

  来源:网茶会习茶社

除铁观音外,这些茶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今年5月20日,“国际茶日”前一天,联合国粮农组织官方微博账户发布消息,福建安溪铁观音文化系统正式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早在2014年,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何为安溪铁观音文化系统?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以传统铁观音品种选育、种植栽培、植保管理、采制工艺和茶文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系统,以及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孕育的生物多样性,发挥的生态系统功能,呈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征,已成为中国茶产业的突出代表和符号。其核心区位于西坪镇、虎邱镇、芦田镇,缓冲区位于其它21个乡镇。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具有显著的全球重要性,体现在哪?

茶叶制作场景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末,兴于明清而盛于现代。

安溪人慧眼独具,发现了铁观音茶树品种,至今仍保留有铁观音母树,丰富了世界茶树基因库。

安溪人慧力解难,首创“短穗扦插”茶树无性繁殖技术,保持茶树品种的优良特性,解决了千年来茶树繁殖易变种的难题。

安溪人慧心制艺,首创“半发酵”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并以此制作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乌龙茶,丰富了世界茶叶种类;历经3大阶段、10道工序、36个小时连续制作,让茶叶炼骨涅槃,揉捻成香,印证了根脉传承的匠心精神。

安溪华祥苑茶庄园

茶,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

至今,中国有3种茶被纳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还有更多茶类被纳入6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涉茶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其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云南古茶园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由普洱茶及茶文化为核心构成,包括古茶树资源与古茶园生态系统。普洱市是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是我国乃至世界茶树资源的重要宝库,被誉为“世界茶源”,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

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

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是以在江边沙洲种植茉莉花,在高山上种植茶叶为特色的湿地茉莉花山地茶园循环有机生态农业系统,保证了千百年来福州茉莉花香与茶香的绵延不绝。

茉莉花茶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茶叶品种,由于历史上福州人严格保密工艺,窨制工艺在数百年间均未传到其他国家,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能窨制茉莉花茶。

福州帝封江茉莉花基地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以种植茶叶和制作铁观音茶为特色的农业生态及茶文化系统。遗产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生态茶园多采用带状茶——林模式。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一批:

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第二批: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

西湖畔三面环山的自然屏障的独特小气候是保障龙井茶品质的重要因素,自古就是爱茶之人留连向往之处。

杭州龙井茶文化系统是以龙井茶品种选育、种植栽培、植保管理、采制工艺和茶文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系统,以及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孕育的生物多样性,发挥的生态系统功能,呈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征。

杭州龙井村(姚建静 摄)

龙井茶的采制技术相当考究。龙井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由于产地生态条件和炒制技术的差别,西湖龙井向有“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之别。

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

(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是以凤凰单丛茶种植和加工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采取等高梯级、石篱护坎建造,坡度大的山地,林木不毁,采养兼顾,实现水土和生态环境保护。

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

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是以茶叶种植和青砖茶加工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距今约一千八百年历史,是茶马古道的三大源头之一。从羊楼洞走出的羊楼洞砖茶,驰名海内外,在俄罗斯等地被认为是中国好茶的代表。

羊楼洞砖茶种植基地(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第三批:

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

恩施茶园茶蔬间作系统(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是以生产茶形毫白如玉、状似玉露的绿茶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恩施茶园采用茶与作物(蔬、粮等)间作丛栽模式,降低茶丛密度,并通过玉露茶传统制作技艺体验、生态茶园休闲观光等方式,让茶园景观与旅游、茶家乐、茶艺、茶馆融为一体。

恩施玉露的加工,延续了唐朝陆羽《茶经》中的“蒸之、焙之……”工艺,创新了特殊的搓制手法,是我国唯一保存下来的蒸青针形绿茶。

贵州花溪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

贵州花溪古茶树

贵州花溪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是以拥有数万株600多年以上树龄中小叶种古茶树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这里的古茶树,是现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栽培型灌木中小叶种茶树,也是现今最大的灌木型古茶树居群,素有“高原古茶树之乡”之美称。

(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在高海拔地区以古茶树群落种质资源利用为特色的茶文化生态系统。系统内有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园近两万亩,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已创世界古茶树新纪录。

古茶园全景(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勐库大雪山古茶树群落在海拔2200米以上种植,是迄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海拔最高、种群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尤其是抗寒性较强,是抗性育种的宝贵资源。

第四批 :

安徽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

太平猴魁

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的最初起源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1900年,太平猴魁茶创制成功,随即一举成名,蜚声中外、绵延百年、延续至今。

百年传承的《猴茶真经》,印证了太平猴魁茶顶级品质。系统内选育出本土优质茶树品种资源柿大茶,积累形成了高山生态茶园林茶共育和绿色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发明出“三大阶段九道手工采制工艺”被茶业界誉为“最高超、最精湛、最独特的制茶技艺”。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在栽培的自然空间上呈现立体群落结构,使白茶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实现肥力的自我维持,并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生存空间。

品品香茶业福鼎河山有机茶园

在栽培上,白茶与番薯、芦柑、桂花树、木槿树等作物套种,提高了白茶的香气,也为茶树提供了遮阴,同时减少病虫害,使白茶的生长自然健康。

不同品种茶叶(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福鼎白茶传承了传统而古老的制茶方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茶叶制作方式,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白茶加工不炒不揉,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保持品种特性。

白茶制作工艺(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第五批:

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

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是以茶林间作为特色的茶文化生态系统。遗产地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镇和蒙阳镇的蒙顶山上。

蒙顶山茶文化系统核心区全景图(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蒙顶山是“茶树良种宝库”,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上蒙顶山茶历经蒙顶石花、蒙顶黄芽、玉叶长春、万春银叶、蒙顶甘露,形成了绵延千年的名茶系列,历久益彰。同时,以名山为起点的“川藏茶马古道”现已成为重要历史文化古迹。

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

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是以洞庭山碧螺春茶与柑橘、杨梅、枇杷等各种果树复合种植、洞庭山碧螺春茶采制工艺、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系统。

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保育了茶果种质资源,发挥了重要的生产功能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呈现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征。

碧螺春细嫩的芽叶

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统

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统,是以种植、生产黑褐油润的安化黑茶和制作加工工艺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长期实践中,安化茶人摸索出了一套保持茶叶原生态品质的栽培管理技术和独特成熟的黑茶加工工艺。

安化黑茶——千两茶

安化茶早在唐代就有历史文献记载入选为贡茶,安化黑茶于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定为官茶,是中国西北边民化腻消食的“生命之饮”,是民族团结之茶。

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以始建于明清时期的黄金寨古茶园为种植核心,拥有近6000株108个株系古茶树的茶树栽培系统。古茶园多间种葛藤、山药、魔芋、土茯苓等作物,放养黄牛、山羊、猪、鸡等畜禽,实现“以牧代耘,农牧兼容”。

保靖黄金寨古茶园(图片来源:湖南政协)

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

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图片来源:湘商创业)

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即农业、林业、牧业复合运行系统,让茶树与高大乔木共生共荣,牛羊啃掉林中杂草,蜜蜂授粉提高油茶产果几率,以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物种的多样性,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第六批:

江西浮梁茶文化系统

江西浮梁在茶文化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以茶叶生产聚落环境、茶园文化、文人茶歌、茶叶生产、茶叶贸易等完整的文化生态学的体系,并得益于当地气候和土壤因素,成为瓷、茶和稻的结合体地区。

浮梁古城

“农业文化遗产”

对茶行业意味着什么?

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世遗大会”,有更多的目光聚焦农业文化遗产和茶文化。

“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散落在民间的珍宝,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张“文化名片”,还为中国茶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保护遗产,是作为一类传统文化由过去到未来生生不息的活水源头。“农业文化遗产”对茶行业的作用,除了传承与发扬,还要将其文化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以增收促进传承,由传承走向脱贫致富。

产茶区不仅专注于遗产保护,制茶人不仅传承手艺、技术的核心精髓,茶行业也紧跟时代步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带动社会对当地茶产业的关注。深挖“农业文化遗产”文化,结合绿水青山,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整个地区茶产业的共同发展。

“魏说”铁观音母树(刘洁智 摄)

被列入农业文化遗产的茶,常以地区名义申报,被称为“茶文化系统”。它不仅包括终端的茶,还有许多前端的复杂元素。

农业文化遗产为人们看茶提供了新的视角。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茶文化系统,已经不再仅仅是农产品或食品,也不仅仅是茶艺、茶道,而是包含着物种资源、生计保障、农耕技术、民俗文化、生态景观等在内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在这个复合系统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物质循环、物种多样、和谐共生的生态农业思想,生物利用的生存智慧和康养价值及其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国运盛,茶运兴。茶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在福建安溪铁观音文化系统正式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喜讯下,茶行业也将通过非凡的生态农业方法证明其可持续农业模式的巨大潜力。通过对农业体系原有特色加以利用,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来源:茶道CN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