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锁口茶叶

找到约243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一起谈谈聊聊中国茶叶界的发展!

在近两年的行业复苏过程中,中国茶叶市场收获颇丰——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21年的茶叶内销总额有望跃升至3000亿人民币。我国依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市场。

这背后,有着整体茶叶种植面积增加、茶企品牌化尝试增多以及新茶饮等新消费势力的带动。不过在产量和销量双增的背后还有一组数据:2020年中国茶叶产量达298.6万吨,远超当年的内销量(220.16万吨)——茶叶市场本身已经处在一个饱和、供大于求的阶段。同时,2020年中国茶叶内销均价也已是连续三年下降,人均茶叶消费量也依然较低。

时至又一年3月,在茶企纷纷抢鲜春茶的时刻,关于茶叶市场的一道道古老思考题也又一次摆到了消费者和众多茶企的面前。

为什么茶叶从来都不好买?

茶叶这一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在经历了长达几千年的进化之后,却很长一段时间陷入在一种无形的尴尬之中:

门外的大众消费者只知“龙井”“碧螺春”“大红袍”的鼎鼎大名,却不识它们到底好在哪儿、贵在哪儿以及在哪儿买;看起来中国茶叶市场的销量依然在稳定增长,新茶饮的教育也效果显著,但实际上,当代人对茶的了解越来越少,愿意为之付出的溢价也越来越少;一直以来,消费者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买不到物有所值的茶叶,另一边,如果没有极高的知名度,好的茶叶也卖不出好的价格……

而所有的线索其实都在指向——茶叶上下游透明度不够,以及中间流通渠道还存在着不少混沌景象。

中国茶叶市场一向区域性非常强、整个市场呈分散、碎片化。以上世纪末的竹叶青绿茶为例,作为一款品质口感俱佳的川茶,彼时的竹叶青出了四川却只能当原料茶卖,不到200元钱一斤的茶叶,贴上一个更为知名的品类或者品牌,就摇身一变升至1500元一斤。

尽管后来市场的成熟解决了大部分的乱象,但其背后的一些底层“顽疾”还依然存在:因为茶叶和大部分农副产品不同,它被茶种、产地、气候、炒制方式/加工工艺、人效等不同因素制约着,难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运作模式。而且中国茶种众多,金字塔尖的高端稀缺茶叶有价无市,低端茶叶却供给过剩,有市无价。

这些背景下,大部分消费者对源头产地难以真正了解,依然只识得“龙井”,但实际上又说不出好的“龙井”什么样,买到物有所值的好茶叶的渠道和机会更少,他们面对庞杂的茶叶市场,更多都是雾里看花。

让一部分茶企先跑出来

往上游追溯,饱和竞争下大部分茶企其实也并不好过。

低价抢市场,“劣茶”驱逐“好茶”现象层出不穷,很多头部茶企都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漩涡。更不用提,他们如何让消费者买到称心如意的茶叶,甚至让自己的品牌根植在新一代消费者的心中了。

中国茶企和消费者的困境不是没有人看到,近几年很多茶企都在探索下一步到底应该怎么做,并且摸索出一套区别于传统茶企的打法。

曾经那个差点被埋没的川茶,如今已经卖出了它值得的价格——竹叶青明星产品·论道价格为2280元,已连续14年高端绿茶中国销量领先。

但这个过程,竹叶青经历了漫长的20多年。

当年见识到优质茶种品牌对茶叶价值产生的影响之后,竹叶青创始人唐先洪意识到:改善渠道、做品牌化,是破除竹叶青无人知晓、工厂摇摇欲坠状况的唯一道路。

而又不同于很多通过整合低端茶叶资源,快速打造品牌的做法,唐先洪选择基于四川峨眉山这个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从竹叶青这一高端绿茶单品开始做起,用好的茶、好的品质来“供养”一个好的品牌。

不管是懂茶的“老饕”还是懵懂的大众消费者,为茶买单的基础,是茶一定要好喝。而对受产地限制无法规模化种植和生产的茶叶来说,茶源永远是第一位的稀缺资源。

相比市面上的普通绿茶,竹叶青选择的茶园都在海拔600到1500米的峨眉山上,土壤有机物含量高,古语中称“高山云雾出好茶”,峨眉山一年有323.4天云雾笼罩,一年不足950个小时日照,气温低,湿度高,强度低,漫射光多,这样的天气和日照条件,能帮助增加茶树氮代谢,促进氨基酸、咖啡碱、芳香物质的合成,因此高山茶喝起来更鲜爽甘醇。

而根据天气,竹叶青最早于立春左右就开始采摘,早于清明34天上市。茶树经过一个冬天,养分充足,香气丰富,营养丰富,选取的茶芽又是采鳞片舒展后的饱满茶芽的茶芯部位,维生素、可溶性糖含量更高。平均1000颗茶芽才能精选制成1g论道级竹叶青,极其珍贵。

自此, “高山、明前、茶芽”这三个基础标准就成了竹叶青选择原材料的基准,从产地的源头把控茶种的优质和采收的稳定。

其次,一直以来茶叶市场主要的生产模式还是家庭式、小作坊式,茶制得好不好,靠的是人工经验。但竹叶青在2012年投入近亿元从海外引入生产线,经过不断改进与磨合,形成今天数条全自动生产线,同时在数字和智能的加持下,确保整个加工的规模和效率。

当38道加工工序、106项检测标准趋于完善,竹叶青的茶不管是从冲泡体验还是口感的稳定性,都和市面上其他定位的茶叶有了明显的差异。

2018年,蔡澜在四川再次尝到这口茶的时候回忆道,“金庸先生来四川以后,带了两盒竹叶青给我也带了两盒给倪匡先生,我喝了觉得实在是好喝……能‘站’起来的茶叶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根根直立非常美。”

可以说,在茶源和技术方面的突破背后,竹叶青所做的,本质上是让高端绿茶的价格和品质进行了对齐,对好茶有需求的用户,付出的每一分价格,能够收获相应的品尝体验。至此,竹叶青自身也完成了从传统原料提供商,到工业化生产高端绿茶的转型第一步。

与此同时,整个中国茶叶市场还面对着一个经典问题:作为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和销售国,为什么不能出现一个立顿那样的百亿甚至是千亿茶企?

其实除了地域性带来的茶种认知问题之外,国内高端茶和低端茶的供应数量差别很大,流通方式也极为不同,加上国人对品茶文化骨子里的崇拜,中国茶企的确不太可能通过茶叶的消费降级,来大幅拉低茶叶购买的门槛。说到底,茶叶在中国,注定是个万家争鸣的市场。

因此,由不同的品牌定位来抓住不同需求的消费人群反而是更加现实的。

中国从来不缺喜欢茶和愿意品尝好茶的人,他们只是需要一个降低消费决策难度的机会,好的渠道和优质的品牌形象正是捷径之一。“竹叶青顺应趋势强化网络电商渠道,并把它视作重构渠道、让产品直面消费者的好机会。”唐先洪曾说道。

在这方面,竹叶青一改其他茶种品牌和渠道零散、价位不一、品质不透明的状况,统一SKU和定价,在全国开出具有品牌、体验和销售功能的旗舰店,又通过电商全渠道尽量多地为更多的线上用户提供服务。2021年,竹叶青又迈出数字化的重要一步,上线云商城,用数字中台系统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

在品牌和全渠道转型的过程中,竹叶青成功完成了消费者认知从品类向品牌的转化,既帮助消费者降低决策门槛,又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被“劣币”驱逐的乱象。

2020年,在大部分茶企还在寻找出路的时候,竹叶青的抗风险能力已经有所体现,于春茶上市当天就实现了同比74.3%的增长;2022年,竹叶青全渠道销售1月同比增长72%,明星单品“论道”礼盒1月同比增长85%。

中国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茶企?

尽管销量增速已经远超内销大盘,但将竹叶青的体量放置在整个茶叶市场上,显然还很渺小。同时新一代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偏好千变万化,一旦茶叶开始为更多人所接受,竹叶青和绿茶都不会是唯一的答案。

因此,竹叶青们面临的挑战则是:要如何永远跑在消费者和行业的最前面。

“以前是一流企业做标准,而现在则是一流企业引领标准发展。” 在前几天的竹叶青鲜茶标准发布会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李强博士给出一个较为宏观的答案。

李强所说的“标准”,即是竹叶青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建立的首个企业鲜茶标准,对茶叶上游核心采摘及加工环节作出了更严规范。

如果说早前的制茶,标准只能在于大师、老师傅的舌头,实际上就已经把更多的增量消费者挡在了茶叶消费的门外。但随着科技和技术的提升,一个茶好与否的标准,其实已经可以用数据来衡量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在其发布的《峨眉高山绿茶竹叶青品质化学与营养健康价值分析》报告提到,竹叶青茶水浸出物含量高达42%,其中儿茶素的含量为11.8%, 比例适中。过高导致涩,过低导致淡,适中的儿茶素含量与茶多酚协同,才会使竹叶青呈现最佳的鲜爽口感。

在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提香、干燥、装袋等传统制茶步骤中,涉及无数个值得斟酌的细节和人工难以捕捉的变化。比如,采摘下来的鲜茶叶往往会有各种影响口感的杂味,过去很多处理方式往往是添加不同成分以遮掩或者调和。如今,竹叶青可以具体到用90秒高效快速杀青来降低鲜叶中酶的活性,从而最大限度锁住茶叶的”鲜”。

借着今年春茶上市,竹叶青还推出了“五重锁鲜科技”——

高效快速杀青技术,高速、均匀、透彻,最大限度锁住茶叶新鲜质感,展现嫩栗鲜香;低温冷冻保鲜技术,根据茶叶加工后状态及预期封袋时间,分三段温度滚动式冷冻/冷藏保存;高温快速提香技术,以高温、短时、连续化技术焙火提香,充分激活茶叶香味分子,激发醇厚鲜嫩栗香;精准水分控制技术,精确控制提香后茶叶含水量3%左右,让高端品质与鲜爽口感长期保持且稳定如一;独立充氮保鲜技术,独立4克铝箔小袋、充氮密封。

这次,刘仲华在现场指出:“竹叶青五重锁鲜科技的出现,也让我们看到,科技对于茶叶品质的赋能,在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一杯茶的鲜爽品质将越来越极致,不断满足消费者更高的追求。”

从新式茶馆的亮相到云商城上线,竹叶青一直在探索尝试新消费模式,主动融入新消费的潮流。品牌方面,竹叶青更是不错过任何一个能带来曝光增量的机会。这次,它还抓住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符号崛起的兴趣,成为前段时间爆火的《只此青绿》的官方独家茶叶合作伙伴,正式走入新消费人群的传播场域。

其实,无论是竹叶青为代表的茶叶,还是《只此青绿》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缺的从来都不是愿意欣赏他们的人,缺的只是一个能够被人欣赏到的机会。而这也正是二者联名背后更深层次的共鸣。

可以说,绿茶是中国受众最多的茶种,作为高端绿茶的代表,竹叶青的出现对茶企来说具有普适的参考意义。正如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在会上说的那样:“中国茶要发展,中国茶企不能各讲各的方言,都要讲好‘普通话’、用好标准化。”

或许中国本就不需要本土“立顿”。透过竹叶青们,依稀已经看到了大部分中国茶企可以成为的更好的样子。

来源:天天聊茶喝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星球测评 | 何为岩韵?怎么买到高性价比岩茶?



上期我们从“挑选男朋友”的角度向朋友们分享了“水、肉、大”的岩骨花香的“基本身份特征”——

比如原生家庭:树种

性格:滋味

特长:产量高,名声大

加分项: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送礼不过大红袍!


这期我们来探讨一下啥是岩韵,这似乎是一个很中国式的审美问题,其实也不尽然。

“韵”“气”都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审美名词,正气、义气(广州小伙伴过冬基本靠“一身正气儿”)这个"气"如何理解,茶叶中的"茶气"是啥玩意儿,咱们下回再细聊。这期,就先说说“韵”,所谓“岩茶的岩韵”到底是什么意思?


先回忆一下,在你的字典里,何为韵?

很奇怪,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很多人对茶,有一种水很深、很玄的误解呢?

同样一个常见字,比如,你放到聆听一首音乐、品尝一款美食、欣赏一种艺术,你不会吐槽,为啥这个"韵"字前面加一个茶,大家就觉得茶人在故弄玄虚了呢?

说回"韵",我们恐怕从小学就会开始接触到,比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音乐的韵,“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诗词歌赋的韵,还可以用来形容舞蹈、摄影、美术甚至是建筑,当代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谢林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尤其是建筑,它的韵律美表现在重复上,是一种间距、形状等有逻辑的“搭建”,就好像一组完美的五线谱。

我们会为一首歌潸然泪下、会为一幅画驻足、会深深的记住小蛮腰(广州塔)的样子,会觉得它们很"有韵味",你感受到这些美好事物背后的共通点了吗?

对,这就是

因为它们都会给你留下“记忆点”,以它们各自独特的方式。

当你再次听到这首歌、看到这幅画,你会有联想,甚至有“回到从前”的错觉。

这就是韵的体现方式,有喜有悲,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共鸣。

如果说“味”只是感性世界里的那些一般性的感官体验,那么,对于那些特别深刻、美妙而持久的体会,我们便可称之为“韵”。

所以,一款好茶,就和一道怀石料理、一首经典歌舞、一部经典电影、一幅经典绘画一样。。。。。。当茶汤在口腔回荡,直接刺激你的口鼻,当然也会有让人油然而生美好感觉的"韵"。

那么,回到具体的岩茶,其中所指"岩韵"又是什么呢?

当我们在"韵"字前面加一个岩字,这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何为岩韵?


喝茶大都是愉悦的,因为茶叶中的氨基酸会刺激我们大脑释放多巴胺,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人说喝茶有“恋爱的感觉”了。而茶的韵味,就好比我们听了一首动听的旋律,听完还会回味,茶汤也是。

最重要的感觉就是,当你喝到一款有韵味的茶,它会让你安静下来、停下来、吸引你的注意力,所以“岩韵”首先说的就是这款茶对你很有吸引力,你很喜欢。

所以,好茶就像一首好歌、一部好电影、一篇好文章,能唤起人的好心情。

那武夷山的岩茶之韵,又有怎样的风味特征呢?

如果你去过武夷山国家5A级名胜风景区,看着眼前一座座山峰俊秀,置身氧气森林无敌胜景,你会很自然的产生"美好如斯"的感叹。

生于斯、长于斯的武夷岩茶,正是合了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茶"的特点。

正岩茶特色——甜——氨基酸含量高

这与武夷山独有的生态环境有关,来来来,我们先看图~

丹霞地貌,奇峰突兀。武夷山的山体属沉积岩,相对疏松,镁、铁、锌、钾等矿物质丰富,生长在这么有营养的环境下,茶叶的内涵物质当然丰富啦,香气滋味那是棒棒哒;

光照以漫射光为主。丛林植被茂盛,直射光少漫射光多,坑、涧地处低,光照不会太强,而有些人以浓、强度判别是否为正岩茶,是有偏颇的。正岩茶有浓强度高的,但浓强度高的不一定就是正岩茶,这点很重要,要记住哦~

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沉淀,这个道理你肯定懂,想想为啥吐鲁番的葡萄为什么那么甜;

水雾丰富,雨后湿润的空气被锁在山涧的小环境里,不易散去,负氧离子丰富,氨基酸含量高。其中,奇丹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可达16%(绿茶的氨基酸含量通常在8%-9%),这个数据一出来令很多专家惊叹呢~

韵——全方位的感觉

这里的觉不只是味觉,还包括嗅觉、体感、精神层面享受记忆


如何体会岩韵?

啜吸法品饮茶汤,慢咽(正如清代袁枚所说的“不忍遽咽”)。喝茶时,一边吞咽一边呼气,体验喉部清凉、润甜的舒适感,茶香从口腔连接到鼻腔直至头顶,似通窍之感(像是吃了淡淡的薄荷糖),齿颊留香。

袁枚,清代文学家、评论家、诗人、美食家。他之于武夷岩茶品饮之道的最大贡献在于:以美食家的角度品评茶味,并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文。

乾隆四年,70岁的袁枚来到武夷山,游览了幔亭峰天游寺,在《随园食单》中的茶酒单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我震其名愈加意,细咽欲寻味外味。杯中已竭香未消,舌上徐停甘果至。叹息人间至味存,但教鲁莽便失真。卢仝七碗笼头吃,不是茶中解事人。”在他看来,岩茶之味是茶中的人间至味。


如何选择性价比高的岩茶?

根据小伙伴们的行为习惯,我们做了两种攻略:


自主学习型:适合有时间,求知欲更强的朋友


1.多读一些岩茶书籍(如《武夷岩茶百问百答》),了解科学、正确的岩茶知识,学会区分不当言论;网络上的不当言论有很多哦,比如:武夷山海拔越高的茶越好;焙火越重茶汤越浑浊;焙火越重品质越高。

2.多喝、多买、多入坑(交学费),喝茶用脑,实践出真知(嗯,喝懂茶真得靠智商)


喝茶时注意四点:

①看干茶、闻干茶

看干茶:干茶粗壮、紧结、乌润。如果有黄片(粗老大叶)干茶会比较松散、不成型。

闻干茶:干净、无异味

②看汤色:干净、透亮,即便用“破坏性”方法进行冲泡(100℃水闷泡1-3分钟),也只是颜色加深,茶汤依旧透亮。

③观察身体感受:茶汤喝下去的舒适感,香气、滋味是否令你愉悦。不好的茶身体会有排斥的反应,难以下咽,不想再喝。



④看叶底:鲜活、油亮、肥厚柔软有弹性

你学会了吗?

被动学习型:适合“拿来主义”,有啥喝啥的人群


这类朋友可以多看以“客观、真实、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的测评类文章、视频,比如茶叶星球(没错,这是广告,哈哈);或者选择则专家推荐,优中选优,少入坑。


价格入门:多少钱一斤起步?

品质过关的岩茶是有基础价格的,因为岩茶的产量少,你知道吗?正岩茶只有72平方公里~(内心苦涩,不知喝了多少A货正岩茶o(﹏)o)

而且岩茶的制作成本很高,比如,茶园养护成本、人工采摘、人工挑拣的成本,而且岩茶需要反复焙火,制作工期长(6个月),制茶经验丰富的师傅费用也高,这些环节都表明了岩茶不可能便宜!!!

ememmmm,入门级岩茶起码是400/斤起

另外,喝茶也是一个晋级的过程,就像打小怪兽一样,随着经验的积累,你对茶叶等级会有更高、更深的认识,最终打爆大BOSS。

重点来啦:所有的茶都可以用“破坏性”(审评)冲泡方法来判别,多数时候都不会吃亏,因为我们的味觉、身体不会欺骗我们!

“破坏性”(审评)冲泡方法:高温+坐杯(100℃闷泡1-3分钟)


为啥岩茶这么好喝?有啥秘诀吗?

为啥?因为制作工艺呗~大师和大厨一样,工夫很重要!岩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制作工艺:做青、焙火

做青:这是非常漫长的过程,根据茶叶的状态做青数次,从下午6点左右到第二天凌晨3、4点。我喜欢把乌龙茶叫做“熬夜茶”,制茶真的是熬心血,每到茶季,制茶师傅们的生物钟都混乱了,好辛苦。

什么是做青嘞?它有两个工序:碰青晾青,并且交替进行。碰青——茶叶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茶叶外缘的细胞壁破损,形成绿叶红镶边的状态,芳香物质不断释放、变化的过程;碰完之后晾一会,让受损的地方“自我修复”一下(主脉的水分流向叶缘,补给受损地方,重新舒展)。

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的人生?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焙火:更是漫长的过程,岩茶要至少三道焙火,从4、5月到10月,半年的时间,根据茶叶的状态进行焙火(焙火越重、存放时间越长,茶叶越黑)。但并非越黑越好,要做到“焙熟、焙透、不伤茶”,让茶叶始终保持活性,吐纳呼吸。(焙火是啥?请看下面的“茶叶星球の秒懂百科”)

另外,根据岩茶的制作工艺,要在秋冬季才能喝到当年的新茶。有些茶焙火重,需要放置1个月,退火后再喝滋味更佳。所以,岩茶不像绿茶,追求“绝对新鲜”。

PS:岩茶油润度好并非高品质岩茶的重要标准,有些茶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其油润度才会慢慢展现出来。


茶叶星球の秒懂百科

①岩茶客们常聊到的「蛤蟆背」是什么?

焙茶的时候,火温和时间达到一定程度,茶叶受热膨胀鼓起来,表皮和叶肉分离形成的气泡点,如蛤蟆的背部一样,这个就被人俗称“蛤蟆背”。But,这个不能作为评价岩茶品质的标准。

你听说过铁观音的“蜻蜓头”吗?未来某期告诉你~

“焙火”是啥?

你是不是以为把茶叶放在火里“烧烤”?NoNoNo!

焙火类似于烘焙蛋糕、咖啡豆(有些重焙火的岩茶闻起来与咖啡熟豆相似,就是这个原因啦~属于“火攻香”),主要目的是把茶叶里的水分、青气蒸发掉,干燥是所有茶叶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焙火是干燥的一种方法),只有水分达到一定标准后(通常是6%以下)才可以长期贮存。传统的烘焙(碳焙)是把茶叶放在焙篓上,下面用炭火的热量慢慢烘干茶叶,有点像广东人煲靓汤“文火慢炖”

岩茶的焙火非常讲究,其他茶叶焙火1-2次,而岩茶焙火至少3次,甚至5、6次,从四五月份采摘鲜叶,到最后一次焙火,要经历6个月之久,做到“焙熟、焙透、不伤茶”,让茶叶始终保持活性,吐纳呼吸。

焙火工序非常考验制茶师傅的技艺和经验,这就是上一篇文章开篇讲到,为啥传承技艺那么重要,为啥有那么多非遗传承人了。


②为什么没有老丛肉桂?

答:肉桂是近几十年的优良品种(有好种、好养、好活、产量高、抗病性强等特性),最老的肉桂有50余年。而水仙是老树种,有百余年,所以称为百年老枞。通常80岁以上称为“老枞”,不到80岁但树龄比较高的叫做“高枞”。



下期预告


写在后面的话

茶为国饮,什么是国饮?老百姓喝得起,可以天天喝、门槛低、味道好、对身体好的才能称为国饮。但很多人不喝茶,为什么?

水太深、不会选、不会泡......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茶叶把年轻人拒之门外。作为不年轻的90后、00后,我们要为茶叶发声!茶,并非玄学!它喝起来真真切切。“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便有了茶。”至于茶艺、茶道等我们老了,自然有所体会。我们想做的是:让你爱上这杯茶。

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评测同类茶叶,以直观的视频、图片分享每款茶的品质特征,帮小伙伴们挑选适合自己的茶,然后,爱上茶!


细说武夷岩茶大红袍中的苦、涩、干与锁喉

 

 

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喝完岩茶之后,舌头会发干、发涩?

 

这种感觉该怎么形容咧...像是嘴巴被干毛巾吸干了水分?或是吃了生柿子?

 

可是,“舌头干涩”真的是因为喝岩茶引起的吗?

 

笔者给大家总结了几种可能性,看看究竟是“谁”闯的祸?

 可能性一:是体质不好闯的祸?

 


引起“口干舌燥”的原因是复杂的,单从体质方面去考虑,就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 阴虚体质引起的经常性口干舌燥;

 

2、 生理性口干,可能是季节干燥、季节转换引起的;

 

3、 心理原因,长时间焦虑、抑郁、失眠等,也有可能引起口干;

 

4、 全身病变、支配涎腺分泌的神经功能障碍、药物等引起的口干...

 

这些原因会造成唾液分泌的减少,从而导致口干舌燥。

 

然而!

 

以上和岩茶并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咱就不详细分析啦!

 

毕竟关于“医学”,小微是门外汉啊.....

可能性二:是岩茶火气大闯的祸?

 


 

 

这个可能性还是灰(fei)常大的!

 

通常是刚刚焙好的岩茶,“火气”比较大,喝了舌面会有干涩的感觉。

 

岩茶通常有几种情况是需要焙火的

一是武夷岩茶的“新茶”,必须要经历焙火、复焙和退火等一系列与“火”打交道的过程,以形成岩茶优异的品质;二是因为种种状况而需要拿去复焙的岩茶......不管是何种情况,刚刚焙好的岩茶,“火气”较大是肯定的。

 

如果你喝完岩茶舌面觉得干涩,可能是岩茶还没“消气”呢!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等待!多等一段时间岩茶的“火气”完全消了,就不会出现舌面干涩的状况啦!

可能性三:是茶多酚闯的祸?

 

 


 

嗯...这是极有可能的!

 

多酚类的羟基过多,是会让舌头发涩、发干的。

 

原理是这样的:茶多酚与口腔黏膜上皮层组织的蛋白质,它们两个结合了,还凝固成一不透水层,这一层薄膜,会产生一种味觉感,就是涩味。要是多酚类的羟基很多,所形成的不透水膜就较厚,这种感觉就像是吃了生柿子,那叫一个“涩”啊!

 

反之,要是多酚类的羟基相对而言是较少的,所形成的不透水膜薄,并且不牢固,逐渐离解,就会形成先涩后甘的味感,一般回甘快的岩茶,可以说是好茶哟!

可能性四:是心太急闯的祸?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也喝不到不干涩的岩茶。

 

岩茶茶汤还处于高温的时候,就“咻”的一下喝进去,那是会烫伤口腔的,从而产生干涩的感觉。

          或者还有其他可能性            

 

 

在风选的时候,附着在茶表面的灰尘等没吹干净,也有可能引起舌干......

 

总之,会让你的舌头发干、发涩的岩茶,未必就全是不好的岩茶。茶友们可不能错怪了岩茶喔!

 

解密武夷岩茶大红袍“锁喉”的原因

 

 

有的岩茶像刺猬或者被惹毛了的孩子,会扎人。喝进去,整个口腔和喉咙都是不舒服的。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把它这种状态归为“锁喉”。“锁喉”和岩茶的品质息息相关。

 

“锁喉”,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挂喉”。这是品茶以后,在咽喉处出现干涩、吞咽不适、紧缩发痒甚至是有异物感的现象。好的岩茶饮用后齿颊生津,咽喉润泽,感觉十分舒服,甚至能明显感觉到良好的“喉韵”。而“锁喉”则是与此相反,让人从口腔到咽喉都不舒服,巴不得多咽两口水顺顺。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锁喉”?

 

首先,与山场有关。

 

山场就像是茶树的“家”,“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好不好直接影响茶树品质。

 

通常情况下,“锁喉”的茶树都生长在土壤条件恶劣,又是向阳区域,光照时间长,且处于相对缺水状况的环境。

 

这种环境生长的茶普遍水感淡薄粗糙是因为内含物质的严重协调失衡。在此基础上,后期的工艺又不够精细,无法弥补和改善,这样的茶叶喝起来自然就会出现挂喉、刮喉、干涩这样的现象。

 

其次,与工艺有关。

 

茶叶焙火过高和急,则茶叶会出现焦条、叶片内质碳化,这样的茶喝起来往往会感觉到明显的颗粒感,咽下后,会觉得喉咙部分干涩、紧缩。

 

焙火程度不够的茶,而且在捡剔、风选等环节不过关的情况下,茶叶喝起来不仅感觉茶汤纯净度不够,咽下时也会出现异物感,严重的还会有发痒之感。

 

刚刚焙过火的茶,因为火气尚存,因此喝起来往往会在口腔上颚和咽喉处出现麻点、刺激感和干涩感。这也是出现“锁喉”的原因之一。

 

 

 

与人体健康状态有关

 

当人体处于不适状态时,感官系统也会出现失调。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口感浓重、刺激性强、茶性温和。假设品饮者处于上火、发烧、喉咙发炎阶段时,品饮武夷岩茶总是感觉“火上浇油”。所以,此时喝岩茶难免会出现“锁喉”现象。

 

 

 

与存储条件有关

 

茶叶的吸附性很强,在存放过程中会吸潮、吸附其他杂异味。假设茶叶的存放条件不当,就容易滋生细菌、霉菌,或者被其他有害物质污染,这样的茶喝起来不仅使得喉咙干涉,不舒服,更会使得咽喉发痒。这时候可不仅仅是“锁喉”这么简单了,还可能引发肠胃不适呢!

 

一款会“锁喉”的茶,就跟武侠小说里的“见血封喉”一样“致命”。是所有喝茶人避之不及的缺陷。不过,喝到“锁喉”的茶,一定要认清是山场、工艺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噢。

 

找到约23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